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依赖危害_第1页
大学生网络依赖危害_第2页
大学生网络依赖危害_第3页
大学生网络依赖危害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网络依赖危害、原因及对策探索大学生网络依赖危害、原因及对策探索 (2011-01-23 23:00) 标签: - 分类: 未分类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是 21 世纪最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之一。它以沟通方便快捷、联系广 泛、信息海量等特点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学习和娱乐的方式。使用互联网的人数迅速增加, 200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 14 次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 8700 万,比 2003 年同期增长 27.9%,上网计算机达到 3630 万台。2007 年,我国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 国华发布了一个最新数据: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 1.44 亿,其中宽带上网用户 9700 万 户。到 2010 年,我国互联网网民数有望达到亿,年均增长,普及率为。目前, 互联网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与人们生活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诸 多的变化,如网上银行、网上购物、网上交流、网上学习等,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网络人们 该怎样生活。然而,网络也象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给人们带来了便捷的交流与沟通 方式,但另一方面网络使用过度也会使人产生心理障碍或社会适应障碍。尤其是在校大学 生,由于网络使用率高、上网的便捷和闲暇时间多等特点,过度使用网络比例较高。在我 国网民中 2125 岁的青年人占 79.5%,大专以上学历的占 89%,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成瘾的 高发人群。1过度网络使用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健康等问题带来了很多的负面 影响。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王梁 2006 年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中轻度依赖者占 29.3%,较 重依赖和严重依赖者分别占 10.3%和 4.1%2。如何运用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大学生正确使用 网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心理辅导老师关注的课题3。我国许多高校针对网络依赖 的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干预活动,如:知识讲座、宣传教育、心理咨询、时间管理等,在一 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心理咨询,是帮助大学生减少网络依赖的有效途径。 然而,学校网络依赖人数较多,少数的心理辅导老师很难有效解决众多的大学生网络依赖 问题。因此,本文试从团体心理辅导角度对网络依赖学生进行综合干预,试图能为解决大 学生网络依赖寻求有效的途径。 1 网络依赖行为对大学生的危害 互联网给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捷,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但与此同时网络依赖也给部 分大学生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 1.1 导致大学生荒废学业4 由于沉迷于网络,部分学生上课迟到或逃课,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多门功课不及格。 上海某高校退学、试读和留级的 237 名学生中, 约有 80%的学生是因为无节制地沉湎于电 脑游戏、看碟片和上网聊天而荒废了学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2006 年对全国 13 所高校的 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趋严峻,80中断学业的(包括退学、休学)大学生都 是因为网络成瘾。合肥工业大学的一项调查也显示,2005 届该院共有 16 名同学留级或退 学,其中 90都是因为沉溺于网络游戏造成的。有部分同学虽然没有留级或退学,但已有 多门功课挂红灯,出现了心理障碍,整天无所事事,没有理想、缺乏责任心、不愿交往, 不能自我控制。 1.2 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部分学生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沉迷于网上交往,渐渐地疏远了同学、老师、朋友和 亲人,社交面变窄,人际关系冷漠,与真实的人际关系隔绝。虚拟交往,也造成对现实生 活中朋友的疏远,使大学生人际关系疏淡、交往能力下降,个人又易产生焦虑、孤僻、压 抑、冷淡等心理障碍。王弘等人(2008)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依赖和人际困扰之间呈 显著正相关,而且人际关系困扰严重的人群网络依赖行为越严重。 1.3 危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长期的上网,使得一些学生作息时间混乱,不按时吃饭,睡眠时间大大减少,导致精 神萎靡、身体素质下降。不分白天黑夜地上网,严重地伤害他们的身体;同时运动减少, 也使这些大学生失去了年轻人的活力。 1.4 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沉迷于网络的学生通常对生活和学习兴趣不足,缺乏人生目标,对亲情淡漠;而且, 网络成瘾还会使大学生的人格发生明显的改变,使他们变得自私、怯懦、自卑,失去朋友 和家长的信任。潘聪绒(2008)的研究发现,网络依赖性越强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 越低。 2 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原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文化因素,网络技术本身特点,网络规范 及法律不建全等,但最重要的还是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 2.1 自我确认偏差 人对自我的认识是通过周围的评价实现的。许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的高中阶段, 曾经是学校的“佼佼者”。进入大学后,周围的评价参照系发生了变化。每一位大学生要 接受新环境对自己的重新评价。大多数从“佼佼者”转变成为“普通人”,甚至是“落后 者”,自我认识发生偏差,自信心不足,自我开始出现迷失。地位角色的转变, 如果没有 一个合理的调适, 就容易产生失落感, 甚至自卑感7。角色转变的不适应是网络成瘾形成 的催化剂。 2.2 认同需要缺失 每个人都有被别人认同的需要。大学时期作为从儿童到成年的过渡阶段,最渴望获得 他人的认同。由于一些大学生与父母存在代沟,交流和沟通较少,很少从父母哪里获得认 同。在学校的环境中,也很难从老师和同学处获得认同,内心精神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很 多都得不到满足。网络的出现恰好给予他们一个机会。在网络游戏中,游戏的高技巧性、 复杂性使游戏者产生他在现实生活中不易取得的成就感、力量感和自尊感。 2.3 人际交往障碍 人际交往既是网络依赖的原因,与此同时,网络依赖也可导致人际交往障碍。 人际交往障碍,导致大学生在现实中缺少朋友和交流。而在网上,交际的主体都是平 等的,可以把对方想象得更加完美,同时,也不易发现对方的缺点及暴露自己的缺点。刘 本荣(2006)的研究表明,网络正常使用群体在人际关系总分以及交谈行为、交际与交友、 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四个方面均显著高于网络依赖群体。王弘(2008)的研究也发现, 大学生网络依赖和交际与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异性交往困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2.4 人格特征偏差 网络依赖的大学生人格特征倾向于激动、烦恼、忧虑、抑郁,在生活中表现为焦躁不 安,易受环境的支配,易失眠,对所遭遇的挫折与阻挠沮丧悲观,缺乏与人接近的勇气。 潘聪绒(2008)的研究发现,网络依赖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主要表现为性 格更内向、情绪更不稳定。王滨(2006)的研究还发现,网络成瘾倾向者比非网络成瘾倾 向者更容易感到孤独,并且感受到的孤独感更强。 2.5 缺乏自我控制 缺少自制能力,是网络依赖者的一个重要特点。一些大学生对网络依赖的危害十分了 解,而且已经成为网络使用过度的受害者。自己也曾多次下决心减少上网时间,但是每天 上网时就是很难控制自己。 2.6 缺乏目标规划 一些大学生没有人生目标,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学习动力。考大学之前,一些学 生是在家长的逼迫或督促下学习;考上大学后,旧的目标已经实现,新的目标没有确立, 同时家长也很难督促。学习缺少了动力和压力,加之大学的课程又有一定的难度,一些学 生放松了要求,跟着感觉走,沉迷于网络。 2.7 缺乏宣泄渠道 目前在校大学生面临着学习、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面临这些压力,对于缺 乏有效应对策略的学生而言,往往是借“网”消愁。 3 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对策 随着在校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大学生群体中网络依赖的人数也相对较多。虽然造成 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心理因素是引起大学生网络依赖的最重要因素。而 且,网络成瘾的学生很少会主动寻求帮助1。针对上述特点,本研究采取了以团体心理辅 导为核心的综合干预对策,以期能为治疗网络成瘾寻找有效的途径。 3.1 组织力量,积极排查 本研究选取某高职院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网络依赖临床界定的标准先由班主任、辅 导员推荐及自我报名等形式排查出网络依赖对象,甑选标准4如下: (1)上网时间:是否干扰个体正常生活节律和社会活动与周围人群对其的评价; (2)上网行为:是否与学习、生活、工作毫无关系; (3)个体心理指标:与非上网时的情绪状态比较; (4)个体行为指标: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无法抑制上网行为;对于非上网时的 消极体验;隐藏上网费用。其中正常生活的恶化是网络依赖的直接指标和临床判断基准。 在此基础上用 Yong 氏量表(20 个问题)进行筛查,选择 Yong 氏量表得分大于 40 分的 41 名学生作为本研究中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对象。 3.2 团体辅导,主动干预 对 41 名学生采用团体咨询方法,主动干预。团体咨询是目前治疗成瘾和依赖行为的主 流模式,团体中的成员彼此经历过相似的认知和情感,团体成员间相互支持,相互交流对 他们的成瘾康复起一定的作用。因此,在网络依赖者中,他们对网络有着共同的心理体验 和认知,也对存在的问题容易产生共鸣,对他们采用团体心理治疗时就容易产生“向心力” 和心理场。团体咨询为网络依赖大学生创立了一个无压力的环境,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得归 属感,同时给每个人自我表达和宣泄的机会。团体咨询为网络依赖者创造了一个类似真实 的社会生活情境,鼓励他们相互交往、相互监督,并辅以闲暇课程的学习,有利于改善大 学生人际交往的羞怯、交流恐惧、社交回避等现象。 为了提高干预效果,本研究在对大学生网络依赖原因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主要影 响因素,并根据这些主要影响因素结构性团体辅导计划,如上所述人际关系障碍、自信心 缺乏、自控力差、缺少目标等都是主要影响大学生网络依赖的主要因素。再分别以每一个 主要影响因素为辅导主题,选择不同的咨询方法,形成具体辅导方案,分别实施。 此外,41 名学生被分成四个小组,每小组 10 人左右,每个小组配备一名心理咨询师 做辅导。四个小组形再组成大团体,由两名心理咨询师主持辅导。团体辅导中,小组和大 团体为交替开展辅导活动。为了提高参加大学生参与团体辅导的兴趣和积极性,我们采用 多种心理辅导方法结合,如音乐疗法、放松疗法、心理游戏、心理剧、行为疗法等,动静 结合、寓教于乐。周榕(2006)的研究也指出:将患有网瘾症的学生组合成一个团体,由 富有经验的老师作为指导者,运用团体动力理论做理论基础,综合运用团体咨询的原则和 各种方法,达到使参加团队的成员整体戒除网瘾的目标。 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