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三章 中医养生的 基本 理论 (中 ) 上篇 中医养生学基本知识 1 第五节 形神合一 2 形神合一主要说明 心理与生理 的对立统一, 精神与 物质 的对立统一, 本质与现象 的对立统一。 形, 指形体,即肌肉、血脉、筋骨、脏腑等组织器 官是物质基础; 神, 是指情志、意识、思维为特点的心理活动现象 ,以及生命活动的全部外在表现 ; 合一 ,神本于形而生,依附于形而存,形为神之基 ,神为形之主。形与神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 分的一个整体。 3 (一)神为生命之主 “形神合一 ”构成了人的生命,神是生命 的主宰。人的生命活动概括起来可分为两 大类: 1.生理性活动 以物质、能量代谢为主的 生理性活动; 2.精神性活动 在心神的统帅 和 调节下, 生命活动才表现出各脏器组织的整体特性、整体功能、整体行为、整体规律 。 心神起统帅和协调作用。 4 人的精神活动是相当复杂的,中医用 “五 神 ”(神魂魄意志)、 “五志 ”(怒喜思忧恐) 等概念加以概括,用 “五行学说 ”与五脏联系 起来,认为这些 精神活动是脏腑的功能表现 ,而且都是在 “心神 ”的主宰 下进行的。 张景岳在 类经 中说: “人身之神,唯心 所主, 此即吾身之元神也。外如魂魄志 意五种五志之类,孰匪元神所化而统乎一心 ” 。 5 神以形为物质 (躯体 )基础, “形具 ”才能 “ 神生 ”。战国思想家荀况在 荀子 天论 中 说: “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 ” 。 “天 ”,是指自然界; “形 ”指人之形体; “ 神 ”指精神。 意为人的形体及精神活动都是自然界的规 律在起作用,自然界物质变化的必然结果 ,只要具备了人的形体结构,才能产生精神活动。 6 中医养生学把 精、气、神 视为 人生 “三宝 ” ,强调精、气、营、卫、血、津液等精微 ,是 “神 ”活动的物质基础。 素问 上古天真论 指出: “积精 ”可以 “ 全神 ”,陶弘景 养性延命录 说: “神者 精也,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生 ”, 精的盈 亏关系到神的盛衰 。 7 从本原上说, 神生于形 ,但从作用上说, 神又主宰形 ,形与神的对立统一,便形成 了人体生命这一有机统一的整体。 灵枢 天年 篇说: “血气已和,营卫已 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 成为人 ”。 只有血气、五脏、精神、魂魄毕具,才 会表现出生命力,才会是一个活体的人 。 8 人生的生命活动是十分复杂的,以物质、能 量代谢为特征的脏腑功能活动,和以脏腑 的生理活动相应的高级精神活动(意识、 思维、情感等)的协调统一,是在 “心神 ” 主导作用下完成的。现代研究表明,社会 心理因素并不是人类情绪变化的唯一 刺激因素。 说明人体的生理、心理活动是随时随地互相 转化,相互影响,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 9 形神共养,即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 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摄养,使得形体健壮 ,精神充沛,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从而身体和精神都得到均衡统一的发展。 中医养生学的养生方法很多,但从本质上 看,归纳起来,不外乎 “养神 ”与 “养形 ”两 大部分,即所谓 “守神全形 ”和 “保形全神 ” 。 10 在形神关系中, “神 ”起着主导作用, “神 明则形安 ”。故中医养生观是以 “调神 ”为第 一要义,养生必须充分重视 “神 ”的调养。 调神摄生的内容很丰富,可以从多方面 入手。 1.清静养神: 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状态 ,减少名利和物质欲望,和情畅志,协调 七情活动,使之平和无过极。 11 ( 1)清静为本 :即 “恬 淡虚无 ” ( 2)少思少虑 : 即 “少 思虑以养其神 ” ( 3)调情志 :即 “以恬愉 为务 ”常乐观,和喜 怒,无邪念 ,无奢 妄 。 12 2.四气调神: 顺应一年四季阴阳之变调节精 神,使精神活动与五脏四时阴阳关系相协 调 3.气功练神: 通过调身、调心、调息三个主 要环节,对神志、脏腑进行自我锻炼。 4.节欲养神: 虽说性欲乃阴阳自然之道,但 过度则伤精耗神、节欲可保精全神。 5.修性怡神: 通过多种有意义的活动,培养 自己的情趣爱好, 13 1. 形神兼养 , “动静结合 ” “动 ”与 “静 ”是道教养生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 “恬淡虚无 ”是 “静 ” ;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 “动也。 ”动形以达郁 ” 。 2. 药物养生 ,以偏纠偏 运用药物调节脏腑功能、纠正偏胜偏(纠偏)的病理 现象,以达到延缓衰老,健身强身的方法。 3.有病早医 14 1.形体是人体生命存在的基础 ,有了形体, 才有生命,有了生命才能产生精神活动和具 有生理功能。 张景岳说: “形伤则神气为之消 ”, “善养生 者,可不先养此形以为 神明之宅 ;善治病者 ,可不 先治此形以为兴复之基 乎 ”? 着重强调神依附形而存在,形盛则神旺, 形衰则神表,形体衰亡,生命便可告终。 15 2.保养身体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做到生活规律、饮食有节、劳逸适度、避 其外邪、坚持锻炼等,才能有效地增强体 质,促进健康。 3.养神和养形二者不可偏废 “守神全形 ”和 ”保形全神 ”,是在 “形神合 一 ”论推导下,要同时进行。对立统一规 律在养生学中的运用,其目的是为了达到 “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 16 第六节 动静互涵 (互摄 ) 17 一、动静互涵的概念 动和静,是物质运动的两个方面或两 种不同表现形式,从而保证了人体正常的 生理活动功能。 周易 说: “一阴一阳之谓道 ”, “刚 柔者,立本者也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的 变化,无不是阴阳相互对应的作用,在阴 阳交错的往来中,阴退阳进,阳隐阴显, 相互作用,相反相成,生化不息。 王夫之 周易外传 说: “动静互涵, 以为万变之宗 ”。 18 1.孤阳不生,独阴不长 故阴阳互涵互根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法则 ,也是生命活动的要谛。 思问录 谓: “太极动而生阳,动之 动也;静而生阴,动之静也 ”, “方动即静 ,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 “静 者静动,非不动也 ”。 19 2.动与静互为其根 无静不能动,无动不能静,阴静之中已 有阳动之根,阳动之中自有阴静之理,说 明动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动静 ”即言运动,但动不等于动而无静 ,静亦不等于静止,而是动中包含着静, 静中又蕴伏着动,动静相互为用,才促进 了生命体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 20 生命体的发展变化,始终处在一个动 静相对平衡的自身更新状态中。 事物在平衡、安静状态下,其内部运动 变化并未停止。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平衡 就要破坏而呈现出新的生灭变化。 正如 素问 六微旨大论 所言: “岐伯 曰: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 矣。帝曰:有期乎?岐伯曰:不生不化, 静之期也。 21 升降出入是宇宙万物自身变化的普遍规 律。人体生命活动也正是合理地顺应万物 的自然之性。 周述官说: “人身,阴阳也;阴阳,动 静也。动静合一,气血和畅,百病不生, 乃得尽其天年 ”( 增演易筋洗髓 内功图 说 )。由此可见,人体的生理活动、病 理变化、诊断治疗、预防保健等,都可以 用生命体的动静对立统一观点去认识问题 、分析问题、指导实践。 22 从生理而言,阴成形主静,是人体的营 养物质的根源; 阳化气主动,是人体的运动原动力。形属 阴主净,代表物质结构,是生命的基础; 气属阳主动,代表生理功能,是生命力 的反映。就具体的脏腑功能亦是如此,例 如心属火,主动:肾属水,主静。只有 “水 火既济 ”、 “心肾相交 ”,才能保持正常生理 状态 。 23 保持适当的动静协调状态,才能促进和提高 机体内部的 “吐故纳新 ”的活动,使各器官充满 活力,从而推迟各器官的衰老改变。 从病理而讲,不论是 “六淫 ”所伤,还是 “七 情 ”所致的病理变化,都是因为人体升降出入 的运动形式发生障碍,导致体内阴阳动静失去 了相对平衡协调,出现了阴阳的偏盛偏衰的结 果。 24 运动和静养是中国传统养生防病的重 要原则。 “生命在于运动 ”是人所共知的保健 格言,它说明运动能锻炼人体各组织器 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可以增强体质 ,防止早衰。 运动 适度 。 并 非 运动越多越好,运动 量越大越好。以动、静养生的思想更符 合人体生命的内在规律。 25 神气清静,有利健康长寿。由于 “神 ”有 易动难静的特点, “神 ”有任万物而理万机 的作用,常处于易动难静的状态,故情静 养神就显得特别重要。 老子认为 “静为躁君 ”,主张 “致虚极,宁 静笃( d) ”。即要尽量排除杂念,以达到 心境宁静状态。 内经 从医学角度提出了 “恬淡虚无 ”的 摄生防病的思想。 26 三国的嵇康,唐代的孙思邈,明代万全等 都有精辟的论述。清代的曹庭栋在总结前 人静养思想的基础上,赋于 “静神 ”新的内 容。他说: “心不可无所用,非必如槁木, 如死灰,方为养生之道 ”, “静时固戒动, 动而不妄动,亦静也 ”。 27 形体的动静状态与精气神的生理功能状 态有着密切关系,静而乏动则易导致精气 郁滞、气血凝结,久即损寿。所以, 吕 氏春秋 达郁 说: “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 流则气郁 ”, 寿世保元 说: “养生之道, 不欲食后便卧及终日稳坐,皆能凝结气血 ,久则损寿 ”。 28 类经附翼 医易 说: “天下之万理,出于 一动一静 ”。 我国古代养生家们一直很重视动 静适宜,主张 动静结合、刚柔相济 。 动为健,静为康,动以养形,静以养气, 柔动生精,精中生气,气中生精,是相辅相 成的。实践证明,能将动和静,劳和逸,紧 张和松弛,协调有方,则有利于养生。 从 内经 的 “不妄作劳 ”,到孙思邈的 “养 性之道,常欲小劳 ”,都强调动静适度 。 形与神、动和静有机结合。 29 第七节 协调平衡 30 “协调 ”,是指调节人体自身的生理功 能状态,及其与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 一是协调正常生理功能的动态平衡; 二是协调机体与自然界物质交换过程中 的相对平衡。 31 (一)协调平衡的意义 1.维持 “阴平阳秘 ” 中医养生学从阳阳对立统一、相互依 存的观点出发,认为脏腑、经络、气血津 液等等,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和协调,才能 维持 “阴平阳秘 ”的正常生理状态,从而保 证机体的生存。 正如恩格斯所说: “物体相对静止的可 能性,暂时平衡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 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 ”。 32 “阴平阳秘 ”是健康之本 33 2.供给性与消耗性运动和谐 正常的运动旨在使机体 “内在运动 ”与 “外 在运动 ”的和谐。 “内在运动 ”,是指脏腑、气血精气的生 理运动,是维护生命的 “供给性 ”运动。 “外在运动 ”, 是指脑力、体力活动和体 育运动的总和,是保持生命活力的 “消耗性 ”运动。 一、协调平衡与生命活动 34 (二)避免七情过激 人体生命运动的过程也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在这 个过程中,人体内的多种多样的新陈代谢,都是通 过阴阳协调完成的。 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是以五脏为主体,脏腑功能 的综合反映。 在协调机体功能时,要特别注意调节情志,避免 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过激,造成脏 腑功能失衡而孽生疾病,而疾病又可反馈人的情志 ,造成恶性循环。 35 (三)五行生克平衡法 五行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 、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 化而生成的。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 “生克制化 ” 的联系,从而维持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 人体生理的协调平衡。 36 火 土木 水 金 相 生 相 克 “五行 ”相 生相克 37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窍 目 舌 口 鼻 耳与前后阴 五体 筋 脉 肌肉 皮毛 骨 五志 怒 喜 忧 思悲 惊恐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38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音 角 徵 宫 商 羽 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季节 春 夏 长夏 秋 冬 方位 东 南 中 西 北 五化 生 长 化 收 藏 五气 风 暑热 湿 燥 寒 39 味过于酸 :酸味补肝,味过于酸,反能伤肝,引起肝气 偏胜,就会克伐脾胃 (土克水 ),导 致脾胃消化功能障碍。 味过于咸 : 咸味补肾,味过于咸,反能伤肾,损坏骨头 ,还会导致肾气偏胜,就会抑遏心气 (水克火 ),引起气短 。 味过于甘 :甘味补脾,味过于甘,反能伤脾,引起胃 胀不适,还会克伐肾水 (土克水 ),出 现面黑。 味过于苦 : 苦味补心,味过于苦,反能伤心,导致心 肺功能障碍 (火克金 )。 味过于辛: 辛味补肺,味过于辛,反能伤肺,出现筋 道弛缓不利 (金克木 ),又因为肺主气 ,伤气可引起神伤而 发生精神衰弱 。 40 系统论和控制论研究认为,生命经常处于对称 、协调、动态、稳定、平衡状态。人体的对称 失调、失衡、失稳是导致人体生理功能低下和 早衰、疾病的重要原因。例如 : “体脑交替 ”; “动静交替 ”; “上下交替 ” ; “左右交替 ”, 每个人可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储存文件课件
- 低压配电室设备安装及维护服务合同范本
- 郝璐与配偶离婚财产分割及共同子女抚养协议
- 智能家居项目合伙人合作开发与产品推广协议
- 酒店与物业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合作协议
- 进口货物运输预约保险与国际贸易合规服务合同
- 韩育离婚协议及婚后财产分配与子女抚养责任书
- 5G智能通信基站租赁及网络技术服务合同
- 2025合作协议与竞业禁止合同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电子商务)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硒鼓基础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心脏猝死教学课件
- 子宫内膜病理课件
- T-CITSA 57-2025 高速公路基础设施主数据标准
- 质量风险预警系统-洞察及研究
-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星图研究院】2025中国RFID无源物联网产业白皮书
- (2025)全国辅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湖北省中考数学真题试题(含答案解析)
- 交叠影响域理论视角下的幼儿体育“家园社”协同共育模式研究
- 2025年全国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