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物保护法执法调研的 报告_第1页
关于文物保护法执法调研的 报告_第2页
关于文物保护法执法调研的 报告_第3页
关于文物保护法执法调研的 报告_第4页
关于文物保护法执法调研的 报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检查文物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征求意见稿)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 2012 年监督工作计划,自 3 月份以来,在 全市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检查分两阶 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配合全国、省人大常委会文物保护法执法 检查组在我市的重点检查,3 月 19 日市人大主任王力农、副主任 余振泰一起陪同上级人大集中听取了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汇报, 并参加了座谈;第二阶段是深入县(市)进行重点检查。5 月 8 日 和 10 日,余振泰副主任带领执法检查组,实地察看了乐平市双 田乡横路古戏台、涌山古岩洞和浮梁县勒功乡沧溪古村落等地, 并召开了有市县人大、政府负责同志、文物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 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政府文物保护工作情况的汇报。 市人大常委会冯国平秘书长参加了视察调研。在检查前,市人大 教科文卫委组织委员专门学习了文物保护法并到市文广局调 研,听取了多方意见。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人大、 政府部门按要求开展自查,并递交了专题书面材料。现将有关情 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 24 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 久,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十分丰富。目前,全市有各级文物保 护单位 171 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4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 位 10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11 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78 处。 全市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 座、历史文化名镇 1 处、历史文化 名村 2 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2 处。国有博物馆 6 家,民办博物 馆 4 家。珍藏文物 8471 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 29 件,二级文物 282 件,三级文物 651 件,一般文物 7509 件。我市的古陶瓷、古 戏台、古村落等彰显了地方的文物特色。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 2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文物保护法规定的“保护为主、抢救 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工作方针,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 明显的成效。 (一)法律宣传不断加强。新的文物保护法颁布实施后,市、 县(市、区)两级及有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文物保护法的宣 传工作。坚持把各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行 免费开放,传播文物保护知识。同时,配合 5.18 国际博物馆日、 中国文化遗产日、法制宣传日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 媒体,以专题的形式宣传景德镇市域内的文物、文物保护法和相 关法律法规。通过宣传活动,提高了全社会文物保护法制意识, 营造了良好的文物保护氛围,增强了各级各部门及广大市民保护 文物的责任感。 (二)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为了严厉打击盗掘文物犯罪分子的 嚣张气焰,市公安局成立了打击盗掘陶瓷文化遗址犯罪专案组。 2002 年 10 月至 2004 年 5 月集中开展了专项行动,对犯罪分子 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毁灭性的打击。共破获各类盗掘古遗址、收购 赃物、倒卖文物案件 121 起,缴获了古瓷修复件 400 余件,成箱 散片瓷 50 余箱,其中经文物专家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的 10 件, 国家三级文物 97 件,一般文物 103 件,追回赃款挽回损失 360 余万元。为了提高执法能力,促进执法工作常态化和规范化, 2010 年成立了景德镇文化综合执法支队,加强了执法队伍建设 和执法工作,在老城保护、新农村建设、交通和基础设施、文物市 场等方面依法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三)认真落实“五纳入”要求。 文物保护法规定“把文物保护 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 算,纳 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 ,这是国家对加强和改 善文物保护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了工作 力度,逐步落实好“ 五纳入” 要求。如在 景德镇市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了文物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 要求和基本思路;编制了景德镇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陶 3 瓷历史文化名城街区保护规划,编制了御窑遗址、湖田窑古瓷 窑址和高岭瓷土矿遗址保护规划。目前正在编制御窑厂国家考 古遗址公园规划。同时,非常注重红色文物保护规划,重点编制 了红十军旧址、方志敏旧居和瑶里新四军旧址的基础设施建设规 划。建立健全了文物保护组织领导体系和制度体系。成立了由市 长任组长的文物管理委员会,率先在江西省设立文物主管部门, 全面负责文物事业管理工作。颁布了景德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办法,通过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管理的决议等等。文物保护 经费纳入了年度财政预算,并做到逐步递增。 (四)扎实开展文物普查和保护工作。按照全国第三次文物普 查工作的要求,我市 2007 年启动了文物普查工作。市(县)两级 都成了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和文物普查工作队,在全市范围内深入 地开展了文物普查。普查对象覆盖了 56 个乡镇、街道、社区、居 委会、行政村、自然村,覆盖率达到 100%。基本摸清并掌握了文 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工 作方针, 认真做好文物抢救保护工作。积极申报御窑厂国家考 古遗址公园规划;争取国家文物局保护经费 950 万元、国家发改 委遗址保护研究项目经费 1.23 亿元;下大力气保护近现代工业 遗存, 规划建设“ 一轴四片六厂” 陶瓷工业遗 存保护区和开展了 7501 生产基地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河西老汽车站申报省保 单位等工作;拨付专款积极开展文保单位和历史风貌建筑的修缮, 先后对“祥集弄明代民宅”“湖田古瓷窑遗 址”“玉华堂”“五股祠堂” “镇窑”“浒崦戏古”“浮梁古县衙”“红塔”等省、市保护单位进行了 修缮。同 时,在对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红色文物的保护等方面 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从执法检查的情况看,尽管政府及文物主管部门做了大量工 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在贯彻实施文物保护法方面还存在 一些问题是,突出表现在:一是文物保护法的全社会知晓率有 待提高,宣传、培训的广度与深度不够,尤其是广大农村存在宣 4 传盲区,严重影响文物保护;二是文物保护的法制意识淡薄,保 护知识缺乏。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些施工建设单位未严格 按照报批程序审批就擅自开工,造成“建 设性破坏” 现象时有发生; 有些古建筑保护缺乏整体保护规划,如乐平横路古戏台,周边高 楼林立,一座古建筑显得非常突兀,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大大 影响了古戏台古韵古风的美感;有的文化产权单位自发组织修建 古建筑,由于缺少文物修缮知识,改变了历史风貌,成了破坏性 建筑等。三是基层文物保护机构不健全,人才匮乏,经费短缺。如 市陶瓷博物馆考古、文物以及文史研究等方面的人才缺乏。乐平 市文广局没有内设的文物保护专门机构和人员,浮梁县文物工作 人员编制只有 3 个,专项经费短缺等。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执 法检查组提出如下建议: 1、继续加大文物保护法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文物保 护是国家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 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 实把文物保护法的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抓紧落 实,不断丰富宣传教育形式,提高宣传教育的实效和公众知晓程 度。如要有计划地组织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学习和培训, 可以尝试在中小学校,开设文物保护相应课程,制定对群众参与 文物保护的奖励措施等。总之,要千方百计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进一步全面提高各级政府和干部群众文物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 爱护文物的良好氛围,推动文物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2、要进一步做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工作。要将景德镇市历 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陶瓷历史文化名城街区保护规划御窑 厂遗址保护规划等文物保护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在规划中 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和传统风貌。规划的生命在执行,要重规划, 更要强执行。要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加强执法,凡涉及文物保 护事项的基本建设和生产建设,必须按照法定程序上报文物行政 部门批准,对于文物或有可能有文物的地城,规划部门要与文物 部门相互协商,进行先期勘探后方可施工。要坚决制止与历史文 5 化名城环境和风貌不相协调和损坏文物的建设活动。在新农村建 设中要十分注重农村文物的保护工作,要做好农村文物保护规划 和项目申报工作,切实保护好有代表性有价值古建筑、古村落等 文物古迹。对常年失修的古迹特别是一些土木结构的建筑要在专 家的指导下,加强维修和管理,做好防火、防潮、防虫工作。要充 分利用丰富的文物资源开发旅游,既可以促进旅游发展,又可以 为文物保护注入源头活水,实现双赢。 3、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投入机制,落实完善经费使用、管理、 监督规章制度。市、县(市区)两级政府要加大对文物保护事业和 相关产业的投入,文物行政管理主管部门要在科学制定规划项目 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的支持。要努力拓宽资金来 源渠道,探索和完善其它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文物事业和相关产业 的有效途径,确保文物事业发展和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同时,要 加强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