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复习参考题填空部分1、易见的元杂剧刊本有明代 藏懋循 编的元曲选和近人隋树森编的 元曲选外编 。2、在元杂剧剧本中, 宾白 (简称 白 )是剧中人物的言语,而 科范 (简称 科 )是指人物的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3、元杂剧中的女主唱称为 正旦 ,男主唱则称为 正末 。4、著名的散曲套数不伏老是元代杂剧作家 关汉卿 的自叙之作,作者自称是“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这几乎是一篇浪子文人的宣言。5、燕燕、赵盼儿、王瑞兰分别是关汉卿在杂剧 调风月 、 救风尘 和 拜月亭 中塑造的三个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6、单刀会是元代杂剧家 关汉卿 的历史剧代表作,剧中突出了关羽豪迈无畏的英雄气概,并借关羽之口抒发了深沉的历史沧桑之感。7、元代剧作家 白朴 的杂剧梧桐雨曲辞缠绵悱恻,细腻传神,朴实而又优雅,赢得了无数的赞誉。他描写李千金和裴少俊爱情故事的杂剧 墙头马上 则比较爽朗轻松。8、李逵是元代水浒戏中最受欢迎的角色,康进之的 李逵负荆 和 高文秀 的双献功就是以他为核心人物的优秀剧本。9、元代剧作家 纪君祥 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10、士子与妓女之间的爱情是元杂剧的重要题材之一,如著名剧作家 石君宝 的曲江池歌颂李亚仙和郑元和对爱情的坚贞不渝,马致远的剧作 青衫泪 也歌颂了妓女裴兴奴和诗人白居易之间的爱情。11、元明的杂剧传奇很多改编自唐传奇,如王实甫的西厢记改编自元稹的 莺莺传 ,郑光祖的杂剧 倩女离魂 改编自陈玄祐的离魂记,石君宝的曲江池改编自白行简的 李娃传 ,汤显祖的 邯郸记 改编自沈既济的枕中记。12、白朴的杂剧梧桐雨描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马致远汉宫秋则描写了汉元帝和昭君之间的感情。13、王粲登楼是元代剧作家郑光祖创作的杂剧,剧中道出一代文人的感受,因此一再受到文人的赞赏。14、所谓元代四大爱情剧指的是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和郑光祖的倩女离魂。15、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戏曲作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和郑光祖。16、明代剧作家 朱有燉 的杂剧继母大贤和元代关汉卿的杂剧 蝴蝶梦 都写了兄弟争死、继母保全前妻之子的故事,这是当时民间流行的一个题材。17、明代剧作家 康海 的杂剧中山狼借寓言来抒写自己的心情,王九思的杂剧 杜子美沽酒游春 则借前代诗人杜甫之口发泄自己的积愤。18、明代剧作家 冯惟敏 的杂剧不伏老写梁颢八十二岁中状元的故事,是戏曲史上首部以科举考试为表现对象的作品。王衡的杂剧 郁轮袍 写唐代大诗人 王维 科举考试的经历, 沈自徵 的霸亭秋写杜默落第后在霸王庙哭诉,都表现了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反思。19、明代冯惟敏创作的杂剧僧尼共犯从儒家思想出发,对佛教进行了批评。20、许潮的剧作多以文人的游宴雅集为题材,如 兰亭会 一剧写王羲之、谢安等人上巳集会修禊,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风雅的倾慕。21、大雅堂乐府是明代作家汪道昆创作的四折短句高唐梦、洛水悲、五湖游、远山戏的合称。 22、四声猿是明代作家徐渭创作的四部杂剧的合称,包括女状元、狂鼓史、雌木兰、翠乡梦。23、明代剧作家 王骥德 的杂剧男王后反映了晚明文人的激情纵欲、追求世俗享受;吕天成取材于孟子的杂剧 齐东绝倒 则通过对舜等古圣贤的戏谑,表现了晚明文人对传统的挑战。 24、明代徐复祚的杂剧 一文钱 刻画了一个贪得无厌、爱财如命的吝啬鬼卢至的形象,剧中还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显示出佛教对晚明文人的影响。 25、“渔阳三弄”是明代作家沈自徵的杂剧霸亭秋、簪花髻、鞭歌妓的合称,剧中借对古代文人遭遇的描写,体现出晚明文人对个性、自我的关注和追求。26、孟称舜将其古今名剧合选所选杂剧分为婉丽、雄爽两类,并根据 柳永 的雨霖铃中“杨柳岸晓风残月”和 苏轼 的念奴娇中“一樽还酹江月”之意,分别命名为 柳枝集 和 酹江集 。 27、南戏 白兔记 写刘知远由流浪汉而成为皇帝的故事,属于在民间颇受欢迎的发迹变泰题材。28、明初剧作家 丘濬 的五伦全备记和邵灿的 香囊记 在创作主旨和情节安排上都亦步亦趋地追随高明的琵琶记。29、南戏 荆钗记 与张协状元、赵贞女等谴责文人负心的作品不同,它借书生王十朋和钱玉莲的爱情故事,赞扬了文人在科场得意后对爱情的忠贞。 30、四大南戏之一的拜月亭是根据元代剧作家 关汉卿 的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改编的,剧中描写了蒋世隆与王瑞兰、陀满兴福与蒋瑞莲聚散悲欢的爱情故事。31、赵五娘和李琼梅分别是南戏 琵琶记 和 小孙屠 中的人物。32、梁辰鱼创作的传奇 浣纱记 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剧本,它使昆山腔在戏曲舞台上迅速流传开来。33、“灯前修本”是明代传奇 鸣凤记 的一个片断,这部传奇表现了嘉靖年间杨继盛等忠义之士与权奸严嵩父子的斗争,开启了此后时事剧的创作。34、古代戏曲中常用误会错认法来结撰情节,阮大铖的 春灯谜 一剧就以十错认造成一系列的波澜,堪称错认法的典范之作。35、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包括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和 紫钗记 、 南柯记 。36、“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是传奇 牡丹亭 中的曲词。37、明代很多剧作家追随汤显祖讴歌真情,如孟称舜的剧作 娇红记 歌颂王娇娘和申纯至死不渝的爱情。 二胥记 则歌颂了伍子胥灭楚复仇之孝和申包胥复楚之忠。38、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又成为其他剧作的表现对象,如清代蒋士铨的 临川梦 就以戏曲形式为汤显祖作传。39、明代作家 沈璟 的剧作很注意对诙谐的追求,他的博笑记就是一部演“可喜、可怪之事”,“俱可绝倒”的作品。40、明代很多剧作取材于水浒传,如 李开先 创作的宝剑记演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沈璟的义侠记演英雄 武松 的故事。41、明代是中国戏曲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著名剧作家 徐渭 的南词叙录是第一部南戏概论性质的专著。而王骥德的 曲律 则是一部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著作。 沈璟 的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则为创作提供了一本可以依赖的工具书。 42、清初传奇创作非常繁荣,洪昇的 长生殿 和 孔尚任 的桃花扇代表了这一阶段传奇创作的最高成就。43、清初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以戏曲来反映现实政治和平民生活,李玉、朱素臣等合作的 清忠谱 是其代表作之一,剧中反映了东林党人和苏州人民反阉党魏忠贤的斗争。复习参考题简答题(元明戏曲部分)所列的简答题答案,仅仅只是答题纲要,回答时应适当展开。一、元明戏曲部分1、简述元杂剧繁荣的原因。(1)宋金元经济和城市的持续发展繁荣;(2)文人地位的变化;(3)戏剧艺术发展自身的延续性。2、举例简述元杂剧初、中、晚三个时期各自的特点。(1)初期,其特点是作者大多经历过朝代变革的沧桑,而且熟悉舞台演出;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真正具有悲剧精神的文学作品,如窦娥冤、赵氏孤儿等;语言以本色为主,本色传统由此奠定。(2)中期,特别是文人色彩进一步加强。爱情剧更关注爱情本身,神仙道化剧在创作中有重要地位,反映了知识分子对精神归宿的思考探求。文人事迹剧则表达出当代文人的感慨。艺术风格上文采派占据主导地位,如王实甫、郑光祖等。(3)晚期,内容上道德色彩较浓,语言上以本色为主;形式上表现出北剧和南戏的交流。3、简述元杂剧剧本的形式特点。一般一本四折;有的剧本有楔子(四折之外的独立小段落);末尾有题目正名;每一折由曲词、宾白(剧中人物的言语,简称“白”)、科范(说明剧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及音响效果等,简称“科”)三部分组成。4、简述不同时期明杂剧创作的特点。(1)更生期(明初至嘉靖):这一时期的杂剧创作可分两个阶段,一是明开国至成化年间,特点是:a、有名氏作家很少;b、杂剧创作与宫廷、藩府联系紧密;c、剧本内容上继承元杂剧后期的说教特色,同时增加了娱乐内容;d、语言表现出华丽雅致的倾向;e、剧本体制上,受南戏影响而有所突破。二是弘治到嘉靖年间。特点是:内容上,用杂剧来表现个人的胸怀抱负、抒发自己的抑郁牢骚;形式上比较随意。(2)繁荣期(隆庆以后):特点:形式上,折数不定,用曲自由,主唱者不限于一人;内容上,多写文人乐道的雅事趣闻;人物形象,多为陶渊明、苏轼、杨慎、唐寅等文人。5、元明杂剧创作主体有什么差别?这对杂剧的创作产生了怎样影响?元明杂剧的创作主体的不同:元杂剧作家主要是下层官吏、落拓文人和隐逸之士;明杂剧创作主体的地位明显上升。创作主体的差异引起元明杂剧的差异:元杂剧常常表达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对历史、人生的思考;明杂剧更多表现对文人自身的关注,表现自己的精神世界。6、简述白朴梧桐雨的艺术成就。(1)浓郁的抒情性。杂剧梧桐雨描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个在文学史上倍受关注的话题,和诸多同一题材的文学作品比较起来,梧桐雨关注的不是唐明皇和杨贵妃曲折传奇的爱情故事,而是他们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当然有爱情的欢乐,但是更多是死别的痛苦、思念的哀愁以及悲凉的历史沧桑感,整本戏如同一首抒情长诗,不以情节引人,却以情感动人。浓郁的抒情性首先得力于作为剧本主体的曲词。梧桐雨的曲辞自然朴实,却又缠绵悱恻,细腻传情。尤其是第四折最后的几支曲子,好像写的全是雨景,但却是用中国传统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方式,把唐明皇自美梦中惊醒之后,独对梧桐秋雨的孤凄、悲凉写得淋漓酣畅,感人至深。浓郁的抒情性还得力于剧中不断出现的梧桐意象。梧桐雨把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一句中出现的梧桐意象大加发挥,以梧桐为中心来结撰全剧,第一折里唐明皇七夕乞巧时在梧桐树下与杨贵妃海誓山盟,第四折里唐明皇独对梧桐秋雨哀悼杨贵妃。在唐明皇的唱词中梧桐前后出现了六次。这种安排一方面使得全剧主干突出、结构紧凑。故事从梧桐树下起,在梧桐雨中结束,即呼应题目,又首尾呼应。另一方面是利用中国文学传统中梧桐意象自身所包蕴的忧郁色彩,用“惊魂破梦,助恨添愁,彻夜连宵”的秋夜梧桐雨,搅动沉淀在人们意识中的凄怨感受,增加抒情的伤感,从而使剧本获得独特的艺术效果。(2)形象鲜明的人物塑造。梧桐雨是一个末本戏,是由正末,也就是男主角独唱全本的,因此剧中杨贵妃只有很少的道白,形象比较模糊,没有什么明显的性格特征。而男主角唐明皇的形象则非常鲜明。白朴在梧桐雨中抱着同情的态度,塑造了唐明皇这样一个专情的情人形象。此剧除了楔子之外,四折戏都集中在唐明皇的专情上,第一折写唐明皇和杨贵妃七夕盟誓定情,第二折写唐明皇与杨贵妃沉香亭畔的霓裳羽衣舞,第三折写唐明皇含悲忍痛赐死杨贵妃。而最后一折则写唐明皇对杨贵妃的追思怀念,更突出了他的专情。7、谈谈你对赵氏孤儿悲剧精神的理解。赵氏孤儿显然是一部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剧作。奸臣屠岸贾的残暴狠毒与程婴、公孙杵臼等人冒死历险、慷慨赴义的自我牺牲精神构成了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屠岸贾为了个人私怨而杀害赵盾全家,为了搜捕赵氏孤儿而不惜下令杀全国的小儿,这种令人发指的残忍行径,使他成为邪恶的化身。由于他得到昏君的宠信,掌握了大权,这就使得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人为救护无辜而进行的斗争特别艰巨,甚至要以牺牲生命和舍弃自己的后代为代价,从而构成了全剧惨烈悲壮的基调。例如程婴,最初受托救护赵孤时,还是出于单纯的报恩思想,而当屠岸贾声言要杀尽晋国“半岁之下,一月之上”的小儿以后,他的舍弃己子的举动,就不仅仅是为一个赵氏孤儿,同时也是为了挽救更多的无辜幼儿,他的思想境界明显地有一个升华的过程。在剧本第三折,程婴既要担当卖友求荣的恶名,又被逼严刑拷打与自己共谋的公孙杵臼,更要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儿子被斩为三段。这都使程婴处于常人所无法承受的精神重负之下,正是在这种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程婴忍辱负重、沉着坚毅、视死如归的思想性格特点,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虽然剧本最后除奸报仇的结局,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观念,弱化了悲剧色彩。但是正如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里所说: “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8、以第三折为例,分析赵氏孤儿是如何组织戏剧冲突的。第三折是冲突双方屠岸贾与程婴、公孙杵臼的正面交锋。作者通过程婴、屠岸贾、公孙杵臼间复杂的关系、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制造悬念,把冲突推向高潮。(1)程婴出首告发,屠岸贾不肯轻信而反复盘诘,制造了紧张气氛;程婴滴水不漏的解释,屠岸贾半信半疑的神气,使笔势稍稍舒缓,为矛盾进一步展开作蓄势。(2)安排屠岸贾让程婴行杖这一情节,既突出屠岸贾的阴险狡猾,又激化了戏剧冲突,有利于表现程婴与公孙杵臼的内心矛盾;尤其是公孙杵臼受刑时心理的变化,使矛盾冲突复杂化和尖锐化。(3)以三个人的强烈动作,表现孤儿被搜出后戏剧冲突的激烈尖锐。屠岸贾挥剑如狂,表现出凶狠残暴的性格;公孙杵臼触阶而亡,显示了计谋成功后的从容镇定;程婴强掩悲痛,展现了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的品质。9、石君宝的曲江池与唐传奇李娃传的主题有什么不同?造成这一不同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杂剧曲江池较之小说李娃传做了很大的修改。在作品的主旨差异上表现为:石君宝在曲江池里,把唐传奇对文人轶事的描写,变成了士子与妓女爱情的歌颂。于是李娃故事便成为元代很有代表性的题材书生妓女题材中的一分子,这使得剧本在道德方面的意义更加突出了。与唐宋两代文人相比,元代文人的地位可谓一落千丈。许多文人与倡优关系密切,亲身参加杂剧的创作、演出。他们在倡优那里获得尊重与理解,以往认为卑贱的优伶、妓女,在某种意义上成了元代文人的知音。而元代文人便也在自己的作品里借歌颂书生与妓女的爱情,借妓女对书生的知赏与爱恋,来书写自己的感慨,填补自己在现实中的失落感。石君宝笔下的李娃故事,正反映了这一社会现实。10、试举例说明关汉卿和马致远剧作在精神实质上的差异。关汉卿与马致远比较,两人虽然同为下层文人,却在精神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关汉卿在精神上更接近平民百姓,更关注社会下层的生活,也正因如此,他的杂剧更多表现普通百姓的社会生活,剧本中也多以下层民众为主角,比如窦娥冤以童养媳与高利贷者为主角,表现了一个童养媳的悲惨遭遇。马致远在精神上体现了更多的士大夫气息,更多地受到了全真教的影响。马致远在他的作品中,更关注士人的状况,更多地探讨精神的归宿,对神仙道化剧情有独钟。比如,在他现存的杂剧中,荐福碑写士人不遇的坎坷,倾诉沦落文人的悲哀。这是马致远与关汉卿剧作的一大区别,也是马致远士大夫色彩的重要体现。11、试结合作品分析马致远剧作在内容和曲辞上的特点。马致远的创作在内容上,更关注士人的状况,更多地探讨精神的归宿,最集中地表现了当时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并由此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如荐福碑反映了作者怀才不遇的牢骚和宿命的人生观,也反映出当时许多文人在社会地位极端低落的处境下的苦闷。 此外他对神仙道化剧也情有独钟。马致远的曲辞风格在元代是领袖群英的大家。他的曲辞,有豪放的一面,但在豪放中有一种清逸、爽拔之气,韵味悠长。如汉宫秋中写“惊雁”的一支尧民歌:“呀呀的飞过蓼花汀,孤雁儿不离了凤凰城。画檐间铁马响丁丁,宝殿中御榻冷清清。寒也波更,萧萧落叶声,烛暗长门静。”12、简述从莺莺传到“王西厢”崔张故事的发展衍变。(1)莺莺传中的崔张故事崔张故事最早见于中唐著名诗人元稹创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小说写张生游于蒲州,借住普救寺。寡妇崔氏亦携女莺莺住在寺中。适逢乱军劫掠,张生请官吏庇护,崔家因而幸免于难。崔氏感其恩义,设宴酬谢。张生由此得识莺莺,并一见钟情,托莺莺婢女递诗传情,莺莺亦回诗相约。张生跳墙赴约,却被莺莺训斥。几日之后,莺莺却自献于张生。数月后,张生赴京科考,淹留京师,最终抛弃了莺莺,并解释说:莺莺是“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尤物,而自己的品德不足以胜妖孽,故忍而弃之。而当时之人因此称赞张生“善补过”。(2)“董西厢”对莺莺传的修改补充金代董解元创作的西厢记诸宫调(简称“董西厢”)对崔张故事作了较大改变。首先,“董西厢”补充修改了很多情节,如听琴、闹简、拷红等。而且改变了故事的结局,以崔张私奔、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回京上任做结,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其次,“董西厢”改变了一些人物的形象,如老夫人成为崔张爱情的反对者,而红娘成为崔张爱情的促成者,作用大大加强,形象也更加丰满。张生形象更是发生了根本改变,从一个负心之人变成一个执着爱情的多情人。(3)王实甫西厢记对“董西厢”的继承和发展王实甫的西厢记直接继承了“董西厢”,但又有所发展。首先,在情节上删去了一些枝蔓的情节,如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时打斗等,使剧情更加紧凑。其次,在形式上,将崔张故事由说唱变成了大型戏剧。再次,在形象的塑造、心理的刻画、冲突的设计上都远远超越“董西厢”。13、试以对石君宝曲江池的改编为例,分析朱有燉剧作对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视。朱有燉对儒、释、道三教均抱持肯定的态度,但在对三教的肯定中,儒教仍是最基本的。作为皇室的一员,虽有政治上的倾轧,但对政权的维护则是至为重要的。加之朱有燉从小接受正统儒家教育,故而对儒家道德伦理的赞扬、关注,对戏曲教育作用的重视,贯穿了朱有燉的剧作。尤其是那些表彰贞节忠顺的作品。曲江池是朱有燉改编石君宝作品而成,原因是因为朱有燉觉得石君宝原作在思想教育作用上有所欠缺,才重新创作曲江池剧本的。在改编中,朱有燉沿袭了元杂剧所确立的歌颂李郑忠贞爱情的主题,故事的发展脉络与元杂剧大体相同,但也有不少差异。这些差异的共同指向是对道德操守的关注。比如郑元和初见李亚仙便郑重提出娶李亚仙的要求,使郑元和的形象比元杂剧在道德方面更提高了一步;李亚仙是一个有仁有义、容德兼备的忠贞女性,她对鸨母设计的“倒宅计”毫不知情;作品还借刘员外的角色写出嫖妓的下场,借郑元和与几个乞儿的口说明酒色财气的罪恶;结尾的父子相认、以礼迎娶也强调了“岂可有绝”的父子天性。14、结合作品简述朱有燉杂剧的艺术成就。(1)语言朴素生动,并能因情节人物的不同而加以恰如其分的表现;(2)对元杂剧中的一些表现手法(如探子报告等)的纯熟运用;(3)对元杂剧独唱体制的突破,增加了双唱、众唱、接唱等多种方式。15、试举例说明康海和王九思剧作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独到价值。形式上,王九思的中山狼院本开启了明代短剧的创作。内容上,(1)寓言作品的创作,如康海的中山狼;(2)对个人感受的关注,如王九思的沽酒游春;(3)对道德的重视,如康海的王兰卿真烈传。 16、试析许潮和汪道昆短剧的特色。许潮、汪道昆剧作最大特色就是浓厚文人化色彩。许潮剧作在内容上,经常从经史中取材,而且对文人轶事、游宴雅集有浓厚的兴趣,如午日吟写杜甫与严武在成都草堂看龙舟竞赛、小船采莲,没有漂泊流落的忧思与悲伤,只有闲适与从容。而兰亭会写王羲之与谢安等上巳日相会于兰亭,曲水流觞的雅事。其剧中人物往往有一种潇洒旷达的情怀、一份才子风流,如张季鹰因思念家乡的鲈鱼莼菜而弃官回乡的任性旷达;陶渊明醉情诗酒的真率超然。许潮的杂剧带有强烈的文人色彩,集中反映了文人的生活趣味。而且剧本中对游赏的爱好、对才华的偏重、对潇洒率性的性情的突出,也透露出晚明文人的放逸。形式上,情节结构不甚讲究,几乎没有什么戏剧冲突;曲辞漂亮文雅,而且大量套用前人的诗文作品,显示了杂剧创作向文人群体的靠拢;曲律上受南戏影响。汪道昆的杂剧代表作是大雅堂乐府,大雅堂乐府全剧四折,每折演一个故事,分别是高唐梦、洛水悲、五湖游、远山戏。题材上均是历史上文人喜闻乐道的风流遗事,也是戏曲史上一再被改编的故事。汪道昆虽然沿袭了这些题材,但是对题材的处理却很是不同,他往往只选择故事的一个环节来展开剧情,借此来表达一种人生的情趣和感受。如远山戏,表达一种闲情逸致;五湖游表达对仕途的厌倦等。其创作目的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欣赏需求,因此表现出浓厚的文人趣味。语言比较雅致,经常引用相关的文学名作;形式上明显地南戏化,比如末上开场、南曲的使用等。许潮、汪道昆杂剧都采用一折短剧,表现出以杂剧为消遣的倾向,并且明显受南戏影响,这代表了杂剧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向。17、试析试析徐渭以四声猿命名自己杂剧的用意。四声猿是徐渭的四部杂剧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狂鼓史渔阳三弄、女状元辞凰得凤的合称。四声猿的得名说法不一,很多人认为徐渭是取猿声哀苦,令人断肠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悲哀。也有人认为徐渭心目中的猿不仅悲伤,亦能悟法,所以徐渭以这四个短剧,用另一种方式宣扬了人的显示本性的合情合理。可以说徐渭以四声猿命名自己的剧本,有两方面的用意:一是以猿声写自己内心的悲愤、不遇的慨叹。在四声猿的四个剧本中,应该说狂鼓史渔阳三弄最突出地体现了徐渭内心的悲愤。狂鼓史以历史上祢衡骂座的故事为素材,在阴司由祢衡对着曹操亡魂重演当日骂座的情景。“骂曹”的内容,看起来不外乎历史记载和故事传说中曹操的狠毒伪善、狡诈奸险、草菅人命等罪恶,但对徐渭来说,剧中的曹操实际象征着使他产生“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的社会实体。而剧中气概超群、才华出众,却沉沦失意、桀骜不驯的祢衡,正是徐渭自己的化身。祢衡最后被玉帝请去作修文郎的结局,则是科考失意、怀才不遇的徐渭对自己的一种安慰。二是借猿声写自己心中的奇气,四声猿就是徐渭的中夜长啸。四声猿写了四件至奇至快之事,除狂鼓史阴间骂曹外,翠乡梦的破戒与投胎、轮回与度脱也充满了奇异的色彩。而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中的木兰和黄崇嘏以女子之身,或驰骋疆场、杀敌卫国,或参加科考、独占鳌头,在当时都是至奇至异之事。可以说,徐渭创作这四个剧本正是“借彼异迹,吐我奇气。”18、简述孟称舜的花前一笑和卓人月的花舫缘的异同。孟称舜的花前一笑,写唐伯虎为娶一笑留情的沈公佐的养女,不惜做沈公佐之子的佣书。卓人月认为“易奴为佣书,易婢为养女”,“反失英雄本色”,于是作花舫缘,仍改为唐伯虎卖身为奴,终娶得一笑留情的婢女。孟、卓两人同样关注才高零落的唐寅,同样赞赏唐寅的风流才情,他们同样在剧中表达沦落的感叹。但在对这同一题材的创作中仍表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孟称舜关注的是唐寅不遇后的自放于诗酒风流,卓人月则更强调人生的“哀乐依倚”。唐伯虎虽才高沦落,但却免去了从政之苦,由此看来,卓人月更突出了与仕途的对比,更偏重失与得的互补。不但如此,卓人月还进一步表现唐伯虎笑傲中亦有闲愁。他卖身为奴,费尽心机以期相见,几遍忧煎,始能成功。在这个剧本中,卓人月由唐伯虎的风流韵事,不但写出了自身不遇的感慨,而且表达了他对人生死生悲欢的认识。19、简述宋元南戏与北杂剧的差异。(1)内容上,南戏叙事性强,抒情性弱,抒发的多是下层民众共有之情,作者个人主体意识不强烈;北剧故事情节较简单,抒情性强,人物形象单薄,作家主体意识比较强。(2)语言上,南戏俚俗无文采,北剧文学性较高。(3)音乐曲律上,南戏没有严格的曲律,用韵混乱;北剧重视曲律,在宫调、用韵上有严格规范。20、南戏与传奇创作分期的依据是什么?南戏与传奇的创作以嘉靖朝为界,分为两个时期:明初至嘉靖年间为南戏向传奇的转化期;隆庆至明亡为传奇创作的繁盛期。 分期的依据主要有:(1)从哲学思想来看,对文学创作(包括戏曲创作)有重要影响的阳明心学在隆庆年间初步得到朝廷承认后,影响更为巨大;(2)就戏曲创作自身而言,传奇形式体制由此完备,传奇作者开始活跃;(3)在演出方面,作为明代戏曲演出重要一环的家班,也在万历至明末时期特别兴盛。21、简述南戏与传奇的差异。(1)创作主体和演出对象:南戏多由艺人和书会才人完成,演出对象是一般民众;传奇多由文人创作,不仅在民间戏台上演出,还搬演于文人雅座上。(2)题材内容:南戏多表现家庭伦理和婚姻问题;传奇则表现出对历史、现实的关切,对个性、情感的张扬。(3)体制:南戏体制不规范,语言俚俗,音乐和表演上有很大的随意性;传奇体制规范,角色扮演上较南戏有所突破。22、简述传奇剧本体制的特点。传奇剧本体制特点表现为:(1)剧本不再标题目,而将题目换成副末开场后的四句下场诗;(2)剧本“分出标目”,现存最早的分出标目的完整剧本,是嘉靖四十五年丙寅刻本荔枝镜;(3)剧本分卷,分卷体例的出现和定型大约也在嘉靖年间;(4)每出后的四句下场诗被普遍采用。23、简述从张协状元到错立身和小孙屠,南戏发生了哪些变化?:(1)内容上,从反映中举士子的婚变负心转而歌颂士子们对爱情的坚贞,关注家庭伦理。(2)在艺术表现上,首先无谓的插科打诨明显减少;其次曲辞也由俚俗转向优雅诗化;(3)在形象塑造上,剧中的人物形象越来越鲜明、丰满,尤其是小孙屠中的李琼梅形象刻画更值得肯定。24、结合作品,分析四大南戏所体现出的南戏的发展变化。(1)内容上,荆钗记、拜月亭赞扬文人科场得意后对爱情的坚贞,杀狗记表现家庭伦理,白兔记写发迹变泰,既贴近民间,又有文人渗透的痕迹。(2)形式上,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对后世南戏、传奇创作影响深远。25、试析南戏拜月亭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1)独特的结构形式。拜月亭的情节结构非常复杂,剧本以蒋世隆和王瑞兰的聚散为主要矛盾,以陀福兴满和蒋瑞莲的聚散穿插其间。情节矛盾展开中,几条线索纷繁交错。故事开始之时,蒋家兄妹、王瑞兰、陀福兴满各为一条线索;乱离中,蒋世隆和王瑞兰、王母和蒋瑞莲、陀福兴满分别构成三条线索;后来,故事又沿着蒋世隆和陀福兴满、王瑞兰和蒋瑞莲两条线索发展。这种以多组人物、多条线索来组织剧情的手法,是后来南戏、传奇创作的重要结构方式。(2)人物塑造的细致生动,也是南戏艺术进步的重要表现。(3)曲词的平易宛转、自然天成,也体现了南戏文学性的增强其对后来的南戏、传奇产生深远影响之处主要有:情节结构复杂,以多组人物、多重线索来组织剧情;人物塑造的细致生动;剧本的曲词平易宛转、自然天成。26、简述梁辰鱼的浣纱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1)是最早用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剧本,它使昆山腔在戏曲舞台上迅速流传开来;其中一些出在后世久演不衰。(2)对历史兴亡的思考,代表了明传奇的一个重要主题,并在后来的文人创作中得到了更多发挥。(3)以政治和爱情相结合,开创了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手法,对后世传奇创作有很大影响。27、沈璟戏曲理论对后世的影响。 沈璟的戏曲理论有很大的针对性,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表现为:(1)他的南九宫十三调曲谱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它以曲谱具体指导作家的创作和演员的演唱,为他们提供了可以依赖范例和标准。(2)沈璟的曲论著述唤醒了曲家对曲律的高度重视,引起了曲律理论研究的高潮;(3)沈璟的本色论让传奇剧本更接近舞台,接近普通民众的欣赏要求。 28、沈璟的剧作有哪些特点?(1)内容上注意表现市井生活。(2)注意世风,注意剧本的道德意义。(3)重视剧作的舞台效果,结构上注意避免冗长、拖沓。(4)形式上表现出杂剧与传奇的融合。(5)语言通俗浅近,并追求诙谐。29、吴江派和临川派的戏曲理论各包括哪些内容?吴江派作家在多方面表现出一致性,如对曲律的重视,曲词的本色,以及内容上的注重风世等,临川派作家在内容上注重对真情的歌颂,在情节组织方面注意剧中情节的曲折变幻,注意情节的戏剧性,常常喜欢运用误会错认法,语言上优雅、灵动、本色。复习参考题简答(明清小说部分)1、在确立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范围时,应该考虑的三个小说文体的基本要素是什么?(1)必须是写人的,以人为中心。(2)必须有故事,有情节,反映社会生活中一定的矛盾冲突。(3)必须有非纪实性的特征。2、史传文学、寓言故事与小说文体有哪些异同?(1)寓言故事与小说都重视故事,但是寓言的目的在于说理,而小说则要通过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生活、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2)史传文学和小说都重视叙事和人物描写,但史传文学要符合史实,不容夸饰、虚构,而小说则离不开夸饰和虚构。3、神化、寓言故事、史传文学对古典小说产生了哪些影响?神话对小说的影响:(1)小说创作的要素故事、人物、思想在神话中已经具备了;(2)神话对中国古典小说讲神怪传统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寓言故事对小说的影响:寓言以故事来暗寓一种道理,说服人、教育人,这影响了中国小说训诫传统的形成。史传文学对小说的影响:在叙事和人物描写上,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4、志怪小说有哪些特点?志怪小说的特点:(1)将神鬼怪异之事当作信史来写,缺乏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2)短小、有简单的故事情节,注意描写人物,但内容简单,艺术上比较粗糙。5、为什么说唐代传奇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真正走向成熟?(1)作者有了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和由此决定的小说新的审美特征。(2)由神怪走向现实,反映了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3)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了很大的提高。6、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有什么样的特点?(1)创作目的与唐传奇有很大不同,是为了满足听众的文化娱乐需要。(2)题材内容上几乎都是反映现实生活(尤其是作为听众的市民阶层的生活)的。(3)表达工具是在口语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白话,通俗性是其最鲜明的特色。(4)故事性很强,有头有尾,线索清楚,生动曲折。(5)注意写人物,特别注意展示人物的命运。(6)在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开头常有“入话”,中间或结尾常穿插诗词韵语。7、明清小说发展的倾向和特点。(1)从无名群众和文人相结合的集体创作,发展为文人的独立创作;(2)题材内容上,从写历史题材发展为写现实题材,特别是通过日常的家庭生活反映重大社会主题;(3)艺术表现上,从重情节发展到重人物刻画,在人物描写上,从带理想色彩的传奇式夸张描写,发展为写实;(4)产生了几种最具特色的小说类型;(5)出现了两部总结性的作品,红楼梦和聊斋志异。8、明清小说有哪些题材类型?各举两部代表作。(1)历史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2)英雄传奇小说,如水浒传、说岳全传。(3)神魔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4)人情小说,如金瓶梅、红楼梦。(5)讽刺小说,如儒林外史、镜花缘。(6)公案侠义小说,如三侠五义、施公案。9、近代小说的特点及其成因:特点:(1)数量多;(2)与现实的社会政治斗争紧密结合;(3)艺术上比较粗糙;(4)形式和叙事模式上表现出由古典小说到现代小说过渡和转型期的特色。原因:(1)社会和时代的变化;(2)新小说理论的兴起;(3)印刷业的发达,报刊杂志的大量初步发行,(4)翻译小说的大量出现。10、简要谈谈中国古典小说的思想传统。(1)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要求。(2)有训诫的传统,同时又强调小说要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3)中国古典小说作家有“发愤著书”的传统。11、简述中国古典小说在艺术传统。(1)重视写人,尤其重视写人的思想性格。(2)注意谋篇布局,精于艺术构思。(3)讲究语言的精练,追求一种简约的美。(4)讲故事的传统,情节曲折、生动,首尾完整。(5)尊重生活而又讲究含蓄的深刻的现实主义的传统。(6)诗词和小说的结合,在叙事中穿插诗词韵语。(7)讲究传神写意,在人物创造中追求神似。12、结合作品分析忠义思想在关羽身上的体现。三国演义主要是以忠义思想来臧否褒贬人物的。作品从一开始写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就开始拿市井道德与封建正统道德相结合来解释历史与政治。三人名为君臣,实为兄弟。关羽更是“义气”的化身,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为曹操的高官厚禄所动,最终演出“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的壮举,体现了“结义”的关系一旦形成就不可违逆的道德原则。但赤壁之战中关羽奉命扼守华容道,却又因为曹操旧日有恩于他而放了曹操一条生路,这又是“义气”的另一种表现,即受人之恩不可不报。实际上,这是尊重利益交换的道德准则。13、水浒传超越以前描写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之处在于(1) 后者常常将封建压迫归结为个别人的恶行,而水浒传所写的封建压迫却是一个从上到下的封建统治网。(2) 后者所写多是个人的反抗,水浒传则歌颂集体的反抗。(3) 后者所写的反抗者,多是因 自身受到压迫而反抗,水浒传中的英雄,则不仅为自己,也为别人的受迫害而反抗。14、从武松的哨棒和林冲的解腕尖刀说明水浒传细节描写的艺术特色。水浒传的细节描写细腻而又含蕴丰富。武松上景阳岗打虎的梢棒,从酒店开始,作者一路上不厌其烦地点染,在不同的情况下,或绰起,或手提,或横拖,或倚放,姿态各异,极为丰富精细,既突出了武松的性格,也为事件的展开和结局布下了伏线;提到第十次,武松用来打虎,却又写梢棒折成两截,从而突出了武松赤手空拳打虎的威力。林冲的解腕尖刀,为陆谦而买,带着它在大街小巷寻了三五日不见仇人,复仇的事便渐渐冷淡,尖刀也不再提起。待草料场火起,林冲手刃陆谦,用的还是这把解腕尖刀。从这一细节中可见林冲的“忍”与“忍无可忍”。15、西游记的故事内容可分为哪三个部分?三部分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1)第一部分一至七回,写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三界的故事,为下文描写取经路上惊心动魄的战斗作准备和铺垫。(2)第二部分八至十二回,写唐太宗入冥。交代取经故事的缘起。是一、二部分间的过渡。(3)第三部分十三至百回。写师徒四人历经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是小说的主体。16、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1)他的首要特点是贪财,这是商品经济发展时期商人的突出特征。(2)他的第二个特点是贿赂权奸,交结官府,以此获得权势,进而获取暴利,这是当时商人同封建势力结合产生的市侩的典型特征。(3)他的第三个特点是好色纵欲,这揭示了当时普遍的社会风气。17、潘金莲形象的悲剧性及其悲剧的社会意义潘金莲形象的悲剧性表现在:(1)她所追求的目标就是悲剧性的。(2)她虽然战胜了两个对手,却没有得到所追求的东西;(3)在可悲的人生追求中,她的灵魂被扭曲,人性被异化,滋生、发展、膨胀了种种的恶德和秽行。潘金莲悲剧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写出了一个追求者的悲剧,写出了中国封建社会里一个不安分的女性所经历的灵魂的躁动和痛苦,其次,在于不仅写出了一个可憎的坏女人,而且挖掘出了造就这个罪恶的女人的社会原因。18、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繁荣的原因。(1) 宋元“说话”艺术的直接影响;(2) 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3) 和市民思想感情息息相通的一些带有个性解放特点的新思潮,如对情和人欲的肯定、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商人社会地位的肯定、对传统贞操观念的蔑视、对男女平等的追求等,在思想界和社会上的传播;(4) 印刷术的进步、印刷业的发达为通俗小说的刊行创造了有利条件。19、举例简述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反映了哪些时代内容?试举例分析。(1)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的新特点,主要是市民(特别是商人)的生活的思想感情。如施润泽滩阙遇友中小手工业者依靠劳动发家致富,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中商人牟利致富的心理。(2)爱情婚姻小说中表现出的新思想、新观念。这主要有两类。一类从正面表现市民阶层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新观念、新追求,如卖油郎独占花魁、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另一类是描写情与礼的矛盾,或以悲剧结局来揭露和控诉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或以喜剧结局来否定礼而肯定情,如宿香亭张浩遇莺莺。(3)揭露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这也可分为两类。一类直接描写恶霸压迫人民,如灌园叟晚逢仙女;另一类通过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揭露其凶残阴险的本性,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20、简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时代意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所反映的时代意义:即“情”与“理”的矛盾这是杜十娘悲剧的真正社会根源。李甲贵族公子的身份使他必须遵守封建礼教,但他对杜十娘确实有一定的真实感情。因此,从一开始,李甲就面临着封建礼教和与杜十娘的爱情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最终在“情”与“理”的冲突中,选择了后者而背弃了杜十娘的爱情。而杜十娘与孙富的冲突,表面上看是金钱扼杀了爱情,实际上孙富却是借助以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取得了胜利。而杜十娘对李甲“发乎情,止乎礼”的控诉,正因此而显得深沉凝重,悲愤有力。21、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艺术成就。(1) 杜十娘形象的塑造:首先写她轻财好义的思想品格;其次,描写赞美她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再次,真实描写了杜十娘的聪明机智;最后,描写了杜十娘坚强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斗争精神。(2) 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如设计安排了李甲父亲李布政这样一个人物,虽未出场却处处让人感受到他对杜十娘命运的影响。(3) 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而具有思想深度;如院中姐妹送来的百宝箱的细节,一方面为下文的沉江预作伏笔,另一方面表现杜十娘的机警老脸和她对自由幸福生活热切坚韧的追求。22、结合作品分析聊斋志异是如何创造诗情浓厚的意境美的。聊斋志异的意境创造,首先表现在作者将他所歌颂的人和事物加以诗化。特别是那些花妖狐魅的女性形象,作者更是赋予她们诗的特质。其次表现在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来表现一种诗意美。再次表现在对那些美丽动人的花妖狐魅形象,作者一般不作精雕细刻的外形描写,而注意描绘其内在的风神。23、为什么说儒林外史“隐括全文”的第一回是体现全书主题思想的一个纲?“隐括全文”、“敷陈大义”的第一回借王冕的形象体现出小说的思想倾向:在第一回中,借王冕之口批评因有了科举这一条“荣身之路”,使读书人轻忽了“文行出处”即传统儒学要求于“士”的学问、品格和进退之道。否定功名富贵,这是全书总的思想倾向。此外,第一回中还可以看到:儒家德治、仁政的政治理想;儒家的孝悌信条;对学问的理解仍是经史、天文、地理等儒家传统提倡的范围。24、儒林外史中的真儒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局限?()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第一,鄙弃功名富贵,不热衷科举考试,不愿意出来做官;第二,自由独立、狂放不羁,不为封建礼教所束缚;第三,承袭了传统的思想道德,坚持所谓真正的正统儒家思想,特别是德治仁政的思想。()局限:这些人物表现了一种观念化的、缺乏真实生活基础的愿望,因此“真儒”们成了一种贤人政治的符号,性格显得单调而苍白。 他们希望能通过恢复古礼古乐来改变日渐没落的社会面貌,将真儒的行为力量看成扭转世风、改造社会的根本力量,这当然是脱离时代,脱离现实的一种空想。25、儒林外史中的正面形象包括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儒林外史中的正面人物可以分两类,一类是知识分子,其特点是:(1)鄙弃功名富贵,不热衷科举考试,不愿意出来做官;(2)自由独立、狂放不羁,不为封建礼教所束缚。(3)承袭了传统传统的思想道德,坚持所谓真正的正统儒家思想,特别是德治仁政的思想。一类是市井小民,这些淳朴、善良、高尚,也是作者理想的寄托。因此带着清高名士的风雅气质。26、儒林外史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试举例说明。多种多样的讽刺手法,包括a通过漫画式的外形描写,来表达作者的爱憎情感;b 以夸张之笔,突出人物的可笑可鄙之处;c 通过人物言行的自相矛盾揭露其虚伪可笑;d 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讽刺;e 有意安排一种出人意料的细节或场面,让讽刺对象出洋相、杀风景;f 通过书中人物去奚落、嘲笑或捉弄讽刺对象。27、儒林外史的结构有什么样的特色?应该如何评价?儒林外史虽然一般归类为长篇小说,但它的结构却不是现代意义上严格的长篇小说的结构。全书中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的连环套;前面一个故事说完了,引出一些新的人物,这些新的人物便成为后一个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有的人物上场表现一番以后,就不再出现,有的人物还再次出现,但基本上只是陪衬性的了。但全书也不只是若干短篇的集合,它以明代为背景,揭露在封建专制下读书人的精神堕落和与此相关的种种社会弊端,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主题,也有大致清楚的时间线索和空间的转换。这种结构形式综合了短篇与长篇的特点,创造了一种特殊的崭新形式,运用起来极其灵活自由,毫无拘束,恰好适合于表现书中的内容,并为晚清的谴责小说所继承。28、应该怎样评价红楼梦后四十回?贡献在于根据前八十回的线索,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的结局,使红楼梦成为一部完整的小说,而且基本保持了前八十回的悲剧气氛,矛盾冲突的发展和人物处理,也大致符合曹雪芹原意。缺点在于宝黛性格有与前八十回不符的地方;而贾府家道复初的结局也与曹雪芹构思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合,艺术上也较为逊色。29、简述红楼梦的思想局限。红楼梦的思想局限:首先,曹雪芹虽然揭露了封建制度的种种罪恶和弊端,但他并不否定封建制度,对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还怀着很深的眷恋;其次,书中充满了悲观失望的虚无主义情绪和无可奈何的宿命论思想。这种局限实际上是一个从封建贵族阶级中分化出来,而又不能与其彻底决裂的叛逆者的局限,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还很幼弱的反映。30、简说近代小说发达局面形成的原因。(1)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现实,使一些爱国作家以小说为工具,揭示社会的丑恶面目和国家的危亡局面,以促进群众的觉醒。(2)新小说理论的兴起,对小说社会作用的认识空前提高,促进了对社会有改革之志的作家的创作热情和自觉意识。(3)印刷业的发达,报刊杂志的大量出现,为小说创作的繁荣提供了客观条件。(4)翻译小说的影响:这时期的翻译小说侧重“政治小说”和“侦探小说”,政治色彩和宣传意味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师考试复习要点:(道路工程)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 阿里地区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测试试卷
- 阿图什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 安徽省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英语考题及答案
- 2025 年小升初天津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英语试卷(带答案解析)-(外研版)
- 云南师大附中2026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理综-答案
- 医学检验科2025年度生物安全培训考核试卷
- 2025年山东卷政治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 社区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官方商铺合同范本
-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 应急疏散培训试题
- 开学安保工作方案(6篇)
- QC080000-2017 HSF有害物质管理程序文件全套
- 计量操作人员(通用类)考试题库(含答案)
- 碳九加氢标准工艺标准流程
- 大海(张雨生)原版五线谱钢琴谱正谱乐谱
- 公开课第一课素描基础入门课件
- 数据结构ppt课件完整版
- 铝模板施工工艺标准
- 采购与供应管理(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