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讲稿PPT医学课件_第1页
出血热讲稿PPT医学课件_第2页
出血热讲稿PPT医学课件_第3页
出血热讲稿PPT医学课件_第4页
出血热讲稿PPT医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行性出血热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 EHF) 一、流行概况 二、疾病监测 三、诊断标准 四、流行病学 1984-2010年西安市 EHF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年度 发 病数 死亡数 发 病率( /10万 ) 死亡率( /10万) 病死率( %) 1984 6937 306 128 5.66 4.41 1985 4363 148 80 2.7 3.39 1986 2451 90 44 1.61 3.67 1987 2717 106 48 1.87 3.9 1988 3328 93 53 1.48 2.79 1989 2654 85 40 1.29 3.2 1990 3344 140 56 2.33 4.19 1991 2871 88 47 1.43 3.07 1992 2539 64 41 1.03 2.52 1993 2397 49 38 0.78 2.04 1994 1483 17 23 0.27 1.15 1995 774 5 12 0.08 0.65 1996 463 6 7 0.09 1.3 1997 728 14 11 0.21 1.92 1998 1022 11 16 0.17 1.08 1999 1284 21 19 0.32 1.64 2000 651 5 10 0.07 0.77 2001 1991 24 28.94 0.35 1.21 2002 1371 8 19.73 0.12 0.58 2003 939 11 13.36 0.16 1.17 2004 722 16 9.96 0.22 2.84 2005 691 14 9.49 0.19 2.03 2006 553 10 7.22 0.13 1.81 2007 528 5 6.86 0.07 0.95 2008 882 5 11.43 0.06 0.57 2009 811 4 10.48 0.05 0.49 2010 西安市出血热发病率波动曲线 西安市各区县 90-2005年出血热发病构成 w 我市 13个区县均有发病,其中周至、户县、长 安一直为高发地区,其次为未央、灞桥、雁塔、蓝 田等,从 84年至今,发病率整体为下降趋势,主要 是由于多年来西安市各级政府对出血热防制高度重 视,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以及各级防疫 部门努力工作的结果。同时,疫苗接种、人群居住 条件改善、防病意识增加、隐性感染增加等也对发 病下降有一定影响。 2001年,全市发病率升高( 28.94/10万),为近十年来最高。 w 2005年市政府、市卫生局对出血热防制工作非 常重视,在宣传、疫苗接种工作等方面作了深入、 细致安排,发病率较 2004年显著下降( -32.43%) 。但距离全国、陕西省以及西安市的防制规划要求 仍有较大差距,疫苗接种、宣传教育、调查研究都 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 解决。 防制工作重点 w 1、监测:人间和宿主动物 w 2、灭鼠:大高峰前( 9月份)集中灭鼠。此项工作需 各方积极配合。 w 3、疫苗接种:本市应以出血热双价疫苗接种为主; w 接种工作按照方案要求,从疫苗供应渠道、 运输、保存、接种过程等方面加以规范。 w 4、宣传教育:主要针对高危人群,内容着重于传染 源、传播途径、传播方式、目前使用的疫苗,以及如 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发病后的主要症状、体征,治 疗要点等。 w 5、培训:治疗:三早一就 w 诊断:强调血清学诊断,应用合格厂家试剂 工作计划 w 一、指标 w 1. 鼠密度指标:城乡居民区内,灭鼠后要求鼠密度( 夹夜法,下同)低于 1%;流行高峰期低于 3%。村外鼠密 度应控制在 5%以下。 w 2. 灭鼠率指标:灭鼠前后用夹夜法( 100夹次)调 查鼠密度,灭鼠率应达到 90%以上。 3. 疫苗接种率: w ( 1)免疫总目标:(周至、户县、长安) 16-60岁农村 或进入农村工作的青壮年劳动力人群为接种对象,流行性 出血热疫苗全程接种率应达到 70%以上;其他区(县) 16- 60岁农村或进入农村工作的青壮年劳动力人群为接种对象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全程接种率应达到 60%以上。 w 2004年底,全市重点人群接种率达到 60%。 w ( 2)其他从事动物饲养、野外作业、进入疫区开发和 承担流行性出血热医疗、护理、检验、防疫人员接种率应 达到 80%以上。 w 二、市疾控中心工作重点 w 1、 在六区县的抽取 180名疫苗接种对象作预 防效果观察,随机抽取 100名人员进行接种率调 查。 w 2、疫苗接种 w ( 1)疫苗通过市疾控中心统一订购,冷链运输 、保存,严禁非法渠道进货,确保疫苗质量; w ( 2)疫苗接种时间应全年一贯,各区县根据自 己实际情况安排,原则上应在流行季节高峰前 一个月完成,初次免疫后一年应加强接种一次 。接种时应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进行; w ( 3)市疾控中心在周至、户县、长安、雁塔、 未央、灞桥高发病地带督促疫苗接种工作 。 w 诊断原则 依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 综合判断进行诊断,确诊须有 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结果。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 3 1 流行病学史流行病学史 发病在发病在 EHF疫区及流行季节,或病前两月内有疫疫区及流行季节,或病前两月内有疫 区旅居史,或病前两月内与鼠类或其排泄物(尿、粪)区旅居史,或病前两月内与鼠类或其排泄物(尿、粪) 分泌物(唾液)直接或间接接触史。分泌物(唾液)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3 2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3 2. 1 早期症状和体征:早期症状和体征: 起病急,发冷,发热(起病急,发冷,发热( 38 以上)以上) ;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头痛,眼眶痛,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头痛,眼眶痛, 腰痛(三痛);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腰痛(三痛);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 酒醉貌;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酒醉貌;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 血血 ;上胯粘膜呈网状充血,点状出血;腋下皮肤有线状上胯粘膜呈网状充血,点状出血;腋下皮肤有线状 或簇状排列的出血点;束臂试验阳性。或簇状排列的出血点;束臂试验阳性。 3 2 2 病程经过病程经过 :典型病例有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典型病例有发热期、低血压期、少 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前三期可有重叠,并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前三期可有重叠,并 存在有大量五期不全的异型或轻型非典型病例。存在有大量五期不全的异型或轻型非典型病例。 w 3 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3 3 1 血检查:血检查: 早期白细胞数低或正常早期白细胞数低或正常 ,3 4病日后明显增多,杆状核细胞增多,出现较病日后明显增多,杆状核细胞增多,出现较 多的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多的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 w 3 3 2 尿检查尿检查 :尿蛋白阳性,并迅速加重,:尿蛋白阳性,并迅速加重, 伴显微血尿、管型尿。伴显微血尿、管型尿。 w 3. 3 3 血清:血清: 特异性特异性 IgM 抗体阳性抗体阳性 w 3 3. 4 恢复期血清恢复期血清 特异性特异性 IgG抗体比急性期抗体比急性期 有有 4倍以上增高,见附录倍以上增高,见附录 A。 w 3. 3 5 从病人血液白细胞或尿沉渣细胞检查从病人血液白细胞或尿沉渣细胞检查 到到 EHF 病毒抗原或病毒抗原或 EHF 病毒病毒 RNA, 见附录见附录 D 4 预防原则 采取以防鼠灭鼠及疫苗预防接种为主 的综合性措施,抓好人间和鼠间的疫情 监测,及时报告疫情,见附录 B. 4 1 防鼠灭鼠 灭鼠应与防鼠紧密结合。搞好环境卫 生及卫生整顿,清除鼠类栖息活动的隐 蔽场所,开展以药物杀灭为主,居民区 及其周围地区为主的灭鼠措施,在流行 高峰期半个月前开展一次突击性灭鼠活 动。根据疫区不同类型(家鼠型、姬鼠 型、混合型)确定灭鼠重点,一般春季 重点在居民区灭鼠,秋季重点在居民区 周围及野外灭鼠。 4 2 野外作业工地及生活区的预防措施 进入前对施工区及宿营地区进行流行 病学特别是疫源地的监测,施工期内做好防鼠 灭鼠工作,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4 3 个人防护 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接触 ,以减少受感染的危险;对高发病区人群及对 其他疫区高危人群接种疫苗。 5 治疗原则 抓好 “ 三早一就 ” (早发现、早休 息、早治疗、就近治疗)措施及发热期的治 疗,包括抗病毒治疗、预防性治疗(预防低 血压、少尿期出现)。通过综合性抢救治疗 措施预防控制低血压休克、肾功能衰竭、 大出血(三关),做好抢救治疗中的护理工 作,见附录 C. w 1、发热期:发热达 39 或以上,伴有头痛、 腰痛、眼眶痛,尤以腰痛为甚。部分病人有 呕吐、腹痛、腹泻、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 颜面、球结膜、颈部、上胸部均有明显充血 ,重者呈酒醉貌。球结膜和眼脸有水肿。病 程第 2 3日即可出现皮肤粘膜瘀点,以软腭 、咽部、球结膜、腋下多见,重者有内脏腔 道出血。白细胞总数增高,部分有类白血病 样反应,淋巴细胞增多,有异常淋巴细胞出 现。病程第 3 4日即可有血小板减少及蛋白 尿。本期约 3 7日。 w2、低血压期:多于病程第 4 6日出现 ,重者休克。后期尿量开始减少,有大 量蛋白尿,红细胞容积增加,出血、凝 血时间延长。本期约 1 3日。 w3、少尿期:多发生于病程第 5 8日, 出现少尿,甚至尿闭。此时胃肠道症状 、神经精神症状及出血症状均见加重, 重者发展成尿毒症,出现高血钾、酸中 毒等,并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而导致 心力衰竭、肺水肿等。本期约 3 7日。 w4、多尿期:多发生于病程第 10 12日 。多尿易致失水及电解质紊乱,特别是 低钾。此时全身情况逐渐好转,各项化 验逐渐恢复正常。本期约数日到数周。 w5、恢复期:一般在病程第四周开始恢 复,持续 1 2月。 处理 w 以支持疗法和对症疗法为主,要把好休克、 肾功能衰竭、出血三个关,按各期特点进行不同 处理。 (一)发热期 宜用平衡盐液以扩张功能性 细胞外液、防止低血压及肾功能衰竭,且可降低 血液粘度而改善微循环,防止 DIC。病程早期应 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降温、减轻中毒症状、减轻 病情、缩短病程等有一定疗效 . w (二)低血压治疗 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平衡盐液,白蛋白等扩容,由血液 浓缩所致每增加 1g%血红蛋白约需补给 低分子右旋糖酐 150ml, 一般每日给 500 1000ml。 一般不宜输全血。纠正酸中 毒。选择适宜的血管活性药物。心功能 不全的可用毒毛旋花子苷 K等强心药物 。 w (三)少尿治疗 严格控制入水量,可用利尿合剂 、速尿等利尿。口服导泻法( 20%甘露醇 250ml顿服 ,也可 100ml bid或 tid口服,疗效不著时可加服 50% 硫酸镁 40ml), 方法简便,消化道严重出血者忌用 。导泻无效者可用透析疗法。此期应注意针对高血 钾的处理。 (四)出血治疗 可给维生素 C、 K、 安络血 等, 并应作凝血因子检查确定有无 DIC、 继发性纤溶等而 给予相应治疗。必要时输新鲜血(新鲜血浆、血小 板尤宜)以补充各种凝血因子。 (五)多尿治疗 以调节水及电解质平衡,防止失 水、低钾、低钠为主。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啮齿类动物,主要是黑线姬鼠 褐家鼠 二、传播途径: 动物源性传播 呼吸道传播、伤口传播、消化道传播 螨媒传播 革螨传播、恙螨传播 垂直传播 患病孕妇、带病毒鼠 带病毒革螨、带病毒恙螨 三、易感人群:青壮年农民 流行特征 w 季节分布 :姬鼠型 EHF发病高峰季节在秋冬 之间 (10月次年 1月 ),家鼠型 EHF则在春夏之 间 (3 6月 ),3种类型疫区 EHF发病高峰期亦因 之表现有明显不同 ,混合型疫区的流行季节具 有两型 EHF 的特点 ,两型 EHF中占优势一型的 季节表现亦较明显。 w EHF发病的明显季节性决定于其两种主要 宿主鼠种的繁殖及活动的明显季节性 ,及其生 活习性的明显不同 ;自然因素 (如洪涝灾害等 ) 及社会因素 (如战争、兴修水利等 )对宿主动 物数量、活动及人群经济生活的影响而影响 EHF发病数量 ,亦会造成 EHF发病季节的波动。 w 人群分布 :本病隐性感染率很低 ,不同性 别、年龄、职业人群对 EHF病毒具有较普遍的 易感性 ,在姬鼠型疫区尤其如此。而由于接触 机会不同 ,形成发病人群性别、年龄和职业上 的差异,表现在男性青壮年农民发病最多 ,男 性约占 2/3左右 ;16 60岁年龄组人群占发病 数的 90%左右。农民发病占 80%左右。 w 姬鼠型和家鼠型 EHF发病人群分布有明显 不同 :家鼠型 EHF发病性别、年龄及职业别的 差别较小 ,这与不同人群在居民区及其周围与 主要宿主褐家鼠接触机会和与主要在野外活 动的黑线姬鼠不同有关。 w 尽管在亚洲多数国家都曾报道家鼠型 EHF的散发病例 ,暴发流行则仅见于我国。 在华北沿黄河流域一些省份有过多次大的 暴发流行 ,但在华南亦均为散发。家鼠型 EHF的流行表现与姬鼠型 EHF明显不同 :主要 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