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早恋的几个话题_第1页
关于早恋的几个话题_第2页
关于早恋的几个话题_第3页
关于早恋的几个话题_第4页
关于早恋的几个话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早恋的几个话题 一、早恋的定义 早恋并不是一个正式和专业的词语,只在中国内地被广泛使用。实际上也并没有正式 的标准来界定是否早恋。将青少年由于正常生理和心理发展造成的对异性的爱慕归为“早 恋”,显然不科学。 正方:早恋一般指未进入大学阶段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特别是在校的中小学生为多。 经过二十年在中国的调查表明,在中学阶段发生过感情的人很多。而大多数都是暗恋、单 恋(单相思) 。只有相互有好感,才能发展成为早恋。早恋行为是青少年在性生理发育的基 础上,也是心理转化为行为的实践。 反方:“早恋”一词并不科学。因为少年在青春期加速发育,第二性征出现后,逐渐性成 熟,生理和心理都有成人化趋势。所以对异性产生好感或是发生恋爱行为是青春期的普遍 情况,是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必然,不应该用“早恋”这样带有主观感情的词汇来描述。 正方:但是,在中国文化、社会上的普通观点是,早恋对青少年的前途和发展有害。 很重要一种原因是教育制度的极大竞争性和社会的极度功利化。报纸和别的媒体也报导早 恋这现象对学生的危险与家长的担心。这种现象也从一定侧面反映出成人社会对于主流话 语权的垄断。 学校的态度: 1、这是温州乐清育才中学发出的关于对早恋的界定 早恋 7 条标准 长期向异性提供金钱、物质诱惑; 向异性互赠贵重礼物; 男女同学单独在无人区、角落里、树底下、花丛中等偏僻处谈话; 在操场上、通道,男女同学并肩散步; 在校园里牵手、挽手搭肩、拥抱、接吻等肢体亲密接触; 利用纸条、信件、手机短信、QQ 聊天等进行谈情说爱; 男女同学串寝室,特别是周末串寝室加倍予以处罚;( 2、广州日报讯 “男女生只要走在一起,不管什么理由都被视为恋爱,学校要公开批评或 劝退。”近日,塘厦水霖学校有学生向记者反映,该校为了杜绝早恋现象,推出了一项 “史无前例”的严厉措施,令学生倍感无奈。 3、重庆八中高一男生的寒假手册中,有老师写的一封长信,规劝学生们,“如果你还没有 做好准备,还没有足够的实力,请离爱情远点,请保持一个光棍的节操。” 有家长和学生认为,这种讲道理式的反早恋,比粗暴禁止要好。不过,我很好奇,爱 情究竟需要什么“实力”和“准备”除非这里谈的不是爱情,而是婚姻。把遥远的婚 姻和眼前的爱情划等号说事,只能越说越糊涂。爱情和性欲是自然的人性,压抑人性不利 于人格健康。不巧的是,爱情萌发的时间,多在国人的中学阶段,面临着高考重压,难免 成为高考的牺牲品。这则反早恋信虽入情入理,却难逃启发学生功利心来压抑人性的质疑。 劝学就劝学呗,何必枉杀爱情? 家长的态度: 担心孩子成绩变差、青春期的恋情无法天长地久、担心孩子过早发生性行为,是家长反 对孩子早恋相对普遍的理由。“家长的这些担心有一定的道理,我也都能理解,”现在的 中国教育依然是“一切不利于成绩的都是敌人”。早恋确实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分散孩子 的注意力,增加孩子的情绪起伏,影响成绩,极端情况下,可能引发严重的暴力事件或导 致抑郁症的发生,但这些与家长是否积极引导关系紧密,粗暴对待、一味放任和不闻不问 都有可能带来一些问题。 “很多家长谈早恋色变,其实大可不必,早恋如果引导好了,其实是件好事。”广州 市家庭教育讲师团专家晏秀祥认为,青春期少男少女相互间产生好奇、关注,甚至爱慕之 情,其实跟 3 个月的孩子会翻身,6 个月的孩子能坐立一样是非常正常的,也是这个年龄 该做的事。其实,早恋对性别认同有重要意义。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异性是自我成长的 一面镜子,异性看待自己的眼神,对自己的性别角色塑造非常重要,无疑能坚定自己的性 别认同,提升自信心。有研究发现,1317 岁的女孩,如果曾经收到过两三个男生写给她 的“小纸条”,她会在以后的成长中更自信;相反,这一阶段的女孩,如果从来没有收到 过男生的“小纸条”,即使成绩再好也可能会有挫败感。 中国过去长期以来对孩子早恋的压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另一社会问题数量庞 大的剩男剩女。28 岁的韩小姐就认为自己是上学期间不让恋爱的受害者。“我的父母上初 中、高中的时候不让我跟男生交往,上大学的时候仍不准谈恋爱,可是刚从大学毕业,就 开始催着我结婚。”韩小姐说,面对父母的“逼婚”,她总是没好气地埋怨都是他们的错。 谈到家长担心的孩子可能过早发生性行为的问题,这一方面与家庭本身的亲子关系有 关,另一方面也与目前中国的性教育不足有关。现在,不少学校的生理卫生课要么改成自 学,要么为所谓的“主课”让道。与此相悖的是,来自互联网、电视等与性有关的信息铺 天盖地,初高中少女堕胎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性教育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孩子 过早发生性行为。 二、利弊 利: 因为恋爱是青少年的人权和自由,益处: 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独立能力。 熟悉与学习恋爱,为将来的恋爱打下基础。 满足青少年渴望接近异性的心理。 缓解学习和生活的压力,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 培养勇气与承受挫折能力。 拥有情感上的寄托,使精神不感到空虚。 培养审美的能力。 提高情商。 培养对他人,尤其是对异性的鉴别能力。 提高自信心。 较成年人的恋爱而言,青春期恋爱显得更为纯洁,较少涉及性和利益。 青春期恋爱为许多文化产物提供了了灵感 。 不利影响 身体上 由于很多早恋者情绪不够稳定、好冲动、易动感情、自控力较差,常常会产生各种影 响身体健康的不良情绪。这会导致一系列身体不适,久而久之,有可能会出现消化道病症、 低血糖等症状。 心理上 对于早恋者而言,早恋是一个既充满欢喜而充满苦闷的过程。由于对对方的爱恋,早 恋者常常因为对方的苛刻要求而造成情绪变化;也有因为早恋而遭到父母、同学、老师的 压力,造成心理失衡;当不能与恋人见面时,早恋者常常坐卧不安而沉迷于幻想,在幻想 中乞求慰藉。如果这种心理发展过深,少部分人会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与异性发生性关 系。 干扰学习 由于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差,往往无心学习,成绩下降,是十分常见。这就是早恋反 对者反对早恋的最重要理由。 每一件事物,在每个人身上的效果是不同的,对别人好的东西,对 你也许不好,早恋也一样.这就看你怎么去处理这件事情了。 可能促成越轨行为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激情占优势、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因此许多热恋 中的少男少女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而过早地发生两性关系。这是早恋造成的对双方身心造 成最严重的损害。 可能导致犯罪 早恋者一般年轻气盛,对一些事件十分敏感。特别是男孩在女朋友面前,面对一些让 自己“吃醋”的行为恼羞成怒,对一些人大打出手,造成违法犯罪。 另一种情况是,由于父母的不支持,谈恋爱的金钱花销无法取得,诱发偷和抢的念头。 这是早恋对社会最严重的危害 三、低龄化、公开化 “我是小学生,已经四年级了,我们班很多人都有喜欢的人,偷偷恋爱,我发现我也有喜 欢的人,怎么办呢?”20 年前,“早恋”发生在高中;10 年前,“早恋”发生在初中;现 如今,“早恋”已经进入小学。怀着朦胧的“喜欢”,有的小学生向异性表白,并且一本 正经地谈起了“恋爱”。有资料显示,现代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普遍提前,大部分学 生在五六年级就已经进入青春期。 谁“催熟”了我的孩子 “现在已经六年级了,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要分开了,真的很伤心。”稚嫩的字迹 让人难以想象,这竟是一个小学生的“情书”。前不久,广州某小学开展青春期教育,将 早恋题材话剧搬进了校园,原本属于“大孩子”的青春期,现在也逐渐成了“小不点”的 困扰。 “我是小学生,已经四年级了,我们班很多人都有喜欢的人,偷偷恋爱,我发现我也 有喜欢的人,怎么办呢?”20 年前,“早恋”发生在高中;10 年前,“早恋”发生在初中; 现如今,“早恋”已经进入小学。怀着朦胧的“喜欢”,有的小学生向异性表白,并且一 本正经地谈起了“恋爱”。有资料显示,现代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普遍提前,大部分 学生在五六年级就已经进入青春期。 谁“催熟”了我的孩子?有焦虑的家长这样问。其实,答案并不复杂。 可以说,从在妈妈怀里吃奶开始,孩子就在和大人看一样的电视剧,各种内容防不胜 防;上网一不留神就会蹦出美女,轻按鼠标就会迈进“陷阱”;垃圾色情短信不请自到, 学生们相互转发,乐在其中“男人不坏,有点变态;男人不流氓,发育不正常。”这 是一学生家长在儿子手机上看到的短信。 饮食不当也成为一些孩子早熟的生理原因,比如蛋白粉等保健用品可能造成女孩提前 发育;长期食用含催熟剂和保鲜剂的反季蔬菜水果,会导致一些孩子发育紊乱;经常吃含 有激素的肉类快餐、膨化油炸食品等会使孩子性早熟。 吃着防不胜防的激素类食品,耳濡目染本不该接触的成人社会,孩子们的早熟也就不 足为怪了。 四、原因分析 胡老师:在担任班主任的这么多年里,对于早恋的事情,我没少操过心;但苦口婆心的劝 导,却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我曾眼睁睁地看着我那非常优秀的学生为过早的恋爱而付出 了沉重的代价。我也常看到一些学生亲密的身影从我身边飘过,备尝一种“无语”的痛苦。 这一切都使得我们去努力探究“早恋”根源何在的问题。 早恋的原因 在平日的观察里以及与处于“早恋”中的学生平心静气的交谈中,我发现,“早恋”现象 的背后,竟有这么多的催生素。 催生素 1:对异性的爱慕。这种爱慕有可能来自于异性的仪表,清纯水灵的女生、英俊帅 气的男生往往有着更大的吸引力。这种爱慕也有可能来自于异性的专长,比如能歌善舞、 会琴棋书画的学生就可能会受到更多的关注。这种爱慕还有可能来自于异性的品行。 催生素 2:可怕的从众心理。社会的开放,媒介的无孔不入,不免左右了现代人的价值观、 恋爱观和婚姻观。我曾跟一名早恋中的 90 后学生交谈,她的话让我震惊不已。她说,“我 们 90 后的学生跟你们这些 80 后的老师有太大的代沟了;恋爱嘛,不必认真的,练 爱一下嘛,没什么稀奇的。” 催生素 3:家庭关怀的缺失。这或许是“早恋”现象出现的一个非常普遍的原因。我接触 过的很多学生便是以早恋来补偿家庭关怀缺失带来的情感空白的。在此,我真的很希望, 父母们别忙于事业忽视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班上一名成绩发挥失常的女生,无法得到父 母的关怀而偷偷抹泪的时候,一名男生及时地给予了她安慰,也因为这安慰他们便早恋了。 后来,我以“别拿感动当爱情”等话来劝导她时,已是无济于事,陷得太深了。 6 类孩子,最易发生早恋。 1.性格外向、相貌出众的学生,比性格内向、外表平平的学生更容易发生早恋。 因为性格外向的人大多敢作敢为,敢于触犯校规,不安份守己,有适合自己的对象, 就会大胆追求,并且相貌出众的学生,常常是大家追求的目标,尤其是漂亮的少女,往往 经不起别人的追求,她们以被男孩爱慕为荣,听信甜言蜜语,很快陷入男孩子的情网。 2.喜爱文学、有文艺才华的学生容易早恋。 这些学生由于受环境熏陶,感情丰富,多愁善感,喜欢用书中、歌里的浪漫情节来类 比自己的生活,效仿艺术家笔下的主人公,追求理想的爱情天地。加上他们有某个方面的 才华,常被异性羡慕,故很容易获得爱的信息。 3.性格软弱、虚荣心强的学生容易早恋。 这部分人以女生多见,她们从小娇生惯养,依赖性强,找了男朋友,便觉得有了依靠, 她们把自己附属于一个男孩,因此,很容易成为男生的爱情俘虏。而那些虚荣心强的女生, 大多是由于强烈的虚荣心,使她们乐意接受男孩子的殷勤、赞美以及小恩小惠。有的学生 是出于“攀比”心理,而走上早恋的。她们看到自己的同龄人有了男朋友,进出于电影院、 舞厅、酒馆等,于是,也不甘落后。 4.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比成绩好的学生更容易早恋。 这些学生常不受老师欢迎,在学习上很少受到特殊关心,也无法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从而根本不会从学习中获得乐趣,于是,他们便把无处打发的精力和时间转向爱情,转向 社会,以弥补感情上的空虚。这些学生大多不以班上的同学为追求目标,尤其是女生,常 找社会青年。 5.缺少家庭温暖和爱护的学生容易早恋。 这些人常见于父母感情破裂、离婚、受继父继母虐待,或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得不到温 暖,生活在一个冷漠、压抑,甚至受辱的环境里。于是,渴望得到他人温暖,而异性的抚 慰正可以弥补这一点,使他们尝到了爱情的甘甜。 6.环境不好的学生容易早恋。 这些学生接触些不三不四的人,或者与他们一起玩的朋友都是早恋者,在旁人的教唆 和指使下,也大胆效仿,正如古人云:近墨者黑。 五、性教育 早恋是成长的一面镜子,早恋问题并不是孤立的,它所折射的是亲子关系问题, 是中国孩子的升学压力问题,是中国的性教育问题。 中国是一个传统国家,多少年来,“性问题”一直被视为难以启齿的敏感话题,以至 于许多家长和学校都不敢当着孩子的面捅破这层窗户纸。羞于对孩子谈“性”,甚至谈性 色变。 儿童性教育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五期,叫五期性教育。 婴儿期性教育 婴儿期性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家长,主要是母亲对孩子的抚育喂养。母亲与儿童身 体的接触,可增加孩子神经系统的敏感性,促进孩子大脑的分化发育。与成人身体接触不 足的儿童,其智力、性敏感性都将受到程度不等的损害。美国动物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若 让离开母亲的两只幼猴由不同的母亲喂养,一个是“棉布毛巾妈妈”(外包毛巾被的人工 雌猴,胸前有奶瓶),另一个是“金属刺妈妈”(浑身长满金属刺的有奶瓶的人工做的假 雌性猴子)。吃金属猴妈妈的奶长大的幼猴,成年以后不会进行性活动,而且行为退缩, 不和群。所以婴儿期的教育特点是满足婴儿食欲的同时,还要满足婴儿皮肤触觉的发育需 求。这一时期一般不超过三岁。此时母子同被而眠对儿童的发育是有好处的。 幼儿期性教育 幼儿期性教育为开始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性别,并初步进入性别角色。例如鼓励男孩子 的勇敢坚强,鼓励女孩子的温柔甜美、爱清洁等等。还有,男孩子应该穿男孩子的衣服, 女孩子应该有女孩子的服饰。那种从自己的好恶出发,男孩女养或女孩男育的做法是极为 有害的,因为这或许正是孩子日后发生同性恋的原因之一,或许会成为孩子未来的家庭不 和的诱因。此时应该同时开始灌输初步的性道德观念,如让男孩爱护尊重女性等。学会基 本的性卫生知识,例如大小便以前要洗手,不可把小棍等物塞入小便的孔窍中等等。此时 为便于关照幼儿,父母亲应该与孩子同床而卧,但必须分被而眠。这一阶段是从断奶起到 六岁,即孩子夜间会自己起夜前止。如果孩子独立能力强,什么时候能自己起夜,就应该 什么时候分床。 儿童期性教育 儿童期性教育从六岁起到十岁以前。这时儿童已经进入学校学习,社会知识和活动范 围进一步扩大。一切有条件的家庭均应与孩子分房而居。此时的孩子性意识进一步增强, 出现了不愿意和异性同桌、同行,为自己的性别而骄傲、自豪。此时不应该粗暴干涉孩子 的这一心理现象,而应该肯定。如果发现孩子厌恶自己的性别角色,则应该及时纠正,以 防发生日后的性别角色倒错现象。此时要教给孩子性卫生的基本知识,学会保持性器官的 卫生。同时应该教会孩子知道如何保护自己,鼓励孩子的独立倾向,要求孩子要男女有别, 特别应教育男孩子要尊重女性。教给孩子男女交往的一般道德规则,要孩子自尊、自爱。 少年期性教育 少年期性教育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此期内多数孩子先后进入青春发育阶段,女孩子 表现为月经来潮,男孩子表现为初次出现遗精。他们已经开始注意异性,有了朦胧的性意 识,对异性开始有了好奇和交往的要求。此时的性教育内容主要为: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 经期卫生知识,男女交往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女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初步的婚恋道德原则, 明确法律与道德对两性关系的基本要求,防止性罪错的发生,同时对自己既要认识又要接 受。这一时间段是从 1020 岁。 青年期性教育 青年期性教育的特点是孩子已经成年,有了独立的爱好、个性,逐步走向成熟,开始 恋爱结婚,组建自己的家庭。性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如何承担家庭的责任与义务,夫妻生活 知识,子女教育知识,家庭经济知识,为建立家庭做好准备。这一时间是从 2035 岁止。 几岁开展最合适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健康性教育时,性教育专家认为下面几方面的内容要注意: 1.合适的年龄 从理论上讲,男女的性别差异,特别是第一性征,在孩子青春发育之前解答没有问题, 就目前社会文化的现状看,对于男女第一性征的差异,最好在 5 岁之前解答。性教育要相 对超前一些,但不能脱离孩子的理解能力。 2.合适的方法 在孩子 5 岁之前,可以用父母的身体说话,但是 5 岁以后,采用图书、音像资料及其 他方法比较合适。 3.合适的内容 孩子的性教育,每个年龄段的内容应该有所侧重。5 岁前应该解决性别知识等简单的 问题。青春发育前,要进行性生理的教育;青春发育时,要进行性心理和性道德的教育。 总之,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要坚持自然、合适的原则,不能刻意为之,也不能用成人的 眼光来看待孩子的问题。 2 六、家长如何理性对待 1.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孩子的“青春期恋情”一个合理客观的评价。 告诉孩子这是正常的,证明他们已经从小孩子进入为对爱情有渴慕的青春期阶段。并 且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感情,切忌不可讽刺、讥笑孩子。 2.帮助孩子正视“青春期恋情”。 家长应该告诉孩子,美好的爱情并不只是单纯的异性相吸,还包括高尚的情操和充实 的精神生活。如果您的孩子已经有了恋情,家长应当帮助孩子分析这段恋情。如果孩子是 被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吸引,就该把这种美好的情感和对对方的钦佩、欣赏化为努力自我提 升的动力;如果孩子是被对方的外貌或家境所吸引,家长就该告诉孩子这种感情是肤浅的, 物质和外在只是表面,内在精神的高尚和充实才是最重要的。 3.家长在这一阶段应该多和孩子聊天,注意孩子的思想动向。 甚至可以安排一些亲子活动,比如:一起看场电影、和孩子一起去 K 歌、去看演唱会、 一起进行体育运动,等等。不要刻意的“说教”孩子,而是像朋友聊天一样,鼓励孩子说 出自己的想法。家长不要刻意避免在孩子面前谈“青春期恋情”。其实,家长越是开放坦 白的和孩子谈“青春期恋情”的事,孩子越是能打破对“恋爱”的神秘感。 4.鼓励孩子多跟不同的异性交往。 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孩子跟异性同学打电话、发短信、出去玩就一味责骂孩子。我想起 前几天在微博里看到一段话,大概是说中国的家长在孩子青春期时打压孩子、禁止孩子跟 异性交往,而等孩子大学毕业后又恨不得孩子赶紧找一个各方面都好的合适伴侣结婚。这 的确是很矛盾的,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在青春期阶段学会与异性相处、沟通的能力,那么对 他们今后的人际关系、婚恋观念都有极负面的影响。所以家长切忌不能禁止孩子跟异性交 往,反而应当鼓励他们和异性同学建立友谊。 5.家长应当加强对孩子的性教育。 如果您的孩子已经和爱慕的异性有交往密切的倾向,家长就要坦然的跟孩子讲交往过 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教育孩子管好自己的行为,预防性行为的发生。家长不要觉得跟孩 子将这种事很难看。现在信息这么发达,孩子获取这种信息的途径非常多,与其孩子自己 去寻找,不如家长告诉他们科学的性知识。 6.家长应当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育孩子不是乞求得到爱慕的异性的回应,而是对对方多关心一点,在对方需要的时 候给予帮助和鼓励。如果孩子只是暗恋对方,家长就应该告诉孩子,爱情是双方的,如果 对方并不喜欢你,你就要把这份感情放在心里,不失风度、落落大方。这样能够帮助孩子 正确认识“爱情”,也能帮孩子建立健康的爱情观。 7.告诉孩子他们现在就像一颗小树,需要不断汲取营养、经受风吹雨打,长成一棵茁 壮的大树,才能承担起家庭和爱情的责任。 8.女孩子爱美、爱打扮,这是女孩子的天性!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家长需要做的是:告诉孩子,外在的美是重要的,我们应当穿着整洁大方,尽量以一 个好的形象出现在别人面前。但对一个人来说,内在的精神和气质更重要,如果女孩子只 是外表漂亮、头脑空洞,徒有外表、没有内涵,那即使外表再美,穿着再漂亮,也不能称 之为真正的美。 友善对待胜过强烈反对 “儿子上中学了,我去给他开家长会。班主任笑眯眯地对我说:你儿子很有眼力, 看上我们一个女生,这女生学习又好又漂亮,可这女生没看上他,你儿子很苦恼。”面 对儿子的早恋迹象,“知心姐姐”卢勤是这样想的:“直接查问儿子,他一定认为是老师 在告密,影响他对老师的信任;不闻不问吧,又觉得不够意思。”思来想去,卢勤写 一个纸条放在儿子的电脑上,上面写了三句话:“一个国家强大了,别的国家会跟你建交; 一个人强大了,别的人会跟你友好;一个男人强大了,好的女人自然会来找你。”以后, 娘儿俩再也不说这事,儿子自觉地从青春浪漫中走了出来。 卢勤认为,孩子处在青春期中期时,异性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必须适应与异性 浪漫交往时产生的矛盾情感,同时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时候,如果父母强烈反对他们与异 性交往,他们会抱怨父母给的自由太少,进而会在情感和行动上与父母产生强烈对立。友 善的朋友式关系,会比强烈反对效果更佳。 发现孩子早恋,对很多家长来说犹如晴天霹雳,或“刑讯逼供”、围追堵截,或软磨 硬泡、苦苦哀求,虽然软硬兼施,但往往效果不佳。对此,应该怎么办? 沃建中认为,“黄河的水是堵不住的,最好的方法是疏。遇到这样的问题不能马上下 结论,父母应该给孩子自己交往朋友的空间。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理性引导,这样可对两性 关系起一种延缓作用,而不是阻止作用,让孩子明白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是正确的。” “男孩女孩,男生女生,男人女人,这是一个人长大的必经过程,任何人都不可回避。 认识异性,是成长中的必修课。”卢勤认为,这一课,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上,青春期性 教育知识尤其应该父母与孩子一起学。“青春的路上,我们和孩子应该是朋友,朋友多了 路好走。”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执行主任杨军认为:“青春期只是个放大器,成长中一直 就有欢乐、痛苦、矛盾和纠结,只不过在特殊的生理、心理环境下被放大了。用什么心态 面对青春期,对家长来说尤为重要。”他认为,青春期的问题就像是“假性近视”,很多 问题看起来到了严重得不可收拾的地步,但其实还没有发生“器质性的病变”,及时纠正 和引导,一切都能重回平静,否则弄假成真,后果不可想象。 青春期教育在青春期之前就应开始了。杨军说,孩子出生后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