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_第1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_第2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_第3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_第4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高考真题+模拟新题) 课标语文 P2011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祁连雪 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 “千山 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 诗句,已 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 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 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 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垂柳、森森 苇帐、富 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 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 弱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原。这片膏腴之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 系其绿色生命体系的。祁连雪以其丰美、清洌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 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 ,一代又一代。 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 “天”为“祁连” ,故又名祁连山。一过乌鞘岭,那静绝人世、夐列天南 的一脉层峦叠嶂,就投影在我 们游骋的深眸里。映着淡青色的天光,雪岭的素 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 天际,一块块咬缺了完整的晴空。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 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 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动情,但平心而 论,祁 连山确也沾了神 话和历史的光。这里难以计数的神话传闻 和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压低了祁 连山,涂 饰了祁连山,丰富了祁连山。在那看云做梦的少年时代,一部穆天 子传曾使我如醉如痴,晓夜神 驰于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驾八骏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也想着要去西王母 那里做客。当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成了信史。真正知道它 “恍惚无征,夸言寡实” ,是后来的事,但祁连山的吸 引力并未因之稍减,反而益发强 化了。四十余年的渴慕,今朝 终于得偿,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 旅途中我喜欢把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叠合。车过山丹河(即古弱水)时,我想到了周穆 王曾渡弱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 淮南子里也有后羿过弱水向西王母 “请不死之药”的记载。神 话传说汇集 着一个民族关于远古的一切记忆,我 们可以通过这种思维 、情感、体验以至行动的载体,深入地窥察一个民族 以至人类史前的发展轨迹。 观山如读史。驰车河西走廊,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蒙,仿佛能谛听到自然、社会、历史的无声倾诉。 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出来,觉得有许多世事已经倏然远逝,又有多少天涯 过 客正在匆匆走来。我们这些河西走廊的 过客,与祁 连雪岭朝夕相 对,自然就把它当做了热门话题。有人形容它 像一位仪表堂堂、银发飘洒的将 军,俯 视着苍茫的大地,守护着千里沃野;有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衹, 壁立千寻,高悬天半,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的亲切。千 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 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 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 150 年前的秋日,林 则徐充 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曾写下诗句:“天山 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甘、青路上,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 雪:“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 ” (取材于王充闾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课标语文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A文章旁征博引,大量引用神话传说,并触及了当下现实,把河西走廊的精华所在与江南相提并论。 B神话传闻和历史积淀“压低 ”“涂饰”了祁连山,反映了历史带给祁连山以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 C河西走廊的过客对祁连山的形容之所以见仁见智,是因为雪岭常被一派空蒙笼罩,真相难以认清。 D作者在游历河西走廊的同时,也以恋人、挚友般的心态去贴近祁连山,试图体验祁连山的“心史” 。 E本文既从空间的视野描述祁连雪山特有的自然美景,也从时间的角度传达一种绵长凝重的历史感。 课标语文 16.B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分析。B 项“反映了历史带给祁连山以无法摆 脱的沉重负担”分析错误,由第四段开 头及结尾的观点句可以得出,神话传闻和历史积淀使得祁连山更具魅 力;C 项 “是因为雪岭常被一派空蒙 笼罩,真相 难以认清” 分析错误,祁连山与自然、社会、历史方面都有自 己独特的魅力,更可以获得某种生命的体 验, 这才是人们对 其看法不一的原因。此题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 查,是北京卷的一大特色,这样 就增加了考查内容的范围,是全面考查能力的有效题型。在解答时,首先要明 确这一选项所涉及的考点,然后 寻找到答题的区间,再 联系主 题来进行分析,切忌断章取义。 课标语文 17.作者在文章的开关和结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分别说明其用意是什么。(5 分) 课标语文 17.【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结构和作者思路的分析。诗文引用的作用分析,一般有两个方向, 第一个指向常识性的作用,例如有文采,典雅,有书卷气等等;第二个指向具体内容,这一点又包括两个方向, - 2 - 一个指向中心话题祁连山,一个指向抒情主 题的情感“我 ”。此 类试题提问方式为作者引用了一些著名的诗句, 其在文中有什么具体作用?答题术语:(1)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思想魅力(散文、记叙文);(2) 增强文章的趣 味性、生动性;(3)增强说服力,使文章有理有据( 议论文)。 【答案】 开头以古诗渲染作者从前的印象,在 强烈对比中反 衬现实真相;起笔大气,在引起下文的同 时, 也透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 结尾的引用既印证了前文自然景物与生命情感交融互渗的关系,引 发作者的诗句来收束文章,同 时又以 林则徐寂寥无奈的心境映衬作者明朗向上的情绪。 课标语文 18.作者曾说:“雪”是祁连雪的“文眼” ,具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 “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 分) 课标语文 18.【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表现手法及艺术形象的鉴赏。首先我们要找到“雪”在文中 出现的位置,然后明确思考的方向应指向文章主旨、作者情感及中心祁连山。此类试题一般都由其在文中的 特殊位置入手,进而思考其特殊地位。答题的指向性一般较 固定,考生只需在积累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具体内 容作答即可。 【答案】 “雪 ”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雪”化水汇成了河流,哺育着河西走廊世世代代的子孙;“雪”赋 予祁连山以壮丽景观,圣灵神韵,使人生亲切之感;“雪”充当的是作者抒发思想感情和表达历史感悟的载体; “雪”作为生动鲜明的感性意象,使文章富于 艺术感染力。 课标语文 19.文中说“观山如读史”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说说从 “观山如读史”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 200 字)(10 分) 课标语文 19.【解析】 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评价,基于生活经验对文本内 容的思考与阐释。首先由“观 山如读史”这句话所处的位置出 发,来确定答 题的区间应该在最后两段,思考 的方向应该是找出“观山”与“读史”的相似点,也就是说可以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第二 问要求明确联系 “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 ,这一点至关重要,切不可信马由 缰,应言之有据,言之有物。 【答案】 第一 问:祁连山为当地古往今来的历史提供了自然条件,历史文献中的积淀也赋予祁连山以丰 厚的人文内涵,史中有山,山中蕴史;眼前的自然山景也触发作者的历史记忆,唤醒了作者的历史感。 第二问:略。 语文 P2011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针挑土 芳 菲 从湘西回来,和朋友说起黑妮; 说起在凤凰的偶遇, 说起跟她去苗寨跑了一天,看她做的种种事,感慨得 很;说想起一句记不全的俗语, “什么什么像针挑土,什么什么像水推沙” ,黑妮就是在针挑土;黑妮!黑 妮 一边说黑妮,脑子里一边浮现 她朴素清瘦的样子,不知 为什么有 隐隐的心疼。凤凰是她的故乡,但和我们 这些外人在一起,倒是她有几分害羞腼腆。黑妮如今工作、居住在意大利,做湘西扶贫工作的时间不短了。最 初是一帮一地助学,先后帮了几十个孩子。前些年申请到一笔经费,设计了“湘援游”这个项目。如今每年都 会回来几趟,带来游人,带来捐款;关键是,耐心地、苦口婆心地,教苗族妇女如何保存她们优美的刺绣艺术。 “负责任的旅游” ,听黑妮说,这一旅游概念正在欧洲兴起,它强调旅行者对目的地生态和文化的责任,在旅 游资费中,捐出一部分作为扶持当地可持 续发展的基金。 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 她在大山里找出苗族传统文化仍保存良好的村寨,从房屋构造、村寨形态、人伦礼仪最后落实到妇 女们的苗绣这是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收益的活计。传统 苗绣缤纷五彩,灵 动有情,但如今在慢慢地退化、消 失,机器绣品在泛滥。黑妮,就要跟她们一遍遍地讲,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不要跟着外面转,要相信你们的 祖母和母亲,看着眼前的山水, 怀着美好的心愿,做自己创造性的苗绣。 那天,我们上午去的是老家寨,一路颠簸,开了一个多小时,我已经在揪着心开始晕车了。最后步行 20 分 钟进寨。在山间步行其实是美好的,暖暖的冬阳,弯弯曲曲镶嵌在田野中的蛮石路,清新的空气,收割干净的 田野老家寨的妇女已得知黑妮要来,身着 节日服装的她 们已聚集等候,先用快 乐的迎客歌在院子里欢迎, 然后进屋拿出各自的绣品,等黑妮来 评判。 看样子情况不乐观。黑妮没有面露喜色,也没有愠色。她还是那么一字一句、认真地评判她们:“这个不 好,一看就是跟机器学的。 ”“这个线不好,要用棉线。我 们这 次带了些来。 ” 黑妮,你这是在做什么?我站在院子里看着 这一幕情景,有点发懵。她从那么远跑来,又跑了这么久的山 路,就是想通过几句温和的话 塑造她们对美和丑的观念吗 ?堂屋壁板上贴满各种画片,是 这个家的装饰墙, - 3 - 也好似所有外来影响的象征:正中一张有些陈旧的毛主席像,把一个更陈旧的大红双喜字贴去了一大半,左 边 是海南风光照,右边是明星李小 龙的赤身拳照,两个胖娃娃图片,一幅小小的西洋画泉。 下午去另一个苗寨,又是近两小时车程。 “这一个绣得比较 好,就是村寨的形态不如老家寨,建了些新房。 ”黑妮对一个个目的地都很了解。 等到回程,太阳已 经有倦容了。 晚上我们在沱江边吉夫开的咖啡馆休息聊天。吉夫是湘援游志愿者,今天一路一直是他提着大包的棉线。 黑妮的湘援游,就是靠这些当地的志愿者,不取一毫地付出,才运作起来。今天开车的“李万通” ,也有自己的 公司。 咖啡馆的壁挂上有一个插页,取下一看,是凤凰手绘地图,封面图案取自传统苗绣,那五彩灵动的喜鹊, 我看得呆了一下,原来这样好。地图 10 元一份,买下可算对湘援游的支持,还可得一枚徽章作奖励。我想了想, 红着脸买了四份,说回去送朋友。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老天! 这有什么用!我心里说。 有没有用,真不知道,但我忘不掉他们。我查了针挑土的俗语,原来是这样说的:“成家好似针挑土, 败家 好似水推沙” ,“赚钱好似针挑土,花钱好似水推沙” ,一下把我的心挑亮了!既然世世代代,要成就一件事都 这样难,从来就这样难,那么,以难易成败来衡量黑妮们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呢?且写下这一短文,送上 对她 的祝福吧。 (有删改) 14 “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 句话的理解。(6 分) 14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现代文中句子理解的能力。这句话独立成段,显然是大有深意,而且还运 用了比喻性的俗语来表达,这样处 理是为了突出黑妮的身份、职业、爱心、工作性质和意义。 【答案】 用意(2 分):总括上下文的相关内容;突出这句话在文中的重要性。(每答对一点给 1 分。意 思答对即可) 理解(4 分) :黑妮组织的“湘援游” ,在外来游客和湘西苗族之间穿针引线,促使苗族妇女更好地传承优 美的苗绣艺术;黑妮以“负责任的旅游”概念推动“湘援游” ,集聚当地志愿者,为湘西生态和文化的可持 续发展作贡献。 【点拨】 解答 现代文主观题 ,要注意把主 观题类型化,对其进行归类总结。平时的训练中,老师肯定会 为大家讲解散文阅读与鉴赏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大都是 类型化的,是我 们解答新题的基础,要熟练掌握。比 如这道题问的是“独句成段”的结构问题,这在平时的阅读 中,在老 师的讲解中肯定是遇到过的。 “独句成段” 最基本的目的和用意在于强调突出,借以提示 读者。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 分) (1)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2)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 15(1)【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现代文中句子理解的能力。这句话出现的语境:黑妮带领我们参观苗寨, 参观的过程她是那么地耐心,当苗寨 妇女们身着节日盛装等待她的到来,为她唱迎客歌时,她则一字一句地 教大家绣工技术;后来又去了另一个村寨,黑妮对每一个村寨都很了解。在这样的语境下出现这句景物描写, 显然不是纯粹的景物描写,它 饱含着对主人公的褒扬,真是一箭双雕! 【答案】 一语 双关,既以拟人手法交代回程时天色已晚,又点出当天行程紧张、工作辛劳。 (意思答对即 可) (2)【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现代文中句子理解的能力。句子是在我买了四张具有苗绣特色的地图之后 出现的,且在眼睛亮了之前着一 “素静” ,承前而来,意在赞扬黑妮对“针挑土”工作的坚守,而“亮了”则 是对工作有了成绩和支持者的欣慰与感激。 【答案】 低调、 单纯的黑妮为“我”对“湘援游”的支持,高兴得眼睛都亮了;暗示“湘援游”进 展得并不顺利,而黑妮能沉静、 乐观地面对;黑妮从“我”的支持之中,看到了“湘援游”逐步向前推进的 曙光。(每答 对一点给 1 分,给满 2 分为止。意思答 对即可) 【点拨】 “理解文中重要的语句”这个考点是年年必考内容,也反映一个人 阅读散文的最基本的能力。 首先要将句子置于全文语境之下来理解,其次要抓住句子所 处上下文小语境以及关键词语、修辞手法等。 16文中反复出现的“针挑土 ”有哪些丰富的内涵?(6 分) 16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词句理解的能力。 “针挑土”既是题目,又是文章线索,结构上还用与 之相关谚语做到首尾呼应,所有 这些都为描写黑妮这个人物身上所体 现出来的“针挑土”式的持之以恒的精 神品格而服务。文章充满了对 黑妮“针挑土”式的精神品格的 赞美与歌唱,写出了作者 对人生的感悟。 【答案】 黑妮工作状态的写真: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 积土成山;“湘援游”现状的隐喻:苗 - 4 - 族传统文化正慢慢消退,要促使湘西生态和文化可持续发 展,如 针挑土;水滴石穿、永不言败的精神象征: “成家好似针挑土” ,“赚钱好似 针挑土” ,“世世代代” ,生生不息。(每答对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点拨】 这道 题目的设置非常好,题目要求考生对文章标题做品评鉴赏。这又是前面提到的“把主观题 类型化”的突出典型。鉴赏文章 标题是常见题型,往往具有概括文章主题、体现人物精神、贯穿文章线索、引 发作者感悟等方面的作用。从分值以及文章来看,本 题所问 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文章主题、人物精神、 作者感悟等三个方面。 17面对黑妮的“针挑土”行为, “我”表现出怎样复杂的情感态度?文中的相关笔墨起到了什么样的 作用?(6 分) 17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这道题目虽然还是就“针挑土”设问, 但是问的是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就 “文中起到的作用 ”来看, 实际上在上一题的“点拨” 中已经提到,且与上一问题有所重复,这一问主要涉及文章主 题、文章线索;至于作者的情感态度,涉及文章 另一个大的表现手法欲扬先抑,作者明 显对黑妮的工作先是有些不理解,后来又理解了,并 对此项工作 给予支持,还由此生发出一般性的人生感悟。 【答案】 第一问:既敬佩,又心疼,内心存疑,更满怀祝福。(意思答对即可) 第二问:以“我”的见闻和感慨组织文章,更 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见证了艰难,彰显了精神感召 力,丰富并深化了主题;抒情、议论和叙述、描写转换自如,使行文灵动生姿。(每答对一点给 2 分,给满 4 分 为止。意思答对即可) 【点拨】 解答这类题目,依然是 “把主观题类型化” ,同 时还 要结合文章实际,具体回答所设置的问题。 课标语文 P2011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走进腾格里(节选) 学 群 这是我第三次走进沙漠。每一次,沙漠总是让我变得跟一个小孩子似的。 先是骑在骆驼上往沙漠里走。就 这样,沿着沙地的起伏一路走下去,把身后的那个世界 远远地甩在沙 漠以外,甩掉人身上一切多余的东西。 晚餐就在沙地上进行。两只 馒头,一瓶水,再加上一点取自沙漠的野菜,就这几样东西。面包、水和盐, 人的生活,最基本的无非就这 几样东西。几千年几万年,真正支撑起人 类历史的,也就是这几样。 晚饭之后,夜色渐渐从沙地的低凹 处爬上来,漫 过沙丘,将天空也浸入其中。这不是一般涂抹在物体上 的黑色,这是幽邃深远的晦暗,是亿万光年的未知领域。满天星光在闪烁。多少年不曾见过如此繁浩的星光, 仿佛天空把这么多年的星光一齐拿到这里来闪耀。 暗黑中,身子下面的沙丘仿佛在不断隆起,直到接近天空的高度。我仿佛是在地球的最高处,静静地、 静静地面对浩瀚的星空。幽邃的夜空下,整张大地剩下来的就只有宁静,原来 这宁静中有着永恒的东西。 月亮升起来。这曾在千里之外照亮 过童年的月亮,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亮,有着嫦娥和桂花 树的月亮。我们大老远地赶来,来到沙漠中间,就是为了这轮月亮! 就像沙漠一样简单地面对,面 对月亮,面 对天空,很多年不曾这样静静地面对。天空是灵魂一样的蓝色, 一轮明月就悬在灵魂中央。与身后无垠的宇宙相比,它是多么渺小。可是从那里传过来的光辉,却把大地照亮 对于我们来说,是这么辽阔 的大地。月光就像 浓情的乳汁,在地面上流淌。这喂养灵魂的乳汁! 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早在生命出 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 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现在,它是如此深刻地牵动我。我感到,我所要表达的,全都在那月亮上。你没法把 你心里的东西说出来,月亮静静地把你要 说的全都铺在你面前。你一动,就有一道逶迤的线条跟着你。你每走 一步,都把沙漠、把大地的起伏、把遍地月光牵动。 在我驻足的沙丘上,月光显 得特别明亮。明晃晃的沙地上,一只甲虫爬 过的痕迹显得格外醒目,六条腿, 每一条都拖着一道带痕。在我的眼里 这就是一部沙之书,一部自然的圣经。在这里,一只虫子的吟咏,一缕风, 一株草,还有这充塞天地间的宁静,都带着哲人的意味。 月亮是地球的一个梦,是人 冻结在天空的一个梦。 沿着沙地的起伏往回走,人 类的世界在地平线以下闪烁 。城市就像大地上吵 闹的星群。我知道,我 还得 回到那个世界里去,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然后把袜子和鞋穿上,用 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 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我没有 办法像那些甲虫一直生活在 这里,不能像一根 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甚 至不能像一匹骆驼。我只能回到 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不能留下,就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 这里的夜 装进胸间,带回去,让它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 (摘自生命的海拔,有删改) - 5 - 【注】 腾格里:位于内蒙古西南部和甘肃中部边境交界处,面积 4.27 万平方公里, 为我国第四大沙漠。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第段“身后的那个世界 ”是指喧嚣的物质世界,不包括被扭曲的精神世界,因此, “一切多余的 东西”指的是物质的东西。 B第段连用“爬” 、 “漫” 、 “浸”三个动词来写沙漠夜色渐渐加深的过程和个人的感受,形象生动, 让人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C第段写月亮与无垠的宇宙相比虽然渺小,但它的光辉却可以照亮大地。作者借此暗示,人和大自 然相比虽然渺小,但可以创造世界。 D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月光,突出了在宁静中,对大自然的永恒、人类历史文化的悠久以及生命意义 的思考,内涵丰富。 E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依次写了作者进入腾格里沙漠、沙地晚餐、月夜静观、从沙漠返回等片段,每 个片段都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悟。 13AC 【解析】 本题综 合考查对文章思路、文本特征、艺术技巧的理解能力。A 项“不包括” 、“指的 是物质的东西” 的说法绝对化。从本文最后一段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看,作者倡 导要抛弃的,不仅是物质的 世界,更重要的是人灵魂深处 的欲望。 C 项对月亮的象征意义理解有误,作者借月亮表达的应是对纯洁、质朴 精神的追求。 14文章第段画线的句子“ 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 ”,这“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有哪些? 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4 分) 14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画线句处于文章中间,是关联前后两个语段的过渡句,因 此可以推知,本题的答题区间 主要是原文段,考生 应 根据原文内容的不同,对这三段文字进行分点概 括。 【答案】 答题要点:我的童年记忆(“曾在千里之外照亮 过童年的月亮”) ;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 (“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亮,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宇宙意识( “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 已经牵动海潮”);生命感受 (“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 。 15文章第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看法。(6 分) 15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情感的概括分析能力。答题时,应在综合理解全文的思想情感的基础上, 对第段的内容进行分类或分层,然后逐一概括 层意, 进而 归纳作者的情感。从原文看,第 段可分三层,第 一、二句承前过渡;第三至五句 为第二层,主要表达作者的无奈和批判;剩下的句子为第三层,主要表达作者 的渴望。 【答案】 答题要点:对城市“物资”生活的不满和批判 (“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 ,“用汉 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 ,“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 ,“诅咒过的物资”); 对沙漠的不舍和不得不离开 的无奈( “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 这里” ,“像一匹骆驼” ,“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 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 回去” ,“我还得回到那个世界里去 ”,“我没有办法一匹 骆驼” ,“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 ; 对未来生活的希望(“让它照亮我的精神 ”,“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 课标语文 P2011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严冬海猎 陈秉汉 风静了,天空像硕大无朋的冰 块银晃晃闪着寒光。 严寒的海面弥漫着乳白色的 雾气。海肚天脚一片胭 红。怕冷的夕阳像喝醉了酒,醉醺醺地没入暮霭中。这是霜冻的征兆。几十年未遇的寒流袭来,往日 闹市般的 海湾冷冷清清。 “海龙”海滩那边传来渺远的呼唤声。 “哎”礁石上赤条条地爬上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他迅速穿上一件赤褐色的 渔民衣服。衣服又 宽又 长, 过了膝盖,袖口也卷了几卷,分明是他爸爸穿过的。 一年四季,海龙喜欢在这里洗澡、潜水,即使这样的鬼天气也不例外。现在正是尖头鱼最肥最值钱的季节, 海龙的爸爸有一种祖传捕鱼绝招,越是天寒地 冻效果越好;深夜走到沙 滩,仰 头喝下一瓶酒,脱下衣服,跳 进 海里。尖头鱼便迎着热气游过 来可是爸爸出海, 妈妈就心跳。所以爸爸不让海龙学习这种原始的捕鱼法。 但海龙觉得有趣,几次要跟着下海,被爸爸骂回来。最近爸爸连续几个晚上下海捕鱼,风寒侵入肌体,生起病 来,家里仅有的一点钱在药煲 里化作一缕缕轻烟,欠下一屁股债。年关在即,爸爸躺在床上 发愁。 听到妈妈的喊声,海龙跳下礁石,赤着脚板,沿着沙滩走回来。 一家人正围着低矮的桌子吃晚饭。爸爸舀了一碗粥 汤,弓着腰,埋头就着番薯艰难地咀嚼吞咽,不时停下 来咳嗽。有时咳得喘不过气来,妹妹便给他捶捶腰背。 - 6 - 海风穿过破屋石缝,像吹箫一 样呜呜响。爸爸 说:“阿龙,天气这么冷,别去耍海水了,弄出病来怎么办! ” “浸浸海水少生病,邻居老叔 说的。 ”海龙抓了一个番薯端着碗到屋外吃,看看海边的天色变化。 天黑下来,爸爸咳嗽着躺下,妈妈和妹妹也上床睡觉了。海龙装做睡着的样子,等爸爸的咳嗽和呻吟声渐 渐静了,才蹑手蹑脚溜下床,溜到门外。 大海一片漆黑。墨蓝的苍穹缀满 星星,洒下淡淡的星光。海滩像一片蒙蒙轻雾。海龙全副武装,用尖担挑 着渔篓、干柴捆,快步向海滩 走去。他那稚嫩的脸蛋此刻十分凝重黯淡,和夜色融成一体。他不会喝酒,掏出 两个还有些烫手的番薯,拍掉草木灰,连皮吞进肚里。他把尖担插在潮水线上,爬上礁屿,解开柴捆,划了几 根火柴。柴枝熊熊燃烧起来,照得海面红光闪烁。他脱下衣服,迅速溜下海里。深夜的海水不同白天,像冰窖 一样。海龙感受到裂肌砭骨的寒冷。他没有反悔,没有退缩爸爸忍受得了,自己为什么忍受不了!他咬咬 牙,挥动双臂,捞起海水擦擦身体。敏感的尖头鱼感受到一团热气,笨拙地迎着热气游过来。海龙激动得心怦 怦跳,忘记了寒冷,牙齿叼着渔篓,双手左右开弓,左一条右一条,像捞漂浮在水里的萝卜,一一丢进篓里。 海潮不断上涨。海龙随海水不断上浮,到插尖担的地方,渔篓满了。要是爸爸便立即上岸小跑回家,钻进 孩子们用体温焐热的被窝不!此刻礁屿附近的尖头鱼还很多,他太舍不得离开了。可是渔篓满了,没地 方放呀!他爬上礁石,添了柴火,拿过裤子,用石头把裤带砸成两段,一段把裤角扎牢,把 篓里的鱼倒进去, 再用另一段扎了口,海龙带着 渔篓又一次溜下海里,身子接触到密密麻麻的尖头鱼。他激动得热血沸腾,忘记 了寒冷,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困乏,抓鱼的动作越来越快他干狂了,干傻了,恨不得把海里的尖头鱼都抓 进自己的渔篓里。 后半夜,爸爸醒来发现海龙不 见了,赶 紧和妈妈向海滩寻来,一脚深一脚浅,跌跌撞撞呼唤着儿子的名字。 妈妈一个踉跄,脚下好像绊着什么,软绵绵的,只见海龙光着屁股,倒在地上,旁边的担子一头是渔篓,一头 是用裤子改装的袋子,都盛满银 晃晃的尖头鱼。 妈妈搀扶着海 龙,爸爸挑起担子,一步一步走回家里。 海龙清醒过来,喝下一碗热水,钻进妈妈妹妹的暖被窝。冰冷的身子接触到妹妹,妹妹惊醒了, “哇”的一 声大哭起来。妈妈说:“哥哥捡 来好多好多的鱼哩。 ”妹妹揉揉惺忪睡眼,见地上许多尖头鱼,不禁破涕为笑。 刺骨的寒风发出尖厉的哨音,穿 过小屋的石缝溜走了, 黎明前的大海静了,静得像守着摇篮的母亲 (选自2004 年广东散文精选 ,有删改) 课标语文 16.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4 分) 课标语文 16.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要概括出特定环 境的特征,然后要答出环境描写 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文章的主题起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如下角度 分析: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景;渲染环境氛围;烘托人物形象;对文章主题的暗示作用。 【答案】 渲染气候的寒冷,暗示捕鱼环境的恶劣( 海龙一家生活的艰苦)。或:渲染气候的寒冷, 为后文 写海龙下海捕鱼作铺垫。 通过描写大海的平静,暗示海 龙捕鱼的成功和他的满足感。或:通过描写大海的平静,暗示海龙捕鱼惊 险过后家中的安宁与温馨。 课标语文 17.文中海龙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4 分) 课标语文 17. 【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通过海龙的父亲在寒冷的季节里下海捕鱼、 在冷天不让儿子去耍海水等描写可概括出。做这类题,一定要先筛选出人物形象所做的事,然后再据此概括 人物形象特征。 【答案】 勤劳能干;对家庭有责任感;对孩子关心、爱护。 课标语文 18.海龙捕鱼时经受了考验,使他坚持下去的原因有哪些?(3 分) 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的两个原 因。(4 分) 课标语文 18.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抓住文章的中心情节 “海龙是在什么情况下下海的,下海时感到寒冷时又是怎么想的 ”来分析。做 这类题,一定要清楚作者对文 中人物形象的态度和观点,依据 这些,再做出自己的价 值判断。绝对不能抛开作者的观点、倾向来分析。 【答案】 家人之 间的深厚感情。如爸爸不许海龙学捕尖 头鱼,妈妈为爸爸出海担心,妹妹给爸爸捶背, 爸爸妈妈寻找海龙,妈妈安慰妹妹。 海龙对家庭困境的体察。如爸爸生病不能继续下海捕鱼 ,爸爸治病欠下 债务,家里没钱过年,一家人粗 劣的晚饭。 自身顽强的意志及平时的磨炼。如海 龙下海捕鱼,在冰冷海水里没有反悔、退 缩;海龙平时不惧寒冷, 严寒的天气也下海洗澡、潜水。 父亲的榜样力量对海龙的影响。如海 龙几次要跟爸爸下海,自己捕鱼之前模仿爸爸让身体变热,捕鱼 时想到“爸爸忍受得了,自己 为什么忍受不了” 。 - 7 - 语文 P 2011湖北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 题。 才子赵树理 汪曾祺 赵树理是个高个子,长脸,眉眼也细长,看人看事,常常微笑。 他是个农村才子。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戏。口念锣鼓,拉过门,走身段,夹白带做还误不了唱。 他是长治人,唱的当然是上党梆子。严文井说赵树理五音不全,其实赵树理的音准是好的,恐怕倒是严文井有 点五音不全,听不准。他爱“ 起霸” ,也是揸 手舞脚,看过北京的武生起霸,再看 赵树理的,觉得有点像螳 螂。他能弹三弦,不常弹。他会刻 图章,我没有见过。他的字写得很好,是我见过的作家里字最好的。字是欧字 底子,结体稍长,字如其人。 他的稿子非常干净,极少涂改。他写稿大概不起草。我曾见过他的底稿,只是一些人物名姓,东一个西一 个,姓名之间牵出一些细线,这便是原稿了,考虑成熟,一气呵成。赵树理衣着不讲究,但对写稿有洁癖。他痛 恨人把他文章中的“你”字改成“妳”字(有一个时期有些人 爱写“妳”字,这是一种时髦),说:“当面说话, 第二人称,为什么要分性别? 妳也不读你! ”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 对同 志请注意,文中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 ,否则要负法律责任。 ” 赵树理是说说唱唱副主编,实际上是执行主编。他是 负责发 稿的。有时没有好稿,稿发不出,他就从编 辑部抱一堆被审掉的稿子回屋里去看,不好,就丢在一边,弄得一地都是废稿。有时忽然发现一篇好稿,就欣 喜若狂。他说这种编辑方法是 “绝处逢生” 。陈登科的活人塘 就是这样发现的。有次实在没有好稿,康濯就 说:“老赵,你自己来一篇吧! ”赵树理关上门,写出了一篇名著登记( 即罗汉钱)。 赵树理吃食很随便,随便看到路 边的一个小饭摊,坐下来就吃。后来是胡乔木同志跟他说:“你这么乱吃, 不安全,也不卫生。 ”他才有点选择。他爱喝酒。每天晚上要到霞公府间壁一条胡同的馄饨摊上,来二三两酒, 一碟猪头肉,吃两个芝麻烧饼 ,喝一碗 馄饨。他和老舍感情很好。每年老舍要在家里请市文联的干部两次客。 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腊月二十三,老舍的生日。赵树理必到,喝酒,划拳。老赵划拳与众不同, 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老舍摸不清老赵的拳路,常常 败北。 赵树理很有幽默感。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赵树理的幽默是农 民式的幽默。他爱给他的小说 里的人起外号:翻得高、糊涂涂他写的散文中有一个国民党小军官爱训话, 训话中爱用“所以” ,而把“所以 ”联读成为“水” ,于是 农 民听起来很奇怪:他干嘛老说“水”呀?他写的 “催租吏”为了“显派” ,戴了一副 红玻璃的眼镜,眼 镜度数不 对,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农村的土路上走。他抨 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有一个时期,很多作品对农村情况多粉饰夸张,他回乡住了一阵,回来做 报告,说农村的情况不像许多作品描写得那 样好, 农民还很苦,城乡差别还很大,说,我这块表,在 农村可以 买五头毛驴,这是块“五驴表 ”!他因此受到批评。 【注】 起霸:戏曲表演程式之一,即武将上 阵前所做的整盔、束甲等一套舞蹈动作。揸:把手指伸张开。 语文 16.P 下列对赵树理才气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赵树理喜爱民间戏曲,唱念做打样样都会,一个人能演活一台戏。 B赵树理的字写得好,是欧体字的底子,结体也很有个性。 C赵树理写东西从不起草,考虑成熟,一气呵成,稿子非常干净。 D赵树理文学眼光独到,有时能使被弃置的好稿起死回生。 语文 16.P C 【解析】 题干中已 经明确了思考的角度“赵树理才气” ,考生只要把四个 选项的内容和文 中的信息进行比对即可确定答案。参考原文第三段第二句 话“他写稿大概不起草” ,对照即可得出答案。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 语文 17.P 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加以赏析。(4 分) 语文 17.P 【解析】 鉴赏两处的语言特色。第处是描写赵树理的外貌,第处描写赵树理的动作。可从 句子的结构、句式两方面鉴赏 ,概括出 结构及句式特点。第处抓住句中的三个形容词“高” “长” “细长” , 第处抓住“唱” “念” “拉”等动词,再指出各自的作用。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能力 层级为 E 级。本题体现对课本特别是新课改后的衔接。 在选修本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有汪曾祺的散文葡萄月令,通过对这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品味语言可以 从几个角度入手:(1)词语的选用:动词、形容词、短语;(2) 句式的选用:长短句的交错使用,疑问句、感叹句的 恰当表达;(3)标 点的使用:逗号、句号、感 叹号、 问号的巧妙运用;(4) 修辞的使用:比喻、比 拟等辞格增强文字 表现力。汪曾祺的散文,多运用短句、词组,节奏明快;俚语 方言, 亲切自然;拟人比喻,俏皮活泼,这些都能使 其作品的语言风格疏淡朴实。 【答案】 第 处:句子结构 简单、 紧凑,句式短小,用 “高” “长” “细长”分别形容个子、 脸型、眉眼, - 8 - 寥寥几笔,形象地勾画出了赵树 理的外貌特征。 第处:语言简洁,不用修饰语 ,用 “唱” “念” “拉” “走” 等一连串生动传神的动词,表现了赵树理的 艺术才能。 语文 18.P 本文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请举两例加以评析。(6 分) 语文 18.P 【解析】 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 动细致地描绘。它具体渗透在 对人物、景物或 场面描写之中;先从文中找出 细节描写的句子,再分析出该句子 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抓住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本 题没有过多玩弄术语,而是重在考 查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次的挖掘,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这 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可以断言 这将是新课改后的命题趋势 。 【答案】 示例:“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 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中所有“你”字,一 律不准改为“妳” ,否则要负法律 责任。 ”赵树理在一个寻 常字眼的使用上,不盲目从俗,并 郑重其事地在文 稿中批字强调,凸现出赵树理 较真、 坚持己见的性格。 “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 ”赵树理不循常规,以出 其不意的方式划拳,别具一格,异趣横生。这个细节表现了赵树理幽默风趣的真性情,以及他和老舍之间的深 厚感情。 语文 19.P 请概括本文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并谈谈该段在塑造赵树理形象上的作用。(5 分) 语文 19.P 【解析】 概括段落内容,并分析语段在塑造人物上的作用。答题思路明晰,分条回答即可。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解答时要弄清内容和人物性格之间存 在的关系。概括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 这是对文本阅读的主要目标。不架空分析,有理有 据是文本阅读的根本方式,这 也是新课改的目的。 【答案】 最后一段主要写赵树理“农民式的幽默”:他在作品中描写人物,现实中抨击时事,都以富 有乡土气息的风趣语言出之。 反映出赵树理对农村生活的熟悉, 对农民的关注和体恤,展现了有良知的作家的赤诚情怀,使其形象 更加丰满。 课标语文 P 2011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想 飞 徐志摩 我们吃了中饭出来到海边去,云雀 们也吃过了饭,离开了它们卑微的地巢飞往高处做工去。瞧着, 这儿一 只,那边又起了两!一起就冲着天 顶飞,小翅膀 动活的多快活,圆圆的,不踌躇的飞,它们就认识青天。 一起就开口唱,小嗓子动活的多快活,一颗颗小精圆珠子直往外唾,亮亮的唾,脆脆的唾,它们赞美的是 青天。瞧着,这飞得多高,有豆子大,有芝麻大,黑刺刺的一屑,直顶着无底的天顶细细的摇,这全看不见 了,影子都没了! 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背负苍 天,而莫之夭 阏者” ,那不容易见着。我们镇上东关厢外有一座黄坭山, 山顶上有一座七层的塔,塔尖 顶着天。塔院里常常打 钟,钟声响动时,绕着塔顶尖,摩着塔顶天,穿着塔 顶云, 有一只两只有时三只四只有时五只六只蜷着爪往地面瞧的“饿老鹰” ,撑开了它们灰苍苍的大翅膀没挂恋似 的在盘旋,在半空中浮着,在晚 风中泅着,仿佛是按着塔院钟的波荡来练习圆舞似的。那是我做孩子时的“大 鹏” 。有时好天抬头不见一瓣云的 时候听着猇忧忧的叫响,我们就知道那是宝塔上的饿老鹰寻食吃来了,这一 想象半天里秃顶圆睛的英雄,我 们背上的小翅膀骨上就仿佛豁出了一 锉锉铁刷似的羽毛, 摇起来呼呼响的, 只一摆就冲出了书房门,钻入了玳瑁 镶边的白云里玩儿去,谁耐烦站在先生书桌前晃着身子背早上上的多难 背的书!呵飞!不是那在树枝上矮矮的跳着的麻雀儿的飞;不是那凑天黑从堂匾后背冲出来赶蚊子吃的蝙蝠 的飞;也不是那软尾巴软嗓子做窠在堂檐上的燕子的飞。要飞就得满天飞, 风拦不住云挡不住的飞,一翅膀就 跳过一座山头,影子下来遮得阴二十 亩稻田的飞,到天晚 飞 倦了就来绕着那塔顶尖顺着风向打圆圈做梦 飞。人们原来都是会飞的。天使们有翅膀,会飞;我们初来时也有翅膀,会飞。我们最初来就是飞了来的, 有的做完了事还是飞了去,他 们是可羡慕的。但大多数人是忘了飞的,有的翅膀上掉了毛不长再也飞不起来, 有的翅膀叫胶水给胶住了再也拉不开,有的羽毛叫人给修短了像 鸽子似的只会在地上跳,有的拿背上一 对翅 膀上当铺去典钱使过了期再也赎不回真的,我 们一过 了做孩子的日子就掉了飞的本领。但没了翅膀或是 翅膀坏了不能用是一件可怕的事。因为你再也飞不回去,你蹲在地上呆望着飞不上去的天,看旁人有福气的 一程一程的在青云里逍遥,那多可怜。而且翅膀又不比是你脚上的鞋,穿烂了可以再问妈要一双去,翅膀可不 成,折了一根毛就是一根,没法给补的。还有, 单顾着你翅膀也还不定规到时候能飞,你 这身子要是不谨慎养 - 9 - 太肥了,翅膀力量小再也拖不起,也是一样难不是?一对小翅膀驮不起一个胖肚子,那情形多可笑! 到时候 你听人家高声的招呼说,朋友,回去罢,趁这天还有紫色的光,你听他们的翅膀在半空中沙沙的摇响, 朵朵的 卷云跳过来拥着他们的肩背,望着最光明的来 处翩翩的,冉冉的,轻烟似的化出了你的视域,像云雀似的只留 下一泻光明的骤雨那你,独自在泥涂里淹着,够多难受,够多懊恼,够多寒碜! 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老是在这 地面上爬着够多厌烦,不 说别 的。到云端里去,到云端里去!那个心里不成 天千百遍的这么想?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 这弹丸在太空里 滚着,从 陆地看到海,从海再看回陆地。凌空去 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 权威,做人的交代。 人类初发明用石器的时候,已 经想长翅膀,想 飞。原人洞壁上画的四不像,它的背上掮着翅膀;拿着弓箭 赶野兽的,他那肩背上也给安了翅膀。小爱神是有一对粉嫩的肉翅的。挨开拉斯(Icarus)是人类飞行史里第一 个英雄,第一次牺牲。安琪儿( 那是理想化的人) 第一个标记是帮助他们飞行的翅膀。人类初次实现了翅膀的观 念,彻悟了飞行的意义,挨开拉斯闪不死的灵魂,回来投生又投生。人类最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 是飞! 选自中国现代散文选(19181949),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年版,有 删节 15简析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云雀的意图。(4 分) 15 【解析】 此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第一段通 过形象化的语言描绘了云雀飞向天空的景象, 文中多次强调了云雀飞的过程中“多快活” ,字里行 间充满 了对云雀飞翔的赞扬与羡慕。如 “瞧着,这儿一只, 那边又起了两!一起就冲着天顶飞” “不踌躇的飞” “瞧着,这飞得多高,有豆子大,有芝麻大,黑刺刺的一屑, 直顶着无底的天顶细细的摇” ,从 这些语句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涌 动的那种“飞”的渴望与冲动。 【答案】 描写云雀飞向青天的高远与快活;引出“我”对“飞”的渴望。 16为什么只有“饿老鹰”成了“我做孩子时的大鹏 ”?(6 分) 16 【解析】 此题考查感受文章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文章的第二段首先写到了庄子在逍遥游 中所描绘的善飞的“大鹏” ,这 是令我无限向往的,但 这种 “大鹏” “不容易见着” 。那么现实中作者能见到的 与此类似的又是什么呢?那就是“饿老鹰”的姿态,你看它“撑开了它们灰苍苍的大翅膀没挂恋似的在盘旋, 在半空中浮着” 。然后作者进一步比 较“饿老鹰”与其他动 物的飞,从而表明了自己 对于“飞”的内涵的理解: 要飞就得满天飞,风拦不住云 挡不住的飞。 “饿老鹰”的飞 正暗合了作者的情思。 【答案】 庄子笔下 “大鹏”的飞令“我”神往,但“大鹏”在现实中“不容易见着” ;现实中麻雀、 蝙蝠、燕子的飞是“我”不屑的; 撑开大翅在天空中盘旋的 “饿老鹰” ,暗合了 “我”心目中的“大鹏”形 象。 17谈谈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 (4 分) 17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表达技巧的 赏析能力。首先要弄清楚第二人称的表达作用。第二人称的最 大艺术效果是亲近自然,便于抒情。文章的第三段说“人们原本都是会飞的” ,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少人丧失 了飞的能力。当我们羡慕那些 飞翔的人时,我 们的心情是“ 够多难受,够多懊恼,够多寒碜” 。作者似乎在以一 个知心朋友的口吻跟我们倾谈, 让人感到亲切而自然。其次,回答的时候要结合文段的具体内容,切不可泛泛 而谈。 【答案】 运用第二人称,如对朋友,殷殷相告,有一种亲切感;有利于作者对不能飞的“你”倾注同 情与关怀,与“你”共同感受不能 飞的痛苦。 18联系上下文,简析作者为什么说“是人没有不想飞的” ,并结合现实,谈谈“想飞”的积极意义。 (8 分) 18 【解析】 此题考查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属于探究题。题干有两问,一是“为什么说是人没有不 想飞的 ”,一是谈谈“想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