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生活才能自由表达_第1页
熟悉生活才能自由表达_第2页
熟悉生活才能自由表达_第3页
熟悉生活才能自由表达_第4页
熟悉生活才能自由表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熟悉生活才能自由表达熟悉生活才能自由表达 著名作家巴金在和读者谈家 中说道:“我可以说,我熟 悉我所描写的人物和生活,因为我在那样的家庭里度过了我最初的 19年岁月,那些人都是我当时朝夕相见的,也是我所爱过和我所恨 过的。 ”巴金先生的这段话说明: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本期编选的 作文主题,即是以自己的耳闻目睹作为写作素材,表达对生活的认 识和思考。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谁要描写人和生活,谁就得经常亲 自熟悉生活,而不是从书本上去研究它。然而,也有一种倾向,认 为以名著、诗词、历史人物为材料,作文便显得有文化、上档次。 这样的作文往往失去的是生活,失去的是真实,失去的是作文的灵 魂。以亲身经历作为写作素材,用一双审美的、睿智的眼光从或习 以为常、或纷繁芜杂的生活中去形成有价值的思考,这即是选刊本 期作文的初衷。 (刘宇新) 迪拜行记迪拜行记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 高二年级 欧阳博雅 当飞机即将降落到迪拜的时候,可以看到整个城市散发出的耀 眼白光,隔着玻璃窗就能感觉到外面的闷热。 对这个城市的一切模糊概念都随着云层的稀薄而变得渐渐清晰: 岛屿、沙滩、波浪,还有那高耸入云的哈利法塔人类建筑史上 距离天际最近的建筑。 没有比这座城市更像迦南美地的地方了。上帝一挥手,这里便 有源源不断的石油从地底涌出。丰沛的阳光和灼人的熏风形成一种 奇妙的混合,仿佛格林笔下的利斯港。整个天空像一块晶莹剔透的 巨大水晶穹顶,深蓝色的波斯湾静静地卧在一圈又一圈棕榈树里, 当微波涌来时,细腻的沙滩上便画出美妙柔和的曲线。我想,若是 擅长动人抒情风格的俄罗斯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住在这里,一定能 写出很多精美的散文,因为,只有像他那样的大师才能描绘出这里 的迷人景色。 固然棕榈树的绿叶,黄灿灿的沙粒和带着咸涩的海风足以使人 产生奇妙的不需要酒精的微醉,然而更使人惊奇的,却是它令人叹 为观止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如果说巴黎圣母院是石头的交 响乐,萨格达拉大教堂是水泥的变奏曲,那么这里的建筑就应当被 称为奏鸣曲玻璃的和弦。 霍尔河畔鳞次栉比的建筑群或近或远地各自矗立着,多半采用全 玻璃幕墙结构。间或夹杂的砖制房屋在镜面的反射下黯然失色。最 为引人注目的是弧形的室内滑雪场、扭曲的迪拜斜塔和地球上最高 的建筑“烧焦”的哈利法塔。这个名字起得恰如其分,因为它 离太阳实在太近了。一块块玻璃幕墙像一面面蓝宝石镜面,在阳光 灼烧下仿佛被融化成流动的瀑布,从遥远的苍穹倾泻而下;又像是 腾空而起的烟尘,在瞬间凝固。每到明月当空,迪拜购物中心前便 会有世界上最大的音乐喷泉在哈利法塔的背景下和着气势磅礴的乐 曲起舞。 飞机渐渐没入云端,远处迪拜塔的尖顶依旧闪着耀人的光芒。 曾使人类陷入隔阂与纷乱的“通天高塔”又一次使人类的智慧凝聚 在一起,2600年前古巴比伦的梦想仿佛要在这里逐渐变为现实。远 处,德国古典诗人荷尔德林的声音像洪钟响彻整个苍穹:“人类劬 劳功烈,然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 点评: 精妙选材,精心成思精妙选材,精心成思 古语说, “文如其人” ,我要说, 迪拜行记文如其名博 雅。作者博闻强识,典故、名人信手拈来,若用“文雅”形容并不 为过。 写游记,最忌罗列景物而无思无感,作者深谙此道,因此在 选材上显得格外用心。迪拜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可写的景 物不胜枚举,但本文重点只选迄今为止地球上最高的建筑哈利法塔 和音乐喷泉,其余景物或轻描淡写,或一笔带过。特别是那高耸入 云的哈利法塔,引发了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思考。 圣经中 “通天塔”崩塌的典故给后人警醒和启迪:人类的智慧创造了澄明 的物质世界,在古人建造通天塔的梦想可能逐渐变为现实的今天, 世界多么需要雄壮与柔美惊人的融合。文章最后一句,点亮全篇 人类劬劳功烈,是希望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文末得神,篇 外求意,是也。由上观之,精妙选材,精心成思,是本文最突出的 特点。 (点评教师白素云:北京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市东城区教 师研修中心教研员) 从细节看日本从细节看日本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 高二年级 黄斯文 作为中国人,不得不承认,最初日本在我脑海里的只是樱花、 寿司、和服、漫画的代名词。但是,当我有机会随着学校的游学考 察团真正走进日本,才切实感受到了它的魅力,种种小细节,为我 勾勒出了一个全新的、不同的日本。 对于东京民众来说,地铁是主要的出行工具。在这里生活的人 都乘坐地铁穿梭于东京的地下。东京的地铁系统格外健全,从甲地 到乙地,路线绝不止一条,有直达繁华区的大站专供快车,也有深 入每个小地方的逢站必停的慢车,无论去向何方,都可以找到最合 适的路线。人性化的指示牌也为当地人和旅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比如,东京地铁的一条指示标语上写着:到达此条线路的入口,有, 且仅有这一条。 初来乍到,东京地铁非常贴心的一个细节特别吸引了我的注意: 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间里,地铁站都会播放不同的背景音乐。早晨的 音乐使人精神焕发,下午的音乐使人心情恬静。人性化的设计和服 务,让乘客的心情,在每天的不同时刻,都得到了最妥帖的呵护。 到东京的次日,我们来到亚洲排名第一的学府东京大学。 这里曾出过七位诺贝尔奖得主,学术实力自是无可争议。然而,这 里却见不到装修华丽的大楼。它的工学部,只是一所破旧的小黄楼, 上面加盖了两层新式楼层,一点也看不出辉煌的样子。低调,内敛, 只在学术上兼容并包,精益求精,做到极致。这是东京大学给我的 突出印象。 不仅高校如此,日本教育系统里的每个环节对于细节的要求 都相当严谨。我们的考察行程中,有一项是去日本小学观摩高中生 给小学生做宣讲。刚踏进教室,所有小学生都鞠30度躬,面带微笑, 高声道谢:“请多关照!”那鞠躬、微笑,都不是敷衍的,而是发 自内心的。其间,孩子们每次离开座位,哪怕只一分钟,都会随手 推回椅子。这些细节,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养,是持之以恒培 养出来的。30度的鞠躬,亲切的微笑,成为我心目中日本人注重细 节的标志性动作。 细微之处见精神。四天的交流,虽然短暂,但日本国民对细 节的关注,对待事务精益求精、决不马虎敷衍的生活态度,深深地 印记在我的脑海,成就了我心目中的新的日本。由此也看到了自己 的不足,找到了未来的努力方向。这一次真是不虚此行。 点评: 聚焦生活,提升认识聚焦生活,提升认识 这是一篇写得不错的考察记。记考察,先要把所“考察”的 内容交代清楚,否则“记”就无所依托,无所附丽。然而,本文没 有面面俱到地作泛泛叙述,更没有俗手笔下的“流水账” ,而是抓住 一个让自己产生鲜明感受的“点”日本国民注重细节来展 开:地铁线路设计的周到、背景音乐播放的妥帖,这是初来乍到的 感觉;东京大学校园内建筑的低调、内敛,小学校里学生们的谦恭、 教养,是作者深入考察之后的所得。这些内容在作者笔下娓娓道来, 让我们竟然如身临其境。有了这样的观察,才为抒发文章的核心 “识见” ,做好了铺垫,也才使得作者的这次考察由感性的印象上 升为理性的认识。由日本人对“细节”的关注引发作者对国民素质 的思考,这即是作者此行的最大收获,也成为本文留给读者最深的 印象。文章结尾点题“不虚此行” ,又将文章的写作意图落到了“实 处” 。从生活中选取写作的素材,对选取的材料做加工提炼,有血肉, 有筋骨,这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值得学习。瑕不掩瑜,如果作 者能将东京大学里的“细节”写得再落实一点,这段叙写就更有价 值。 (点评教师刘德水:北京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市顺义 区教研考试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室主任) 慢节奏,慢生活慢节奏,慢生活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 高一年级 赵宁睿 前段时间在读者杂志上看到一篇印度人写的文章,题目叫 “我染上了中国急” 。其中描述中国人坐飞机、火车等长途交通工具, 总在停稳之前就急忙排好队,准备下车。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匆匆 的神色,仿佛都在紧张地赶时间。而在北欧却不是这样,乘客们总 是在车停稳了,开门之后,才不慌不忙地提着行李,悠闲地向门口 走去。没人着急下车,也没人赶着趟儿,忙别的事。在他们看来, 即使赶路,也要享受其间的过程多花一点儿时间看看外面的风 景。给身边的陌生人一个舒心的微笑,喝一盏茶,看一会儿书,时 光就这样悠闲地从指间轻轻地、慢慢地划过去虽然没留下什么 痕迹,就如清风吹开了一片云,却着实显示着一种悠然的态度。 寒假造访荷兰,我就体会到了这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享受 着这种闲适的快乐。在海牙,我们驻留了6天,没有规划行程,也没 有查询旅游攻略,细细地漫步荷兰的大街小巷,毫无目的,只是随 心所欲地走。这样的旅游,自由,纯粹,没有功利性目的。你可以 不知道要去哪儿,在石板路上尽情地迷失方向,在各种各样的小商 店前随意观赏流连。这里,每一家餐厅,每一个商店,甚至路灯、 长椅都是一件独特的艺术品,上面刻画着许许多多的故事,散发着 童话般的浪漫气息。我们没有目标,没有任务,反倒可以尽情地欣 赏这人间的杰作了。 走进一家餐厅,伴随着迷离的音乐靠窗坐下,眼前飘着微微的烛 光,闻着烤面包散发的香气,听着身边情侣低低的细语,用手摸着 老旧的、掉了漆的桌椅,心里感到的是一种满足,一种快活。服务 小姐拿来菜单,也并不催促。看着上面奇奇怪怪的字母,我们吃力 地用英语点菜,小姐许久才终于明白,对我们相视一笑,离去了。 我们于是聊天,观看,静待佳肴。在这里等餐,好像不再是那么汲 汲皇皇地感到一种促迫的痛苦,因为你可以闲下来与好友说说话, 重新认识你熟悉的人;也可以去发现、探究身边有些陌生的人。我 们可以与熟人分享一些家里的故事,也可以让别人分析分析你的性 格,从星座、血型这些有趣的角度再去观察一下他人,审视一下自 己。在这样一个安 静的场所,静静地聆听每个人说的话,在北京竟 然是一件奢侈的举动。 食物摆上餐桌,道道独具风格,十分精致。尽管量不大,但精 巧得让你不忍下嘴,生怕无情的刀叉会破坏这份美好。我轻轻地把 一粒蜗牛送入口中,又轻轻咬碎,用味蕾细细品味溢出汁液的那种 融合了香葱蘑菇的芳醇。味道很纯正,没有味精,仅仅是蔬菜的清 香,肉质本身的润滑,伴着微微的肉鲜,咽下去,依然齿颊留香, 让你觉到一种难以言说的美感。在这样一座城市,在这样一座餐厅, 才能品尝每一口食物,放松地接纳身边的闲适与美好,倾心地感受 生活的幸福与满足。 走出餐厅,天色已晚,月色朦胧。对面的商店已经熄了灯,锁 上门,仅留下隐约摇曳的黄晕的灯光。西餐厅外的一排藤椅上,一 位衣着考究的老妇,将头静静地依偎在老翁的肩上,共披一条毛毯, 和着清风把酒相送。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 老”熟悉的旋律又回荡在耳畔,我心中顿生出莫名的感动。 其实,紧张与清闲不过是相对的概念。拥有一颗悠闲的心,具 有一种雍容大度的生活态度,那么,即使身再忙,心也可以清闲。 慢下来,也许会更能接触到生活的真谛。这是此行给我的最大收获。 点评: 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感受 现代生活,紧张而繁忙,人们每天都在不停地奔走。越来越 快的生活节奏,急匆匆地、大口大口地吞噬着人们的时间和生命, 以至于不觉知,甚至还坚信这就是所谓的勤奋、拼搏。然而,作者 的一次北欧之行,却看到了另一种景象慢生活。在无目的、非 功利的闲游中,作者终于不再急匆匆地赶路,得以静静地观赏街景 带来的悠闲;在夜幕下烛光摇动的餐厅里,作者也终于不再急匆匆 地狼吞虎咽,得以细细地品味美食带来的情趣。尤其重要的是,这 种慢节奏,令作者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状态,且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产生了全新的认识。这是思考的结果旅游的收获,不仅在开阔 眼界,更重要的是引发自己对人生的新的、深入的思考。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这是写好一篇作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当然,观察要用 心,感受要真切。本文的另一可贵处,是作者的文笔精当。对慢生 活的描述,细腻入微,令人如临其境,且极其恰当地显示着文章的 主旨对慢生活的推 崇。 (点评教师刘德水:北京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市顺义 区教研考试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室主任) 故乡的老街故乡的老街 北京密云二中 高一年级 马步青 最近看追风筝的人 ,阿富汗战争前的乡间街市上的那份“繁 华与安宁”让我想起了老家村中的那条小街。 这条街是村间宅落交通的主道,因此,也是整个村子除大集以 外最为繁华的地方。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街角的叫卖声便交叉 作响,不绝于耳。 “油条、油条” “豆浆,新鲜刚磨的哦” “糖火烧,烫呼烫呼啰” 。叫卖声有节奏地此起彼伏,勾起了我的味 蕾,也赶走了迷糊的困意。那叫卖油条、豆浆的声音有些浑厚,是 前排广老头儿的。他家的油条香脆可口,只需一口,就满口生香。 叫卖糖火烧的,那是邻村的一位中年妇人。我忙忙地披上奶奶的青 布大褂,寻着声音在街中央的一条小水沟的桥边找到了她。在我的 记忆中,每次她都推着那辆半旧的木车,来到那座桥旁停下,然后, 一边撕弄着黄晕晕的包裹纸,一边放声叫着。她的声音清脆悦耳, 飞上枝头,都可以与晨雀媲美了。最妙的是“烫呼烫呼啰”中的一 个“啰”字要拐几个弯,跨越好几个音域。老街的清晨是一天中幸 福和乐的前奏,跳跃着,起伏着。 到了晌午,日头已经很毒了。田里的老农们收了工,肩头扛 着铁锹,走在回家的老街上,卷起的裤腿随着踢踏的步子落了下来。 街两旁低矮的红瓦房顶上的烟囱升起依依徐徐的青烟,满街飘散着 五谷的杂香“回来啦!嘿,刚才你家大黄把小二黑咬了!” “啥, 这畜生”这是东边院墙内传来的对话。新鲜事是没有的,而这 些平凡的杂事却给村里人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要说最让大家期盼的,数正月里的大年会。村里的“文艺青 年” 和“资深表演家”们纷纷搭起各式各样的戏台喜庆中,透 着浓浓的年味;笑声里,露出深深的欢情。 老家的村子不大,村子的环境也算不上优美,不曾有特殊的 历史,也没有光彩的荣耀。它永远是平静的,日复一日但它在 我的心中却是无法替代的,那份淳朴,平静,诚挚。生活是一团麻, 扯不断的思念。 点评: 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美的生活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美的生活 本文作者善于从生活中选材。文章选取故乡的老街为写作的对象, 用充满情味的语言描述了这条街上演绎的风土人情。文章先是描写 老街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显出乡村小街的生机。然后,写午间从田 里劳作回来的老农,写他们走路的姿态,笔墨不多,但却传神。写 屋顶烟囱冒出的炊烟,写乡邻的对话,这一切是那样的纯朴,真切, 坦诚,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至于最热闹的过年,因为大家熟悉便一 笔带过。最后一句“扯不断的思念” ,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文章选材巧妙,剪裁适当。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对故乡浓浓 的情思,令我们读后也品味到乡村小街中蕴含的那份情趣。 “生活中 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作者凭着对生活的热爱和一双 发现美的眼睛,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好,并用笔记录下来。想写出好 作文的同学都应像本文作者一样,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点评教师韩明英:中学高级教师,原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 修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 不能没有你不能没有你 北京市第五中学 高一年级 朱瑞珩 下了高铁,登上站台,迎面而来的是闷热、潮湿的空气,嘈 杂的人声是熟悉的乡音。跨越长江大桥时,打开车窗,湿润的海风, 辽远的入海口,对面目所能及之处是无边的绿色和其中错落有致的 砖瓦房。眼前的一切在我的脑海里引出了回忆,湿润了我的眼眶。 踏上松软的泥土,看着小河中自在的鹅群,岸边吃草的白山羊,地 里即将收获的庄稼,我意识到,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你,我阔别六 年的故乡 崇明岛。 我看见了我们的老房子。它依旧安静地立在田野中,守望着 它的主人们。我走近它,抚摸着它砖砌的外墙,水泥的陡峭楼梯, 它那张够十个人吃饭的木制大圆桌,还有儿时学大人模样添柴烧火 的灶孔。我想起了从前在这里度过的日日夜夜,有哭有笑,不论怎 样,老房子默默注视着,接纳着我,我也无时无刻地依恋着它,它 让我有一种归属感,让我想留在这一片土地。我不能没有你。 老房子旁边就是那口井,井水清冽。我打了一桶水,捧起一捧, 让自己的体温温暖那井水,也让我的皮肤接受了故乡的洗礼。井水 是那么柔,那么舒服,好像一条丝带慢慢拂过脸颊。放眼望去,家 里的田地全部都因井水的滋润而茁壮,小小的一眼井竟蕴含了如此 多的甘泉。人们都说井是故乡的象征,以前我并不明白,现在懂了, 所谓故乡的象征,就是那些最平淡,但你却无法没有它,失去它的 东西。我不能没有你,故乡的井。 老房子的面前是一直被井水浇灌滋养的一亩三分地,田边是儿 时就有的橘子树。走下田,我原本以为会接触到坚硬的土地,然而, 我感觉到的却是松松软软的泥土,嗅到的是在清晨阳光照耀下泥土 散发的特有芬芳。放眼望去,那低矮粗壮的是落花生和毛豆;那肆 意在藤架上攀爬的是白扁豆和丝瓜;那因不堪重负而躺卧在矮砖墙 上的是喜人的黄金瓜;那陪伴着小西红柿的是绿油油的菜椒与茄子。 成片的苞米地已经结出了大大的棒子。黝黑的泥土奉献给乡亲们丰 硕的果实,家乡人世世代代靠着这片田地。我不能没有你,故乡的 田。 故乡的一切凝成了我对故乡的思恋与爱,它的一切都是那么美, 那么朴实无华。我站在橘子树下,凉风拂过,又想起了儿时与小伙 伴一道烧火做饭,还吃得津津有味的情景。我的故乡啊,在我的生 命中你是我的归宿,你是我的港湾,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