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森林防火,守护校园安全_第1页
关注森林防火,守护校园安全_第2页
关注森林防火,守护校园安全_第3页
关注森林防火,守护校园安全_第4页
关注森林防火,守护校园安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注森林防火,守护绿色家园主题班会 七道河中心小学 郝锡芳 教学目标: 1、认识森林的重要作用。2、了解森林火灾的危害。 3、懂得一些基本的防火知识。4、了解火警电话以及报火警的方法。 教学准备:森林图片;火灾后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新课。 出示美丽的森林图片。 师:同学们,这些图片美吗?你们知道他们是什么吗?对,它们就是森林,是 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朋友。那么你们知道森林有什么作用吗? (二)、森林的重要作用。(生畅所欲言,师加以点拨,总结) 1、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 2、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 3、森林是天然制氧厂。 4、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 5、森林对气候有调节作用。 6、森林改变低空气流,有防止风沙和减轻洪灾、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 用。 7、森林有除尘和对污水的过滤作用。 8、森林是多种动物的栖息地,也是多类植物的生长地,是地球生物繁衍最 为活跃的区域。 但是,现在因为火灾、砍伐、毁林开荒,特别是火灾,森林的面积正 在逐渐减少,有些植物濒临灭绝。我们的朋友再渐渐离我们远去。那么火灾有 那些危害呢? (三)、森林火灾的危害。(生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师总结) 1、森林火灾不仅能烧死许多树木,降低林分密度,破坏森林结构;同时 还树种演替,由低价值的树种、灌丛、杂草更替,降低森林利用价值。 2、由于森林烧毁,造成林地裸露,失去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将引起水涝、干旱、泥石流、滑坡、风沙等其他自然灾害发生。 3、被火烧伤的林木,生长衰退,为森林病虫害的大量衍生提供了有利环 境,加速了林 木 的死亡。森林火灾后,促使森林环境发生急剧变化,使 天气、水域和土壤等森林生态受到干扰,失去平衡,往往需要几十年或上百年 才能得到恢复。 4、森林火灾能烧毁林区各种生产设施和建筑物,威胁森林附近的村镇, 危及林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森林火灾能烧死并驱走珍贵的禽兽。森林 火灾发生时还会产生大量烟雾,污染空气环境。此外,扑救森林火灾要消耗大 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工农业生产。有时还造成人身伤亡,影响社会的 安定。 师:森林火灾是森林灾害中危害最大的一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欧洲 经济委员会共同出版的刊物国际森林火灾新闻,80 年代以来,全世界有统 计的森林火灾每年约 25.5 万次,年均危害的森林或其他林地面积 636.7 万公 顷。该数据还未包括未统计的国家(如东南亚、非洲的一些国家),实际的森 林火灾次数和面积要远远高出上述数据,其燃烧面积约占全世界每年森林消失 面积 2000 万公顷的一半,占全球森林总面积 0.20.3。由于气候变化的 影响,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大火不断,森林火灾成上升趋势,并且 90 年代后 期随着长期干旱的到来,火灾从非洲东移,从北南移,从欧亚陆转向海岛地区 东南亚,使数百万公顷热带林遭到破坏,严重损害这一地区乃至全球的生 态平衡。1987 年 5 月 6 日中国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1988 年 5 月 6 日美国 黄石公园大火以及 1987 年亚马逊热带雨林大火,尤其是始于 1997 年 6 月底, 延续了 10 个月的印度尼西亚大火,已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引起了国际社会的 广泛关注。 我国也是森林火灾严重的国家,据统计,建国以来,全国共发生森林火 灾 70.5 万次,受害森林面积 3874 万公顷,烧死烧伤 3.3 万人,直接经济损失 数千亿元。1987 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燃烧了 27 个昼夜,过火面积 133 万公顷,烧毁的森林相当于整个海南省的森林面积,造成 213 人死亡,226 人 受伤,5.6 万多灾民无家可归。1986 年 3 月 28 日至 4 月 3 日,云南省安宁县 青龙寺和玉溪市刺桐关相继发生两场森林大火,过火面积 3.2 万亩,参加扑火 人员达一万五千多人,伤亡 179 人,其中牺牲 80 人。 (四)、森林火灾的预防。 每年的 10 月 1 日至翌年 5 月 1 日为我区重点防火期。作为小学生怎样做呢? 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1、要当好义务宣传员,大力宣传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条例等林业法 规,提高家长和周围群众的认识,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以法 治林。 2、不在野外玩打火机、火柴、蜡烛等,不燃放烟花爆竹。 3、要照看好家里的老人、小孩以及痴呆傻者,以防火灾。 4、必须严格控制火源,不带明火进入林区。除了严防坏人破坏以外,对于 野外生产用火,要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专人负责管理。做到“十不准” “五不烧”。 遇到火灾怎么办?首先要冷静、沉着,不要慌张,迅速地撤离火场,不要 去救火。然后拨打火警电话“119”,让专业人员来扑救,记住报火警时一定 要说清楚火场的准确位置,火情的大小,以及有无有毒有害物质,有无人员被 困或伤亡。 (五)、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向同学们说说!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体会语言准备、简洁的表达特 点。 3.了解 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 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教学的难点:理解三、四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有没有观看亚运开幕式呢?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有 话可说。学贵有疑。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并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梳理。 简单的当时解决,留下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 主要学习要求。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生汇报自学情况。 3.通过课文朗读,谁能用简洁的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易读错,易写错的字进行教学,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 “小老师”作用。在扫清阅读障碍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 自读自悟,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深读课文,感受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边读边思考,课文具体向我们介绍了 20 世纪有哪些科学技术成就? 2.生汇报。(出示句子) (1)理解“发明”和“发现”。教师总结规律。(课件显示练习题) (2)初步学习说明方法:举例子。 (3)生谈感受。 (4)相机指导朗读。 3.师小结。板书:科学改变生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感受一下人们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怎么生活的? 2.生汇报。(出示句子) (1)句式训练:没有没有也没有(口头训练) (2)理解“农耕社会”和“依赖 ”。 (3)相机指导朗读。 3.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人们那么的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他们的哪些愿望 变成了现实? 4.生汇报,谈感受。(出示课件) 5.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结合图画,理解诗句,谈感受。 (2)指导朗读。 (3)师小结。 (三)总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展开想象,使枯燥的语言变成了一 幅幅生动的画面,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力和语言表 达能力。图文结合,不但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也 使学生对“引用”这种表达方法有了初步的感知。 四、结语铺垫,埋下伏笔。(机动) .如果让你评价一下 20 世纪,你会如何评价呢? 句式训练:20 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 2.总结全文。 【设计意图】学生评价的过程,也是表达自己感情的过程, 第 2/5 页 五、作业布置。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向他们介绍 20 世纪的科学成就。 2.选做:阅读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 100 个瞬间一书 板书: 20 世纪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学改变生活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练习题设计 课前预习: 一、了解词语: 1.出乎意料: 2.呼风唤雨: 3.农耕社会: 4.腾云驾雾: 5.归根到底: 二、了解作者: 本文的作者是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主编了 一书。该书介绍了 三、了解课文: 读一读,按课文填空: 1.20 世纪,人类( )月球,( )深海,( )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原子核 世界的奥秘。 2.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 的美好愿望。今天,古人的幻想都成为现实,今天的“千里眼”是 ; “顺风耳” 是 ;会“腾云驾雾”的神仙是 。这些巨大的变化说明了 。 【设计意图】个人认为预习是语文阅读开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 自学 能力的必要途径,作为中年段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考虑到本课 是科普的文章,语言不难理解,所以就抓住一些关键词语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对 课文的理解及帮助学生进行词语积累;抓重要文段的填空作为预习内容,可以起 到一个导学的作用,另外老师可从习题的完成情况检测到学生对课文掌握的程度, 在教学中能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了这样充分的预习,课堂一定会更高效,学 生的参与度也会更高。 第 3/5 页 课中练习: 一、选词填空 发现 发明 1只有留心观察生活的人,才能( )生活中的美。 2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 ),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这是科学家们的新( )。 4、地质工作者在塔里木盆地( )了大油田。 5、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史,“四大( )”充分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二、口头造句。 没有没有也没有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表达的规律,从而理解“发明”和“发现”。通 过选词填空,使学生既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又能检测学生能否真正掌握词语的 实际运用。此外,“课文是范例”,文本语言是学生模仿的对象。课堂练习的设 计,首先要考虑以文本语言为基础进行语言训练,所以让学生仿照文中的语段练 习说话,使学生积累语言,规范语言。 课后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y li hun xin lin x n zhn ( ) ( ) ( ) ( ) tn yn ji w u n do d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赖( ) 核( ) 幼( ) 归( ) 懒( ) 该( ) 幻( ) 扫( ) 架( ) 程( ) 联( ) 控( ) 驾( ) 成( ) 连( ) 探( ) 三、连一连。 改善 错误 改观 月球 改正 方法 登上 生活 改进 沙漠 潜入 神话 改造 生活 创造 深海 四、把下面的设问句改成一般陈述句。 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 第 4/5 页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五、课外拓展。 20 世纪涌现了许多伟大学科发现和技术发明,你知道有哪些呢? 例子:1901 年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和物质结构的研 究。 【设计意图】课后的练习设计抓住课文凸显的语言特点:词语的准确性,体现了 字词句的梯度训练,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词,同时检测学生能否正确运用词语 搭配和句式的转换。课外拓展是紧紧围绕本单元主题,引导学生自主地获取课外 的相关信息,更多层面地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 教学目标: 1、了解 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 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2、学习课文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 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1、查找搜集有关 20 世纪科学技术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切入中心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 29 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 (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揭示本课的中心句。(课件出示: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 二、感知课文,引导质疑 师:是谁呼风唤雨呢?(生: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生:靠的是现 代科学技术) 第 2/4 页 1、课件出示:是谁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 学技术。 (1)教师引读。 (2)感受句子特点,理解句子。(板书:人类 科学技术) 2、朗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质疑。 抓住“发现、发明、改观”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质疑。(板书:发现 发明? 改观?) 问题预设: (1)20 世纪的发现和发明具体有哪些? (2)这些发现和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观呢? (3)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三、品读课文,合探解疑 1、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问题一:20 世纪的发现和发明具体有哪些? (1)学生默读课文,勾划出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20 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 村”。 (2)引导学生欣赏有关发现、发明的图片,谈谈自已的感受。 (3)区别“发现、发明”,指导朗读句子。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其表达方法。(举例子) (5)拓展: 第 3/4 页 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 20 世纪里的其它发现和发明。 老师出示 20 世纪里的其它发现和发明。 问题二: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