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题 1C 2. A 3.E 4.D 5.D 6.B 7.B 8.B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为了阐明: A. 人体细胞的功能 B. 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C. 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 D. 人体化学变化的规律 E. 人体物理变化的规律 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正反馈 E.负反馈 3. 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A. 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正反馈 E.负反馈 4.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A. 收缩反应 B.神经冲动 C.分泌 D.电位变化 E.反射 5.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A. 种族遗传 B.先天获得 C.数量较少 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 6.以下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是: A. 中枢 B.突触 C.效应器 D.外周神经 7.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 A. 反馈信息 B.控制信息 C.控制系统 D.受控系统 8.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系统达到控制系统的信息称为: A. 控制信息 B.反馈信息 C.干扰信息 D.参考信息 E.偏差信息 第二章 细胞复习思考题 1.D 2.D 3.C 4.A 5.D 6.D 7.D 8.C 9.D 10.C 11.D 12.A 13.D 14.B 15.B 16.B 17.C 18.D 19.D 20.C 1.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 A要消耗能量 B顺浓度梯度 C需要膜蛋白帮助 D转运的物质都是小分子 2. 通常用作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动作电位幅度 B组织反应强度 C动作电位频率 D阈值 3. 关于动作电位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产生的动作电位可以不衰减的方式进行传导 B动作电位的传导靠局部电流进行 C传导速度取决于刺激强度 D动作电位幅度不会因传导距离而改变 4. 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哪种离子通透性较大 AK+ BNa+ CCa2+ DCl- 5. 骨骼肌细胞的 Ca2+ 贮池主要位于 A胞浆 B细胞核 C横管 D终池 6. 可兴奋细胞发生兴奋时的共同表现是产生 A收缩活动 B分泌活动 C静息电位 D动作电位 7. 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 A要消耗能量 B顺浓度梯度 C顺电位梯度 D需要膜蛋白的介导 8. 神经纤维膜电位由+30mV 变为-70mV 的过程称为 A超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反极化 9. 比正常兴奋性低, 但可引起更大振幅动作电位的是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10. 产生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去极和复极过程)的跨膜离子移动过程属于 A单纯扩散 B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 C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 D主动转运 11. 下列有关局部兴奋的叙述, 错误的是 A去极化反应随阈下刺激的强度增大而增大 B可由产生部位向周围作短距离扩布 C不表现不应期 D不能引起时间性和空间性总合 12. 肌丝滑行学说的直接证据是,肌肉收缩时 A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和 H 区缩短 B暗带长度缩短, 明带和 H 区不变 C明带和暗带长度均缩短 D明带和暗带长度均不变 13. 膜两侧电位极性倒转称为 A去极化 B复极化 C超极化 D反极化 14. 生理情况下, 机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形式主要是: A单收缩 B强直收缩 C等张收缩 D等长收缩 15. cAMP 作为第二信使,它的主要作用是激活 A腺苷酸环化酶 B蛋白激酶 A C蛋白激酶 C D蛋白激酶 G 16. 骨骼肌能否发生强直收缩,主要决定于 A刺激强度 B刺激频率 C刺激时间 D刺激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17. 微终板电位是由 A神经末梢动作电位引起的 B是由几百个突触小泡释放的 ACh,作用于终板膜引起的 C是由一个突触小泡释放的 ACh,作用于终板膜引起的 D是由一个 ACh 分子,作用于终板膜引起的 18. 在收缩过程,后负荷主要影响肌肉的 A兴奋性 B初长度 C传导性 D收缩力量和缩短速度 19. 细胞内可使功能蛋白磷酸化的酶是 A磷脂酶 C B磷酸二酯酶 C腺苷酸环化酶 D蛋白激酶 20. 下列因素中可使骨骼肌收缩加强的是 A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末梢上 Ca2+的通道 B阻断神经末梢 ACh 的释放 C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胆碱酯酶 D阻断终板膜上的 ACh 受体门控通道 第三章 血液复习思考题 1.D 2.E 3.B 4.C 5.C 6.D 7.C 8.B 9.B 10.D 11.E 12.D 13.C 14.B 15.C 16.E 17.D 18.E 19.B 20.D 21.A 22.D 23.A 24.C 25.D 26.C 27.B 28.C 29.B 30.E 1.下列哪种物质是制造血红蛋白必需的? A.维生素 B12 B.维生素 K C.叶酸 D.铁 E.内因子 2. 成年人的造血组织是: A.肝脏 B.脾脏 C.胸腺 D.所有骨髓腔的骨髓 E.扁骨及长骨近端骨骺处骨髓 3. 低温贮存较久的血液,血浆中哪种离子浓度升高? A.Na+ B.K+ C.Cl- D.Ca2+ E.HCO3- 4.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时,将发生: A.溶血 B.血栓形成 C.叠连加速 D.脆性增加 E.凝集反应 5.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人体内缺乏: A.铁 B.铁和蛋白质 C.维生素 B12 和叶酸 D.促红细胞生成素 E.维生素 B6 6. 血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A.与血浆容积之比 B.与血管容积之比 C. 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D.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E.在血液中所占重量百分比 7. 血友病 A 是缺乏哪个凝血因子引起的? A.因子 B.因子 C.因子 D.因子 E.因子 8. 肝硬化病人容易发生凝血障碍,主要是由于: A.血小板减少 B.某些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C.维生素 K 减少 D.抗凝血酶减少 E.血中抗凝物质增加 9. 在生理情况下,使血小板聚集的最重要的物质是: A.外源性 ADP B.血小板释放的内源性 ADP C.血小板内的 cAMP D.血小板释放的 5-HT E.外源性 cAMP 10. 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类型 B.血浆中特异性凝集素类型 C.血浆中特异性凝集原类型 D.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凝集原类型 E.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凝集素类型 11. ABO 血型系统的血型抗体是: A.IgA B.IgD C.IgE D.IgG E.IgM 12. Rh 血型系统的血型抗体是: A.IgA B.IgD C.IgE D.IgG E.IgM 13. 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可能发生在: A. Rh 阳性母亲所生 Rh 阳性婴儿 B. Rh 阳性母亲所生 Rh 阴性婴儿 C. Rh 阴性母亲所生 Rh 阳性婴儿 D. Rh 阴性母亲所生 Rh 阴性婴儿 E.B 和 D 都可能 14. 红细胞膜上钠泵活动所需的 ATP 主要通过下列哪条途径来供给? A.葡萄糖有氧氧化 B.糖酵解和磷酸戊糖旁路 C.脂肪酸 氧化 D.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E.嘌呤核苷酸循环 15. 红细胞沉降率变快主要是由于: A.红细胞比容增大 B.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 C.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 D.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E.红细胞体积增大 16. 在下列白细胞中特异性免疫细胞主要指: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17. 某人的血细胞与 B 型血的血清凝集,其血清与 B 型血的血细胞不凝集,此人的血型为: A.A 型 B.B 型 C.O 型 D.AB 型 E.A 亚型 18. 肝素抗凝的主要机理是: A.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B.去除 Ca2+的作用 C.抑制因子的激活 D.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 E.增强抗凝血酶与凝血酶的亲和力 19. 关于缺铁性贫血,正确的是: A.红细胞体积增大 B.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C.红细胞数量正常 D.与 EPO 缺乏有关 E.与维生素 12 和叶酸缺乏有关 20.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 A.不易粘附于血管内膜 B.使血块回缩出现障碍 C.释放血管活性物质不足 D.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E.不能吸附凝血因子 21. 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A.NaCl B.KCl C.CaCl2 D.MgCl2 E. NaHCO3 22. 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A.-球蛋白 B.-球蛋白 C.-球蛋白 D.白蛋白 E.纤维蛋白原 23. 区别造血干细胞与祖细胞的主要细胞表面标志是: A.CD34、CD38 和 Lin B.CD34、CD38 和 CD3 C. CD34、CD38 和 CD19 D.CD34、CD38 和 CD14 E.CD34、CD38 和 CD36 24. 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由人体的哪个器官产生? A.肝脏 B.肺脏 C.肾脏 D.心脏 E.肌肉 25. 下列哪种细胞不能伸出伪足作变形运动?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26. 原癌基因 c-mpl 表达的蛋白质 Mpl 的配体是: A.BPA B.EPO C.TPO D.IL-1 E.IL-3 27. 下列哪种因素可使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小? A.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减少 B.红细胞内的粘度增大 C.红细胞膜的弹性升高 D.红细胞膜的粘度降低 E. 红细胞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增大 28.在基因治疗中,选择造血干细胞作为导入目的基因的靶细胞的主要理由是,利用其: A.多向分化能力 B.增殖潜能大 C.自我更新能力强 D.在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所占比例大 E.目的基因导入后容易控制 29. 造血微环境不包括下列哪个因素? A.基质细胞 B.造血干细胞 C.细胞外基质 D.造血调节因子 E.神经和血管 30. 人白细胞上最强的同种抗原系统是: A.ABO B.MN C.Ko D. PI E. HLA 第四章 血液循环复习思考题 1-5 C B D E E 6-10 E C B B C 11-15 D B D E E 16-20 D E B C A 21-25 E A E B D 26-30 C C E A E 31-35 A E A C B 36-40 D B C C D 41-45 A A B A A 1 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是: A.Na+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B.Ca2+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C.K+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D.Na+和 K+的平衡电位 E.Ca2+和 K+的平衡电位 2 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是由: A.Na+内流引起 B.Ca2+内流引起 C.K+外流引起 D.Cl-内流引起 E.以上都不是 3 超常期是指: A.动作电位幅值超过正常 B.动作电位时间超过正常 C.引起兴奋需要的刺激强度超过正常 D.引起兴奋需要的刺激强度小于正常 E.兴奋传导速度超过正常 4 浦肯野细胞的主要起搏离子流是: A.INa B.ICa C.IK D.ICl E.If 5 功能合胞体是指: A.所有心肌细胞的胞浆互相相通而形成合胞体 B.所有心肌细胞的功能都相同,故名合胞体 C.所有心肌细胞的大小都相同而且彼此相通,故名 D.心房、心室肌细胞的胞浆相通,故名 E.心房、心室肌各自作为一个整体而同步协调收缩 6 以下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中,哪个是错误的? A.静息电位水平 B.细胞直径 C.舒张去极化 D.细胞间连接 E.肌浆网功能 7 心电图 P-R 间期延长,表示: A.心房肥大 B.心房内传导速度减慢 C.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减慢 D.心室肥大 E.心室内传导速度减慢 8 心肌和骨骼肌的收缩特点不同,以下哪一点是错误的? A.两者的收缩都依赖于粗、细肌丝的结合 B.两者的收缩都依赖外来神经冲动的到达 C.心肌每次收缩都依赖于细胞外 Ca2+的流入,骨骼肌不需要 D.骨骼肌以运动单位形式收缩,心肌呈“全或无”收缩 E.骨骼肌可以产生完全强直收缩,心肌不能 9 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上升最快的是: A.心房收缩期 B.等容收缩期 C.快速射血期 D.减慢射血期 E.心室舒张期 10.射血分数是指: A.搏出量和每分输出量之比 B.每分输出量和心室容积之比 C.搏出量和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之比 D.心室收缩期末和心室舒张期末容积之比 E 搏出量和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之比 11.心指数是指: A.心脏每搏输出量 B.心脏每分输出量 C.心脏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之比 D.单位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E.单位体表面积的心搏出量 12.第一心音标志着: A.房室瓣开放 B.房室瓣关闭 C.动脉瓣开放 D.动脉瓣关闭 E 心房强烈收缩 13体循环和肺循环基本相同的是 A收缩压 B.舒张压 C.外周阻力 D.心输出量 E.做功量 14容量血管是指 A.大动脉 B.大静脉 C.肺静脉 D.肺动脉 E.静脉 15交换血管是指 A 小动脉 B 微动脉 C 毛细血管网 D 通血毛细血管 E.真毛细血管 16 细血管前括约肌位于 A.小动脉起始部 B.微动脉起始部 C.后微动脉起始部 D.真毛细血管起始部 E.小动脉和微动脉之间 17 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是指 A.小动脉 B 微动脉 C.后微动脉 D.分支为小动脉前的动脉 E.A、B 均是 18 静脉容纳血量的大约 A.5060 B.6070 C.7080 D.5070% E.60%80% 19在湍流的情况下,血流量的大小与血管两端压力差的关系是 A. 与压力差的大小成正比 B. 与压力差的大小成反比 C. 与压力差的平方根成正比 D. 与压力差的平方成正比 E. 没有确定关系 20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的主要方式是 A.扩散 B.滤过 C.重吸收 D.吞饮 E.以上都正确 21安静时,血压降落幅度最大处为 A.主动脉 B.肺动脉 C.肺静脉 D.小动脉 E.微动脉 22外周动脉与主动脉内的血压波动相比 A.脉压较大,平均压较低 B.脉压较大,平均压也大 C脉压较小,平均压较大 D.脉压较小平均压也较小 E.没有确定关系 23老年人的脉压较青年人为大,主要是由于 A.老年人的循环血量较少 B.老年人的心输出量较小 C.老年人的小动脉弹性降低 D.老年人的血液粘滞度较大 E.老年人的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降低 24在主动脉处记录脉搏时,降中峡是在下列那个瞬间形成的 A. 等容收缩期开始时 B. 等容舒张期开始时 C. 快速射血期开始时 D. 快速充盈期开始时 E. 快速充盈期结束时 25中心静脉压主要反映 A. 外周阻力的大小 B. 心率快慢 C. 大动脉管壁顺应性的大小 D. 回心血量的大小 E.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的大小 26影响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组织代谢产物 D.乙酰胆碱 E.组胺 27下列物质中,那一种与器官血流量的调节无直接关系 A.二氧化碳 B.乳酸 C.肾素 D.前列腺素 E.腺苷 28心肺感受器兴奋时 A. 促进抗利尿素释放 B. 使心迷走紧张加强 C. 使心交感紧张加强 D. 使肾血流量减少 E. 使肾交感神经活动抑制 29下列哪种物质最容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 A.CO2 和 O2 B.葡萄糖 C.蛋白质 D.H+ E.HCO3- 30使肺血管舒张的体液因素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血管紧张素 D.5羟色胺 E.前列环素 31下列器官中,缩血管神经纤维分泌密度最大的是 A.皮肤 B.骨骼肌 C.心脏 D.脑 E.肾脏 32心肌细胞膜上的肾上腺素能与胆碱能受体分布主要是 A 有 、无 、有 M B 有 、有 N C 有 、有 1 、有 N D 有 2 、有 M E 有 1 有 M 33下列那种情况下,颈动脉窦的神经传入冲动会增加 A. 平均动脉压升高 B. 平均动脉压降低 C. 动脉血 po2 升高 D. 动脉血 H+浓度升高 E. 静脉血中 pco2 降低 34下列那种因素会使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 右心室压升高 B. 右心室压降低 C. 右心房压升高 D. 右心房压降低 E. 主动脉压升高 35当右心输出量成倍增加时,可引起 A.肺血容量增大,肺动脉压显著增加 B.肺血容量增大,肺动脉压轻度增加 C.肺血容量增大,肺动脉压显著减少 D.肺血容量增大,肺动脉压轻度减少 E.肺血容量减少,肺动脉压轻度减少 36舒张冠状血管作用最强的代谢物是 A.H+ B.CO2 C.乳酸 D.腺苷 E.ADP 37刺激心交感神经,冠状动脉 A. 先舒张后收缩 B. 先收缩后舒张 C. 收缩 D. 舒张 E. 无反应 38心脏射血能力增强,静脉回心血量就增加,其原因是 A. 血流速度加快 B. 心输出量增多 C. 心舒期室内压较低 D. 动脉血压升高 E. 外周静脉压升高 39支配血管平滑肌的神经总称是 A. 血管收缩神经 B. 血管舒张神经 C. 血管运动神经 D. 血管紧张性神经 E. 以上都不对 40心肌和骨骼肌收缩活动的共同特点是 A.刺激强度增加,参与收缩的细胞数目也增加 B.超过最适初长时,肌小节长度变化明显 C.肌肉的自然长度接近于最适初长 D.儿茶酚胺可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 E.超过最适初长时,肌肉的做功能力明显降低 41动脉血压呼吸波的形成,是由于呼吸周期中 A.肺循环的血容量发生周期性变化,使心输出量和动脉血压随之发生周期性的波动 B.心交感中枢紧张性活动发生周期性变化 C.心迷走中枢紧张性活动发生周期性变化 D.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活动发生周期性变化 E.血管平滑肌本身的紧张性发生周期性变化 42-内腓肽与下列哪一种激素的前体相同 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松果体素 C.肾上腺素 D.去甲肾上腺素 E.肾素 第五章 呼吸复习思考题 1 C 2 D 3 E 4 E 5 C 6 D 7 E 8 B 9 E 10 C 11 C 12 C 13 A 14 C 15 D 16 D 17 E 18 C 19 B 20 D 一、 选择题: A 型题 1 肺通气的动力来自 A肺的舒缩活动 B肺的弹性回缩 C呼吸运动 D胸内负压的周期性变化 E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 2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A呼吸道内存在一定压力 B吸气肌收缩 C呼气肌收缩 D胸腔膜密闭 E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3 下列使呼吸道口径变小的因素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跨壁压减少 B呼气时 C吸入气中 CO2 含量增加 D副交感神经兴奋 E交感神经兴奋 4 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是 A潮气量 B功能余气量 C肺活量 D补吸气量 E用力呼气量 5 评价呼吸效率较好的指标是 A无效腔 B肺活量 C肺泡通气量 D每分通气量 E功能余气量 6 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气体的溶解度 B呼吸膜的厚度 C气体分子量的大小 D气体的分压差 E气体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 7 对肺泡气分压变化起缓冲作用的肺容量是 A补吸气量 B潮气量 C补呼气量 D深吸气量 E功能余气量 8CO2 通过呼吸膜扩散的速度比 O2 快 20 倍,主要原因是 CO2 A为脂溶性 B在血中溶解度大 C易通过呼吸膜 D分压差比较大 E相对分子量比 O2 大 9. 每次平静吸气时进入肺内的新鲜空气约占功能余气量的 A1/2 B1/3 C1/4 D1/5 E1/7 10.单位分压差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的 ml 数称为 A潮气量 B 每分通气量 C 肺扩散容量 D 肺泡通气量 E 时间肺活量 11当无效腔容量加倍而潮气量不变时,肺通气血流比值的变化是: A 减半 B不变 C 加倍 D增大,但小于加倍 E 减少,但大于一半 12波尔效应反映的是下列哪项对氧离曲线的影响 A 温度 B 2,3 二磷酸甘油酸 C H+浓度和 Pco2 D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EPo2 13 下列哪种形式是 CO2 或 O2 进出血液的必经形式 A 物理溶解 B 氧合血红蛋白 C 碳酸氢钠 D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E 碳酸氢钾 14切断动物的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将 A 变浅变快 B 变浅变慢 C 变深变慢 D 变深变快 E 不变 15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是 A血液中的 H+ B血液中的 CO2 C脑脊液中的 CO2 D脑脊液中的 H+ E血液中的 PO2 降低 16低 O2 对呼吸的兴奋是通过 A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B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C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D直接刺激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E直接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17CO2 对呼吸的兴奋主要是通过 A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B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C刺激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D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E通过生成 H+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18 慢性肺心病患者长时间 CO2 潴留,若吸入纯 O2 可致呼吸暂停。原因是这种病人呼吸中枢兴奋 性的维持主要靠 A高 CO2 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B高 CO2 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C缺 O2 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D缺 O2 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E缺 O2 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19血液中 H+ 增高兴奋呼吸,主要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而实现,理由是 A中枢化学感受器对 H+不敏感 BH+难以通过血脑屏障 CH+对中枢化学感受器有抑制作用 D血液中 H+可直接兴奋呼吸中枢 E脑脊液中的缓冲系统缓冲了脑脊液 H+ 20能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的激素有 A 醛固酮 B 胰岛素 C 多巴胺 D 糖皮质激素 E 雄激素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复习思考题 1.D 2.B 3.B 4.C 5.A 6.C 7.C 8.A 9.E 10.A 11.C 12.C 13.A 14.A 15.B 16.D 17.A 18.E 19.B 20.B 一、单项选择题: 1.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主要有 A.具有展长性 B.对化学刺激不敏感 C.对切割、烧灼刺激敏感 D.具有自动节律性活动 E.对温度变化不敏感 2.支配胃肠道的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乙酰胆碱 C.5-羟色胺 D.谷氨酸 E.血管活性肠肽 3.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的产生可能由于 A. Na+跨膜扩散 B.Ca2+跨膜扩散 C.K+跨膜扩散 D.Cl-跨膜扩散 E.Mg2+跨膜扩散 4.刺激支配唾液腺的副交感神经引起唾液腺分泌的特点是 A.量多、粘蛋白多的唾液 B.量少、粘蛋白多的唾液 C.量多、粘蛋白少的唾液 D.量少、粘蛋白少的唾液 E.量和粘蛋白不变的唾液 5.下列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 B.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C.粘液细胞分泌糖蛋白 D.幽门腺分泌黏液 E.黏液颈细胞、贲门腺分泌黏液和碳酸氢盐 6.胃泌素不具有的生理作用是 A.促进胃酸分泌 B.促进胃蛋白酶原分泌 C.促进胃黏液分泌 D.促进胰液、胆汁分泌 E.促进胃肠道黏膜生长 7.刺激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是 A.盐酸 B.脂肪 C.乙酰胆碱 D.高张溶液 E.去甲肾上腺素 8.对胃黏膜屏障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胃黏膜屏障可防止侵入黏膜 Na+ B.胃黏膜上皮细胞更新很快,小的损伤可及时弥补 C.酒精、胆盐、阿司匹林等可破坏屏障作用 D.进入黏膜的 H+,可引起组织胺释放,加重黏膜损伤 E.胃黏膜屏障的破坏,在胃溃疡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9.对胃液中盐酸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激活胃蛋白酶原 B.提供胃蛋白酶所需的最适宜的 pH 环境 C.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水解 D.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 E.进入小肠后抑制胰液的分泌 10.胃的容受性舒张是通过下列哪一因素实现的? A.迷走神经 B.交感神经 C.抑胃肽 D.胰泌素 E.壁内神经丛 11.肠胃反射可 A.促进胃的排空,抑制胃酸分泌 B.促进胃的排空,促进胃酸分泌 C.抑制胃的排空,抑制胃酸分泌 D.抑制胃的排空,促进胃酸分泌 E.对胃排空和胃酸分泌无影响 12.激活胰蛋白酶原的物质是 A.盐酸 B.组织液 C.肠激活酶 D.胰蛋白酶本身 E.糜蛋白酶 13.引起胰泌素释放的因素由强至弱的顺序为 A.盐酸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 B.脂肪酸蛋白质分解产物盐酸 C.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盐酸 D.盐酸脂肪酸蛋白质分解产物 E.蛋白质分解产物盐酸脂肪酸 14.胰泌素引起胰腺分泌的特点是 A.大量的水和碳酸氢盐,酶的含量少 B.少量的水和碳酸氢盐,酶的含量多 C.大量的水和碳酸氢盐,酶的含量也多 D.少量的水,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多 E.大量的碳酸氢盐,水和酶的含量少 15.胰液中凝乳作用较强的酶是 A.胰蛋白酶 B.糜蛋白酶 C.胰脂肪酶 D.胰淀粉酶 E.羧基肽酶 16.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引起胰液分泌的主要机制是 A.迷走神经兴奋 B.交感神经兴奋 C.小肠黏膜释放胃泌素 D.小肠黏膜释放胰泌素 E.小肠黏膜释放胆囊收缩素 17.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 A.胆盐 B.胆固醇 C.胆色素 D.脂肪酸 E.无机盐和水 18.引起胆囊收缩的一个重要的体液因素是 A.胰泌素 B.胃泌素 C.胆盐 D.盐酸 E.胆囊收缩素 19.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 A.唾液 B.胰液 C.胃液 D.小肠液 E.胆汁 20.铁被吸收最快的部位是 A.胃 B.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C.空肠下段 D.回肠 E.大肠 第七章 1.B 2.C 3.D 4.A 5.B 6.E 7.D 8.D 9. C 10.A 11.B 12.E 13.A 14.B 15.D 16.B 17.B 18.E 19.B 20.D 21.A 22.D 23.C 24.C 25.E 26.B 单项选择题: 1.糖、脂肪和蛋白质分子结构中蕴藏着大量能量的化学键是 A.氢键 B.碳氢键 C.氮键 D.氯键 E.氧键 2.人体所需要能量的 70主要来自 A.核酸的分解 B.糖蛋白的分解 C.糖的氧化 D.脂肪的氧化 E.蛋白质的氧化 3.1 mol 葡萄糖经有氧氧化完全分解净合成的 ATP 为 A.2 mol B.10 mol C.28 mol D.38 mol E.56 mol 4.1 mol 葡萄糖经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为有氧氧化的 A.1/5 B.1/10 C.1/15 D.1/18 E.1/25 5.激烈运动时,骨骼肌能量代谢的主要途径是 A.葡萄糖的有氧氧化 B.葡萄糖的无氧酵解 C.脂肪酸代谢 D.氨基酸代谢 E.蛋白质代谢 6.脑组织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 A.氨基酸 B.胆固醇 C.蛋白质 D.甘油 E.葡萄糖 7.关于脂肪供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人体所需的能量约 30%40%来自脂肪 B.脂肪酸在肝内可生成酮体 C.内源性脂肪由糖和氨基酸转变而来 D.饥饿时脑组织不能利用酮体 E.心肌可利用酮体 8.长期不能进食或能量消耗过大时,维持必要的生理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A.葡萄糖 B.脂肪酸 C.甘油三酯 D.蛋白质 E.乳酸 9.机体内既能贮存能量又能直接供能的物质是 A.磷酸肌酸 B.ADP C.ATP D.环磷酸腺苷 E.葡萄糖 10.1g 某种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称为 A.食物的热价 B.食物的氧热价 C.呼吸商 D.非蛋白呼吸商 E.能量代谢率 11.食物的 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 是指 A.1g 食物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 B.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 1LO2 所产生的热量 C.1g 营养食物氧化时消耗的 O2 量 D.1g 营养食物氧化时产生的 CO2 量 E.机体 CO2 产生量与耗 O2 量的比值 12.有关 respiratory quotient 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糖的 respiratory quotient 为 1.0 B.脂肪的 respiratory quotient 为 0.71 C.蛋白质的 respiratory quotient 为 0.80 D.计算 respiratory quotient 时,CO2 产生量和耗 O2 量的单位可用 L 或 mol E.respiratory quotient 是指一定时间内机体耗 O2 量与 CO2 产生量的比值 13.测定呼吸商的数值接近于 1.0,提示体内氧化的营养物质主要是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氨基酸 E.混合食物 14.国人的饮食习惯是混合食物,其呼吸商通常为 A.1.00 B.0.85 C.0.80 D.0.71 E.0.50 15.临床上用简便方法测定能量代谢时,必须取得的数据是 A.呼吸商 B.非蛋白呼吸商 C.食物的氧热价 D.单位时间内的耗 O2 量 E.身高和体重 16.下列哪一项是呼吸商降低的主要原因 A.酸中毒 B.碱中毒 C.肺过度通气 D.糖转变为脂肪 E.剧烈运动 17.关于能量代谢的影响因素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肌肉运动是影响能量代谢最显著的因素 B.环境温度在 3035时,能量代谢最稳定 C.情绪激动、烦恼、愤怒、恐惧及焦虑等,能量代谢可显著增高 D.环境温度10时,能量代谢明显增加是由于寒战和肌肉张力增高所致 E.进食全蛋白质食物,可使机体额外增加 30%的热量 18.衡量能量代谢率的标准是 A.身高 B.体重 C.年龄 D.性别 E.体表面积 19.影响能量代谢最为显著的因素是 A.激素水平 B.肌肉活动 C.高温 D.精神活动 E.年龄 20.能量代谢量稳定的环境温度是 A.510 B.1015 C.1520 D.2030 E.3035 21.食物特殊动力效应最强的食物是 A.蛋白质 B.糖 C.脂肪 D.矿物质 E.无机盐 22.关于基础代谢率测定条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清晨、空腹 B.清醒、静卧 C.肌肉放松 D.环境温度在 1015 E.以上都不是 23.有关基础代谢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女子的基础代谢率高于男人 B.成年人的基础代谢率高于儿童 C.基础代谢率与体表面积成比例关系 D.身高相同的人,基础代谢率基本相等 E.体重相同的个体,他们的基础代谢率较为接近 24.用相对数值表示基础代谢率,其正常变动范围是 A.05 B.510 C.1015 D.2025 E.2530 25.basal metabolism rate 的单位一般是 A.kJ/(m.h) B.kJ/( cm.h) C.kJ /(kg .min) D. kJ /h E.kJ/(m2h) 26.测定某人的基础代谢率相对值为+60%,你认为该患者可能患有下列哪种疾病? A.垂体功能低下 B.甲状腺功能亢进 C.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D.阿狄森氏病 E.肾病综合征 第八章 肾系统的功能复习思考题 1B 2A 3B 4C 5A 6C 7C 8A 9A 10B 11A 12A 13C 14D 15B 16B 17C 18B 19C 20D 21A 22B 23B 24C 25B 26B 27C 28D 29B 30A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肾锥体的叙述请指出何者是错误的? A肾锥体位于肾髓质 B肾锥体含有肾小球 C肾锥体具有集合管 D肾锥体将尿液排空到肾盏 2 下列肾脏何种结构主动转钠,而水则随着被动重吸收? A近端小管 B髓襻降支 C髓襻升支 D远端小管 C髓质收集管 3 原尿和血浆相比较,在成份上不同的是 AK+含量 B蛋白质含量 C葡萄糖含量 DNa+含量 4 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等于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5 肾小管不同节段重吸收 Na+的最大部位是 A近端小管 B髓袢升支细段 C髓袢升支粗段 D远端小管 6 毁损下丘脑视上核,尿浓缩和尿量将出现下列何种现象? A尿稀释,尿量减少 B尿浓缩,尿量增加 C尿稀释,尿量增加 D尿浓缩,尿量减少 7 应用下列何种物质能够准确测出肾小球滤过率? A果糖 B对氨基马尿酸 C菊粉 D尿素 8 营养不良的患者尿量增多的可能原因是 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醛固醇分泌减少 D尿素生成增加 9 肾素是由下列哪种细胞分泌的? A肾小球旁器的球旁细胞 B肾小管近端小管上皮细胞 C肾血管内皮细胞 D集合管上皮细胞 10. 引起肾素分泌的因素是 A肾小球滤过 K+的减少 B肾循环血量减少,动脉压降低 C肾循环血量增加,动脉压增高 D肾小球滤过葡萄糖增多 11. 肾小球进行滤过的直接动力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B肾小囊内压 C血浆胶体渗透压 D集合管内压 12. 在近端小管,全部被重吸收的是 A葡萄糖、维生素 B肌酐 C尿素 D氨 13. 心房钠尿肽的主要作用是 A重吸收 Na+ 排 K+,使血量增加 B重吸收 K+ 排 Na+,使血量增加 C排 H2O 排 Na+,使血量降低 D重吸收 Na+ 排 H2O,使血量增加 14. 肾髓质组织间隙液渗透压的特点是 A和血浆比有很高的蛋白质 B和血浆渗透压相等 C比血浆渗透压低 D越向肾髓质深部渗透压越高 15. 重吸收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的部位在 A髓袢 B近端小管 C远端小管 D集合管 16. 血中醛固酮增加对泌尿的影响是 A尿中 Na+增加 B尿中 K+增加 C尿中尿素增加 D尿中水增加 17. 肾脏内髓部高渗尿的形成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AK+ BNaCl CNaCl 和尿素 DNaCl 和 KCl 18. 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多,即所谓的水利尿,主要原因是 A醛固酮分泌减少 BADH 分泌减少 C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 D肾小囊压力减少 19. 菊粉的血浆消除率为 A200ml/min B75ml/min C125ml/min D600ml/min 20. 正常条件下的终尿约占肾小球滤过液量的 A10% B20% C30% D1% 21. 肾小球滤过液中氨基酸被重吸收的部位是 A近端小管 B髓袢降支细段 C髓衬升支粗段 D远端小管 22. 某物质在肾动脉中具有某种浓度,而在肾静脉中其浓度为零,其血浆清除率等于多少 A血浆清除率大于 125ml/min B血浆清除率等于 125ml/min C血浆清除率小于 125ml/min D血浆清除率等于零 23. 血浆清除率是零的物质为 A尿素 B葡萄糖 C菊粉 D碘锐特 24. 调节远端小管与集合管对水重吸收的主要因素是 A醛固酮 B肾上腺素 C抗利尿激素 D肾素 25. 下丘脑视上核受损引起 A水利尿 B尿崩症 C尿失禁 D尿潴留 26. 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原因是 A肾小囊内压增高 B肾血流量减少 C血浆液体渗透压降低 D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降低 27. 用家兔做尿生成影响因素的实验,请指出下列实验结果何者是错误的 A放血后血压下降尿量减少 B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50ml,尿量增多 C静脉注射垂体后叶激素 2l,尿量增加 D静脉注射 20%葡萄糖 10ml,尿量显著增加 28. 近端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 A分泌醛固酮 B释放抗利尿激素 C释放肾素 D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29. 某患者尿素的清除率为 80ml/min,菊粉清除率为 125ml/min,两者有差异,其原因为 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肾小管可以对尿素进行重吸收 C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D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弱 30. 给某患者静脉注射 25%葡萄糖溶液 100ml,患者倾刻尿量显著增加,测定尿糖为阳性,分析患者 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管容质浓度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 B肾小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 C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D肾小管对 Na+重吸收减少 第九章 感觉器官复习参考题 15 B B A A B 610 A C C E A 1115 C A D D C 1620 D B C A B 2125 A B D E D 2630 B A D D A 3135 A D E A C 3638 B E D 一、单项选择题: 1.视觉的三原色学说中的“三原色”是指 A、红、黄、蓝 B、红、绿、蓝 C、黄、绿、蓝 C、红、黄、绿 E、红、黄、白 2.下列有关视野的描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白色黄色红色绿色 C、白色红色黄色黄色绿色 3.近视眼产生的原因大多是由于 A 眼球前后径过长 B. 眼球前后径过短 C.角膜表面不呈正球面 D.晶状体的弹性减弱或消失 E.睫状肌疲劳或萎缩 4.半规管壶腹嵴内的毛细胞的适宜刺激是 A.旋转变速运动 B.旋转匀速运动 C.直线加速运动 D.直线减速运动 E.直线匀速运动 5.下列关于感受器电位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它们是一种过渡性慢电位 B.为“全或无”式 C.可以总合 D.以电紧张方式扩布 E.均为局部电位 6.正常人眼在视近物时的视觉调节过程包括 A.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视轴会聚 B. 晶状体变凸,瞳孔不变,视轴会聚 C.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视轴不变 D. 晶状体不变,瞳孔缩小,视轴会聚 E.晶状体变凸,瞳孔扩大,视轴会聚 7.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刺激虽存在但传入冲动频率已开始下降的现象称为 A.疲劳 B.抑制 C.适应 D.传导阻滞 E.传导衰减 8.正常眼在安静时能使远物在折射后成像的位置是 A.视网膜前 B. 视网膜后 C. 视网膜上 D.远点 E.近点 9.下列关于简化眼的模型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其光学参数和特性与正常眼等值 B.由前后径 20mm 单球面折光体构成 C.其折光指数为 1.333 D.节点在球面后 5mm E.正常人眼视近物时成像情况的模型 10.眼经过充分调节能看清眼前的最近之点称为 A.近点 B.远点 C.节点 D.焦点 E.主点 11.正常人眼视近物的调节主要是通过 A.角膜前面曲率半径的改变 B. 角膜后面曲率半径的改变 C.晶状体前面曲率半径的改变 D.晶状体后面曲率半径的改变 E.瞳孔缩小和视轴向鼻中线会聚 12.当连接于晶状体囊的悬韧带放松时,可使 A.晶状体曲度增大 B.晶状体曲度减小 C.角膜曲度增大 D.角膜曲度减小 E. 瞳孔缩小和视轴向鼻中线会聚 13视网膜上全是视锥细胞而全无视杆细胞的部位是 A.视盘 B.视盘周边部 C.视网膜周边部 D.中央凹 E.中央凹周边部 14下列关于视杆细胞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鸡视网膜中仅有视锥细胞 B.对光的敏感度高 C.无颜色觉 D.视物精确性高 E.只含有一种感光色素 15下列关于视锥细胞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主要位于视网膜的中央部 B.对光的敏感性差 C.无颜色觉 D.视物精确性高 E.含有三种感光色素 16下列关于视杆细胞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外段的形态与视锥细胞不同 B.外段的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 C.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D.能产生去极化的感受器电位 E.视紫红质对 500nm 的电磁波敏感 17下列关于视锥细胞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外段的形态与视杆细胞不同 B.外段的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 C.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D.能产生超极化的感受器电位 E.视锥与视杆细胞的换能机制类似 18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都位于 A.枕叶皮层 B.外侧膝状体 C.中脑 D.脑桥 E.延髓 19大多数色盲可能的病因可能是 A.遗传因素 B.缺乏维生素 A C.视紫红质合成不足 D. 视网膜病变 E. 视蛋白合成不足 20夜盲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视紫红质过多 B. 视紫红质合成不足 C. 视蛋白合成不足 D. 11-顺视黄醛过多 E. 视网膜病变 21下列不同颜色的视野,最大的是 A.白色 B.黄色 C.蓝色 D.红色 E.绿色 22食物中长期缺乏维生素 A 主要影响人 A.在明处的视力 B.在暗处的视力 C.颜色视觉 D.立体视觉 E.双眼视觉 23下列关于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光照下分解为视蛋白和视黄醛 B. 11-顺视黄醛转变为全反型视黄醛 C.视杆细胞产生感受器电位 D. 全反型视黄醛转变为 11-顺视黄醛 E.整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24下列关于视紫红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对光很敏感 B.其分解、合成反应是可逆的 C. 长期缺乏维生素 A 合成减少 D.视蛋白和视黄醛可合成视紫红质 E.为视锥细胞的感光色素 25下列关于声波使鼓膜振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鼓膜的面积大致和卵圆窗相等 B.鼓膜上的压强和卵圆窗膜上的相等 C.鼓膜可以改变任何外加振动的频率 D 鼓膜的振动和声波的振动同始同终 E.咽鼓管堵塞时鼓膜向外突出 26下列关于鼓膜及中耳传音增压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鼓膜的面积是卵圆窗的 17 倍 B.鼓膜能复制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 C.听骨链的支点在杠杆的重心上 D.听骨链长臂长度是短臂的 1.3 倍 E.中耳的传音增压效应是 22 倍 27半规管壶腹嵴内的毛细胞的适宜刺激是 A.旋转变速运动 B.旋转匀速运动 C. 直线加速运动 D.直线减速运动 E. 直线匀速运动 28椭圆囊和球囊斑内的适宜刺激是 A. 旋转加速运动 B. 旋转匀速运动 C. 旋转减速运动 D. 直线变速运动 E. 直线匀速运动 29下列关于微音器电位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在耳蜗及附近记录到的电变化 B.其频率和幅度可与声波振动一致 C.潜伏期极短,无不应期 D.对缺氧和深度麻醉敏感 E.听神经纤维变性时仍能出现 30蜗管外壁处的血管纹结构细胞的主要作用是 A.蜗管内淋巴正电位的产生和维持 B.外淋巴电位的 产生和维持 C.听毛细胞膜内电位的产生和维持 D.微音器电位的产生和维持 E.听神经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 31当头部前倾 30。而围绕人体垂直轴向左旋转开始时,眼球震颤的方向是 A慢动相向右,快动相向左 B. 慢动相向右,快动相向右 C. 慢动相向左,快动相向右 D. 慢动相向左,快动相向左 E. 慢动相向上,快动相向下 32下列关于嗅觉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各种气味是 7 种基本气味组合而成 B.气味分子可与嗅细胞的受体结合 C.通过 G-蛋白产生第二信使 D.嗅细胞可产生超极化的感受器电位 E.在轴突上可引起动作电位,传向中枢 33下列关于味觉感受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味觉的感受器是味蕾 B.主要分布在舌背部表面和舌缘 C.各种味道是由四种基本味觉组合 D.舌尖部对甜味比较敏感 E.甜的刺激是通过特殊化学门控通道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能源工业互联网在新能源行业智能检测与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报告
- 烟囱建设项目施工方案与安全措施
- 2025年新能源行业绿色制造工艺标准与绿色金融支持报告
- 足球俱乐部招商合作方案(2024版)
- 城际河堤加固施工施工方案
- 物流企业运输合同及风险管理
- 2025年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新能源安全管理2025年技术创新与政策导向报告
- 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承包合同
- 小学数学思维培养活动方案设计
- 单位食堂劳务外包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5三门县国企招聘考试题目及答案
- 汽车维修试车协议书
- 电梯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连锁餐饮督导管理制度
- 2025-2030红色旅游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植筋施工方案 全
- 2025四川省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 法院舆情风险防控课件
- 动态系统仿真技术-全面剖析
- 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