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一中2009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灵璧一中2009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灵璧一中2009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灵璧一中2009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灵璧一中2009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灵璧一中灵璧一中 2010 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65 分)分) 一、论述类文章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文采是个低端概念 周泽雄 有论者以“文采欠佳”为由,奚落巴金、茅盾等人的作品。这问题颇值一议。 若不加限定,文采的实质只是一种辞采,通常体现为文字美色。被赞许为有文采,意味 着该作者的文字眉眼,长得格外玲珑俊俏,类似语言里的西施潘安。姑按此说,则我以为,文 采是个低端概念;设若文学概念也有先进落后之分、健康陈腐之别,推崇文采,当属后者。过 分注重文采,甚至于培植到玄妙的美学高度,类似把一种变态水族培育成婀娜万方、清泪汪 汪的金鱼,令人一见心喜之余,忽视了它的魅惑性和欺骗性。 刘勰有言:“联辞结采,将欲明经,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明确指出了辞采泛滥的危害 性;诗人杜牧也有相似高见:“意不先立,止以文采辞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 ”不过, 由于古人的文学观里缺乏高端概念,导致他们即使对文采有所警惕,也认知不足,一般仅限 于指出文采与义理的冲撞相克,无法用一个更高的概念,把文采牢牢镇住。所谓更高的文学 概念,我指的是风格结构文体思想之类。 与这些概念相比,文采不过是一个较小的审美单位。拿文采来衡量古希腊悲剧家或司马 迁的史记,好比拿玩具望远镜来探测河外星系;拿文采来衡量曹雪芹或海明威,好比拿药 房里称中药的戥子,为一头大象测体重。但是,在一些体量迷你的文体里(比如随笔),文采 会占据较大的权重。身为随笔家,却不能在文字美色上偶尔让人耳目一新,多少有些丢脸, 其文学成就也难免随之下滑。反过来,身为小说家,却可着劲地在文字上逞风雅耍贫嘴,而 不是倾全力于作品的结构主题及人物性格上,其实是志大才疏的表现。 我以为,汉语文学过分推崇文笔,折射出一种孱弱甚至病态的文学观。文笔差劲固然不 行,但仅仅文笔好,也实在不配自傲。美妙的文采除了锦上添花外,一不留神,还可能构成一 种障眼法,使作者见识上的种种窳劣,得到掩盖。当文采不幸成为一条贼船,专门用来偷渡 荒悖之念,这种文采就非但不配得到恭维,还应受到公正的鄙夷。质而言之,文采若不能与 主题风格水乳交融,充其量只是一种美感噱头。而一旦水乳交融了,文采就不宜拿出来抽 样了。换个角度说,文采是个用以测量文学下游的浮标,最适合奖掖后进。但拿文采来评估 成名大家,客气的说法也是不知轻重。莎士比亚文采焕发,但莎氏的伟大,绝非缘此而立。巴 尔扎克的语言落在普鲁斯特眼里,俗斑累累,但仍然无损于人间喜剧作者的伟大。以此而 2 论,哪怕巴金茅盾等人确实文采寡淡,也不等于他们的小说必然差劲。判断他们的作品,还 得运用些配得上评论长篇小说的高端概念才行。 英国随笔大家赫兹立特把文采判为一种“字面上的想象力”,是“头脑贫瘠”的特征。尽管 当今文坛,文笔寡淡者比比皆是,适时强调文采的重要性,无可厚非,倘若不明就里,盲目抬 高文采的地位,只会使我们愈加深陷在这个初级泥沼里。 (南方周末2009 年 4 月 9 日,原文有删节) 1、下列对于“文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一般来说,文采就是一种辞采,通常表现为文字美色,它是一个低层次的文学概 念。 B文采好比语言里的西施、潘安、玻璃缸里的金鱼,具有一定的魅惑性和欺骗性。 C同风格、结构、文体、思想之类的文学概念相比,文采不过是一个较小的审美单 位。 D文采应该与主题、风格等水乳交融,否则就是一种障眼法和美感噱头,让人鄙夷。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列举刘勰和杜牧的观点,是为了说明古人对滥用辞藻的危害性已有所警惕, 只是在认识上高度还不够。 B作者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意在强调文采只适合评价随笔,不适合评价小说,更 不能来评价文学大家的成就。 C作者以莎士比亚和巴尔扎克为例,来证明文采寡淡无损于他们的伟大,并以此反 驳一些人对巴金、茅盾等人的奚落。 D作者最后以赫兹立特的观点再次说明,文采是随笔家的专利,对小说家而言则是 “头脑贫瘠”的表现。 3、下列不属于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一项( )(3 分) A过分注重文采,甚至将其提高到玄妙的美学高度,容易扭曲对文学作品的判断力。 B在评价文学作品时,不能把文采独立于主题风格之外,进行抽样评价。 C文采是一个落后陈腐的文学概念,不是衡量文学作品好坏和作家水平高低的标尺。 D适度强调文采的重要性无可厚非,否则就是一种孱弱甚至病态的文学观。 3 二古代诗文阅读(32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 升。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钞盗,赖其全者甚众。建武初,除细阳令。 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曰:“昔晏 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 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迁洛阳令。是时阴氏有客 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篣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 冤枉。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趋东,延 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 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后数日 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迁南阳太守。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 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舆马衣服。延 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既到,拜郎中, 迁玄武司马。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信哉斯言!”衍惭而 退,由是以延为明。 (选自后汉书虞延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 婴:缠绕,穿着 B车服器物,多不中节 中:符合 C帝知延不私 私:自私 D莫敢干法经 干:触犯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虞延“执法严明”和有“知人之明”的一组是( ) A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 汝犯王法,身自取之 B宗果以侈从被诛 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 C“宜当尽法!”后数日伏诛 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 D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 知人则哲,惟帝难之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延年轻时为官勇敢有为,敢抓王莽贵人放纵的门客;在天下大乱之时,他保全 了很多人的生命财产。 B太守富宗生活奢侈放纵,不听虞延劝谏,结果没过多久被杀。富宗临刑前擦泪叹 4 息, 十分悔恨。 C阴氏门客马成作恶多端,被虞延收捕审问。阴氏求情不成便到皇帝面前诬陷虞延, 虞延还是依法处死了马成。 D皇帝认为功曹邓衍长得很像自己,且容貌举止出众而对邓衍宠爱有加;直到向虞 延 了解了邓衍的为人之后才幡然醒悟。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此见怨,故位不升。 译文: (2)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 译文: (3)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8 分) 阅读清代郑燮的两首诗,完成 89 题。 渔家 卖得鲜鱼百二钱,籴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注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这首诗是郑燮任山东潍县知县时送给山东巡抚包括的一幅墨竹画上的题画诗。 8从这两首诗中看,作者是怎样一个人物?对“渔家”有着怎样的感情?(4 分) 9第二首是题画诗,诗中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加以赏析。 (4 分) 5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 5 小题) (5 分) (1)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 ) (2)亦余心之所善兮, 。 离骚 ) (3) ,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氓 ) (4)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园田居 ) (5) ,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 ) (6)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 。 (7)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赤壁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故乡故乡 林贤治 我不止一次为世代的城里人感到遗憾。他们没有故乡。 故乡的一切田野、林木、农舍,饲养和吆喝的牲畜的语言,是人类的摇篮,我 来大都市将近十年,故乡犹自温柔着,在暗暗老去的心中 我思念月亮。月亮是城里所没有的。它无声地泻落在乌黑的屋瓦,霉墙、石子路, 清凉如水,池塘是别一风味,磷光如荧光,而荧光又是别一种风味。月夜的笛声是好的, 难怪帕斯卡尔因吹笛儿赞美了人的脆弱。还是潇潇春雨夜,满枕蛙声,客人不来不也很好 吗?我思念我的小屋子,以及那棕色的小木门。傍晚,父亲常常走出大屋巷口,高高叫唤 着乳名催我吃饭,见我迟不归,就会径直走过来,手抚木门,静静的看我读书和写字 故乡!那里像土地一样浑厚,牛一样勤劳,野草一样生生不息的人们,使我所怀念 的。我一直生活在甜蜜的乡愁之中,以致在自欺自慰自满自足中忘了人生的一个重要情节: 假使怀乡病可以算一种病,那么,当年为什么要逃一般的离开? 为我所熟悉的土地,多年来渴望着农机、化肥、优良的管理。偶尔回乡,却见阡陌 纵横,界标林立,若抹去几根电线杆子,直是走在陶渊明和范成大的诗行里了。笔直的机 耕道固然不得见,连几年前铺就的石板路也日渐颓废,运河桥原有的两道护栏,因为少许 的钢筋被盗,已经彻彻底底的坍没了。未来的管理人员,成批的中辍了读书的机会,而提 前进入了庞大的劳动队伍之中。殷实的庄稼人,收入都靠出售有限的粮食和鸡豕。有的人 家,甚至连半条牛腿也没有,一到农忙,只好以人力换畜力,幸好庄稼依然茁壮神农 的后裔呵! 都市是富足和享乐的象征。芸芸众生,充满人性的弱点,怎么可能抵御都市文明的 诱惑?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留守家园?如果有可容劳作和享受的地方,何处不可以 成为故乡呢?与其为故乡贫困的活着,不如抛弃故乡赢得自由、幸福的生存! 我不禁暗自吃惊于这个结论,然而不管如何深爱着故乡,也无法推翻本身生活固有 的逻辑。好在农民们都是生活的忠实儿女,无须恪守任何教条,只要周围有一个缺口,他 6 们就会充满幻想,充满活力吆呼着聚集着喧哗着从故乡出发,向陌生的城市。他们所到之 处,旋即形成“盲流”,形成“丐帮”,形成建筑大军,形成保姆市场 看一眼矗立乡野的大风车,或是盘挂悬崖的行人道,可以知道农人所具有的非凡的 想象和冒险精神。他们何尝安贫乐道呢?农民即使“安贫”,乃系不得已;“乐道”也是 自嘲,在他们的名字中,除了阿猫阿狗,尚有不少叫做阿福阿运阿改阿变之类,便可窥知 他们意欲扭转命运而不能的时代相传的痛苦情节。 此刻,农民以和平的方式改变命运的历史性尝试已经开始。这实在很可以鼓舞祝祷 的。然而,我们所见的是:农民潮水般的涌向城市,最后不免潮水般的退回农村,在不断 的潮汐涨落之间,劳动者角色遂时时得以替换,且得继续替换下去。乡村中最精锐的劳动 力量,最强壮的血液补给给了城市,由是,城市永远年轻。 为什么农民不可以一次性地选择城市呢?为什么出发点总是成为终点?纠缠的社会 问题,如何使我可以数说明白的呢?但我已经自觉,精神还乡是一种奢侈;而表同情于离 乡,也不过“忏悔贵族”的心情罢了。除了这些近乎无聊的话,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选自平民的信使,有删改) 11、文中反映的农民并不安贫乐道的精神状态有哪些?请分条列举。(6 分) 答:_。 12、文章第段描写了故乡的风物,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6 分) 答:_。 13、“我一直生活在甜蜜的乡愁之中,以致在自欺自慰自满自足中忘了人生的一个重要情 节:假使怀乡病可以算一种病,那么,当年为什么要逃一般的离开?”这些续写在全文结 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说明。(4 分) 答:_。 14、“除了这些无聊的话,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作者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在“近乎无 聊的话”中透露出的石对“农民”、“故乡”的复杂感情。根据全文,探究作者在文中所 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8 分) 答:_。 第卷(表达题共 85 分) 四、(25 分) 1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削弱(xu) 载饥载渴(zi) 干练(gn) 望风披靡(m) B、公姥(m) 踯躅(zhzh) 山阿() 自我徂尔(c) C、治丧(sng) 渐车帷裳(jin) 碑帖(ti) 佶屈聱牙(j) D、侘傺(chch) 颓圮(p) 伺机(s) 强劲有力(jng)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 分) A、合作双方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经过几个回合的谈判,最终签定了城 下之盟,希望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B、 巧得很,首次“中国信息化专家论坛”的特邀主持人张树新,正是当初“网络文 化丛书”的始作俑者。 7 C、中国制鞋企业要摆脱欧盟的反倾销的困扰,就必须运用世贸组织的游戏规则,勇 于抗争,克服举棋不定的保守思想 。 D.、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 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 幻曲所感染,从而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B、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 心理负担过重所造成的。 C、让坝上地区的人们讨厌多年的西北风,如今恰恰给当地带来了实惠,迎风转动的 “大风车”不仅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而且还带来了绿色能源风电。 D、易中天教授关于“空城记”在历史上是曹操和吕布作战时所用,在三国演义 里面被诸葛亮抢走了“发明权”,受到不少观众的质疑。 18、下面各句中,哪些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更正。 (6 分) (1)小说红粉佳人有一段对话:“我只是想请小姐到我府上作客几日,顺便一解我 心中的疑惑而已。 ” (2)某人女儿结婚,给同事送去请柬:“令嫒 xx 于 x 年 x 月 x 日结婚,x 月 x 日 x 时于 xx 饭店举行婚宴,恭请届时光临。 ” (3)xx 日报刊载一篇报道,文中说:“记者曾三次光顾他的植物园,春天的姹紫嫣 红与冬天的秀色可餐都领略到了。 ” 答: 19、下面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解释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 竖轴表示学习中记忆的数量(百分数),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 规律。(4 分) 图中揭示的遗忘规律是 (不超过 20 字)(2 分) 针对这一规律,正确的应对措施是 。(2 分) 21、阅读下面一则报道,根据要求作答。(2008 年 9 月 15 日中国教育报的“今日关注” 栏目) 本报讯(记者杨占苍)目前大中专新生报到已结束,据调查,今年大部分专科学校的 报到率与往年相比普遍较低,校长们感到压力很大。 8 石家庄学院今年计划录取 3000 人,实际报到不到 2300 人,报到率不到 77,为历年 最低。据介绍,许多同档次的学校的报到率比这所学校还要低。该学院孙院长告诉记者, 在录取时,为了防止报到率低,学校对大部分拟录取的考生都做了电话回访,问考生如果 被录取愿不愿意来学校,在得到明确答复后才录取该生,尽管如此,报到率仍然偏低。 记者采访了被某学校录取后却又选择复读的考生小吕,下面是记者与小吕的对话: “你收到某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了吗?”“收到啦。”“为什么没有去学校报到呀?”“我 压根儿就不想去。”“那你为什么还填报了该校的志愿?”“我的理想是想上一个本一或 者本二 A 类学校,但分数不够,志愿表发下后,反正空着,就随便填了几个。”“录取时 学校不是电话回访过你吗,你怎么回答的?”“那时觉得反正也不用负什么责任,先答应 下来也没有损失,就随口答应了。”小吕的回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孙院长说:“考生的这种不负责任已经成为一种公害!”校长们普遍认为,报到 率低是一些考生不讲诚信的表现,他们的行为剥夺了其他考生受教育的机会。 (1)给这则报道加上一个标题(不超过 15 个字): 。(4 分) (2)考生被录取却不报到的主要原因是(不超过 4 个字):。(2 分) 五、(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一天,富有的父亲带着小儿子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么生活的。在农 场最穷的人家里他们度过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么样?”“好 极了!”“这回你知道穷人是怎么过日子的了?” 儿子回答:“我发现咱家里只有一条狗,可是他们家里却有 4 条狗;咱家仅有一个水 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他们竟有一 条望不到边的小河;我们的花园里只有几盏灯,可他们 却有满天的星星;还有,我们的院子只有那么一点儿,可他门的院子却有整个农场那么大! ”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接着儿子又说:“感谢父亲让我明白了我们有多么贫穷!”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 于 800 字。 【注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9 灵璧一中灵璧一中 2010 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一、(9 分)1、B (B 项从原文第二段最后一句可以看出。A 项与第二段第一句相符。C 项在第三段最后一句、第四段第一句中明确指出。D 项在第五段三、四、五句中表达此意。 ) 2、A(B 项第四段中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不是意 在强调文采不适合评价小说以及文学大家的成就,只是强调文采是一个较小的审美单位, 是低端概念。C 项第五段中“莎士比亚文采焕发,但莎氏的伟大绝非缘此而立”,说明莎 士比亚并非文采寡淡。D 项最后一段并未提到“文采是随笔家的专利”,赫兹立特的观点 没有针对某一文体,“对小说家而言则是头脑贫瘠的表现”更是无中生有。) 3、C(项太过绝对,文中提到文采是随笔等体量迷你文体的作家应具备的。由此判断 C 项错误。) 4、C (偏袒) 5、C(A 项的第(2)句是皇帝对马成的看法;B项的第(1)句写富宗被杀,第(2)句写虞 延对马成的揭露;D项的第(2)句写皇帝的感慨。) 6、D(皇帝最后幡然醒悟,并非是向虞延了解了邓衍的为人的缘故,而是因为邓衍 “在职不服父丧”。) 7、(1)虞延因为这件事被怨恨,所以官位不能升迁。(注意“ 以”和“ 见”的用法, 从句意关系看,“ 以”译为“ 因为”,“见”表被动。) (2)季文子辅佐鲁国,妾不穿丝绸衣服。因节俭而犯错的人少得很啊。(注意“ 衣” 作动词,“ 约”是节俭的意思,“ 鲜”是“ 少”的意思。) (3)皇帝已经认为邓衍与众不同,于是下令让他自称南阳功曹到皇宫来。(注意“异” 为意动用法。) 8、作者是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县官。作者对渔家艰难的生活有着深切的同情。 (一点 2 分) 9、示例一:托物言志。诗人借画中之竹抒情,把萧萧的竹声与民间疾苦声联系在一起,表 达了做好民众父母官的心声;又由于这幅画是送给上司大中丞的,所以又有几分劝勉 之意蕴涵其中。 示例二:虚实结合。画中之竹是实,萧萧的竹声与民间疾苦声是虚;画上的一枝一叶是 实,而它所关联的百姓情感是虚。以眼前实的画面,点示出应该关注的民间疾苦,巧 妙自然且意味深长。 10 (从其他方面言之成理亦可。如把竹之“萧萧”声比喻为百姓的“疾苦声” ;用“一 枝一叶”比喻百姓生活中的琐细小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暗含着一个“当官应为民着 想”的关心民生的问题。再如丰富的联想、婉转的讽喻等。写出手法 2 分;分析 2 分) 10、 (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2)虽九死其犹未悔。 (3)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4)暧 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5)大行不顾细谨。 (6)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7)取之 无禁,用之不竭。 11、(6 分) 答:(1)都市文明的巨大诱惑使他们有赢得自由幸福生存的愿望; (2)充满活力,具有非凡的想象和冒险精神; (3)与命运抗争,意欲扭转命运而不能的世代相传的痛苦情结。(每点 2 分,共 6 分) 12、(6 分) 答:(1)细节描写。选取故乡最具代表性的风景、人情(父亲唤我回家吃饭)等细节, 表现家乡的美丽和淳朴的亲情。 (2)运用了化静为动(如:它无声地泻落在乌黑的屋瓦)、以动衬静(如:月夜 的笛声是好的,还有潇潇春夜雨,满枕蛙声)等手法表现家乡的宁静。 (3)融情于景(借家乡典型风物如月亮、屋瓦、霉墙等抒发对家乡的思念)、融情于 事(借对父亲的回忆表达对家乡的思念)等表达方式,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联想(如:由笛声想到斯卡尔因吹笛而赞美了人的脆弱。) (任意答出三点得 6 分,每一点 2 分,中间必须包括表达手法和分析) 13、(4 分) 答:承接上文,强调上文对故乡的思念和赞美是一种自欺自慰,从而加以否定;总领 下文,探讨逃离故乡的原因。(4 分) 14、(8 分) 答:(1)对故乡怀有深深的眷念之情; (2)对农民生活的贫苦充满同情; (3)对故乡的未来深感担忧; (4)对农民们为改变命运的行动而感到高兴; (5)对农民们不能享受到都市文明感到困惑,为他们的前途感到担忧; (6)对农民为城市的建设的辛勤付出充满敬意; (7)对城市(政府)不能很好解决农民工的生活待遇问题感到痛心; (8)对自己不能有效地帮助农民工感到沮丧和无奈。(答对四点即可) 15、(3 分)B(A 中的“靡”为“m”。C 中的“帖”为“ti”。D 中的“圮”为“p” 16、 (3 分)D(A、 “城下之盟”指在敌人大军压境时被迫签定的屈辱性盟约。语境不符。 B、始作俑者”意思用错。 C、 “举棋不定”比喻拿不定主意,办事不果断,不是针对“保 守”而言。D、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自己原有的技能。 ) 17、 (3 分)A(B、句式杂糅,可删去“所造成的” ;C、不合逻辑,应改为“不仅带来了 绿色能源风电,而且还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D、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词,可 在“发明权”后加上“的观点” 。) 18、 (6 分)(I)“府上”是敬辞,用作尊称对方的家,这里可改为“寒舍”或“敝处” 。 (2)“令嫒”是敬辞,称对方的女儿,自己的女儿宜谦称“小女” 。 (3)“光顾”是敬辞,用于称客人来购物等,此处只需说“来到”或“走进” 。 19、(4 分)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及时复习,及时反复 20、(1)部分专科学校报到率比往年偏低(4 分)。(评分细则:本答案有 4 个采分点, “部分专科学校”、“报到率”、“比往年”、“偏低”,每点一分。) 11 (2)乱填志愿(2 分) 。 (评分细则:超过 4 个字不得分。意思接近,酌情给分。 ) 21、审题立意: (一)符合题意 1从材料整体上把握:(1)看问题的角度、出发点不同,结果不同;(2)不要把传 统的(成人的)观点强加于孩子(他人),要尊重独特的感受;(3)辨证看待“贫穷”与 “富有”;(4)换位思考。 2从父亲的角度立意:(1)目的与结果的关系;(2)不要用传统的观点来束缚孩子, 要倡导独特的感受体验。 3从孩子的角度立意:(1)保持纯真;(2)积极的心态对待幸福的感受和理解; (3)倡导一种诗意地生活;(4)乐观坦然面对生活。 (二)基本符合题意 (1)知足常乐;(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3)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别人的长处、 优点;(4)透过现象看本质;(5)眼界、视野;(6)亲近自然;(7)代沟;(8)态度 决定一切 (三)偏离题意 (1)奋斗并快乐着;(2)学会理解(3)实践出真知;(4)逆境与希望;(5)误解; (6)父爱/可怜天下父母心;(7)感恩;(8)欲望;(9)穷人比富人好/仇富心态; (10)自由;(11)寻找自己的理想;(12)成功在于不满足;(13)永不满足创造奇迹; (1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15)在追求中前进;(16)实践出真理;(17)自信。 附: 1、文言文参考译文: 虞延年轻时做亭长,当时王莽的贵人(女官名)魏氏的门客放纵,虞延带领官吏冲入魏氏 家逮捕了那门客,虞延因为这件事被怨恨,所以官位不能升迁。王莽末年,天下大乱,虞延常 常披甲戴盔,护卫亲族,抵御掠夺的强盗,依赖他保全生命财产的人很多。东汉建武初年,他 被任命为细阳县令。后来离职回乡,太守富宗听到虞延的名声,征召他任功曹。富宗性情奢 侈放纵,车子及其装饰器物,很多不符合法度。虞延劝谏说:“ 过去晏婴辅佐齐国,穿粗陋的 皮衣还不完整;季文子辅佐鲁国,妾不穿丝绸衣服。因为节俭而犯错的人少得很啊。”富宗不 高兴,虞延就辞官离开了。过了不久,富宗果然因为奢侈放纵被杀,临处死刑时,他擦着眼泪 叹息说:“我痛恨自己没有听取功曹虞延的劝谏!”虞延升迁为洛阳县令,此时阴家(阴皇后家 族)有个叫马成的门客,常常干抢劫偷盗的事,虞延收捕审问他。阴家屡次请求免他的罪,虞 延得到一封说情的信就增打二百板子。信阳侯阴就( 阴皇后之弟)于是告诉了皇帝,诬陷虞 延冤枉过很多人。皇帝于是到皇帝巡行道路的馆舍,亲自检查囚犯罪状。虞延让那些案情有 可论辩的囚犯站在东边,无理可讲的站在西边。马成于是回身想到东边,虞延上前捉住他, 对他说:“你是人中的大蠹虫,长久地依托权势,不怕熏烧。现在审查核实没完,应当完全依 法制裁!”马成大喊说自己冤屈,皇帝的近卫军官用戟刺着虞延,呵斥虞延放开马成。皇帝知 道虞延公正无私,对马成说:“你犯了王法,是你自己造成的灾祸!”呵斥让他快走回去。几天 后马成被处死刑。从此外戚收敛行为,没有人敢犯法。虞延后升任南阳太守。永平初年,有个 新野功曹邓衍,凭外戚侯爵子弟的身份常常参加朝会,而他的容貌姿态举止比一般人出色。 显宗皇帝看见他,回头对身边的人说:“ 我的仪表相貌怎么像这个人!”特地赐给他车马衣服。 虞延认为邓衍虽有容貌仪表,可是没有实际品行,不曾对他有高于一般人的礼节。皇帝已经 认为邓衍与众不同,于是下令让他自称南阳功曹到皇宫来。他到了以后,被任命为郎中,升 12 为玄武门司马。邓衍在做官期间不为父亲服丧,皇帝听到此事,就叹息道:“ 了解人就是明 智,只有皇帝难做到,这话确实对啊!”邓衍很惭愧,辞去了官职。因此( 当时人)认为虞延 有知人之明。 2、范文 (一)呼唤纯真 这是一个金钱至上的时代。 曾经惊叹撑杆跳女皇伊辛巴耶娃引领整个时代的风采,钦佩她一次次将自己的世界纪 录抛在身后,仰慕这个神话般的人物。偶然看到一则消息,称她是一个会赚钱的机器,原 因是她曾与赞助商约定,每破一次纪录她都会得到不菲的奖金,于是她每次只破一厘米。 我思索良久,思考这个时代,思考这些人,思考一个个被金钱吞噬的心灵 在这个金钱至上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商业化运作的各个领域也就不足为奇了。于是 有了日渐衰落却不思悔改的中国足球,神舟飞船团队被冠以“集团公司”的名号 呼唤纯真,为了防止一切沦为金钱的奴隶。 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 我们更要呼唤纯真。 物欲横流的现状彻底改变了这个世界。因为对金钱的追求过于狂热,雷曼银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