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泊头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_第1页
关于泊头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_第2页
关于泊头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_第3页
关于泊头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_第4页
关于泊头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泊头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 泊头市作是河北省东南部的老工业基地和农业大县.近年来,泊头市坚持在实践中以创新的思维,走出了一条有特色,有效益,有 质量的经济发展之路,县域经济发展经验被河北省委,省政府作为典型在全省予以推广. 总结近年来发展成效,主要是实现了“四个跨越“: 一是实现了综台实力由全国“中游“向“上游“的跨越.全市经济年增长速度保持在 15%以上.2005 年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 价中,在全国 2005 个县(市,区)中名列 374 位,比 2003 年跃升 234 位,竞争力等级由级上升为级.泊头市先后获得“中国汽车模具之 乡“,“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全国鸭梨无公害生产示范县,“河北大气除尘治理设备生产基地“,“河北环保产业试点市“等 9 个国家及省级荣誉称号. 二是实现了由老工业基地向新兴制造业集群的跨越.泊头市是近代铸造工业发源地,解放后一直是冀东南老工业基地.但工业生 产很长时间处在工艺落后,生产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市场占有率低的状态.而目前,泊头市已成为环渤海地区以铸造机械,汽车模具, 环保设备为支撑的装备制造业新兴基地,是全国唯一的“中国汽车模具之乡“,河北省唯一的“大气除尘治理设备生产基地“,“环保产 业试点市“.泊头铸造及汽车模具产业已被河北省委,省政府作为“十一五“期间的重点产业集群来打造.与产业群相对应,一大批优强 企业乘势而起. 三是实现了由小城市向区域型中心城市的跨越.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高,市区新增建成区面积 6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 23.2 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到 41.9%.泊头市正在向文/孟祥国冀东南,鲁西北以工贸业为支撑的中心城市迈进.四是实现了由农 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主要标志为: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农业特色日益明显.全市已培育出包括 3 个省级龙头企业在内的 规模龙头企业 28 个,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82 个,专业农产品市场 12 个,联系带动农民 7.2 万户.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 600/0 以上,70%的农户,60%的耕地,72%的农副产品纳入了产业化经营领域,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的年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93.5%. 泊头市已成为全国鸭梨生产和出:1 基地.果品种植面积 59.5 万亩,年产量 6 万吨.其中,鸭梨 25 万亩,年产量 51 万吨,种植面积和 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总结以上成就,我认为创新思维,深刻把握并驾驭县域经济发展规律是泊头市发展经验的生动体现.我们在创新思维上,实现“ 三个转变“:一是转变“就农业抓农业“的思维模式.用工业的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首先是大力发展“结构“农业.重点实施了优果,扩 畜,育林三大工程,优化农产品结构,夯实产业化基础.其次是大力发展“龙头“农业.以产业化项目建设为重点,先后制定出台了关 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等 6 个文件.为龙头企业解决资金 5000 万元,用地 1500 亩.第三是大力发展“标 准“农业.目前,共发展标准化果园 35 万亩,无公害蔬菜 3 万亩,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 14 个.“泊头鸭梨“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原 产地域产品保护.第四是大力发展“市场“农业.用工业毗市场营销的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市场的对接.先后培育出农产品品牌 20 多个,其中,河北省名优产品 3 个.二是转变“就特色抓特色“的思维模式.用羹群的建念推进县域工业化.首先是激发产业集群的动力,抓 环境.在全市范围内统筹考虑产业配套和人才,资金,土地,技术等资源的整合,制订了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其次是抓住产业集 群的核心,抓链条.把扶持龙头作为抓手,对 1 家优强企业进行了重点扶持,全市销售收入超千万企业达到 102 家,超亿元的达到 3 家.同 时,以优强企业为骨干,初步构建了铸模一汽车模具一机加工,精密铸造一机加工,铸造一水污染治理设备一机加工等 8 条产业链, 将 25%的小企业纳入企业联合体.第三是提升产业集群的档次,抓创新.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引导企业与清华大学等 2 余家高校建立 合作关系,成立了 20 个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先后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 7 个,并成功申报了“中国汽车模具之乡“命名;创河北省名牌 产品 4 个,优质产品 3 个,河北省着名商标 4 个.第四是做大产业集群的格局.以产业招商为重点,将招商引资项目与完善产业链相结 合.第五是拓展产业集群的平台.把园区作为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先后投资 2 亿元完成了市工业区 6 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转变“就城镇抓城镇“的思维模式.用统筹的理念推进城乡一体化.首先是加强城镇建设.着力构建以市区为龙头,以交河,富镇等 中心城镇为节点的沿武港路城镇带.其次是发展城乡商贸业.把商贸业作为联通并繁荣城乡经济的纽带,先后发展城乡商贸业经营网 点 6532 个.商贸企业 7 家,各类商品交易市场 9 个.农村集贸市场 48 个.第三是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实施了交通道路, 农田水利,通讯,新能源等四大工程.第四是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200 个村接入有线电视光缆,有线电视用户达到 2 万户;结合农 村学校布局调整,新建和改造农村中小学 5 所;投资 700 万元加强农村卫生院建设,卫生支农覆盖率达到 85%以上;新建文明生态村 66 个.在河北省率先实行了农村低保制度. 年月日,随着泊头市刘道口村通村油路的竣工,沧州市个行政村全部通上了柏油路,这标志着该市自 年发起的农村公路建设三年大会战取得全面胜利,沧州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油路。三年间,共为全市个村 新修通了柏油路,完成油面里程公里,工程总投资达亿元,相当于该市前十五年村级路投资的总和。 万众一心搞会战 沧州市的农村公路由于历史原因,通达和通畅程度明显不足,截至年底,全市尚有多个村未通油路。为此, 年下半年,沧州市交通局党组一班人走县串乡,进村入户调研农村公路。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工作经验,充分听取专家 意见,反复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于年初提出了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工作计划,决定利用年时间,组织实施农村公路 建设大会战,实现全市“村村通“。同时报请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沧州市农村公路会战目标及实施方案 。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时任市委书记的张庆华同志和时任市长的郭华同志均作出重要批示。郭华书记批示:市交通局把 乡村道路列入工作重点之一,很好,一定要抓住机遇,坚定信心,坚决打胜农村公路建设会战这一仗,从根本上解决乡村交通状 况,为全面建设小康奠定基础。孙瑞彬市长上任后第一次到交通局调研时,就强调:要突出抓好村村通工程建设,要实实在在地 把民心工程干好、干成功,要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市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 和各县(市、区)政府主管领导为成员的全市农村公路建设会战指挥部,先后组织了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动员大会、农村公路建设 现场观摩会等余次不同形式和规模的动员会、调度会和现场会,同时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会战责任状。在会战过程 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多次听取汇报,做出指示。时任副市长的赵国岭和现任主管交通的市委常委、副市长宋文新亲自 指挥,多次深入到农村公路建设现场对“村村通“进行具体调度。市人大、市政协领导也对会战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先后几次组 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农村公路建设。 -省政府和交通厅领导对该市农村公路会战给予了大力支持。在会战攻坚的日子里,付双建副省长、于万魁副秘书长、焦彦 龙厅长、陈永久副厅长、杨国华副厅长等领导先后几次深入到该市农村公路建设现场进行视察和调研,年月日省交 通厅组织的全省农村公路建设会议、月日省政府组织的南部五市公路建设会议先后在沧州市召开。其他厅领导及相关局 (处)领导也先后多次到该市进行农村公路调研,帮助协调解决会战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 -作为农村公路会战的具体组织者,沧州市交通局党组把农村公路会战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局党组书记、局长许洪泉多次强 调:“村村通是百姓的企盼,更是历史赋予交通部门的光荣职责,要全力以赴,务求完胜。“主管农村公路建设的王恒章副局长被 称作“村村通“工程建设的风向标,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地方道路管理处处长李学农更是一心扑在“村村通“上,他经常 深入一线,了解掌握各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与处班子成员一起研究解决。为保障“村村通“顺利实施,该局实行了“局领导包县、 处领导包乡、工程技术人员包村“的“三包“政策,逐步探索完善了“项目到村、计划到路、资金到户、工程到月、责任到人“的“五 到“举措。同时为整体推进会战工作,每半月召开一次会战调度会,实行挂图作战,半月通报,对各县市开工村数、施工里程、完 成投资等情况进行排队通报,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将“村村通油路“工程列入党委政府的大事要事,健全组织,完善方案,明确目标,制定措施。 河间市政府建立了市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路段的联包责任制;海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为“村村通“捐 款 -各乡镇更是积极主动,党政领导坐镇指挥。海兴县赵毛陶镇镇长徐维国在全镇最穷的三个村一住就是半个多月,帮助解决 施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南皮县刘八里乡党委副书记韦东为解决南邢村油路工程中的拆迁问题,先后次到一拆迁户中做工作, 最后感动了拆迁户,主动拆除了自家的房屋 -人民群众对会战表现出极大热情。盐山县韩集镇后李村年逾七旬的李德奎老人自己动手,移植了自家座落在通村油路路基 上的棵枣树,没提任何要求,没要分文报酬;河间市故仙乡多位私企老板自发捐款多万元;盐山县庆云镇小 秦村全村老少齐上阵,义务出工修建了近米的路基 会战汇出了声势,汇聚了力量。油路在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势如破竹的氛围中一米米向前延伸。 攻坚克难破瓶颈 在沧州市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里搞如此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会战,困难可想而知。 资金不足是第一难。为有效解决农村公路建设会战的资金“瓶颈“问题,该市确定了以县乡两级政府为主、省市按标准补助、 社会广泛发动捐资的筹融资工作思路。即在积极争取以工代赈、扶贫资金的同时,在省补资金的基础上,市补每公里万元,县 (市、区)统筹补助每公里万元;另外通过发动企业、工商户和个人捐资,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等办法筹资修路。对一些 人口少、路途远的特困村,采取组织县直有实力的部门帮扶的办法解决筹资问题。上述做法被总结为“六个一点“:即省市补一点、 地方财政出一点、村民集一点、受益企业拿一点、部门帮一点、社会关系捐一点。在筹资上,各县(市、区)根据县情,广泛发 动:海兴县全县干部职工为“村村通“捐款近万元;河间市对筛选出的个村小、人少、贫困群众多、修路里程长、筹资困 难的村,发动市直部门“一一认领“,一帮到底良好的筹资措施有力保障了工程建设资金的需要。 质量是重中之重。为把每一条村路修成优质路,放心路,市、县两级交通部门分别成立了工程质量管理小组;实行工程技术 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包县包村责任制;制定印发了沧州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和沧州市村村通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等规 范性文件,对工程质量管理和竣工验收的各个环节都做出明确规定,提出具体要求;建立健全了“政府督查、部门指导、专业监理、 社会监督、企业自检“的五级质量保证体系,并严把工程备料、路基压实、路面铺装、工程验收“四道关口“。同时,经过严格培训, 全市选拔了名乡镇质量监督员和村民监督员,进行工程施工旁站监理。此外,在施工队伍选择上,对外协施工队伍资质资 信进行严格把关,不合格的严禁进入,施工中发现有问题的立即清退。年来,先后有支不合格的建设队伍被挡在农村公路 会战之外。经专业质量监理部门抽样检测,该市已经竣工的村道项目,全部达到合格以上标准,工程优良率达以上。 服务三农展新姿 “村村通“有力促进了农村客运市场的发展。本着路、站、运一体化同步建设原则,三年来,沧州市通客车的村由年 的个发展到个,通车率由提高到,极大的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 “村村通“进一步改善了村容村貌。吴桥县杨楼村是全县有名的穷村、乱村,当地有杨楼没有楼,平地摔跟头;出门新衣裳, 回来一身脏;小伙儿打光棍,姑娘嫁他乡的顺口溜。通村油路有力地活跃了该村经济,富裕起来的杨楼人开始精心装扮自己的 家园:村集体投资多万元,新建了一个中心广场、一个儿童乐园、五个标准公厕、公里街道花墙和个花池,安装了 盏路灯,栽植了株景树。如今的杨楼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园村“,还被吴桥县委县政府树为文明生态村的样板。 “村村通“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任丘市石门桥镇史村是一个只有户人家的小村,大部分村民以种地为生,人 均年收入不到元。通上油路后,部分村民种起了蔬菜大棚,人均年收入达到元。在该村的带动下,周边村庄的农 民也纷纷种植大棚蔬菜,实现了由“小麦玉米“式的传统种植模式向发展设施蔬菜的转变。 “村村通“全面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一条路就是一条火热的经济带,许多农民纷纷沿路建房、设厂、开店,生意红红火火。 据不完全统计,沧州市仅年新增路边店多家,路边厂家,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村村通“还改变了广大农民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以前那种每到农闲喝酒、打牌、赌博的旧习气在逐步改变,如今科 学种田、科学养殖、科技致富成了农民的新追求。一大批市场经济意识强、头脑活、信息灵的农民成为走南闯北搞运销的新型农 民。如南皮县,农民合作合伙运销组织多达个,农民经纪人有多人,每年运销各类农副产品多吨,经销总额 达余万元。 “村村通“也密切了农村干群关系。在修路过程中,许多村两委班子多方奔走争项目,找资金,得到群众的拥护,树立了村干 部的威信。正如群众所讲的:村路越修越长,干部和群众的心越拉越近。 农村公路建设特别是村村通工程,成为交通部门服务“三农“的有力抓手,同时也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它所产生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深远的,正如季允石省长批示的那样:“铺下的是路,竖起的是碑,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 热议 1、 县域经济是重要支撑 “县域经济是富民强县、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要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整体推进,逐步形成城乡互动,优势 互补的生产力布局。 ”河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马树强代表指出,各县(市)发展县域经济,应摒弃“小而全、大而全”的发展思路, 注意结合自己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采取“出奇制胜”战略,走出一条“你有我优、你优我特”的县域特色经济发展之路,提 高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报告提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支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探索适度规模经营,具体到泊头来讲,就是进一步做好 梨这篇文章。 ”泊头市委书记张兴华代表说,泊头是全国著名的“鸭梨之乡” ,梨树种植面积 25 万亩。近年来,泊头市通过用工业 生产的思维抓农业,采取工业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科技化贯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大力扶持果品龙头企业,使全市标准化梨 园达到 18 万亩,优果率高达 90%以上,在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国际市场叫响了品牌,并先后打入沃尔玛和家乐福等大型连锁超 市,大大促进了农民增收。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最根本的是要走科技兴农之路,增强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省农林科学院植保所所长张小风代表高兴地谈到,今年 9 月,他参加了我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十一五”期间农 业科技合作签约仪式,并已在 863 计划项目微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方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展开合作。他认为,借助农业科研“国 家队”的力量,对于发展我省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 热议 2、文明生态村创建是重要内容和基础工程 “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基础工程,将其纳入新农村建设的大 格局,是造福广大农民之举。 ”代表们一致表示,要把创建文明生态村,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和 主要载体,坚持产业强村、文化兴村、生态建村、民主治村,扎实推进。 说到文化兴村,代表们说的最多的是“村民中心” 建设。这一“新生事物” ,已成为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托。武强县南立车村党支部书 记李会明代表“现身说法” ,他说,如今,村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处所,变成了为村民统一提供科技、信息和教育等服务的村民活 动中心,同时也完成了从“行政中心”到“服务中心”的转变,进一步拉近了干群关系。有了烦心事,群众愿意到村民中心去反 映;有了信息,他们愿意到“村民中心”去交流, “村民中心”已成为群众生产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力争到 2010 年全省有 40%左右的行政村跨入创建工作先进行列报告提出的文明生态村创建目标,令迁安市徐流口村党 支部书记秦玉合代表感到十分振奋。他说,2003 年,徐流口村积极响应创建文明生态村的号召,村民齐动手,硬化路面、建沼气 池、栽花种树,还投资 10 万余元,建设了文体活动室和图书室,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农村早日实现绿化、 净化、硬化和亮化,让更多的农民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秦玉合说。 热议 3、 城乡统筹是基本途径 报告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 “要加强政府统筹,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各级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向三农倾斜。 ”保定市财政局局长吕宝生代表说,2005 年,保定市累计投入各项财政支农资金近 11 个亿,减免农业税 1.55 亿元,两项合计, 全市农民得到实惠 12.5 亿元。今年,市本级预算安排支农支出增长了 36.5%,农业专款增长了 39.7%,农发配套资金增长了 58.8%加 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坚持开发式扶贫,加快贫困地区发展。 ”张家口市市 长郑雪碧代表说,针对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近年来,张家口市大力推进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扶贫、生态移民、生态建 设、 “周转畜(棚)” 、 “千村经济振兴” 、城乡共富等八大扶贫工程,全市共有 13 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 由 2000 年的 1611 元增加到 2005 年的 2329 元,增长了 44.6%,年均递增 7.7%。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 1380 元,同 比增长 21%,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代表们清醒地意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积极推进,又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搞形式主义。要遵循 客观规律,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建设途径。 代表话党建 联村党组织创建活动让强村弱村携手奔小康 曹子玉代表 关键词:选好带头人 核心提示:报告提出,坚持不懈地做好后进基层党组织的转化工作,抓住选好带头人这个关键,通过“内选“与“外派“相结 合,把基层党组织书记选准配强 。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如何不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努力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 斗堡垒,这些年我们在一直积极探索。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委书记曹子玉代表说, “特别是在强村带动弱村发展方面,我们搞的联 村党组织创建活动收到了较好效果。 ” 曹子玉介绍,去年以来,北戴河区把“联村党组织”工作列入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工程”来抓。所谓“联村党组织”就是 在不变更各村原有行政设置、土地及财产所有权等前提下,本着群众自愿、就近便利、优势互补、互助互惠的原则,将一些行政 村联合起来设置党组织,由党组织对内部各村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各项事业统一规划和协调。 “创新出效果。一年多的实践证明, 联村党组织创建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 ”曹子玉自豪地说, “其一,有利于整合 资源优势,拓宽强村发展空间,破除弱村发展难关;其二,有利于化解基层矛盾,增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其三,有利于更新 观念共创和谐,全面改善村容村貌。 ” “比方说我们经济基础较好的北戴河村和较差的苏庄、朱庄成立联村党组织戴河党总支后,三个村都得到了大发展。 ”曹 子玉介绍道,戴河党总支已利用闲置土地建了住宅楼,解决了苏庄、朱庄的住房难问题;还将三个村沿戴河的 300 多亩废弃河滩 地开发成综合景观线,建成后每户每年可新增收入 3000 元。 “目前,北戴河区已组建了戴河、车站两个联村党组织 。 ”曹子玉表示,今后他们将把更多的产业相同、资源互补、地域 相邻的行政村联合起来设置“联村党组织“,使强村弱村携手共奔富裕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业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重大课题研究,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创新工作思路。机 关干部坚持深入基层,部领导带头参加重大课题研究,每人每年都有两到三个月时间到农村调研。去年和今年共组织了 36 个重大课 题的研究。 农业部贯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发展中。两年多来,先后派出 30 多个专家指导组和 146 个督导组深入到生产第一线,督促、指导落实有关支农政策和技术措施。开展农业科技入户,促进增产增收, 去年仅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就为农民节本增效 120 多亿元。 杜青林表示,农业部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利益的成果中。坚持为 农民群众办实事,连续 4 年办的 52 件实事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今年又在办 15 件实事。做到年初承诺、年中督查、年底兑现。到 去年底,已支持农村建设户用沼气 1700 万户,农民把这项工作称为“民心工程” 。 杜青林说,农业部牢牢把握“关键是取得实效”的总体要求,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最近开 展了建设新农村“百村调研”活动,部领导带队深入到 31 个省区市的 175 个村进行调研。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在全国各省 区市都确立一个新农村建设联系县,每个联系县确立一个示范村和两个联系村,并派出干部和专家指导示范村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 杜青林介绍,农业部还实施了“群众满意”工程,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构建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中。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将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综合办公,做到了行政许可“一个窗口对外”,两年多来共受理行政审批事项 6 万多件,按时办结率达 99.8%。建立坚持和完善重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督导制度,强化领导责任制,完善工作机制,保证把中央的支农惠农政策落实 到基层、落实到农户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 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 建 设新农村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是党中央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的一项新课题,既是一项长远的历史任务,也是 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 社会为目的,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产富民的路子,从而有力的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富裕、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名财政工作者,在工作中对新农村建设接触甚多,从中也感受和发现了一些问题,这里谈几点看 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是什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眼点在于解决“三农”问题,其实质应该是中国社会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问题。无论是农民问题,还是 农村问题、抑或是农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农村的现代化问题。这里指的不仅是农业现代化的问题,而是农村现代化的问题。没 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而当前,我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已经明显不适应整体现代化的进程,解决当前农村现代 化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已经越升为目前我党各项工作的重心。 因此,绝不能仅仅用形式上的东西来看待新农村建设问题。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将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作了很好的概括。这里有一个先后顺序的问题。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摆在了最前面,显而易见,生产发展 了,农民生活才可能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是精神文明的范畴,其衡量标准,应该跟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相协调; “村容整 洁”可以说是操作性最强,最为立竿见影的工作,而广大基层的问题就出现于此。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目前,我们见的最多,听的最多,可能也是大部分县市、乡村搞的最多的,莫过于村容村貌的治理,于是一片片村心花园修了起 来,农村房舍的墙壁涂成统一的白色、灰色等等,农村街巷进行了硬化、亮化。短暂的干净、整洁之后,回过头来再看,统一的 房舍颜色,解决不了农村群众居住条件差的问题,毕竟房子还是以前的房子;街道硬化,解决不了乱堆乱放、 “晴天一身灰,雨天 一脚泥”的问题,毕竟传统的生活方式没有改变;花园、绿地的建设,也改变不了农民为生计奔波的现状,物质上无法达到保证, 精神上的追求毕竟是短暂的。那为什么各个地方依然不惜重金,大搞乡村环境治理,投入大量财政资金。我想主要是对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实质认识不清,不知道如何去搞。 “生产发展”周期长、见效慢、投入大,部分官员未必愿意出此大力。而“村容整洁” 的要求,立竿见影,又是很好的政绩工程,为此各地乐此不彼。 新农村建设的症结在哪里?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是很多的,如 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等。但总的来说,工业的发展水平远远要高于农业,为此,中 央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战略方针。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如何反哺,从财政的角度考 虑,财政资金如何投放很值得我们去思考。 首先,我们要认清中国农村、农业的现状。打个比喻,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低,比较弱,不是因为它处在“婴儿”阶段的发展期。 相反,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农牧文化,它的弱是因为“苍老” ,需要注入新的理念。面对一个苍老而虚弱的老者,给他穿上一件新衣, 打扮一下容貌,是无法改变其衰老、无力的本质的。正如我们的新农村建设,表面上去改变一下农村的形像,刷刷墙、铺铺路, 种些花草,无法改变农村生产力低下,农民生活水平低的现状。而为此,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入,无益于浪费。 那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如何去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概括起来说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如何实现 农业生产的现代化问题;二是如何实现农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问题;三是如何确保农民享有改革开放的成果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点在哪里? 首要的,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正如前面所讲的, 生产发展了,生活才能富裕,文明程度 才能提高。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一切”的理论。而农业的现代化,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硬件,二是软件。硬 件主要指农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软件指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为此从财政的角度考虑,提出几点意见: 一要集中财力办大事,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的问题。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 大,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总体来看,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仍然是当 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目前农业发展的需求已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 “瓶颈” 。由于投入不足,相当部分村、屯的灌溉和生活用水设施严重老化,道路质量差,造成生产生活用水困难、运输不畅等问 题,大部分村屯没有科技服务活动的场所,没有文化设施,村民很少进行集体文化生活,也没有生产和 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 同时,要做好支农资金的整合,集中财力办大事。 二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目前,我国农民群众文化素质普便较低,思想观念落后。农民群众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 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 “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 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对于新农村的建设漠不关心,积极性不高,存在 严重的“等、要、靠”思想。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 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的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 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 进程,加强新农村建设宣传任重而道远。要改变这种局面,只有通过发展教育,而目前,广大农村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师资力量 薄弱,农村人口无法享受到城市人口同等条件的教育资源。为此,财政应该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改变农村教育 设施不足,教学水平低下的现状。从而逐步提高农村人口文化水平。 三是要克服“急于求成”思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夜之间建成所谓的“新农村” 。一要加强 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有线电视、报纸、标语等形式,把实施新农村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作 用等进行的广泛宣传、动员,使新农村建设成为群众议论的主要话题,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的认识。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 力军,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真正把政府行为与农民自觉行动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要做好科学规划。 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前提必须有一个合法、合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村庄规划指导,统筹好来自各政府部门的公共资金,解决当 前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严重短缺的问题,保护农民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如果规划上不符合实际,不尊重农民的意愿,就可能导 致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付出了巨大努力,却没有实现预期的目的,甚至会引起群众的抵触。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主要抓住三个 环节的工作:一是抓规划调研。要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分片包干,进村入户,切实掌握好农村资源、人口、产业、 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情况,真正摸清底子,客观分析优劣势,为下一步详细规划打好基础。二是扎实抓好规划制定。按照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及“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基础突破”的思路,加 强对规划人员进行培训,精心制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在规划和建设上量力而行,杜绝“大拆大建” ,突出农民的主导地位,不增 加农民负担;三要抓好规划的落实。规划是蓝图,要靠全体干部、群众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干给一任看,切实抓好规划龙头。 群众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要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坚持一个规划管到底,一个目标干到底,避免盲目建设。总之, 只有坚持规划先行,以规划引导发展,才能使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的推进;四要坚持分类指导,以点带面的原则。一是针对经济 条件好的村,确定相对高的建设目标和要求,通过扶持引导,促使其依靠机制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努力达到经济繁荣、设 施配套、功能齐全、环 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标准。二是对于已经稳定脱贫的村,确定中等偏高层次的建设目标和要求,加大扶持力度,发动 农民积极参加建设,促使其通过产业开发、规模发展。三是针对于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底子薄弱的村, 确定实事求是的建设目标,以解决温饱、改善环境、发展文明教育、增加农民收入等最为现实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从解 决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行路难、吃水难、看病难等问题入手,加大投入。 总之,新农村建设,首先解决观念问题,认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明确目标,要搞新农村,必须先搞清什么是新农村;二是 解决态度问题,建设新农村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但投在哪儿,需要决策者端正态度,切实以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为已 任,而不是猛干一阵,寻求政绩。只有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把钱花在“刀刃”上,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才能有所发展。 (作者单位:晋中市财政局)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田玉生 一、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现状及问题 2004 年中央就提出了支农资金整合试点的要求,在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对这一工作都进行了强调,财政部、省财政厅、市 财政局相应也出台了一系列举措。省财政厅以晋财农2007306 号文印发了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以财农 2008144 号文印发了县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考评暂行办法 ,对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管理、考核进行了规范。2006 年,财 政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的要求,在全国选择了 160 多个县开展试点。同年,省财政厅在总结我省石楼县 2004 年开展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 11 个市每市选择 1 个县进行试点,我市寿阳县列入首批省级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2007 年,寿阳县升级为国家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2007 年、2008 年祁县、灵石又被确定为省级试点县。通过几年的实践,支农资金整 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整合的力度不断 增强、范围不断扩大,支农资金运行机制不断创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支农资金整合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以县为主体实施支农资金整合工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以县为主体整合支农资金,只是使中 央部门间难以协调的矛盾“下移”到县里。现行的行政体系依然实行的是条块分割管理体制,各种支农资金下达到县之后,都已 落实到具体项目,县一级再整合财政支农资金,难度很大,问题也很多,传统的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无法根本解决,甚 至有的整合项目只流于形式,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金整合,整合资金的规模,只是统计数字而已。 二是财政支农整合工作缺少一个有效平台,资金的使用出现了农民“缺位”现象。当前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重点还只是放在财 政支农投入这一块,这只是整个整合工作的一个方面,整合工作的另一方面,就是如何让农民的资金“到位” 。目前,财政支农资 金整合平台多以具体项目、产业和“公司+农户”为平台,有的项目甚至全部是财政资金,真正能使农民得到最大实惠的组织化程 度高的合作体系平台尚未建立,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未能与此实现有效对接。 三是由于整合是项目资金配合投入,投资主体多样化决定了资金形式多元化,对项目资产的产权界定、工程、移交管护等工作出 现了新问题。多部门投入也容易造成项目重复投资;一项工作成了多部门的政绩,部门只要投入一点资金或参与一点工作就是他 的工作,今天来参观,明天来验收,一石三鸟,放大了部门资金的效应,表象的东西掩盖了其它问题。 四是现行的管理制度方式不适应整合支农资金的要求。资金整合后,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跟不上,影响了整合工作推进。 上下之间和部门之间的联动措施不多,支农资金整合主要在县级进行,上级部门还没有同步进行,弱化了整合力度。 二、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 一是上下联动,逐步推进财政支农资金的全方位、多层次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是一项探索性工作,在思想上要有 长期准备,在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在投入上要有长期考虑,在管理上要有长效机制,在制度上要积极探索创新。调动一切积极 因素,凝聚各方力量,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左右协调,深入推进。在巩固和发展 县级为主体的整合成果基础上,突破财政支农资金只在县级层面整合的局限性,不断深入推进中央及省、市级涉农部门间的整合 工作。为解决财政支农“多头共管”问题,可由各级政府各涉农部门选派人员成立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办公室,所有涉及财政支农 资金使用和管理事宜,都应在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办公室名下进行。各级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办公室根据国家政策,充分考虑各部门 意见,经协商后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指导支农资金的使用和安排,并按照“减少交叉、强化协调、适应市场”的要求,进一 步合理界定各部门的职能。 二是统一归并,扩大支农资金整合范围。凡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都应纳入支农资金整合范围,统筹安排,集中使用。除生 产救灾资金、惠农补贴资金等特殊资金外,其他所有财政支农资金都要纳入整合的范围。在项目确定上,既要结合全县农业发展 规划,又要符合当地的生产力水平,要上听专家意见,下搞调查研究,建立科学可行的工作制度,确保整合工作宏观上科学,微 观上可行,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支农资金可以归并为四类:一是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类资金,包括农、林、牧、水领域 的基建类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水利建设资金等; 二是生态环境建设类资金,包括水土保持补助、天然林保护资金等;三是农业结构调整类资金,包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劳 动力转移就业的培训资金等;四是农村发展和管理类资金,包括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资金、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实行 项目按分类统一申报,统一投放,统一监管。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构建财政支农资金的运行平台。近年来,政府支农惠农力度逐渐加大,不仅逐年扩大财政支 农规模,还不断探寻财政支农新方式。当前,农村“龙头”企业或“大户”成为了财政支农的支持重点。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 程中,虽然“公司+农户”或“公司+基地 +农户”等模式可以实现公司与农户的互利,带动一部分农民增收。但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公司与农户的利益本质上是对立的,很容易造成财政支农资金越多,农业发展成果越难惠及中小农户,还有可能造成农村贫 富两极分化。因此,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工作要与促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结合起来,逐步将支农重心转到扶持农村经济合作 组织发展上来。 四是加强对各项支农资金的监管,发挥财政支农绩 效。为避免相关部门挪用、滥用支农资金,一方面设立统 一的支农资金管理账户。资金账户在中央、省、市、县各层级均设一个,各层级的账户用来承接上一级政府或财政下拨的支农资 金,由此,实现财政支农资金在各层级的统一存管。另一方面采取全程动态跟踪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绩效。项目实施中,实行县 级报账制,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着重对资金使用的合理性进行把关,同时,成立支农资金联合检查组,对项目实施进度、 质量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项目竣工后,由审计部门或社会中介机构对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审查,使财政支农资金监 督检查、评估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五是积极开展绩效管理,探索和建立一套符合整合投入的考核评价体系。整合支农资金的使用意义在效益,而现行的财政支农资 金管理却强调计划管理,计划与实际是有距离的。以整合试点工作为契机,要大胆探索绩效管理模式,重看项目建设效益,重抓 项目管理规范,弱化计划约束,强化效益约束,硬化制度约束,以绩效管理为突破口来提升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水平。 加强农民思想教育,是近几年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反复思考又多方探索的问题。实践再三地向我们提出,正 反两方面经验不断地告诫我们,对这个问题只能抓紧,不能有丝毫放松。这几年,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取得了一 些效果,先后被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多种荣誉称号。 (一) 要不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在一部分干部和群众中曾存在迷惘、困惑和疑虑。有的认为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了,经济手段作用 日益突出,用经济手段调节农民的行为可以取代思想教育。还有的看到新形势下问题头绪繁杂、思想教育难抓,而误认为思想教 育不灵了。这种种认识构成了加强农民思想教育的障碍,也造成农民思想教育工作的一度放松。然而,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 对“两手抓”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也把农民的思想教育越来越郑重严肃地提到我们党委面前。 我们在抓农村经济的发展中,越来越感到没有思想道德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相辅相成,缺少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相互支撑,经济 难以持久、健康发展。我们在总结经验中发现,凡是生产经营能持续几年、十几年不断发展的单位和地方,必定是两个文明工作 配合得比较好的。凡是以单纯经济观点抓经济的,生产经营可能一时上去,但不会持久。这种“立起来,站不稳”的现象揭示了 对农民的思想教育的极其重要性。经济的发展需要动力。这种动力既来自经济领域又来自思想道德领域。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抱 着“经济好一好百好”的观点抓工作的领导,他所管辖的地方往往是经济的发展没有带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反而伴随着思想混乱、 封建迷信盛行、文化市场失序、治安缺乏保障、群众怨声甚大。这就说明建设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思想教育工作 纳入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