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同区分区性总体规划大同区分区性总体规划 说明书说明书 (20052020 年)年) 组编单位:大同区人民政府、大庆市规划局组编单位:大同区人民政府、大庆市规划局 编制单位:大庆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单位:大庆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2006 年年 03 月月 1 目目 录录 第一部分 大同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章 区域概况 第二章 总体规划背景 第三章 规划原则、依据、期限 第四章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第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第六章 区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第七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八章 区域交通系统规划 第九章 区域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第十章 区域旅游发展规划 第十一章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第二部分 大同镇城区总体规划 第一章 城镇基本情况 第二章 指导思想、目标和规划年限 第三章 城市性质、规模、用地发展方向及规划区界定 第四章 城市用地规划结构 第五章 城市主要建设用地规划 第一节 居住用地 第二节 公共设施用地 2 第三节 工业用地 第四节 仓储用地 第六章 道路交通规划 第一节 对外交通规划 第二节 道路系统规划 第七章 绿地系统规划 第八章 专项工程规划 第一节 给排水工程规划 第二节 电力工程规划 第三节 电信工程规划 第四节 供热工程规划 第五节 环境保护规划 第六节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第七节 综合防灾规划 第九章 景观风貌特色规划 第十章 近期建设规划 第十一章 总体规划实施措施 附 表 表一 2004 年大同镇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表二 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表三 近期建设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表四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3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大同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大同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章第一章 区域概况区域概况 一、地理位置一、地理位置 大庆市大同区位于松嫩平原中西部,地处东经 124o4730, 北纬 46 o0220。大同区东邻安达市,南邻肇州县,西接杜尔伯 特蒙古族自治县,西南毗邻肇源县,北连红岗区,是大庆市最南部 的一个区,距大庆市区 68 公里。全区面积为 2620 平方公里,占全 市总面积的 46.5%。 二、历史沿革二、历史沿革 大同一带在 1878 年前只是草原一片,四野茫茫、交通闭塞、商 旅不多的地方,旧有“百里无人烟”之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始放荒招垦,人烟渐密,始属肇州。 民国二年(1913 年) ,大总统今发布,肇州直隶厅改为肇州县。 将大同划为肇州县第五区。伪满康德元年(1934 年 12 月)大同致 设肇州县第四区管辖,分为大同镇。 1947 年 11 月份,肇州县行政区划变动,将大同及其邻村划为 肇州县第五区;1956 年 3 月 17 日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文件将大同 划镇;1958 年 10 月,全县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对部分小乡进行 调整改称大同乡;1959 年 9 月 26 日,松辽盆地第三号基准井(简 称松基三井)胜利喷油,同年国庆前夕,将大同一带改为大庆区; 1960 年 5 月 19 日将大同区划为安达市。 1965 年 3 月 27 日国务院批准,将大庆区所属十个公社同时划 4 归安达县所辖;1978 年 2 月 1 日大庆市大同区正式建立,4 月 16 日 正式移交,1984 年以后,大同区辖十乡(镇)六个办事处;1985 年 红旗林场交大同区,和平种畜场版图隶属大同区,业务隶属绥化农 垦局。 三、自然条件三、自然条件 (一)地形地貌 大同区海拔高度 135.226 米,东西长约六十公里,南北长七十 五公里,境内是波状起伏的平原,仅有岗、平、洼三种地形。从总 体看,西部有风积漫岗,东部为起伏不大的平地。 岗地较为普遍,但分布最多起伏较大的位于大同区西南部老山 头乡。十一道黄土岗遍及全乡,其中最大为老山头岗,长达 15 公里。 其次是西部和北部双榆树乡和林源镇,岗地约占全乡总面积的百分 之四十五。 平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百分之五 十左右。其中祝三乡、大同镇平地面积约占本乡(镇)总面积的百 分之七十以上。 洼地遍布全区。东部和中部多是无水洼地,素称“盐碱地,涝 洼塘” 。西部积水洼地较多,形式大大小小自然泡泊,全区自然泡泊 面积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五。 (二)土壤条件 大同区是松花江、嫩江流域冲积而成的波状平原的一部分,母 质多为黄土状砂质粘土。又由于受原始植被杂草群落和中温带大陆 5 性季风气候影响,全区土壤可分为以下五类:一是中厚层碳酸盐黑 钙土。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以上;二是薄层碳酸盐黑钙土。约占 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三是碳酸盐草甸土。约占总面积的百分 之六;四是棕色沙壤土。兴隆泉乡居多;五是盐土和碱土。 (三)气候条件 大同区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比较明显。春季 (3 至 5 月) ,干旱、少雨、多大风;夏季(6 至 8 月) ,高温、多雨、 光照足、多南风;秋季(9 至 10 月) ,温凉、多晴天,气温逐渐降 低转冷;冬季(11 至 2 月) ,严寒、少雪、多西北风。 (四)自然资源 大同区有较为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地面有大面积的耕地、 草原和部分水面资源。依靠这些资源,使得大同区经济不断发展和 壮大,也是大同区人民赖以生存和繁衍生息的宝贵财富。 1. 油气资源 大同区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大庆油田公司采油七厂、 采油八厂、采油五厂四矿和五矿均设在大同区境内,每年都为大庆 的石油高产稳产做贡献。 2. 耕地资源 大同区属于大庆市的农业区,2003 年全区总耕地面积 75814.2 万 m2,其中计划面积 52282 万 m2,播种水稻、小麦、玉米、高梁、 谷子、糜子、大豆、杂豆、药材、油料、甜菜、瓜果、红干辣、蔬 菜等作物。 6 3. 水面资源 大同区淡水水面总面积 37098.6 万 m2,其中和平牧场 1922 万 m2,地面水源主要来自天然降水和引嫩水。 自然泡泊主要分布在大同西部,水面面积随着旱涝年景而变化。 全区主要自然泡泊有 29 个,其中双榆树乡大拉海泡水面最大。大庆 南部引嫩工程把大同区西部富强泡、二龙山泡、河北泡、乌尔塔泡、 玛瑙泡、勃尔根湖、大拉海泡划归管理。这些淡水资源除引水灌溉 外,可繁衍多种鱼类。 4. 草原资源 大同区草原总面积 64399.2 万 m2,其中和平牧场 13447.4 万 m2。 天然牧草有羊草、野生草、水稗、星星草等 12 种,其中以羊草为主。 羊草草质优良,营养价值高,每公斤羊草含可消化蛋白质 32 至 75 克,与豆科野苜蓿营养价值相同。 5. 其它资源 大同区还有林业、芦苇、中草药、旅游资源。林业是大同区逐 年发展的产业,2003 年全区林业用地 20718.1 万 m2,其中和平牧场 4391.5 万 m2。林业种类主要有用材林、防护林、四旁林、经济林。 芦苇生产地较为可观,全区共有苇塘面积 7281.2 万 m2,为编织、苫 房、造纸提供原料。中草药生产种类主要有防风、甘草、狼毒等几 十种,多产于草原和林区。草药种植有板兰根、菊花、枸杞等,尤 其是板兰根产量高种植面积大。旅游景点只在红旗林场有设置,每 年夏季市内游客较多,有种类繁多的森林、花草、果园供人欣赏。 7 可观赏到野生动物和鸟类。 全区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表一 单位:亩 土地总面 积 耕地园林林地牧草地 城镇村及 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水域 未利用土 地 八井子乡 387203.3173962.21230.22583837960.625121.817817.43995965314.1 老山头乡 327934.2107176.3 8163.170963.921334.08965.868823.342507.8 双榆树乡 533517.2115394.2219.519154.7117275.812772.86830.723571426155.5 太阳升镇 222711.856384.2165.28999.295142.116975.710189.514435.920420 祝三乡422840207677.3194.921901.868925.920713.510121.426700.366604.9 林源镇 646319.71720621049.0124218.5247246.325583.810080.841903.424175.9 大同镇 165905.470889.559.36729.435400.914631.24669.13007.930518.1 高台子镇 362430.3144472.1274.429894.191362.925894.011683.223290.135559.5 和平牧场 489767.189196.2179.665872.1201710.612294.73484.6100367.016653.3 乡镇小计3068861.9 1048017.83192.5244898.8764278.4163026.880357.9453833.5311255.8 合计355862911372143372.1310770.9965989175321.583842.5554209.9327909.1 (四)经济条件经济条件 在行政区划上,大同归属大庆市区虽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事 实在大同地域上经过 40 多年的油田建设,已初步形成了比较雄厚的 工业基础。在区域形成了电力、石化、石油开采等主导工业门类, 即以新华电厂为代表的电力工业,以林源炼油厂、联谊石化总厂为 代表的石油化工工业,以及以采油七、八厂等为代表的石油开采工 业,这些中省直大中型企业以及地方骨干企业的建设和发展,集中 体现出大同区工业经济在全市工业经济的重要地位,代表了大同区 域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2004 年大同区生产总值 13.9 亿元,同比增长 14.8%,其中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 4.1 亿元、6.2 亿元和 3.6 亿元,同比分 别增长 4.0%、21.3%和 3.6%。 8 第二章第二章 总体规划背景总体规划背景 一、上一轮总体规划回顾一、上一轮总体规划回顾 (一)96 版总体规划概况 96 版总体规划编制于 1996 年,由大庆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 96 版总体规划主要内容为:大同镇城市性质为大同区政府所在地, 是大同区商品加工基地及集散中心,是大庆市南部农业区中心;城 市发展规模,到 2015 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 3.4 万人以内, 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 602 万 m2以内。同时,确立以集中、紧凑为 布局原则,使大同镇形成以组团形式组成的各专项用地中心,且之 间依靠路网达到密切联系,以构成全镇的中心;居住由内向外交织 发展,形成具有强烈内聚力的大同镇结构布局特点。 (二)96 版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 96 版总体规划批准实施以来,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城 市景观系统有了较大的改观,逐步解决了居住用地相对分散;道路 布局规整,红线宽度过窄和缺少为居民使用的开敞空间等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96 版总体规划还存 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没有解决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相混杂的现 象;没有考虑区域集中供热;没有为公共设施用地的发展留足空间 等问题。 二、本次规划的编制背景二、本次规划的编制背景 9 为贯彻落国务院委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 市委提出的“加快构建全面发展战略新高地”等重大决策,以及大 同区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精神,加强对全区城镇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的宏观调控,使总体规划能够更明确地指导大同区的各项城市建设, 在 1996 年批准的大庆市大同镇总体规划(19962015 年) 的基 础上,由大庆市规划局和大庆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重新编制大 同区分区性总体规划(20052020 年) 。 三、本次规划编制重点三、本次规划编制重点 (一)论证城镇发展目标,确定发展性质 为大同建立新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起点,充分分析论证大同发展 的外部区位条件与自身的优劣条件,确定大同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以保证城镇社会经济向科学、合理、可行的方向发展。 (二)调整城镇发展规模,拓展城镇发展空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必将导 致用地规模的受限,城镇发展空间需要在总体规划层面加以调整和 合理引导。 (三)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健全综合服务功能 现状城镇功能布局有待完善,用地相互混杂现象严重,各项城 市建设用地比例不尽合理,影响了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的发挥。在本 次总体规划中,需充分考虑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协调各项建设用地。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投资环境 10 随着城镇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城镇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进一 步显露,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投资环境的质量。 (五)保护生态绿化系统,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大同现有工业企业的壮大及同祝、南垣、林源三大园区的建立, 将对环境构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充分利用并保护大同现有的生态 绿化系统,建设合理的城镇公共绿地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章第三章 规划原则、依据、期限规划原则、依据、期限 一、规划原则一、规划原则 1. 整体性原则 大同区是大庆市内拥有乡镇最多的一个行政区,是大庆市最重 要的粮食蔬菜生产基地,担负着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重要角色,因 此,大同区总体规划应充分考虑在全市整体的地位和作用。 2. 系统化原则 大同镇做为大庆市域城镇体系的二级城镇,在整个体系中担负 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大同镇和周围各城镇联系紧密,而且是主城区 对周围地区经济辐射作用传递的主要载体。因此,规划中不能孤立 地就大同镇论大同镇,要上升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高度去探讨 区域城镇的发展,充分考虑各城镇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不同时期对 不同的产业重点要有所侧重,将流通贸易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的发展 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 3. 动态性原则 11 对于大同区而言,与其它行政区相比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城市 建设速度不快,预计规划期内大同区城市建设将不断加快,必须用 动态的观点来研究解决问题,使规划具有弹性。 4. 相互协调性原则 大同区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随着城市的发展,必将产生油田 生产和城市建设的矛盾,规划期内使其矛盾相互协调。 . 强化产业优势和产业特色的原则 通过大同区产业发展分析,本次规划立图通过同祝园区的建设, 依托祝三乡现有的工业载体优势,重点培植玉米深加工产业,突出 强化大同产业的优势和特色。 二、规划依据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等技术标准; 5.黑龙江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规范 ; 6.大庆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 7.大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 8.大庆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52020 年) ; 9.大庆市市域村镇体系规划 (20012020 年) ; 10.大庆市大同镇总体规划 (19962015 年) ; 11.大同区 2005 年政府工作报告 ; 12 12. 大同区分区性总体规划任务书; 13. 相关法规及政策文件。 三、规划期限三、规划期限 根据城市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有关规定及上一 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及实施情况,确定本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 20052020 年,其中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 20052010 年。 第四章第四章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一、区位条件一、区位条件 从经济地理位置角度来看,大同区位于大庆市市域中南部,黑 龙江省省域西南部,地缘条件优良。而且北邻大庆市区,东毗安达 市,受两个城市的吸引与辐射。让通铁路贯穿区域的西部,区位条 件从整体而言相对优越。 二、资源条件二、资源条件 地下出油、地上产粮是大同区的一大特点,是全市唯一以农为 主、农牧渔业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农牧业区。区域内农业资源、 工业资源、人口资源等各项资源要素在地域空间上组合良好。特别 是农业资源中的绿色食品资源、牧草地资源十分丰富;工业资源, 大同区地处油气分布带上,地下石油、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由于 采油七厂、八厂等企业均是在 80 年代初开始进行规模较大的商业开 采,因此,和其它开发年代较长的油田相比,大同区域的油气尚属 后备储量。人力资源中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力储备充足,高科技、 13 高技能人才正逐步加大比例。 以上资源要素构成了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 发展和产业布局优化等空间发展与布局的基础。 三、产业经济条件三、产业经济条件 根据资源统计分析,目前大同区产业结构已初步形成了 29.5:44.6:25.9 的结构型态。 第一产业中,种植业占比例较大,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按照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的思路,构筑了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 2004 年,粮食总产量达到 3.2 亿斤,万寿菊、瓜菜、中药材等基地 扩大到 21.7 万亩,亚辉、绿友等龙头企业带动基地的能力进一步增 强,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延伸;以大鹅为重点,以“两牛”和生 猪为两翼的畜牧业实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畜牧业实现产值 3.1 亿元。 第二产业中,围绕市场需求,依托地方丰富的资源,稳步推进 了玉米酒精、精制面粉、包装纸业 3 个大项目,实现了亿元以上项 目建设零的突破,论证储备了糠醛、绿色环保营养玉米粉等一批项 目。林源轻纺工业园建设顺利启动。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 5.6 亿元, 利税 1.5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5.9%和 9.4%。 第三产业中,商贸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流通贸易业发展态势 良好,特别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极 具潜力。 总体分析来看,区域目前已经形成的产业经济结构形态,为规 14 划期内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与改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产业特色中重 点依托了区域地方资源,产业链条较合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 入发展,区域经济、社会、环境与资源在空间配置上进一步合理地 整合,将极大地促进区域城市化进程。 四、基础设施条件四、基础设施条件 让通铁路贯通区域的西部地带,是大同区的重要发展轴。区内 有八个火车站点,有萨大、大肇、明沈、同昌等四条主干路和乡镇 公路,大庆油田专用公路等,构成了全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区 内联系各乡镇的公路网已初步形成,为区域整体发展,物流、信息 流、能量流、人流等要素流动奠定了基础。 大同区的电力主要由太一联合站、宋芳屯一次变、新华电厂的 三条 35KV 线路及七厂大同变电所供给,农村电力网络已基本形成, 能够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总体评价来看,大同区区位条件良好,资源要素空间组合状况 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城镇发展基础设施条件 具备,投资环境条件优良,社会公用设施完备,有利于区域城市化 进程不断加快,有利于工业化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社会、环境 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第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一、经济状况一、经济状况 1. 2004 年实现区域生产总值 13.9 亿元,同比增长 14.8%,其中 15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 4.1 亿元、6.2 亿元和 3.6 亿元,同 比分别增长 4.0%、21.3%和 3.6%,本级财政收入实现 9800 万元, 同比增长 5.0%。 2. 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5.89 亿元,新建和续建项目 23 个, 规模以上企业由原来 11 户增加到 15 户,全年工业企业实现产值 20.5 亿元,同比增长 25.2%,实现利税 1.5 亿元,同比增长 9.4%; 安信同维酒精制造、南垣纸业包装、益康面粉加工等大项目的建成, 实现了大同区上亿元项目建设零的突破;轻纺工业园区开发建设进 展顺利。 3. 2004 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 3.2 亿斤,实现牧业产值 3.1 亿元, 占农业总产 41.3%;生态和水源建设得到加强,完成造林 2.2 万亩, 改良草原 6.5 万亩。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重要渠道,有组织转移 农村劳动力 1.9 万人,创收 7000 万元。全年农村合作经济总收入实 现 8.9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830 元。 二、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二、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 根据大庆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52020 年)确定今后十五年 大庆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是:经济发展应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 整为主线,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核心。总体 思路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 以体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巩固加强第一产业,积极调整第二产业, 大力培育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充分分析整个市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依据大同区第十一个五 16 年计划,以及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市委提出的“加快构建 全面发展战略新高地”等重大决策,结合大同区的优势和特点,确 定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全市构建全面发展战略新 高地的要求,以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大同为目标,坚决果断地推进 经济发展战略重点转移,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展。 三、发展目标三、发展目标 大同区是全市五个行政区中最大的一个农牧业区,目前正处于 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确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以农牧业为 基础,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并进一步完善由单一产业向多 元产业转变;培育现代化产业,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由速度数量型向 质量效益型转轨,形成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四、经济发展战略四、经济发展战略 (一)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战略 从大同区与其他城镇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不论在经济实力还 是现代规模上,都没有绝对的优势。围绕大同区丰富的自然资源进 行有效地开发利用,才是大同区真正的出路。 高效生态经济是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以生态经济效益为中 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企业结构调整充 分发挥大同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轻纺、纸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等,建立生产高效、生态协调、绿色产业体系,以达到高效经济时 期的综合经济模式。通过规划建设,实现“蓝天、碧水、绿城”的 17 生态城镇,营造“环境优美、文明健康、以人为本”的生态区是生 态发展战略的主要方向。同时要谋求大同区的长远发展,必须实现 大同区的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管理、品牌服务的塑造战略, 实现大同区经济的长远发展。 (二)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战略 城镇化和工业化作为城镇发展的两大战略必须有机结合起来, 一方面充分发挥地区优势,通过工业化加快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建 立可持续的生态产业体系,增强城镇的经济竞争力;另一方面推进 城镇化进程,通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优化城乡结构、完善城镇 功能、创造良好的空间载体,提高中心镇的拉动作用和规模经济的 形式,达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五、经济发展对策五、经济发展对策 (一)实施“三大转移” 1. 以林源、南垣、同祝三大园区建设为重点,集中力量做强轻 纺、纸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加速推进由农业大区向工业强区的战 略转移。 2. 以完善农业生产功能、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攻方向,进一步 壮大大鹅、瓜菜、色素、芝麻、中药材、花卉苗木六大品业,加速 推进由传统农业区向特色农业区的战略转移。 3. 以建设太阳升粮食贸易区为龙头,着重完善农用物资和瓜菜 两大批发市场,加速推进由集镇贸易区向现代商贸物流区的战略转 移。 18 (二)以现代化城镇为标准,加快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大同区城镇建设应以现代化城镇作为标准,适应现代的生产和 生活方式,全面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保证城镇的经济发展 以及良好的居住环境。 第六章第六章 区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区域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一、现状概况一、现状概况 大同区下辖 4 个镇、4 个乡、58 个行政村、315 个自然屯及一 个牧场和 6 个街道办事处,其中中心镇 1 个大同镇,建设用地 面积 439.48 万m2;建制镇三个,分别是高台子镇、林源镇、太阳升 镇;一般乡镇四个,分别是八井子乡、老山头乡、双榆树乡、祝三 乡;此外有和平牧场一处。 2004 年,大同区总人口为 24.70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7.31 万 人,农业人口为 17.37 万人,暂住人口为 200 人。 大同区乡镇基本情况一览表(2004 年) 表二 乡镇名称总户数总人口非农业人口现状职能 大同镇129693732713026 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结合服务近郊农业, 是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 高台子镇11326360439920以石油生产、种植业为主 林源镇113753349415896为石油化工生产基地、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 太阳升镇448714599969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与集散 八井子乡1069129093980以农业生产、家禽饲养为主 老山头乡111993351214223以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为主 双榆树乡6593215486351为大庆地区供电基地、以粮食生产为主 祝三乡871030501907以粮食生产、农副产品加工为主 19 和平牧场34901083310833以畜牧业为主 二、区域城镇化水平及其地域差异二、区域城镇化水平及其地域差异 2004 年末,区域总人口 24.70 万人,其中各建制镇和乡驻地实 际居住人口为 7.6 万人,占区域总人口的 30.77%,即全区 2004 年末 大同区的城镇化水平为 30.77%。 大庆市域整体城镇化水平较高,城镇化水平为 85.29%,五个行 政区的城镇化水平分别为:萨尔图区,99.62%;龙凤区,83.53%; 让胡路区,92.31%;红岗区,78.70%;大同区,30.77%。大同区处 于五个行政区中的最末位。 三、区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现状三、区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现状 大同区目前形成以大同镇为核心的等级各异,层次不同的城镇 体系布局雏形。 现状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一览表 表三 层次城镇职能规模数量(个)城镇名称 1一级城镇1大同镇 2二级城镇4林源镇、高台子镇、双榆树乡、太阳升镇 3三级城镇4祝三乡、老山头乡、八井子乡、和平牧场 四、区域城镇职能分工情况四、区域城镇职能分工情况 大同镇为区域的中心城镇,是整个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 心,其职能以种植业、食品加工业为主,并初步形成以农副产品加 工业为龙头产业的城镇职能,高台子镇作为重要的采油生产基地之 一,林源镇作为石化生产基地和采油生产基地,双榆树乡为全市的 供电基地之一,其它集镇均带有农村集镇的特点,以种植业、畜牧 业发展为主要职能,经济发展缓慢,区域特色经济优势不明显。 20 五、区域城镇体系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五、区域城镇体系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区域经济发展缓慢、产值低。 大庆市区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统计表(2004 年) 表四 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 增长(%) 财政收入 (万元) 增长(%)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 萨尔图区86317913.01727811.62.00 龙凤区28161620.11771218.96.29 让胡路区88400315.82006930.62.27 红岗区20030523.3622337.83.11 大同区13991014.8107842.47.71 五区合计23690137206618.5 由大庆市区国内生产、财政收入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大同区的 国内生产总值处于大庆市区的最末位,而且与 2003 年相比,增长了 14.8 个百分点,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农牧业。 2. 中心镇区的作用不强。 大同镇作为大同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区域的经济发 展中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但由于本身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性, 造成大同镇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薄弱,辐射作用弱。目前仍面 临着尽快改变职能,加强综合实力,加速稳步地发展建设现代化城 镇的重大任务。 3. 城镇体系内的职能分工不明确。 21 大同区城镇的职能有各自的特点,各城镇职能多根据当地所具 有的发展条件而定。农业、畜牧业生产基地类型的乡镇较多,大部 分乡镇没有发挥出资源优势和职能潜力,城镇职能雷同,缺乏合理 的分工和必要的联系。 4. 基础设施不健全,未能形成系统。 大同区的城镇规模小,建设分散,基础设施难以配套。乡镇内 的土路较多,交通不成系统,居民的生活质量受到了很大影响,而 分散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为长远的发展预留空间。 第七章第七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范围一、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范围 大同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范围同大同区行政管辖范围一致,面 积 2620 平方公里,总人口 24.70 万人,包括 8 个乡(镇) 、58 个行 政村、315 个自然屯及一个牧场和 6 个街道办事处。 二、区域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二、区域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一)人口规模预测 根据黑龙江省人口发展趋势,及大庆市域城镇体系对大同区的 人口规模界定,并充分考虑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可能,同时对区域 人口的历史变化进行全面分析,本轮规划采用人口自然增长率 7,机械增长率 8,人口平均增长率采用 15的指标,到近期 2010 年区域总人口为 27.0 万人,远期 2020 年区域总人口预计可发 展到 32.0 万人,较 2004 年末的 24.70 万人,增加了 7.3 万人。 22 (二)城镇化水平预测 2004 年末,大同区各建制镇和乡驻地实际居住人口为 7.6 万人, 城镇化水平为 30.77%,属于城镇化进程中的初期阶段。到规划期末, 各建制镇和乡驻地实际居住人口为 14.4 万人区域城镇化水平达到 45%之 间,成为区域城镇化进程中的快速增长时期。 三、区域城镇体系发展战略规划三、区域城镇体系发展战略规划 (一)城镇体系发展目标 在区域范围内,科学合理地预测分析区域城镇发展条件,城镇 化水平和发展前景,在节约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优化区域城 镇布局和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完善城镇职能体系,明确城镇职能分 工,合理确定区域城镇的等级规模和空间结构,加强中心城镇的职 能作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将大同区建设成为农工贸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良好,具有油城特色和北国特色大庆市的南城区。 (二)城镇体系发展战略 大同区城镇进一步建设发展,在现状四镇四乡的分布格局上, 既要依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更要适应高科技产业和综合经济的 发展要求,还要为发展整个区域经济创造条件,从而为大同区的可 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具体内容如下: 1. 按照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加大中心城镇的第二产业和 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第二产业以项目开发建设为核心,突出林源、 南垣、同祝三大园区建设,举全区之力做强轻纺、纸业和农副产品 加工业三大产业,加速推进由农业大区向工业强区的战略转移;第 23 三产业以载体建设为切入点,做大太阳升粮食贸易区,着重完善农 用物资和瓜菜两大批发市场,加速推进由集镇贸易区向现代商贸物 流区的战略转移,第一产业的发展与布局以基地建设为核心,积极 发展绿色和特色农业,重点布置在一般乡镇内。 2. 进一步明确城镇体系的空间发展走廊。建立起区域整体发展 的骨架系统,使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规划期内,依托 交通动脉形成区域空间发展轴线,促使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 人员流动的高效运行不断完善,并逐步形成“四心、四区”的空间 发展走廊。 3. 结合区域城镇的发展和布局,对区域进行城镇经济区划,本 轮规划将区域划分为四大城镇经济区。第一区是东部城镇经济区, 以大同镇为核心,包括祝三乡、高台子镇、八井子乡的地域范围; 第二区是南部城镇经济区,以八井子乡为主要经济带动乡镇,包括 太阳升镇的地域范围;第三区是中部城镇经济区,以林源镇为主体 乡镇,包括双榆树乡的地域范围;第四区是西部城镇经济区,包括 和平牧场的地域范围,形成各具特色、分工明确的地域经济系统。 四、区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四、区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在大庆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将大同确定为二级城镇,本次 规划将大同作为独立的整体考虑,根据大同区区域城镇的布局现状、 交通、资源、人口、产值等条件及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区域综合经 济实力,规划将大同区域城镇分为三级。 一级城镇大同镇,其中大同镇是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 24 通、金融、信息中心,中心性地位进一步强化,形成区域行政办公 基地,流通贸易集散地,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绿色特色农业生产 研发基地,积极扩大其外向辐射与吸引作用。随着松花江公路大桥 的建成,大同区在大庆市域乃至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区中心性地位会 进一步提高。 二级城镇包括林源镇、高台子镇、双榆树乡、太阳升镇。其中 林源为石油化工生产基地,依托林源地区产业基础好,投资环境优, 劳动力资源丰富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力建设大庆轻纺园区;高台 子镇为整个大庆市区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双榆树乡为石油生产服 务型城镇,为大庆市区的供电基地,并且是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 一;老山头乡充分挖掘现有工业基础优势,培育纸业包装产业;太 阳升镇为粮食自由贸易区,到规划期末将其建设成黑龙江西部最大 的粮食集散地。 三级城镇包括祝三乡、老山头乡、八井子乡、和平牧场,三级 城镇充分围绕地方资源,建立起具备自身特色的产业经济结构体系, 积极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留足空间。 其中祝三乡依托现有的工业载体优势,以及借助大同镇处于全区中 心的区位优势,大肇路拓宽改造后的交通优势,重点培植玉米深加 工业;八井子乡以增强农业生产功能、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攻方向, 加速推进传统农业乡向特色农业乡的战略转移;和平牧场以畜牧业 为主,并大力发展乳制品产业。 规划期内逐步形成的一级城镇二级城镇三级城镇,构 25 造出科学合理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体系,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各城镇 的优势,取得最佳整体效益。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一览表(20052020 年) 表五 层次城镇职能等级城镇个数城镇名称 1一级城镇1大同镇 2二级城镇5林源镇、高台子镇、双榆树乡、老山头乡、太阳升镇 3三级城镇3祝三乡、八井子乡、和平牧场 五、城镇体系职能分工结构规划五、城镇体系职能分工结构规划 根据区域中各乡镇的资源特点,按照社会劳动地域分工协作理 论,充分依托现有的交通系统网络,在规划期内形成城镇职能类型, 实现各城镇的发展与布局科学合理,其类型如下: (一) “综合型”:该类型为大同镇,是全区的政治、文化、经 济中心,相对其它城镇商品交易活跃,城镇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完善。 城镇职能以农副产品深加工第二产业为主,并大力发展建材业的综 合性城镇。 (二) “工业主导型”: 1. 祝三乡:与大同镇共同构筑同祝园区、培育壮大玉米深加 工产业。 2. 林源镇:为石油生产基地,并大力发展轻纺产业。 3. 老山头乡:依托现有工业基础优势,重点培育纸业包装产 业。 4. 高台子镇:在采油生产的基础上,发展石油附属产业。 (三) “商贸主导型”:该类型为太阳升镇,大力发展辐射能力 26 强的区域性批发市场,以促进商品的流通。 (四) “农牧主导型”:为八井子乡、双榆树乡、和平牧场,该 类型的乡镇自然资源丰富,土质肥沃,发展农牧业具备良好的条件, 以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特色牧业为主。 区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 表六 职能类型城镇个数城镇名称 综合型1大同镇 工业主导型4祝三乡、林源镇、老山头乡、高台子镇 商贸型1太阳升镇 农牧服务型3八井子乡、双榆树乡、和平牧场 六、区域空间布局规划六、区域空间布局规划 在规划期内,充分依托各城镇的职能特点,重点形成“四心、 四区”的区域骨架系统。 “四心”指四个经济区片中的职能核心,通 过四个职能核心逐级向外放射,辐射各经济区片中其它村屯。 “四区” 指根据位置条件、职能类型,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优势、发展潜力, 划分的四个经济区片。 (一)以大同镇为中心的东部城镇经济区 该区包括大同镇、祝三乡、高台子镇、八井子乡地域范围。该 区第一产业以绿色、特色农业种植以及畜牧养殖业为主;第二产业 借助大同镇处于全区中心的区位优势、大肇路拓宽改造后的交通优 势及祝三乡现有工业载体优势,重点培植玉米深加工业;第三产业 重点发展商业、金融、交通运输、信息服务业等行业,并突出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商业金融中心、休闲娱乐中心、教育科研中心。该 地区人口容量积极发展到 18.0 万人左右,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社会、 27 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区域东部城镇经济区。 (二)以老山头乡为中心的南部城镇经济区 该区包括老山头乡、太阳升镇地域范围。老山头乡地处大同区 西南端,是大庆石油管理局采油七厂开发区腹地。充分挖掘老山头 乡现有工业基础优势,加快推进南垣园区建设,培育纸业包装产业; 太阳升镇是大同区经济发展“特区” ,国家粮食储备库、宏达水泥厂、 久隆精细化工厂等,大企业就建在太阳升工业小区内。规划期内做 大太阳升粮食贸易区,完善农用物资和瓜菜两大批发市场。该区第 一产业以绿色、特色农业生产、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第二产业以纸 业包装产业、精细化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体,饲料产业、仓 储业为辅的结构体系;第三产业主要发展流通贸易业、交通运输业 等。促使城镇经济合理布局、分工明确,该区地域人口总量控制发 展到 6.0 万人左右。 (三)以林源镇为中心的中部城镇经济区 该区包括林源镇、双榆树乡地域范围。林源镇以石油生产为主, 并发展以纺纱、毛衫为重点的轻纺工业;双榆树乡发展粉煤灰生产 及再利用等工艺流程。第一产业以绿色蔬菜、瓜果生产,以及树种 培植为主;第二产业发展轻纺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发展 旅游服务业、流通贸易业、交通运输业等。形成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的城镇经济区。该区地域人口总量控制发展到 6.0 万人左右。 (四)西部城镇经济区 该区包括和平牧场地域范围。该区牧场自然资源丰富,承担黑 28 龙江省农垦总局 5000 亩苜蓿种子田基地建设。第一产业以畜牧业为 主;第二产业以乳制品加工业为主;第三产业以流通贸易业为主。 该区地域人口总量控制发展到 2.0 万人左右。 第八章第八章 区域交通系统规划区域交通系统规划 客流交通系统分为县外交通、县内交通、镇内交通三个层次。 一、区外客流交通一、区外客流交通 从区外客流交通层次而言,大同区与区外地区有客流联系的主 要有哈尔滨市、肇东市、安达市、兴城市、昌五县,其联系方式分 为公路、铁路二种,公路客运的显著特征是股份制占据主导地位, 铁路运输是让通铁路从区域穿过,共有火车站八座。因此,规划建 议近期开设公路、铁路联运业务,以方便出入区域的乘客,远期将 形成公路、铁路联网的格局。 二、区内客流交通二、区内客流交通 区内客流交通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2004 年,现有客车 33 台, 营运线路 24 条,日发车 57 个班次,营运里程 1884 公里,平均日客 流量 520 人。到规划期末,增加大同东风新村的路线,并结合大 同区的实际情况,建设以萨大路、大肇路、安民路为基本框架,以 乡村公路为环绕,打通断头路和死角,形成以“奔驰”标志为图形 的四通八达区域公路网络体系,使大同区成为全市南部交通枢纽。 三、镇内客流交通三、镇内客流交通 镇内客流交通分为个体岗田、人力三轮车、自行车、步行四种 29 形式,目前镇内客流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道路狭窄,除大同镇近 几年加大道路建设力度,使道路红线平均宽度在 20 米左右,其余乡 镇均偏低;其次,岗田车虽起到了公路交通工具的作用,但噪音大, 争抢道路,随意停放现象严重;第三,各乡镇内缺乏足够的停车面 积。 规划建议镇内客流交通的发展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 经济条件允许的乡镇可争取发展公共交通,公共交通既可以以机动 车为主要形式,也可以以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两者结合的形式;其次 小型机动车出租服务随着城乡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会成 为各乡、镇发展公共交通的主要形式。此外,改善道路落后状况, 是改善各乡、镇客流交通系统的迫切需要,在进行道路改造时,应 考虑足够的停车场、加油站及人流集散空间。 第九章第九章 区域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区域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一、城镇生态环境系统存在的问题一、城镇生态环境系统存在的问题 大同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大量进城人口,致使城镇生态环 境中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1. 大多数城镇用地过于松散,且每户宅基地面积偏大,导致 动迁困难,大大制约了城镇的发展。 2. 大多数城镇的噪声超标,污染源主要是各种交通工具和农 用机械等,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 3.垃圾清运系统不完善,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现象严重,污染环 30 境。 二、城镇生态环境系统规划二、城镇生态环境系统规划 (一)规划目标 根据大同区城镇经济发展规划,调整区域内城镇生态布局,统 筹组织城镇各项建设活动,使城镇生态系统与外界环境关系趋向协 调,提高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使城镇各项资源达到可持续发展。 (二)定量目标 1. 环境方面 城镇绿化覆被率:2010 年达 20%,2020 年达 35% 城镇垃圾清运率:2010 年达 50%,2020 年达 100% 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噪声强度:各类环境噪声区 2010 年不超过国家标准 2. 社会生活质量方面 城镇人均用地面积:120m2/人 3. 经济方面 工业经济环境效应指数,2010 年达 17,2020 年达 21 规划期末工业“三废”处理率达 100%。 (三)规划内容 1. 合理配置资源,使城镇经济网络体系与生态系统协调平衡 根据各城镇的环境容量和自然净化能力,合理配置资源,发展 适当行业,构建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平衡的城镇、及经济网络体系, 31 提高资源配置效益,保护环境。 2. 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提高环境效益 协调工业与环境的关系,通过有效途径,使地区工业性质城镇 不断完善,确立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充分利用环境容量使整个生 态系统趋于稳定。 1)做行业发展规划及调整前,应进行经济环境效益的系统分 析和评价,将结论引入规划决策的过程。 2)发展环境效益高的行业。 3. 加强城镇建设,改善城镇生活和生态环境。 1)原则上,老城区内不建任何工业企业,现有混杂在居住区内 有污染的工厂,必须迁出。 2)近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用设施的配置,提高环卫、 环保设施水平,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革,治理“三废”污染。 4. 城镇污染综合治理 1)综合利用和处理固体废弃物 城镇居民的小煤炉每天都要产生大量的粉煤尘,煤灰分散,大 多随意倾倒,对城镇环境危害极大,应加强煤灰炉渣的利用,对数 量大、集中排放的废物纳入资源管理轨道。 2)城镇水环境综合治理 加强城镇水源的保护,将城镇供水系统建设与其它生产活动协 调起来,采取统一的水源管理制度。 5. 城镇绿地系统建设 32 1)目前对西部林源镇、和平牧场和双榆树乡一带的风沙重点治 理区,加强营造农田和草原防护林的建设。 2)充分利用城镇空隙地,千方百计提高绿化率。 3)道路绿化,在新建道路的同时必须搞好绿化带,对原有道路 也要尽量见缝插针载种树木。 4)庭院绿地将有较大空地的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建设成为 “花园式工厂” 、 “花园式单位” 。 6. 城镇噪声污染治理 1)合理安排城镇功能分区,居住区内避免城镇主要交通流对其 分割,以及居住区内设厂。 2)建立合理顺畅的道路系统,避免人车争路,可有效降低交通 噪声。 第十章第十章 区域旅游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石油俄罗斯协议书
- 电焊机装配工合规风险规避能力考核试卷及答案
- 遗产继承分割协议书
- 外贸合作协议书
- 风机装配调试工工具生命周期管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牧草栽培工岗位职业健康、安全、环保技术规程
- 2025办公室租赁合同范本(标准版)
- 业务知识培训中心课件
- 2025年上海车牌买卖合同范本官方版
- 网络舆情培训课件
- 针灸调理养生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 髋关节骨折护理
- 短视频运营合同协议
- 2025年中国文创产品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6.2《多彩的职业》课件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
- 急性阑尾炎课件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计划及进度)
- 医疗护理品管圈48
- 2024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护理技能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环境影响评价》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课堂讲义
- 年产70万吨化学木浆项目环评报告公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