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修改的洛丽塔的开题报告_第1页
最后修改的洛丽塔的开题报告_第2页
最后修改的洛丽塔的开题报告_第3页
最后修改的洛丽塔的开题报告_第4页
最后修改的洛丽塔的开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洛丽塔是俄裔美籍作家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的代表作,出版于美国 20 世 纪 50 年代。小说出版之后,曾引起沸沸扬扬的评论 ,一度被 视为禁书,认为该书 有太多露骨的性描写,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 现在,它之所以成为 20 世纪的经典 之作并如此的受大众欢迎,是因为本书浓厚的后现代主义色彩符合了现代人们 的审美观和文化心理。本论 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纳博科夫洛丽塔的后现代 主义特征进行分析,使读者能 够更好的了解后现代主义的多角度特征,透视 20 世纪西方人的精神病态和对人生无奈的悲剧观,本文将着力揭示心理对现实的 真实再现,以及人性的本质 。 洛丽塔以其创新的文本形式,精湛的叙事技巧、独特的语言风格,被 视为 “美国后现代主 义的先声”。本 论文的研究意义是通过对纳博科夫洛丽塔后现代 主义特征的深入研究,使读 者能够更深刻的理解这部作品的主题,并对研究其他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在破碎性、反讽、 戏仿的运用等方面都有借鉴作用。同 时该 选题对研究现代主义文学走向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历史转变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文献综述 洛丽塔自 1962 年公映以来,受到了评论家们的普遍关注。通过对文献的 查阅发现,很多学者已经对 洛丽塔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从某些角度进行了分析 研究,这 里对重点文献进行 简要叙述: 马言曾在他的 一个后现代主义悲剧中提到, 洛丽塔的悲剧故 事使“亨伯特式 ”成为一个常用的英文 词,而这场悲剧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莎士比 亚悲剧,而是整场悲剧全由剧中人导演,作者的痕迹难以寻觅。而故事并没有完整 的情节,全是由亨伯特的回忆片断拼凑而成的,与传统悲剧相比,其从语言表达到 体裁形式,都是一次反传统的解构。所以,称洛丽塔为后现代悲剧正是基于此。 彭德栋在论 的后 现代道德反讽时认为洛丽塔是一个后现代性 的文本。它以反讽式的话语 无情地解构和颠覆着传统的伦理规范和道德秩序,也 解构着现代人的道德理想和生命追求。因此,作为一个严谨的读者看来,洛丽塔 带给我们的绝不应当是色情的刺激,而应是一种沉重的思考。 杨仁敬在论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的嬗变中谈到后现代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 年代,盛行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纳博科夫却是一九五四年完成此稿的。出版之 初还遭到大多数人的批驳,冷淡,认为它是一部伤风败 俗不符合伦理道德的小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 迁, 传统的浪漫主义、现实 主义和现代派文学在不同 程度上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冲击。 马克柯里的 后现代叙事理论里研究了洛丽塔的叙述视角,他主要是第 一人称的主观视角。它是人物直接表达感情最直接、最灵活和最有感染力的艺术 形式,但因它故事的叙述者与主人公同为一人,有 浓 重的主观色彩,所以其叙述 内容的可信度大打折扣,特别是在叙述第三者的时候。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其论文学与艺术中从其艺术造诣上指出纳博科夫在 洛丽塔中向传统的小说形式和小说理论挑战, “抛开了 传统文学的说教和社会功 能,集中于现代主义向后现 代主义文学转换过程中对文学、艺术本身的形式和内 容的探讨。 ”正是后现代主义这种新的世界观、方法 论和人生观,使人们重新认识 了洛丽塔,同时也使这部作品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而成为二十世纪的现代经典 之作。 综上所述,以上文献大多是从纳博科夫这部作品中的某一单一角度来探讨 洛丽塔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纳博科夫的洛丽塔 从破碎性,反讽,戏仿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从而更好的解 读后现代 主义特征在洛丽塔中的应用。 (三)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及原文分析 等方法进行研究,并加以陈 述。 (四)写作思路 引言 介绍作者纳博科夫及其作品洛丽塔,国内外对纳博科夫及其作品的研究 成果。阐 述本文的写作目的。 正文 一、小说结构上的破碎性 1.时间的混乱 2.结构的循环 二、对小说人物的反讽 1.对亨勃特的反讽 2.对洛丽塔的反讽 三、戏仿在小说中的运用 1.对爱情这个主题的戏仿 2.对欧洲经典童话故事中人物的戏仿 2.1 夏洛蒂邪恶的母亲 2.2 洛丽塔美丽的公主 2.3 席勒拯救的王子 3.对自白式与戏剧式等写作题材的戏仿 3.1 对欧洲自白式小说的戏仿 3.2 对戏剧的戏仿 总结 总结全文内容,概括洛丽塔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并指出本研究的意义。 (五)写作计划 2010 年 11 月 论文选题及收集材料 2010 年 12 月 开题报告及答辩 2011 年 1 月 英文提纲写作 2011 年 3 月 论文一稿 2011 年 4 月 论文二稿 2011 年 5 月上旬 论文三稿 2011 年 5 月中旬 定稿 2011 年 5 月末 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1 主万(译):弗拉基米 尔纳博科夫洛丽塔,上海译文出版社 2弗拉基米尔 纳博科夫(Nabokov,V.):Lolita,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年 1 月 1 日。 3赖干坚:中国 现当代文学与外国文艺思潮,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 1995。 4李小均:“流亡者永在旅途评纳博科夫的杰作洛丽塔” ,四川外 语学院学报,2001 年第 6 期。 5罗伯特路威:文明与野蛮,吕淑湘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 联书店,2005。 6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宁一中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马凌:后现 代主义中的学院派小说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8马言:洛丽 塔一个后现代主义悲剧中,岱宗学刊,2008 年 9 月 9诺斯洛普弗莱:批评的剖析,陈慧等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2。 10彭德栋: 的后现代道德反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 年 5 月。 11赛义德: 赛义德自选集,谢少波、韩刚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 12王守仁: 新编美国文学史(第四卷),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13沃尔夫冈 韦尔施:我们的后现代的现代,洪天富译,北京:商务印 书馆,2004。 14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论文学与艺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