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2章 数列配套练习全套苏教版必修5【精品打包】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18453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93.25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7-05-01
上传人:me****88
IP属地:江西
3.6
积分
- 关 键 词:
-
高中数学
数列
配套
练习
全套
苏教版
必修
精品
打包
- 资源描述:
-
高中数学第2章 数列配套练习全套苏教版必修5【精品打包】,高中数学,数列,配套,练习,全套,苏教版,必修,精品,打包
- 内容简介:
-
第 2 章 数列 单元测试 基础检测 1如果一个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此数列( ) A 为常数数列 B 为非零的常数数列 C 存在且唯一 D 不存在 2在等差数列 知 1a + 4a +7a=39,2a + 5a + 8a =33,则 3a + 6a + 9a =( ) A 30 B 27 C 24 D 21 3.若 ( ) A b=2 b=21(C a,b,D a,b,数列 ,8,1685 11a ( ) A 4 B 4 C 2 D 2 三内角成等差数列,则最大内角与最小内角之和为 _. 6 已 知 数 列 项 公 式 为,那么 是这个数列的第 _项 7. 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2, 且前 4 项之和等于 1, 那么前 8项之和等于 . 8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 372 小 值 时 n = , 此时 . 9已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首末两 项之积为中项的 5倍,后两项的和为第一项的 8倍,求这三个数。 10已知一个数列前 n 项和12 求它的通项公式,它是等差数列吗? 11 在等比数列 其前 n 项的和。设 28,4,0142 n. 求的值。 12数 列 , , 且满足=2n N+) ( 1) 求数列 项公式; ( 2) 设 | +|求 ( 3) 设)n 1b ( n N+)Tn=b1+ +否存在最大的整数 m,使得对于任意的 n N+,均有32成立?若存在,求出 不存在,说明理由。 选修检测 13在等比数列 ,且2a 4a +2 3a 5a + 4a 6a =25,那么 3a + 5a =( ) A 5 B 10 C 15 D 20 14某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每 20 分钟分裂一次, (一个分裂成二个 )则经过 3 小时, 由 1个这种细菌可以繁殖成( ) A 511个 B 512个 C 1023 个 D 知1254 那么它的前 8项和 ( ) A 12 B 24 C 36 D 48 16 已知等比数列 a n 的首项为 1,公比为 q,前 n 项和为 则数列 的前 ( ) A B 1 C 1 D 知等差数列 , |公差d0,则使前 ) A 4或 5 B 5或 6 C 6或 7 D 8或 9 18 在数列 若1 1a,1 2 3 ( 1 )a n ,则该数列的通项 19若数列 足: 11 2, 3 21 . 20设 S 14,10S7S 30,则9S . 21若不等于 1的三个正数 a, b, (21+_。 22在德国不来梅举行的第 48 届世乒赛期间,某商店橱窗里用同样的乒乓球堆成若干堆“正三棱锥”形的展品,其中第 1 堆只有 1层,就一 个球;第 2,3,4, 堆最底层(第一层)分别按如图所示方式固定摆放,从第二层开始,每层的小球自然垒放在下一层之上,第 n 堆第 n 层就放一个乒乓球,以 ()示第 n 堆的乒乓球总数,则(3) _f ; ( ) _(答案用 n 表示) . 23 已知正项数列 其前 n 项和 且 a1,a3,等比数列,求数列 的通项 4 已知数列 3,*213 2 ( ) .n n na a a n N ( I)证明:数列 1是等比数列; ( 数列 ( 数列 12 111 *4 4 . . . 4 ( 1 ) ( ) ,na n N 证明等差数列 . 第二章 数列答案 第 1 课时 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1()21,81( 2)6465,892 5 3() na 1( () ( 3) 2 ()111 解: (1) 2n 1; (2) 12)(12( 2 nn n; (3) )1(1n ; (4) 将数列变形为 1 0, 2 1, 3 0, 4 1, 5 0, 6 1, 7 0, 8 1, , n2 )1(1n ; (5) 将数列变形为 1 2, 2 3, 3 4, 4 5, 5 6, , ( 1) 1n n(n 1) ( 1) 440,80 208 ( 2) 323 是这个数列 的 第 17 项 ( 1) 21 a 72 a 103 a 114 a 105 a ( 2)当 4n 时,取 最小的 值 11 第 2 课时 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1 C 2 253 1 3a,1 21, 2 7a ,3 15a ,4 31a ,5 63a , 1214 解: (1) 1a 0, 2a 1, 3a 4, 4a 9, 5a 16, (n 1)2 ; (2) 1a 1, 2a 32,3a4221, 4a 52, 5a6231, 2n; 5 () () 3 ( 3)2)1(2 () ( 5) )110(31)1( ! 设na kn b,则 310 21,解得 21, 2 1 ( )na n n N ,2005 4011a , 又2a,4a,6a,8a, 即为 5,9,13,17, , 41第 3 课时 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4. C 7,由 2 7 52n ,得 , 52 不是该数列中的项 . 又由 2 7 2 7 解得 7n k N , 27k 是数列 k 项 . 10. (1)445,2171 ) 179 a 第 4 课时 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1. D 3. A 4. 24 5. 2 6. 3:1 . 解 : 是等差数列 1a +6a= 4a +3a=93a=9 4a =9 7=2 d= 4a 3a=7 2=5 9a= 4a +(9 4)d=7+5*5=32 3a =2, 9a=32 n 2 时 , (取数列 n 2) )1()(1 )( 为常数 等差数列,首项 1 ,公差为 p. 10. (1) 2f , 2 ( ) 1( 1 )2, 1( 1) ( )2f n f n , ()以 2 为首项, 1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13()22f n n, (101) 52f . 第 5 课时 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 3: 4: 5 7. 1,5,11 或 11,5, 1 或 6,5,16 或 16,5, 6 0 项 ; 9 中间三个齿轮的齿数 为 16, 20, 24 10.(1)每一行与每一列都成等差数列 (2)1 0 0 ,1 0 0 20200a 第 6 课时 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 1) 1. C 2. D 3. A 6 ( 1 )8 4 ( 1 , )nn n n N 6 0 7 6 8. 876 9 4 ,11 ,由11 4 7a a d得 ,5 1 1 1 4 0 1 0 . 2a a d 5 1 5 2 8 0 5 1 3 0 2 9 3 0 2 93 0 3 0 1 0 . 2 0 . 2 3 9 322a a a a d . 10 0 , 12 1 , 1 ,n n N 第 7 课 时 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 2) 1 D 2. B 3. A 4. 4010035. 6 6 24 7 1650 8 . 147 10 1 2 1 1 2 6 7 6771 3 1 1 3 712 ( ) 6 ( ) 0021 3 0( ) 1 3 02S a a a a a a a , 1112 1 1 0602 1 2 解得 , 24 37 d ,由 67700 6700, 又 24 37 d 1 2 12, , ,S S 第 8 课时 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 3) 1. A 5. B 6. 113, . 20 前 18、 19 项和相等且最大;略 10. ( 1)第 100行是 199个数的和 , 这些 数的和是 10000 ( 2) 第行的值 2n 第 9 课时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3. A 4. C 6. 1527. 0 8. 证明略 9. 9, 6, 4, 2 或 25, 10, 4, 18 10. 证明略 第 10 课时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3. A 4. C 8. 9. 平均每年至多只能减少 8 公顷 10 (1) 1 1= 2 2= 3 3= ) n n= )35(5 第 11 课时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1. C 2. B 3. C 4. C 096 或7. 3, ( 1)2 , ( 2) 8. 20% 9.在等比数列 123456成等比数列 ,12324,343656 3 6 3 6 4324 10. 解: ( 1) = 21 )2(81)2(81 nn 8 = 221 )2()2( nn 0)2()2( 221 nn ( + a n+1 a n 4) =0, N*, + 0, a n+1 a n 4=0,即 a n+1 a n = 4, 数列 等差数列 . ( 2)由 a n+1 a n = 4,由题知 = 5 4 4( ) = 4n 2) 又已知 1, 4. 故 首项为 1,公比为 4 的等比数列 . 4n 1 ( n N+) 第 12 课时 等比数列的 前 n 项和 (1) 2 1( ) 12 10. 150,211. 由2 1 1 128a a a ,又1 66得 , 1, 6 6 1 2 8 0 的两根 ,解这个方程得 , 1 264或 1 642,由11 nn a a qS q 得 26或 126. 12.等比数列中32 仍成等比数列 ,4S,8412 8 也成等比数列 ,而1 7 1 8 1 9 2 0a a a a 则是这个等比 数列中的第 5 项 ,由4 2S ,8 6S 得844这个等比数列即是 :2,4,8,16,32, ,1 7 1 8 1 9 2 0 32a a a a . 第 13 课时 等比数列的 前 n 项和 (2) . 357. 8 211211 nn n )111(82122 n数列 前 n 项和: )111()4131()3121()211(8 n )111(8 n 18 )231()71()41()11(12 )23741()1111( 12 分组) 当 a 1时, 2 )13( n 2 )13( 分组求和) 当 1a 时, 2)13(1111 2 )13(11 10 解:设 n 111 ,则 1132 121 1 n )1()23()12( 11n 第 14 课时 等比数列的 前 n 项和 (3) . A 6. 31123n7. 2046 8. 12(1 )q 9.【解】 1854510811 da 解得 1a 5, d 3, 3n 2, nb3 2, (3 2 2) (3 2 2) (3 32 2) (3 2) 312 )12(2 n 2n 7 6.(分组求和法) 10. 甲方案的总利润 S 万元 乙 方案的总 利润 S 万元 甲方案 优 第 15 课时 数列复习课练习 (1) ( 1) C ( 2) A ( 3) B ( 4) D ( 5) D ( 6) 1 ( 7) 120 ( 8) 54 ( 9) 92 ( 10) 31n n ( 11) ,不能一次性还清贷款; ( 12 311 ( ) 23; 13 1 1( 2 1 ) ( )4 4 3 . 第 16 课时 数列复习课练习 (2) ( 1) D .( 2) C. ( 3) C. ( 4) B.( 5) A.( 6) C.( 7) D.( 8) 3000. ( 9) 10, 11, 12. ( 10) 25. ( 11)提示:利用等差中项的概念 . ( 12)提示 :设 ()f x kx b求得 ( ) 2 1f x x, ( 1 ) ( 2 ) ( 3 ) ( 4 ) ( 5 ) 2 5f f f f f . 第 2 章 数列 数列单元测试 1、 B 2、 B 3、 C 4、 A 5、 120 6、 10, 3 7、 11, 17 8、 12, 18 324 9、 13, 10(略) 11、 解:由,28,44322 a 得(,4211 0出1所以 833 12、 ( 1) 2m=10;( 2)6 3) m=7 13、 A 14、 B 15、 D 16、 C 17、 B 18、 123n 19、 12 n 20、 54 21、 2 22、 ( 3 ) 6 3 1 1 0f ;观察图 4,不难发现第 n 堆最底层(第一层)的乒乓球数1 2 3 ( 1)2 ,第 n 堆的乒乓球总数相当于 n 堆乒乓球的底层数之和 ,即1 2 3() nf n a a a a 2 2 2 21 1 ( 1 ) ( 1 ) ( 2 )( 1 2 3 )2 2 2 6n n n n 23、 解 : 10Sn=, 10a1=,解之得 或 . 又 101=12+51+6(n 2), 由得 1012)+6(1),即 (an+1)(1 5)=0 an+10 , 1=5 (n 2). 当 时 ,3,3. a3,成等比数列 3; 当 时 , 2, 2, 有 , n 3. 24、 ( I)证明:213 2 ,n n na a a2 1 112*2112 ( ) ,1 , 3 ,2 ( ) .n n n a a 1是以212为首项, 2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由( I)得 *1 2 ( ) ,a n N 1 1 2 2 1 1( ) ( ) . . . ( )n n n n na a a a a a a a 12*2 2 . . . 2 12 1 ( ) ( 明: 12 1114 4 . . . 4 ( 1 ) , 12( . . . )4 2 ,b b n b 122 ( . . . ) ,b b n n b 1 2 1 12 ( . . . ) ( 1 ) ( 1 ) .n n nb b b b n n b ,得112 ( 1 ) ( 1 ) ,n n nb n b n b 即1( 1 ) 2 0 b n b 21( 1 ) 2 0 b n b ,得212 0 ,n n nn b n b n b 即212 0 ,n n nb b b *2 1 1 ( ) ,n n n nb b b b n N 等差数列。 第 10 课时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 分层训练 】 ) A. 1 1 1,3 6 9B. , , 7 C. 6,8,10 D. 3, 3 3,9 2a ,8 64a ,那么它的公比 q ( ) A. 4 B. 2 C. 52 D. 123. 考察下列数列, 1, = 21,2, =2. = =2 =an+n, 1, =( ,则 等差数列且 等比数列的有( ) A 1 组 B 2 组 C 3 组 D 0 组 4. 等差数列 , A, an+m =, A, bn+m = ) A A + B, A B B 2 C 2 D A + B, 项为 98,末项为 13,公比为 23,则项数 n 等于 . 6. 在 等 比 数 列 中 ,0 ,且21n n na a a,则该数列的公比 q 等于 . , ()且3 6 9 8a a a ,则2 2 2 4 2 6l o g l o g l o 2 8 2 1 0l o g l o . 列数列中是等比数列的所有代号为是 . 2 2 1 展延伸】 9 某地现有耕地 0000 公顷,规划 10 年后粮食单产比现在增加 22,人均粮食占有量比现在提高 10如果人口年增长率为 1,那么耕地平均每年至多只能减少多少公顷(精确到公顷)? (注:粮食单产总产量 /耕地面积,人均粮食占有量总产量 /总人口数) 10 如图,正方形 边长为 3别作边 的三等分点 1, 1, 1, 1,得正方形 1 1 1 1,再分别取边 1 1, 1 1, 1 1, 1 1上的三等分点 2, 2, 2, 2,得正方形 2 2 2 2,如此继续下去,得正方形 3 3 3 3 ()求边 1 1, 2 2, 3 3 的长; ()求正方形 n n n n 的边长 【师生互动】 学生质疑 教师释疑 第 11 课时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 分层训练 】 1 已知公差不为 0 的等差数列的第 4, 7,16 项恰好是某等比数列的第 4, 6, 8 项,那么该等比数列的公比是 ( ) A 3 B 2 C 3 D 2 2 已知数列 )(13 3,0 *11 , 则20a=( ) A 0 B 3 C 3 D233 在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B + 2 2 某单位某年 12 月份产量是同年 1 月份产值的 m 倍, 那么该单位此年的月平均增长率是( ) A112111 m D 112 m 5 若方程 052 0102 四个实数根适当排列后,恰好组成一个首项为 1 的等 比数列,则n m 的值为 _; 6. 若 等比数列,有 a3+ 132, 512,则 _; 7. 数列 前 n + 1) = n + 1, 则 _; 8. 制造某种产品,预计经过两年使成本降低 36%,则平均每年应降低成本的百分比为 _ . 【 拓展延伸 】 9 等比数列 知12324,3436,求56 10. 已知数列 N*, 2)2(81 ( 1)求证: 等差数列; ( 2)若 1, 4, n 项和为 =( a n+1 a n + 1) ( a n a n+1)1( n 2) 项公式 . 【师生互动】 学生质疑 教师释疑 第 12 课时 等比数列的 前 n 项和 (1) 【 分层训练 】 1 81a ,5 16a ,则它的前 5 项 和是( ) 1 2a, 前 3 项和3 26S ,则公比 q 为 ( ) B.4 4 D.3 或 4 ,则a 等于 ( ) D.1 n 项和 54,前 2n 项和2 60, 则前 3n 项和3 ) C. 2603D. 0,569则3 1 3 2 3 3 3 1 0l o g l o g l o g l o ga a a a ( ) 前 1,则 2 2 2 21 2 3 na a a a ( ) A 2(2 1)n B. 21 (2 1)3 n 1)3 n , 2, 1, 的前 10 项和是 . 8. 1 1 1 11 3 5 ( 2 1 ) 2 4 8 2 . 4 65S , 23q,则1a. 公比 q 的范围是 . 【拓展延伸】 1 66, 12812 且前 n 项和 126 , 求 n 以及公比 q. 12. 等 比 数 列 n 项和为 2S ,8 6S ,求1 7 1 8 1 9 2 0a a a a 的值 . 【师生互动】 学生质疑 教师释疑 第 13 课时 等比数列的 前 n 项和 (2) 【 分层训练 】 1 设4321 , 公比为 2,则432122 aa 的值为( ) A41B21C81D 1 2 数列 3, 5, 9, 17, 33,的通项公式 ) A B 12 n C 12 n D 12n 3 数列 n,若前 n 项的和为 10,则项数 n 为( ) A 11 B 99 C 120 D 121 4 已知实数 、 满足122,62,32 那么实数、 是( ) A等差非等比数列 B等比非等差数列 C既是等比又是等差数列 D既非等差又非等比数列 5 若 、 成等比数列,则关于 x 的方程 02 ) A必有两个不等实根 B必有两个相等实根 C必无实根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6. 数列 11,111nn 则4a 7. 4a, 5q ,前n 项和为满足 510的最小自然数n 的值是 . 【 拓展延伸 】 8. 在数列 ,11211 n n,又12数列 前 n 项的和 . 9 求数列的前 n 项和:231,71,41,11 12 n, 10求数列 ,11,32 1,21 1 前 n 项和 . 【师生互动】 学生质疑 教师释疑 第 14 课时 等比数列的 前 n 项和 (3) 【 分层训练 】 1 已知数列 12 ,则数列 项和5S( ) 已知等比数列 ,则由此数列的偶数项所组成的新数列的前 n 项和 ) 1)n 1)4n 3 7a ,前三项和3 21S ,则公比 q 的值为( ) B. 12 12D. 1 或 果1418, 2312,则这个数列的前 8 项之和8S( ) 数列 221 , 1 2 , 1 2 2 , , 1 2 2 12,n 的前 99 项和为( ) A. 1002 101 B. 992 101 C. 1002 99 D. 992 99 6. 数列 132 , 1是以 1 为首项, 1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 7. 已知 +10 ,则 + . 8. 某工厂月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为 q ,则年平增长率为 . 【 拓展延伸 】 9 已知等差数列 第二项为 8,前十项的和为 185,从数列 ,依次取出第2 项、第 4 项、第 8 项、第 按原来的顺序排成一个新数列 求数列 通项公式和前项和公式某人自己创业,向银行贷款,有两种方案 甲方案:一次性贷款 10 万元,第一年可获利万元,以后每年比上一年增加 30的利润 乙方案:每年贷款万元,第一年可获利万元,以后每年都比上一年增加利润 元 两种方案使用期都是 10 年,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若银行贷款利率均按年息 10的复利计算,试比较两种方案的优劣 【师生互动】 学生质疑 教师释疑 第 15 课时 数列复习课练习 (1) 【 分层训练 】 0 到 2000 之间,形如 2 ( )n 的各数之和为( ) . ( A) 1008 ( B) 2040 ( C) 2032 ( D)2016 5127 ,那么1 3 5 7 92 4 6 8 1 0a a a a aa a a a a ( ) . ( A) 13( B) 3 ( C) 13( D)3 81, 3,则1 7 1 8 1 9 2 0a a a a 等于( ) . ( A) 14 ( B) 16 ( C) 18 ( D) 20 p ,则年平均增长率为( ) . ( A) 12p ( B) p ( C) 12(1 )p ( D) 12(1 ) 1p 1 2 ) ( 1 2 2 ) ( 1 2 2 102) 的和为( ) . ( A) 112 11 ( B) 122 11 ( C) 112 13 ( D) 122 13 1)的等比数列 23 ,则c . ,前 m 项的和为 10,则项数等于 _. 8. 个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其前三项的和为 26,后三项的和为 2106,则第四项等于 _. 2 米的高处自由落下,每次着地后又跳回原高度的一半再落下,第五次着地时所经过的路程为 _米 . 【拓展延伸】 的等差数列,公比为 q 的等比数列,且1 2 31 , 5 , 1 7b b b ,求数列 600万元建设新生产线 . 若生产线建成后获得年均纯利润 600万元,银行按复利计算,年息为 5,该公司过三年能否一次性还清贷款? 若公司三年后必须一次性还清贷款,此生产线建成获年均纯利润至少多少万元(精确到 元)? 2 3, , , , ,na a a 1()32()43() ,1(),此数列是首项为 1,公比为 13的等比数列 【师生互动】 学生质疑 教师释疑 第 16 课时 数列复习课练习 (2) 【 分层训练 】 , 8 , 1 1, , 3 1 1n ( )的项数是( ) . ( A) n ( B) 3 11n ( C) 4n ( D) 3n 4 6 8 1 0 1 2 120a a a a a ,则9 102值( ) . ( A) 20 ( B) 22 ( C) 24 ( D) 8 有下列关系确定的数列 ) ( A) 2 B) 2a n( C)1n n nb a a ( D) 33a ,45 153a ,则 201 是该数列的( ) . ( A)第 60 项 ( B)第 61 项 ( C)第 62 项 ( D)第 63 项 15 , 3 , 2 , ,22 的每相邻两项插入一个数,使之 成为一个新的等差数列,则新的数列的通项为( ) . ( A) 3 2344( B) 35 ( 1 )2 ( C) 35 ( 1 )4 ( D) 25 34na n n2 的等差数列,若1 4 7 9 7 50a a a a ,则3 6 9 9 9a a a a ( ) . ( A) 182( B) 148( C) 82( D) 78 125a ,10 大的项,则公差 d 的取值范围是( ) . ( A) 8( , )75( B) 3( , )25( C) 83( , )75 25( D) 83( , 75 3的倍数的数共有 _个 . 70a ,21 100a ,则 _项的值介于 ( 18,18 之间 . 【拓展延伸】 ,8,11,和 3,7,11,都有 100 项,问他们共有多少个相同的项 . ,公差不等于 0, 求证1() , 1() , 1() 也成等差数列 . )图象过点(3,5) ,又 (2), (5),15等差数列,求( 1 ) ( 2 ) ( 3 ) ( 4 ) ( 5 )f f f f f 的值 . 【师生互动】 学生质疑 教师释疑 第 1 课时 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 分层训练 】 1 观察下面数列的特点,用适当的数填空 ( 1) , 14 , , 116 , 132 ; ( 2) 32 , 54 , , 1716 , 3332 , . 2. 已知 22( ) l o g ( 7 )f x x, ()na f n,则 . 3. 写出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使它的前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 (),; (),; ()211,3121,4131,5141【 拓展延伸 】 4. 根据下面数列的前几项的值,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 3, 5, 9, 17, 33,; (2) 32, 154, 356, 638, 9910, ; (3) 0, 1, 0, 1, 0, 1,; (4) 1, 3, 3, 5, 5, 7, 7, 9, 9, ; (5) 2, 6, 12, 20, 30, 42, . 5 已知数列 n(n+2) ()写出这个数列的第项和第项;( ) 323 是不是这个数列中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6. 已知数列 的 通 项 公 式 是582 n ()写出这个数列的前项,并作出前项的图象; ()这个数列所有项中有没有最小的项? 【师生互动】 学生质疑 教师释疑 第 2 课时 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 分层训练 】 1 在数列 55,34,21,8,5,3,2,1,1 x 中, x 等于( ) A 11 B 12 C 13 D 14 2 已知数列 a,1 22 1 nn a ,则4a. a,1 21,试写出该数列的前 5 项,并用观察法写出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 【 拓展延伸 】 4 根据各个数列的首项和递推公式,写出它的前五项,并归纳出通项公式 (1) 1a 0, 1na(2n 1) (n N); (2) 1a 1, 12n (n N); 5 写出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使它的前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 2, 4, 8, 16; () 1, 8, 27, 64; () a, b, a, b; () 1, 2 , 3 , 2; ( 5) 3,33,6. 已知数列 3a,10 21a ,通项n 的一次函数, 求 求2005a; 若 6 8, , , , ,a a a 归纳 【师生互动】 学生质疑 教师释疑 第 3 课时 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 分层训练 】 1 数列 7 , 1 3 , 1 9 , 2 5 , 3 1, ,中的第( )项 . A. 332 B. 333 C. 334 D. 335 5,则此数列是( ) 的等差数列 B. 公差为 5 的等差数列 的等差数列 D. 公差为 n 的等差数列 3 等差数列 3, 7 , 1 1, , 的一个 通项公式为( ) A. 47n B. 47n C. 41n D. 41n 4 若 差数列,则1 2 3a a a,4 5 6a a a,7 8 9a a a, ,3 2 3 1 3n n na a a,是( ) B. 一定是递增数列 D. 一定是递减数列 5 已知等差数列 6 ,37 ,则 6. 如果等差数列 项为 5 ,第 10 项为 5 ,则此数列的第 1 个负数项是第 项 . 7. 等差数列 50a ,5 30a ,则7a. 8若 等差数列, a3,的两根,则 a5+ . 【 拓展延伸 】 9 判断数 52 , 2 7 ( )k k N是否是等差数列 5, 3, 1,1, , 中的项,若是,是第几项? 10. 在等差数列 ()已知 3a 31, 3a 76,求 1a 和; ()已知 1a 6a 12, 4a ,求 9a 【师生互动】 学生质疑 教师释疑 第 4 课时 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 分层训练 】 1 首项为 24 的等差数列从第 10 项起开始为正数,则公差 d 的取值范围是( ) A. 83dB. 3d C. 8 33 dD. 8 33 d2 等差数列, 321 的公差为 d,则数列, 321 ( c 为常数,且0c )是( ) A公差为 d 的等差数列 B公差为 等差数列 C非等差数列 D以上都不对 3 已知,67 1,67 1 等差中项为( ) A 7 B 6 C71 D61 4 设 等差数列 ,且满足a2+a3+8,则 a6+于 5 设 等差数列 ,则在下列数列中 q 其中 p,q 为常数 ),成等差数列的个数为 6. 已知数列 a,x,b,2x 依次成等差数列 ,则b:a= 7. 等差 数列 524,2 3a ,则6a. 8. 在等差数列 ,若 1a +6a=9, 4a =7, 求3a, 9a. 【 拓展延伸 】 9 已知数列 通项公式 ,其中 p 、 q 是常数,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若是,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 10. 10. 已知 (1) 2f ,2 ( ) 1( 1 ) ( )2n n N ,求(101)f . 【师生互动】 学生质疑 教师释疑 第 5 课时 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 分层训练 】 1 已知等差数列 ,a1+a4+9,a2+a5+3,则 a3+a6+于( ) 在 等 差 数 列 已 知25 4 , 3 3 ,na a a 1 1,3a 则 n 是( ) 在 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 若1 2 3 15a a a ,1 2 3 80a a a ,则1 1 1 2 1 3a a a ( ) 4 已知 a, b, 二次函数y=bx+ ) A、 0 B、 1 C、 2 D、 1 或 2 5 已知数列 通项公式是 4 3n + 2(n N*),则 47 是数列 ( ) A第二项 B第三项 C第四项 D第五项 6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组成等差数列,则这个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比为 7. 三个数成等差数列 ,它们的和是 15,它们的平方和等于 83,则这三个数分别为 8. 在等差数列 知1 83a ,4 98a ,则这个数列共有 项 在 300 到400(不含 300 和 400 )之间 . 【 拓展延伸 】 9 一种变速自行车后齿轮组由个齿轮组成,它们的齿数成等差数列,其中最小和最大的齿轮的齿数分别为和,求中间三个齿轮的齿数 10. ,东印度(今孟加拉国)学者森德拉姆 (现了“正方形筛子”: 4 7 10 13 16 7 12 17 22 27 10 17 24 31 38 13 22 31 40 49 16 27 38 49 60 ( 1) 这个“正方形筛子”的每一行有什么特点?每一列呢? ( 2) “ 正方形筛子”中位于第 100 行的第100 个数是多少? 【师生互动】 学生质疑 教师释疑 第 6课时 等差数列的前 1) 【 分层训练 】 1在等差数列 差202 , 6 0,则21 ) . A 62 B 64 C 84 D 100 2在等差数列 差 0d ,1 20 10那么下列各式中与 m 相等的是( ) . A 35 2 102 20 9 12把正偶数以下列方法分组:( 2), ( 4, 6),( 8, 10, 12),其中每一组都比它的前一组多一个数,那 么第 11 组的第 2 个数是( ) . A 114 B 134 C 132 D 112 4 等差数列 12010 S,那么101 的值是( ) A 12 B 24 C 36 D 48 5 已知数列 n 项和24 2 ( )nS n n N ,则 _. 6. 等差数列 6 3 8a a a,则9s. 7. 等差数列 232nS n n,则公差 d . 8. 在等差数列 392,100 168 则 24S . 【 拓展延伸 】 9 在等差数列 11 ,求5 1 5 2 8 0a a a . 10. 已知数列 足 ,+Sn=n(n N*),其中 前 此数列的通项公式 . 【师生互动】 学生质疑 教师释疑 第 7课时 等差数列的前 2) 【 分层训练 】 1 数列 0, 1, 0, 0, 1, 0, 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 ) )1( n 1( 2( 若钝角三角形三内角的度数成等差数列 ,且最大边长与最小边长的比值为 m,则 m 的范围是 ( ) A.(1,2) B.(2,+) C.3,+) D.(3,+) 3 一群羊中,每只羊的重量数均为整千克数,其总重量为 65 千克,已知最轻的一只羊重 7 千克,除去一只 10 千克的羊外,其余各只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