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国营八一农场建设现代农业实施方案_第1页
甘肃省国营八一农场建设现代农业实施方案_第2页
甘肃省国营八一农场建设现代农业实施方案_第3页
甘肃省国营八一农场建设现代农业实施方案_第4页
甘肃省国营八一农场建设现代农业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国营八一农场建设现代农业实施方案 200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 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建设将作为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 济发展的重要过程贯穿新农村建设的始终。为了落实中央关于发 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大传统农 业改造力度,努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的核心竞争 力,促进农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根据甘肃农垦关于加快建 设现代农业的实施方案(甘垦集团200772 号),结合八一农场 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一、指导导思想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我场土地资源规模优势、人才和组织优势, 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步伐,提升农业生产装备水平, 构筑发展方向明确、集约规模突出、区域布局合理、产业链条完 备、经济效益显著的产业结构,努力打造甘肃农垦最为重要的现 代农业集团。下扎实功夫改造农场环境面貌,不断改善职工群众 生活环境,提高职工群众生活质量,实现农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二、总总体目体目标标 (一)、职工增收目标 在 2006 年职均收入 0.95 万元的基础上,2007 年达到 1.1 万元以上,2008 年达到 1.2 万元以上,2009 年达到 1.3 万元以上, 2010 年达到 1.5 万元以上,2011 年达到 1.8 万元以上,2012 年达 到 2 万元以上。 (二)企业经营目标 在 2006 年盈利 210 万元的基础上, 通过实施“1116”工程、建设 产业化基地和农业产业化项目、推进新农场建设等措施,到 2012 年企业利润达到 2000 万元以上。 三、重点任三、重点任务务 (一)实施“1116”重点建设工程,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问题,全力提升农业生产装备水平。 1、实施 10 万亩节水灌溉项目,打造甘肃最大的资源节约 型农业企业。 发展节水农业,既是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矛盾的必由之路, 也是提高农业产量、质量和效益的现实需要。按照石羊河流域综 合治理的总体要求,我场将积极争取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政策 支持,利用农场土地规模优势和组织形式优势,在五个农业分场 实施 10 万亩以膜下滴灌为主的节水灌溉项目,努力建设全省膜 下滴灌样板工程。该项目实施后,可节水 50,年节水量 2830 万立方米,节约肥料 20,增产 10,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15, 亩节省人工费 70 元,年节本增效合计达 2347 万元,经济效益和 生态效益十分显著。以此为契机,将国营八一农场打造为甘肃最 大的资源节约型农业企业,为石羊河流域节水农业建设发挥示范 带动作用。 2、实施 10 万亩生态经济林基地建设,构筑长短结合、优势 互补的种植体系。 利用我场井灌区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优势,有计划、 有步骤地发展红枣产业。在 2007 年红枣种植面积近 0.5 万亩的 基础上,2008 年总面积达到 1 万亩;2009 年总面积达到 2 万亩; 2010 年总面积达到 3.6 万亩;2011 年总面积达到 6.2 万亩;2012 年总面积达到 10 万亩,其中,天生炕和小井子分场各 5 万亩。同 时,示范带动周边农村种植红枣 0.5 万亩,示范带动种植农户 1000 户。栽培方式为红枣与农作物间作,株行距采用 1.5 米20 米,亩保苗 20 株。从 2011 年开始,根据红枣的定植规模和产量, 建设加工储藏设施,建立销售网络体系,逐步实现红枣产业化经 营。通过间作方式发展红枣产业,亩产值在目前 1100 元的基础 上增加 600 元以上,亩成本 800 元,亩利润可达到 900 元,年增 加农业产值 6000 万元,年利润可达到 9000 万元,使红枣成为农 场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单位面积经 济效益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双赢目标。 3、实施 10 万亩封沙(滩)育林(草)项目,从根本上改善区 域生态环境条件。 以实施日元贷款风沙治理项目为契机,加大重点风沙危害区域的 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投资 1514 万元,完成封沙(滩)育林(草)面 积 100929 亩,实施人工围栏 167.7 公里,开挖沟壕 10.47 公里,人 工补植补造梭梭 5250 亩,人工撒播沙蒿、沙拐枣、毛条、花棒等 草籽面积 27285 亩,人工防虫防鼠面积 100929 亩。该项目已于 2005 年-2007 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我场建设现代农业的需 要,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是:加大封育区管护力度,通过封 滩禁牧和限制人为破坏,为植被恢复创造良好条件,提高天然植 被覆盖率,遏制土地沙化进程,从根本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条件, 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目标。 4、实施 6 万亩标准化农田建设项目,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基 础设施水平。 针对我场河灌区黑土洼、东寨和青山三个分场标准化农田建设滞 后,农业基础条件差,土地生产水平低的实际,按照“田地平整、 土壤肥沃、林田渠路配套”的要求,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 标准化农田 6 万亩。其中,黑土洼分场 4 万亩,东寨分场 1 万亩, 青山分场 1 万亩。配套平整土地 6 万亩,修建防渗渠道 140 公里, 建成农田防护林 2000 亩,修建机耕道路 210 公里。同步实施以 测土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机肥为主的沃土工程,切实提高耕地质量 和土地生产水平。 (二)培植重点产业,开辟新兴产业,建设龙头企业,构筑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1、做优啤酒原料产业 充分利用我场土地规模优势和气候条件优势,总结多年来啤酒大 麦种植经验,通过新品种引进、品种比较试验、种子提纯复壮等 措施,加快新品种选育推广力度,提高啤酒大麦良种覆盖率。推 广测土配方施肥、精量半精量播种、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 完善啤酒大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产量、品质和效益, 使啤酒大麦年种植面积稳定在 7 万亩,产值达到 6000 万元。逐 步恢复种植啤酒花 1000 亩。 2、做强特种药材产业 在确保生产安全的前提下,争取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稳步做强 特种药材产业。2008 年,特种药材种植面积达到 13000 亩,到 2010 年特种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 2 万亩以上。同时,研究推广特 种药材高产栽培技术和节本增效措施,在特种药材产量、质量、 成本和效益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力争使产值达到 3000 万元,使 特药生产成为企业增效和职工增收的重要渠道。 3、做精种子产业 充分利用各分场间气候、地域差异显著的有利条件,开展花卉、 蔬菜、粮食等各类农作物种子繁育,大力发展种子产业,提高农 业产品增加值。到 2012 年各类作物种子繁育面积达到 5.5 万亩, 其中,啤酒大麦 5 万亩,蔬菜及其它 0.5 万亩,产值达到 6000 万 元。 4、开辟新兴产业 在食葵、无壳葫芦已初步形成种植规模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市 场调研论证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根据各分场间地域、气候条件 差异较大的有利条件,分区域逐步发展甘草、辣椒、番茄、马铃薯 等产业,培育农业产业化种植基地。 5、建设龙头企业 健全完善现代农业流通体系,强化企业农资供应和产品营销功 能。稳步做大作强农产品营销公司,依托农场十多万亩耕地的内 部市场,健全生产资料统一采购、供应、配送渠道;依托大宗农产 品集约优势,积极开拓农产品营销市场,健全农产品统一收购、 储运、销售渠道。规范对农业流通体系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 农业生产需要,促进农产品保值增值,确保企业增效和职工增收 目标的实现。2010 年,全场 100%的生产资料实现统一供应,100%的 大宗农产品实现统一销售,农场农产品营销公司经营利润达到 100 万元以上。 不断延伸种子产业链条。充分利用种子繁育基地建设的有利条 件,适时投资建设种子加工生产线,通过加工达到提高科技含量、 改善内在质量、扩大市场影响、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建设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根据近年来农场调查论证结果, 从 2008 年开始,以甘草、番茄、辣椒、马铃薯为主攻方向,开展 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争取在短期内建设一至两个产 业化龙头企业,构筑基地加龙头的产业模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提升农场核心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实施新农场建设工程,不断改善职工群众生活环境, 提高职工群众生活质量,推动农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1、职工住宅建设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搞好新农场建设 的规划和组织实施。根据重点示范、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原则, 逐步推进基层农场职工住宅改造。注重研究统一供暖、园林绿化、 配置休闲设施及物业管理等措施,争取国家农村沼气能源建设和 人饮工程项目的实施,配套户用沼气和给排水设施。建设环境优 美、功能齐全、文明整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职工群众安居乐业 的社会主义新农场。 2、场区道路建设 利用国家乡村道路建设的良好机遇,加大道路建设项目争取与协 调力度,力争使农场道路列入地方政府规划,并尽快得以组织实 施。用 5 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场区内主要交通干线柏油化,农场 发展环境和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四、保障措施四、保障措施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牢固树立科技兴企和人才兴企的观念,立足实际制定农场人才队 伍建设规划,加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和引进力度, 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适应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专业化 人才队伍。健全完善人才队伍激励约束机制,努力创建干事创业 的内部环境。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加大与科研机 构和大中专院校的合作力度,加快适应我场的科技成果的应用和 转化步伐。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启动企业品牌战略 充分利用农场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国 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 “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的规划和申报工 作,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场农业,争取在几年内取得显著成效, 使农场真正成为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领军企业,对周边地 区发挥强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倡导“绿色、安全、健康”产 品理念,做好主要农产品的绿色认证和商标注册工作,特色农产 品的标示条码认证工作,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打造一批品质优 良、通过国家认证和具有广泛市场影响的名牌产品。加大对外宣 传力度,加强企业网站建设,搭建农场招商引资和产品贸易的信 息平台。加强农业科技和市场动态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应用工 作,提高农场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3、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职工队伍培训,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科技文化素 质。要把长期目标和短期效果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农闲季节有组 织、有计划地开展集中培训,逐步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建设的 职工队伍。结合种植结构调整,加大农业科技知识和管理措施的 培训,提高职工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和实际技能,确保企业重点工 作落到实处。投入适量资金建设企业文体活动设施,组织开展健 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提高职工群众的生活质量,增强企业的 凝聚力和向心力。 4、创新企业管理机制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进一 步理顺企业管理内部关系,明确农场与二级单位的权利、义务和 责任,增强农场对企业经济大局和大宗产品的掌控能力,使农场 经济总量和产品规模的优势得以凸显,拓宽企业增效的主渠道。 适应建设现代农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实现产业化经营的要求, 改革和完善责任目标及考核体系,使年度责任目标与建设现代农 业进程相一致。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农业建设的激励约束机制,调 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在企业内部营造干事创业的 良好氛围。切实加强计划财务管理,严格控制计划外开支,加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