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毕业生择业消费心理及行为特征探析 /kechengshezhi_pmjs.htm 摘要面对人才市场中的激烈竞争,大学毕业生在择 业中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和成本,影响其消费心理和行 为。调查表明,毕业生的消费心理主要表现为理性消费, 并不盲目跟风;讲求个性,注重包装;投资于各类证书 考试,注重能力的培养,讲求实用性,但也缺少计划性。 面对这种情况,社会、老师和家长要加强对毕业生择业 消费的引导,有关部门应进一步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择业消费心理行为特征 作 者简介曹鸣岐(1964-) ,男,河南郑州人,河南商业 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 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河 南郑州 450044) 中图分类号G445文献标识 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7-0085-03 面对人才市场中的激烈竞争,大学毕业生不仅要具备相 应的择业意识和正确的对策,而且在求职过程中必然会 更加注重自身的素质和包装。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 会群体,其消费行为、特点和方式,将引领整个社会青 年的趋向。本文之所以选择研究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 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一是由于大学生本身身份的特殊 性,二是由于大学生消费具有特殊性,三是由于当前大 学生就业形势的特殊性。 一、大学毕业生用于 求职的基本消费情况 在调查大学毕业生求职过 程中的消费心理及其行为特征时,笔者主要运用了问卷 调查和访谈两种研究方法,综合这两种研究方法,能够 比较客观地分析原因,得出结论,从而了解大学毕业生 在求职中的消费心理。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毕业生 在求职过程中的平均消费是 1002.46 元,最高为 7270 元, 其中,63.48%的毕业生消费在 1000 元以下,26.09%的 毕业生消费在 10002000 元,剩余的毕业生中有 12 人 花费在 20003000 元,10 人在 30004000 元,2 人在 7000 元以上。可见大学毕业生用于求职的总体消费水平 并不很高,但也存在个别高消费的现象。在下表所列的 几项消费中,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用于置装的费用是 最高的,其次为报考各类资格证书的费用,交通通讯费, 参加招聘会费用,还有一些人情消费,女生还有一项突 出的消费,那就是用于美容美发的消费。 二、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消费心理特点及其影响 因素 (一)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消费心 理特点 1.理性消费,并不盲目跟风。大学毕业生的 年龄一般在 2123 岁,已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在消 费上具有一定的理性。他们大都根据自己的能力量力消 费,有 46.09%的毕业生表示,并不会因为周围同学买了 一套名牌服装或者化妆品而也去购买。虽然用于置装的 费用占求职消费的榜首,但有 64.35%的大学毕业生没有 为面试买过名牌服装,其中只有 20.27%的学生打算购买。 可见,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消费体现了理性、成熟的 一面。 2.预期消费,投资于各类证书考试,注重能 力的培养,讲求实用性。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已明 显地意识到了社会激烈竞争所带来的压力。为了生存、 为了发展,他们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参加各种资格 证书的考试,这种消费是不断持续的,是为了日后的发 展而积累智力资本的预期投资。 3.讲求个性,注重 包装。大学生自身条件不同,个性心理存在差异,其消 费行为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他们在消费过程中喜 欢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希望能够以独特的方式展示自 己,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消费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他 们精心制作个人简历,希望引起招聘单位的注意,不少 人也为面试而买名牌服装,希望给招聘单位留下良好的 个人形象。 4.缺少相对的计划性。虽然大学毕业生 在求职过程中的消费体现了一定的理性成分,但仍存在 一些问题。有 56.52%大学毕业生声称对自己在求职过程 中的消费并没有计划,边花边看;有 45.22%的学生表示 消费已经超出预计,但尚能承受;有 32.17%的学生也表 示可能向周围的同学借钱。可见,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 程中的花费并不过度,但缺乏整体的计划性。 (二)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消费心理的影响因素 1.主 观因素。当代大学生非常注重自身的包装,即使不参加 招聘会或者面试也十分在意个人形象,所以,用于求职 的一部分消费早就开始了。比如一些名牌的服装、化妆 品,并不一定要在面试前购买,有些学生平时就对自己 的服饰很注重;再如,大多数大学生在求职前已经拥有 手机,并非为求职而特地购买,所以这一笔较大的开支 没有计算在求职消费以内。当然,也有部分学生为了给 应聘单位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地为面试而买服装、化妆 品之类,在这一项上的花费非常高。他们认为,穿上品 牌的服装可以使自己增加信心,情绪饱满,是对应聘单 位的尊重,同时也能得到应聘单位的尊重,可以增加面 试成功的可能性。 2.客观因素。 (1)社会因素。近 几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给毕业生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 毕业生为了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可谓下足工夫。 在简历上讲求特色,追求与众不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 就业的成本;在自身形象上,需要花一笔不小的开支来 包装自己;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又必须投资一部分钱 于考证上。 (2)用人单位因素。左右大学生就业消费的 另一个因素是用人单位,虽然现在的就业是一种双向选 择,但事实上用人单位拥有更大的主动权。用人单位对 大学生的形象有较高的要求,毕业生就注重对自身的包 装;用人单位注重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毕业生就热衷于 考取各类资格证书。另外,一些用人单位为了提高自身 的知名度而去人才市场招聘,实际上不需要招人,并不 知情的毕业生一次次地参加招聘会,一次次地投材料, 造成了一定的成本浪费;还有一些学生陷入求职陷阱, 必须支付一笔额外的开支违约金。 三、对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消费进行合理引导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消费存在合理的一面,也存 在不合理的一面。大学毕业生求职是第一次真正地走上 社会,社会、老师、家长都应给予他们合理的指导,有 关部门应该进一步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帮助大学生走 好就业的第一步。 (一)学校应为大学毕业生指明 就业的方向 学校需要制定一些更自由的政策,做好 后勤服务,及时将就业信息和国家政策告知学生,并为 学生把好求职关,避免求职中的陷阱。同时要注重培养 大学生的择业意识,包括定位意识、推销意识、效率意 识、信用意识和法律意识。 (二)学生应该做好职 业生涯设计 毕业生要在充分了解社会形势和自身能 力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发展做出准确的判断,学会在求 职中推销自己,充分掌握主动性,讲求信用,增强法律 意识。只有具备相应的择业意识,才能有目的地为求职 投资,尽量减少费用,尽可能地找到合适的工作。 1.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心理准备。 (1)合理的角色定位。 青年大学生朝气蓬勃,时代感强,思维敏捷,有着强烈 的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由于绝大多数大学生都经 历了激烈的高考竞争,他们在中学里品学兼优,因而有 一种精英意识和特殊身份意识,无意中会流露出优越感, 在职业选择时往往体现出对职业的过高期望。然而,由 于高等教育将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在现代社会,知识只是个人适应社会、成为社会合格成 员而必须掌握的基本劳动技能和生存技能。大学生不再 是具有优越感的特殊群体,而应该成为就业劳动大军中 的普通一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制造业 企业以及越来越多的在华海外企业都需要大量高技能的 现代工人,也就是说,社会大量需要的是学历高、能力 强的一线操作工人,大学生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只有 有了合理的自身角色定位,大学生才能正视自己的身份, 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2)正确的职业评价。在社会主 义社会,职业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 论哪种职业,都是社会整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 一个社会成员都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各尽所能,推动 着时代前进。青年大学生要摆脱轻视体力劳动或服务性 劳动的传统思想影响,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 的职业。特别要摒弃计划经济时代“一步到位”的传统就 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 (3) 科学的就业形势分析。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由于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大企业、 大公司、大单位所能给人们提供的就业机会已经十分有 限,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渠道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有 必要了解社会所急需的人才种类以及社会对人才的素质 要求,以便根据社会需要来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 | 摘要面对人才市场中的激烈竞争,大学毕业 生在择业中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和成本,影响其消费心 理和行为。调查表明,毕业生的消费心理主要表现为理 性消费,并不盲目跟风;讲求个性,注重包装;投资于 各类证书考试,注重能力的培养,讲求实用性,但也缺 少计划性。面对这种情况,社会、老师和家长要加强对 毕业生择业消费的引导,有关部门应进一步规范大学生 就业市场。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择业消费心理行 为特征 作者简介曹鸣岐(1964-) ,男,河南郑 州人,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副教 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 (河南郑州 450044) 中图分类号 G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 27-0085-03 面对人才市场中的激烈竞争,大学 毕业生不仅要具备相应的择业意识和正确的对策,而且 在求职过程中必然会更加注重自身的素质和包装。大学 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消费行为、特点和方式, 将引领整个社会青年的趋向。本文之所以选择研究大学 生在求职过程中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一是由于大学 生本身身份的特殊性,二是由于大学生消费具有特殊性, 三是由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特殊性。 一、 大学毕业生用于求职的基本消费情况 在调查大 学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消费心理及其行为特征时,笔者 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研究方法,综合这两种 研究方法,能够比较客观地分析原因,得出结论,从而 了解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中的消费心理。 调查结果显 示,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平均消费是 1002.46 元, 最高为 7270 元,其中,63.48%的毕业生消费在 1000 元 以下,26.09%的毕业生消费在 10002000 元,剩余的 毕业生中有 12 人花费在 20003000 元,10 人在 30004000 元,2 人在 7000 元以上。可见大学毕业生 用于求职的总体消费水平并不很高,但也存在个别高消 费的现象。在下表所列的几项消费中,不管是男生还是 女生,用于置装的费用是最高的,其次为报考各类资格 证书的费用,交通通讯费,参加招聘会费用,还有一些 人情消费,女生还有一项突出的消费,那就是用于美容 美发的消费。 二、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 中的消费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一)大学毕 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消费心理特点 1.理性消费,并 不盲目跟风。大学毕业生的年龄一般在 2123 岁,已 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的理性。他们 大都根据自己的能力量力消费,有 46.09%的毕业生表示, 并不会因为周围同学买了一套名牌服装或者化妆品而也 去购买。虽然用于置装的费用占求职消费的榜首,但有 64.35%的大学毕业生没有为面试买过名牌服装,其中只 有 20.27%的学生打算购买。可见,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 的消费体现了理性、成熟的一面。 2.预期消费,投 资于各类证书考试,注重能力的培养,讲求实用性。生 活在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已明显地意识到了社会激烈竞争 所带来的压力。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他们不断拓宽自 己的知识面,参加各种资格证书的考试,这种消费是不 断持续的,是为了日后的发展而积累智力资本的预期投 资。 3.讲求个性,注重包装。大学生自身条件不同, 个性心理存在差异,其消费行为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 显。他们在消费过程中喜欢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希望 能够以独特的方式展示自己,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消费 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他们精心制作个人简历,希望引 起招聘单位的注意,不少人也为面试而买名牌服装,希 望给招聘单位留下良好的个人形象。 4.缺少相对的 计划性。虽然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消费体现了一 定的理性成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 56.52%大学毕业 生声称对自己在求职过程中的消费并没有计划,边花边 看;有 45.22%的学生表示消费已经超出预计,但尚能承 受;有 32.17%的学生也表示可能向周围的同学借钱。可 见,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花费并不过度,但缺乏 整体的计划性。 (二)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消 费心理的影响因素 1.主观因素。当代大学生非常注 重自身的包装,即使不参加招聘会或者面试也十分在意 个人形象,所以,用于求职的一部分消费早就开始了。 比如一些名牌的服装、化妆品,并不一定要在面试前购 买,有些学生平时就对自己的服饰很注重;再如,大多 数大学生在求职前已经拥有手机,并非为求职而特地购 买,所以这一笔较大的开支没有计算在求职消费以内。 当然,也有部分学生为了给应聘单位留下深刻的印象, 特地为面试而买服装、化妆品之类,在这一项上的花费 非常高。他们认为,穿上品牌的服装可以使自己增加信 心,情绪饱满,是对应聘单位的尊重,同时也能得到应 聘单位的尊重,可以增加面试成功的可能性。 2.客 观因素。 (1)社会因素。近几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给 毕业生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毕业生为了能在众多竞争 者中脱颖而出,可谓下足工夫。在简历上讲求特色,追 求与众不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就业的成本;在自身形 象上,需要花一笔不小的开支来包装自己;为了提高自 身的素质,又必须投资一部分钱于考证上。 (2)用人单 位因素。左右大学生就业消费的另一个因素是用人单位, 虽然现在的就业是一种双向选择,但事实上用人单位拥 有更大的主动权。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形象有较高的要 求,毕业生就注重对自身的包装;用人单位注重大学生 的文化素质,毕业生就热衷于考取各类资格证书。另外, 一些用人单位为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而去人才市场招聘, 实际上不需要招人,并不知情的毕业生一次次地参加招 聘会,一次次地投材料,造成了一定的成本浪费;还有 一些学生陷入求职陷阱,必须支付一笔额外的开支 违约金。 三、对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消 费进行合理引导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消 费存在合理的一面,也存在不合理的一面。大学毕业生 求职是第一次真正地走上社会,社会、老师、家长都应 给予他们合理的指导,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规范大学生 就业市场,帮助大学生走好就业的第一步。 (一) 学校应为大学毕业生指明就业的方向 学校需要制定 一些更自由的政策,做好后勤服务,及时将就业信息和 国家政策告知学生,并为学生把好求职关,避免求职中 的陷阱。同时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择业意识,包括定位 意识、推销意识、效率意识、信用意识和法律意识。 (二)学生应该做好职业生涯设计 毕业生要在充分 了解社会形势和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发展做出 准确的判断,学会在求职中推销自己,充分掌握主动性, 讲求信用,增强法律意识。只有具备相应的择业意识, 才能有目的地为求职投资,尽量减少费用,尽可能地找 到合适的工作。 1.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心理准备。 (1)合理的角色定位。青年大学生朝气蓬勃,时代感 强,思维敏捷,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 由于绝大多数大学生都经历了激烈的高考竞争,他们在 中学里品学兼优,因而有一种精英意识和特殊身份意识, 无意中会流露出优越感,在职业选择时往往体现出对职 业的过高期望。然而,由于高等教育将实现从“精英教 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在现代社会,知识只是个人适 应社会、成为社会合格成员而必须掌握的基本劳动技能 和生存技能。大学生不再是具有优越感的特殊群体,而 应该成为就业劳动大军中的普通一员。随着改革开放的 不断深入,我国的制造业企业以及越来越多的在华海外 企业都需要大量高技能的现代工人,也就是说,社会大 量需要的是学历高、能力强的一线操作工人,大学生对 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只有有了合理的自身角色定位,大 学生才能正视自己的身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2) 正确的职业评价。在社会主义社会,职业只有分工的不 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哪种职业,都是社会整体 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在用自己的 聪明才智,各尽所能,推动着时代前进。青年大学生要 摆脱轻视体力劳动或服务性劳动的传统思想影响,根据 社会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特别要摒弃计划经 济时代“一步到位”的传统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 业、再创业”的观念。 (3)科学的就业形势分析。我国 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于国有企业和政府 机构改革的深化,大企业、大公司、大单位所能给人们 提供的就业机会已经十分有限,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渠 道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有必要了解社会所急需的人才 种类以及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以便根据社会需要来 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 | 2.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强 化的四种意识。一是创新意识。创新已成为当今世界的 一个强音。创新既是一个突破传统、立足开拓的理念, 又是一种追求卓越、弃旧图新的精神,同时也是一种勇 于实践的行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 争日趋激烈,国家综合实力越来越体现在国民素质的高 低上。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创新 能力。大学生是国家经济建设的生力军,是栋梁之才, 因此,应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大学生也应从传统的中庸 观念中解放出来,对新思想、新经验持开放心态,积极 思考那些未曾检验的假设。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深厚的 知识积淀,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进行思考,更需要锲而 不舍的毅力;大学生应特别注重科学思维的训练,从不 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打破过去 那种只沿着一条途径,一种模式去思考问题的常规旧习, 善于用新的思维方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新规律, 创立新理论。教师平时要培养学生善于运用逆向思维和 侧向思维等方法来思考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眼界更开阔、 认识更全面、更有创造性。 二是创业意识。随着科 学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 吸纳能力将会不断下降,就业缺口也会不断扩大。鼓励 大学生自主创业,既能解决大学生自身就业难的问题, 还能为社会拓展就业渠道,更重要的是能满足大学生自 我实现的需要。现代大学生应强化创业意识,适应社会 与时代发展的需要。据海南大学创业者协会进行的“大 学生创业精神”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大学生有自 我创业意愿。可见自我创业精神已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的 意识中。诚然,创业道路是艰辛的,其原因主要是难以 发现和把握商机以及资金和自身能力不足,等等。但是 没有一位大学生认为“自己完全不具备创业素质”。只有 少数大学生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不愿走自主创业之路, 把找工作的希望寄托在父母及亲友身上。因此,强化大 学生的创业意识是高校工作的当务之急。例如,苏州大 学为了鼓励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锻炼和提高大学 生面向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举行了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要求参赛者在广泛进行市场调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并完成把产品或 服务推向市场的详细商业计划书。同时,创造条件,吸 引投资家和个人注入资金,推动商业计划真正进入市场。 大赛培养了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了大学生的创业能 力,在全校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值得借鉴。 三 是敬业意识。武汉大学曾进行了一次题为“社会究竟需 要什么样的人才”的用人市场调查研究,在全国范围内 选择各种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用人单位,通过问卷进行了 访问式调查。调查显示, “敬业精神”是用人单位最为看中、 看好的首选素质,敬业精神受到重视,实际上蕴含着用 人单位对当代大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关于合作伙伴合作的合同范本》
- 眼部肿瘤护理规范与实施
- 青少年运动培训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
- 核医学科进修成果汇报
- 水肿程度分级护理
- 管理制度现状分析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试卷
- 预检分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 中国烟草种植区划
- 眼睑梅毒的临床护理
- 机场运营效率提升策略与创新模式-洞察阐释
- 山东省临沂市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及答案(临沂二模)
-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聘真题2024
- 定额〔2025〕1号文-关于发布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2024年度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
- 宫颈癌护理查房-4
- 数字媒体技术概论(融媒体版) 课件 1融媒体技术基础
- Q∕GDW 10364-2020 单相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
- 批发零售大个体 E204-3批发和零售业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商品销售和库存
- 300MW电站回热系统的结构优化
- 最全面的鱼粉资料汇总整理讲解
- 电赛全国一等奖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