拉萨市林周县松盘乡小学学生蛔虫病感染状况及防治知晓率调查_第1页
拉萨市林周县松盘乡小学学生蛔虫病感染状况及防治知晓率调查_第2页
拉萨市林周县松盘乡小学学生蛔虫病感染状况及防治知晓率调查_第3页
拉萨市林周县松盘乡小学学生蛔虫病感染状况及防治知晓率调查_第4页
拉萨市林周县松盘乡小学学生蛔虫病感染状况及防治知晓率调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拉萨市林周县松盘乡小学学生蛔虫病感染状况及防治知晓率调查 白玛卓嘎 (西藏大学医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 摘要:目的:了解西藏农村小学生蛔虫病感染状况及防治知晓率,为蛔虫病的防治提供依 据。方法: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蛔虫病感染率为 15%、高于全国水平。防治知 识知晓率为 46.25 低于全国水平。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蛔虫病感染 防治知识知晓率 蛔虫感染(又称蛔虫病)是儿童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在我国易感人群广泛。卫生部 2005 年公布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人群蛔虫感染率为 12.72%, 感染人数约为 8593 万人,其中 14 岁以下儿童蛔虫病感染人数为 1.9 亿,从职业看,学生蛔 虫病感染率最高为 48.46%。我国是蛔虫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我国已将蛔虫感染率控制 指标纳入国家卫生城市达标考核内容。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班为单位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西藏拉萨市林县松盘乡小学 714 岁在校生蛔虫病 感染状况及防治知识知晓率,共 80 人。 12 调查方法: 1.2.1 实验室检测:直接涂片法:将生理盐水滴于载玻片上,用牙签挑取米粒大小的粪便 均匀涂片、为了增加阳性率采取一份标本三次涂片,选择光线良好的科研地点置显微镜下 进行检查。 1.2.2 问卷调查:由专门调查员对调查点内对象进行询问并填写调查问卷。 2 结果: 2.1 蛔虫感染率: 拉萨市林周县松盘乡小学在校生蛔虫感染状况: 受检人数 蛔虫卵检出率 蛔虫病感染率 蛔虫感染检查人数 80 人,共检出蛔虫卵阳性者 12 人、蛔虫平均感染率为 15%。男生蛔虫 感染人数各 6 人、感染率为 19.35%,女生蛔虫感染人数 6 人、感染率为 12.25%。 2.2 蛔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问卷人数 蛔虫病防治知识知晓人数 知晓率(%) 男 女 合计 男 女 合计 男 女 总患病率 31 人 49 人 80 人 13 人 24 人 37 人 41.9 48.9 46.25 问卷调查人数 80 人,对蛔虫病的防治意识知晓者为 37 人、知晓率为 46.25%。 男生对蛔虫病防治知晓人数为 13 人、知晓率为 41.9%,女生蛔虫病防治知晓人数 24 人、 知晓率为 46.25% 3 讨论: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拉萨市林周县松盘乡小学学生蛔虫平均感染率为 15%、高于国家规 定的蛔虫感染率控制在 3%的标准。松盘乡小学学生健康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为 46.25%, 低于国家规定的80%的目标。 以上说明: 3.1 儿童蛔虫的感染与家长教育程度,儿童的不良卫生习惯(饭前便后不洗手)和家 庭卫生条件(饮用水质量、厕所卫生和家庭的畜禽养殖等)有着比较明显的因果关系。 3.2 家长缺乏如何增进健康以及加强营养方面的知识,而且对蛔虫病的严重性认知不 足。 3.3 农村地区儿童蛔虫病防治措施不规范、不系统,学校健康教育相对缺乏,是引发 儿童感染的重要因素。 3.4 对于学龄儿童而言,导致蛔虫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地区学校没有安全饮用 水服务和设施,学校水源基本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标准。但绝大多数学生有饮用生水 习惯。 3.5 随年龄增长,蛔虫感染率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这跟个人的卫生习惯有关。14 岁以下 的儿童卫生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差也是造成感染率高的原因。 蛔虫是寄生人体肠道线虫中体型最大者,雌雄异体,形似蚯蚓,活虫略带粉红色或微黄 色。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以肠内容物为食物,雌虫每天排卵可多达 24 万个,随粪便排出 的蛔虫卵在适宜环境条件下 510 天发育成熟即具感染性。虫卵被吞食后,幼虫破卵而孵 化出穿人肠壁通过门静脉系统循环而进入肺,穿破肺组织进入肺泡腔,沿支气管向上移行 到气管又重新被吞咽。幼虫进入小肠逐步发育成熟为成虫。在移行过程中幼虫也可随血流 到达其他器官,般不发育为成虫,但可造成器官损害。自人体感染到雌虫产卵约需 60 75 天,雌虫寿命为 12 年。 蛔虫病患者是蛔虫病主要的传染源,感染性虫卵污染食物或手经口吞人是主要的传染 途径,虫卵亦可随飞扬的尘土被吸人咽下。由于雌虫产卵量极大和虫卵具有对恶劣环境条 件的抵抗力而广泛流行,虫卵可在泥土中生存数月仍具感染力,在 510可生存 2 年。 蛔虫病的临床表现为: 1幼虫移行引起的症状 蛔虫卵移行至肺使细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肺部出血而造 成肺蛔虫病,表现为咳嗽、胸闷、血丝痰、血嗜酸性细胞增多,肺部体征不明显,X 线胸 片可见肺部点状、片状或絮状阴影,病灶易变或很快消失,称为蛔幼性肺炎或蛔虫性嗜酸 性细胞性肺炎,即 Loeffler 综合征。症状 12 周消失。严重感染时,幼虫可侵入脑、 肝、脾、肾、甲状腺和眼,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如癫痫、肝大、腹痛等。 2成虫引起的症状 成虫寄生于空肠,以肠腔内半消化食物为食。临床表现为食欲不 振或多食易饥,异食癖;常腹痛,位于脐周,喜按揉,不剧烈;部分病人烦躁易惊或萎靡、 磨牙;虫体的异种蛋白可引起荨麻疹等过敏症状。感染严重者可造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 发育。 3并发症 蛔虫有钻孔的习性,在人体不适(发热、胃肠病变等)或大量食入辛辣食物 和服用驱虫药物剂量不当等因素刺激下,蛔虫钻入开口于肠壁的各种管道,不仅可引起胆 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而且上窜阻塞气管、支气管造成窒息死亡,亦可能钻入阑尾或 胰管引起炎症。(1)胆道蛔虫症: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占严重合并症的 64,包括胆道大 出血、肝脓肿、胆结石、胆囊破裂、胆汁性腹膜炎、肠穿孔等。成虫堵塞胆道的病例多发 生在感染严重的儿童。临床表现突起剧烈腹部绞痛、屈体弯腰、哭叫打滚、恶心呕吐,腹 部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或仅有右上腹压痛。部分患儿可发生胆道感染,出现发热、黄疸、 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 (2)蛔虫性肠梗阻:大量感染成虫可因蛔虫团形成肠梗阻,或蛔虫毒素刺激肠壁引起痉挛 所致。多见于 10 岁以下的儿童,又以 2 岁以下发病率最高。常为不完全性肠梗阻,起病急 骤、脐周或右下腹阵发性剧痛、呕吐、腹胀、肠鸣音亢进、可见肠型和蠕动波、可扪及条 索状包块。 腹部 X 线检查可见肠充气和液平面。 (3)肠穿孔及腹膜炎:由于肠壁血循环障碍缺血、坏死而穿孔,发生腹膜炎,多继发于持 续较久的蛔虫性肠梗阻或阑尾炎。表现为剧烈腹痛、明显的腹膜刺激症状,全身衰竭时可 出现进行性腹胀。腹部 X 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诊断 肠道蛔虫可根据粪便直接涂片检查出虫卵及/或既往有吐虫或排虫作出诊断。 胆道蛔虫的诊断可根据以下几点:青年或儿童突发剑突下绞痛;疼痛异常剧烈,但局 部肌痉挛及反跳痛并不明显;既往有便虫、吐虫史或大便查到大量蛔虫卵;除外其它 急腹症、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有条件行急症十二指肠镜检查时,可直接发现成虫已 部分钻入胆道,露出尾段在十二指肠内。 蛔虫病不紧严重危害儿童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预防工作十 分重要。对蛔虫病的防治应采取以下措施: 1、控制传染源:在蛔虫病传播过程中,传染源是主要环节。在流行区普查普治病人和带 虫者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在非流行区,监测和控制来自流行区的流动人口是防止传 染源输入和扩散的必要手段。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和水源管理,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瓜果蔬菜要彻底洗净, 水果要铣净削皮,教育孩子不要喝生水,不要随地大便。 3、保护易感人群:人类对蛔虫病缺乏先天性特异性免疫力,因此对人群采取必要的保护措 施是防止蛔虫病感染的最直接方法。关键在于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行为 方式,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开展集体服药:由于蛔虫感染极易传播,因此除对感染者进行驱虫治疗外、学校应在疾 病控制部门的指导下,选用安全、有效、易服的药物进行集体驱虫,同时做好服药效果和 副反应的观察。驱 虫 时 间 宜 在 感 染 高 峰 之 后 的 秋 、 冬 季 节 , 由 于 存 在 再 感 染 的 可 能 , 所 以 , 最 好 每 隔 3 4 个 月 驱 虫 一 次 。 对 有 并 发 症 的 患 者 , 应 及 时 送 医 院 诊 治 , 不 要 自 行 用 药 , 以 免 耽 误 病 情 。 常用的驱虫药物有丙硫咪唑、甲 苯 咪 唑 ,左旋咪唑和构橼酸哌 嗪 (商品名为驱蛔灵)等,驱虫效果都较好,并且副作用少。 Lhasa city linzhou country pine plate rural pupils of ascariasis infcction st atus and prevention awareness survey BaiMaZhuoGa (Tibet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Tibet Lhasa Postcode:850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Tibet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of ascariasis, infection status and prevention awareness, to provide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cure of ascariasis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laboratory detection Results: ascariasis infection rate of 15%,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level, awareness rate of 46.25% Key words: rural pupils of ascariasis infection prevention awareness . 参考文献 1 余森海、蒋则孝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学分布调查J、中国寄生虫与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