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崩与瓦解之区别_第1页
土崩与瓦解之区别_第2页
土崩与瓦解之区别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崩与瓦解之区别土崩与瓦解之区别 在中国成语大辞典中, “土崩瓦解”这个成语的解释为: “像土倒塌,瓦碎裂,比喻彻底垮台。 ”所引的书证,无论出自鬼 谷子 史记 ,还是出自晋书 宋史 ,大致都是这个意思。该 词条又说:(土崩瓦解) “亦作瓦解土崩” ,也有书证,是引自汉 书和旧唐书的。 “土崩”与“瓦解”既是同义反复, “土崩瓦 解”与“瓦解土崩”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其实, “土崩”与“瓦解”并不是一回事。在中国历史上,早就 有人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说是“天下之患,在土崩,不在瓦解” 。 此人便是西汉前期的无终(今河北蓟县)人徐乐。 关于“土崩” ,徐乐是以秦末的陈涉起义为例来阐述的:“陈涉 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天下从风。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 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乱而政不修。此三者,涉之所以为资也, 此之谓土崩。 ”在他看来, “土崩”之“土” ,原也在“民”而不在 “主” ,在“下”而不在“上” ,在“俗”而不在“政” ;“土崩”之 “崩” ,原也在“民困” “下怨”而“俗乱” 。在此三者之间,又有一 个因果链, “民困而主不恤”则生怨, “下怨而上不知”则俗乱, “俗 已乱而政不修” ,则土崩之势成矣,只要有人(即使此人“起穷巷, 奋棘矜” ,无威无财)振臂一呼,也就应者云集,所谓“天下从风” , 致使星火燎原。秦统治的垮台,也就在顷刻之间。 关于“瓦解” ,徐乐是以汉初的吴楚七国之乱为例来阐述的: “吴楚七国,号皆万乘,威足以严其境内,财足以劝其士民;然不 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者,此其故何也?当是之时,先帝(按: 即汉景帝刘启)之德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境外之助, 此之谓瓦解。 ”七国之乱其实就是西汉时期上层的政治危机,将此比 作“瓦解”很形象也很得体。七国诸侯, “皆号万乘” ,要威有威, 要财有财,远非“起穷巷,奋棘矜”的陈涉可比,却不能“劝其士 兵”与之同心协力,反倒弄得身败名裂,此“瓦解”而未能导致西 汉政权的崩溃,原因就在“先帝之德未衰” ,懂得关心民间疾苦,西 汉之“土”未“崩” ,众多百姓尚能“安土乐俗” 。 列宁曾经说过,革命危机的出现有两个前提,下层不愿照旧生 活下去和上层不能照旧维持下去。前者可以理解为民不聊生,后者 也可解读为上层裂变。以徐乐的“土崩瓦解”论观之,在这两个前 提之中,窃以为关键在于前者。 “瓦”在上而“土”在下。 “瓦”解 了“土”未必崩,只要“土”未崩,即使“瓦”已解也尚能修复; “土”崩了,则“瓦”必解,于是就无可救药,只好重起炉灶。 徐乐这番话是上书汉武帝时说的,既非咬文嚼字,也非坐而论 道,虽是“殷鉴不远” ,却也可谓借古讽今。他在分析了“土崩”与 “瓦解”的区别之后说:“闲者(按:最近) ,关东谷数不登,民多 穷困,重之以边境之事,推数循理而观之,民宜有不安其处者矣。 不安,故易动;易动者,土崩之势也。 ”他要汉武帝“独观万化之原, 明于安危之机,修之庙堂之上,而销未形之患” 。这话说得很明白, 就是要居安思危而防患于未然。对于这番话,汉武帝是深以为然的, 还因此召见了他(同时召见的还有主父偃和严安) ,说是“公等皆安 在,何相见之晚也” 。 读读徐乐的这番话,弄清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