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经济指标解答与计算_第1页
热电经济指标解答与计算_第2页
热电经济指标解答与计算_第3页
热电经济指标解答与计算_第4页
热电经济指标解答与计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电经济指标释义与计算 热电厂输出的热能和电能与其消耗的能量(燃料总消耗量燃料单位 热值)之比,表示热电厂所耗燃料的有效利用程度(也可称为热电厂总 热效率)。对于凝汽火电厂,汽轮机排出的已作过功的蒸汽热量完全变 成了废热,虽然整个动力装置的发电量很大,便无供热的成份,故热 电比为零。对背压式供热机组,其排汽热量全部被利用,可以得到很 高的热电比。对于抽汽式供热机组,因抽汽量是可调节的,可随外界 热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当抽汽量最大时,凝汽流量很小,只用来维持 低压缸的温度不过分升高,并不能使低压缸发出有效功来,此时机组 有很高的热效率,其热电比接近于背压机。当外界无热负荷、抽汽量 为零,相当于一台凝汽机组,其热电比也为零。因而用热电比和热电 厂总效率来考核热电厂的是合理的、全面的、科学的。 51 热电比 热电厂要实现热电联产,不供热就不能叫热电厂,根据我国的具体 情况供多少热才能叫热电厂应有个界限,文件应提出不同容量供热机 组应达到的热电比。 热电比=有效热能产出/有效电能产出 =Q/E=(各供热机组年供汽量供汽的热焓1000)/(各供热机组年 供电量3600) =(GI1000)/(N3600) 上式中;G供热机组年抽汽(排汽)量扣除厂用汽量的对外商业 供汽量。 当热电厂有一台背压机,一台双抽机时 GG1 十 C2 十 C3-g G1、G2、C3 为各机组不同参数的抽汽(排汽)量 t/a g 为热电厂的自用汽量 t/a I为供热机组年平均的抽汽(排汽)热焓 千焦公斤 I1、I2、I3 为各机组不同参数抽汽(排汽)热焓 i 为对外商业供汽的热焓 KJkg 有效热能产出 Q(G1I2 十 G2I2 十 G3I3gi)1000 KJ/a N供热机组年发电量扣除厂用电后的供电量 KW.h 当有数台供热机组时 NN1 十 N2 十 N3-n N1、N2、N3 为各机组的年发电量 Kwh n 为热电厂的年厂用电量 Kwh 有效电能产出 E(N1 十 N2 十 N3n)3600 热电比(G1I1+G2I2+G3I3-gi)1000/(N1+N2+N3-n)3600 52 总热效率 总热效率 总热效率(有效热能产出十有效电能产出)/(燃料总消耗量燃料 单位热值) (GI x1000)十 3600N/(T1000q) 上述中:T热电厂全年供电与供热总燃料耗量 t q燃料平均应用基低位发热量 KJkg 其余同前。 1998 年电力工业的电厂热效率为 3308,能源转换总效率 3862,文件确定热电厂的总热效率为年平均不低于 45,均高于 上述数值、规定是严格的。 5.3 本指标计算结果 按上述公式,曾请三个设计单位、两个制造厂进行了计算,后来在 编制“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过程中,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和中 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于 1999 年 11 月联合发出“请协助进 行热电厂调查的函”要求一些热电厂依据 1998 年实际运行情况,按 220 号文规定,计算热电比和总热效率。上述有关计算资料和实际测 算资料与实际调研情况请见附件 4。 54 对不同容量的热电机组规定不同的热电比 对单机容量小于 5 万千瓦的热电机组,规定年平均热电比大于 100。这是因为目前多数地方热电厂均属此范围,以热电为名实为 凝汽小火电的机组多属此类。用较高的热电比和总热效率控制促其根 据实际的热负荷进行热电联产是合适的。 对于单机容量 5 万千瓦至 20 万千瓦以下的热电机组,其热电比年 平均大于 50。这是因为此类机组,多为专供工业用汽或工业与民用 热负荷兼供的大中型热电厂。此类热电厂技术力量较强,管理较好, 多数厂均依据热负荷的变化,实现热电联产,同时当地电力部门均较 重视这类热电厂,监督其按国家的能源政策和环保要求,进行安全与 经济的运行。 对于单机容量 20 万千瓦及以上的热电机组在采暖期其热电比应 大于 50。 此类抽汽凝汽两用热电机组,均安装在大型中心城市,以实现大面 积的城市集中供热。采暖期间,实现热电联产对外供热,节约能源改 善环境质量,总热效率很高。在非采暖期则凝汽发电,也能保持较高 的热效率,但其热电比为零,经核算,该型机组采暖期有较多的热负 荷,如 C145N200,在采暖期热负荷在 50左右,全年的热电比也 可达 45,但如果几台机组轮流供热,则全厂的全年热电比将达不到 要求,例如石景山热电厂。故本文件规定此类机组在采暖期应满足上 述要求。 5.5 与其他标准的比较 台湾汽电共生系统推广办法对合格汽电共生系统曾做如下规定: 有效热能产出比率不低于 25,总热效率不低于 50。 台湾提出的有效热能产出比率为:有效热能产出(有效热能产出+ 有效电能产出)。台湾提出不低于 25,在其文件中指出:此条系指 “专业处理废异物者之汽电共生系统,得在受前项规定之限制”。我们 对综合利用的热电厂已有专门文件(国发(1996)36 号),故本文件按不 同类型机组提出的热电比是合适的。美国的热电联产燃料主要为天然 气和油,其热电装置比大型燃煤凝汽发电设备单位造价便宜近一倍。 我国均为燃煤,而热电机组绝大多数为 25000 千瓦及以下的机组而火 电主力机组已升为 30 万千瓦,故热电比火电的单位造价则贵一倍, 中国的热电比美国、欧洲和台湾等地的热电联产负担更重,因而确定 总热效率不低于 45是合适的。 我国的采暖期比俄罗斯和欧洲一些国家为短,这是中国采暖热负 荷的特色。由于生活水平的差异,我国目前生活热水供应也很少,导 致我国的热电厂其采暖与生活热负荷受季节性影响很大。 热电厂的生产热负荷也受季节与气候影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纯供生产热负荷的江苏省与浙江省的热电厂,其夏天的热负荷也仅为 冬季热负荷的 80,故热电厂确定总热效率不低于 45,是合适的。 热电厂经济指标释义与计算 1. 发电量 电能生产数量的指针。即发电机组产出的有功电能数量。计算单位: 万千瓦时(1x104kwh) 2. 供电量 发电厂实际向外供出电量的总和。即出线有功电量总和。单位:万千 瓦时(1x104kwh) 3. 厂用电量 厂用电量发电量供电量 单位: 万千瓦时(1x104kwh) 4. 供热量 热电厂发电同时,对外供出的蒸汽或热水的热量。计量单位:GJ 5. 平均负荷 计算期内瞬间负荷的平均值。计量单位: MW 6. 燃料的发热量 单位量的燃料完全燃烧后所放出的热量成为燃料的发热量,亦称热值。 计算单位:KJ/Kg。 7. 燃料的低位发热量 单位量燃料的最大可能发热量(包括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所放 出的汽化热)扣除水蒸汽的汽化热后的发热量。计量单位:KJ/Kg。 8. 原煤与标准煤的折算 总和能耗计算通则(GB2589-81)中规定:低位发热量等于 29271kj(7000 大卡)的固体燃料,称为 1kg 标准煤。标准煤是指低位 发热量为 2927kj/kg 的煤。不同发热量下的耗煤量(原煤耗)均可以折 算为标准耗煤量,计算公式如下: 标准煤耗量(T)原煤耗量 x 原煤平均低位发热量/标准煤低位 发热量原煤耗量 x 原煤平均低位发热量/29271 9. 燃油与标准煤、原煤的换算 低位发热量等于 41816kj(10000 大卡)的液体燃料,称为 1kg 标准由。 因为煤耗率计算中的耗用煤量还应包括锅炉点火及助燃用油量,所以 还应将计算期间的燃油折算成原煤量或标准煤量来进行煤耗计算。公 式: 燃油折标准煤量燃油耗量 x 燃油的低位发热量/标准煤的低位 发热量 燃油耗量 x41816/29271 燃油耗量 x1.4286 燃油折原煤量燃油量 x41816/原煤低位发热量 10. 主蒸汽汽温汽压:炉侧、机侧 11. 给水温度 12. 锅炉排烟温度 13. 飞灰可燃物 14. 高加投入率计算期内高加运行时间/汽轮机运行时间 15. 汽机真空度 16. 凝汽器端差、过冷度 17. 汽水损失率 汽水损失量锅炉补充水量对外供热量 汽水损失率汽水损失量/锅炉产汽量 x100 18. 电厂补给水率 即电厂补充水量与锅炉产汽量的比率。 19. 供热发电热量分割比、供热比 供热发电热量分割比是指供热消耗热量与发电消耗热量分别占汽轮 机进汽热量比率的关系。用来分割供热和发电的各项成本。 供热比是指供热耗热量占汽轮机进汽热量的比率。公式: 供热比供热量 x 供热焓值/汽机进汽量 x 汽机进汽焓值 DI/DI D计算期内汽轮机耗用的主汽量(T) I汽轮机进汽焓值(kj/kg) D计算期内对外供热量(T) I供热焓值(kj/kg) 发电比100供热比 供热发电热量分割比供热比/发电比 20. 锅炉正平衡效率 锅炉的输出热量与输入热量的比率。是反映燃料和介质带入炉内热量 被利用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锅炉正平衡效率锅炉产汽量/(原煤耗量 x 原煤的低位发热量燃 油耗量 x 燃油低位发热量给水量 x 给水焓值) 21. 汽轮机组汽耗率 是指汽轮机组每发一度电所消耗的蒸汽量。计算公式: dDx(100)/(E/10) 22. 汽轮机组热效率 是指汽轮机组每发一度电所耗用的热量。 Qdi 23. 汽轮机效率 是指计算期内汽轮机组发出电能的当量热量与输入汽轮机发电热量 的比率。抽凝机组采用公式: =10Ex3600/ (DI DI) 24. 热电厂发电热效率 qQ/(E/10) Q计算期内热电厂发电耗用热量(kj) Q(耗用煤量 x 煤低位热值耗用油量 x41816)x 发电比 25. 热电厂热效率 是指汽轮机组发电量的当量热量占发电耗燃料含热量的比率,即每千 瓦时发电量的当量热量与每千瓦时发电量所耗用燃料的含热量的比 率,反映发电厂能源加工转换的效率。公式为: 热效率10Ex3600/(Bx29271) B计算期内发电标准煤耗 26. 热电厂耗用标煤量: 热电厂标准耗煤量(热电厂原煤耗量 x 原煤低位发热量耗用油 量 x41816)/29271 热电厂发电标煤耗量(热电厂原煤耗量 x 原煤低位发热量耗用油 量 x41816)x 发电比/29271 27热电厂发电原煤耗率 热电厂发电原煤耗发电耗原煤量/发电量 热电厂供热耗原煤量热电厂耗原煤量 x 供热比 热电厂发电耗原煤量热电厂原煤耗量 x 发电比 27. 热电厂发电标煤耗率热电厂发电标准煤耗量/发电量 28. 供电标煤耗发电标煤耗/(1厂用电率) 29. 供热标煤耗供热耗用煤量/供热量 30. 热电比是指计算期内供热消耗热量与供电量的当量热量的比率。 热电比供热量 x 供热焓值/供电量 x3600 1 小热电与小火电的区别 作为优化电力结构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电力公司要求所属电厂 带头停运小火电。从 1998 年起,用 3 年时间停运、拆除 10860MW 小 火电机组。这里所指的小火电,是机组容量在 100 MW 及以下用于发 电的纯凝汽机组。小火电受控原因是热耗高、效率低、污染严重。至于 既发电,又供热的机组,属于热电联产机组,即使这些机组容量较小, 也称为小热电。国家鼓励发展热电机组,包括小热电机组。 2 小热电及其热电联产 发展小热电,实行热电联产,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 国节约能源法的第三十九条提出“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热 电机组的利用率,发展热能梯级利用技术,热、电、冷联产技术和热、 电、煤气三联供技术,提高热能综合利用率”。 热电联产其所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而受到重视,主要从以下几个 方面体现出来。 21 热电联产节能显著 热电联产是指由供热式汽轮机作过功的汽流来对外供热,供热部 分无冷源损失,其热耗 HR 的表达式为: (1) 式中 HR机组发电热耗,kJkWh; Do汽轮机进汽量,kgh; io汽轮机进汽焓,kJ/kg; ig给水焓,kJ/kg; Dn对外供热蒸汽量,kg/h; in供热蒸汽焓,kJ/kg; Ebs化学补水焓,kJ/kg; N机组电功率,kW。 从上式可以看出,在计算机组发电热耗时,已扣除了供热热量,也 就是说,热电联产的供热机组与同容量的凝汽式机组相比,由于利用 了供热式汽轮机的抽汽或排汽对外供热,使热化发电部分避免了冷源 损失,且供热量越大,热耗越低,亦即发电煤耗越低。 供热机组的主要形式有两种,即背压式和抽汽凝汽式。前者因发 电后供热,无冷源损失,发电煤耗最低,一般仅 180200g/kWh;后者 在额定抽汽工况下,发电煤耗亦只有 300360g/kWh,相当于 300 MW 凝汽机组的煤耗水平1。 热电联产还体现在由于热能供应方式的改变带来能量数量利用方 面的好处。与分散供热的供热锅炉相比,由于热电厂的锅炉效率远高 于供热锅炉,所以集中供热比分散供热的煤耗低得多,即 (2) (3) 因为 gf,所以 bgbf 式中 bg集中供热的供热煤耗,kgGJ; bf分散供热的供热煤耗,kg/GJ; g集中供热锅炉效率,; f分散供热锅炉效率,; d管道效率,。 一般说来,热电厂锅炉效率在 80%以上,管道效率在 98%以上, 而一般供热锅炉效率仅 5060;分散供热的供热煤耗多在 5870kg/GJ,而热电厂集中供热的供热煤耗仅 3843kg/GJ。由此不 难看出,热电厂锅炉较分散供热锅炉的节能效益高得多。 22 热电联产有利于环境条件的改善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 用集中供热取代分散小锅炉的分散供热,正好适应这一需求。 工业锅炉和民用取暖炉是城市最大污染源。据统计,这些锅炉中 的 70%,效率只有 4050左右,煤耗高,且除尘设备差,因此造 成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是可想而知的。热电联产,选用大容量锅炉, 相对于工业锅炉而言,效率可提高 30%左右,甚至更高,这样就可以 节约大量燃料。环保部门曾测算过,节省 1 t 标煤,可减少 CO2 排放 44 kg,SO2 排放 20 kg,烟尘 15kg,灰渣 260 kg。 同时,热电厂一般采用水膜除尘器或水膜除尘器与多管除尘器串 置运行,除尘效率在 95%以上,还可除去 15%的 SO2。采用电除尘器, 除尘效率可达 99%以上,并采用高烟囱排放,更改善了环境质量。 此外,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节约了燃料,相应的灰渣、烟尘和污水 都有所减少;加之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越来越高,这就很好地解决了地 面污染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这样一个以煤为主要燃料的发展中国家,热电联 产对改善城市环境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23 供热机组承担部分电网调峰任务 运行实践表明,热用户的用热高峰,一般也是用电高峰,因此也就 自然调节了电负荷。近年来所建热电厂大多选用抽汽凝汽式机组,这 类机组的特点是在承担热负荷调整的同时,也可以调节电负荷。例如 一台 12 MW 抽汽凝汽机,在抽汽量达到设计工况时,电负荷可达 15 MW,而夜间用热低谷时,其电负荷可降低到 46 MW 稳定运行,可 见调峰幅度是很大的。此外,抽汽凝汽机组在 1 h 内即可启动并网, 因而可实行夜间停机,达到两班制运行,为电网调峰提供了一种灵活 手段。 24 热电联产节约城区占地 热电联产的优越性与分散小锅炉供热相比,还体现在提高劳动生 产率、降低成本、节约占地等诸多方面,对企业减人增效、增收节支是 有好处的。 3 热电厂考核指标的讨论 我国在最近发布的小火电机组建设管理暂行规定中,以“供电标 准煤耗应小于 360 g/kWh、热电比应大于 50%”作为考核、界定热电厂 的指标。 笔者认为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用热电比大于 50%和热电厂的总 热效率为 45%是比较切合实际的。 31 热电比 热电比,即热能产出比,可用下式表达: (4) 式中 X热电比,; Qn机组对外供热量,t/h; in供热蒸汽焓,kJ/kg; W机组发电量,kWh。 32 总热效率 热电厂的总热效率,或称热电厂的燃料利用系数,是一个量的指 标,它反映了热电厂能量输出和输入的比例关系。 (5) tp热电厂总热效率,; W热电厂年发电量,kWha; Qn热电厂年对外供热量,t/h; Br热电厂年耗燃料量,kga; Qr燃料应用基低位发热量,kJ/kg。 由于 tp 未考虑两种能量产品质的差别,用热量单位按等价能量 相加,所以它表示热电厂所消耗燃料的有效利用程度。对于凝汽式电 厂,汽轮机排汽热量成为冷源损失,虽然机组发电量很大,但无对外 供热,其热电比为零。对背压机,其排汽热量全部被利用,其热电比高 达 80%以上。对抽汽凝汽式机组,因抽汽量是可调节的,可随外界热 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当抽汽量达到额定值时,排入凝汽器的流量较小, 此时机组热效率较高,其热电比接近背压机;当外界无热负荷时,其 热电比为零,相当于凝汽机组,此时机组热效率甚至比同容量的凝汽 机组还差。 把热电厂总热效率确定为 45%作为考核热电厂的指标,一是具有 先进性,因为它高于超高参数、超临界参数的大型凝汽式发电厂的热 效率;二是比较切合实际,一般情况下,热电厂能达到这一要求,例如, 对 CC12-35105 型双抽凝汽式汽轮机组,当额定电功率为 12MW、对外供热 17t/h 时,总热效率就可达到 45%;其他型式的机组, 象 CC25-9010、C50-9010 型,在额定电功率的情况下,只要分别 对外供热 16t/h、26t/h,亦能达到上述指标。 4 改善热电厂热经济性的建议 41 根据热负荷正确选用供热机组 应根据热用户实际用热量,并确定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热化系数, 以及热负荷变化规律来选用供热机组的机型。背压机的发电量全部是 热化发电量,无冷源损失,节能效益显著,但只有热负荷可靠、稳定才 能达到节能目的。否则,在小流量下运行,因空载流量较大,效率很低。 另外,背压机是“以热定电”,发电量随热负荷的减少而减少,机组的 利用率下降。所以只有热负荷稳定,以背压机带基本负荷,抽汽凝汽 机带尖峰热负荷,经济效益才显示出来。抽汽凝汽式汽轮机只需调整 抽汽量与凝汽量,就可保证稳定的发电量和满足对外供热量。故该型 机已成为热电厂的主要机型。 42 尽可能提高机组的热化发电率 供热机组的热经济性还与蒸汽初参数及抽汽压力有关。提高蒸汽 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