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电视【小学常识科】节目_第1页
教育电视【小学常识科】节目_第2页
教育电视【小学常识科】节目_第3页
教育电视【小学常识科】节目_第4页
教育电视【小学常识科】节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CGS662PTN 教育电视【小学常识科】节目 中国的航天科技 教师参考数据 适用班级 小六 范畴单元 国民身份认同与中华文化一些对今日社会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一些有趣 的国家时事 日常生活中的科学与科技太空探索对日常生活的贡献 节目长度 15 分钟 学习重点 1. 让学生认识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一些重大成就,为祖国的进步而自豪; 2. 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科技先驱艰苦奋斗,自主创立世界前列的航天科技事业 的爱国情操;及 3. 让学生学习一些基础的航天科技知识。 内容简介 本节目有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 楔子 用戏剧形式引起学生对中国航天科技的兴趣。 第二部分 中国的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 让学生认识中国的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并了解中国的航天成 就在初期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事实和原因。同时介绍中国第一代航天科学家和技 术人员,犠牲个人利益,艰苦创业,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完全自主建立了世界 前列的航天科技事业。 第三部分 中国的人造地球卫星 重点介绍中国在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就,并以返回式遥感卫星、 2 东方红二号和三号广播通讯卫星及北斗导航定位卫星为例,简介卫星工作的原 理和功能,以及这些航天科技成就的世界地位。 第四部分 中国的运载火箭 介绍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长征三号甲火箭为例,介绍运载火箭的 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五部分 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 利用新闻纪录片段配合动画片段,展示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升空、奔向 月球和进入环绕月球工作轨道的过程,并指出嫦娥一号卫星绕月成就的世界地 位。 第六部分 中国的载人飞船 利用模型和动画片段阐释神舟飞船的结构与功能,同时以新闻纪录片,重 现神舟五号、六号和七号载人飞船发射的经过,以及航天员在飞船内生活工作、 太空漫步和安全回航着陆的情形。 活动建议 (以下各项活动,只供教师参考。教师可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学校的学 习环境和教学时间自行选用或设计) 广播前的准备 教师可与学生讨论中国近期发射航天飞船的新闻,着学生说出对神舟载人 航天飞船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研讨中国航天科技的其它成就并观看本节目求 证。 广播后的活动 教师可着学生 1. 完成工作纸,并以此为基础,着学生发表对中国航天科技成就的感想。 2. 以下列主题分组做专题研习作业: 自鸦片战争至 1945 年中国受列强欺凌的历史回顾 中国航天科技先驱的爱国奋斗事迹 中国长征运载火箭 中国的人造卫星 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 中国航天员的事迹 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和嫦娥一号卫星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升空的过程 翟志刚太空漫步的过程 SCGS662PTN 3 附录 附录一: 中国航天科技大事年表 - 简介中国航天科技的重大成就和影响深远 的大事 附录二: 中国航天科技书目(小学适用) 建议学校图书馆购买供学生阅读和做 专题研习作业时参考。教师亦可向公共图书馆(特别是中央图书馆)借 阅或鼓励学生借阅。 4 教育电视节目中国的航天科技 工作纸 请细心观看本节目,从旁白中找出有关资料,填入下 表适当的空格内: 成功发射星船/掌握技术的国家 卫星/飞船/技术 第 1 个 第 2 个 第 3 个 第 4 个 第 5 个 第一个人造地球卫 星 中国 卫星返回技术 通讯卫星 导航定位卫星 载人飞船 月球探测卫星 SCGS662PTN 5 附录一 中国航天科技大事年表 1956 年 3 月 中国政府制订1956 至 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 ,提出要在今后 12 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 展的道路。中国开始规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56 年 10 月 8 日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它是中国第一个导弹火箭研制机构, 也是现时中国航天科技部门的前身。钱学森任院长。下设十 个研究室,分别由科学家任新民、庄逢甘、屠守锷、梁守盘、 李乃暨、梁思礼、朱敬仁、冯世璋、朱正和吴德雨为主任, 与其它 20 多位中青年专家带领 156 位应届大学毕业生研制 导弹火箭。 1958 年 4 月 中国第一个导弹发射基地在甘肃酒泉兴建,它是中国航天的 第一个自主设计的火箭发射场,日后发展成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 1960 年 2 月 19 日 中国自行研制的液体推进剂探空火箭 T-7M 发射成功,是中 国自主研制运载火箭的一次重大突破。 1960 年 9 月 10 日 中国成功使用自制推进剂发射前苏联提供的 P-2 近程地地导 弹。 1960 年 11 月 5 日 中国成功仿制 P-2 近程地地导弹并发射成功。导弹命名为东 风一号。 1964 年至 1966 年 中国成功研制、发射及回收 5 支 T-7A 生物火箭,进行高空 生物学和高空医学研究,为宇宙生物学研究和生物保障工程 设计开创先河。这些火箭分别运载大白鼠、小白鼠、生物试 管(内装果蝇、须酶、真菌、放线菌及蟾蜍卵等)和小狗,所 有回收的生物都存活。 1964 年 6 月 29 日 中国首次成功发射自主研制的中近程地地导弹东风二号。 1966 年 1 月 25 日 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院成立,展开人造卫星规划和设计工作。 1966 年 12 月 26 日 中国首次成功发射自主研制的中程地地导弹东风三号。 1967 年 中国开始自主建设卫星测控网。 6 1968 年 2 月 20 日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专责研制各类人造卫星。 1968 年 4 月 1 日 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研究载人航天医学工程。 1970 年 1 月 30 日 中国首次成功发射自主研制的两级中程地地导弹东风四号, 掌握了两级火箭的级间连接和分离技术及发动机高空点火技 术。 1970 年 2 月至 4 月 中国成功自主研制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是一种三级 火箭。它是在东风四号导弹的两级液体推进剂子火箭的基础 上增加第三级固体推进剂子火箭转化而成的。 1970 年 4 月 24 日 中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个自主研制的人造地 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前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 世界上第五个成功发射自主研制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71 年 3 月 3 日 中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个自主研制的科学试 验卫星实践一号。 1975 年 11 月 26 日 中国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个自主研制的返回式 遥感卫星,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人 造卫星返回技术和航天遥感技术的国家。 1979 年 中国自主研制的远望一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国 成为继美国、前苏联和法国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自主研 制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1981 年 9 月 20 日 中国成功用一支风暴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三个实践二号科学试 验卫星,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一箭 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1984 年 4 月 8 日 (1) 中国成功用新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第一个自主 研制的东方红二号试验通讯卫星,成为继美国、前苏联、 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地球静止轨道(地球 同步轨道)卫星发射、测控和准确定点技术的国家。 (2) 中国首次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使用自主研制的以低温高 能燃料为推进剂的大推力无污液氢液氧发动机,成为继 美国和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液氢液氧发动机及 高空二次点火技术的国家。 1986 年 2 月 1 日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个自主研制的东方红二号实用地球静止轨 道广播通讯卫星,标志着中国卫星通讯技术由试验阶段进入 实用阶段,从而结束中国租用外国卫星进行卫星通讯的历史。 SCGS662PTN 7 1987 年 8 月 5 日 中国成功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并回收返回式卫星, 并成功搭载法国的微重力试验装置。中国航天科技方面首次 同外国用户合作,提供搭载服务。 1988 年 9 月 7 日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个自主研制的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成为继 美国和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成功自主研制和发射极轨 道(太阳同步轨道) 气象卫星的国家。 1989 年 9 月 25 日 中国推出世界首创的双星定位系统,能利用两个地球静止轨 道通讯卫星上的一段频带,快速确定地面目标任一时刻的位 置和为海上移动物体定位导航。 1990 年 4 月 7 日 中国成功用自主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美国制造的亚 洲一号通讯卫星,中国由此步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1997 年 6 月 10 日 中国成功自主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成为继美 国和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同时拥有自主研制和发射极 轨道气象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 1999 年 10 月 中国成功发射中国-巴西资源卫星,这是中国首次与外国联 合研制卫星。 1999 年 11 月 20 日 中国成功用自主研制的长征二号己运载火箭发射自主研制的 第一艘试验航天飞船神舟一号。神舟号飞船是中国首创的三 舱一段结构,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附 加段是美苏航天飞船不具备的构件。美苏航天飞船的轨道舱 在完成任务后就抛弃,而神舟号飞船的轨道舱则可在完成任 务后继续在轨运行,并可用其附加段与太空站或另一艘神舟 号飞船的轨道舱对接会合。此外,神舟号飞船亦是目前世界 上可利用空间最大的飞船。 2000 年 10 月 12 日 中国成功发射自主研制的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与日后发 射的 30 多个北斗一号和北斗二号卫星组成北斗导航定位系 统。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自主研制、 发射和营运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国家。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是 世界上第一个兼有导航定位和双向通讯功能的卫星导航定位 系统。 2003 年 10 月 15 日 中国成功用长征二号己运载火箭发射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载人 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 个成功自主研制和发射载人航天飞船并安全返回的国家。 2005 年 10 月 12 日 中国成功用长征二号己运载火箭发射自主研制的第二艘载人 航天飞船神舟六号,顺利实现二人多天太空飞行。 8 2006 年 9 月 9 日 中国用长征二号丙火箭发射中国第一个,也是世界惟一的专 门用于太空育种的卫星实践八号。 2007 年 5 月 中国成功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尼日利亚通讯卫星一号, 首次以火箭、卫星及发射支持的整体方式,为国际用户提供 商业卫星服务。 2007 年 10 月 24 日 中国成功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自主研制的月球探测卫 星嫦娥一号,成为继前苏联、美国、日本和欧洲之后,世界 上第五个成功自主研制和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2008 年 2 月 12 日 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外空委科技小组委员会第 45 届会议上 宣布:东方红四号卫星公用平台研制成功。 2008 年 5 月 1 日 中国成功发射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数据中继星天链一号 01 星, 建成天地一体的卫星测控网。 2008 年 9 月 6 日 中国成功利用一箭双星技术将自主研制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 报小卫星 A、B 星送入太空。这是中国首次发射专门的环境 卫星。美国和欧洲的专用环境卫星功能单一,仅执行环境监 测任务,中国的这两个卫星还能及时反映生态环境变化和灾 害发生、发展过程,并对生态环境变化和灾害发展变化趋势 进行预测,对灾情进行快速评估。因此,其灾害监察预报能 力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2008 年 9 月 25 日 中国成功用长征二号己运载火箭发射自主研制的第三艘载人 航天飞船神舟七号,顺利实现三人多天太空飞行。 2008 年 9 月 27 日 神舟七号航天飞船航天员翟志刚,穿上中国自主研制的飞天 号舱外航天服,顺利完成舱外活动。中国成为继前苏联和美 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成功自主研制舱外航天服和掌握航天 员离开航天飞船进入太空活动的国家。 2008 年 9 月 27 日 神舟七号航天飞船释放伴飞小卫星,后者在一星期后成功逼 近神舟七号航天飞船遗下的轨道舱并围绕轨道舱飞行。中国 成为继前苏联、美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成功自主研 制并在航天器上释放伴飞小卫星的国家。 2008 年 12 月 1 日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支完全由大学生独立设计完成的北航一号 探空火箭。 2008 年 12 月 6 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设计研制的固液混合发动机探空 火箭北航二号成功发射并回收。这是中国首次成功发射并回 收以固液混合发动机为动力的探空火箭,突破世界各国尚未 解决的技术难点。 SCGS662PTN 9 参考数据 - (2003):中国载人航天事业 ;新华网 - (2006):英明决策辉煌成就 记中国航天事业创建 50 周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 (2006):中国航天 50 年载于红旗画刊2006 年 5 期 - (2007) :我国是第三个同时拥有静止轨道和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 ;中央政府门户网 站 (2007.6.27) 大公报 (2008) :2008:中国航天发射高峰年 ;香港:大公网 2008-2-19 中国宇航学会 (2008) : 中国神舟 从载人飞天到太空漫步北京: 科学出版社 中国驻维也纳联合国代表团网站 (2008) :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阐述航天事业发展 ;香港: 大公网 2008-2-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0):中国的航天白皮书; 新华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6):2006 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新华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04):中国人的太空之旅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王希季(1999):派向太空的地球使者 著名科学家谈航天技术及其发展 ;桂林:广西 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伟 (2007):新闻背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大事记 ;中国新闻网 王钟强、刘润宝等 (1995):航空航天博物馆 ;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 史超礼、李成智 (1995) :人类飞行的历程 ;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 左赛春 (2003) :中国航天员飞天纪实 ;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朱增泉 (2003) :飞天梦圆 来自中国航天工程的内部报告 ;北京:华艺出版社 吴国兴 (2003):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史 ;人民网 李必光 (2007): 逐鹿太空 航天技术的崛起与今日态势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 社 李成智 (2003) :千年梦圆 征服天空之旅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李迅 (2000):共和国的脊梁 两弹一星功勋谱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吴敬熙 (2000):中国近现代技术史下卷;北京:科学出版社 柯资能、徐飞 (2003):中国科学技术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科学时报社 (1999):请历史记住他们 中国科学家与两弹一星 ;广州:暨南大学 出版社 孙宏金 (2007)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揭秘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陈芳允、杨嘉墀、 闵桂荣 (1995) :空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载于中国科学院院士谈 21 世纪科学技术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陈闽慷、茹家欣 (2007):神箭凌霄 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展历程 ;上海:上海科技教 育出版社 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 (2007):中国探月 ;北京:科学出版社 张高 (2007):翱翔九天 从人造卫星到月球探测器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梁元东 (1997):天啸 中国国防尖端纪实 ;北京:作家出版社 梁元东 (2007):尖端科技纪实 中国飞天大传 ;武汉:湖北人民作家出版社 梁思礼 (2003):向太空的长征 ;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 温熙森 (2000) :高科技知识读本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叶永烈 (2007):飞天梦成真 目撃中国航天秘史 ;香港:明报出版社 邹永廖 (2007):嫦娥奔月 中国的探月方略及其实施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赵健 (2007):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中国航天事业 50 年成就骄人 ;新华网 刘建国 (2005) :神六飞天档案 ;北京:九州岛出版社 刘登锐 (2003) :擎天英杰 世界航天人物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0 潘志华 (1999) :中国科技走向辉煌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SCGS662PTN 11 附录二 中国航天科技书目( 小学适用) - (2001) :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 10 册 工程科学篇 II;香港:商务印 书馆 - (2001) :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 16 册 宇宙科学篇 II;香港:商务印 书馆 于今昌 (2006) :圆了千年飞天梦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中国宇航学会 (2006) :中国神舟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 ;香港:皇冠出 版社(香港 )有限公司 中国宇航学会 (2008) : 中国神舟 从载人飞天到太空漫步 ;北京: 科学出 版社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2003) :神舟圆梦 载人航天知识问答 ;北京:中国 发展出版社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200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北京:中国载人航天 工程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04):中国人的太空之旅 ;北京:五洲 传播出版社 王希季(1999):派向太空的地球使者 著名科学家谈航天技术及其发展 ;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希季 (2003):科学家谈航天科技 ;香港:万里机构 王钟强、刘润宝等 (1995):航空航天博物馆 ;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 左赛春 (2003) :中国航天员飞天纪实 ;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石磊 (2002) :神剑搏苍穹 航天科技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石磊、周武、冯春华、胡群芳 (2004) :放飞神舟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工程 纪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朱增泉 (2003) :飞天梦圆 来自中国航天工程的内部报告 ;北京:华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