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原检测ppt课件_第1页
变应原检测ppt课件_第2页
变应原检测ppt课件_第3页
变应原检测ppt课件_第4页
变应原检测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斑贴试验的测试部位 n 常规测试部位是受试者上背部脊柱两侧。 n 受试部位的皮肤无皮肤疾患,无长毛。 n 斑试部皮肤不需预先处理。 1 斑贴试验的测试部位 n 常规测试部位是受试者上背部脊柱两侧。 n 受试部位的皮肤无皮肤疾患,无长毛。 n 斑试部皮肤不需预先处理。 2 铝碟胶带斑试的操作步 骤 n 1、 在斑试器胶带上方,注明变应原的编号。 n 2、除去斑试器的保护纸。 n 3、将标准筛查变应原依次加至斑试铝碟中。 n 4、变应原如为溶液,则先在铝碟中放一纸片, 然后滴加变应原。 n 5、受试者坐直,双肩下垂,放松。 n 6、将加有变应原的斑试器胶带敷贴于受试者上 背部,用手掌轻压几次,使其粘于皮肤,然后用 手指轻压每一个铝碟,以使其中变应原能均匀接 触皮肤。 3 斑贴试验结果判断 n 1、 斑试结果的观察时间通常是在斑试后 48小时、 72小时、 96小时。因有的反应 在 48小时为阴,而在 72小时或 96小时, 甚至有的延长至一周后出现阳性。 n 2、去除斑试物后要隔 1530分钟观察, 使因斑试器压迫所造成的影响因素消失, 从而能正确判断结果。 4 斑试结果判断标准 n - 阴性反应:受试局部皮肤无反应。 n 可疑反应:受试局部皮肤呈轻度红斑。 n + 弱阳性反应:受试局部皮肤呈红斑、 浸润,可有少量丘疹。 n + 强阳性反应:受试局部皮肤呈红斑、 浸润、丘疹、水疱。 n + 极强阳性反应:受试局部皮肤出现 大疱。 5 n 结果解释 n 1)斑贴试验结果应经连续多次动态观察 、综合分析来进行判断。 n 2) “+”及 “+”以上的反应,在 72小时或 以后的观察中持续存在,甚至加剧者,提 示为阳性变态反应。 n 3)在斑贴试验结果的判断中,需注意假 阳性反应和假阴性反应的鉴别。 6 假阳性反应的原因 n 1、应用刺激性物质发生强刺激反应 n 2、压力反应 n 3、接触性荨麻疹 7 假阴性反应的原因 n 1、斑试物浓度过低 n 2、斑试变应原浓度不均匀 n 3、观察时间不够长 n 4、斑试器松动或受潮 n 5、变应原配制的基质不适合 n 6、过早除去斑试器使变应原与皮肤接触的时间 太 短 n 7、光敏感者,未做光斑贴试验 n 8、斑试前应用糖皮质激素 n 9、斑试条件不满足实际皮炎发生的情况 8 注意事项 n ( 1)皮炎急性期不宜作斑贴试验。 n ( 2)受试者在受试前 2周及试验期间不得应用糖皮质激 素,试验前 3天及受试期间宜停用抗组织胺类药物。 n ( 3)斑试前应向受试者说明意义和可能出现的反应,以 便取得完全合作。 n ( 4)必须嘱咐受试者,如发生强烈反应应立即去掉斑试 物。 n ( 5)斑试期间不宜洗澡、饮酒及搔搓斑试部位,并避免 激烈运动。 n ( 6)在反应程度判定中,要排除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 7)应以赋形剂作对照。必要时尚需以正常人对照。 9 n 化妆品过敏的临床急性期不宜做斑贴试验 ,否则可能激发皮肤炎症; n 试验前病人如服用了抗炎或抗过敏药物也 不宜做斑贴试验,以免出现假阴性结果; n 夏季酷暑或高温环境下工作者也不宜做斑 贴试验,因为出汗可稀释斑试内容甚至使 斑试器脱落。 10 点刺试验 11 点刺针 12 13 为什么可以在皮肤上进行诊 断 n I型变态反应是由 IgE介导的; n 皮肤试验显示的是皮内是否有结合 IgE的肥大细胞; n I型变态反应的皮肤试验是使微量无害的可疑变应原进入皮肤,如皮 下肥大细胞表面结合有相应的抗体,该变应原则与之结合,经过一 系列的变化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织胺等化学介质,从而使局 部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出现风团和红晕反应; n 根据该反应的出现,确定特异致敏抗体的存在,进而确定致敏原。 14 IgE在体外与体内诊断的 半衰期 n 体外诊断: 检测血清中游离的特异性 IgE(数量极少); IgE半衰期: 2-3天; 接触变应原 2-3周后,完全消失; n 体内诊断(皮肤点刺试验): 检测附着在皮内肥大细胞表面的特异性 IgE; IgE半衰期: 20-30天; 接触变应原 3-4月后,才完全消失。 结论:皮肤点刺试验的结果更稳定可靠 15 阴、阳性对照液的选择 皮试时取阳性对照的目的: n 观察药物的抑制效应 n 判定变应原的阳性程度 n 确定患者皮肤反应性的强弱 n 排除技术操作上的差异 16 阳性对照液 n 临床上常用作阳性对照液的有盐酸组织胺或磷酸组织 胺,以盐酸组织胺最常用。 n 1.0%(10mg/ml)盐酸组织胺点刺时产生的平均风 团直径为 46mm。 n 组织胺引起风团和红晕的高峰时间为 810分钟(变 应原引起风团和红晕的高峰时间为 1520分钟)。 17 阴性对照液 n 临床多选用生理盐水; n 阴性对照液应呈阴性反应,目的是为了排除假阳性反应 ; n 患者呈高度敏感状态时可能出现假阳性反应,这时变应 原呈同样的阳性反应不具有临床意义; n 皮肤划痕症患者基本或很少出现假阳性反应,因此不是 皮试的禁忌。 18 SPT方法 n 使用酒精 /生理盐水清洁局部皮肤,在清洁皮肤后,需要等 几分钟皮肤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 n 在试验皮肤部位按一定顺序滴一滴点刺液,相互的间距为 4cm,一般不小于 2cm; I 简单的 SPT:点刺针垂直通过点刺液刺破表皮 II挑刺试验:通过点刺液刺穿表皮后轻挑 在点刺过程中避免出血 n 在点刺下一个变应原前,使用消毒棉球清洁点刺针,防止 变应原转移; n 在 5 10分钟拭去点刺液,如果出现严重的反应,应立即拭 去点刺液; n 结果在 10 20分钟后读取,需要注意的是, 在这个过程中 要持续观察反应结果 。 19 皮肤点刺试验 20 结果判断:如果呈现淡黄色皮 丘,其周围有红斑,为阳性反 应 +:变应原试液的皮肤反应强度大于组胺反应 +: 变应原试液的皮肤反应强度与组胺反应相似 +或 +:变应原试液的皮肤反应强度较组胺反应弱 : 阴性对照反应 21 皮 肤 点 刺 试 验 结 果 22 点刺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