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前后词意象之比较_第1页
李清照前后词意象之比较_第2页
李清照前后词意象之比较_第3页
李清照前后词意象之比较_第4页
李清照前后词意象之比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清照前后词意象之比较 文 / 潘朝选 摘 要:李清照词以南渡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风格轻灵淡雅、笔触轻 快;后期经个人遭遇,思乡怀旧为主,风格浓郁愁苦、落笔凄苦。她的词前后 期所表达的意蕴是截然不同的,如同是酒,前期多为美酒,而后期则成了苦酒, 前期多因兴而饮,后期多为浇愁。本文管窥见豹,试从李清照前后期词中所常 用的酒、雨、梅这几个意象来分析比较其前后词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意象 ; 酒; 雨 ; 梅 ; 艺术特色 每个作家的创作,常常有一定的阶段分期可言,即使一个作家生活与写作 环境一层不变,但因年龄的增长等,在其作品中也会有微妙的变化,而这变化 又有相对的稳定性,也会存在明显的阶段性。那些有重大人世变动的作家,这 种痕迹就更加明显。李清照就是这样一个作家。这点已为学界所共识,关于前 后词的比较研究也是汗牛充栋,但基本上都属于笼统的概述,鲜有人能在更细 微、更具体、更隐秘的层面上对之进行研究。本文窥管见豹,以其词作中重要 (常用)的三个意象:酒、雨、梅,通过这三个意象在其作品中内涵的前后差 异,来透视李清照前后词的艺术特色的微妙差异。 意象 ,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认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 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 ;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 托物。文人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 ,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 ,使之 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 ,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古诗词中的某些意 象。因经过文人的多次使用而具有了相对固定的情感 。 “流水”经过孔子“逝 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的感叹之后便与时光短暂、韶华易逝有了不解之缘; “牛羊下来”经诗经君子于役使用后就同思念家乡、眷恋亲人联了姻 ;“杜鹃”因为望帝杜宇的凄切传说从此似乎和悲哀痛苦离乡背景形影不离; 又如梅花松柏之高洁 ;芭蕉梧桐之凄切 ,长亭南浦之送别 正是因为这 些物象具有相对固定的“意” , 诗文中的物象就有意象之称,表意之象是也, 后代读者在解读古诗词意象时能有所依循。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中,采用了很多 的自然物象来传达她的心境之“意” ,在众多的意象中, “酒、雨、梅”以其独 有的特质,以其独有的姿态,经常出现于李清照的词句中,衬托着女词人的丰 富的情感世界。 李清照的创作以1127 年的靖康之乱划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她的词并不 多,本文所考察对象有两原则:其一,残词不作考察对象;其二,存疑词不作 考察对象。以徐北文主编的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出版社2005年版为参考, 其词一共四十九首。其前期作品,色调亮丽,语意明快;而后期作品则随着时局 及家境变迁,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作品大多凄楚哀怨,悲慨低沉。其中“酒、雨、 梅”等意象在李清照前后期作品中都高频出现,但显然其所代表的情感表达是 不尽相同的。 一酒 李清照现存的四十多首作品中,半数左右与酒有关。其大部分词中都充满 浓郁的酒香,有的淡饮,有的沉醉,有的乘兴而作,有的引恨而为。 “酒”贯穿 了李清照的一生,品读李清照的词, 我们可以闻到香醇扑鼻的酒香, 以及美酒 寄托着的作者对美丽青春的赞美和韶华易逝的忧伤的深刻含义。 从李清照存流传下的词作来看,清照是善饮的,她时常召唤“酒朋诗侣” , 诗酒相伴,赏花饮酒。南渡前,可以说她是“以酒调味” 。 试看其早期的词作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 渡, 争渡 ,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这首词描绘了少女时 代的李清照在溪亭游玩赏景, 饮酒遣兴, 由于留恋美景、沉醉美酒而“不知归 路” 。因此, 就有了“误入藕花深处”的戏剧性效果, 创造的是一种浪漫迷人的 艺术境界。这幅晚归图, 既是记忆中的幻景, 又是生活中的真景, 迷蒙因为沉 醉, 沉醉导致“失态”,“失态”愈显率真, 这就是生活中的李清照, 醉酒中的 真我。 这段时间是李清照一生中相对快乐的时光,她经历了少女的天真、美满的 婚姻,与兄弟姐妹吟诗作画,与丈夫赵明诚饮酒赏花、生活相当闲适、风雅。 因此此时她饮酒“沉醉” ,这里的“酒”是快乐的,真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 , 这段时间,酒是李清照与兄弟姐妹之间的浓情厚谊与欢快生活的表达。十八岁 时与赵明诚喜结连俚,他们是有共同的爱好,赵明诚对李清照宠爱,为人又大 度开放,在饮酒方面非但不阻止清照,且常与她共饮:“金兽倒,拼了尽烛, 不管黄昏。 ”(清朝慢禁帷低张 )这正是她们饮酒生活的写照,又如“共赏 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写出 她们一起赏梅饮酒的乐趣,幸福的生活意趣溢于言表。 在她婚后两年,赵明诚出仕,聚少离多的生活时常牵动清照的离愁别绪, 使得其词中之酒有了“愁”滋味,如“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醉 )抒发了李清照的相思之苦及急切盼望丈夫归来 一起饮酒赏梅的心情。此外少女(少妇)的多愁善感也在其词中有表现: “雪 里已知春信至, 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 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珑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 此花不与群花 比。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她少女时代虽过着 “穷日追欢欢不足” 的美好生活, 但却也有“恨无为计锁斜晖” 的苦恼。她细腻而又及其的敏感, 面对自然春光免不了为易逝而惋惜伤感, 饮酒也就成了她们缓释疏导这种情绪 的方式。 其词中随处可见到此类伤春情感的词:“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 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昨夜 雨疏风骤 )这是李清照前期词中与“酒”有关的一首名作。隔夜的残酒,“浓 睡”而“不消”, 说明饮酒过度, 在酒力的作用下应是“浓睡”,但从首句得知 李清照睡得并不踏实, 她不仅听见了风雨声, 还辨别得很细致, 同时从其早晨 的残酒未消也说明她并没有休息好。这首词大约作于李清照适逢其父罹难之后, 其情怀与先前不大一般, 已经脱去了“沉醉不知归路”的纯真烂漫, 对外界不 和谐环境给生命带来的摧残更为敏感和担忧。 蓼园词选按: 一问极其有情, 答以“依旧”答得极淡, 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 却 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 自是圣于词者 。这段时间,她给丈夫所寄 的也不乏“酒”名,如“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醉花阴薄雾浓 云愁永昼 )伊世珍琅嬛记卷中载:“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 可见这首词中“酒”是清照思夫之“酒” ,更是清照 与夫共饮之“酒” 。再往后,大约是徽宗宣和三年(公元 1121 年)的秋天,赵 明诚出仕菜州(今山东掖县) ,李清照随往,这时姐妹之情难以割舍,分手之后 清照又道出了充满着惜别伤离的饮酒佳句,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监行酒盏深 和浅。 ”(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 )这时的 “酒”成了李清照表达姐妹深 情物化表达。 南渡之前,总体而言,李清照的生活是比较稳定的,充满快乐的,酒只是 调节清照心境的一味调料,而且多是愉快而饮的“酒” 。这时的酒还是她幸福生 活的调味剂,更添了她幸福的情趣。青春花季的一抹红晕, 虽然也蕴涵着淡淡 的苦涩, 伴随着红减香消的失落, 但那“沉醉不知归路”的潇洒,“莫辞醉”的 豪情,“浓睡不消残酒”的酣畅,尽在美酒之中挥洒着生命的芬芳, 在春光明媚 的季节越发展现着自己更加青春明艳的生命,尽管这里面有离愁别绪,但这仅 仅是一种生活的小波折,换来的更可能是“小别胜新婚”的惊喜。 南渡之后,进入李清照创作的后半期, 这个时期,国破家亡之痛,思乡怀 旧之情,感叹身世之悲,零落辗转之苦,以及对死去丈夫的深切怀念,使李清 照的生活更依赖于酒,酒成了李清照创作的源泉,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伴侣。酒 这一意象在这一时期词作中有增无减。随着金兵铁骑的踏入中原, 李清照和平、 宁静、美好的生活顷刻化为乌有, 繁华的汴京没有了, 从小热恋的故乡没有了, 琴瑟相谐的夫君也在此时离开了人世, 点点滴滴也大都在战火中焚毁散佚。甘 醇的美酒已尽,孤身流落异乡的生命却像明灭不定的孤灯, 在凄风苦雨中独自散 发着孤独的微弱。在不幸坎坷境遇的煎熬中, 李清照的心灵愈发变得敏感, 大 自然节序物候的变化无一不牵惹她伤感的情怀, 一杯杯生命的苦酒渗透着她哀 伤凄凉的情愫:“芳草池塘, 绿阴庭院, 晚晴寒透窗纱。玉钩金鏁, 管是客来唦。 ”“当年, 曾胜赏, 生香熏袖, 活火分茶。 ”“不怕风狂雨骤, 恰才称, 煮酒残花。 如今也, 不成怀抱, 得似旧时那?” (满庭芳酒作为过去美好生活和现实沦 落凄凉的媒介物, 展现的是作者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和情怀。悼念亡人、回忆 从前,酒这一意象体现了生活的细节, 难遣的情怀, 深沉的眷念。 “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清平乐年年雪里),“回首紫金峰, 一江春浪醉醒中”( 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都通过回忆的方式, 展示了过去时光的美好, 而今 蠕居的凄清, 今昔对比, 反差强烈, 让人唏嘘不已。 “风定落花深, 帘外拥红 堆雪。长记海棠开後, 正是伤春时节。酒阑歌罢玉尊空, 青缸暗明灭。魂梦不 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好事近 )同是春天却今非昔比,“长记海棠开后”怜 花惜时的不知愁而强说愁的闲愁淡恨怎能同如今相比? 如今, 花落歌歇, 酒尽 人散, 只有空杯一樽, 青灯一盏,孤人一个, 无所凭依的魂魄幽咽着凄怨的心音, 酒以其尽而空留玉杯, 揭示了生命存在的黄金岁月的结束和唯有记忆深处追忆 伤悼的现实, 这显然不是生命个体所遭受的不幸, 而是社会时代的不幸在个体 生命中的深层体现。此时,李清照饱尝着异乡沦落做客的孤独况味, 酒成了她 慰藉心灵、平衡心态的唯一良药:“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 消酒未消。 ”(菩萨蛮) 只有在酒的麻醉中她才得以暂时摆脱思乡的痛苦, 可是时光随着袅袅的沉香悄悄地流逝, 清醒了的她却无法消散蕴藉在残酒中的 浓郁的乡愁:“永夜厌厌欢意少, 空梦长安, 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 花 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 酒美梅酸, 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 可怜春似人将老。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 “寒日萧萧上锁窗, 梧桐应恨夜 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 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 日犹长, 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 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 )晚年的李清照所饮的是苦酒, 满是悲怆之意:“断香残酒情怀恶”(忆秦娥) , 历历旧事皆杳然;“三杯两 盏淡酒, 怎敌它, 晚来风急? ”(声声慢) , 国破家亡, 一个孤舟嫠妇, 漂 泊无依, 借酒消愁, 要消解的是比早期更深广的忧愁了。所唱响的凄音, 与此 时生命的悲苦走向相一致了。在此, 酒的意象由于沉积着作者深厚的乡愁乡怨, 无法跨越故乡与异乡的心理距离, 因此附上了鲜明的地域感情色彩, 江南酒美 梅酸, 花光月影, 春色尚好, 但“争似家山见桃李” , 怎能与家乡的美酒春 光相比? 异域零落, 即使有良辰美景也形同虚设, 东风温软只能吹落客泪, 美 酒上口徒能唤起愁怀。这种无法排遣的怀乡情从料峭的冬季绵延到暖风熏人醉 的春季, 又到霜叶凋零的秋季, 作者无一日不在凄凉的怀旧中度日如年。 在李清照的词里, 酒的意象贮满了抒情主体酸甜苦辣的情绪体验, 记载着 生命个体与其生存的社会空间和谐又矛盾的心路历程。另外, 我们也看到,酒所 独有的激发人的情绪、内在潜能和胆量气力的作用, 使人具有冲破现实羁绊后 所持有的非凡的创造力。在她笔下, 酒与她的词作一样, 随着她的人生经历的 跌宕起伏而内蕴变化多姿。从中我们能感受她清逸而又刚烈的女性意识, 更可 窥见其才气的超群、动感的文思和自在的心灵世界。李词所表达的生活体验是 其自身特有的, 是女性眼中的自己, 这与男性眼中的女性, 差异很大。詹安泰 在读词偶记中所说的“: 女儿情态, 曲曲绘出, 非易安不能为此。求之宋 人, 未见其匹, 奢卿, 美成尚隔一尘。 ” 二雨 李清照一生所作词让人读来总感到有一种雨的感觉,简而言之,就是易安 未写到雨,我们在她的词中也可以感受到一种“雨”的味道,如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就给人一种湿淋淋的感觉。事实上她的词很大一部分与“雨” 也有很大关系,可以说,雨这意象在李清照词中有着和酒异曲同工的作用。雨 是表达作者细腻心境变化的另一角色,贴切巧妙,让人耳目一新。同样以南渡 前后为界,她笔下的“雨”也是不尽相同的。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 残烟,梦回山枕隐花细。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过柳生编,黄昏疏雨湿秋千。 ” (浣溪沙 )这是早期之作。此时清照的“雨”带有淡淡的闺愁。形象的刻画 出她少女时代那种惜春惜红的宛曲深情,也折射出李清照少女时的欢愉。这时 的“愁”只是淡淡的愁, “雨”仅仅是“疏雨” 。又如,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 消残酒。 ”(如梦令 ) “雨”将李清照那少女时的惜春份春的淡淡的“愁” , 发展成了李清照的思夫之“愁” 。这首词大约是赵明诚外出以后的一暮春之夜, 窗外的春雨疏疏落落地下个不停,使得她想到自己心爱的人, “愁”字便雨而来。 这也只是淡淡的思夫之“愁”并带有一种轻松浪漫的气息。前期中还有这样一 场雨,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点绛唇 )这是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不久, 丈夫因事外出,由于心中充满离愁,所有在雨中寻求的上点慰藉,此时的“雨” 虽是惜春伤春之雨,但词人的心境并非完全沉浸在痛苦之中,词人只是将雨作 为思夫的一味调料,使词“神韵悠然” 。李清照前期词中的“雨”也并非都是表 现思念之愁,惜春伤春之恨的,也有表现自己独特情怀的雨,如, “小楼寒,夜 长帘幕低垂。恨瀟瀟天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朗月清风,浓烟晴雨,无教憔 悴度春容。 “(多雨 )这首词作于赵明诚与李清照离开了党争剧烈风波险恶 的京师,此时的雨是“无情的秋雨” ,像魔爪一样肆意揉搓损伤洁白润泽的菊花。 表达了词人对菊花的赞美,同样对无情“秋雨”的痛恨,同时借此雨表达了自 己鄙弃尘俗,傲岸不屈,思慕前贤的高沿情怀。这时与此对应的还有表现词人 生活无穷乐趣的雨:“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丑奴儿 )黄昏的一阵 “风兼雨” ,消除了大地的炎热,带来了夜晚的清爽凉快。也给词人带来了好的 心境,此时的雨表露了夫妻生活的无穷乐趣。总之,词人前期词中的雨有愁, 也有淡淡的有嬉戏。 但在后期词作中,雨这一意象几乎在每一首词中所突现的是“离” 、 “愁” 、 “恨” 。公元1127年,李清照44岁时发生“靖康之变” ,北宋灭亡,赵明诚与李 清照先后南渡,而青州老家和大量心爱之物,则在“青州兵变”中化为灰尽。 靖康之难后的李清照国破家亡,一夜之间,由一位闺阁才媛变成流离失所的难民。 李清照的丧夫之痛、流离之苦几乎使她痛不欲生,饱经磨难的词人结合个人的身 世飘零去反映时代的动荡不安,通过对往昔的美好回忆去抒发现实的山河之恸, 用对日常生活的独特的、细微的感受去表现她深沉的故国之思。李清照南渡后 写的永遇乐,由今而昔,多层次反复对照:将愁己悲国之哀情与“今日”临安 元宵之春色对照;将以往“中州盛日”的三五之夜,词人正青春年少,盛装丽饰, 结伴出游,与今逢临安元宵,饱经人世沧桑的词人已经老大憔悴、蓬首粗服、流 寓他乡对照;将帘外,皎月撤辉,花灯如昼,香气满路,笑语盈天,与帘内,词人黯然 独坐,忍听笑语,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对照。通篇对比,意象鲜明:“元宵家节, 融和天气,次第怎无风雨?” (永遇乐 ) “雨”实际没下,然词人心里早已 有“雨” ,是南方的雨或是北方的雨?或兼而有之,不言明而自明,不言悲而自 悲,让读者径自从鲜明的意象对比中领略她那动荡不已的内心世界,感受词人深 沉凄怆的家国身世之感。此外,身世飘零之感并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家庭,其中跳 动着悲剧时代的脉搏。如“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 ”(菩萨蛮) 还有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添字丑 奴儿) 这些悲剧性的咏叹中的雨满是对故国家园的哀思。作者此时渡江南逃, 适逢江南多雨,冰凉的雨水打着芭蕉,那雨水分明是打在词人的心上,于是千 里逃亡的辛酸,离乡背经的苦楚,一齐涌上心头。面对侵略者的豺狼行径,李 清照义愤填膺,她以其特有的才气,将这个时期所作词中的“雨”赋予了特殊 的意义。而对这国破家沦的处境,李清照“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 霖霪,愁捐北人不惯起来听。 ”(添字采桑子 )这时的雨使得词人满腹愁情。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 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此时的雨将李清照的余生,孤独无依的凄凉晚景 表现得淋离尽致。南渡后的雨非家乡的雨,李清照是不喜欢的,是痛恨南方的 雨,这是词中很明显的表露出来的。从北方的雨到南方的雨,是词人心境变化 的一个重要线索,词人将雨这一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在词中抒发很成功,很 独到,饱经磨难的女词人更是在声声慢中渲染了一种生命中难以承受的愁 苦。在丧夫离家、无人堪怜的孤独与落魄中,只能独自看那无情的夜幕低垂,听 那无情的细雨倾诉,勾起一段浓浓的愁绪。而这种凄凉, 这种悲苦, 只凭一个 “愁”字怎能诉得清呢?“愁”这个意象在这时已刻上了斑驳的岁月之痕,有了 一层更深刻的凄苦与凝重的色彩。所谓“雨”这一意象在后期的词作中,无非 是“愁”的诗化表达。确实,怎一个“愁”了得! 三 梅 李清照是非常喜欢梅花的,在她的词作中,咏梅或借梅咏怀就有七首。前 期的梅与后期的梅在李清照词中所表达的心境是截然不同的。梅这一意象成为 李清照少女情怀到思妇情结,从思妇情结到遗妇情怨的心态变化的见证。 李清照前期词作大多抒写爱情的祈盼与相思的情愫,属于宋词的传统题材。 她将自己的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融入其中,真挚细腻、委婉动人。梅作为一种形 象载体,是对李清照情感体验进行诠释的对象,少女时代的无忧无虑、少女心事 的多情善感,在她与花的对应性观照中得以展现,洋溢着少女纯真、开朗,充满青 春活力气息。“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连半开旖旎,当庭际,玉人 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 不与群花比。”(渔家傲)在大雪覆盖的严寒冬季,透过雪中的一枝寒梅,词 在歌咏傲立霜雪之中以报春信的梅内在品质的同时,又对梅花的外在形态美予以 观照,从中透出其“玉女新妆出镜新”(张藉诗句) 的飒爽英姿。这样完美的梅 花真是让人怜爱,造物主把一切美好都融注在梅花的身上,与其相比,其他的花自 然黯然失色。写到此处,词人笔锋一宕,“此花不与群花比”,表面上是突出梅花 的超绝品质,实质上在于强调融内在品质与外在美感于一身的梅花就是自己,是 傲然独放、卓然不群的花之君子。仔细揣摩,对花醉酒本身就是男权社会的非女 性行为,而词人并不顾及这些,将自己的文人气质和盘托出,从一个侧“此花不与 群花比”的诗美潜信息。“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 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花木 兰)一个沉醉在爱情的幸福与欢乐之中的新妇,在丈夫面前是多么妩媚娇憨、 聪颖多情。春天的时候,从卖花担上买得一枝含苞怒放的梅花,鲜艳的花瓣上还 带着薄薄的晨露。花儿是美丽的,但新妇要丈夫对比她与花儿谁更美丽,在表现 小夫妻之间的亲昵和温情中,透露出词人充满自得、自信的愉悦和欢欣。这是词 人自我观照意味更浓的咏梅词。词人将梅的“花容”与人的“容颜”置于同一 情境同一层面上,两相对照,于衬托与白描中张扬少女“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 题都城南庄) 的灿烂和“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温庭筠 菩萨蛮) 的自赏。这既是词人情感萌动与欢娱的女性情怀的抒写,又是词人对青春美与生 活美的自信。美人娇是李清照前期的一首咏梅词:“玉瘦香浓,檀深雪散, 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闲水远。清昼永,凭阑帘低卷。坐上客来, 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抬,更须频剪,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 ”这首词充满了词人对寒梅的赞美珍惜之情。全词语言清晰流畅,感情真实自 然,通篇都洋溢着词人对傲寒报春的梅花的赞美,激赏与珍惜深情,透露出词 人闲适的心境。又如,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着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 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问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 明朝风不起。 ”(玉楼春 )词以咏梅始,最后又折回到咏梅的题目上来。却句 句自己的相思情怀,此时的梅充满了“相思味” 。 与前期梅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是后期所作的清平乐和孤雁儿中的 “梅”。梅这一意象在这儿得到了升华与超越。“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 佳思。沉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 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 天上,没个人堪寄。本小序“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 耳。”(孤雁儿)从序上看是首梅词,细品,“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 倚? 一枝折得 ,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乃知悼亡词。在这里,作者与梅花的生 命、情怀几乎融合为一“我”化身于梅中去体验去感受梅“心”(“梅心惊破” )于是“我”之情感、“我”之愁绪便浓浓地投射到梅花之中,尤其是下片, 也从咏物中跳脱出来,纯乎言情,“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简直 是如泣如诉,长歌当哭了。“王仲闻云:“吹萧人去玉楼空,言其夫赵明诚已 去世。”全词写人物的活动、感觉、视听及由梅花曲引起人特殊的内心活动 对亡夫的思念,末三句才回到咏梅上来,然而咏梅并“没有直接描绘梅的色、 香、姿,也没有歌颂梅的品性,而是把梅作为个人悲欢离合的见证者着力描 写了丈夫去世后自己清冷孤寂的生活和凄凉悲绝的心情。” 当词人为笛声所 动,悲痛欲绝时,梅花也不禁动魄惊心、芳心破碎了,构思独特,标新立异。而最 后三句堪称是咏梅词中的点睛之笔,化用陆凯赠范晔中折梅诗句“折梅逢驿 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此处反用其意,以切梅之故事,并 抒忆念亡夫之情。” 将这一典事运用得浑化无迹。“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 应难看梅花。”(清平乐)作为悼亡词它的含蓄较苏轼的江城子是有 过之而无不及,全词以梅花起,以梅花落,处处着“梅”字,看似写梅,实则著情。 抚今而追昔,怜花而自伤,充满了对亡夫的悼念和对自身飘零身世的哀伤,是咏梅 词中超群之作。词人经久而深切地承受着时代的巨变、生活的磨难、精神的痛 苦。千愁万绪,尽入词中,其哀悼之情难以自抑。据清波杂志载:“倾见易安 族人言:明诚在健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 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 由此可见,词中“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正是 对这往昔生活的真实写照。词句运用回忆式展示了过去时光的美好,“常插梅花 醉”,借怀事以怀人妻二人饮酒共赏,酒醉插花的情景,与今“萧萧两鬓生华”的 残酷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凄凉孀居,悲辛悼亡。展现了女词人暮年萧索,饱尝患 难之后孤苦无依的憔悴形象。结句“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一语双关, 其一怕见到梅花在晚来狂风中摧残,钩起令人不堪承受的回忆与感伤,其二表现 出词人深沉的忧患意识,风势喻金人南侵,形势紧迫。因此,词作不仅仅是对自己 亡夫的深切怀念,更是寄寓了词人的故国之思,扩大了梅的内涵,提高了词的品格。 综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