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习题集_第1页
古代文学习题集_第2页
古代文学习题集_第3页
古代文学习题集_第4页
古代文学习题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鲧禹治水、 黄帝擒蚩尤、 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 创世神话、 始祖神话、洪水神 话、战争神话、 发明创造神话 。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 女娲补天 、 共工触山 、后羿射日和 嫦娥奔月,它保存在 淮南子中。 第二章 诗经 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 氓、 采薇、 蒹葭。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收 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 500 年间的 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 ,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 风 、 雅 、颂 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的。 4、诗经共有周南、召南、邶风、 鄘风、卫风、王风等十五 “国风”,共 160 篇。 5、诗经中的“雅”分 大雅 和 小雅 ,前者有 31 篇,后者有 74 篇,共 105 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 周 颂、 鲁 颂、 商 颂,它们分别有 31 篇、 4 篇和 5 篇作 品,共 40 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 鲁诗 、 齐诗、 韩诗 、 毛诗 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 是 鲁 人申培 、 齐人辕固 和 燕人韩婴 。现 在流传下来的是 毛诗 ,这就是我们现 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毛诗正义是西汉 毛 亨 传, 东汉 郑玄 笺 ,唐 孔颖达 疏。 诗集传 是南宋 朱熹 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 6 个方面,它 们是祭祖颂歌和周祖史诗、 农事诗 、 燕飨祝福诗 、 怨刺诗 、 战争徭役诗 和 婚姻爱情诗 。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 赋 、 比 、 兴 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 赋 、 比、 兴 ,它们和 风 、雅、 颂 合 称为诗之“六 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 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用咏之词也” 。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 为生民 、公刘、 绵、 黄矣和大明5 篇。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一、熟读晋公子重耳之亡、 勾践灭吴、 苏秦始将 连横,分析其结构和艺术特色。 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 甲骨卜辞 。 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是 商周铜器铭文 。 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尚书。 4、被司马迁称为“礼义之大宗”的是春秋 。 5、左传记事起于 鲁隐公元 年,止于 鲁哀公二十七 年。 、左传描写的重大战争有 城濮之战 、 崤之战 、鄢陵之战 、 、 。 、叙事散文中以记言为主的著作是尚书 。 、突出表现纵横家思想和纵横家人生观的史书是战国策 。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1、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是 语录体散文 。 2、老子的文学性主要表现于哲学表述中的 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 。 3、表明我国说理散文已经成熟的是 荀子 、韩非子 。 4、孟子散文的特点是 长于论辩,气 势浩然 。 5、“养气说”的本质意义是 按照人的天赋本心,对仁义道德经久不懈的自我修养,升华 出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 (养浩然之气) 。 6、“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 为一” 体现了庄子 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 7、“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的意思是 。 8、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是 荀子 。 9、先秦作家中大量引用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是 韩非子 。 10、我国说理文的主要模式是成熟于战国后期的 专题说理文 。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一熟读并讲析离骚(力争背诵);默写并赏析国殇。 1、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源头的是楚辞 。 2、屈赋的代表作品是 离骚 、九歌、 天问 、招魂、 九章 。 3、从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中我们基本可以认定屈原的作品共 23 篇。 4、屈原在离骚中所创造的象征手法是 香草美人 。 5、被称为骚体的屈原作品在形式上的特点是 新鲜 、 生动 、 自由 、 长短不一 。 6、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是 九章 。 7、“天问”意思是 列举出历史和自然界一系列不可理解的现象,对天发问,探讨万事万 物变化发展的道理。 。 8、宋玉的代表作品有 九辩 、风赋、 高唐赋、 神女赋 、登徒子好色赋 。 3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绪 论 1、西汉作家群体的再度生成大约在 汉文帝 和 汉景帝 时期。 2、汉赋和 楚词 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汉宣帝时, 王褒 等人用诵读奇文等方法为 太子治病。东汉时,王逸 则写出了 楚词章句 的研究著作。 3、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 吴王刘濞 、 梁孝王刘武 、和 淮南王刘安 。 4、武帝曾令淮南王刘安为离骚一书作注解,其 宾客还集体创作了淮南子一书。 5、汉代 乐府 、 洛阳东观 、 鸿都门学 等文化机构的 设立,为稳定已生成的作家群 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6、言“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人是 司马相如 , 司马迁 则说了“究天人之 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后者选自 西京杂记 。 7、汉代文人贵于名行,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自己,因此他们的作品贯穿着一种 自强不 息 、 积 极向上 的精神,保持着 激扬高昂 的格调 。 8、汉代文学从对 历史 的批判发轫, 经昌盛期的 歌功颂德 ,最后以对 现实 的批判 而告终。 9、汉代文人的地位经历了一个从 独立 到 依附 、再到 独立 的演变过程。 10、汉代文学与先秦 楚地 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所以一开始就具有 浓郁的浪漫 色彩。东汉 以后,文学作品的 现实 精神日益增强,辞 赋创作中,班彪的 北征赋 、班昭 的 东征赋 、 蔡邕的述行赋、 赵壹的刺世疾邪 赋都是现实性很强的作品。 11、西汉的学校教育是 武帝 时期经 公孙弘 倡导后发展起来的。由于政府的大力支 持,两汉 文学思潮很少超越 经学的藩篱, 毛诗序 中主张诗歌“ 发乎情 , 止乎礼仪” 等观 点,成为汉 代文学思潮的灵魂和主调。 12、 赋 是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 诗歌 和 散文 之间。骚体赋的代表作 有贾谊的 吊屈原 赋 , 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了 新体赋的最高成就, 张衡 的归田赋则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13、司马迁的史记开辟了 传记 文学的新纪元, 吴越春秋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 马第伯 的 封禅仪记可视为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游记。 14,汉代文学的发展可划分为 初创 期、 全盛 期、 中兴 期和 转变 期四个阶段。 第一章 秦汉政论散文 一背诵默写篇目:谏逐客书 1、秦统一全国之前,秦相 吕不韦 召集门客编成吕氏春秋一书。全 书分 八览 、 六论 、 十二 纪 ,再加一篇序文,共 161 篇,二十多万言。 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 杂 家 ”,其中主要包含了 道家 、 儒家 、 阴阳家 等家的思想。 2、吕氏春秋是一篇优秀的文学散文,其 贵公 篇讲了“圣人之治天下也,必先公” 的 道理, 大乐 篇则讲了音乐的产生、本 质和功用等,有 老子 的文风。文章中也用了大量 寓言,其 察今 篇为了说明“因时变法”的主张,连用了“ 荆人涉鄘 ”、“ 引婴儿投江 ” 和“刻舟求剑 ”三个寓言。 3、 鲁迅 先生曾言:“秦代文章, 李斯 一人而已”。 谏逐客书 是他的代表作,全文 共分 段,最精彩部分是 中间一 段。 4、西汉初年的陆贾曾著文 12 篇纵论秦汉之得失等内容,号为 新语 。汉书艺文志 则记载了贾谊散文共计 58 篇,收录于 新书 。 5、代表汉初政论散文最高成就者是 贾谊 ,他的作品可分为 专题政论文 、 疏牍文 、 杂论 三类 ,头二类的代表作品分 别为 过秦论 、 论积贮疏 和 陈政事疏 。论贵 粟疏是 ?错 的作品,它上承 论积贮疏 而发,进一步指陈了务民贵粟的主张。 6、过秦论是贾谊 政论 散文的代表作,内容分 为 三 篇,全文 结尾时留下一个野谚, 叫“ 前事不忘 , 后事之师也 ”。 7、淮南子原称淮南鸿烈 ,东汉 高诱 评此书 ,认为“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 守静,出入经道” ,显然是 汉初 黄老 思想的继续。其 览冥训 篇前后引用了十几个神话、 传说和历史故事来进行说理;其要略篇运用大量 排比式 句子,与陆贾、 贾谊 等 人的文章共开了后世 骈文 之先河。 8、董仲舒的 贤良对策 三篇是优秀的政论散文, 春秋 一文则艰涩枯燥;刘向政论 散文的代表作品有 说苑 、 新序 等,整理古籍 时写成的 战国策书录 也见解深刻, 文笔生动。 9、西汉散文创作极其繁荣,司马如的 难蜀父老 ,东方朔的 答客难 、桓宽的 盐铁论 及扬雄的 解嘲 、 解难等俱为名篇。 10、 王充 、 王符 和 仲长统 被并称为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 11、王充政论散文的代表作是 论衡 ,全 书共 85 篇,现存少一篇 招致。此书以 疾虚妄为写作宗旨,最能代表这种思想的有“九虚”、 “三增 ”、论死、 订鬼等篇。 12、王符的政论散文 潜夫论成书于 东汉中期 ,是一部 愤世嫉俗 之作,其考绩 篇与汉代童谣“ 举秀才,不知 书。 举孝廉,父 别居。寒素清白 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有异 曲同工之妙。 务本 篇则批判了靡丽浮华的文风。 第二章 汉代辞赋 一背诵默写篇目:刺世疾邪赋 1、“彼寻常之汙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 这句话选自贾谊的 吊屈原赋 ,此文是 以 骚体 写成的一篇抒怀之作。作者的另一篇 赋作 服鸟鸟赋 ,阐明了自己对生死、祸 5 福达观的态度,表现出鲜明的 道家 倾向。 2、枚乘是 梁园文学 群体的杰出代表, 汉书艺文志 载乘赋九篇,其 梁王菟园赋 、 忘忧馆 柳赋 均为前人所称道,然而以 七发 最为著名。 3、七发对先秦文学多有借鉴,其中涉及 劝谏楚太子的养生理论和 吕氏春秋本生 的论述相关,而七发一文的理论渊源可以从 吕氏春秋孟春纪找出。 4、七发在体制上沿袭了 楚辞 的 招魂 和 大招 ,区别是七发把铺排对象 作为 否定性 因素加以了 处理。 七发一文中以 观潮 一段的描写最为精彩,作者发挥了丰 富的想象力,把描写对象写成是一支声势显赫的 军阵 。 5、七发辞藻繁富,多用 比喻 和 叠字 ,以叙事写物为主,是一篇完整的 新体 赋。在它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号称 “ 七体 ”。 6、 梁孝王 去世和 汉武帝 继位,是 汉代文学由初期进入盛期的转折点,这一时期文 坛上以赋见称的作家有 东方朔 、 枚皋 、 司马相如 等。 7、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是 子虚赋 和 上林赋 ,此外还有抒发对秦迅速败亡的 哀 二世赋, 针砭崇尚神仙之事的 大人赋 ,号称历代 宫怨作品之祖的 长门赋 ,还有 美人赋 、难蜀父老等等作品。 8、在子虚赋、 上林赋中,作者虚构了 子虚 、 乌有先生 和 亡是公 三人。文章 结 构,都是篇首几段用 散文 领起,中 间用 韵文 铺叙,篇末又用 散文 结尾。作品句法灵活, 用了许多 排比句 ,并 间杂 长短句 。描写景物 时,大量采用了 短句 ,如描写游猎主要用 三言 ,这就使得文章音节短促, 应接不暇,文采斑 驳陆 离。 9、汉武帝以后至 宣帝 、 成帝 时,文坛重又焕发 异彩。其中以赋名世并影响后代文 坛的当推王褒和 扬雄 , 刘向 、 文歆 父子的汉赋 作品也颇有文采。 10、汉宣帝时,上层社会发生了一场关于 赋的社会意义 乃至 文学的性质 的讨论。 在这场辩论中,宣帝指出了某些不以 讽喻 为宗旨的文学作品存在的合理性,对以 为旨归的 文学 艺术 流派 给予了必要的肯定。在 这种思潮支持下,以 “ 辩丽可喜 ”为特征 的赋,取得了较大成绩。 11、王褒的赋作主要有 洞箫赋 和 甘泉赋 。扬雄赋作中, 蜀都赋 实开了后世 京都赋的先河, 甘泉赋、 河东赋、 羽猎赋 、 长扬赋 四篇是他的代表作。刘向的赋多 不出 楚辞 窠臼,刘歆的 遂初赋 对后来的述行言志作品 较有影响。上述 赋中,是西 汉文坛具有“ 辩丽可喜”、 “虞 说耳目” 特点的代表作是 洞箫赋。 12、东汉初年,面对都洛、都雍的争 论, 杜笃 作了 论都赋 ,这篇作品是东汉赋风 转变的重要标志。京都赋题材中,影响最大的当推 班固 的 两都赋 ,张衡的 二京赋 也占有一席之地, 王延寿 的 鲁灵光殿赋 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才能,为作者赢得“辞赋 英杰”的声誉。 13、东汉抒情赋主要分为 纪行赋 和 述志赋 两类。前者开了后代 游记 文学的先声, 其殿军人物是 蔡邑 ,代表作品 为 述行赋 。另外, 班彪 的 北征赋 和 班昭 的 东征赋 也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为后者注入巨大活力的人物是 张衡 ,除了大赋作品, 他也写了 思玄 赋 、 归田赋 等抒情之作。此 类作品中, 冯衍 的 显志赋 是东汉早 期的重要作品, 班固 的 幽通赋 和它在基本精神上多有相承。 东汉末年, 赵壹 创作的 刺世疾邪赋 、 穷鸟赋 等此类作品也别具特色。 第三章 秦汉叙事散文 1、现存的秦代刻石文共有 7 篇,大都出自 李斯之手。它们分别是 峄山刻石 、 泰山 刻石 、 之?刻石、 东观刻石、 碣石刻石、 琅邪台刻石、 会稽刻石。其中除琅邪台刻石 为两句一韵外,其余 6 篇皆为 三句 一韵。 2、西汉散文发展中出现了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书信体散文,代表作有邹阳的 狱中上梁王书、枚乘的谏吴王书、司 马迁的报 任安书和杨恽的报孙会宗书等。 3、刘向一生有著作多种,其中 说苑 、 新序 等书的部分篇目具有小说的意味,实 开了六朝世说新语类小说之先河。 4、史记代表了古代 历史 散文的最高成就, 鲁迅先生在 汉文学史纲要 中称它是“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5、司马迁,字 子长 ,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少年时曾随 孔安国 学习古文尚书, 向 董仲舒 学 习公羊派 春秋 。后任 太史令 ,并参与制定了 太初历 ,因 李陵 案 被处以宫刑。征和二年(前 91 年)最终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共 历时 14 年。 6、司马迁曾在 报任安书中提及其修史的宗旨是:“ 究天人之际 , 通古今之变 , 成一家之言” 。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描写 人物传记为中心的 纪传体通史,全书由 十二本纪 、 十表 、 八书 、 三是世家 、 七十列传 组成,记 述了从 皇帝 至 西汉武帝 年间大约 3000 年的兴衰沿革史。 8、东汉 班固 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 断代 史,它在叙事写人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9、和史记 疏荡往复 的笔法不同, 汉书重视 规矩绳墨,行文 谨严有法 ,从而形 成和史记迥然有别的风格。 10、吴越春秋是成书于 东汉 的一部 历史 散文,作者是 赵晔 。其书今存 十 卷, 主要叙述 吴越争霸 的故事。它在体例上兼有 编年体和 纪传体史书的特点,是 历史演义小说 的雏形。 11、成书于 东汉 的历史散文 越绝书 内容许多与吴越春秋相同。它们都以吴越 争霸 为主线索,又都出自 吴越 文人之手,因而也都 带有鲜明的 吴越文化 的特点。 7 12、东汉碑文和 秦 代 刻石 铭文有渊源关系。崔瑗的 河间相张平子碑 用简洁的文 字展示了 张 衡 的学问品格。 胡广 的 征士法高碑 则短小精悍,多用偶 语,妙语天成。 蔡邑 的碑文在东汉最为著名,代表作是 郭有道碑 和 陈太丘碑 。 13、 马第伯 的 封禅仪记 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游记,后来的 洛阳伽蓝记 、 水经注 在笔法上和它多有相似之处。 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 一背诵默写篇目:有所思、 上邪、 陌上桑、 十五从军征、 上山采蘼芜、 羽林郎。 1、两汉乐府诗是指由 朝廷乐府系统 或相当于 乐府 职能的 音乐管理 机关搜集、保 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 诗歌 。 2、乐府的行政长官叫 乐府令 ,隶属于 少府 。西汉另一掌管音乐的机构是 太岳令 ,隶属于 奉常 ,主管 郊庙之乐 。 3、最初用楚声演唱的乐府诗是 安世房中歌 十七章,另外, 刘邦 的 大风歌 在 祭祀沛宫原庙时也用楚声演唱。 4、乐府的职能、地位在 武帝 时进一步加强,至 成帝 末年,乐府人员多达八百余人, 哀帝 登基后,下诏罢乐府官,裁减乐府人员。 5、东汉管理音乐的机关分属两个系统,一个是 太予 乐署 ,一个是 黄门鼓吹署 ,后 者在 西汉 时已有,实际上发挥了西汉 乐府 的作用。 6、沈约编篡 宋书 时,其 乐志 篇收录了大量两汉乐府诗。宋人 郭茂倩 编的 乐府诗集 ,把 汉代至 唐 的乐府诗搜集起来,共分 为十二类。其中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 在 郊庙歌辞 、 鼓吹曲辞 、 相和歌辞 和 杂歌谣 辞中,而以相和歌辞数量最多。 7、现在所能见到的两汉乐府诗,可以 认定是西汉作品的有: 大风歌 、 按世房中歌 17 章、 郊祀歌 19 章和 铙歌 18 首等等。 8、相和歌辞中对人民苦与乐的反差进行了深刻揭示,其代表作分别是:苦有 东门行 、 妇病行 、 孤儿行 等, 乐有 鸡鸣 、 相逢行 、 长安有狭斜行等。 相逢行 中 “黄金为君门 ,白玉 为君堂”的描写对后世小说 红楼梦 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9、两汉乐府诗在表现人世间的苦与乐、两性关系的爱与恨时,受 诗经 影响较深, 有 国风 、 小雅 的余韵;而在抒发乐生恶死的愿望时 ,主要继承了 楚文化 的传统,是 庄、 骚 的遗响。 10、两汉乐府诗都是“ 感于哀乐 、 缘事而发 ”的,诗中既有 叙事 诗,也有 抒情 诗, 其中以 叙事 诗的成就最为突出。 11、两汉乐府寓言诗可划分为 两种 类型,主要作品有: 雉子班 、 乌生 、 豫章 行、 ?蝶行 、 董娇?等等。 12、汉高祖刘邦的鸿鹄歌是 四 言诗, 安世房中歌是 三言七言相杂 诗,铙歌十八 首各篇则均为 杂言 。成帝 时长安流传的 尹赏歌 和 邪径败良田 ,都已经是标准的 五言诗。 13、从西汉 五言歌谣 到 乐府五言诗 ,再到 文人五言诗 ,这就是早期五言诗发展的 基本轨迹。 第五章 东汉文人诗 一背诵默写篇目:行行重行行、 西北有高楼、 涉江采芙蓉 、迢迢牵牛星。 1、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 班固 的 咏史 ,他的其他五言诗则收录在 太平 御览 中。另外,他的 竹扇 赋 今存残篇,是一首完整的 七言 诗,原来当是系于赋尾。 赋末附诗,当始 见于 东汉 。 2、张衡的五言诗 同声歌 描写了一新婚女子,它明显借鉴了 民歌 的表现手法。张 衡的 四愁诗 是 骚体 整齐化之后而形成的七言 诗,另外,附于 思玄赋 结尾的也是 一首七言诗。 3、班固、张衡对 乐府 诗都有所继承,不过班固诗继 承了 朴素质实 的风格,而张衡 诗则继承了 缛丽华美 的特点。二人 诗班固长于 叙事 ,张衡则长于 抒情 。从张衡起,东 汉文人五、七言诗形成了以 抒情 为主的基本走势 , 秦嘉 的 赠妇诗 三首,成为汉代 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成熟之作。 4、汉桓帝以前,东汉文人诗歌经历了由 叙事 向 抒情 、由 模仿民歌 到 独创 的转 折,但诗 歌的基调没有太大变化。 诗人们表现的是 温柔敦厚 的 中和 之美。 5、灵帝时期郦炎、赵壹、 蔡邑的五言诗具有典型乱世文学的特征。他 们的代表诗歌分 别是见志诗二首、 疾邪诗 二首和翠鸟诗,其中后者又是一篇 寓言诗歌。 6、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被收录在 文选之中,它代表了 汉代文人五言诗 的最高成就,产生的年代大约不晚于 桓帝 时期。 7、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钟嵘诗品称它“ 惊心动魄 , 可谓一字 千金 ”,刘勰 文心雕龙也称东汉“古诗”实“ 五言之冠冕也 ”。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 论 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 建安 开始的,其 终结应 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其 时 间断限是公元 196 年到公元 589 年,它共 经历了 393 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 建安、正始文学;第二期是两晋文学; 第三期是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 诗歌经历了 、 、 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自觉有 3 个标志:第一, 文学从广义的文学 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对各种 9 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较明确的认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得追求。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 典论论文 始, 有陆机的 文赋 、刘勰的 文心雕龙 、钟嵘的 诗 品 等,再加上箫统的 文选 、徐 陵的 玉台新咏 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 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 主题,它 们是 生死主题 、 游仙主题 、 隐逸主题 。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 就是魏晋 风流 。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 短歌行、 燕歌行、 白马篇、 美女篇、 咏怀诗(夜中不 能寐)。 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 “七子”和女诗人 蔡琰 ,“三曹” 是指 曹操 、曹丕 和 曹植 ;“七子 ”是指 孔融 、 陈琳 、 王粲 、 徐干 、 阮瑀 、 应?和 刘桢。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曹操 。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 蒿里行 写“白 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 短 歌行 (“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 观沧海 。曹操的 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乐府古 题 写时事。 4、步出夏门行 观沧海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 的七言诗。 5、曹植的创作以 建安二十五年 为界,分 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 理 想和抱负 ,代表作有 白马篇 。其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 理想与现实 的矛盾,其代表作 有对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愤懑,如表现朋友无辜被害而自己无能为力的 野田黄雀行 , 对任城王暴卒而表示悼念的 赠白马王彪 。还有用思 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的 美女篇 、 七哀诗 。前者以美女盛年未嫁寄托自己的 怀才不遇,后者以“ 沉浮异势”自述 无辜被弃。 6、“七 子 ”中 成 就 最 突 出 ,被 诗 品 列 为 上 品 的 诗 人 是 王粲 和 刘桢 。前者被称为 “七子之冠冕 ”,后者 “仗气 爱奇” ,他 们的代表作一是写战乱中饥妇弃子的 七哀诗 ,另一 首是个人的抱负和遭遇的 赠从弟 3 首。 7、现存题为蔡琰的作品有 三 篇,其中 较为可信的是五言体的 悲愤诗 。 8、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 阮籍 和 嵇康 。 9、嵇康的四言诗的代表作是 幽愤诗 。阮籍的代表作是 咏怀诗 82 首,他开创了 中国文学上中 政治抒情组诗 的先河。 10、阮籍咏怀诗风格隐约曲折, 诗品评为“言在耳目之内, 情寄八荒之表 。” 第二章 两晋诗坛 一背诵默写篇目:赴洛道中作二首、 咏史(“郁郁涧底松”、 (“弱冠弄柔翰”) 1、西晋太康时代最著名的作家有 陆机 、 潘岳 ,所谓“太康诗风” 就是指的以他们为 代表的诗风。太康诗风的特征是 繁缛 。与他们同 时,号称“三张二陆两潘一左”的“ 左”是指 左思 。 2、西晋诗人多以才华自负, 陆机、潘岳等人的努力主要表 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拟古 , 二是追求 形式技巧 的进步。陆机的代表作有摹拟 古诗十九首的 拟古诗 十二首和被 召入洛阳留恋家乡之情的 赴洛道中作诗二首。潘岳的代表作是 悼亡诗三首。 3、左思的代表作有 咏史 八首,其内容主要是 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 它开创了咏史诗借 咏史以咏怀 的新路。 4、刘琨的代表作是 扶风歌,郭璞的代表作是 游仙诗十四首。兰亭诗的内容,表 现出山水 审美 的情趣和由山水直接抒发 玄理 。 5、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 孙绰 和 许询 。 第三章 陶渊明 一默写: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 饮酒(结庐在人境)、 读山海经(精 卫衔微木)。 1、陶渊明,又名 潜 ,字 元亮 ,号 五柳先生 , 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谥号 为 靖节先生 。 2、陶渊明的作品,今存诗 121 首,赋、文、赞、述等 12 篇。其诗可分为五类: 田园诗 、 咏 怀诗 、 咏史诗 、 行役诗 、 赠答诗 。其散文辞赋的名篇是 五柳先生传 、 归去 来兮辞 和 桃花源记 。 3、陶渊明的田园诗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表 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其代表作品有 归园田居 其一(少无适俗韵);有的是写自己躬 耕生活的体念,如 归园田居 其三(种田南山下);有的是写自己的 穷困和农村生活的凋 敝,如 归园田居 其四。 4、陶渊明的咏怀诗和咏史诗, 继承了 阮籍 、 左思 的传统,它围绕着诗人 这个中心,表现了自己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格。其代表作有 杂诗 其二(白日沦西 阿)、 读 山海经 其十(精卫衔微木)等。 5、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主要两点:一是 情 、 景 、 事 、 理 的浑融, 二是平淡中见 警策 ,朴素中 见 绮丽 。苏轼概括为 “ 质而实绮 、 癯而实腴 ”。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11 一默写:西洲曲、 木兰诗、 敕勒歌 1、南朝乐府民歌约 500 首,大部分属于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 ,其中 吴歌 326 首, 西曲 142 首, 神弦歌 18 首。 2、吴歌产生的地点在 长江 下游,而以当 时的首都 建业(南京)为中心,产生的时代以 东晋 和 刘宋 居多。 3、西曲歌产生的地点在 荆 (今湖北江陵)、 ? (今江陵县附近)、 樊 (今湖北襄樊市) 、 邓 (今河南省 邓县之间), 这些城市在 长江 中游和 汉水 两岸,以江陵为中心。产生的 时代以 宋 、 齐 、 梁 、 陈 的居多。 4、南朝民歌喜用双关语,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同音异字的,如“莲”双关“ 怜 ”、 “丝”双关“ 思 ”;另一类是同音同字的,如布匹之“匹” 双关匹偶之“ 匹 ”,以黄连之“ 苦”双 关相思之“苦 ”等。 5、北朝民歌主要见于乐府诗集 横吹曲辞 中,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有 一小部分,共 70 余首。 6、所谓“ 横吹曲”,是 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因 乐器有鼓有号角,所以叫“ 鼓角横吹曲 ”。 它是由梁代的乐府机关保存下来的,故又叫“ 梁鼓角横吹曲 ”。 7、北 朝 民 歌 是 北 方 各 民 族 共 同 创 造 的 文 化 硕 果 ,其 中 又 以 鲜卑 语的歌辞居多, 这 些歌辞后来被翻译成汉语,如 敕勒歌 。 第五章 谢灵运、 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一默写:登池上楼、 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 1、谢灵运所开创的 山水 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 进诗中,使山水成 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2、山水诗如同游仙诗和玄言诗一样,与魏晋之后的 隐逸 之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3、谢灵运山水诗的佳句,如“ 白云抱幽石 ,绿筱媚清 涟” (过始宁墅);“林壑敛暝色, 云霞收夕霏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春晚绿野秀 ,岩高白云屯 ”(入彭蠡湖口);“池塘 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 ”(登池上楼)等。 4、鲍照诗歌的代表作有充满对门阀制度不满情绪的 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 有描写边塞战争,表现诗人建功立业愿望的 代出自蓟北门行 (羽檄起边亭)等,其风格 继承了 文学的传统。 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一背诵默写篇目: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玉阶怨 1、齐永明期间,由于汉字四声的发现和声律论的提出,于是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 体诗。这 种诗体由于是在永明年间形成的,所以又叫 永明 体。 2、新诗体的作家,除提出“八病” 说的沈约外, 还有以山水 诗见长的南齐诗人 谢朓 ,积 极参与创制新体诗的 王融 ,梁诗人 何逊 和陈诗人 阴铿 等。 3、文学史上把谢灵运和谢朓称为“ 大小谢 ”,谢灵运因袭封康乐公,故又叫 谢康乐 , 谢朓因做过宣城太守,所以又称 谢宣城 ,他 们都是南朝最著名的山水 诗诗人。 4、谢朓山水诗有一首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诗为李白所激赏,题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它的一些五言四句的小诗,富有南朝民歌气息,如 玉阶怨 (夕殿下珠帘) 和王孙游 (绿草蔓如丝)等。 第七章 庾信与南朝诗风的北渐 一背诵默写:渡河北、 寄王琳 1、北朝文学的本土作家,有北魏的 温子昇 ,由魏入齐,与温子昇并称的 邢邵 和有“邢魏”之称的 魏收 。还有由南入北,著有 颜氏家 训的 颜之推 ,被强留西魏和北周, 写有渡河北的 王褒 和“暮年诗赋动乡关” 的 庾信 。 2、“穷南北之胜”的南北朝最大诗人是 庾信 ,他早年是南朝有名的 徐庾体 诗人,后羁 留北朝,写下其代表作拟咏怀27 首。其五言小诗 的名作望渭水和忽见槟榔。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律赋 、骈文与散文 一背诵默写:登楼赋、 归去来辞。 1、魏晋散文刘勰以“气爽才丽”一语评价“三曹” 。在建安各体文章中,曹操的 教令 甚具异彩,有 通脱 之风 。在应用文体中显露文学魅力的,是曹丕、曹植的 书札 。在曹植 传世的文章中,与书体相近的 表 文,如 求自试表 等也是情文并茂。 2、抒情小赋在魏晋时涌现出一批佳作:如曹植的 洛神赋 、王粲的 登楼赋 、陶渊 明的 归去来兮辞 等。 3、南朝的骈文中,有代表性的名作有鲍照凭吊广陵的 芜城赋 ,孔稚圭 讽刺伪隐士 周颙的 北山移文 ,江淹抒写各种离情 别景的 别赋 和各种人的遗憾的 狠赋 。 4、南朝的山水写景文的代表作有丘迟的 与陈伯之书 、吴均的 与宋元思书 和陶 宏景的 答谢 中书书 。其中丘 迟描写江南暮春三月景色的有三句话,它们是: 江南草长 , 杂花生 树 , 群莺乱飞 。 5、北朝散文的代表作有北魏郦道元的 水经注 和杨衒之的 洛阳伽蓝记 。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1、追寻中国小说的起源,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 神话传说 ,其次是 寓言故事,第 三是 史传 。 2、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为 志怪小说 和志人小说两类,代表前者的是干宝的搜神记。 代表后者的是刘义庆的 世说新语 。 3、世说新语共分 四 门,其内容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的 逸闻轶事 和玄虚清谈,可以 13 说是一部 魏晋风流 的故事集。为世说新语作注的是梁代 刘孝标 。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绪 论 1、唐代 国力 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2、唐代的思想领域,是 儒释道 并存,三者思想的交融,是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 3、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 诗、文、小说、词 的全面发展和作者众多上。 4、以 安史之乱 为分水岭,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5、唐散文的发展,主要出于 政治功利 动机。 6、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 文言 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的成熟。 7、词的出现,主要因为娱乐的需要。 词随燕乐起, 选词配乐,依调填词,都为了歌唱。 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一背诵默写篇目: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野望、 从 军行(杨炯)、 度大庾岭、 渡汉江、 感遇其三十五、 登幽州台歌 。 1、隋代的建立,结束了 270 余 年南北分裂的局面。终隋一朝,南北诗风相互影响,呈 现出明显的 合而不同 的过渡性质。 2、初唐四杰从宫廷诗人 应制咏物以颂美 的写诗倾向,转向了 独抒怀抱 。 3、“文章四友”和“ 沈、宋” ,属“台阁体”诗人,为唐代 律 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 4、陈子昂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 复归风雅 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 5、隋、唐统一后,融合南北文学之长, 创造新文学,经历了隋、初唐 90 多 年的探索过 程。 6、.沈、宋之称,成 为 律诗 定型的标志。 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群体 一背诵篇目:使至塞上、 山居秋暝、 临洞庭湖赠张 丞相、 春晓、 宿建德江、 钓鱼 湾、 题 破山寺后禅院、 江上琴 兴、 鹿柴、 竹里馆、 辛夷坞、 凉州词二首其一、 出塞二 首其一 、从军行七首其一、其二、其四、其五、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 采莲曲二首其 二、 黄鹤 楼、 长干曲四首其一、 古从军行、 逢入京使、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凉州词 二首其一。 1、王维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 创造出 诗中有画 ,画中有 诗 的静逸明秀诗境。 2、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大量出现,与 隐逸 之风的盛行有直接关系。 3、王维等山水田园诗人作诗深受禅风重染,作品多带有 禅意和禅趣 。 4、盛唐诗人中,有一群具有北方阳刚气质的豪侠型才士,他们的诗歌创作具有豪爽俊 丽而风骨凛然的共同风貌, 创造出了 清刚劲健 之美。这一些诗人有 王昌龄、崔颢、李颀 、祖咏等。 5、边塞诗人高岑共同的人生经历是都曾 镇守/立功 边塞。 第三章 李 白 一背诵默写篇目:峨眉山月歌、 古风其二十四、 将进酒、 行路难、 陪侍御叔华登 楼歌、 独坐敬亭山、 劳劳亭、 陪族叔游洞庭五首 其二、其五、 望庐山瀑布、 望天门山、 早发白帝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山中问答 、静夜思、 秋浦歌其十五、 越女词其 三。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 陇西成纪 。大约在李白五岁时,随家迁居蜀之 绵州昌隆县 。开元十三年( 725 年)李白东出 夔门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2、李白是个功名心很强的人,有着强烈的“ 济苍生、安社稷 ”的儒家思想。建立盖世 功业之后,功成身退 归隐 江湖 。 3、 神仙道教 信仰在李白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给了他一种极强的自我解脱能力。 4、唐文宗曾下诏:“以(李) 白 ,裴 旻剑舞,张旭草书称为三绝”。 5、明人胡应麟说:“太白 五七言绝 ,字字神境,篇篇神物。 ” 第四章 杜 甫 一背诵默写篇目:春望、 秋兴八首其一、其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高、 江村、 春夜喜雨、 水槛遣心二首 其一、 江畔独步寻花七 绝句其三、其五。 1、从盛唐到中唐,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杜甫 就是 衔接这个转变的伟大诗人。 2、还在天宝年间,元结箧中集诗以悲愤写人生疾苦, 冷言旁观,走向写实 。 3、杜甫, 字子美,生于巩县。青年 时期是在盛唐社会中度过的, 过了一段南北漫游,裘 马轻狂 的生活。 4、安史之乱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无数灾难,也 给诗歌创作带来了变化, 战乱生活 题材很自然地进入诗歌创作中。 5、杜甫诗风格多样,沉郁顿挫之外, 萧散自然 是又一重要特点,当他生活稍为安定 时,就写一些萧散自然的诗 。 成都草堂 的一段时间 ,就有不少 这类作品。 6、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兵败被俘,有 集杜诗 二百首。 第五章 大历诗风 一背诵篇目:滁州西涧、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江上 、夜上受降城闻笛 1、大历诗歌的产生,主要出于两大诗人群体,一是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钱起等“ 十 才子 ”诗人,作品多 为 题赠送 别 之作;再就是长期在江南任职的 地方官 诗人,如刘长卿、 韦应物、李嘉祐、戴叔伦等,作品大多描写 山水风 景 。就题材内容而言,他们的诗歌并没 有比前人提供更多的新东西,其清雅闲谈的艺术追求,则深受盛唐 王孟 诗风的影响,有 一脉相存的关系。 15 2、向往隐逸的宁静,有意效法 陶渊明 的冲和平淡,成为 韦应物 诗歌创作的主导倾 向,往往能“ 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 3、刘长卿的五言诗写的最好,曾自许为“ 五言长城 ”,早年爱写篇幅较大的叙事性的 五古五排 ,但意脉似不甚 连贯。后来他用 较短的五古和 五律 、 五绝 写离别与山水景物, 颇多意象省净而极富韵味的优秀之作。 4、所谓“ 十才子”有钱起、卢纶、李端等十人,其中 钱起 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 5、顾况、李益的诗,与大 历诗风 淡泊寂寞 的主流情 调有着不同的风貌,显示出异于 同辈的艺术个性。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一背诵篇目: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山石、 左迁至兰关示姪孙湘、 游 子吟、 秋怀其二、 南园、 雁门太守行、 西塞山怀古、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竹枝 二首其一、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江雪。 1、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是 韩愈 、 孟郊 ,此外 还有 李贺 、 卢仝 、 刘叉 等人。这 个诗派的主要风格是 雄奇怪异 。 2、 孟郊 与 贾岛 为诗皆以苦呤著称。 寒地百姓吟是 孟郊 的作品, “鸟宿池边树,僧 敲月下门”是 贾岛 的佳句。 3、 刘禹 锡 既是朴素唯物主 义思想家,又是善于摹仿民间俚歌俗调作诗的诗人。他的 竹枝词等是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诗歌,都是诗人在 巴山楚水 之间生活时写成的。 4、“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出自 诗;“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出自 酬乐 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它们都是刘禹锡的脍炙人口的佳 句。 5、江雪和渔翁都是 柳宗元 著名的 冷峭 诗。 6、韩孟诗派里的重要诗人 李贺 是从中唐到晚唐 诗风转变的一个代表者。其诗歌的中 心内容是 对主体心灵的全力开掘和虚幻意象的巧妙营造。其独特的诗风是 凄艳诡激 。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一背诵篇目:离思五首之四、 悯农二首、 观刈麦 、卖炭翁、 赋得古原草送别、 大 林寺桃花。 1、元白诗派重写实、尚通俗是中唐文化转型时期文学 世俗化 的新思潮,其渊源可以 追溯到三百篇中的“ 风 ”诗和汉魏 乐府民歌 那里,其近源则是安史之乱后一批具有写实 倾向的诗人创作,尤其是伟 大诗人 的创作。 2、元稹的乐府诗创作受到 、 的影响,但他们的“ 新题乐府”却直 接缘于 的启迪。 写新题乐府二十篇,元稹和之,白居易又 在他的基础上扩充为五十首,名曰“ ”,并在序里明确提出其诗歌创作主张, 于是形成了一个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创作新高潮。 3、白居易的一生以 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 ”时 期,后期是“ ”时期。 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 的主张是 在 一文中提出来的。 5、白居易把自己的诗歌分为 、 、 和 四类。他的琵琶行 是属于 一类, 卖炭翁 是属于 一类, 大林寺桃花是属于 一类。 第八章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1、唐代散文文体文风的改革,自内容言,是 ,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 时 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自形式言,是 由而 ,是散文自身发展 的一种要求。 2、在韩柳以前,初唐的 ,盛唐的 ,中唐的 等人,均曾 努力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韩 柳的古文革新活动准 备了条件。 3、中唐士人中兴的愿望促成了 的复兴,促成了政治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 景下,文体文风的改革得到了发展。 换言之,是 的需要促成了文体文风改革高 潮的到来。 4、韩愈的杂文 以千里马比喻贤才,寄寓了作者心中的不平。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是 所作的 一文中的句子。 6、晚唐讽刺小品继承柳宗元 的传统,在晚唐尖锐的社会矛盾下产生的,其主 要作家有 、 、 等。 1、敦煌遗书中有大量的文学作品, 与 ,就是其中重要的两 类作品。 2、敦煌变文是指在敦煌发现的唐代 和 讲说故事的 。 3、变文的内容,大体上可分为讲唱 故事和讲唱 故事两类。 4、伍子胥变文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