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溪在城乡统筹中富民强镇_第1页
灌溪在城乡统筹中富民强镇_第2页
灌溪在城乡统筹中富民强镇_第3页
灌溪在城乡统筹中富民强镇_第4页
灌溪在城乡统筹中富民强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灌溪在城乡统筹中富民强镇灌溪在城乡统筹中富民强镇 灌溪镇地处常德市西北郊,辖 14 个村、2 个居委会,总面积 64 平方公里,总人口 35055 人。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把镇村同 治、双轮驱动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手段,大 力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居向集镇集中、土地向集约发展,扎实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一体”的发展战略, 有力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10 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 产值 82 亿元,同比增长 39%;上交国家税金 2.7 亿元,同比增长 5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122 元。 一、以工兴农,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大力提升农业效益 灌溪最大的优势是城郊,最大的特色是工业。为此,灌溪积极 实施“新型工业立镇、统筹城乡强镇、现代农业富镇”的发展理念, 坚持以工促农、以企带村,牢固树立用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的思 想,用抓工业的手段抓农业,用工业流程管理农业生产,加快现代 农业与企业资源的优化组合,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产品品牌化和 农业产业化。一是发展“订单”农业。连续多年与金健米业、广积米 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签定优质稻订单合同,龙头企业提供种 子、指导技术、负责产品收购,收购价格比常规稻高出 20%以上, 有效保障了农民增收。目前全镇落实订单面积 3.2 万亩,预计可为 农民增收 500 万元以上。二是发展大户农业。通过加强技术服务、 联系信贷资金、提供信息咨询等措施,扶持农村经营大户,带动周 2 边群众致富。目前,全镇已涌现出年产值过 5 万元的“种养加”大 户 117 户,带动周边农户 500 多户。黄土山村 12 组养猪大户唐小 弟, 2009 年出栏生猪 5800 多头,实现纯收入近 100 万元,并带动 周边 20 多个农户养殖生猪 600 多头。三是发展特色农业。紧跟市 场需求,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发展花卉 苗木、大棚蔬菜、高效林果、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生产 效益。目前,全镇已发展亩平产值过万元的高效田土 1100 多亩、 高效水面 600 多亩。2007 年底引进的阳光果业葡萄自采休闲农庄, 开发面积 500 亩,种植早熟红提、紫提、黑美人等 18 个优良品种, 去年实现产值 520 万元。四是发展“托管”农业。为应对农村劳动力 转移务工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挑战,我镇推行了农业生产“托管式” 管理,即从种子下田到收获的全过程,外出务工农民可将责任田交 由镇农综站农技人员实行集中管理,只需支出少量托管费用,就可 以一边打工赚钱,一边坐享收获。近年来,镇农综站每年托管稻田 面积都保持在 1.6 万亩左右。通过托管稻田,新技术、新品种、新 信息得到运用与推广,农业实现了增产,农民实现了增收,农综站 实现了盈利。 二、以城带乡,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依靠工业发展积聚的经济实力,加 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推进集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 与农村共享。一是倡导村企共建。我们充分发挥驻地企业多的优势, 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园区发展环境。区财政每年都拿出 3000 万元用于园区基础建设,中联重科灌溪工业园所属企业先后 3 投入资金几百万元,新建了街心花园、沿河风光带等绿化、美化工 程,提升了园区形象。一方面积极动员企业支持新农村建设。近 3 年来,共争取 23 家镇内外企业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 430 万元。村 企共建行动在改变农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改善了企业 自身形象,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周边群众的积极欢迎和支持,进一步 优化了工业发展环境。二是推进镇村同治。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 村庄和集镇基础设施统一建设、环境卫生统一治理,推动新型城镇 化与新农村建设有效衔接、互促共进、协调发展,吸引更多的农民 到城镇集居,更快地形成“以镇带村”一体化格局。近年来,我镇多 方筹措资金 1000 多万元,新建了一批群众期盼已久的交通、水电、 环卫、绿化、照明等公共服务设施,有力提升了城镇品位,增强了 城镇吸纳能力。目前,有 1200 多户农民在城镇购房居住。全镇所 属村庄通村水泥路硬化率达到 100%,灌溪新农村示范片基本实现 了水泥路通组、到户。三是构建长效机制。为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 长期保持良好的秩序和环境卫生状况,镇里先后成立了城管中队、 环卫中队、镇村同治协会和规范化管理办公室,建立健全了一系列 长效管理机制。由城管中队负责镇村秩序整治,坚持每天不间断巡 查工作制;由协会引导群众组建“市容监察员”队伍,建立定期义务 清扫制度,发动群众搞好“门前三包”,共同搞好设施养护,有效解 决了公益设施后续管理难的问题;在农村垃圾处理上,采取“户集、 村收、镇处理”的模式,统一运送到镇垃圾中转站集中处理。通过 实施长效管理,镇村面貌焕然一新,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大为改善。 4 三、以业富民,统筹镇村劳动就业,致力提升农民素质 近年来,我们坚持镇村劳动就业统筹安排,着力抓好农民素质 提升,多途径多渠道促进农民转移。一是发展合作组织。农村专业 合作组织是完善农村科技服务网络、提升农民科技素质的有效载 体。目前,我镇已建立优质稻产业协会、生猪养殖协会、花生加工 协会、花木协会等合作组织 5 个,拥有会员 400 多人。镇优质稻产 业协会不仅在本镇范围内发展订单优质稻,而且通过大户示范带 动,在周边的白鹤山、石板滩等乡镇发展了 5000 多亩订单优质稻, 目前已有会员 212 人,协会成员种植优质稻面积达到 1.8 万亩。二 是开展技能培训。充分依托镇内的职业中专、培训基地、农民夜校、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阵地,根据驻镇企业和外地市场用工需 求,通过集中办班、咨询服务、印发材料、广播电视互联网教学等 形式,多途径开展农民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5 年多 来,全镇共举办各类农民技能培训班 35 期,累计培训农民 8000 多 人。三是倡导文明新风。镇党委、镇政府制定了镇村同治村(居) 民自律公约,倡导文明新风,增强荣誉观念与文明意识。积极推 进“文明村居”、 “文明企业”、 “文明家庭”等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定 期开展“好媳妇”、 “好公婆”、 “文明户”、 “清洁户”等评比竞赛活动,成 立了腰鼓队、女子军乐队等民间文艺团体,自编自演“八大嫂买花” 等反映镇村同治变化的花鼓戏,引导群众争做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