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08级专用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08级专用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08级专用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08级专用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08级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复 习 题 1. 中 国 儒 家 经 典 四 书 指 大 学 中 庸 孟 子 论 语 ; 五 经 是 指 诗 书 礼 易 春 秋 。 2.文 化 是 人 和 环 境 互 动 产 生 的 精 神 和 物 质 成 果 的 总 和 。 3.孔 子 对 自 己 的 人 生 历 程 概 括 为 “ 十 五 而 志 于 学 , 三 十 而 立 , 四 十 而 不 惑 , 五 十 而 知 天 命 , 六 十 而 耳 顺 , 七 十 而 从 心 所 欲 , 不 逾 矩 。 4. “ 春 秋 三 传 ” 是 指 左 传 、 公 羊 传 、 谷 梁 传 。 5. 楚 辞 是 我 国 第 一 部 浪 漫 主 义 诗 歌 总 集 , 楚 辞 , 是 战 国 时 代 的 伟 大 诗 人 屈 原 创 造 的 一 种 诗 体 。 作 品 运 用 楚 地 ( 今 两 湖 一 带 ) 的 文 学 样 式 、 方 言 声 韵 , 叙 写 楚 地 的 山 川 人 物 、 历 史 风 情 , 具 有 浓 厚 的 地 方 特 色 。 汉 代 时 , 刘 向 把 屈 原 的 作 品 及 宋 玉 等 人 “ 承 袭 屈 赋 ” 的 作 品 编 辑 成 集 , 名 为 楚 辞 。 并 成 为 继 诗 经 以 后 , 对 我 国 文 学 具 有 深 远 影 响 的 一 部 诗 歌 总 集 。 其 中 的 离 骚 的 作 者 是 屈 原 。 6.中 国 的 小 说 经 历 了 先 唐 笔 记 小 说 、 唐 代 传 奇 小 说 、 宋 元 话 本 小 说 三 个 发 展 阶 段 。 7.汉 字 的 构 字 法 主 要 有 四 种 , 分 别 是 象 形 、 指 事 、 会 意 、 形 声 。 8.中 国 古 代 的 四 大 发 明 是 火 药 、 指 南 针 、 活 字 印 刷 术 、 造 纸 。 9.在 中 国 诗 歌 的 发 展 历 程 上 , 被 称 为 唐 初 四 杰 的 是 王 勃 、 骆 宾 王 、 杨 炯 、 卢 照 邻 10 中 国 画 从 描 绘 的 对 象 来 分 , 主 要 有 人 物 、 花 鸟 、 山 水 三 类 。 11.中 国 最 早 的 诗 歌 总 集 是 诗 经 , 其 诗 歌 主 要 是 四 言 诗 。 12.春 秋 战 国 时 期 , 诸 子 百 家 的 主 要 代 表 人 物 有 , 道 家 学 派 的 老 子 和 庄 子 ; 儒 家 学 派 的 孔 子 、 孟 子 、 荀 子 ; 墨 家 学 派 的 墨 子 ; 法 家 学 派 的 韩 非 子 。 13、 书 法 艺 术 出 现 后 , 依 次 出 现 的 书 法 类 别 是 篆 书 、 隶 书 、 楷 书 、 行 书 、 草 书 。 楷 书 四 大 家 为 唐 代 的 欧 阳 询 、 颜 真 卿 、 柳 公 权 和 元 代 的 赵 孟 頫 。 其 中 颜 真 卿 与 柳 公 权 的 书 法 并 称 为 “ 颜 筋 柳 骨 ” , 颜 真 卿 的 代 表 作 有 颜 勤 礼 碑 、 多 宝 塔 感 应 碑 , 柳 公 权 的 代 表 作 有 神 策 军 碑 、 玄 秘 塔 碑 。 14、 中 国 的 地 方 戏 曲 包 括 评 剧 、 越 剧 、 豫 剧 、 黄 梅 戏 、 河 北 梆 子 、 吕 剧 、 川 剧 等 七 种 。 15、 关 汉 卿 、 马 致 远 、 郑 光 祖 、 白 朴 被 誉 为 “ 元 曲 四 大 家 ” , 代 表 作 品 为 关 汉 卿 的 窦 娥 冤 、 王 实 甫 的 西 厢 记 、 马 致 远 的 汉 宫 秋 、 白 朴 的 墙 头 马 上 、 郑 光 祖 的 倩 女 离 魂 , 元 杂 剧 四 大 悲 剧 : 窦 娥 冤 、 汉 宫 秋 、 梧 桐 雨 、 赵 氏 孤 儿 , 另 外 汤 显 祖 的 牡 丹 亭 纪 君 祥 的 赵 氏 孤 儿 也 非 常 著 名 。 16、 在 自 然 科 学 方 面 , 北 宋 杰 出 的 科 学 家 沈 括 的 著 作 梦 溪 笔 谈 。 元 朝 科 学 家 郭 守 敬 编 制 的 历 法 为 授 时 历 。 17、 北 宋 张 择 端 的 清 明 上 河 图 , 总 计 在 五 米 多 长 的 画 卷 里 , 共 绘 了 五 百 五 十 多 个 各 色 人 物 , 牛 、 马 、 骡 、 驴 等 牲 畜 五 、 六 十 匹 , 车 、 轿 二 十 多 辆 , 大 小 船 只 二 十 多 艘 。 房 屋 、 桥 梁 、 城 楼 等 也 各 有 特 色 , 体 现 了 宋 代 建 筑 的 特 征 。 是 一 幅 描 写 北 宋 汴 京 城 一 角 的 现 实 主 义 的 风 俗 画 , 具 有 很 高 的 历 史 价 值 和 艺 术 水 平 。 全 图 分 为 三 个 段 落 , 首 段 , 汴 京 郊 野 的 春 光 ; 中 段 , 繁 忙 的 汴 河 码 头 ; 后 段 , 热 闹 的 市 区 街 道 。 三 、 名 词 解 释 。 1. 文 化 : 人 和 环 境 互 动 而 产 生 的 精 神 、 物 质 成 果 的 总 和 。 这 个 总 和 中 可 以 包 括 生 活 方 式 、 价 值 观 、 知 识 、 技 术 成 果 , 以 及 一 切 经 过 人 的 改 造 和 理 解 而 别 具 人 文 特 色 的 物 质 对 象 。 2. 宗 法 制 : 指 在 农 耕 文 化 影 响 下 产 生 的 , 以 血 缘 关 系 为 纽 带 的 家 长 负 责 制 , 注 重 人 伦 关 系 、 尊 长 有 序 、 等 级 名 分 , 注 重 家 庭 和 社 会 的 集 体 利 益 。 宗 法 制 促 使 产 生 了 封 建 专 制 制 度 。 3. 甲 骨 文 : 指 刻 在 龟 甲 兽 骨 上 的 文 字 , 主 要 指 殷 商 甲 骨 文 , 特 别 是 在 十 九 世 纪 殷 墟 中 出 土 了 大 量 的 可 有 文 字 的 甲 骨 。 内 容 多 为 占 卜 、 记 事 。 是 中 国 最 古 老 的 一 种 文 字 , 是 汉 字 的 雏 形 。 4. 吴 带 当 风 : 指 唐 代 画 家 吴 道 子 的 画 作 , 在 线 条 运 用 上 已 达 到 炉 火 纯 青 的 程 度 , 折 之 圆 润 、 顿 挫 之 自 然 流 畅 , 以 线 条 勾 画 的 衣 袖 好 像 在 风 中 飘 动 一 样 。 5、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是 指 以 华 夏 民 族 为 主 流 的 多 元 文 化 在 长 期的 历 史 发 展 过 程 中 融 合 、 形 成 、 发 展 起 来 , 具 有 稳 定 形 态 的 中 国 文 化 , 包 括 思 想 观 念 、 思 维 方 式 、 价 值 取 向 、 道 德 情 操 、 生 活 方 式 、 礼 仪 制 度 、 风 俗 习惯 、 宗 教 信 仰 、 文 化 艺 术 、 教 育 科 技 等 诸 多 层 面 的 丰 富 内 容 。 6、 焚 书 坑 儒 : 焚 书 坑 儒 是 秦 始 皇 公 元 前 213年 和 公 元 前 212年 焚 毁 书 籍 、 坑杀 术 士 、 儒 士 的 事 件 。 虽 然 是 为 了 加 强 思 想 控 制 , 并 在 短 时 间 内 得 到 了 成 功 ; 但 不 利 于 国 家 长 治 久 安 , 不 利 于 社 会 发 展 , 钳 制 了 当 时 人 们 的 思 想 , 并且 手 法 残 忍 , 残 暴 。 7、 天 人 合 一 : 古 代 农 业 生 产 对 自 然 条 件 的 严 重 依 赖 , 不 违 农 时 和 风 调 雨 顺 是 农 业 丰 收 的 前 提 , 于 是 产 生 了 “ 天 人 合 一 ” 的 思 想 , 强 调 人 与 自 然 的 协调 。 儒 道 两 家 均 讲 “ 天 人 合 一 ” , 儒 家 指 人 格 的 道 德 化 , “ 天 ” 是 一 种 崇 高 的 道 义 精 神 和 道 德 境 界 ; 道 家 指 人 格 的 自 然 化 , “ 天 ” 是 一 种 原 始 的 自 然 精神 和 本 真 状 态 。 合 在 一 起 , 就 是 讲 究 人 际 关 系 的 和 谐 、 人 与 自 然 的 和 谐 。 四 、 论 述 题 。 1. 简 述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的 文 化 特 征 。 ( 1) 关 注 现 实 的 理 性 精 神 , 在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史 中 , 无 论 是 抒 情 文 学 还 是 叙 事 文 学 , 作 家 总 是 把 目 光 对 准 人 间 而 不 是 天 国 , 他 们 关 注 的 是 现 实 世 界 中 的 悲 欢 离 合 而 不 是 属 于 彼 岸 的 天 堂 地 狱 。 ( 2) “ 文 以 载 道 ” 的 教 化 传 统 ,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家 都 是 在 以 儒 家 思 想 为 主 的 传 统 思 想 哺 育 下 成 长 起 来 的 , “ 治 国 平 天 下 ” 的 入 世 思 想 是 大 多 数 作 家 共 同 的 人 生 目 标 , 而 “ 兼 济 天 下 ” 与 “ 独 善 其 身 ” 互 补 的 人 生 价 值 取 向 则 是 他 们 的 共 同 心 态 。 在 这 种 背 景 下 , 以 诗 文 为 教 化 手 段 的 文 学 功 用 观 成 为 古 代 最 重 要 的 文 学 观 念 。 ( 3) 写 意 手 法 与 中 和 之 美 。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是 古 代 中 国 人 的 心 灵 记 录 , 是 了 解 中 华 民 族 文 化 心 理 的 最 好 窗 口 , 它 所 追 求 的 艺 术 境 界 亦 是 空 灵 与 神 似 。 受 “ 中 庸 ” 精 神 的 影 响 , 情 感 宣 泄 的 湿 度 与 表 现 方 式 的 简 约 使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在 总 体 上 具 有 含 蓄 深 沉 、 意 味 隽 永 的 艺 术 特 征 , 这 都 是 中 华 民 族 平 和 、 宽 容 、 偏 重 理 性 的 文 化 性 格 特 征 在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中 的 积 淀 。 2. 论 述 孔 子 的 教 育 思 想 。 ( 1) 教 育 宗 旨 : “ 成 人 ” 教 育 , 知 识 教 育 与 德 育 教 育 并 重 , 目 的 在 于 让 弟 子 成 人 。 提 出 了 一 系 列 “ 成 人 ” 教 育 的 要 求 和 标 准 , 像 “ 三 戒 ” 戒 色 、 戒 斗 、 戒 得 ; “ 三 畏 ” 畏 天 命 、 畏 大 人 、 畏 圣 人 之 言 等 。 在 具 体 的 教 育 过 程 中 , 强 调 “ 兴 于 诗 , 立 于 礼 , 成 于 乐 ” , 注 重 从 文 、 行 、 忠 、 信 等 方 面 进 行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 ( 2) 教 学 原 则 : “ 有 教 无 类 ” 。 学 生 不 论 贵 贱 高 低 , 虚 心 好 学 者 一 律 加 以 教 诲 。 ( 3) 教 学 内 容 : “ 六 经 ” 和 “ 六 艺 ” : 礼 、 乐 、 射 、 御 、 书 、 数 , 诗 经 尚 书 周 礼 乐 经 易 经 春 秋 。 (4) 教 学 方 法 : 注 重 教 与 学 两 方 面 。 教 : 提 倡 因 材 施 教 、 言 传 身 教 , 要 求 教 师 “ 学 而 不 厌 , 诲 人 不 倦 ” ; 提 倡 启 发 式 教 学 , 培 养 学 生 学 习 的 主 动 性 ; 要 求 老 师 “ 学 无 常 师 ” , 要 不 断 学 习 、 更 新 知 识 。 学 : 强 调 学 思 结 合 , 要 求 学 生 “ 学 而 时 习 之 ” , “ 温 故 而 知 新 ” ; 并 主 张 学 生 应 该 有 “ 知 之 为 知 之 , 不 知 为 不 知 ” , “ 三 人 行 必 有 我 师 ” 的 诚 恳 、 虚 心 的 学 习 态 度 以 及 “ 当 仁 不 让 于 师 ” 的 不 断 进 取 学 习 的 态 度 , 并 主 张 教 学 相 长 、 尊 师 爱 生 。 3、 举 例 说 明 地 理 环 境 对 中 国 文 化 开 放 、 封 闭 的 影 响 。 ( 1) 地 理 环 境 对 中 国 文 化 开 放 或 封 闭 的 影 响 不 是 绝 对 的 。 比 如 西 北 地 区 固 然 有 高 山 、 高 原 、 戈 壁 、 荒 漠 , 但 在 公 元 前 已 经 开 辟 了 丝 绸 之 路 。 ( 2) 在 不 同 的 生 产 力 条 件 下 , 地 理 障 碍 的 影 响 也 是 不 同 的 。 有 的 随 着 生 产 力 的 提 高 , 有 些 无 法 逾 越 的 障 碍 变 成 了 坦 途 , 有 的 即 使 生 产 力 提 高 了 , 地 理 障 碍 依 然 存 在 , 如 青 藏 高 原 、 云 贵 高 原 的 交 通 、 文 化 发 展 在 今 天 比 起 华 北 平 原 仍 然 要 落 后 许 多 。 ( 3) 地 理 环 境 不 是 决 定 开 放 与 否 的 唯 一 条 件 , 海 洋 不 是 开 放 的 唯 一 途 径 。 滨 海 或 环 海 地 区 不 一 定 等 于 优 越 条 件 , 不 一 定 会 催 生 先 进 的 文 明 。 如 中 国 大 部 分 时 期 , 内 陆 反 而 比 海 洋 地 区 更 加 开 放 , 如 唐 宋 时 期 的 长 安 、 汴 梁 比 大 多 数 沿 海 城 市 更 开 放 、 发 达 。 (4) 中 国 长 期 利 益 来 缺 乏 开 放 的 动 力 , 根 本 的 原 因 不 在 于 地 理 的 阻 隔 , 而 是 地 理 条 件 过 于 优 越 , 为 什 么 中 亚 、 阿 拉 伯 的 商 人 不 畏 艰 险 、 长 途 跋 涉 来 往 于 丝 绸 之 路 , 而 中 原 人 却 很 少 呢 ? 为 什 么 中 国 统 治 者 禁 止 海 上 交 通 、 海 外 贸 易 呢 ? 其 中 固 然 有 儒 家 思 想 的 消 极 影 响 , 但 根 本 在 于 中 国 凭 借 其 优 越 的 地 理 条 件 , 在 西 方 现 代 文 明 兴 起 之 前 成 为 东 亚 、 乃 至 全 世 界 最 强 大 、 最 富 足 的 国 家 , 完 全 可 以 做 到 自 给 自 足 、 无 求 于 人 。 特 别 是 到 了 近 代 , 中 国 已 经 处 于 十 落 后 的 地 位 , 这 种 自 给 自 足 的 思 想 就 沦 为 一 种 夜 郎 自 大 、 不 求 进 取 的 保 守 思 想 , 阻 碍 了 中 国 文 化 的 对 外 交 流 。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概 观 期 末 复 习 习 题 解 答 1 为 什 么 说 “ 孝 ” 在 现 代 社 会 里 还 有 提 倡 的 必 要 ?答 题 要 点 : 孝 是 儒 学 伦 理 中 重 要 的 内 容 , 它 具 体 规 范 了 封 建 时 代 子 女 必 须 对 父 母 及 其他 长 辈 履 行 的 义 务 。 “ 孝 ” 作 为 子 女 对 父 母 应 尽 的 义 务 , 还 是 应 该 提 倡 的 , 任 何 时 候 , 任 何 地 方 , 都 是 如 此 。“ 孝 ” 作 为 传 统 美 德 , 在 维 护 亲 情 方 面 , 有 其 独 特 的 作 用 , 是 值 得 大 力 提 倡 的 。 2 中 国 酒 文 化 的 特 征 有 哪 些 方 面 ?答 题 要 点 : ( 1) 酒 文 化 与 原 始 宗 教 和 政 治 统 治 结 合 起 来 。 ( 大 型 祭 祀 中 , 酒 是 必 不可 少 之 物 , 巫 史 接 着 酒 劲 , 才 敢 跟 神 交 通 , 也 只 有 在 酒 醉 迷 狂 之 中 才 会 发 生 与 神 交 通 的 幻 觉 。 )( 2) 理 性 化 特 征 ; ( 3) 士 文 化 特 色 。 3 如 何 正 确 认 识 “ 中 庸 ” 这 一 哲 学 思 想 ?答 题 要 点 : ( 1) 中 庸 思 想 表 现 在 文 化 上 , 就 是 文 化 的 亲 和 力 , 能 求 同 存 异 , 万 流 并包 。 ( 2) 中 庸 的 思 想 表 现 在 社 会 生 活 中 , 就 是 不 偏 颇 、 不 怨 尤 , 入 情 尽 理 、内 外 兼 顾 。 ( 3) 中 庸 如 同 调 和 剂 , 消 解 了 封 建 社 会 的 各 阶 层 之 间 的 矛 盾 , 促 成 了 其稳 定 与 平 和 。 ( 4) “ 中 庸 ” 文 化 , 对 中 国 的 民 族 心 理 影 响 至 为 深 重 。 在 中 庸 的 基 础 上形 成 了 “ 官 本 位 ” 文 化 , 极 大 催 发 出 中 国 人 的 主 奴 性 。 ( 5) 中 庸 扼 杀 了 个 体 的 个 性 , 由 于 中 庸 之 道 讲 求 传 统 的 延 续 性 和 恒 久性 , 因 此 , 中 庸 往 往 跟 保 守 密 切 相 关 。 4 谈 谈 你 对 君 子 这 一 文 化 现 象 的 看 法 。 答 题 要 点 :( 1) 从 文 化 特 性 上 讲 , 中 国 古 代 的 君 子 被 界 定 为 道 德 修 养 极 高 的 人 , 君 子 必 须 表 现 出 “ 谦 谦 ” 的 风 范 ; 在 封 建 法 制 结 合 得 越 来 越 紧 密 的 时 候 , 君 子 被看 成 是 社 会 的 中 坚 力 量 , 以 道 德 人 格 感 召 着 社 会 成 员 , 从 而 达 到 稳 定 封 建 统 治 的 目 的 。( 2) 君 子 与 “ 小 人 ” 的 划 分 被 “ 义 ” “ 利 ” 之 别 , 因 此 , 在 新 的 经 济 生 活 中 , 萌 生 出 新 的 “ 君 子 ” , 他 们 有 经 济 事 例 , 以 融 通 的 观 念 看 待 义 利 , 于 关键 食 客 , 能 舍 利 取 义 , 在 精 神 上 与 “ 君 子 ” 相 通 , 却 又 具 有 时 代 气 息 。 ( 3) 今 天 我 们 谈 到 君 子 , 不 再 指 那 种 受 过 上 等 封 建 教 育 的 谦 谦 君 子 , 而更 注 重 个 体 的 人 格 魅 力 和 出 众 的 才 华 。 5 在 全 球 一 体 化 的 今 天 , 如 何 才 能 更 好 地 发 挥 传 统 文 化 中 “ 和 ” 的 精 神 ? 答 题 要 点 :( 1) “ 和 ”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文 化 基 因 。 特 别 是 在 民 族 文 化 融 合 的 过 程 中 , “ 和 ” 所 起 的 作 用 , 是 不 可 替 代 的 。 正 因 为 有 一 种 “ 和 ” 的 博 大 精 神 , 所在 才 能 对 外 来 文 化 产 生 巨 大 的 亲 和 力 , 才 会 吸 收 、 改 造 其 他 民 族 文 化 , 使 之 称 为 中 华 民 族 文 化 共 同 体 的 有 机 组 成 部 分 。 这 时 的 “ 和 ” 以 显 示 汉 文 化 的 亲 和 力 为 主 。( 2) 从 全 球 一 体 化 格 局 来 看 , “ 和 ” 已 经 成 为 世 界 文 化 交 汇 融 通 的 大 潮 , 任 何 一 种 古 老 的 文 化 , 想 孤 立 于 这 大 潮 之 外 , 已 不 可 能 , 只 有 适 应 这 一 潮流 , 不 断 更 新 和 改 造 , 才 会 有 光 明 的 前 途 。 不 是 如 何 排 外 或 媚 外 , 而 是 如 何 更 好 地 发 挥 我 们 文 化 中 “ 和 ” 的 传 统 。 1 中 国 画 的 两 大 特 色 是 什 么 ?答 题 要 点 : ( 1) 写 意 是 中 国 画 最 主 要 的 特 色 ;( 2) 散 点 构 图 是 中 国 画 的 另 一 特 色 ; 2 试 述 中 国 茶 文 化 的 独 特 特 征 ?答 题 要 点 : ( 1) 中 国 茶 文 化 的 地 域 特 性 。 从 地 域 上 讲 , 可 以 将 茶 归 于 南 方 亚 文 化圈 。 南 方 多 山 , 终 年 云 雾 缭 绕 , 有 所 谓 的 “ 瘴 气 ” , 是 茶 生 长 的 优 良 环 境 , 江 南 水 乡 也 因 其 四 季 分 明 而 称 为 茶 叶 生 长 得 天 独 厚 的 条 件 。( 2) 茶 作 为 一 种 文 化 现 象 , 除 具 有 地 域 特 性 之 外 , 还 形 成 了 独 特 的 文 化 群 体 , 就 是 文 士 、 清 客 。 从 某 种 程 度 讲 , 茶 体 现 着 士 大 夫 的 审 美 情 趣 。 自 古 以来 , 茶 成 了 名 士 高 人 的 随 身 必 备 之 物 , 进 而 称 为 他 们 的 象 征 。 3 如 何 理 解 中 国 发 达 的 山 水 文 化 , 其 意 义 何 在 ?答 题 要 点 : ( 1) 从 一 开 始 山 水 就 作 为 中 国 人 灵 感 的 源 泉 而 存 在 。 道 家 主 张 隐 遁 山林 , 儒 家 则 追 求 与 大 自 然 和 谐 相 处 , 融 合 无 间 。 ( 2) 对 于 追 求 人 与 自 然 和 谐 共 处 的 古 代 中 国 人 而 言 , 自 然 山 水 的 美 景 ,不 仅 仅 是 其 寄 情 抒 怀 的 地 方 , 而 且 还 可 以 通 过 改 造 山 水 赋 予 其 人 文 内 涵 。 于 是 , 文 人 雅 士 高 道 名 僧 , 纷 纷 隐 山 遁 山 , 给 自 然 山 水 以 人 文 特 色 。( 3) 将 自 然 与 人 工 融 为 一 体 , 且 彼 此 借 鉴 , 互 相 映 发 , 如 江 南 园 林 的 建 筑 中 体 现 出 的 融 人 文 于 自 然 之 中 的 独 特 构 造 。总 的 来 说 , 中 国 的 山 水 文 化 追 求 着 “ 天 人 合 一 ” 至 高 境 界 , 与 天 堂 媲 美 , 也 不 逊 色 。4 作 为 一 个 现 代 人 , 如 何 理 解 “ 情 ” 字 ? 答 题 要 点 :( 1) 简 单 地 说 , 情 就 是 人 的 思 想 感 情 。 “ 发 乎 情 、 止 乎 礼 ” , 被 定 为 每 个 社 会 成 员 都 必 须 遵 守 的 道 德 标 准 。( 2) 先 秦 儒 学 将 “ 情 ” 与 “ 礼 ” 相 对 举 , 情 的 外 延 相 当 广 泛 , 概 指 一 切 思 想 情 感 。 但 宋 儒 明 “ 天 理 ” “ 人 欲 ” 之 辩 , 情 被 界 定 为 与 人 的 本 性 相 冲 突 的后 天 的 欲 望 , 于 是 “ 情 ” 与 “ 欲 ” 合 而 为 一 。 到 了 明 清 理 学 家 的 脑 子 里 , 情 几 乎 是 人 欲 的 代 名 词 了 。( 3) 但 作 为 一 个 现 代 人 , 应 当 正 确 理 解 “ 情 ” 的 涵 义 , 我 们 反 对 禁 欲 主 义 , 但 也 绝 不 主 张 打 着 “ 情 ” 字 招 牌 , 行 纵 欲 之 实 。5 试 述 中 国 古 代 龙 凤 的 象 征 意 义 及 其 所 特 有 的 龙 凤 文 化 。 答 题 要 点 : ( 1) 从 文 化 原 型 上 进 行 溯 源 , 龙 凤 都 是 远 古 初 民 部 落 的 图 腾 , 龙 主 要 是中 原 各 族 图 腾 物 的 结 合 体 , 凤 则 为 南 方 各 族 图 腾 物 的 结 合 体 。 后 来 炎 黄 二 帝 经 过 战 争 合 并 为 一 体 , 结 成 了 炎 黄 部 落 联 名 为 主 体 的 华 夏 族 , 并 形 成 了 共 同 的 图腾 龙 。 ( 2) 凤 作 为 炎 帝 部 落 联 盟 的 图 腾 , 也 是 南 方 部 落 的 图 腾 , 为 火 鸟 , 行 火德 , 龙 飞 于 天 , 腾 云 驾 雾 , 行 水 德 , 水 火 相 克 , 可 一 旦 交 合 , 也 就 相 生 , 标 志 着 新 纪 元 的 开 始 。( 3) 上 古 时 代 , 中 国 人 即 形 成 了 一 阴 一 阳 平 等 对 立 观 念 , 以 龙 为 阳 , 以 凤 为 阴 , 龙 凤 相 配 , 主 要 象 征 阴 阳 和 合 , 因 此 , 龙 凤 成 了 阴 阳 的 象 征 。( 4) 从 天 来 讲 , 阴 阳 和 合 意 味 着 风 调 雨 顺 、 五 谷 丰 登 , 从 人 类 社 会 来 讲 , 龙 凤 呈 祥 , 也 就 标 志 着 国 运 昌 盛 、 人 民 安 居 乐 业 。 作 为 一 种 文 化 现 象 , 龙凤 对 中 国 人 的 影 响 是 至 为 深 刻 的 , 在 至 高 无 上 的 后 宫 , 皇 帝 是 真 龙 天 子 , 娘 娘 则 是 凤 。总 而 言 之 , 龙 凤 文 化 在 民 间 具 有 较 皇 室 更 为 广 泛 的 引 申 和 象 征 意 义 。 他 们 任 何 时 候 都 象 征 着 吉 祥 如 意 , 表 达 着 中 国 人 对 和 平 、 团 圆 、 幸 福 、 美 满 生 活 的企 盼 和 向 往 。 一 、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历 史 演 进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由 孕 育 、 形 成 、 发 展 至 转 型 , 其 历 史 进 程 大 致 可 分 为 九 个 时 期 1 、 远 古 至 夏 朝 建 立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起 源 阶 段 2 、 夏 、 商 、 西 周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雏 形 期 3 、 春 秋 战 国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发 展 时 期 4 、 秦 、 汉 时 期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成 型 期 5 、 魏 晋 南 北 朝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多 元 发 展 与 融 合 期 6 、 隋 唐 五 代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鼎 盛 时 期 7 、 宋 辽 夏 金 元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继 续 繁 荣 期 8 、 明 至 清 代 中 叶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沉 暮 总 结 期 9 、 鸦 片 战 争 至 “五 四 运 动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转 型 期 二 、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特 征 1 、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多 元 性 、 综 合 性 与 包 容 性 2 、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连 续 性 3 、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伦 理 特 征 4 、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农 耕 性 5 、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独 特 的 价 值 观 与 价 值 取 向 三 、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与 大 学 生 学 习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对 当 代 大 学 生 的 成 才 之 路 所 具 有 的 意 义 第 一 章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产 生 与 发 展 学 习 要 求 : 从 地 理 环 境 、 经 济 基 础 、 社 会 政 治 结 构 三 方 面 研 究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生 成 机 制 , 了 解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根 植 的 土 壤 。 第 一 节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产 生 发 展 的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一 、 中 国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的 基 本 特 征 ( 一 ) 地 形 、 地 势 ( 二 ) 民 族 分 布 ( 三 ) 气 候 特 点 二 、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对 中 国 文 化 的 影 响 ( 一 ) 连 绵 性 文 化 中 国 文 化 是 世 界 上 唯 一 连 绵 不 绝 发 展 至 今 的 一 种 文 化 类 型 ( 二 ) 多 样 性 文 化 中 国 文 化 格 局 大 约 在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初 步 形 成 , 主 要 有 以 山 东 为 中 心 的 齐 鲁 文 化 、 以 河 南 为 中 心 的 中 原 文 化 、 以 山 西 为 中 心 的 三 晋 文 化 、 以 两 湖 为 中 心 的 南方 楚 文 化 、 以 陕 西 为 中 心 的 西 北 秦 文 化 、 以 四 川 为 中 心 的 西 南 巴 蜀 文 化 及 东 南 吴 越 文 化 等 。 第 二 节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产 生 发 展 的 社 会 经 济 基 础 一 、 农 耕 自 然 经 济 是 中 国 古 代 社 会 经 济 的 主 体 ( 一 ) 农 耕 文 化 的 发 生 及 发 展 阶 段 了 解 中 国 农 耕 文 化 的 三 个 起 源 中 心 ( 二 ) 农 耕 文 化 发 展 重 心 南 移 中 国 农 耕 区 的 中 心 , 逐 渐 从 黄 河 流 域 向 长 江 中 下 游 和 江 南 地 区 转 移 ( 三 ) 南 北 方 农 耕 文 化 的 共 同 点 二 十 四 节 气 文 化 ( 四 ) 农 耕 自 然 经 济 体 制 下 的 多 元 化 经 济 成 分 不 同 时 期 农 耕 自 然 经 济 体 制 下 的 多 元 化 经 济 成 分 二 、 农 耕 经 济 与 游 牧 经 济 是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根 植 的 经 济 基 础 农 耕 文 化 与 游 牧 文 化 的 交 流 与 碰 撞 三 、 中 国 传 统 自 然 经 济 的 发 展 阶 段 和 形 态 传 统 农 业 自 然 经 济 的 两 大 阶 段 及 其 不 同 形 态 四 、 中 国 传 统 自 然 经 济 对 文 化 发 展 的 影 响 ( 一 ) 中 国 文 化 的 农 耕 性 农 耕 性 特 点 在 中 国 文 化 里 的 展 现 ( 二 ) 中 国 文 化 的 包 容 性 1 、 中 国 农 耕 经 济 的 持 续 性 保 证 了 中 华 文 明 的 绵 延 不 绝 2 、 中 国 文 化 包 容 性 的 体 现 第 三 节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产 生 发 展 的 社 会 政 治 结 构 一 、 宗 法 制 度 的 产 生 与 确 立 ( 一 ) 宗 法 制 度 的 产 生 ( 二 ) 宗 法 制 度 的 确 立 宗 法 制 度 的 基 本 内 容 : 嫡 长 子 继 承 制 、 分 封 制 、 宗 庙 祭 祀 制 二 、 君 主 专 制 制 度 与 君 权 至 上 中 国 社 会 政 治 结 构 发 展 趋 势 总 的 集 中 表 现 就 是 专 制 主 义 和 君 权 的 日 益 加 强 三 、 传 统 社 会 政 治 结 构 对 中 国 文 化 的 影 响 中 国 文 化 的 政 治 性 范 式 和 伦 理 性 范 式 第 二 章 中 国 传 统 哲 学 学 习 要 求 : 了 解 中 国 传 统 哲 学 的 发 展 历 程 及 各 派 别 代 表 人 物 的 主 要 思 想 、 掌 握 中 国传 统 哲 学 的 特 点 及 传 统 思 维 方 式 、 了 解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基 本 精 神 和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结 构 。 第 一 节 中 国 传 统 哲 学 的 发 展 历 程 一 、 先 秦 哲 学 中 国 哲 学 的 第 一 次 高 潮 诸 子 百 家 争 鸣 ( 一 ) 五 行 说 ( 二 ) 周 易 周 易 的 辩 证 法 思 想 : 1 、 矛 盾 对 立 2 、 发 展 变 化 3 、 矛 盾 转 化 ( 三 ) 老 庄 的 道 家 思 想 1 、 老 子 的 哲 学 思 想 : “道 生 万 物 ”的 宇 宙 观 ; “反 者 道 之 动 ”的 辩 证 法 ; “静 观 ”、 “玄 览 ”的 认 识 论 2 、 庄 子 的 哲 学 思 想 : “道 生 万 物 ”的 天 道 观 ; “齐 是 非 ”、 “齐 万 物 ”的 相 对 主 义 ; “无 几 ”、 “无 为 ”的 人生 观 ( 四 ) 孔 孟 的 儒 家 思 想 1 、 孔 子 的 哲 学 思 想 : “知 天 命 ”与 “畏 天 命 ”的 天 命 论 ; “生 知 ”与 “学 知 ”的 认 识 论 ; “克 己 复 礼 ”的 伦 理观 ; “执 两 用 中 ”的 方 法 论 2 、 孟 子 的 哲 学 思 想 : “以 德 服 人 ”的 仁 政 学 说 ; “人 性 善 ”的 伦 理 观 ; “尽 心 ”、 “知 性 ”、 “知 天 ”的 宇 宙 观 ( 五 ) 墨 子 的 哲 学 思 想 “兼 相 爱 ”、 “交 相 利 ”的 政 治 观 ; “取 名 予 实 ”与 “言 必 立 仪 ”的 认 识 论 ; “天治 ”、 “明 鬼 ”的 宗 教 观 二 、 两 汉 时 期 的 哲 学 思 想 古 文 经 学 和 今 文 经 学 ( 一 ) 董 仲 舒 的 哲 学 思 想 1 、 “天 地 人 主 一 ”的 政 治 观 2 、 “天 人 合 一 ”的 天 人 感 应 论 3 、 “天 不 变 , 道 亦 不 变 ”的 宇 宙 观 4 、 “以 名 正 实 ”的 认 识 论 5 、 “性 三 品 ”的 人 性 论 ( 二 ) 王 充 的 哲 学 思 想 1 、 “气 一 元 论 ”的 自 然 观 2 、 “形 神 统 一 ”的 无 神 论 3 、 “注 重 效 验 ”的 认 识 论 4 、 “性 有 善 恶 ”的 人 性 论 三 、 魏 晋 南 北 朝 时 期 的 哲 学 思 想 魏 晋 玄 学 四 、 隋 唐 时 期 的 哲 学 思 想 ( 一 ) 佛 教 宗 派 哲 学 1 、 法 相 宗 2 、 华 严 宗 3 、 中 国 禅 宗 ( 二 ) 韩 愈 的 哲 学 思 想 ( 三 ) 柳 宗 元 的 哲 学 思 想 五 、 宋 明 时 期 的 哲 学 思 想 宋 明 理 学 1 、 产 生 背 景 2 、 主 要 形 态 3 、 主 要 特 点 六 、 明 清 以 降 及 清 时 期 的 哲 学 思 想 ( 一 ) 王 夫 之 的 哲 学 思 想 ( 二 ) 黄 宗 羲 的 哲 学 思 想 ( 三 ) 顾 炎 武 的 哲 学 思 想 第 二 节 中 国 传 统 哲 学 观 及 思 维 方 式 一 、 中 国 传 统 哲 学 的 特 点 1 、 追 求 “天 人 合 一 ”的 统 一 和 谐 观 念 2 、 儒 家 哲 学 成 为 主 干 、 正 统 哲 学 3 、 追 求 “知 行 合 一 ”的 观 点 4 、 与 伦 理 道 德 相 结 合 5 、 受 政 治 影 响 极 大 6 、 偏 重 直 觉 思 维 7 、 富 于 辩 证 思 维 二 、 中 国 传 统 思 维 方 式 1 、 雅 型 传 统 知 识 分 子 的 思 维 方 式 2 、 俗 型 平 民 的 思 维 方 式 第 三 节 中 国 传 统 哲 学 影 响 下 的 传 统 文 化 一 、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基 本 精 神 1 、 坚 忍 不 拔 、 自 强 不 息 的 主 体 精 神 2 、 崇 尚 和 谐 统 一 的 价 值 取 向 3 、 人 文 主 义 精 神 4 、 华 夏 民 族 主 义 精 神 5 、 重 义 轻 利 、 顾 全 大 局 的 行 为 规 范 二 、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结 构 1 、 物 质 文 化 层 面 2 、 制 度 文 化 层 面 3 、 意 识 形 态 层 面 三 、 中 国 现 代 化 与 传 统 文 化 现 代 化 与 传 统 文 化 的 关 系 第 三 章 中 国 传 统 宗 教 学 习 要 求 : 了 解 中 国 几 种 传 统 宗 教 的 特 征 、 发 展 历 程 及 其 对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影 响 第 一 节 中 国 传 统 宗 教 的 产 生 和 基 本 教 义 一 、 中 国 原 始 宗 教 的 产 生 与 信 仰 自 然 崇 拜 ; 1 、 地 神 崇 拜 2 、 山 神 崇 拜 3 、 河 神 崇 拜 4 、 日 月 星 辰 诸 神 崇 拜 二 、 道 教 的 起 源 与 基 本 教 义 道 教 是 中 国 本 民 族 固 有 的 传 统 宗 教 三 、 佛 教 的 传 入 与 表 现 内 容 中 国 佛 教 表 现 内 容 与 儒 学 的 比 较 1 、 五 戒 与 五 常 2 、 慈 悲 与 仁 3 、 中 道 与 中 庸 4 、 业 与 命 5 、 以 人 为 本 6 、 自 利 利 他 第 二 节 中 国 传 统 宗 教 的 特 征 与 发 展 历 程 一 、 道 教 的 特 征 与 发 展 历 程 道 教 的 本 质 特 征 、 道 教 的 思 想 渊 源 、 道 教 发 展 历 程 的 五 个 阶 段 二 、 中 国 佛 教 的 特 征 与 发 展 历 程 佛 教 的 中 国 化 、 佛 教 在 中 国 的 发 展 阶 段 第 三 节 中 国 传 统 宗 教 在 传 统 文 化 中 的 地 位 一 、 道 教 在 传 统 文 化 中 的 地 位 道 教 对 中 国 文 化 的 影 响 1 、 道 教 与 古 代 医 学 、 古 代 化 学 、 古 代 医 药 学 2 、 道 教 与 古 代 民 俗 及 古 代 文 学 艺 术 二 、 佛 教 与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融 合 及 其 对 传 统 文 化 的 影 响 ( 一 ) 佛 教 的 中 国 化 、 中 国 化 的 佛 教 宗 派 ( 二 ) 佛 教 对 中 国 文 化 的 影 响 ( 三 ) 佛 教 文 化 和 南 传 佛 教 文 化 的 特 点 1 、 汉 地 佛 教 文 化 的 特 色 2 、 藏 传 佛 教 文 化 和 南 传 佛 教 文 化 的 特 色 第 四 章 中 国 传 统 伦 理 道 德 学 习 要 求 : 了 解 中 国 传 统 伦 理 道 德 从 春 秋 战 国 到 近 代 社 会 的 四 个 历 史 发 展 阶 段 及 其 主 要 内 容 、 规 范 , 思 考 如 何 评 价 中 国 传 统 伦 理 道 德 第 一 节 中 国 传 统 伦 理 道 德 的 发 展 历 程 和 影 响 一 、 以 儒 、 道 、 墨 、 法 为 代 表 的 伦 理 道 德 思 想 中 国 伦 理 道 德 思 想 的 四 个 历 史 发 展 阶 段 及 代 表 思 想 二 、 以 “三 纲 五 常 ”为 代 表 的 伦 理 道 德 思 想 董 仲 舒 三 、 以 宋 明 理 学 为 代 表 的 伦 理 道 德 思 想 程 朱 理 学 与 陆 王 心 学 四 、 “中 学 为 体 , 西 学 为 用 ”的 近 代 伦 理 道 德 思 想 第 二 节 中 国 传 统 道 德 的 主 要 内 容 与 规 范 一 、 爱 国 二 、 孝 悌 三 、 仁 爱 四 、 谦 虚 五 、 信 义 六 、 勤 俭 七 、 气 节 八 、 和 平 九 、 情 操 十 、 修 养 第 三 节 中 国 传 统 伦 理 道 德 评 判 及 其 现 代 价 值 开 掘 一 、 中 国 传 统 伦 理 道 德 的 积 极 意 义 中 国 传 统 道 德 的 基 本 特 点 对 中 国 社 会 稳 定 和 发 展 的 积 极 意 义 二 、 中 国 传 统 伦 理 道 德 的 负 面 因 素 第 五 章 中 国 传 统 法 文 化 学 习 要 求 : 了 解 中 国 传 统 法 文 化 的 发 展 历 程 及 其 特 质 , 思 考 如 何 评 价 我 国 传 统 法 文 化 第 一 节 中 国 传 统 法 文 化 的 发 展 历 程 一 、 奴 隶 社 会 的 法 文 化 二 、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法 文 化 三 、 封 建 社 会 的 法 文 化 四 、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的 法 文 化 第 二 节 中 国 传 统 法 文 化 的 特 质 一 、 注 重 法 律 对 社 会 调 控 功 能 的 发 挥 二 、 强 调 法 理 并 重 , 主 张 法 律 与 道 德 教 化 相 济 为 用 三 、 注 重 家 族 伦 理 , 维 护 家 庭 的 和 睦 与 亲 情 四 、 注 重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和 谐 , 强 调 息 讼 与 和 息 事 端 第 三 节 中 国 传 统 法 文 化 的 反 思 传 统 法 文 化 的 观 念 和 模 式 对 现 代 中 国 社 会 法 制 化 和 法 文 化 现 代 化 的 阻 碍 作 用 第 六 章 中 国 传 统 语 言 学 学 习 要 求 : 了 解 中 国 传 统 语 言 学 的 发 展 历 程 及 其 特 点 , 认 识 中 国 传 统 语 言 学 的 人 文 价 值 第 一 节 中 国 传 统 语 言 学 的 发 展 历 程 一 、 先 秦 时 期 中 国 传 统 语 言 学 的 萌 芽 期 零 星 的 语 言 学 理 论 研 究 、 文 字 产 生 活 发 展 的 研 究 、 语 言 文 字 训 释 的 萌 芽 研 究 二 、 两 汉 时 期 中 国 传 统 语 言 学 的 正 式 建 立 时 期 汉 代 语 言 文 字 研 究 的 成 就 标 志 着 我 国 传 统 语 言 学 的 建 立 汉 代 语 言 文 学 研 究 兴 盛 的 原 因 、 汉 代 传 统 语 言 学 的 主 要 著 作 三 、 魏 晋 至 明 代 中 国 传 统 语 言 学 的 相 对 沉 寂 时 期 传 统 语 言 学 发 展 概 况 、 主 要 著 作 四 、 清 代 中 国 传 统 语 言 学 的 全 面 繁 荣 时 期 乾 嘉 学 派 1 、 清 代 “说 文 ”研 究 、 说 文 四 大 家 2 、 清 代 音 韵 学 研 究 3 、 清 代 训 诂 学 研 究 4 、 中 国 语 法 学 建 立 第 二 节 中 国 传 统 语 言 学 的 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