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下)答案总_第1页
大学物理(下)答案总_第2页
大学物理(下)答案总_第3页
大学物理(下)答案总_第4页
大学物理(下)答案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第九章 振动振动 练习一练习一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B 2.B 3.B 4.A 5.B 6.B 7.C 8.B 9.C 10.C 二、填充题二、填充题 11.11.1 分/ 4 (SI) 2 分 2 2 10cos(/ 4)xt s1 分 20.9 cm/s2 分 13. (振幅、角频率、初相各 1 分) 3 分 1 0.04cos(4) 2 t 14.113 分 5 m 2 分 (或) 2 分0.205 o 36.9 16.16. 3 11 cos() 6 xAt 旋转矢量图见图 2 分振动曲线见图 3 分 17. 3 分 o 36.9 3 s 3 分 2 分2/3 19.(SI)3 分 2 1 2 10cos(5 / 2) 2 xt 5 Hz 2 分 0.103 m 2 分 三、计算题三、计算题 2 21.21.(1) /3.13rad/sg l 1 分/(2 )0.5 Hz (2) 时, 0t 0 6 cmcosxA 0 20 cm/ssinA 由上二式解得 2 分8.8cmA (或2.33 rad) 2 分 ooo 18046.8226.83.96 rad 22.22.周期 1 分2 /0.25sT 振幅 1 分2 /0.25sT 初相 1 分2 /3 1 分 max 0.8 m/s (2.5 m/s)A 1 分 2222 max 6.4 m/s ( 63m/s )aA 23.23.(1) 时, , 2 分0t 2 2.5 m/sa 5 NFma (2) ,其时 1 分 2 max |5 m/sasin(5/6)1t 1 分 maxmax 10 NFm a (振幅端点) 1 分0.2 mx 24.24.钟摆周期的相对误差 =钟的相对误差 2 分/T T/ t t 等效单摆的周期 ,设重力加速度 不变,则有 2 分2/Tl g g 1 分 dd 2 Tl Tl 令 , ,并考虑到 ,则摆锤应向上移动的距离dTTdll /T Tt t 3 130 2/2 0.995mm 2.99 mm 86400 llt t 即摆锤应向上移 2.99 mm,才能使钟走得准确 3 分 25.25.选平板位于正最大位移处时开始计时,平板的振动方程为 (SI) cos4xAt (SI) 1 分 2 16cos4xAt (1) 对物体有 1 分mgNmx (SI) 2 16cos4NmgmxmgmAt 物体对板的压力为 (SI) 2 16cos4FNmgAt 2 分 2 19.6 1.28cos4 t (2) 物体脱离平板时必须 ,由式得 1 分0N (SI) 2 16cos40mgmAt 2 cos4 16 g t A 若能脱离必须 (SI) cos41t 即 2 分 22 /(16)6.21 10mAg 第九章第九章 振动振动 练习二练习二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B 2.B 3.D 4.A 5.C 6.C 7.D 8.A 9.C 10.C 二、填充题二、填充题 11.11.0 1 分 2 分3 cm/s 12.12.曲线(1)见图 1 分曲线(2)见图 1 分曲线(3)见图 1 分 4 13.3 分3/ 4 14.14.1 分 12 AA 2 分 21 21 cos() 2 xAAt T 15.15. 1 分 2 分/ 2 2 分/3 16.,(只答一个的给 2 分) 4 分/8T3 /8T 17.17. 3 11 cos() 6 xAt 旋转矢量图见图 2 分振动曲线见图 3 分 18.(SI)3 分 2 1 2 10cos(5 / 2) 2 xt 19.19. 2 分 21 cos() 2 t A T 2 分 21 cos() 3 t A T 5 Hz 2 分 5 0.103 m 2 分 三、计算题三、计算题 21.21.(1) 1 分2 /2/Tm k 2 分2/(/)0.201Tmmgls 2 分 223 11 (/)3.92 10J 22 EkAmgl A 22.22.(1) 2 kp 1 2 EEEkA 3 分 1/2 kp 2()/ 0.08 mAEEk (2) 22 11 v 22 kxm 22222 sin ()mxmAt 222 sin ()xAt 2222 1 cos ()AtAx ,3 分 22 2xA/20.0566 mxA (3) 过平衡点时, ,此时动能等于总能量 0x 2 kp 1 2 EEEm 2 分 1/2 kp 2()/0.8 m/sEEm 23.23. (1)(SI) d v3.0sin(5) d2 x t t , 2 分 0 0t 0 3.0 m/s (2) 2 Fmamx 时, (无负号扣 1 分)3 分 1 2 xA 1 2 xA 24.24.钟摆周期的相对误差 = 钟的相对误差 2 分/T T/ t t 等效单摆的周期 ,设重力加速度 不变,则有 2 分2/Tl g g 1 分 dd 2 Tl Tl 令 , ,并考虑到 ,则摆锤向下移动的距离 dTTdll /T Tt t 6 87 2/2 0.995mm 2.00 mm 86400 llt t 即摆锤应向下移 2.00 mm,才能使钟走得准确 3 分 25.25.设木块振动方程为 , 在 cos()xAtsin()xAt 6 cmx 处, 24 cm/sx , ,612cos()t612cos()t 解以上二式得 3 分(4/3) rad/s , 2 cosxAt 木板在最大位移处 最大,为 2 分 x 2 xA 若 稍稍大于 ,则 开始在木板上滑动,取 2 mAmgm 2 分 2 mgmA 1 分 2 /0.0653Ag 第十章第十章 波动波动 练习一练习一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A 2.D 3.D 4.D 5.C 6.B 7.C 8.D 9.C 10.C 二、填充题二、填充题 11. 3 分2/5 12.0 3 分 13.3 分 2 0.08 W/m 14.(SI) 3 分 2 3 0.2 cos() 2 at 15. 22 7.96 10W/m 16.3 分 15 0.060sin() 24 yt 17.503 m/s 3 分 7 18.18.3 2 分 300 2 分 19.3 分/a b 20.3 分0.1cos(42 )tx 三、计算题三、计算题 21.21., ,1 分0.01mA /1mu1sT 处,2 分0x 0 0 波表达式为 0.01cos2( /)yt Tx (SI) 2 分0.01cos2()tx 22.22.(1) 如图(a),取波线上任一点 ,其坐标设为 ,由波的传播特Px 性, 点的振动落后于 处质点的振动 2 分该波的表达式为 P/ 4 22 cos() 4 ut yAx (SI) 3 分 22 cos() 2 ut Ax (2) 时的波形和 时波形一样 时 tT0t 0t 2 cos() 2 yAx 2 分 2 cos() 2 Ax 按上述方程画的波形图见图(b) 3 分 23.23.设 处质点振动的表达式为0x 0 cos()yAt 8 已知 时, ,且 ,所以 0t 0 0y 0 0 1 2 (SI) 2 分 2 0 1 cos(2)2 10cos(100) 2 yAtt 由波的传播概念,可得该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 0 cos(22/ )yAtx u (SI) 2 分 2 11 2 10cos(100 ) 22 tx 处的质点在 时刻的位移 4 mx t (SI) 1 分 2 1 2 10cos(100) 2 yt 该质点在 时的振动速度为 2st 2 分 2 1 2 10100 sin(200) 2 = 6.28 m/s 1 分 24.24.这是一个向 轴负方向传播的波x (1) 由波数 得2/k 波长 1 分2 /1mk 由 得2 频率 1 分/ 22 Hz 波速 1 分2 m/su (2) 波峰的位置,即 的位置yA cos (42 )1tx 由 ,( )(42 )2 txk0,1,2,k 解上式,有 2xkt 当 时, 2 分4.2st (8.4) mxk 所谓离坐标原点最近,即 最小|x 的波峰在上式中取 ,可得8k 9 的波峰离坐标原点最近 2 分0.4x (3) 设该波峰由原点传播到 处所需的时间为 ,0.4 mx t 则 1 分| /| /()0.2stxux 该波峰经过原点的时刻 2 分4st 25.25.用旋转矢量解此题,如图可得 为代表 点振动的旋转矢量.A P 2 1 ( 3sincos) 10 2 P ytt 2 11 3cos()cos() 10 22 tt (SI) 3 分 2 1 10cos(4 /3)t 波的表达式为: 2 4/ 2 1 10cos2 3 x yt (SI) 2 分 2 1 1 10cos(2) 3 x t 第十章第十章 波动波动 练习二练习二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B 2.A 3.C 4.B 5.C 6.D 7.A 8.B 9.C 10.D 二、填充题二、填充题 11. 3 分 S S u u 12.3 分 1 2 13.3 分 10 14.3 分 1 2 15.03 分 16. 3 分 17.(SI) 3 分 11 0.30cos( )cos(100) 22 yxt 18.18. 11 2cos(2)cos(2) 22 x yAt 或 11 2cos(2)cos(2) 22 x yAt 或 3 分 1 2 cos(2)sin(2) 2 x yAt 19., 3 分 1 1 () 2 2 xk0,1, 2,3,k 20., 3 分 1 1 () 2 2 xk0,1, 2,3,k 三、计算题三、计算题 21.21. 2 er0 111 222 wE DED E 2 m r0 111 22 wBHB 而 EcB 2 r0 2 e rr002 m 2 r0 1 2 1 11 2 E w c Ew c 评分:、各 2 分,若仅讨论真空情况扣 2 分 22.22.2 分 3 2 4 1 10 150W/m 0.2 10 P S A 3 分 22 0 000 87 00 2 2 23 104 1050 2V/m194V/m EEBE SEH cc EcS 272 00 8 1194 3Wb/m6.47 10 Wb/m 3 10 BE c 3 分 11 23.23. 2 00 0 6 340V/m 1 1.1 10 T EBE SEHEcB c EcS BE c 评分:写出 2 分,写出 2 分,求出 各 2 分SEHEcBEB、 24.24.入射波在 处引起的振动方程为 ,由于反射端为固0x 10 cosyAt 定端,所以反射波在 处的振动方程为 0x 或 2 分 20 cos()yAt 20 cos()yAt 所以反射波为 2 cos(2) x yAt 或 3 分 2 cos(2) x yAt 驻波表达式为 12 yyy cos(2)cos(2) xx AtAt 11 2cos(2)cos() 22 x At 或 3 分 11 2cos(2)cos() 22 x yAt 25.25.(1) 反射点是固定端,所以反射有相位突变 ,且反射波振幅为 , 因此反射波的表达式为 3 分 2 cos2( /)yAxt T (2) 驻波的表达式是 12 yyy 3 分 11 2cos(2 /)cos(2 /) 22 Axt T (3) 波腹位置: 2 分 1 2 / 2 xn , 11 () 22 xn0,1, 2,3, 4,n 波节位置: 11 2 / 22 xn 2 分 12 , 1 2 xn0,1, 2,3, 4,n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光学光学 光的干涉光的干涉 练习练习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D 2.A 3.A 4.B 5.B 6.B 7.C 8.B 9.A 10.D 二、填充题二、填充题 11. 3 分e 12. 或3/ 2e3/ 2e 13.3 分 2nl 14. 21 ()n rr 15.2.60e 16.2 /d 17. 上 2 分 2 分(1)ne 18.2 /d 19.19. 2 分3 1.33 2 分 20.或者 3 分2(1)/ 2ne2(1)/ 2ne 三、计算题三、计算题 21.21.相邻明条纹间距为 3 分 D x a 代入 , , 1.2mma 4 6.0 10 mm 500mmD 可得 2 分0.25mmx 22.22.根据公式 /xk D d 相邻条纹间距 /xDd 则 3 分/d x D 562.5 nm 2 分 23.23.原来, 2 分 21 0rr 13 覆盖玻璃后, 3 分 2211 ()()5rn ddrn dd 21 ()5nn d 2 分 21 5 d nn 1 分 6 8.0 10 m 24.(15.0 分)分) (1) /dx Dk 4 分 6 /(1200 5 500 10/0.50)mm6.0mmxDkd (2) 从几何关系,近似有 21 d/rrxD 有透明薄膜时,两相干光线的光程差 21 ()rrlnl 21 (1)rrnl /1dxDnl 对零级明条纹上方的第 级明纹有 /1dxDnlk 零级上方的第五级明条纹坐标3 分1/xDnlkd 4 1200(1.58 1) 0.01 5 5 10 /0.50mm 3 分19.9mm 14 25.25.设 、 分别在 点引起振动的振幅为 ,干涉加强时,合振幅 1 S 2 SPA 为 ,所以2A 1 分 2 max 4IA 因为 21 1 3 rr 所以 到 点的光束比 到 点的光束相位落后 2 SP 1 SP 1 分 21 222 33 rr 点合振动振幅的平方为: P 2 分 2222 2 2cos 3 AAAA 因为 2 IA 所以 1 分 22 max / 41/ 4IIAA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光学光学 光的衍射光的衍射 练习练习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D 2.B 3.D 4.B 5.A 6.D 7.B 8.C 9.A 10.C 二、填充题二、填充题 11.3 分b 12.3 分/sin 13.sin(0, 1, 2,)dkk 14.14.子波 1 分 子波干涉(或答“子波相干叠加”) 2 分 15.30 16.30 17.660 3 分 18. 15 (或) 2 分20m 6 2 10 m 33 分 19.500 nm(或) 3 分 4 5 10 mm 20.3.0 mm3 分 三、计算题三、计算题 21.21.设人眼在空气中最小分辨角为 ,汽车与人之间的距离为 S 2 分1.22 d Sl 2 分/1.22 1.22 / ll Sld d = 8.94 km1 分 22.22.(1) 由题意, 的 级与 的 级谱线相重合所以 1 1 2 (1)k , 11 1 sindk 或 12 sin(1)dk 3 分 12 (1)kk 1 分 2 12 2k (2) 因 很小,2 分/xf 11 tansin/xf 2 分 3 1 /1.2 10 cmdkfx 23.23.透镜焦面上中央亮斑的直径等于第一暗环的直径设第一暗环的衍射 角为 ,则 1 分D 1 sin0.61a 透镜焦距为 时,焦面上第一暗环直径为 f 2 分 1 2tanDf 16 通常 ,因而 很小,于是 a 1 111 sintan 所以 2 分1.22/Dfa 24.24. ()sinabk 在 处, 41 1 122 kk 3 分 2112 /656.2/ 410.18/516/1024/15kk 取 , ,即让 的第 5 级与 的第 8 级相重合 3 分 1 5k 2 8k 1 2 2 分 4 11/sin 5 10 cmabk 25.25.(1) 2 分sinaktg/xf 当 时, , , 取 有xftgsin/axfk1k 1 分1k 中央明纹宽度为1 分20.06mxx (2) ()sinabk 2 分() /()2.5kab xf 取 ,共有等 5 个主极大。 2 分2k 0, 1, 2k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光学光学 光的偏振光的偏振 练习练习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B 2.A 3.B 4.B 5.E 6.C 7.D 8.C 9.A 10.B 二、填充题二、填充题 11.寻常 非常 (或:非常 寻常)对一个 1 分,全对 3 分 12.12.传播速度 单轴 13.13.遵守通常的折射 17 不遵守通常的折射 14.无穷大 15.(或) 35.535 32 16.3 17.17.37 垂直于入射面 18.18.相等 oe 2 |()|lnn 19.1 / 2 20.20.(或 ) 60/3 0 9/32I 三、计算题三、计算题 21.21.(1) 透过第一个偏振片的光强 , 1 I 2 分 2 10cos 30 II 1 分 0 3/ 4I 透过第二个偏振片后的光强 , 2 I 2 21cos 60 II 2 分 0 3/16I (2) 原入射光束换为自然光,则 1 分 10/ 2 II 2 分 2 210 cos 60/8III 22.22.设入射光中线偏振光的光矢量振动方向与 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 1 P 为 ,透过 后的光强 为 1 P 1 I 18 2 分 2 100 1 11 cos 2 22 III 透过 后的光强 为 2 P 2 I 3 分 2 22 210 1 II cos 30cos/ 23 / 2 2 I 20 I / I9/16 2 分 2 cos1 所以0 即入射光中线偏振光的光矢量振动方向与的偏振化方向平行1 分 1 P 23.(6.0 分)分) 令 和 分别为两入射光束的光强透过起偏器后,光的强度分别为 1 I 2 I 和 ,由马吕斯定律,透过检偏器的光强分别为 1 分 1/ 2 I 2/ 2 I 2 分 2 111 1 cos 2 II 2 222 1 cos 2 II 按题意, ,于是 1 分 12 II 22 1122 11 coscos 22 II 得 1 分 22 1212 /cos/cos2/3II 24.24.(1) 透过 的光强 1 分 1 P 10/ 2 II 设 与 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为 ,则透过 后的光强为 2 P 1 P 2 P 2 分 22 210 cos( cos)/ 2III 透过 后的光强为 3 P 3 分 2222 3200 11 coscossinsin 2/8 22 IIII 19 由题意可知 ,则 1 分 30/8 II45 (2) 转动 ,若使 ,则 与 偏振化方向的夹角 2 P 30/16 II 1 P 2 P22.5 2 分 转过的角度为1 分 2 P(4522.5 )22.5 25.25.设入射光中两种成分的强度都是 ,总强度为 0 I 0 I (1) 通过第一个偏振片后,原自然光变为线偏振光,强度为 , 原 0/ 2 I 线偏振光部分强度变为 ,其中 为入射线偏振光振动方向与偏振 2 0cos I 片偏振化方向 的夹角以上两部分透射光的振动方向都与 一致如 1 P 1 P 果二者相等,则以后不论再穿过几个偏振片,都维持强度相等(如果二者 强度不相等,则以后出射强度也不相等)因此,必须有 ,得 2 分 2 00 / 2cos II45 为了满足线偏振部分振动方向在出射后“转过” ,只要最后一个偏90 振片偏振化方向与入射线偏振方向夹角为 就行了 2 分90 综上所述,只要两个偏振片就行了(只有一个偏振片不可能将振动方向 “转过” )2 分90 配置如图, 表示入射光中线偏振部分的振动方向, 、 分别是第 E 1 P 2 P 一、第二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 2 分 (2) 出射强度 24 200 (1/ 2)cos 45cos 45III 00 (1/ 4)(1/ 4)/ 2II 比值2 分 20 / 21/ 4II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气体动理论气体动理论 练习二练习二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D 2.C 3.B 4.A 5.A 6.B 7.B 8.D 9.C 10.C 20 二、填充题二、填充题 11.11. 2 分 1 2 ikT 2 分RT 12. 24.93 g/mol 13. 7 1.28 10 14.14. 2 分 20 3.44 10 1 分 53 1.6 10/ kg m 2 J2 分 15.15.2 分 71 7.82 10 s 2 分 5 5 10cm 16.16.1 1 分 2/12 分 10/3 2 分 17. 2/3 18.18. 1 分 00 3 2 p V 2 分 00 5 2 p V 2 分 00 8 13 p V R 19. d d d dnf vx y z v 20.20.3 / 5 2 分 3/ 10 3 分 三、计算题三、计算题 21.21.(1)由 1/2 2 mol 3/vRT M 而氢核 31 1 10 kg mol mol M 3 分 31 1 10 kg mol mol M 21 (2) 2 分 4 3 1.29 10 2 eVwkT 22.22.(1) 1122 mol1mol2 22 iMiM ERTRT MM 3 分 1122 mol1mol2 300 22 K iMiM TE /R MM (2) 1 分 20 1 6 1.24 10 2 JkT 1 分 20 2 5 1.04 10 2 JkT (3)1 分 20 1 3 0.62 10J 2 转 kT 1 分 20 2 2 0.416 10J 2 转 kT 23.23.(1) 据 2 /2kTd p 得 3 分 1/2 ArNe /0.71 NeAr dd (2) 2 分 / 127 Ar Ar122Ar 21 273 (/)/3.5 10 273 m p t pp TT pt 24.24., 2 15 0.8/ 22 mol MvM MR T 3 分 2 0.8/ 50.003875 mol KTMvR 又 (一摩尔氢气)/ pR T V 2 分0.032 Pap 25.25.取 轴竖直向上,地面处 ,根据玻尔兹曼分布律,在重力场中z0z 坐标在 , , 区间内具有各种速度的分子dxxxdyyydzzz 数为 2 分 0 /dexpd d dNnmgzkTx y z 22 n0 为地面处分子数密度,则分子重力势能的平均值为 0 0 d d P mgz N N 0 0 d d P mgz N N 0 0 exp() d exp()d mgmgz / kT z z mgz / kTz 3 分 2 () () mg kT / mg kT kT / mg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气体动理论气体动理论 练习二练习二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A 2.C 3.B 4.A 5.D 6.C 7.D 8.B 9.C 10.C 二、填充题二、填充题 11.11. 2 分 20 3.44 10 1 分 53 1.6 10/ kg m 2 J2 分 12.12.1 1 分 2/12 分 10/3 2 分 13. 7 1.28 10 14.14. 2 分 1 2 ikT 2 分RT 15.15.32 分 1 分3 23 3 2 分 16. 24.93 g/mol 33 分 2 分 4 4.01 10 18.(6.0 分)分) 2 分p 2 分 /6vn 1 分 2 /3mnv 19.19.3 / 5 2 分 3/ 10 3 分 20. d d d dnf vx y z v 三、计算题三、计算题 21.21.(1)由 1/2 2 mol 3/vRT M 而氢核 31 1 10 kg mol mol M 3 分 31 1 10 kg mol mol M (2) 2 分 4 3 1.29 10 2 eVwkT 22.22., 2 15 0.8/ 22 mol MvM MR T 3 分 2 0.8/ 50.003875 mol KTMvR 又 (一摩尔氢气)/ pR T V 2 分0.032 Pap 23.23. 11 pVvRT 22 1 2 p VvRT 所以2 分 2121 2/TT pp 24 3 分 111 222 2 v v TP TP 24.24.由 和 2 分 2 2 mol O O M pVRT M mol He He M pVRT M 2 分 22 mol mol 328 HeHe41 OOMM MM 由 和 4 分 2 2 2 mol 5 2 O O O M ERT M mol (He)3 (He) (He)2 M ERT M 得 222 mol e mol 5/ H3He /He OOOMME EMM ( 、 、 均相同), 2 2 molmol He He O O MM MM pVT 2 分 2 5 He3 E O E 25.25.取 轴竖直向上,地面处 ,根据玻尔兹曼分布律,在重力场中z0z 坐标在 , , 区间内具有各种速度的分子dxxxdyyydzzz 数为 2 分 0 /dexpd d dNnmgzkTx y z n0 为地面处分子数密度,则分子重力势能的平均值为 0 0 d d P mgz N N 0 0 d d P mgz N N 25 0 0 exp() d exp()d mgmgz / kT z z mgz / kTz 3 分 2 () () mg kT / mg kT kT / mg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热力学基础热力学基础 练习一练习一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C 2.A 3.D 4.D 5.C 6.D 7.C 8.D 9.C 10.A 二、填充题二、填充题 11. 3 4.32 10 12. 等压 1 分 等体 1 分 等温 1 分 13.13.(2 分) 22 (,)II p V (3 分) 22111221 31 ()()() 22 p VpVppVV 14.14. (3 分) 3 7.48 10J (2 分) 4 1.25 10J 15.15.成反比地增加 1 分 (图)2 分 成正比地减小 1 分 (图)1 分 16. (1 分)/WR 26 (2 分) 4W 17.17. 2 分0 2 分0 18.18. 2 分 2 W 2 分 1 W 19.19. (2 分) 11 4pV 0 (3 分) 20. 1 分AM 各 1 分AMBM 三、计算题三、计算题 21.21.(1) 图如图所示 2 分p V (2) 1 (27327)K300KT 2 分 2221 /600KTV TV 2 分 4 21 ()0.63 10J p QC TT (3) 2 分0E (4) 2 分 4 0.63 10JWQ 27 22.22.由图可得 态: A AA p V 5 8 10J 态: B DD p V 5 8 10J 因为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 AADD p Vp V , 3 分 AD TT0E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得: 2 分()() ACABBC QWpVVp VV 6 1.5 10J 23.23.(1) 等温过程气体对外做功为 2 分 00 00 33 ddln3 VV VV RT Wp VVRT V 2 分 3 2.72 10J (2) 绝热过程气体对外做功为 00 00 33 00 dd VV VV Wp Vp VVV 2 分 11 00 311 3 11 p VRT 2 分 3 2.20 10J 24.24.设 状态的体积为 ,则由于 两状态的温度相同,c 2 V, a c 1112/ 4 pVpV 28 故 2 分 21 4VV 循环过程 21 4VV 而在 等体过程中功 1 分ab 1 0W 在 等压过程中功 bc 2121111 ()/ 4(4)/ 4Wp VVpVV 1 分 11 3/ 4 pV 在 等温过程中功 2 分ca 3112111 ln(/)ln4 WpVVVpV 1 分 12311 (3/ 4)ln4WWWWpV 3 分 11 (3/ 4)ln4QWpV 25.25.由题意可知气体处于初态时,弹簧为原长当气缸内气体体积由 膨 1 V 胀到 时弹簧被压缩,压缩量为 2 V 21 0.1 m VV l S 气体末态的压强为 3 分 5 20 2 10Pa l ppk S 气体内能的改变量为 2 分 3 212211 ()()/ 26.25 10J V EVCTTi p VpV 缸内气体对外作的功为 3 分 2 0 1 750 2 JWp Slkl 缸内气体在这膨胀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为 2 分 333 6.25 100.75 107 10 JQEW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热力学基础热力学基础 练习二练习二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4.0 分)分)B 2.(4.0 分)分)B 3.(4.0 分)分)B 4.(4.0 分)分)B 5.(4.0 分)分)C 二、填充题二、填充题 6.6.6007.5002 分 50 3 分 8.热量不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2 分 不可能制成一种循环动作的热机,只从单一热源吸热完全变为有用功,而其它物体 29 不发生任何变化3 分 9.(或)10.(6.0 分)分) 1 1 w 1 1 w 不变 1 分 增加 2 分 三、计算题三、计算题 11.11.(1) 1212 111 QQTTW QQT 且 2 分 1 1 12 T QW TT 22 11 QT QT 2 分 122 2 12112 24000 J TTT QWW TTTTT 由于第二循环吸热 2 分 122 QWQWQ 2 分 1 /29.4%WQ (2) 2 分 2 1 425 1 K T T 12.12.水蒸气的质量 3 36 10kgM 水蒸气的摩尔质量 3 18 10 mol kg, M6i (1) 2 分 3 ()5.065 10 J daaad Wp VV (2) (/)( / 2) ()( / 2)() molabbaaba EM MiR TTiV pp 2 分 4 3.039 10J (3) 914 (/) mol K ba b p V T M MR 4 (/)ln(/)1.05 10 mol J bcbcb WM MRTVV 30 净功 3 分 3 5.47 10J bcda WWW (4) 4 1 4.09 10 J abbcabbc QQQEW 3 分 1 /13%W Q 13.13.设 状态的状态参量为a 1 分 000000 , 9,(/)9则 bbbbaa p V TppVV Tpp TT ;1 分 2 0 2 0 c c p V p V 00 0 3 c p VVV p 1 分 0 27 cCcc p VRTTT; (1) 过程 1 分 00 3 ()(9) 2 VVba QCTTRTT 过程 1 分 0 ()45 pPcb QCTTRT 过程 22 00 ()()d/ a c V Vac V QCTTp VV V 330 00 2 0 3 (27)() 23 ac p R TTVV V 2 分 33 000 00 2 0 (27) 3947.7 3 p VV QRTRT V 1 分 33 000 00 2 0 (27) 3947.7 3 p VV QRTRT V (2) 2 分 0 00 47.7| 1116.3% 1245 Vp RTQ QQRTRT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相对论相对论 练习练习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C 2.B 3.D 4.C 5.D 6.D 7.C 8.C 9.C 10.A 二、填充题二、填充题 31 11.11.2 分2 分 0 2 1 ( / ) m m c 22 0 k Emcm c 12.12.相对的 2 分运动 2 分 13. c 14.0.99c 15. 8 2.9 10 1 m s 16. 1 3 2 c 17. 2 1/ 1 ( / )mc 18.18. 2 分 3 分 m lS 25 9 m lS 19. 8 8.89 10 20.20. 2 分 2 分/x 2 (/ ) 1 ( / )xc 三、计算题三、计算题 21.21.设静止观察者为 系,火箭乙为 系,火箭甲为运动物体, 相K K K 对 系的速度 ,火箭甲在 系中的速度 根据K3 / 4 ucK3 / 4 x uc 狭义相对论的速度变换公式,火箭甲相对于火箭乙( 系)的速度为 K 5 分 2 0.96 1 (/) x x x u uc uc 两火箭的相对接近速率为. 0.96c 22.22.设地球为 系,飞船 B 为 系飞船 A 中的尺则为运动物体若S S 为 系相对 系的速率,则 是尺相对地球的速率,尺在u SS x 系中的速率为 S 222 1 (/)1 (/) x x x u u ucc 这就是尺相对 B 船的速率,用 12 表示之 32 5 分 12 22 2 1 (/) c 则 B 中观察者测得 A 中米尺的长度是 3 分 22 012 1/llc 2 0 2222 4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