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姓名:秦学勇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法律 指导教师:王先林 20081215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摘 要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与国内既存的企业售后服务、 “三包”规定、 产品回收等有很大区别,缺陷产品召回以以人为本、维护正义作为自 己的价值目标。随着科技发展水平和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出现了大 量因缺陷产品而造成的公共安全问题,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与缺陷产 品召回制度有关的法律规定只是在原则上为缺陷产品的召回提供了 法律基础,缺乏具体的操作性。2004 年 10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的缺 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 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开创了一个新的 模式,但它在有些地方还需要完善,如在立法体系方面,缺乏完备的 法律基础,从立法内容上看,还没有与国际习惯做法完全接轨等。缺 陷产品召回制度以其独特的社会公共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障功能, 在 西方各发达国家得到广泛推广, 经过多年的发展, 现已日趋成熟完善, 我国应该借鉴其具有价值的地方。 构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可以分 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要对既有的法律进行完善,然后是形成专门的 缺陷产品召回法律、法规体系,包括立法模式、立法原则、执法主体 与召回义务主体、召回的标准和方式、召回义务主体不履行召回义务 的法律责任等,最后是完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配套机制。 关键词: 缺陷产品 , 召回制度 , 法律完善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study on defective product recall system in china abstract the defective product recall system is different from the rule of recall and existing post-sale services,the regulation of three responsibilities, buying back products.the target of the defective product recall system is to maintain the justic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degree of the complication of the product, a great deal of safe problems in public have appeared because of defective product. the law which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defective product recall system in the current law system just makes the law foundation of the defective product recall system in principle,lacking concrete operability. after the publishing and implementing of the regulations of defective automobile on october 1st 2004,a favorable beginning was set up for future all-round regulations of defective products,but it also has many defects,such as lacking complete law foundation in the law system, the contents did not go with the international habit.the defective product recall system with its unique function of maintaining social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public safety and protecting consumersrights and interests,has been carried out in many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and the rule becomes more mature than before because of several year development.we should learn the advantages.setting up the defective product recall system in our country can divide a few steps to carry on,firstly,we must perfect the existing law,then we must establish the rule of recalling defective products in china which includes law-making pattern,law principle,the main body of law-enforcing and recalling the standard and way of recalling,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body failing to recalling and so on. at last we should perfect the mechanism of the defective product recall system. key words:defective product , recalling system , perfecting law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 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 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秦学勇秦学勇 日期:2009 年 2 月 2 日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 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 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秦学勇秦学勇 指导教师签名:王先林王先林 日期:2009 年 2 月 2 日 日期:2009 年 2 月 2 日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1 引 言 伴随我国产品安全事故不断发生,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产品法律体系和法律适 用中的矛盾逐渐凸显, 建立和完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成为国内众多学者和立法者 广泛关注的问题。 2004 年 10 月 1 日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 的正式实施, 标志着我国在产品安全管理中首先对缺陷汽车产品的管理跨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为开端,我国缺陷产品管理制度成为我国进一 步完善现有产品责任体系、保障社会公共安全的必然选择。完善缺陷产品召回制 度有助于全面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避免人身、财产损失;有助于督促企业严 把生产、销售关,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信誉,增强企业竞争力;有助于我国 企业积极、平等的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产品竞争。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缺 陷产品召回制度作为一个新事物,还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笔者通过本文对 缺陷产品召回基本理论问题、发达国家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我国 产品召回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建议的分析, 以期对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 完善和发展有所裨益。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2 第一章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节 产品缺陷的界定 一、其他国家关于产品缺陷的界定 美国 1965 年的第二次侵权法重述第 402 条 a 条把缺陷定义为: “凡销售 有不合理危险的缺陷产品者应对最终使用者或消费者, 因此遭受的人身或财产损 害承担赔偿责任。 ”美国统一产品责任示范法认为缺陷的含义是:产品制造 上存在不合理的不安全性;产品设计上存在不合理的不安全性;未给予适当警告 或指示,致使产品存在不合理的不安全性;产品不符合产品销售者的明示担保、 致使产品存在不合理的不安全性。撰写者对“不合理危险”的解释是: “超出了 购买该商品的普通消费者对它特性的所共知的常识的预期。 ”比如,威士忌是一 种烈性酒,过饮会致醉。对于这种危险,正常的消费者都能认识到,所以不属于 不合理危险。 英国 1987 年消费者保护法第 3 条规定: “(1)依本条下述规定,为本章 之目的,如果产品不具有人们有权期待的安全性,该产品即存有缺陷。对产品而 言,安全性包括组合到另一产品之中的产品安全性以及在造成人身伤害、死亡危 险方面的安全性。(2)为上述(l)款之目的,在确定人们有权期待某项产品应当 具有何种安全性时,应当考虑与产品有关的所有情况,包括: (a)该产品被出售 的方式和目的,产品的样式,与产品有关的任何标识的使用,关于允许或不允许 使用该产品以进行任何事项的警告与指示,(b)可合理期待的产品的用途或可合 理期待的与产品有关的用途。 (c)生产者向他人提供产品的时间。按本条规定, 不得以后来提供的产品比以前的产品更安全的实施而推定以前的产品存在缺陷。 日本制造物责任法第 2 条第 2 款规定: “本法所称的缺陷,是指考虑该 制造物的特性,其通常预见的使用形态,其制造业等交付该制造物时其他与该制 造物有关的事项,该制造物欠缺通常应有的安全性。 ”这种缺陷标准,是依据消 费者所期待的安全作为判断要素的。通常要考虑:(1)制造物的特性;(2)通常可 以预见的使用形态;(3)被置于流通的时间;(4)其他与该制造物有关的情况等。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3 1日本产品缺陷法律制度的上述规定实际上贯彻着“瑕疵担保责任”的法律理念, 但仅仅局限于买卖关系是不利于对消费者的救济的。因此,其产品缺陷的标准仍 是“具有不合理的危险” 。 2 二、我国关于产品缺陷的界定 我国民法通则第 122 条规定: “因为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 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我国产品质量法 第 46 条规定: “本法所称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危险; 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 标准。 ” 综观各国立法关于产品缺陷的界定, 可知各国都将缺陷的定义建立在 “产 品具有不合理危险” 、 “产品欠缺人们有权期待的安全” 的认识上。根据以上分 析,可将产品缺陷定义为:产品缺陷是指由于产品存在不合理的危险性,或不符 合国家有关质量、安全的强制标准,或违反对产品担保的规定,可能造成人身伤 害或财产损失的产品瑕疵。 3 从我国现行立法来看,我国判断产品缺陷采用了双重标准:一是存在不合理 危险标准;二是不符合强制性规定的标准。那么,如果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都符 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时,产品是不是就不存在缺陷呢?笔者认为,产品不符合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只是判断缺陷成立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也就是说, 产品质量未达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强制标准的,该产品肯定属于缺陷产品, 但各项质量指标达到了国家强制标准的产品,不一定就没有缺陷,主要理由有三 点:一是产品质量法第 46 条的规定,只是强调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 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重要性,但国家的这些强制性保障不一定涵盖所有的 安全性能指标,研制的新产品更是如此;二是认定缺陷最根本的标准是“是否存 在不合理的危险” ,而非产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三是世界发达国家产品责任 立法对缺陷定义,普遍采用的是“不合理的不安全性”或“是否给了人们有权期 待的安全性” ,而未将产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作为认定产品缺陷的标准。 三、产品缺陷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在我国的民法通则中使用了“产品质量不合格”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 于敏: 日本侵权行为法 ,法律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330 页。 2 金晓丹: 产品缺陷法律制度研究 ,全国优秀硕博士论文。 3 兰士蜀、刘尧主编: 市场经济法新论 ,法律出版社,2001 年版。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4 使用了“产品缺陷”和“产品瑕疵” , 产品质量法则同时使用了上述三个概念。 且除了产品质量法对产品缺陷的概念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外,另外两个概念未 有明确的定义。 1、产品缺陷与产品瑕疵的区别 两者的含义及适用范围有着严格的区分,主要表现在: ? 两者责任性质不同 产品缺陷责任,即产品责任,指产品生产者或销售者因产品缺陷造成人身、 他人财产损害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从世界许多国家产品责任发展来看,大体 是经过了由合同责任向传统侵权责任再向特殊侵权责任的发展过程。我国民法 通则第 122 条有关产品责任的规定,也反映了这一点。因此,产品缺陷主要存 在于特殊侵权领域。而产品瑕疵责任,是指产品销售者就买卖标的物的使用性、 效用性或其他品质对买受者承担的明示或默示担保责任, 它属于民事合同中违约 责任的范畴, 因此从内容上说, 两者责任的性质是迥然不同的, 从责任形式上看, 产品缺陷责任表现为单一的赔偿责任,而产品瑕疵责任则表现为修理、更换、退 货或赔偿损失等多种形式。 ?两者的责任主体不同 因为产品缺陷责任是特殊侵权责任,其责任主体是生产者和销售者。因受缺 陷产品的侵害而获得赔偿请求权的主体除了产品买受者外,还可以是其他受害 人,包括消费者或使用者及第三人。而产品瑕疵责任因为属于违约责任范畴,其 责任主体为销售者,权利主体则仅限于产品的买受者,这是由合同的相对性决定 的。然而,我国法律却规定产品缺陷的责任主体为生产者和销售者,实际上是值 得商榷的。其一,产品缺陷一般分为设计缺陷、制造缺陷和警示缺陷,显然销售 者不能成为任何一类缺陷的主体;其二,产品缺陷责任是一种严格责任或无过错 责任,而产品质量法第 42 条明确规定“由于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 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所以销售者承担的是 过错责任,其性质属于一般侵权责任,与产品缺陷责任显然不同;其三, 产品 质量法 有关条款明确规定销售者承担产品瑕疵责任, 生产者承担产品缺陷责任。 例如该法第 40 条规定,售出的产品不具备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 的,不符合在产品或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或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5 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销售者应承担修理、更换、退货或赔偿损失的法 律责任,显然这是瑕疵责任。该法第 41 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 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该法之所以规定让销售者承担责任, 从立法宗旨上说,在于对消费者利益的优先保护。 ? 两者的判断标准不同 如前所述,产品缺陷的判断标准只能是“不合理危险” ,而产品瑕疵在英美 法中常被称为买卖标的物不具有适销性, 一般认为是指买卖标的物不具备该种物 通常具备的价值、效用或契约预定的效用或出卖人所有保证的品质。4这与我国 产品质量法有关产品质量应当具备通常的使用性能、符合在产品或其包装上 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 产品说明或实物样品表明的质量状况的规定基本上是一致 的。因此,凡属于产品存在不合理危险的应该定为产品缺陷;产品不具备通常价 值、效用或其它约定的品质的情况均应认定为产品瑕疵。目前在国内,有些学者 把产品瑕疵理解为产品质量不符合法定或约定的标准, 是不够准确的。 因为目前, 固然法律对许多产品的质量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但也有许多产品没有或无法 制定法定标准,如一些新兴产品。如果照此理解,当买卖标的物无法定标准,同 时当事人对标的物的质量又缺乏明确的约定时, 那么该标的物就不会出现瑕疵的 问题了,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 ?两者的免责条件不同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 41 条规定,产品缺陷责任的免责条件有三个,即 l、 未将产品投入流通;2、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3、将产 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尚不能发现缺陷存在的。而根据产品质量法第 40 条规定,销售者对其销售的产品存在的瑕疵如事先向买受者作出说明的,即可免 于承担法律责任。另外,根据产品质量法第 45 条规定,生产者因其产品存 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失的赔偿责任,自该产品交付最初用户、消费者满 10 年的则可以免除;但是,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而根据民法 通则的有关规定,销售者对买受者承担的产品瑕疵的责任时效一般为 2 年,最 长期限为 20 年。 尽管产品缺陷与产品瑕疵作为规范的法律用语,两者应做严格的区分,但是 4 桂菊平: 论出卖人瑕疵担保责任,积极侵害债权及产品责任之关系 ,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 2 卷,法律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398 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6 在另一方面,两者在一定情况下又存在着某种联系,对某产品存在的一个问题, 从不同的角度既可认定其存在缺陷, 也可认定其存在瑕疵。 例如, 汽车刹车不灵, 从可能造成人身、 他人财产损失方面看, 它是一种不合理的危险, 属于产品缺陷; 但从该产品不具备通常的使用性能等品质方面来看,它又是一种产品瑕疵。虽然 产品缺陷所强调的是人们对产品安全性特征的关注, 而产品瑕疵则强调人们对产 品的效用性等品质的关注,但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往往又会影响产品的使用性、 效用性等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 “缺陷的外延小于瑕疵,产品缺陷只是一种具 有不当危险的产品瑕疵” 。 5尽管如此, 产品缺陷与产品瑕疵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 是可以区分的。如某产品存在不合理的危险,但在尚未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 的情况下,产品的买受者以产品出卖者违反对产品的价值、效用性等品质明示或 默示担保为由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该产品即为存在瑕疵;如该产品存在不合 理危险,且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后果的,则应区分两种情况:如受害者为买 受者, 则发生违约请求权与侵权请求权竞合, 买受者要求销售者承担违约责任的, 该产品当属于存在瑕疵;如买受者要求生产者或销售者赔偿除产品以外的损失 的,该产品即为存在缺陷;而如受害者为产品买受者以外的第三人,他只能以产 品存在缺陷为由要求生产者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2、产品缺陷与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界定 所谓产品质量,是指产品性能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满足合理使用用途所必须 具备的物质、技术、心理和社会特性的总和,主要包括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 可用性、可靠性、维修性和经济性等内容。产品质量合格与否是在评判产品质量 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时而使用的,当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质量标准 以及合同对产品适用、安全和其他特征的要求时,即为产品质量合格,反之即为 产品质量不合格,所侧重的是产品的既定要求问题。而产品缺陷的实质是在关注 产品在实际使用中是否安全的问题。此外,根据我国有关立法的规定,判断某产 品质量是否合格,依据是有关法律规定和约定的标准,即产品质量合格,但仍有 可能存在某种不合理的危险,即产品存在缺陷。因为质量标准不但会受当事人认 识水平的限制,而且即便国家制订的相关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也会受到现有的科 技发展、产品设计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实践中难免会出现虽然产品质量符 5 王利明主编: 民法.侵权行为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426 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7 合国家制订的标准,但却仍然存在不合理危险的情况。 第二节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与相关制度的比较 缺陷产品召回(defective products callback)制度,是指产品生产商、 进口商或销售商在得知其生产、 进口或销售的产品存在可能引发消费者健康与安 全问题的缺陷时,依法向职能部门报告,及时通知消费者,设法从市场上和消费 者手中收回缺陷产品,并进行免费修理、更换的制度。 一、缺陷产品召回与三包 在我国的产品质量法中对于修理、更换、退货均有明确的规定, 产品 质量法第 40 条规定: “售出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 更换、退货,给购买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损失:(一)不具备产 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事先未作说明的;(二)不符合在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 式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三)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 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45 条规定:对国家规定或经营者 与消费者约定包修、包换、包退的商品,经营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或者退货。 在保修期内两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经营者应当负责更换或者退货。 ”1996 年 2 月 25 日,国家技术监督局正是根据以上两法及有关规定(民法通则、广告法 等)制定了三包制度即由销售者、修理者、生产者承担部分商品的修理、更换、 退货的责任和义务。两者表现形式虽然类似,但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与三包制度是 明显不同的。主要区别如下:第一,两者的适用对象不同。从以上规定来看,三 包制度作为一项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其适用对象是瑕疵产品和偶然性缺陷产 品。而从国外立法及我国当前立法来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适用对象是存在系 统缺陷的产品。第二,两者性质不同。三包的法律性质是民事责任,其法律关系 适用基于私法主体间的合同关系, 纠纷主要通过协商、 调解或民事赔偿方式解决, 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经营者承担的是一种经济责任,基于经营者对消费者、社会 承担的维护公共安全的经济法上的责任, 经营者不承担责任的情形主要招致的是 行政处罚。第三,两者引发的因素不同。消费者认为经营者生产或销售的产品存 在质量瑕疵时, 可以依法向对方主张三包, 因此, 消费者提出是三包的引发因素。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8 引发缺陷产品召回则有两种情形:一是经营者发现产品存在缺陷,可能危及消费 者的健康或财产安全,由经营者主动召回。二是经营者虽发现,但未主动采取措 施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强令经营者采取召回措施。因此,召回的引发因素 是经营者发现或行政主管机关发现。第四,两者实现的时间段不同。三包是一种 事后进行的补救措施,发生在产品存在瑕疵,不能发挥其使用功能或产品造成消 费者损害的场合。缺陷产品召回并不要求损害发生。它是一种事前弥补的措施, 只要有证据证明产品确实存在损害人身、财产的缺陷存在,制造商就有召回缺陷 产品的义务。第五,监督管理或寻求救济的机关不同。当经营者不承担自己应尽 的三包责任时,消费者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投诉, 还可向法院起诉,因此其主管机关包括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的主管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第六,实施的范围不同。三包的对象范围有限,目 前仅对 1995 年 8 月 25 日发布的关于印发 的通知中附件部分规定的一批商品和 1998 年 3 月 12 日发布的农业机械产品, 2001 年发布的电话机、固定电话机,2002 年发布的微型计算机、家用视听商品 实行三包,其他产品的三包目前还没有规定。缺陷产品召回应是针对的缺陷产品 则指一切存在系统性缺陷的商品,可见范围更大。 二、缺陷产品召回与企业的售后服务 缺陷产品召回不同于企业的售后服务。第一,从性质上讲,缺陷产品召回是 生产经营者对消费者、社会承担的一种法定义务。它要求生产经营者在其产品出 现危害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缺陷时,把市场上流通的所有存在缺陷的产品予 以回收,并进行必要的处理。该义务系法律基于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考虑而作出的 直接规定,违反这种义务的行为人承担的是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而售后服务 是一种约定义务,它通常以合同条款、产品说明、销售说明的方式表现出来,生 产者不履行此义务, 构成对合同义务的违反, 承担的是违反合同法上的民事责任; 第二,从适用范围上看,缺陷产品召回适用于投入流通的所有产品,包括已经销 售和没有销售的,而售后服务只针对已经被消费者购买的产品。 三、缺陷产品召回与产品回收、产品强制收回 产品召回不同于产品回收、产品强制收回。产品回收是生产经营者对其投放 于市场上的商品,按新旧程度,予以折价收回的一种营销策略。强制收回是行政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9 主管部门对生产经营者投放在市场上的质量严重不合格产品, 采用行政命令的方 式强制其将产品收回的一种行政措施。产品回收与产品召回相比,从功能上讲, 产品回收可以是为了任何商业目的: 产品召回是为了消除缺陷产品对消费者和公 共安全的威胁; 从方式上讲, 产品回收的方式由实施回收的生产经营者自己决定, 而产品召回的方式,法律对其有明确的规定,须遵循法定的程序。此外,在收回 产品的处理上,产品召回除了要在市场上把产品收回来,尚需对产品采取修理、 更换部件、销毁等措施,而产品回收后生产经营者对产品的处理与之不尽相同。 强制收回与产品召回相比,其主要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行政主管部 门体现的职能不同。在强制收回制度中行政主管部门体现的是执法职能,执法措 施主要包括责令生产经营者停止生产某种不合格产品, 强制生产经营者收回己经 销售出厂的不合格产品,对库存产品进行清理、查封,对收回的产品进行监督销 毁以及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等。在产品召回制度中,行政主管部门体现的主要是 监督职能,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实现执法职能。如对隐瞒产品缺陷、以不正当方 式处理产品缺陷及对拒绝承担相应义务的生产经营者的处罚等;其次,生产经营 者所处的地位不同。强制收回的发生,系因生产经营者提供的产品质量严重不合 格,且生产经营者缺乏诚信、自觉和自律,放任潜在危险的发生,而由行政主管 机关对其所采取的一种行政处罚措施。 此时生产经营者是以行政处罚措施的行政 相对人角色出现的。在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中,召回方式有两种:主动召回和指令 召回。主动召回是一种自律性的行为,整个召回过程在国家机关的监督下进行。 指令召回是生产经营者提供的产品存在缺陷,而其又拒绝主动召回的情况下,由 行政主管机关对之发出召回指令,强制召回。此时行政主管机关对生产经营者所 采取的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生产经营者以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相对人角色出 现;最后,生产经营者所支付的成本不同。在强制收回制度中,生产经营者售出 的整个产品全部被回收或销毁, 且产品无复出市场的可能, 其损失是相当巨大的。 而在产品召回制度中,在修理或更换方式下,产品并未被逐出市场,产品经过修 理后尚可继续使用,既使在回收方式下,如产品被使用过,也不会全额退款。可 见,相对强制回收制度,产品召回制度中生产经营者支付的成本是较小的。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10 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意义 法的价值就是法这个客体对满足个人、群体、阶级、社会需要的积极意义。 一种法律制度有无价值、价值大小,既取决于法律制度的性能,又取决于一定主 体对这种法律制度的需要, 取决于这种法律能否满足一定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 程度。6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消费品种类日益丰富,然而消费者被缺 陷产品侵害的问题却屡有发生,并且已经不再是偶发的、个别的消费者被侵害的 问题,而是不特定的多数消费者经常被侵害的社会问题。针对市场上大量存在的 缺陷产品,企业以采取召回措施为最佳选择,方能对消费者、企业自身以及公共 利益的保护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现代社会高度的工业化和商品化,使消费者处于经济弱者的地位,而生产者 依赖经济强势支配市场,使消费者蒙受不利。更有甚者,我国消费者并没有得到 与国外消费者相同的法律保护,而是处于被歧视的境地。究其根源,缺陷产品召 回制度的缺位是重要原因。 第一, 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 促进消费, 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目前,我国市场上依旧充斥着大量的缺陷产品,给人 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隐患,甚至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事故。改革开放以来, 物质产品已经变得极大丰富,市场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 ,人们的消 费档次逐步提高,对产品的需求由实用变成注重质量、品牌。如果说还是任由缺 陷产品当道的话,那么给消费者造成的人身财产安全将无法估量,不利于促进消 费,阻碍经济的增长。7而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将促使企业不断改进产品质 量,使产品的档次不断提高,从而降低造成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性,有利 于刺激消费,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第二,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维护的实现。在现行产品质 量损害处理机制下,采取的措施是损害实际发生一个,赔偿一个。由于我国法律 规定的损害赔偿数额非常低,根本触动不了生产厂家的实质利益;加之维权渠道 不畅,消费者在主张权益过程中所获的低额赔偿远远补偿不了付出的时间、精力 6 张云、杨秀英: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解析 ,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4 年第 8 期。 7 张严方: 消费者保护法研究 ,法律出版社,2002 年版。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11 和财力,面对过高的维权成本,大多数消费者只好选择放弃权利,以致产品损害 发生后,很多消费者没有主动维权。这又会让生产者形成一种无需改进产品的错 觉。特别是那些资金不足、设备陈旧、生产手段落后的中小企业,无论在主观上 或客观上都不会主动考虑消灭产品缺陷、提高产品质量问题。结果这些落后的缺 陷产品仍会以其特有的生存方式与优质产品争夺市场, 最终不利于形成优胜劣汰 的良好竞争机制。 第三,建立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有利于维护我国消费者的国际经济利益。 我国已经加入了 wto,各项制度也将逐步与国际接轨。然而,在缺陷产品召回制 度缺位的情况下,中国市场准入门坎很低。即使截至目前,我国仍没有建立起自 己的产品质量检测认定标准,没有建立起商品检验的技术准则,缺乏一套完整的 产品召回的法规。这种尴尬的局面使大量的“洋垃圾”毫无阻碍地进入了中国市 场,又使得国外的产品对我国的消费者实行“中外有别”的政策。8随着经济的 发展,有更多的国外产品将进入我国国门,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为保护我国 消费者的国际经济利益,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有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 二、有利于推动企业趋于理性,促进我国市场经济走向成熟 首先,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追求技术进步,不断开发新产品。刚开发出 来的新产品不完善是正常的,这是新产品开发的一般规律。然而,巨额的开发费 用和对赔偿的恐惧心理往往使企业在新产品刚开发出来的一段间内, 对产品的设 计缺陷采取遮遮掩掩的态度,对产品存在的安全隐患避而不谈。即使在发生了事 故之后, 许多厂商仍旧百般推脱责任, 逃避应尽的义务。 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会迫使厂商不断修改设计, 提高质量, 弥补产品的内在缺陷, 用新材料、 新工艺、 新方式加工产品。这自然会促进我国境内的中外厂商不断改进技术,提高生产加 工水平,使厂商的技术水平得以提高。 其次,在产品责任制度愈益统一的国际化趋势下,特别是我国加入 wto 后, 产品售后的维修、 服务、 缺陷产品制度等都将构成产品市场的重要竞争因素。 9从 当前利益而言,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会对企业利益带来一定的冲击。实行缺陷 8 郑冬渝、郭雪平: 建立我国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思考 , 云南大学学报 ,2003 年第 4 期。 9 康江峰: .构建我国自己的产品召回制度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年第 3 期。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12 产品召回制度,因其给企业带来巨额的成本代价,使那些生产技术落后、规模小 的企业必然破产倒闭,因而企业为了避免破产倒闭,必然不断通过改进技术来提 高自己产品的质量,这样,自然又使自己的生产率得以提高,降低自己产品的成 本,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企业规模得以不断的扩大,而规模效益又使得企业 的成本再次降低,在市场竞争中再次取得优势,如此循环反复,使得企业不断地 发展,做大做强。但从长远着眼,建立这样的产品责任机制符合国际趋势,有利 于树立我国产品的国际形象,有利于增强我国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企业通过召 回可以避免大规模的产品责任诉讼和巨额的损害赔偿,将公司的费用最小化。所 以,企业在受到召回限制的同时也得到了保护。 三、有利于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人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实行可持续 发展的战略模式。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里约宣言明确指出: “为实 现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应是经济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不能脱离这一 进程” 。10实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通过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检测认定,可以把那 些可能污染环境的问题产品拒于市场之外。 而对于出现缺陷问题污染生态环境的 产品, 通过召回可以使其避免继续污染。 而缺陷产品召回促使厂商改进生产过程, 消除或减少问题产品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这对于我国的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 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有利于维护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 经济法所追求的社会效益,不只是一般而言的经济成果最大化,同时更是宏 观经济成果、长远经济利益以及社会福利、人文和自然环境、人的自由和自身价 值等诸多因素的优化和发展。11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成功实施可以最大程度地消 除大量的缺陷产品存在的安全隐患,消除对公共安全的威胁。12缺陷产品召回不 仅仅针对某一个或几个消费者,一旦产品缺陷被发现,无论是企业主动召回,还 是主管部门强制召回,针对的都是批量的产品,可以有效地避免产品缺陷进一步 发生及所带来的更多人身、财产损害,最大限度地维护整个市场的安全和稳定, 维护了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 10 刘平、戚昌文: 建立缺陷产品监管制度的探讨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1 年第 4 期。 11 陈泉生: 可持续发展与法律变革 ,法律出版社,2000 年版,第 97 页。 12 贾海燕: 经济法的价值分析 , 法学论坛 ,2002 年第 6 期。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13 第二章 国外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节 国外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确立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相关规定 二十世纪特别是二战以后,美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非 常丰富的消费品。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严重的环境破坏、企业事故, 特别是缺陷汽车产品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 给消费者人身和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危 害。在这种背景下,告发型消费者运动抬头。20 世纪 60 年代,以律师拉尔夫为 领导的消费者组织首先向缺陷汽车发起进攻,呼吁国会制定汽车安全法规,以强 制对“问题汽车”进行善后处理,导致了 1966 年美国国家交通和机动车安全 法的制定。13此后,联邦贸易委员会、农业部等官僚机构均成为消费者组织告 发的对象。在消费者组织的推动下,美国逐渐在多项关于产品安全和公共健康的 立法中引入召回制度,通过了多部相关法案,比如消费者产品法 、 儿童安全 保护法 、 食品、药品及化妆品法以及交通召回增加责任文件等,并成立 了专门的独立机构来具体管理和协助生产者对缺陷产品进行召回。目前,美国主 要有四大与产品召回直接相关的官僚机构:(1)美国消费者生产安全委员会the u.s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简称 cpsc),该委员会所管辖的产 品领域最为广泛, 包括了除食品、 化妆品、 药品、 医疗设备、 机动车之外的 15000 种不同产品。(2)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the 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简称 nhtsa),该机构主管汽车及其相关产品召回。 (3)食品药品委员会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简称 fda),该委员 会主管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的产品召回。(4)农业部所属的食品安全 检疫局the food safety and inspection service(简称 fsis),该机构负 责监督肉、禽和蛋类产品质量,并负责以上缺陷产品的召回。此外,还有其他一 些相关部门,如:联邦贸易委员会负责处理对产品质量投拆;环境保护署负责农 13 张晓婷:召回制度的经济法性质,网址:/chinese/op-c/730811.htm.访问日 期: 2008.09.16.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14 药、灭鼠剂、杀真菌剂等产品。14作为世界上最先确定产品召回制度的国家,美 国在产品召回的部门管理上, 确定由多个行政机构对缺陷产品及其召回享有管理 权, 而且职能互不重叠; 在各种产品的召回程序上, 主要涉及到了产品信息报告、 召回信息的公告、产品回收、产品处理等程序,且每一阶段职能机构均通过信息 报告对生产者实施有效监控, 保证了政府职能的发挥。 美国的影响、 公众的要求、 市场竞争的压力以及自身利益的需要, 使得其他一些国家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缺陷 产品召回制度。 澳大利亚有关产品召回的具体规定主要见于联邦贸易行为法(1974 年)。 此外,各相关产品召回主管机构对相关产品的召回亦作有具体规定。根据联邦 贸易行为法 ,产品提供者未能履行产品售后注意义务就构成错误诱导、欺诈行 为,联邦总检察长将对其生产或销售的产品发布不安全警告,生产者或产品提供 者不采取令人满意的措施阻止危害的发生时, 负责消费事务的总检察长可以命令 其召回产品。 联邦贸易行为法第 65 条 f(1)节规定,若产品具有造成人身伤 害的危险,生产者或销售者不主动召回产品,又不采取措施防止产品致害,则生 产者或销售者将被强制性的要求召回产品。 并且制造者或销售者违反了强制召回 产品的命令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该条 g 节规定,生产者或销售者不遵守 强制召回产品的命令和指示的, 或在商业中提供已被强制要求召回命令确认的缺 陷或危险产品的,对公司处以 20 万澳元以下的罚金,对个人处 4 万澳元以下的 罚金的刑事处罚。15 澳大利亚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深受美国的影响, 但是其在一些方面亦表现出 自己的特点:其一,澳大利亚的产品召回制度由其产品责任法确立,且主要体现 在其普通法上。其二,澳大利亚的产品召回制度在美国的基础上又使用了“产品 提供者”的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承担缺陷产品召回义务的主体。这主要 考虑到产品缺陷可能在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产生,因此,消除这种危险的义 务不适宜完全由生产者来承担。此外,澳大利亚的产品责任适用的是过错责任原 则,其要求生产者和销售者承担产品的注意义务,不得提供具有制造、设计或警 示缺陷的产品。基于这种注意义务,生产者还被要求承担产品售后注意义务,该 14 梁慧星: 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257 页。 15 梁宇: 论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第 7 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15 注意义务是:发布缺陷警告和回收缺陷产品。这一义务奠定了澳大利亚产品召回 制度的形成基础。 二、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立法 法国规定产品召回的法律是 1984 年 1 月 29 日生效的消费者保护法 ,依 照该法第 l221 一 5 条款执行。此外该法是一框架法,且没有直接提出产品召回, 而是要求将产品回收进行更换、修理或退货,只有在一定的情况下才实施强制措 施。例如,依照消费者保护法 ,此法授权给国务院在消费者安全委员会听证 之后才能公布命令,依照命令第 2 条第 4 项的规定,产品才能从市场收回、或召 回变更、或将产品完全对换,此外亦可能退还全部价款;又依该命令第 3 条第 1 项前段的规定,就危险陷于迟延时,消费者保护的主管机关可以命令为警告或召 回。 16与前述各国不同的是,法国的生产者决定采取召回行动时没有通报主管当 局的义务。 主管当局往往是通过专业杂志或者有关网站来了解召回的信息。 因此, 在实践中,法国出现了一种所谓“无声召回”的模式,即当购买者将产品送到某 产品的修理处做常规维修时, 修理商就对生产者事先说明的产品危险问题予以检 查,但检查的内容一般不告知产品的购买者,这造成在法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在实 践中不尽人意。尽管目前法律上还没有相关规定,但生产厂商同主管当局的协调 正在不断加强,许多生产厂商认识到,他们通过同主管当局加强关系能得到不少 帮助;而主管当局近年来也正在试图改变自己的形象,努力成为厂商处理安全问 题时提供专业知识的对话者17。 日本的产品召回立法始于 1969 年。由于日本的汽车生产商私下召回有缺陷 的汽车行为在美国受到媒体的揭露,对日本汽车生产和出口造成了巨大压力,日 本政府于 1969 年就汽车安全问题确立了道路运输车辆法 、 道路运输车辆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监理工程师合同管理监考试题
- 淄博市中医院出院计划制定考核
- 宜春市人民医院科室品牌建设考核
- 济南市中医院胸腔闭式引流考核
- 南京市人民医院造口护理技能考核
- 无锡市中医院心血管专科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考核
- 衢州市中医院放射性肺炎护理考核
- 龙岩市人民医院围术期凝血功能管理考核
- 镇江市人民医院医患沟通技能资格认证
- 南平市人民医院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考核
- 《日常手语学习》课件
- 小学生微生物科普课件
- 青海省西宁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数学试卷(含简单答案)
- 100以内加减法列竖式练习题-1680题
- PRP注射治疗膝关节炎
- “互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件 2024-2025学年电子工业出版社(2022)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
- 2024版管理咨询合同范本
- 火灾车辆鉴定评估讲解
-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铭记抗战历史
- 国开大学位英语考试样题
- 尘肺病工伤认定申请书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