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习题集(护理)_第1页
生物化学习题集(护理)_第2页
生物化学习题集(护理)_第3页
生物化学习题集(护理)_第4页
生物化学习题集(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化学生物化学习题集习题集 (护理学专业)(护理学专业)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第一章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2.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3.结构域 4.分子伴侣 5.蛋白质变性 第二章 1.核酸的一级结构 2.DNA 变性 3.Tm值 4.DNA 复性 5.核酸分子杂交 第三章 1.酶的必需基团 2.酶的活性中心 3.同工酶 4.Km值 5.酶的竞争性抑制 第四章 1.糖酵解 2.糖的有氧氧化 3.三羧酸循环 4.糖原分解 5.糖异生 第五章 1.必需脂酸 2.脂肪动员 3.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 4.酮体 5.胆固醇的逆向转运:在 HDL 等的作用下,将肝外组织细胞内的胆固醇,通过血循环转运到肝,在肝 转化为胆汁酸后排出体外。 第六章 1.生物氧化: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的氧化称为生物氧化,主要指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 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 CO2 和 H2O 的过程。 2.氧化磷酸化 3.底物水平磷酸化 4.呼吸链 5.P/O 比值 第七章 1.必需氨基酸 2.转氨基作用 3.联合脱氨基作用:两种脱氨基方式的联合作用,使氨基酸脱下 -氨基生成 -酮酸的过程。包括 转氨基偶联氧化脱氨基作用; 转氨基偶联嘌呤核苷酸循环 4.鸟氨酸循环 5.一碳单位 第八章 1.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是指由磷酸核糖、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 CO2等 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多步酶促反应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 2.嘧啶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是指利用体内现成的嘧啶碱基或嘧啶核苷为原料,经过嘧啶磷酸核糖 转移酶或嘧啶核苷激酶等简单反应,合成嘧啶核苷酸的过程。 3.核苷酸的抗代谢物:是指某些嘌呤、嘧啶、叶酸以及某些氨基酸类似物具有通过竞争性抑制或以 “以假乱真”等方式,干扰或阻断核苷酸的正常合成代谢,从而进一步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以及 细胞增殖的作用。 4.痛风症:是一种嘌呤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基本生化特征是高尿酸血症,由于尿酸的溶解度很低,当 血尿酸超过 8 mgdL 时,则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软组织、软骨及关节等处,形成痛风性关节炎,或在 肾脏中沉积形成肾结石。 第九章 1.酶的变构调节 2.酶的化学修饰 3.信号转导:细胞针对外源信息所发生的细胞内生物化学变化及效应的全过程。 4.受体: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外源化学信号并与之结合的成分,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个别糖 脂也具有受体作用。 5.第二信使:将 cAMP、cGMP、IP3、DAG、Ca2+、PIP3和 NO 等这类在细胞内传递信息的小分子化合 物称为第二信使。 第十章 1.半保留复制 2.冈崎片段 3.端粒及端粒酶 4.逆转录 5.框移突变 第十一章 1.不对称转录:转录时只以 DNA 双链中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转录,而另一条链不转录;转录模板并非 都在同一条 DNA 链上。转录的这种选择性称为不对称转录。 2.转录后加工:转录后生成的各种 RNA 都是其前体,必须经过加工处理,才能成为有功能的活性的 RNA 分子,这种从新生的、无活性的 RNA 转变为有活性的 RNA 的过程,称为转录后加工。 3.断裂基因 4.启动子 5.转录因子:直接或间接结合 RNA 聚合酶的反式作用因子称为转录因子。 第十二章 1.遗传密码:mRNA 从 5 端3 端每相邻三个核苷酸为一组代表氨基酸或其他遗传信息,又称为三联 密码(或密码子) 。 2.密码的简并性:指一种氨基酸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密码子。 3.摆动配对: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与反密码子的第一位碱基配对时,出现的不严格碱基配对称为摆动 配对。如反密码子的第一位碱基常出现 I,与密码子第三位的 A、C、U 均可形成配对。 4.信号肽:是未成熟分泌性蛋白质中可被细胞转运系统识别的特征性氨基酸序列。由碱性 N末端区、 疏水核心区及加工区组成。 5.蛋白质的靶向输送:指蛋白质合成后定向地到达其执行功能的目标部位。 第十三章 1.基因表达 2.管家基因 3.操纵子 4.顺式作用元件 5.反式作用因子 第十四章 1.基因重组:是指基因在染色体分子内或分子间的重新排布。 2.基因工程:实现基因克隆所采用的方法及相关的工作统称基因工程,又称重组 DNA 技术。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 DNA 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 DNA 的一类核酸内 切酶。 4.目的基因:应用重组 DNA 技术有时是为分离、获得某一感兴趣的基因或 DNA 序列,或是为获得感 兴趣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这些感兴趣的基因或 DNA 序列,就是目的基因,又称目的 DNA。 5.基因载体:是在基因工程中为携带感兴趣的外源 DNA、实现外源 DNA 的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的 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 DNA 分子。 【填空题填空题】 第一章 1 根据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可分为_,_,_和_四类。 2 多肽链中氨基酸的_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主要化学键为_。 3 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非共价键有_,_和_。 4 在 280nm 波长处有特征性吸收峰的氨基酸是_和_。 5 蛋白质空间构象的正确形成,除_结构为决定因素外,还需要一类称为_的蛋白质参 加。 第二章 1 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_,由_,_和_三部分组成。 2 DNA 和 RNA 分子中的不同碱基分别是_和_。 3 真核生物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主要由_和_组成。 4 DNA 变性会出现_效应,复性会出现_效应。 5 富含稀有碱基的 RNA 为_,其二级结构为_。 第三章 1 酶与一般催化剂的不同点在于_,_,_,_和_。 2 全酶由_和_组成。 3 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可分为两类,即_和_。 4 医学上竞争性抑制的实例有 磺胺类药物的抑菌作用 和 抗代谢药物的抗癌作用 。 5 酶的调节可分为_调节和_调节两方面。 第四章 1 糖的运输形式是_, 储存形式是_。 2 糖在体内的主要分解代谢途径包括_,_和_。 3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物学意义在于提供大量_和_。 4 糖异生的原料有_,_和_。 5 由于红细胞没有_, 其能量几乎全由_提供。 第五章 1 脂肪动员的限速酶是_。 2 每一轮脂肪酸 -氧化包括四部连续反应:_,_, _和_。 3 酮体是_,_和_的总称。 4 胆固醇合成的主要原料是_,限速酶是_。 5 _将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转运至肝外组织;_参与胆固醇的逆向转运。 第六章 1 物质的氧化方式包括_,_和_。 2 体内 ATP 生成的方式包括_和_两种,以前者为主。 3 线粒体内膜中存在两条呼吸链:_和_。 4 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是_,_和_。 5 胞质中生成的 NADH 进入线粒体的方式:_和_。 第七章 1 氨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是_和_。 2 体内主要的转氨酶是_和_,其辅酶是_。 3 肌肉组织中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主要方式是_。 4 尿素循环中两个氨基来源于_和_。 5 _是体内转甲基作用的活性甲基供体。 第八章 1 体内核苷酸的合成途径有_和_。 2 嘧啶碱从头合成的原料包括_, _和_。 3 脱氧核苷酸由_催化,在_水平直接还原而成,但除外_。 4 dTMP 在体内主要由_经_而生成的。 5 人体内嘌呤碱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_。 第九章 1 三大营养物的分解代谢均可生成_,后者通过_和_彻底氧化成 CO2和 H2O, 生成能量。 2 代谢调节是在_,_和_上进行的。 3 水溶性激素作用于_受体;脂溶性激素作用于_受体。 4 目前公认的第二信使有_,_,_,_和_。 5 PKA 的激活属于_调节,磷酸化酶 b 的激活属于_调节。 第十章 1 DNA 复制时,连续合成的链称为_,不连续合成的链称为_。 2 DNA 复制中引物的化学本质是_。 3 DNA 复制时,新链合成的方向是从_端到_端。 4 DNA 复制时,理顺 DNA 超螺旋结构的酶是_,解开 DNA 双螺旋的酶是_。 5 _或_均有可能导致框移突变。 第十一章 1 原核生物 RNA 聚合酶由_和_两部分组成。 2 原核生物启动序列-35 区的共有序列是_;-10 区的共有序列是_。 3 真核生物的 RNA 聚合酶催化转录生成 ,然后加工成 。 4 是在断裂基因及其初级转录产物中出现,并表达为成熟 RNA 的核酸序列; 是隔断 基因的线性表达而在剪接过程中被除去的核酸序列。 5 真核生物 mRNA 的加工包括 首、尾修饰 , 剪接 和 编辑 。 第十二章 1 遗传密码的重要特点是_,_,_,_和_。 2 蛋白质合成的原料是_,在_上合成。 3 密码子共有_个,其中编码氨基酸的有_个。 4 多肽链合成时,氨基酸的活化形式为_,催化活化过程的酶是_。 5 核蛋白体阅读 mRNA 上密码子的方向是_,多肽链合成的方向是_。 第十三章 1 基因表达就是基因_和_的过程。 2 生物体内的基因表达方式有_和_。 3 操纵子由_,_,_共同组成。 4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以_占主导。 5 真核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主要有_,_,_等。 第十四章 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类能识别 的 核酸酶。 2 常用的基因工程载体包括 , 和病毒 DNA。 3 获取目的基因的途径有_,_,_和_。 4 根据重组 DNA 时所采用的载体性质不同,导入重组 DNA 分子的方法有_,_和 _等。 5 筛选重组质粒的最常用方法是_。 第十五章 1 人血浆中最主要的蛋白质是_,它是在_合成的分泌性蛋白质。 2 根据来源和功能,血清酶可分为三类:_,_和_。 3 2,3-BPG 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血红蛋白的_。 4 合成血红素的基本原料是甘氨酸, 和 。 5 血红素合成的关键酶是 ,该酶的辅酶是 。 第十六章 1 生物转化的第一相反应包括 , , ,第二相反应是 。 2 肝细胞中生成的初级胆汁酸按结构可分为 和 两大类。 3 胆红素在 生成,在血浆中以 的形式存在和运输。 4 胆红素在肝脏的结合反应中,葡萄糖醛酸的活性供体是 。 5 黄疸的主要类型有 , 和 。 第十七章 1 维生素 B1在体内的活性形式为 ,可作为 等的辅助因子。 2 维生素 PP 在体内的活性形式为 和 。 3 维生素 B6在体内的活性形式为 ,可作为 等的辅酶。 4 叶酸在体内的活性形式为 ,它是体内 的辅酶。 5 在 B 族维生素构成的辅酶中,_,_,_和_均含有 AMP。 【简答题简答题】 第一章 1 简述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核酸的关系。 答: DNA 分子中结构基因的碱基排序决定 mRNA 的碱基排序(T 被替换成 U) ; mRNA 分子中三联体密码子的排序决定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序(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 2 常用的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有哪些? 第二章 1 简述 DNA 和 RNA 在分子组成上的区别。 2 简述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答: DNA 是反向平行、右手螺旋的双链结构; DNA 双链之间形成了互补碱基对; 疏水作用力和氢键共同维系着 DNA 双螺旋结构的稳定。 第三章 1.简述酶原激活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2.简述体内对限速酶的主要调节方式。 第四章 1 简述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2 简述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答: 血糖的来源: 食物经消化吸收的葡萄糖; 肝糖原分解; 糖异生。 血糖的去路: 氧化供能; 合成糖原; 转变为脂肪及某些非必需氨基酸; 变为其他糖类物质。 第五章 1.简述乙酰辅酶 A 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 2.简述胆固醇逆向转运的基本过程及作用。 第六章 1.简述体内 ATP 的生成方式。 2.图示 NADH 氧化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体的排序。 第七章 1.简述体内氨基酸代谢库的来源和去路。 2.简述血氨的来源及去路。 答: 血氨的来源: 组织中氨基酸脱氨基作用、胺类分解产生的氨; 肠道吸收的氨; 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氨。 血氨的去路: 合成尿素; 合成谷氨酰胺; 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合成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八章 1.简述核苷酸的生理功用。 2.简述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的生理意义。 第九章 1.简述酶的化学修饰调节的特点。 2.根据受体存在的部位,激素分为哪几类? 答:根据激素受体存在的部位,激素可分为两大类。 作用于细胞膜受体的激素,均为亲水性激素。 作用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均为亲脂性激素。 第十章 1.简述扩充后的中心法则(图示) 。 2.简述 DNA 复制的基本特征。 第十一章 1.真核生物中三种 RNA 聚合酶的转录产物是什么? 2.简述真核生物 mRNA 转录后加工的过程。 第十二章 1.简述遗传密码的概念和特点。 2.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由哪些物质组成? 第十三章 1.简述操纵子中每个组成部分的作用。 2.简述真核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第十四章 1.简述 DNA 克隆的基本过程。 答:一个完整的 DNA 克隆过程应包括: 目的基因的获取; 基因载体的选择与构建;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拼接; 重组 DNA 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筛选并无性繁殖含重组分子的受体细胞(转化子) 。 2.简述目前获取目的基因的主要途径或来源。 答:获取目的基因的途径或来源如下: 化学合成法; 构建基因组 DNA 文库并从中筛选; 构建 cDNA 文库并从中筛选;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获取目的基因。 【论述题论述题】 1.试比较两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 答: 蛋白质核 酸 组成单位 L-氨基酸 核苷酸 组成单位的种类20 种标准氨基酸 A, C, G, T (DNA) A, C, G, U (RNA) 连接方式肽 键3, 5-磷酸二酯键 一级结构氨基酸排列顺序核苷酸序列(碱基序列) 空间结构二、三、四级结构 双螺旋、超螺旋、染色质, 三叶草、 倒 L-型 (tRNA) 功 能生命活动中各种功能的直接执行者 遗传信息的储存、传代、表达, 决定蛋白质的结构 2.举例说明竞争性抑制作用在临床上的应用。 答: 磺胺类药物的抑菌作用是由于磺胺类药物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具有类似结构。PABA 是某些细 菌合成二氢叶酸(DHF)的原料,DHF 可转变成四氢叶酸(THF)而 THF 是合成核酸不可缺少的辅酶。 由于磺胺类药物能与 PABA 竞争性地结合酶的活性中心。DHF 合成受抑制,THF 也随之减少, 使核酸合成障碍,导致细菌死亡。 许多属于抗代谢物的抗癌药物,如氨甲蝶呤(MTX)、5-氟尿嘧啶(5-FU)、6-巯基嘌呤(6-MP)等,几 乎都是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它们分别抑制四氢叶酸、脱氧胸苷酸及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以抑制肿 瘤的生长。 3.试述柠檬酸循环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答: 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从乙酰 CoA 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开始,经历两次脱羧、四次脱 氢和一次水平磷酸化等反应,乙酰基被彻底氧化,草酰乙酸得以再生的过程。 (2 分) 生物学意义 TAC 是三大营养素彻底氧化的最终代谢通路。 TAC 为氧化磷酸化提供还原当量。 TAC 是三大营养素代谢联系的枢纽。 TAC 为其他合成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 4.试述人体内糖酵解与糖异生主要的不同点。 答: 糖酵解糖异生 代谢分解合成 作用部位胞液胞液和线粒体 限速酶三个四个 ATP产生消耗 生理意义缺氧时快速供能饥饿时维持血糖水平 5.试述丙氨酸异生为葡萄糖的主要反应过程及其酶。 答: 转氨基作用 丙氨酸 -酮戊二酸 丙酮酸 谷氨酸 糖异生途径 糖异生途径基本上是糖酵解途径的逆过程,但必须绕过三个能障: 丙酮酸+CO2 草酰乙酸(线粒体内) 草酰乙酸 苹果酸(出线粒体) 草酰乙酸 PEP 1,6-FBP + H2O F-6-P + Pi G-6-P + H2O G + Pi 6.计算 1mol 硬脂酸(18C 饱和脂肪酸)在体内彻底氧化为 CO2和 H2O 时产生 ATP 的 mol 数。 答: ALT FBP 酶-1 G-6-P 酶 丙酮酸羧化酶 PEP 羧激酶 1mol 18C 饱和脂肪酸可经 8 次 -氧化生成 9mol 乙酰 CoA; 每一次 -氧化可生成 1mol FADH2 和 1mol NADH+H+; 每 l mol 乙酰 CoA 进入三羧酸循环加上氧化磷酸化可生成 10mol ATP; 因此共产生 ATP 的摩尔数为:10 9 + 8 (1.5+2.5) = 122 (mol) ; 若除去脂肪酸活化消耗的 2mol ATP,则净生成数为:122-2 = 120 (mol)。 7.试述酮体生成的部位、反应过程及生理意义? 答: 定义:酮体是脂酸在肝脏经有限氧化分解后转化形成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羟基丁酸和 丙酮。 生成部位:是肝细胞线粒体。 反应过程:肝细胞以 -氧化所产生的乙酰辅酶 A 为原料,先将其缩合成 HMG-CoA,接着 HMG- CoA 被 HMG-CoA 裂解酶裂解产生乙酰乙酸。乙酰乙酸被还原产生 -羟丁酸,乙酰乙酸脱羧生成 丙酮。HMG-CoA 合酶是酮体生成的关键酶。 生理意义:酮体是脂酸在肝内正常的中间代谢产物,是肝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在长期饥饿、糖 供应不足时,酮体可以代替葡萄糖,成为脑组织及肌肉的主要能源。 8.试述两条呼吸链中电子传递体的排列顺序和 ATP 的生成部位。 答: 琥珀酸 FAD Cyt b560 (Fe-S) NADHFMNFe-SQCyt b562、566 (Fe-S)Cyt c1Cyt cCyt a (CuA)Cyt a3 (CuB)1/2O2 ADP + Pi ATP ADP + Pi ATP ADP + Pi ATP 9.试述谷氨酸在体内彻底氧化的主要反应过程。 答: 谷氨酸 NAD H2O -酮戊二酸 NADHH NH3 -酮戊二酸 苹果酸 CO 2 NADHH FADH2 ATP 苹果酸(出线粒体) 草酰乙酸 PEP PEP 丙酮酸 ATP 丙酮酸(进线粒体) 乙酰辅酶 A NADHH 乙酰辅酶 A 2CO 2 3NADHH FADH2 ATP 3NADH + H + FADH2 + 2O 2 + 9ADP+Pi 9ATP + 4H2O + 3NAD+ FAD 2NH3 + CO2 + 3ATP + 3H2O 尿素 + 2ADP + AMP + 4Pi L-谷氨酸脱氢酶 PEP 羧激酶 TAC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体 氧化磷酸化 鸟氨酸循环 TAC 10. 试述鸟氨酸循环的反应过程和生物学意义。 答:肝是合成尿素的最主要器官。 线粒体内反应: CO2 + NH3 + H2O + 2 ATP 氨基甲酰磷酸 + 2 ADP + Pi 鸟氨酸 + 氨基甲酰磷酸 瓜氨酸(出线粒体) 胞液内反应: 瓜氨酸 + 天冬氨酸 精氨酸代琥珀酸 精氨酸代琥珀酸 精氨酸 + 延胡索酸 精氨酸 + H2O 尿素 + 鸟氨酸(进线粒体) 生物学意义: 不断地将体内有毒的氨转变成尿素,达到解除氨毒的作用。 11. 试述复制的基本规律。 答: 半保留复制:DNA 复制时,母链 DNA 解开为两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按碱基配对规律,合成 与模板互补的子链。子代细胞的 DNA,一股单链从亲代完整地接受过来,另一股单链则完全从 新合成。两个子细胞的 DNA 都和亲代 DNA 碱基序列一致。 双向复制:DNA 复制时,DNA 从起始点向两个方向解链,形成两个延伸方向相反的复制叉,称 为双向复制。 半不连续复制:DNA 复制时,顺着解链方向生成的子链,复制是连续进行的,这股链称为领头 链。 另一股链因为复制的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不能顺着解链方向连续延长,这股不连续复制的链称 为随从链。领头链连续复制而随从链不连续复制,就是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12. 试述参与原核生物 DNA 复制的酶类及其作用。 答: DNA 聚合酶,pol III 催化新链的延伸,pol I 校读、切除引物和填补空隙。 拓扑异构酶,松解并理顺超螺旋。 解螺旋酶,使 DNA 双链解开。 DNA 单链结合蛋白,结合 DNA 单链,保护并维持单链状态。 引物酶,催化 RNA 引物的生成。 DNA 连接酶,连接不连续合成的冈崎片段,使 DNA 复制完整。 13. 试述 DNA 复制的高保真机制。 答: 复制的保真性至少由下列三种机制得以保证: DNA 聚合酶对模板的识别作用:DNA 聚合酶一般优先识别 DNA 模板和引物的 3 端,然后再识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 I N乙酰谷氨酸 精氨酸酶 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 2P 别 dNTP(或碱基) 。 DNA 聚合酶对碱基配对的选择作用:DNA 聚合酶能够根据模板链上的核苷酸选择正确的 dNTP(或碱基)加入到引物的 3 末端。 DNA 聚合酶 35 外切活性的校正作用:复制中如出现错配,聚合酶 35 外切活性有即时校 读功能,切除错配碱基,使正确配对的碱基加入子链。即时校正作用是 DNA 复制保真性的最重要机 制。 14. 试述复制与转录的区别。 答: 复制和转录的区别 复 制转 录 模板两股链均复制模板链转录(不对称转录) 原料dNTP (N=A、T、G、C)N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