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脏 象 1 引 言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什么?在二 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学术界曾经对这 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认为 是阴阳五行学说,有人认为是天人相 应理论,也有人认为是藏象学说,等 等。从今天看来,藏象学说当是中医 理论体系的核心应该没有异议了。 2 自古以来,上溯 内经 ,下至历代 医家莫不重视对藏象理论的研究,演 绎和创造了许多新学说、新理论,为 完善藏象理论,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 ,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建国以来,关 于藏象理论的研究方兴未艾,从文献 整理、临床总结、实验研究等综合研 究,积有许多宝贵的研究成果。 3 构建中医藏象学,不仅因为藏象 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 是中医临床各科辨证论治的理论 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进 一步彰显中医学所蕴含的中医传 统文化的浓厚色彩、先哲认识自 然和人体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方 法和睿智,以及中医学理论的科 学内涵和特色。 4 要认识中医学的特色是什么、中 医学是如何认识和把握人体生命 活动规律的、中医学以什么理论 指导诊治疾病的等问题,那么只 有首先从了解中医藏象学开始。 5 内容提要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第二节 五脏 第三节 六腑 第四节 奇恒之腑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6 目的要求 一、掌握藏象、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二、掌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区别 三、掌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自的生理 功能和脏腑之间的关系 四、掌握五脏与形体官窍五志五液的联系 五、了解藏象学说的形成 六、了解心包络、命门的涵义及功能 7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8 主要内容 一、藏象与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概述 9 藏象的基本概念 素问 六节藏象论 : “帝曰: 藏象何如? ” “藏象 ”二字,首见于: 10 指人体内在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 理变化 , 反映于外的征象。 藏 象 藏 内脏藏于内 引申为贮藏 象 形态 现象或征象 引申为比象 11 中医学借助以象测脏的司外揣内的方 法与现代控制论中的 “ 黑箱理论 ” 相 吻台。 晚清医家唐容川说: “ 业医不知脏 腑,开口动手便错。 ” 黑 箱推测内部 从外 部 人 体 12 “ 黑箱 ” 是指内部结构不能直接观察 的系统。要了解其内部结构,只能向 它输入信息,再根据它的输出信息来 推断,即由其 “ 表 ” 而知其 “ 里 ” 。 这称做黑箱方法。 如夏天挑选西瓜,可用手指弹几下( 输入信息),听听发出的声音(输出 信息),由此判断瓜的好坏。 黑箱方法广泛应用于人口系统、环境 检测和污染控制、生命系统等的研究 。 13 脏与象之间存在着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因 “ 脏 变 ”可以决定 “象变 ”。故可 “以象论脏 ”。 灵枢 本脏篇 所云: “视其外应,以知其 内脏,则知所病矣。 ” 面色红润,脉搏和缓有力 心血充足 面色淡白,脉搏细弱无力 心血不足 14 “ 藏 ” 与脏器的区别 藏 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学的整体观 察和 “ 以象测藏 ” 的认识方法,决定了 “ 藏 ” 的结构是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 础上赋予了功能性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 形态功能合一性结构。 脏器 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 内外的器官而言。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 实体性的结构,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 该器官的解剖分析而获得。 15 脏象学说的含义 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 观察,研究人体各脏腑、形体 官窍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 其相互关系和脏腑与自然界关 系的学说。 16 藏象学说认为,人体各脏腑虽然深藏于体内 难以进行直观观察,但这些脏腑通过经络系 统与体表的某些组织器官相互联系。 内脏有病,与之相应的体表组织器官可出现 异常反应,出现各种症状和体征,如舌象、 脉象等。临床上,通过观察这些病理现象, 根据它们与人体脏腑的联系,来推断内部脏 腑的病变,为治疗用药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17 朱丹溪说: “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 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 内者,必形诸外。 ” 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组 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8 脏象学说的形成 藏象学说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进程,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 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在我 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医著 黄帝内经 中,藏象学说即形成了比较完整、系 统的理论。其理论和认识来源,主要 包括以下几方面。 19 1. 早期的解剖实践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宰杀猎物及 解剖战后的尸体,即对动物及人体内 部器官进行了早期的观察。随着医药 活动的开展,人们迫切需要了解人体 内部器官的部位与形态,因此,人们 对人体器官的观察成为比较自觉的行 动,并力求和医疗实践结合起来。 20 内经 时代,解剖人体已是医学研究的 重要内容。 灵枢 经水 说: “若夫八尺之士,皮肉 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 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 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 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 皆多血少气,皆有大数。 ” 灵枢 肠胃 中,还详细地描述了胃肠 的形状、容量、位置、长短等。如其中记 载的食道与肠的长度的比,与现代解剖学 相差无几。 21 此外, 难经 、宋代的 欧希范 五脏图 及杨介的 存真图 、明代 医家张景岳在 类经图翼 等均对人 体内脏也进行了形象的描述。尤其是 清代医家 王清任 ,亲自解剖尸体,潜 心研究数十年,著 医林改错 一书 ,纠正了古人的某些错误。 可以看出, 古代的解剖学知识,奠 定了藏象学说的形态学基础。 22 2. 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 察总结。 应当指出,中医学藏象理论的形成, 主要来源于对人体脏腑生理活动和病 理变化的观察与总结。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细 致地观察了人体的各种生理、病理现 象,并联系当时的解剖知识,即对人 体的脏腑器官及其功能活动有了进一 步的认识,并对其相互关系有了较深 刻的理解。 23 例如,通过解剖观察,发现心位于胸中 并与脉管相连。又观察到,血液是在经脉 内不停流动着,并且与心脏搏动有着内在 联系。如果心跳停止,则血液也就不再流 动,神志亦就很快丧失,从而形成了 “心 主血脉 ”、 “心主神志 ”的理论。 再如感冒,由于皮肤汗孔开合失常而 见无汗,并见鼻塞,咽喉疼痛,咳嗽等症 ,并可影响及呼吸之通畅,从而发现皮毛 、鼻、喉、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经过 长期的观察与验证,因而形成了 “肺主呼 吸 ”、 “肺合皮毛 ”、 “肺开窍于鼻 ”、 “喉为 肺之门户 ”等理论概念。 24 3. 反复医疗实践的验证 古人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 观察到某些病理现象与相应的脏腑之 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而调整某些脏 腑的功能,又往往可使病理反应消失 ,因而分析这些病理现象与治疗效应 的对应关系,即可以反证机体某些脏 腑的生理功能。 25 如进食某些动 物的肝脏或从 治肝入手,可 治疗某些眼疾 ,从而得知肝 与目之间存在 着内在联系, 形成了 “肝主 目 ”的理论概 念 26 又如,发现某 些补肾药可以 加速骨折的愈 合,因而认识 到肾的精气有 促进骨骼生长 的作用,又得 出 “肾主骨 ”之 理论。 27 应指出,藏象学说的形成,还受 到古代哲学理论的深刻影响。特 别是 阴阳五行 学说,与藏象理论 的形成的关系更为密切。如以五 脏为中心的藏象理论即以五行学 说理论为指导,而脏腑内部的对 立统一运动,则多以阴阳学说为 理论根据。 28 古代解剖知识 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 观察到内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 概括、抽象、推理 归纳 藏象学说 藏象 学说的形成 整体审察取 类比象 察外知内 29 脏象学说的特点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心 为 主宰。 二、脏象是形态与功能的综合概 念。 30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1、五脏与六腑构成阴阳表里相合的 统一整体。 以脏腑分阴阳,一阴一阳相为表里 ,脏与腑是一个整体。如心与小肠、 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 胱,以及心包与三焦,构成表里关系 。其主要依据是:经络循行路线的阴 阳相对和相互络属;相表里之一脏一 腑间在生理功能上的紧密联系。 31 2、五脏与形体官窍联结成一个统一整体 。 五脏和五体及五官九窍也是密切相 连的。如:肺开窍于鼻,输精于皮毛 ;心开窍于舌,其充在血脉;肝开窍 于目,其充在筋;脾开窍于口,其充 在肌;肾开窍于二阴,其充在骨等 。 32 肝 心脾 肺 肾 胆 筋 目 膀胱 骨 耳 大肠皮毛鼻 胃 肉 口 小肠 脉 舌 33 3 、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 体功能活动系统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 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如:四时 气候变化中,春属木,其气温,与肝 相应;夏属火,其气热,与心相应; 长夏属土,其气湿,与脾相应;秋属 金,其气燥,与肺相应,冬属水,其 气寒,与肾相应。 这种四时五脏阴阳的理论,把人体 与自然界统一起来了。 34 肝 心脾 肺 肾 胆 筋 目 膀胱 骨 耳 大肠皮 毛 鼻 胃 肉 口 小肠 脉 舌 寒 风 火湿 燥 35 4、五脏与精神情志活动密切相关。 脏腑学说还注意到精神情志活动与内脏 的生理、病理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 关系,精神情志活动失常,可影响某些内 脏的生理功能,甚至引起疾病,而在某些 内脏有病变时,也可影响正常的精神情志 活动。 中医藏象学说认为: “心藏神 ”、 “肺藏 魄 ”、 “肝藏魂 ”、 “脾藏意 ”、 “肾藏志 ”。 故五脏又称为 “五神脏 ” 36 心藏神(精神、意识、思维 ) 肝藏魂(梦、幻觉) 五神脏 肺藏魄(知觉、本能动作) 脾藏意 (意念、主意) 肾藏志(志向、毅力) 37 二、脏象是形态与功能综合概念。 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单纯是 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 是人体生理和病理学概念。 38 西医学在原子论自然观的指导下 ,重视还原分析的方法,研究各 脏器的解剖结构特点,并从这些 结构特点出发,解释各脏器的功 能活动。因此西医的心肝脾肺肾 都是纯粹的解剖实体概念。 39 脏象学说以象测脏的方法使它偏重于 对生理,病理现象及其与脏腑联系的 观察分析。生命的本质包括健康,疾 病的奥秘,蕴含在丰富、生动活泼的 生理病理现象及其与内脏功能的联系 之中。因此学习脏腑切忌以西证中, 对号入座。中医的脏腑是形态与功能 的综合概念 。 40 脏腑的名称 脏 古作臟,又作藏。其义有二 :一、是指藏于体内的脏器 , 二、是指五脏主贮藏精气。 腑 古作府,有府库之意。腑多为中空器官,类府,又多与 饮食物的贮藏、消化有关。 41 脏腑 内脏 五脏 六腑 奇恒之腑 脏腑的分类 42 五脏的形态、功能特点、阴阳属性 形态 指胸腹腔中组织结构较充 实的脏器 (实质性)。 功能特点 化生和贮藏精气,有藏而不泻,满而不实的特点。 阴阳属性 主静,属阴 43 藏:五脏贮藏精气 藏而不泻 不泻:五脏精气不可无故丢失 。 满:五脏精气盈满 满而不实 五脏不为水谷充实 不实: 五脏精气不宜壅实 王冰注: “精气为满,水谷为实 ” 44 五脏除贮藏精气外,还藏神。 如 灵枢 本藏篇 说: “五脏者, 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 ”故又有 “五 神脏 ”之称。 根据五脏的生理特点,故临床上有 “脏病多虚 ”,治五脏 “宜补 ”之说。 45 六腑的形态、功能特点、阴阳属性 形态 功能特点 阴阳属性 指胸腹腔中,中空有腔的管腔性 器官。 受纳,传化水谷和排泄糟粕, 有泻而不藏,实而不满的特点 。 主动,属阳 46 泻:六腑传化水谷 泻而不藏 不藏:六腑不贮藏精气 实:六腑为水谷充实 实而不满 不满:不是精气盈满的状 态。根据六腑的生理特点,临床上有 “腑病 多实 ”,治六腑 “宜泻 ”之说。 47 五脏与六腑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相 互配合,五脏的 “不泻 ”与六腑的 “不 藏 ”都是相对而言,五脏中的浊气, 可由与其相关的腑输泻而出,故有脏 实者泻其腑的治法;六腑中的精气赖 五脏化生,故临床上腑虚者可补其相 关的脏。因此 内经 提出: “脏实 者泻其腑,腑虚者可补其脏 ”, 48 脏象学说的物质基础 精 气 血 津液 气 阴 血 阳 或称 49 奇恆之府 含义 功能特点 阴阳属性 奇、异也,恒、常也,其形 态似腑,功能似脏,似脏非 脏,似腑非腑,包括 脑、髓 、骨、脉、胆、女子胞 统称 奇恆之府。 贮藏精气,藏而不泻 主静、属阴 50 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脏 腑 形 态 结 构 功 能 特 点 五 脏 实 体性 脏 器 藏精气而不泻 满 而不能 实 六 腑 中空有腔性脏 器 传 化物而不藏 实 而不能 满 奇恒之 腑 中空有腔性 脏 器 藏精气而不泻 51 五脏精气阴阳理论 v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是研究人 体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内涵、生理功 能、病理变化及 相互关系的系统理 论,是中医学藏象理论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也是五脏生理功能和病理变 化的解释性模型。 v人体各脏的生理功能,虽部分可从 观察其形态结构来获得,但主要的是 以各脏精气阴阳的运动变化来认识的 。 52 五脏之精 涵义 指贮藏于五脏之中的液态精微物质。 组成 先天之精:为组织结构、 生理活动的基本物质。 水谷之精:为主要成分, 包括精、血、津液等精微 物质。 53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合化为一身 之精,一身之精分藏于五脏,则 为五脏之精。 五脏之精以不同形式存在于五脏 之中,如心肝之精与心肝之血融 合。 54 五脏之精 功能 濡养和滋润作用 五脏及其所属的六腑、形体、官窍 主要依靠五脏之精的濡养、渗润作 用,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 55 五脏之气 涵义 分布于五脏之中的具有很强活力无形可见的极细微 物质。 五脏之精化生五脏之气 组成 先、后天之精所化之气与 肺吸入清气结合 56 五脏之气 功能 推动和调控五脏的功能活动。 一身之气,以其不同的成分,分布于 五脏,形成不同结构和功能的气,五 脏之气具有同源性,又有相对特异性 ,从而推动和调控不同脏腑的各种功 能。 57 五脏之阴阳 涵 义 五脏之阴 精、血和津液等精微物质。五脏之气中,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唐集团叙州区100MW-200MWh电化学储能电站环评报告
- 历年南宁中考数学试卷
- 鲁山上午考的数学试卷
- 哪个网站有数学试卷
- 模考王数学试卷
- 南部县万年小学数学试卷
- 罗平县小考数学试卷
- 家居电商批发模式创新路径分析报告
- 边境生态安全评估分析报告
- 老外来中国做数学试卷
- NBT 35080-2016 水电站气垫式调压室设计规范
- 买房尾款结清合同范本
- 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小升初数学高频考点检测卷含解析
- 小学体育训练记录表
- 高中政治必刷题 高考真题 必修3《政治与法治》(原卷版)
- 知识题库-人社劳动知识竞赛测试题及答案(十一)
- 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道鑫双语学校小升初必考题语文检测卷含答案
- 《政治学概论》教学课件(总)
- 2024年昆山国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年版)解读
- 工业污水处理厂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