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名词解释 1、 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复杂原因,心理上 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 野,简称期待视野。 2、 接受动机:由于期待视野的不同及期待视野的发展变化,在文学接受过程中,读者的动机是不一样的。 3、 接受心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情绪 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断,它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读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情绪状态 就叫做接受心境。 4、 隐含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也就 是说,是作者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者应该出现的读者。这种预想有时是自觉 的,有时是不自觉的。 5、 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理想愿望及任务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6、 净化: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得以实现的另一重要标志,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的另一表现。净化一语, 最早见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在诗学中,他还进一步指出:悲剧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导 致这些情绪的净化。我们认为,文学的净化就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中,继共鸣之后而不由自主地 达到的调节精神、排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概括的说,所谓净化,就是读者通过阅读 作品而达到的一种“杂念去除,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效果。 7、 领悟: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之后而进入的一个更高阶段。具体包括潜思默想、 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领悟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基于理解的体味;二是基于体 味获取人生教益。 8、 余味:就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之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是指文学作品在造成读者的共鸣、 净化和领悟之后,继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态。 9、 兴味: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读者借助自己的想象和体味,可以在有限的文字中得到无限丰富的意蕴 和旨趣。 10、正解、误解:在文学接受的过程中,由于期待视野的存在,读者之于作品,必然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 成分,即阐释学理论所指出的前理解。这种前理解与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品的意蕴以及作品的艺术价 值之间构成的“对话”关系是复杂的,既可能彼此一致,也可能相悖。一致的称为正解、相悖的称为 误解。 11、正误、反误:正误是指读者的理解虽与作者的创作本意有所抵牾,但作品本身却客观显示了读者理解 的内涵,从而使这种误解看上去又切合作品实际,令人信服。反误是指读者自觉不自觉的对文学作品 进行穿凿附会的认知和评价,包括对作品非艺术视角的歪曲等。与正误相比,反误显然只能导致对文 学艺术的损伤乃至粗暴践踏。 12、古典主义:是一种已过去为经验和模板的一种比较含蓄的优美适度的创作方法。它亦是一种文艺思潮, 代表着一种理性,一种适度的有原则有章法的思潮。它存在于文艺复兴和十七八世纪时代,而后被浪 漫主义思潮替代。 13、浪漫主义:是一种以感性为主要特征的文艺思潮,在 18 世纪后半叶至 19 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它 也是一种创作方法,是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 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14、现实主义:广义是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及古希腊人那种 “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观念,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 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狭义是指一个历史性概念,特指发生在 19th 的现实主义运动。 15、现代主义:是指发生在 20 世纪的一场思潮。艺术家们用建立在个人感受基础上的主观思想和非理性 的无意识经验来进行创作,呈现出一种支离破碎、匪夷所思的状态,但其也正是通过这种“变形”的 方式来反映社会。这是一种反传统、反现实的思潮,常常呈现出抽象难懂的面貌。 16、后现代主义:是在 20 世纪 50 至 60 年代产生的创作思潮。它的出现是对崇尚形式主义的现代主义的 反叛。它的创作方法使文化重新融入大众生活中,以浅显、生活化代替了现代主义的艰涩,是一种不 再重视主体、个人化的精神的创作方式。 填空 1、 黑格尔将艺术分为(象征型) 、 (古典型) 、 (浪漫型) 。 2、 童庆炳将艺术分为(现实型) 、 (理想型) 、和(象征型)三种。 现实型文学侧重(以写实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特点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 理想性文学侧重(以直接抒情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特点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 象征型文学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特点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 3、 读者的文学接受过程,大致可分为(发生) 、 (发展) 、 (高潮)三个阶段。 4、 期待视野主要有(文体期待) 、 (形象期待) 、 (意蕴期待)三个层次。 文学期待既读者由文学作品的(某种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指向。 形象期待即指读者由于作品中的(某种特定形象)而引发的期待指向。 意蕴期待即指读者由于对作品的较深层次的(审美意味) 、 (情感境界) 、 (人生态度) 、 (思想倾向)等 方面的期待。 5、 期待视野的类型按其接受主体的状况划分可分为(个人性期待视野)与(集体性期待视野)两类。 6、 接受动机包括(审美动机) 、 (求知动机) 、 (受教动机) 、 (批评动机) 、 (借鉴动机) 。 7、 从基本特征来看,文学接受心境主要有(欣悦) 、 (抑郁) 、 (虚静)这三种情况。 8、 文学接受的发展是指文学作品中的(具体阅读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以自己的(期待视野)为 基础,对作品中的文本符号进行着富于个性色彩的(解读)与(填空) 、 (交流)与(对话) 。 9、 文学接受高潮包括(共鸣) 、 (净化) 、 (领悟) 、 (余味)四个阶段。 10、1908 年,鲁迅的摩罗诗力说深入阐释了摩罗派与恶魔派的涵义;1918 年,周作人的欧洲文学 史从希腊神话一直谈到 18 世纪的欧洲文学。在结论里,它引入古典主义、传奇主义和写实主义等术语。 他把(文艺复兴)和(十七八世纪文学)合称为(古典主义) ,而文艺复兴时期以古典文学为师法,而重 在情思,故又可称之为(第一传奇主义时代) 。十七八世纪,偏重理性,则为(第一古典主义时代) 。 11、不少理论家认为, (诗经 )代表的(现实主义)与(楚辞 )开创的浪漫主义共同构成了中国古 代文学的两大传统。 12、 (布瓦洛)的(诗的艺术 )第一次系统深入的论述了(古典主义)的艺术规范。 (艾略特)的 (传统与个人才能 )是(现代古典主义)的经典文论,处理的仍是古典主义始祖(贺拉斯)在(诗 艺 )中提出的学养与天才的关系命题。 13、 (朱光潜)认为,作为流派运动的浪漫主义具有三种明显特征:(主观性) ,这是最本质、最突出的特 征;(回到中世纪) ,即回到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传统;(回到自然) 。 14、 (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理性主义) 。 (休谟)的(人性论 )声称理性是感性的奴隶,直接挑战古典主义的理性主义。 (T 华顿)在(英国诗史 )的引论中,为(骑士传奇)和(塔索)等人迥异于古典主义的(哥特 式文学)辩护。 (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的重要概念。 15、不论是英伽登的(填补不定点)说,伊瑟尔的(召唤结构)说,还是伽达默尔(对话)说,以及中国 古代的(兴味)观,所揭示的都是文学作品阅读接受过程中的(再创造)特征,它所指明的正是文学作品 构成审美价值的固有的方式和特征。 16、在文学阅读过程中,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之间,常常呈现出(顺向相应)与(逆向受挫) 两种情况。 17、在文艺品论与美学思想中大量引入“味”之概念,始于魏晋而兴于齐梁时期。比如, (刘勰)在 (文心雕龙 )中就大量使用“味”来说明文学的美。而在刘勰之后, (钟山荣)则进一步突出了“味” 在文学中的地位。 18、文学批评模式包括(传统批评模式)和(现代批评模式) 。是以 20 世纪为分界点的。传统批评模式包 括(伦理道德批评) 、 (社会历史批评) 、 (审美批评) 。现代批评模式包括(心理学批评) 、 (语言学批评) 、 (文化批评) 。 19、文学批评实践的主要操作原则称为(批评五要) ,即:(了解对象) 、 (选点切入) 、 (确定要旨) 、 (布 局安排) 、 (力求创见) 。 20、 (福楼拜)是“现实主义之父” 。 21、 (巴特)把文学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及物的,他把这种写作称为(普通写作) ,另一种是不及物的, 称之为(真实的写作) 。 22、 (莱斯利菲德勒)在(越过边界填平鸿沟:后现代主义 )中提出(“新的后现代主义意识” ) , 论文描述了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特征:填平(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现代主义鸿沟。 23、 (哈桑)把后现代主义的特征简洁的归纳为(“不确定的内在性” ) 。 24、 (詹姆逊)使后现代主义在这个历史框架中获得了最清晰的诠释。 25、后现代主义区别于现代主义的特征:(平面化) 、 (非中心化) 、 (零散化)等。 26、由于(沃伊瑟尔)和(罗伯特尧斯)理论观点的带动,接受理论开始在德国发展起来,这种理论 在许多时候被称为(接受美学) ,顾名思义,接受美学即是以读者的接收作为文学考察的重点。 27、 (还原作品原意)是(阐释学)的根本目标。 28、 (施莱尔马赫)被誉为(阐释学的康德) ;(狄尔泰)被称为(阐释学之父) ,致力于“精神科学” 。 29、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了阐释的(前结构)概念,集中表明了(阐释者)与(历史环境)的联 系。 30、 (伽达默尔)提出了(视野的融合) ,形象说明了(个人)与(历史) 、 (个人)与(传统)之间的纽带。 三、简答题 1、 期待视野的形式与哪些因素有关? 由生活实践和文化教养形成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即读者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审美趣味、情感倾 向、人生追求、政治态度等。 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即读者对各种文学体裁、文学发展史、文学发展现状、文学自身的技巧、手法、 创作规律、艺术特征的熟悉和了解。 特定的生理机制,即读者的性别、年龄、气质类型等生理特征。 2、 接受心境对阅读效果的影响? 接受心境的不同会得到不同的阅读效果。当处于欣悦情绪时,一部平常之作,也有可能激起浓厚的阅 读兴趣,得到惬意的审美享受;当处于抑郁情绪时,即使面对优秀作品,也有可能心烦意乱而难以进 入其中的艺术境界,难以体味到其中奥妙;当处于虚静情绪时,能够凝神贯注,能够真切看清作品描 写对象,从而进入一种设身处地、心醉神迷的想象之境。 影响还体现在,即使面对同一作品,由于情绪状态的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阅读境界。 另外,在实际阅读中,由于作品本身的情感作用,读者接受心境也会随阅读过程的展开而得以改变。 3、 文学接受发展为什么会出现异变? 文学接受过程中出现的异变一方面是由于文学语言本身不确定性导致的“空白” ,另一方面是由读者 不同的个性化的期待视野所致。 在读者阅读文本时,由于文学语言的不确定性,人们总会加入自身的想法,这样就导致了作品的异变。 这种异变主要有作品形象异变,是由于读者将自己熟悉的人物或事物附着到作品中的形象上导致的; 还有情感的异变,在特定文本中,读者在不同的期待视野下,会唤起不同程度或不同性质的情感体验; 最后是思想观念的异变,读者阅读时对作品的内涵的把握不一定与作者赋予文本的一致。 读者不同期待视野导致异变突出表现在五点:一、某些政治观念;二、某些预定文化观念;三、文化 视野;四、个人经验;五、文学欣赏能力不同。 但是不论人们期待视野怎样差异,不论文本有着怎样的“空白” ,由于特定文字系列组合的限制,这 种异变又是有着相应局限的。 4、 共鸣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作品本身具有深刻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但仅仅如此还不够,这样的作品可能引 起读者属于情感评价性质的喜爱、或属于理性判断性质的理解,还不一定能够使读者产生全身心震动 的思想情感共鸣。 共鸣产生还要有第二个条件,这就是读者的期待视野中必须含有与作品相同或相似的思想见解和情感 体验。具体说来,就接受主体而言,共鸣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思想观念相通;二、情 感经验相似;三、意志愿望相近。 此外,共鸣的产生还与一定的社会时代密切相关。 5、 马克思的文学批评及其标准。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谋求自身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革命活动中兴起和 形成的。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力图通过对人类优秀的文学遗 产和无产阶级自身文学实践以及其他文学形象的分析、研究和评价,更好的推动人类文学事业的历史 进步和无产阶级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同时也建设自己的新的、科学的批评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提出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是文学批评中具有宏观视野的一种原则和方法论,它 科学的选择和包容着各种批评形态的合理因素,也作为权威性批评话语形式指导着各种批评方法的应 用。 它的标准包括了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思想标准是衡量文学作品思想性正误强弱的尺度。在运用这一 标准评价时应注意三点:一、就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考察其是否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二、就作品与 作家的关系考察其是否具有进步的倾向性;三、从作品影响人们的特殊途经考察作品是否具有积极健 康的情感性。艺术标准是用来评价作品的艺术性的,主要是对文体、艺术形象和意蕴的评价。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及其标准,是随历史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在坚 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前提下正确运用批评标准去推动文学的创造和消费,促进社会主义 文学的繁荣发展并使自己也得到发展。 6、 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关系。 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和基本原则不是分别在起作用,而是在综 合的起作用,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为用的。 任何美学观点总是一定历史过程中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观点,这种观点本身就是一定历史的产物,具 有历史性。 而所谓历史的观点,也就是一种发展的观点,在文学批评中,这种历史的观点尽管同社会史、经济史、 政治史、文化史、思想史等都不无密切关系,但落脚点终究是文学作品,是对审美对象给予历史的审 视和评价。 因此,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不能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 7、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关系。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文学思潮。它们相互对立,却也存在着一定的继承性。 它们的对立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内容的思想情感不同。古典主义总是积极的、阳光的;而浪漫主义 则带着忧伤和消极。二是在内容的范围上,古典主义是在有限的事物中描述的;而浪漫主义可以是无 限遐想的。三是对过去的态度,古典主义主张向过去学习,也会描写过去;而浪漫主义轻视过去,主 张发挥创造性。四是表达情感的方式,古典主义直接的陈述思想;而浪漫主义则是利用象征、暗示等 手法传达思想。 虽然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潮,但是浪漫主义的出现源于对抑制人性的古典主义的反抗,随着时代 的发展,经典也逐渐实现了向浪漫主义的转型。浪漫主义是对古典主义的发展继承,但是无论哪种思 潮,都是时代的选择。 8、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关系。 这两种思潮既存在着不同,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他们的区别在于:一、客观真实与主观真实的分野。现实主义强调真实的反映现实;而现代主义强调 主观真实,呈现个人内心的真实。二、两种不同的批判精神。现实主义积极的揭露社会矛盾,是一种 充满了健康的情绪和明朗的气息,体现了清醒的理性精神;而现代主义则丧失了这种乐观和自信,作 品中往往笼罩着阴郁、神秘、焦虑、迷惘等负面情绪,弥漫着无边的痛苦和难以排解的孤独,它通过 一种特殊的方式批判社会现实。三、文学成规和形式实验。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学规范,拥有 一套完整的技巧和叙述方式;而现代主义采取反大众口味和极端的表达方式,追求个人化的感知方式 和表现形式,形式实验层出不穷。 现实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原本,现代主义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不论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都是表现社 会群体情感,并发出自己的呐喊。都具有浓重的人性表达意向。因此两者存在关联。 9、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在于:一、从精英文化到跨越精英与大众的鸿沟。现代主义过于精英化和晦涩难懂,过于形式主 义;而后现代主义则是对这些的反对,它让文学重新变成入世的、生活化的,进入到大众文化中去。 二、建构深度模式与平面化追求。现代主义努力构建思想、心灵和历史的深度;而后现代主义则追求 深度的平面化,用物象的享乐主义取代现代主义的智慧的痛苦与忧郁。三、主体性与主体性的零散化。 现代主义追求艺术天才和个性风格,在审美领域孤独的坚守着主体性,自律自我;而后现代主义却怀 疑人类精神史上存在过的个人主义的自我,它的主体和自我已零散化为碎片了。 从两者的联系来说,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内部的反叛,它具有对现代主义延续、衍生的因素,是对 其的扬弃和革新。 论述题 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的关系。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文 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这三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 系、相互渗透。 文学理论是指有关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原理、原则,它涉及具体作品、作家和 文学现象。如果不植根于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健康管理实务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环境设计师专业水平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航空安全管理专家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机关消防演练测试题及答案
- 机电润滑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企业员工安全考核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慈善基金会招聘笔试预测题
- 2025年安全生产安全文化测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工程造价师资格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复工复产安全培训测试题含答案
- 学校各岗位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示范课教学课件
- 11声音的三要素(练习)(原卷版)
- 矿产购销合同模板
- 湖北荆州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 重庆市字水中学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水闸现场安全检测分析报告
- 车辆定点维修服务保障方案
- 学生营养餐(中央厨房)集中配送项目计划书
- (新)精神卫生知识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建筑用砂石料采购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