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敬老节,民间要蒸重阳糕孝敬老人。蒸重阳糕方法与蒸年糕相 同,不过蒸糕要小一点,糕要薄一点。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 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这样制成的重阳糕,香甜可口,人人爱吃。 重 阳 糕 亦 称 “花 糕 ”, 汉 族 重 阳 节 食 品 。 流 行 于 全 国 大 部 分 地 区 。 因 在 重 阳 节 食 用 而 得 名 。 南 朝 时 已 有 。 多 用 米 粉 、 果 料 等 作 原 料 , 制 法 因 地 而 异 , 主 要 有 烙 、 蒸 两 种 , 糕 上 插 五 色 重 阳 糕 小 彩 旗 , 夹 馅 并 印 双 羊 , 取 “重 阳 ”的 意 思 , 现 在 仍 流 行 。 亦 称 “花 糕 ”、 “菊 糕 ”、 “发 糕 ”等 。 为 重 阳 节 的 传 统 食 品 。 以 米 粉 、 豆 粉 等 为 原 料 , 发 酵 , 更 点 缀 以 枣 、 栗 、 杏 仁 等 果 馕 、 加 糖 蒸 制 而 成 。 起 于 唐 代 以 前 , 至 宋 工 , 汴 京 ( 今 河 南 开 封 ) 、 临 安 ( 今 浙 江 杭 州 ) 及 各 地 十 分 盛 行 , 在 为 普 遍 的 习 俗 。 糕 的 制 作 , 品 种 各 目 繁 多 , 其 上 并 插 彩 旗 , 极 受 儿 童 的 喜 爱 。 此 后 一 直 盛 行 不 衰 , 直 至 近 代 。 渊 鉴 类 函 .岁 时 .九 月 九 日 引 隋 杜 台 卿 玉 烛 宝 典 : “九 日 餐 饵 , 其 时 黍 秫 并 收 , 因 此 粘 米 加 味 尝 新 。 ”又 岁 时 杂 记 : “重 阳 尚 食 糕 , 大 率 以 枣 为 之 , 或 加 以 栗 , 亦 有 用 肉 者 。 ”宋 邵 博 邵 氏 闻 见 后 录 : “刘 梦 得 作 九 日 诗 , 欲 用 糕 字 以 五 经 中 无 此 字 , 辄 不 复 为 。 宋 子 京 以 为 不 然 , 故 九 日 食 糕 诗 : 飙 馆 轻 霜 拂 曙 袍 , 糗 糍 花 影 斗 分 曹 。 刘 郎 不 敢 题 糕 字 , 空 负 诗 家 一 代 豪 。 遂 为 古 今 绝 唱 。 ”宋 孟 元 老 东 京 梦 华 录 .重 阳 : “前 一 二 日 , 各 以 粉 面 蒸 糕 遗 送 , 上 插 剪 彩 小 旗 , 掺 飣 果 实 , 如 石 榴 子 、 栗 子 黄 、 银 杏 、 松 子 之 肉 类 。 又 以 粉 作 狮 子 蛮 王 之 状 , 置 于 糕 上 , 谓 之 狮 蛮 。 ”宋 吴 自 牧 梦 梁 录 .九 月 : “此 日 都 人 店 肆 , 以 糖 、 面 蒸 糕 , 上 以 猪 羊 肉 、 鸭 子 为 丝 簇 飣 , 插 小 彩 旗 , 各 日 重 阳 糕 。 ”宋 周 密 武 林 旧 事 .重 九 : “都 人 是 月 且 各 以 菊 糕 为 馈 , 以 糖 肉 秫 面 杂 糅 为 之 , 上 缕 肉 丝 鸭 饼 , 缀 以 榴 颗 , 标 以 彩 旗 。 又 作 蛮 王 狮 子 于 上 , 又 糜 栗 为 屑 , 合 以 蜂 蜜 , 印 花 脱 饼 , 以 为 果 饵 。 ”明 刘 侗 、 于 奕 正 帝 京 景 物 略 .春 场 : “九 月 九 日 饼 面 种 枣 栗 其 面 , 星 星 然 , 曰 花 糕 。 糕 肆 准 纸 彩 旗 , 曰 花 糕 旗 。 父 母 家 必 迎 女 来 食 花 糕 。 ”明 谢 肇 浙 五 杂 俎 引 吕 公 忌 曰 : “九 月 天 明 时 , 以 片 糕 搭 儿 女 头 额 , 更 祝 曰 : 愿 儿 百 事 俱 高 。 此 古 人 九 月 作 糕 之 意 。 ” 由 于 吃 重 阳 糕 有 不 少 禁 忌 , 很 多 人 不 适 合 食 用 , 节 日 的 气 氛 未 免 有 些 被 破 坏 , 重 阳 糕 这 时 候 , 如 果 懂 得 选 择 适 合 自 己 的 重 阳 糕 , 也 不 是 完 全 不 能 吃 的 。 高 脂 血 症 、 冠 心 病 患 者 可 以 选 择 不 含 猪 油 的 重 阳 糕 ; 胃 肠 功 能 不 好 的 人 可 以 自 己 制 作 一 些 经 过 发 酵 的 重 阳 糕 ; 胰 腺 炎 患 者 可 以 选 择 清 淡 的 、 脂 肪 含 量 少 的 重 阳 糕 ; 糖 尿 病 患 者 可 以 制 作 一 些 不 加 糖 的 椒 盐 品 种 的 重 阳 糕 等 等 。 民 间 还 使 用 红 枣 、 茱 萸 等 作 为 重 阳 糕 的 点 缀 , 药 食 两 用 的 一 些 中 药 材 放 入 糕 中 , 可 以 达 到 食 疗 的 效 果 。 只 要 掌 握 好 自 己 的 饮 食 选 择 , 对 重 阳 糕 的 品 种 进 行 “改 良 “, 选 择 或 制 作 适 合 自 己 的 品 种 , 同 样 可 以 增 添 过 节 的 气 氛 。 禁 忌 与 副 作 用 一 年 一 度 的 重 阳 节 是 老 年 人 的 节 日 , 孝 顺 的 子 女 们 总 会 在 这 一 天 给 老 人 买 上 几 块 重 阳 糕 。 不 过 , 由 于 越 来 越 多 的 老 年 病 缠 上 了 我 们 的 长 辈 , 吃 重 阳 糕 也 要 有 所 顾 忌 第 二 军 医 大 学 附 属 长 征 医 院 营 养 科 主 任 童 本 德 教 授 指 出 , 重 阳 糕 作 为 一 种 点 心 , 不 宜 空 腹 食 用 。 重 阳 糕 是 一 类 高 碳 水 化 合 物 、 高 脂 肪 、 低 蛋 白 的 食 物 , 空 腹 食 用 后 , 会 促 使 胃 酸 分 泌 过 多 , 引 起 泛 酸 , 甚 至 烧 心 等 情 况 出 现 , 尤 其 是 胃 病 患 者 , 更 易 诱 使 发 病 。 在 制 作 重 阳 糕 的 过 程 中 , 为 了 使 糕 香 甜 可 口 , 通 常 会 放 入 较 多 的 糖 甚 至 猪 油 , 而 常 用 的 材 料 糯 米 , 又 是 不 易 消 化 的 食 物 , 所 以 很 多 人 就 不 适 合 吃 重 阳 糕 , 童 教 授 提 醒 , 以 下 人 群 在 食 用 重 阳 糕 的 时 候 要 注 意 , 应 少 吃 、 慎 吃 或 不 吃 。 历 史 记 载 后 人 在 重 阳 节 这 一 天 , 还 有 吃 “重 阳 糕 ”的 习 惯 。 那 是 由 于 没 有 山 的 地 方 无 高 可 登 , 有 人 就 由 登 高 想 到 了 吃 糕 。 以 吃 糕 代 替 登 高 , 表 示 步 步 升 高 。 因 为 专 在 重 阳 吃 , 就 被 命 名 为 “重 阳 糕 ”。 唐 时 , 因 为 刘 禹 锡 在 做 诗 的 时 候 不 敢 用 “糕 ”字 , 以 致 重 阳 节 又 多 了 一 个 典 故 , 叫 做 “题 糕 ”。 邵 氏 闻 见 后 录 载 : “刘 梦 得 作 九 日 诗 , 欲 用 糕 字 , 以 五 经 中 无 之 , 辍 不 复 为 。 ”这 样 , 才 被 宋 祁 开 玩 笑 说 : “刘 郎 不 敢 题 糕 字 , 虚 负 诗 中 一 代 豪 。 ” 古 时 , 重 阳 糕 十 分 讲 究 , 糕 上 嵌 以 蜜 饯 、 枣 脯 。 初 起 , 风 力 正 紧 , 又 是 放 风 筝 的 良 好 季 节 。 故 人 们 于 此 时 , 都 纷 纷 出 游 到 郊 野 放 风 筝 。 古 代 重 阳 节 还 是 骑 马 练 兵 、 讲 武 习 射 的 节 日 。 礼 记 月 令 里 就 记 载 着 古 代 帝 王 九 月 狩 猎 练 武 的 制 度 。 南 北 朝 时 , 规 定 重 阳 节 是 军 事 操 练 的 节 日 。 据 南 齐 书 上 说 , 宋 武 帝 刘 裕 篡 晋 建 立 王 朝 前 , 在 今 徐 州 之 地 , 重 阳 节 骑 马 登 项 羽 戏 马 台 , 即 位 以 后 就 规 定 九 月 九 日 为 骑 马 射 箭 、 检 阅 军 队 的 日 期 。 相 传 , 现 在 流 行 的 重 阳 糕 , 就 是 从 当 年 发 给 三 军 士 兵 的 干 粮 演 化 而 来 的 。 唐 德 宗 时 , 曾 规 定 以 “二 朔 ”、 “上 巳 ”、 “九 月 九 ”为 岁 时 三 节 令 。 从 那 时 起 , 重 阳 节 的 习 俗 活 动 , 更 是 普 及 全 国 。 在 重 阳 登 高 的 同 时 , 唐 德 宗 还 鼓 励 人 民 讲 武 习 射 , 锻 炼 骑 术 。 此 风 一 直 沿 袭 到 清 代 。 直 至 民 国 , 当 时 曾 衍 用 重 阳 登 高 习 武 的 意 义 , 定 九 月 九 日 为 “体 育 节 。 过 去 , 重 阳 节 要 接 已 出 嫁 的 女 儿 回 家 过 节 , 故 又 称 “女 儿 节 ”。 九 月 九 日 , 正 巧 二 九 相 逢 , “九 ”又 与 长 久 的 “久 ”同 音 , 是 长 寿 的 象 征 , 所 以 我 国 政 府 近 年 又 把 九 月 九 日 定 为 “老 人 节 ”, 也 称 “敬 老 节 ”。 在 我 国 , 尊 老 敬 老 蔚 然 成 风 , 尊 敬 老 人 , 孝 敬 老 人 历 来 是 中 华 民 族 的 优 良 传 统 。 这 种 传 统 美 德 也 体 现 在 节 令 风 俗 中 。 重 阳 的 饮 食 之 风 , 除 前 所 述 的 饮 茱 萸 、 菊 花 酒 , 吃 菊 花 食 品 之 外 , 还 有 好 些 , 其 中 最 有 名 的 就 是 吃 糕 。 在 北 方 , 吃 重 阳 糕 之 风 尤 盛 。 据 西 京 杂 记 载 , 汉 代 时 已 有 九 月 九 日 吃 蓬 饵 之 俗 , 即 最 初 的 重 阳 糕 。 饵 , 即 古 代 之 糕 。 周 礼 载 饵 用 作 祭 祀 或 在 宴 会 上 食 用 。 汉 代 又 记 有 黍 糕 , 可 能 与 今 天 的 糕 已 差 不 远 。 蓬 饵 , 想 必 也 类 似 于 黍 糕 之 类 。 至 宋 代 , 吃 重 阳 糕 之 风 大 盛 了 。 糕 与 高 谐 音 , 吃 糕 是 为 了 取 吉 祥 之 意 义 , 因 而 才 受 到 人 们 的 青 睐 。 粘 些 香 菜 叶 以 为 标 志 , 中 间 夹 上 青 果 、 小 枣 、 核 桃 仁 之 类 的 糙 干 果 ; 细 花 糕 有 3 层 、 2 层 不 等 , 每 层 中 间 都 夹 有 较 细 的 蜜 饯 干 果 , 如 苹 果 脯 、 桃 脯 、 杏 脯 、 乌 枣 之 类 ; 金 钱 花 糕 与 细 花 糕 基 本 同 样 , 但 个 儿 较 小 , 如 同 “金 钱 ”一 般 , 多 是 上 层 府 第 贵 族 的 食 品 。 据 说 , 早 年 不 家 用 发 面 饼 夹 上 枣 ,栗 诸 果 的 , 或 以 江 米 、 黄 米 面 蒸 成 粘 糕 饼 , 似 “上 金 ”、 “下 银 ”的 花 糕 。 吃 重 阳 糕 的 传 说 传 说 明 朝 的 状 元 康 海 是 陕 西 武 功 人 。 他 参 加 八 月 中 的 乡 试 后 , 卧 病 长 安 , 八 月 下 旨 放 榜 后 , 报 喜 的 报 子 兼 程 将 此 喜 讯 送 到 武 功 , 但 此 时 康 海 尚 未 抵 家 。 家 里 没 人 打 发 赏 钱 , 报 子 就 不 肯 走 , 一 定 要 等 到 康 海 回 来 。 等 康 海 病 好 回 家 时 , 已 经 是 重 阳 节 了 。 这 时 他 才 打 发 报 子 , 给 了 他 赏 钱 , 并 蒸 了 一 锅 糕 给 他 回 程 作 干 粮 。 又 多 蒸 了 一 些 糕 分 给 左 邻 右 舍 。 因 为 这 糕 是 用 来 庆 祝 康 海 中 状 元 , 所 以 后 来 有 子 弟 上 学 的 人 家 , 也 在 重 阳 节 蒸 糕 分 发 , 讨 一 个 好 兆 头 。 重 阳 节 吃 糕 的 习 俗 就 这 样 传 开 来 了 。 民 族 文 化 寓 意 重 阳 糕 , 也 叫 花 糕 或 重 阳 花 糕 , 是 我 国 传 统 的 节 日 糕 点 ; 顾 名 思 义 , 乃 夏 历 九 月 初 九 重 阳 节 的 节 物 。 此 糕 的 制 作 方 式 和 食 用 习 俗 , 因 地 而 异 , 关 于 它 的 源 起 和 民 俗 文 化 的 寓 意 , 也 有 多 种 说 法 。 一 般 认 为 重 阳 糕 源 起 重 阳 节 登 高 的 习 俗 。 据 南 朝 梁 吴 均 续 齐 谐 记 载 称 , 汉 代 时 , 汝 南 人 桓 景 师 从 费 长 房 学 仙 。 某 日 , 费 长 房 告 诉 学 生 : 九 月 九 日 有 大 灾 降 临 你 家 , 可 教 家 人 缝 制 布 囊 , 内 盛 茱 萸 , 系 之 臂 上 , 届 时 登 山 饮 菊 花 酒 , 灾 祸 可 消 。 桓 景 依 言 行 事 , 果 然 无 恙 。 后 人 仿 效 , 遂 形 成 九 月 初 九 登 高 山 、 饮 菊 酒 、 插 茱 萸 等 一 整 套 重 阳 节 俗 。 约 自 宋 代 起 , 重 阳 节 食 “重 阳 糕 ”的 习 俗 正 式 见 于 载 籍 , 如 吴 自 牧 梦 粱 录 卷 五 记 临 安 (杭 州 )重 九 之 俗 : “此 日 都 人 店 肆 以 糖 面 蒸 糕 插 小 彩 旗 , 名 重 阳 糕 。 ”其 后 如 明 刘 侗 、 于 奕 正 帝 京 景 物 略 卷 二 亦 载 北 京 重 九 之 俗 : “糕 肆 标 纸 彩 旗 , 曰 花 糕 旗 。 ”这 种 插 小 旗 于 花 糕 上 的 传 统 , 迄 今 不 改 。 度 其 原 意 , 是 一 般 市 民 因 受 都 市 地 貌 和 物 产 资 源 的 限 制 , 欲 登 高 避 祸 或 采 集 茱 萸 多 有 不 便 , 故 以 食 糕 代 替 登 高 (糕 )、 以 插 纸 旗 代 替 插 茱 萸 , 藉 谐 音 虚 应 故 事 耳 , 用 意 则 仍 在 避 祸 。 一 说 重 阳 糕 之 文 化 意 义 着 重 在 “糕 “字 上 , 即 借 此 谐 音 以 及 制 糕 之 各 种 佐 料 的 谐 音 , 表 现 呈 祥 纳 福 的 祝 吉 。 如 明 谢 肇 淛 五 杂 俎 引 宋 吕 原 明 岁 时 杂 记 称 , 民 间 习 俗 , 于 九 月 初 九 “天 明 时 , 以 片 糕 搭 儿 女 头 额 , 更 祝 曰 : 愿 儿 百 事 俱 高 。 此 古 人 九 日 作 糕 之 意 ”。 又 宋 佚 名 岁 时 记 称 “九 月 九 日 以 粉 面 蒸 糕 , 上 置 小 鹿 数 枚 , 号 食 禄 糕 “, 已 见 对 糕 之 佐 料 饰 物 的 谐 音 表 达 。 帝 京 景 物 略 等 风 俗 史 料 皆 有 重 阳 日 “父 母 家 必 迎 女 来 食 花 糕 “的 记 载 , 民 间 迄 今 流 行 “九 月 九 , 搬 回 闺 女 歇 歇 手 “的 谚 语 , 所 食 花 糕 中 的 枣 、 栗 、 瓜 子 (仁 )等 佐 料 或 糕 面 上 “蛮 王 狮 子 “(宋 周 密 乾 淳 岁 时 记 重 九 )等 图 案 , 隐 含 着 少 妇 向 娘 家 乞 求 早 生 儿 子 之 祝 吉 的 动 机 。 所 有 这 些 , 均 是 “古 人 九 日 作 糕 之 意 “。 一 说 九 月 初 九 食 糕 的 习 俗 在 唐 代 已 经 流 行 , 刘 宾 客 嘉 话 录 里 载 有 袁 德 师 因 父 讳 高 而 不 敢 随 “九 日 出 糕 “之 俗 的 笑 话 ; 唐 六 典 膳 部 中 , 亦 有 “九 月 九 日 麻 葛 糕 “的 记 载 , 惟 无 重 阳 节 物 之 名 。 其 道 理 固 如 隋 杜 台 卿 玉 烛 宝 典 所 云 : “其 时 黍 秫 并 收 , 以 因 黏 米 嘉 味 , 触 类 尝 新 , 遂 成 积 习 。 ”就 是 说 , 古 人 以 九 月 黍 谷 成 熟 , 因 而 用 之 蒸 作 糕 点 一 类 的 食 品 祭 祀 先 人 并 荐 神 尝 新 , 吕 原 明 岁 时 杂 记 称 “二 社 (即 春 社 、 秋 社 )、 重 阳 尚 糕 食 , 而 重 阳 为 盛 “, 恰 能 勾 画 出 重 阳 糕 的 原 型 就 是 前 人 在 春 秋 两 次 社 祀 中 用 以 奉 享 祖 神 的 祭 物 。 又 据 隋 书 五 行 志 载 , 在 南 北 朝 时 , 民 间 有 “七 月 刈 禾 伤 早 , 九 月 吃 糕 正 好 “的 童 谣 , 益 知 此 俗 由 来 已 久 , 只 是 到 了 唐 宋 时 代 , 随 着 重 阳 节 习 俗 的 流 行 , 才 演 变 成 为 该 节 日 的 专 有 食 品 。 惟 其 喜 贺 秋 成 的 民 俗 涵 义 仍 留 存 许 久 , 观 陆 游 “旋 压 麦 糕 邀 父 老 “之 诗 及 吕 氏 ”二 社 尚 糕 食 “的 记 载 等 可 证 。 又 有 一 说 , 谓 重 阳 糕 的 源 头 是 先 秦 的 食 品 “蓬 饵 ”。 “蓬 ”即 蓬 子 , 蒿 类 植 物 ; “饵 “即 富 于 黏 性 的 食 品 , 现 代 汉 语 辞 书 多 释 为 “糕 饼 ”, 因 知 蓬 饵 就 是 用 蓬 子 掺 和 米 粉 做 成 的 糕 饼 状 的 食 品 。 晋 葛 洪 西 京 杂 记 卷 三 记 汉 高 祖 刘 邦 的 侍 女 回 忆 宫 中 旧 事 , 有 “九 月 九 日 食 蓬 饵 ”之 语 , 推 想 此 俗 不 会 始 于 汉 初 , 重 阳 糕 当 为 先 秦 的 传 统 。 礼 记 内 则 : “射 人 以 桑 弧 、 蓬 矢 六 , 射 天 地 四 方 。 “孔 颖 达 疏 曰 : “蓬 是 御 乱 之 草 。 “这 一 认 识 , 正 与 西 京 杂 记 卷 三 谓 “食 蓬 饵 以 祓 妖 邪 “的 解 释 相 扣 合 。 故 知 九 月 初 九 食 蓬 饵 的 本 意 是 驱 邪 祓 妖 , 而 此 俗 演 变 为 宋 代 的 重 阳 食 糕 后 , 它 的 原 初 涵 义 却 被 湮 没 了 。 还 有 一 说 , 见 于 敦 煌 发 现 的 唐 代 卷 子 杂 抄 (斯 五 七 五 五 ), 是 说 古 时 帝 喾 有 子 名 尧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国际设计师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
- 村务干部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品设计师证书的考试内容与要求试题及答案
- 急救试题及答案判断题
- 化学储氢试题及答案大全
- 殡仪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安康小学面试题目及答案
- 【IRENA】公用事业规模太阳能和风能地区的投资机会:格鲁吉亚分区评估
- 完整掌握2024年助理广告师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品设计师证书的实际案例学习试题及答案
- 2024《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全文课件
- 母亲八十大寿微信邀请函(三篇)
- 装配钳工高级理论3-(试题及答案)
- GB/T 7999-2007铝及铝合金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 FZ/T 73044-2012针织配饰品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饲料厂)课件
- 胸腔积液护理查房
-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19-小英雄雨来课后分层作业(含答案)
- Q∕SY 1620-2013 保密工作检查评价规范
- 迅达5500电梯调试资料
- 医院科研教学处定岗定编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