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农村建筑规划_第1页
城市与农村建筑规划_第2页
城市与农村建筑规划_第3页
城市与农村建筑规划_第4页
城市与农村建筑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鄂州大学鄂州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名称:课题名称: 城市与农村建筑规划城市与农村建筑规划 系部名称系部名称 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专业班级 0505 级建筑工程(八)班级建筑工程(八)班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苏苏 金金 明明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周周 晓晓 磊磊 完成时间:完成时间:20082008 年年 0404 月月 1515 日至日至 20082008 年年 0505 月月 0202 日日 初稿时间初稿时间:20082008 年年 0404 月月 1515 日日 定稿时间定稿时间:20082008 年年 0505 月月 0202 日日 鄂州大学鄂州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毕业设计(论文)任务 课题名称:课题名称: 城市与农村建筑规划城市与农村建筑规划 完成期限:完成期限:20082008 年年 0404 月月 1515 日至日至 20082008 年年 0505 月月 0202 日日 系部名称系部名称 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专业班级 建筑工程(八)建筑工程(八) 班班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苏苏 金金 明明 职职 称称 副副 教教 授授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周周 晓晓 磊磊 学学 号号 20050408412005040841 系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签名系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签名 一、课题名称及研究的任务内容一、课题名称及研究的任务内容 课题名称:农村建筑规划与小区更新 任务内容:主要研究湖北省农村现况之缺失、农村质量提升之相应对策 和制定湖北农村村庄民居规划构想等内容。 二、具体要求二、具体要求 具体要求:论文格式封面、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图 纸A4 纸 作品数量和质量6000 字以上、与专业相关 三、毕业设计(论文)所需资料三、毕业设计(论文)所需资料 1自然、生态、绿建筑 2绿建筑实践中的节能思考,生态农场 3建筑节能法规解说 4国土规划与农村发展 5绿建筑解说与评估手册 6 刘殿华等,村镇建筑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7 王宁等编著,小城镇住宅区规划与居住环境设计,北京:科学 出版社. 四、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四、毕业设计(论文)进度 完成时间:2008 年 04 月 15 日至 2008 年 05 月 02 日 初稿时间:2008 年 04 月 15 日 定稿时间:2008 年 05 月 02 日 五、审核意见五、审核意见 教教 研研 室室 审审 查查 意意 见见 教研室负责人签名教研室负责人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系系 部部 意意 见见 系部负责人签名系部负责人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鄂鄂州州大大学学毕毕业业设设计计 ( (论论文文) ) 开开 题题 报报 告告 系系 部部 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专专 业业 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苏苏 金金 明明 学学 生生 周周 晓晓 磊磊 学学 号号 20050408412005040841 20082008 年年 0404 月月 1515 日日 课题课题 名称名称 鄂城鄂城城南世家城南世家一期工程建筑规划一期工程建筑规划 一、课题的来源及意义一、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来源:湖北省在中国是个,平原、溪流,各地形地势复杂交错的省份,分 布的农村散落各差异性多样的地势与天候条件之下,所面对的问题相异,应该 就所处的状况加以分类,依农村所在的条件,因地制宜的设计出具地方特质与 风格的农村风貌。每个地域都有其特殊的地理人文、风土民情与建筑景观,也 是观光客远来到访的主要因素。在了解地方特质之后,再发展的农村建筑与小 区更新,才能同时兼顾到本地农民的生活需求与整体的农业观光发展。 意义:对湖北地区民居环境进一步研究,如何解决农村居住环境不仅是解 决建筑形态和文化的问题,也不是为个别或局部的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遗产歌功 颂德,学术的叽叽喳喳,而是要认识到广大农村面临日益生存的环境危机。现 代化建设带来的教训应让我们变得有经验和智慧,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从根 本上解决居住问题,为实现农村奔小康社会进程中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具有重 要意义。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方法、手段及方法、手段及进度安排进度安排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手段:实习经验;归类剖析;通过所学专业课程书籍及图书 馆查阅资料;网络共享及询问指导教师等。 3、进度安排: 完成时间:2008 年 04 月 15 日至 2008 年 05 月 02 日 初稿时间:2008 年 04 月 15 日 定稿时间:2008 年 05 月 02 日 三、课题的重难点三、课题的重难点 1、民生用水之供给与排放 2、半室内外空间的物理效应 3、小区公共设施之改善与更新做法 四、四、论文提纲论文提纲 前言 1 农村现况之缺失探讨 2 农村质量提升之相应对策 2.1 生态农村与生态工法之实践 2.2 农村建筑的兴建原则与绿建筑之考虑 2.3 小区公共设施之改善与更新做法 3 制定湖北农村村庄民居规划构想结语 参考文献 五、五、论文论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自然、生态、绿建筑 2绿建筑实践中的节能思考,生态农场 3建筑节能法规解说 4国土规划与农村发展 5绿建筑解说与评估手册 6 刘殿华等,村镇建筑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7 王宁等编著,小城镇住宅区规划与居住环境设计,北京:科学 出版社. 六、指导教师意见六、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签名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七、教研室审查意见七、教研室审查意见 教研室负责人教研室负责人 签名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八、系部意见八、系部意见 系部负责人系部负责人 签名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鄂城鄂城城南世家城南世家一期工程建筑规划一期工程建筑规划 周晓磊 鄂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2005 级建筑工程 8 班 湖北鄂州 436000 【摘摘 要要】湖北省农村发展早期以农委会辅导农作物品种改良、耕种方式与各乡镇县 市水利会完善的灌溉系统和充沛的雨量达到不错的产量提升和农产质量的改善,使湖北省 在农产品耕种上能自给自足,使早期的湖北省农产经济依然维持不错的表现。 各县市政府近年来已见用心成功推销各具特殊农业产品的乡镇,塑造特色、 结合观光产业,提升农村的经济效益。在此同时,我们看到的是精致农产品加 工包装与既有的地方景观宣传,却不见农村在硬件设施方面有较完整且具前瞻 性的发展策略。当如潮水般涌入的游客到来时,还没有就绪的农村小镇,原本 狭小杂乱的空间更形不堪负荷。 每个地方都有其特殊的地理人文、风土民情与建筑景观,这些都是除了农 产品之外的附加价值。农村建筑的设计与整体的小区更新,应尽量以具当地特 色的建材与工法、地方风格建筑,配合当地人的生活型态并融入环保与绿建筑 的概念,使农村的发展具地域性与独特性。如此不但能达到服务小区居民活动 的功能,也能使当地农民对自己的家乡更具认同感与使命感。农村的硬件建设 与整体规划才是永续发展、创造优质农村生活与精致农业发展背后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关键词】农村建筑设计;地方风格建筑;绿建筑的概念;小区更新;地域性建筑 【summary】【summary】The Hubei Province countryside development early time counsels thecrops improvement of varieties, the cultivation way by theagricultural commission the irrigation system and the abundantrainfall which can consummate with various villages and towns countycity water conservation achieved the good output promotion and theagricultural production quality improvement, enables Hubei Province tobe self-sufficient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cultivation, causesearly the Hubei Provinc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conomy still tomaintain the good performance. Various counties municipal government saw in recent years attentivelysucceeds sells each special agricultural product the villages andtowns, molds the characteristic, the union goes sightseeing theindustry, promotes the countrysid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Whilethis, we saw is the fine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packing withthe place landscape propaganda which already has, actually does notsee the countryside to have more complete also foresightedness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e hardware facility aspect. When like thetide wells up into when tourist arrival, but also has not been readythe countryside small town, originally the narrow and small disorderlyspatial shape is unable to withstand the load. Each place all has its special geography humanities, the localconditions and customs public sentiment and the building landscape,these all are besides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attachment value. The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the whole plot renewal, should byhave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 as far as possible the buildingmaterials and the labor law, the place style construction, coordinatesnatives life condition and melts in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nd the green construction concept, causes the countryside thedevelopment to have the region and the distinctive quality. So notonly can achieve the service plot inhabitant moves function, also cancause the local farmer to have the sympathy and the sense of mission.to own hometown. The countryside hardware construction and the wholeplan is continues forever the development, behind the creation highquality village life and the fin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mportantattribute. 【Key【Key word】word】countryside architectural design; place style construction; greenconstruction concept; Plot renewal; Region construction 目目 录录 前 言 1 1 农村现况之缺失探 讨 1 2 农村质量提升之相应对 策 2 2.1 生态农村与生态工法之实 践 2 2.1.1 民生用水之供给与排 放 2 2.1.2 田间水沟与灌溉用沟渠之生态工法整 治2 2.1.3 本土性植栽与物种的延 续 3 2.1.4 太阳能的利 用 3 2.2 农村建筑的兴建原则与绿建筑之考 虑3 2.2.1 慎选建材的使 用 4 2.2.2 自然的通风采 光 4 2.2.3 半室内外空间的物理效 应4 2.2.4 环保与简易工法的使 用 4 2.2.5 建筑外壳材料与节能之关 系4 2.2.6 屋顶部位的节能对 策 4 2.2.7 特殊空间之需 求 5 2.3 小区公共设施之改善与更新做 法5 2.3.1 土地整理与沟渠排水之改善工 程5 2.3.2 农村小区联外道路与系统道路之关 系5 2.3.3 公共广场、集会场所功能之强 化6 2.3.4 小区街道与步行街道之规划与设 施6 2.3.5 地标性景物与空间的保 留 6 2.3.6 村民休闲空间与休憩设施之建 设6 2.3.7 单车生态廊道的设 立 7 3 制定湖北农村村庄民居规划构 想7 结束 语 8 参考文 献 10 前言 湖北省在中国是个,平原、溪流,各地形地势复杂交错的省份,分布的农村散落各差 异性多样的地势与天候条件之下,所面对的问题相异,应该就所处的状况加以分类,依农 村所在的条件,因地制宜的设计出具地方特质与风格的农村风貌。每个地域都有其特殊的 地理人文、风土民情与建筑景观,也是观光客远来到访的主要因素。在了解地方特质之后, 再发展的农村建筑与小区更新,才能同时兼顾到本地农民的生活需求与整体的农业观光发 展。 凡事与自然结合的农村生活,环保的生态工法与自然保育的作法,在环境宽敞、步调 缓慢的农村空间,应该是比较容易实行的。建筑的规划设计也应尽量以当地的建材与工法、 适应当地天候的建筑处理方式,配合当地人的生活型态并融入生态与绿建筑的概念,如此 各农村建筑的地域性与独特性便自然呈现出来了。凸显的农村特质是观光农业的附加价值, 同时也使当地人对自己的家乡更具认同感与使命感。 小区是农民的生活范围,是从事公共事务、联系情感的交会处,也是农忙之余休闲活 动的场所,而其行为模式与活动会依当地的生活型态有所差异。在原本随兴发展的农村小 区,必须对小区组织、活动、行为特质多所了解,才能依其所需配合设计,提供优质且架 构完整的小区更新,以求达到服务小区居民的休闲功能,使农民辛勤的工作后亦享有精致 的农村生活。 1 农村现况之缺失探讨 面对转型之农村型态,针对现况环境缺失之探讨,以寻找因应的设计对策。 道路系统:主从交错、大小杂流,使林立的工厂车辆流入村内,危害村民的安全。 公共设施:缺少公部门的资源配合,加上小区纹理的随兴发展,使公共设施无法有整 体完善的设置。 建筑型态:传统农村建筑残破,新增建筑搭建杂乱,再加上工厂建筑入侵农村,使原 本失绪的组织更形杂乱。 组织纹理:村内各空间之连通,因为交通工具的改变,大小通道的宽度与铺面也跟着 改变,同时也失去了穿插期间的自然生态与朴实的农村景致。 2 农村质量提升之相应对策 为改善现况之缺失,政府公部门应投入资源与专业人员的介入规划,找出 各农村硬件规划的缺失点,并与地方政府的整体营销计划搭配,以求塑造优质 观光农村意象,达到提升农村经济之目的。对于营销计划与公部门政策面资源 的投入,并不在本篇论文之研究范畴,但对于实质的农村硬件规划,如小区规 划、公共设施、农村建筑设计与风貌之呈现,则有明确的方向与做法。 为求计划之落实与目标之实践,实质的农村硬件规划就三方向加以分析检讨: 2.1 生态农村与生态工法之实践 农村建筑发展应以重生态的环保工法与绿建筑的概念着手,结合当地人文 地理环境特色,配合当地居民生活型态与经济农业转型后之观光产业,达到精 致农村生活与永续经营的长远目标。 2.1.1 民生用水之供给与排放 农村聚落有些地处偏远,自来水管线供应不易或易遭天然灾害而中断,此 时外在资源的利用就很有实质上的帮助,例如山泉水和雨水的收集与再利用, 收集来的雨水,利用木炭、轻石等自然素材,经初期过滤、沉淀与再过滤,将 雨水净化,收集至蓄水槽后再抽送至卫生间冲水、洗涤、洗车用水与植栽浇水 之用。 而已经使用过的废水和污水,则先予以简易沉淀过滤,再排放至沟渠和水 塘之中,并强化水塘储水功能,为水源之来去提供一个自然的保水与小范围调 节水量的生态做法。同时农村居民也能在部分能源上达到自给自足、节省开支。 和许多省份相比,尽管湖北省是属于千湖之省,但还是缺水,但收集雨水在利 用的话,缺水问题将大幅度改善。 2.1.2 田间水沟与灌溉用沟渠之生态工法整治 利用土壤、沙砾、石块,形成具渗水性、透气性空隙之生态池与田间水沟, 以利植披生长、生物栖息,丰富的多孔隙环境才能拥有多样性生物环境。 在缓流河段适合自然材料作边坡,沟渠边坡可利用大石块或预铸单元堆砌 成生态边坡,内层以小石头填补空隙,大石头外一段时间后自然会长出植物覆 盖,形成生态性边坡,使地表、田间水沟、湿地等发挥渗水调节之功能,以保 有自然、平和的地景意象。但在水流湍急或时有洪水冲击河道之不稳定河段, 生态改造技术困难,则必须使用混凝土护坡。 2.1.3 本土性植栽与物种的延续 各个农村因所在的海拔标高、天候、地形、地势与土壤、水文资源的差异 性,孕育不同的植栽与物种,当然也决定了适合生长的农林特产。其中看似没 有实质经济效益的林木、植栽与生物栖息地,造就了特有的农村景致和地景脉 络,同时也是生态平衡与转型后的农村观光经济最大的资源。保持自然环境的 基本生态平衡,建造人与自然共生的环境,例如湿地保留、水塘、生物自然栖 息地与复育区,避免农药的滥用破坏生物之繁衍,使之成为一独立运作的生物 系统,让生物的多样性完整保留于农村自然环境中,维持一个可调控微气候、 涵养水土而且生机勃勃、处处绿意的生态安宁环境。所以生态的自然保育与本 土性植栽与物种的延续,不只是为了生态的永续,也是农村转型的资本,更是 为了维护村民生活环境质量、生命的延续与世代交替的最后一道防线。 2.1.4 太阳能的利用 大多农村基地位处偏远无天然瓦斯供应,在日照充裕的地区,可利用受光 面积大、日照时数长的南向斜屋顶,适度利用太阳能,设置太阳能集热板,收 集能源转化为夜间用热水之供应。 2.2 农村建筑的兴建原则与绿建筑之考虑 农村建筑规划设计不单是狭隘的定义在建筑体本身,举凡建筑体坐落下来 之后,人们作息行为与活动所及,都是建筑规划设计的考虑与影响范围;也因 为农村地景风格的呈现,建筑体与整体小区感的影响比例占很大的份量,所以, 所牵涉到的问题都需一一加以讨论。 依据内政部营建署颁发的新建筑节能法(绿色建筑宪法)公布的节能法令, 注重隔热、遮阳、通风设计的评估法,是针对台湾多样的亚热带型气候加以规 范。农村建筑在兴建之初若同时考虑新建筑节能法的标准,针对建筑元素、造 型、材料、工法加以克服,势必能在省能与环保上产生重大的节能作用,同时 又能塑造农村建筑的特殊景观。则越往高山区的建筑可展现温寒带大开窗少遮 阳的建筑风格;而越往平地,则越可展现适当开窗、深遮阳的热带建筑风格。 建筑物与基地的相互依存关系是生态建筑的基本考虑,建筑物应尽可能顺应基 地特质、维护自然景观,而非改变自然以配合设计构想。 2.2.1 慎选建材的使用 以自然素材为建筑增添温暖朴实的农村风貌,鼓励本土性建材的使用,避 免使用冰冷的铁皮与浪板,不但视觉上与农村景致不协调,同时也使居住的室 内产生闷热、温度升高的不适居环境。 2.2.2 自然的通风采光 明亮稳定的南向采光,配合开窗率的大小、位置,使室内光亮、减少照明。 大开窗宜配合深遮阳,在取景的同时阻挡过量的辐射热进入室内。在通风方面, 注意长年风向,引导气流在室内的对流和流通性,除了对生活质量与生理健康 有益之外,亦增加了室内的舒适度。 2.2.3 半室内外空间的物理效应 中庭、露台、回廊、穿堂等,半室内外空间,除提供弹性活动外,也有过 滤阳光燥热、减缓辐射热传递的功能,使强烈的日照对室内不会产生直接的冲 击,并确保雨天时亦可开窗保持空气的对流。 2.2.4 环保与简易工法的使用 考虑建筑组件之循环使用性与局部构件之替换性,设计规划时使用模具组 合之关系;简易的拆卸组合工法使平日习于劳动的农民亦可自行修整局部损毁 的构件,以符合绿建筑之环保概念。 2.2.5 建筑外壳材料与节能之关系 对高海拔山地、日夜温差大的农村建筑,适合以砖材、混凝土等高热容量 材质构造;于白天吸收强烈日照之太阳辐射热,入夜后壁体释放出来,正好平 衡夜间较冷的气温。但对于终年气候湿热,日夜温差不明显地区,应避免使用 高热容量材质构造,以避免散热不易,使室内温度闷热。 2.2.6 屋顶部位的节能对策 屋顶覆土植草、加设天花板并预留空气层(双层屋顶)、北向侧面型天窗 都是不错的处理方式。因为屋顶所占的面积大,接受极大日射量,所以屋顶隔 热在省能上有不错的效果。屋顶铺设隔热层以反射太阳辐射热,并应设在外侧 较佳。若再利用屋顶空气层,则隔热与通风可同时兼顾。台湾水平日射量大, 应避免大面积水平天窗,建议以垂直式天窗降低炫光,并引入无热昼光,可以 达到采光并避免辐射热进入室内,以达到舒适的室内空间质量。 2.2.7 特殊空间之需求 传统农宅与畜舍相邻而居,在功能上有一定的相互关系;但为了卫生上的 考虑,在空间的界定与层次处理上是必要的。此时,特殊空间如饲料与农机具 的储藏室与工作室,若使之成为农宅与畜舍间的界定空间,在使用机能上与环 境卫生上,都能适切发挥其功能。另外庭院、广场、中庭等户外活动空间,在 农作物收成后的曝晒、风干提供一自然、环保、生动又充满生命力的场所。 综合以上农村建筑设计原则,依农村所在地区、天候展现地域性之特殊农 村风貌与自然人性化的生活型态,以农民平日生活行为的活动,结合生态旅游 的社教功能,配合观光产业,达到提升农村经济效益并促成农村经济的转型。 2.3 小区公共设施之改善与更新做法 湖北省近年经济快速成长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使得各式交通工具四处 流窜,再加上各道路系统主从交错、大小杂流,使林立的工厂车辆流入村内, 扰乱村民生活、危害村民的安全。而各项的公共设施多为宗教建筑与广场主导 之集会场所,缺少公部门的资源配合,加上农村建筑与小区纹理的随兴发展, 使公共设施无法有整体具前瞻性的完善设置,造成今日农村普遍混乱失序的景 象。为具体改善此一现象,以下几项主要公共建设之介入规划,应可有效达到 提升农村生活质量的目的。 2.3.1 土地整理与沟渠排水之改善工程 加强农村建筑与休耕农地、道路间杂乱的空间整理,并强化农耕用灌溉沟 渠、工厂污水和农舍废水排放之排水系统整合,防止水源和土壤污染,以保水 质与环境的洁净。同时为维护生态环境与自然的农村景致,沟渠之整治与环境 改善工程,应以尊重大地、顺应自然为规划原则。 2.3.2 农村小区联外道路与系统道路之关系 系统道路与农村小区联外道路应明显界定,以引导过境车辆绕行小区,避 免穿越人行聚集的公共场所与商店街道,影响小区安宁、危害居民行的安全。 同时,在政策上严令禁止工厂与大型交通工具进驻农村,以维护居民安全和生 活质量。 2.3.3 公共广场、集会场所功能之强化 在没有太多资源的农村小区,以现有的户外广场空间作局部更新与整治, 就可以满足村民平日生活活动所需并提供假日人潮的大型活动地点。而平日为 村民迎神庙会、婚丧喜庆之用的市集、庙宇和广场建筑,则是村民举办大型集 会的最佳场所,若在植栽、地表铺面、照明等机电设备多加强化,在假日期间 则可结合农村观光活动改装为商场市集,作为推广农特产品特卖活动之用,增 加农闲时农民的收益。但为维持村内质量,假日涌入之车潮,以农村外围休耕 之农田或荒地稍加整理,应足以供应游客停车空间之用。同时以完善的步道引 导游客步行入村内,减少外车对小区之冲击,并使游客在徒步市街的同时,体 验农村生活空间与建筑风貌。小区公共空间的弹性使用与规划兼顾了村民生活 作息活动与产业变更后的农村经济与观光产业。 2.3.4 小区街道与步行街道之规划与设施 农村街道窄小,平日村民以脚踏车、摩托车代步穿梭其间,在假日人车增 多时,以徒步区为弹性规划,并结合庙埕广场、学校空间,使农村各市集、广 场空间,藉由窄小徒步街道之串联,与外围车行道路形成某种程度之人车分离, 以保持宁静安全的农村景致。 2.3.5 地标性景物与空间的保留 在任何增加与减少的设计中,最大的前提是农村风貌的维持;农村小区中 田野间夹杂了一些村民共同的情感记忆与生活空间,可能是田间小径间的土地 公庙和大榕树,也可能是年代久远的沟渠石桥等,任何地方节点、街角、方位 与地标性景物等,村民情感记忆的空间都应以保留,不可一味以商业经济考虑 而使农村的本质流失了。 2.3.6 村民休闲空间与休憩设施之建设 农村是农民日常生活作息的生活空间,为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除因应外 来游客之设施之外,居民本身的休闲空间亦是精致农村生活的重点建设。小区 图书馆、小区里民活动中心等空间,结合农业发展与农业推广课程之举办;市 场、市集环境卫生与通风明亮之改善等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空间质量改善, 使农村生活是一种适人性的悠闲生活。 2.3.7 单车生态廊道的设立 平时为农民至田间的步行、脚踏车、摩托车之农忙路径,假日则转换为脚 踏车道,绕行田间植栽区、水塘、湿地与生物栖息地之间。生态廊道两侧,以 植栽形成自然围篱,塑造生态廊道与农地、农宅范围之区隔;注重原生物种之 复育与植栽复层化,在同一平面空间种植高乔木,下方同时种植灌木与花草, 避免物种单一化,提供多样化植物食物来源,引诱更多样的生物及鸟类的栖息, 直接呈现自然与农耕景象,供游客体验农村生活和生态教学式的假日休憩方式。 任何公共设施与建设的背后,都需要长期的维护,而村民自发性的行为则是小 区环境质量维护的最大、最持久的力量,这份情感的联系所依赖的就是村民对 土地的认同与使命感。 3 制定湖北农村村庄民居规划构想 建立区域村庄体系规划根据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建立以中心城市、中心镇、中心村 为三级平台的城市化建设思想,着重县域的中心村体系规划和镇域的行政村体系规划。根 据农村人口适当集中居住,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基础设施的共享性,美化农村环境和发展 社区服务业的农村村庄建设的指导思想。村庄体系规划要适当减少村庄数量,扩大村庄规 模,建设中心村。 村庄体系规划很大程度在于村庄布点规划,在明确哪些村要作为中心村,哪些村则是 要逐步萎缩和拆并,统筹安排区域道路网络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共享。避免在高速公路、 国道边安排居住点和作为村庄发展用地,注重对农村生态灵敏区的保护和对历史文化村落 的珍惜,合理编制村庄布点规划。 中心村是由若干个行政村联合组成,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公共设施较为齐全的新型农 村社区,它介于乡镇和行政村之间,是城乡居民点最基层的完整规划单元。中心村不等同 于一个行政村的概念,而是一个社区概念。中心村建设也不是简单的撤并行政村,它主要 是通过政策的引导,鼓励改造空心村,撤并自然村以及基础设施相对集中投入,使之成为 一地域范围内居住相对集中的中心。每个中心村都有各自清晰的核心与边缘,基本功能齐 备。精心编制农村村庄规划 农村有其良好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新鲜的空气质量,农村村庄还保留着悠久而丰富的 文化历史。农村村庄规划,不能简单看做是农居点的规划和老村庄的改造,使它既能反映 乡村的一般特色,又要保持具体区域的产业结构;既要反映现代城市文明的辐射,又要保 持传统优秀文化特点,科学合理地编制农村村庄规划。 结语 以往当我们提到农村生活时,我们脑海里呈现出来的是一幅悠闲、平和的 意象与自然宁静的地景风貌,而这些看似自然的景物,都是要用心努力去耕耘 才能获得的结果。尤其是外在强大的经济体制冲击下的今日农村,农民生计和 农村景致都正快速地衰败与消失中。农村产业再发展,不仅是为维持整体经济 的完整与平衡,更是为湖北省这块土地的景观、地貌与生态作一场保卫战,使 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赖以维生的农民,不仅在生存经济的上得到基本的保障,更 进一步得到生活量上的提升,而这些质量就是让农民在安全、舒适的建筑环境 中享受自然之美,充分与自然融合,安逸地在山林田野之间享受清风斜阳、虫 鸣鸟叫。一个有特质、有好山好水又有经济效益的农村,才是凝聚家乡情感的 根源。 优质的农村生活和精致的农业发展必须透过有系统、有方法的整合;而以 生态工法为前提的完善农宅设计与小区更新,取之于自然而回归于自然,使自 然界呈现一永续且生生不息的良性循环,也才能使以土地维生的农民在这块土 地上安居乐业。 从前,农村在物质环境建设方面的落后是其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将来,在农村也 能享受到城市的各项服务设施,加上农村独特的地域自然条件,作为人居环境,农村较之 城市将更具吸引力。通过新农村建设,农民的物质环境和精神世界都将逐步脱胎换骨,生 活方式、意识思维向城市方向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多,我国旅游业突飞猛进, 成为世界上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积极发展小城镇是我国的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