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八道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1页
白山市八道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2页
白山市八道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3页
白山市八道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4页
白山市八道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山市八道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强土 地宏观控制,微观管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质量,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实现八 道江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 本规划适应于八道江区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和管理,应严格遵守。 第三条 规划要求优先安排农业用地,耕地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严格执行规划控制指 标,确保重点工程用地,控制一般建设用地,推进土地整理,适度开发、复垦土地利用资 源。 第四条 1、本次规划期限为 19972010 年;2、规划范围是全区行政辖区内的 1380.96 平方公里土地资源。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 (中发199711 号) 3、 省土地管理局关于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的通知 (吉土规字 10 号) 4、 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决定 (吉发199710 号) 5、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的通知 (1997国土规字第 100 号) 、 6、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8、 白山市土发199739 号土地利用规划指标的通知 9、 八道江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10、 八道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到 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六条 规划编制的原则 1、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统筹安排各业用地; 2、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因地制宜,切实可行; 4、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 5、规划利用指标要与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相符合; 6、坚持宏观控制与微观管理相结合。 第七条 规划年限(19972010) 基 期:1996 年 近 期:2000 年 规划期:2010 年 远 景:2030 年 第八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定效力,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应严格执行。 第九条 本规划是制定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的依据,是明确耕地保护,建设项目用地, 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的各项规划指标。 各项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按规划执行的单位和个人,按违法用 地处理。 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和潜力 第十条 本规划所采用的土地利用数据是 1996 年土地变更后的用地现状资料。 全区土地总面积 1380.96 平方公里,东西长 48.8 公里,南北宽 63.6 公顷,市区土地总 面积 14.3 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1.04%,1996 年全区总人口为 319385 万人,人口密 度每平方公里 231 人,人均耕地 0.83 亩,城镇人口 23.2665 万人;农业人口 8.672 万人,本区土 地总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7.89%。 地 类面 积占全区土地面积比重(%) 耕 地 17719.9412.83 园 地 223.930.16 林 地 108405.5778.5 牧 草 地 13.90.01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4034.582.92 交 通 用 地 690.320.49 水 域 4166.193.01 未 利 用 土 地 2844.532.06 第十一条 土地利用特点 山地多、平地少,土地资源低于 10 度的缓坡土地占 60%以上,约 827 平方公里, 土地利用以林地为主体,占总面积的 78.5%;主要分南北两个地带,耕地主要分布红土崖 镇、浑江流域两岸平缓地带,矿产资源主要是煤炭、铁矿,主要生产分布市郊乡、六道江 镇以煤炭为主,板石镇以铁矿石为主,是我区工业的主要发展基地,园地主要分布在鸭绿 江沿岸,土地利用结构的特点与本区的地形地貌的自然条件相一致,此项规划也是根据这 一特点基础上,进行合理布局,统一规划。 第十二条 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一)耕地面积减少,后备资源缺乏,人地矛盾日显突出。 (二)建设用地缺少统一规划和管理,造成闲置、浪费土地现象是目前待于解决的问 题。 (三)土地质量下降,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四)中低产田面积大,农业集约化程序低。 (五)城市存量土地得不到充分利用,村庄分布零散,空地面积过大。 (六)矿产资源缺少规划、法制化管理,使土地利用得不到合理配置。 第十三条 土地利用潜力 (一)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据调查全区后备土地资源 2844.53 公顷,其中宜农 853.36 公顷,占全区后备土地资源 30%,宜林 1280.04 公顷,占后备土地资源 45%;宜牧 284.45 公顷,占后备土地资源 10%;宜园 256.01 公顷,占后备土地资源 9%;宜建设用地 170.67 公顷,占 后备土地资源 6%。 (二)市区利用潜力,据资源表明停产、半停产、破产和部分闲置土地为 52.39 公顷。 (三)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存量土地可满足规划建设用地外,可节约土地复垦 71.12 公顷土地。 第十四条 近两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1995 年1996 年土地利用主要变化表 单位:公顷 地类1995 年土地面 积 面积增()减 () 1996 年土地面 积 耕地 18109.21 389.27 17719.94 林地 108291.08 98.86 108389.94 城镇工矿用 地 3896.13 138.46 4034.59 交通用地 682.73 0 682.73 未利用土地 2837.66 99.96 2737.7 第三章 人口与用地预测 第十五条 人口预测是依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局资料和公安局人口统计数据 资料,经多种方法预测 2000 年、2010 年、2030 年人口的增减分别为(附表:) 人口总量预测表 单位:万人 近期(2000) 规划(2010) 远景展望(2030)年代 人口 单位 总人口其中 非农业人口 总人口其中 非农业人口 总人口其中 非农业人口 城区22 21.7 23.9 23.6 28.3 27.9 市郊乡 2.74 0.22 2.99 0.24 3.27 0.28 河口乡 0.97 0.116 1.05 0.126 1.2 0.13 大镜沟乡 0.49 0.0816 0.54 0.088 0.62 0.1049 太安乡 0.47 0.0778 0.51 0.0847 0.56 0.1 板石镇 2.07 1.5122 2.26 1.6438 2.46 1.94 六道江镇 2.77 1.4246 3.01 1.55 3.28 1.83 红土崖镇 1.09 0.1228 1.18 0.1335 1.31 0.1577 三道沟镇 0.39 0.087 0.43 0.0942 0.49 0.1114 全区总人口 32.99 25.342 35.87 27.5602 41.49 32.554 第十六条 土地需求预测是依据各用地部门的用地情况,结合实际采用科学方法确定预测结 果。 (一)耕地需求量 对各种农作物的单产水平预测结果,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目标 2010 年需求耕地 1.83 公顷。根据我区的土地利用实际情况在 1996 年原有耕地面积中做到稳中有增,耕地数 量是受本区地理条件而决定。 (二)林地用地需求量 1996 年全区林地覆盖率为 78.5%,按林业发展目标覆盖率达到 78.55%测算,2010 年林 地需求 69.21 公顷。 (三)牧业生产用地需求 我区畜牧业发展主要靠天然植物饲料解决,根据发展目标在现有人工草场 13.9 公 顷基础上将增加 120 公顷牧草地。 (四)水利工程用地需求 根据水利建设用地规划,2000 年需占地 149.93 公顷,2010 年占地 67.93 公顷。 (五)非农业建设用地需求 1、城市建设用地需求 城区到 2000 年建设用地规模为 15.98 平方公里,2010 年规模为 17.08 平方公里,扣除 建成区现有面积 14.30 平方公里,需增加 2.78 平方公里土地。 2、村镇建设用地需求 要求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在规划期严格按照预测结果进行,对内涵挖潜解决。 3、对公路、工矿、重点项目需求 根据规划期的发展目标我区公路、工矿、重点建设需求土地为 574.79 公顷。 第四章 土地利用目标和方针 第十七条 根据八道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规 划和本区土地利用特点,土地利用管理以及土地挖潜,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主要目 标,到 2010 年八道江区土地优化结构使农、林、牧、渔业协调发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建 设和生态环境改善,到 2010 年全区土地利用实现以下目标: (一)确保耕地稳中有增,在 17719.94 公顷的基础上增加 133.33 公顷。 基本农田保护率稳定在农田地 86.21%,面积为 15276.54;一级保护面积 8061.17 公顷, 二级基本农田面积 7215.77 公顷。 (二)园地面积增加 16.67 公顷。 (三)提高林地覆盖率在 108405.57 公顷的基础上,增加林地面积 69.21 公顷。 (四)提高牧草地的质量,加强对林下牧草地的发展,增加牧草地 120 公顷。 (五)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不允许超过 253.33 公顷。 (六)近期目标:2000 年前安排建设占用耕地指标不超过 76 公顷,同时开发、复垦、 整理土地总指标不少于 181 公顷,实现净增加耕地面积 40 公顷。 (七)远景规划 2030 年建制镇、村镇规模的外延严格占用耕地,充分利用存量土地 和空间用地。 提高土地资源质量向自然资源的生态方向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退化要得到根本上 的治理。 第十八条 土地利用基本方针 (一) 切实保护耕地,稳定基本农田; (二) 保障重点建设用地; (三) 坚持发展农业用地为基础的方针; (四) 坚持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深挖存量土地潜力; (五) 坚持经济、社会、生活效益的综合平衡协调发展; (六) 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 (七) 开展土地整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第五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第十九条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次序 (一)优先安排农业用地,农业用地内优化安排耕地; (二)非农业建设用地优先安排交通、水利、能源、原村料工业等重要建设项目用地; (三)各类用地的扩大以内涵挖潜为主,集约利用提高土地产出率。 第二十条 全区现有耕地 17719.9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2.83%。到 2000 年达到 17759.94 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 12.86%;至 2010 年达到 17853.2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2.93%;增加耕地 133.33 公顷,实现耕地稳中有增。 规划期内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253.33 公顷,通过对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补充耕地, 使耕地动态平衡占补平衡。 第二十一条 现有林地 108405.5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78.5%;2010 年林地达到 108474.7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78.55%,增加林地面积 69.21 公顷。 第二十二条 园地现有 223.9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0.16%;到 2010 年园地面积为 240.6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17%,增加 16.67 公顷。 第二十三条 牧草地现有 13.9 公顷,占地总面积 0.01%;到 2010 年调整到 133.9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0.1%,增加 120 公顷。 第二十四条 城镇、村镇及工矿用地现有 4034.5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92%; 到 2010 年调整到 4179.7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3.03%,增加 145.21 公顷。 (一)城镇现有 1688.52 公顷,占总面积的 1.22%;到 2010 年调整 1826.85 公顷,占总 土地面积的 1.32%,增加 138.33 公顷。 (二)农村居民点现有 1806.19 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 1.31%;到 2010 年调整到 1735.0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26%,减少 71.12 公顷。 (三)独立工矿现有 539.87 公顷,占 0.39%;2010 年 617.87 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 0.45%,增加 78 公顷。 第二十五条 交通用地现有 690.3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50%;到 2010 年调整 到 888.9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64%,增加土地面积 198.60 公顷。 第二十六条 水域现有 4166.19 公顷,土地到 2010 年调整到 4429.83 公顷,占土地总 面积的 3.21%,增加 263.64 公顷。 第二十七条 未利用土地现有 2844.53 公顷,占总面积的 2.8%;到 2010 年调整到 1897.87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37%,减少 946.66 公顷。 第二十八条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措施 (一) 要认真执行上级规划落实的控制规划指标 (二) 以实际情况落实指标,依据规程的次序 (三) 要以政府与公众的参与相结合 第六章 土地利用分区 第二十九条 (一)根据土地利用方向和主导用途,以土地适宜性评价为基础。 (二)用地分区与土地利用调整指标相协调。 第三十条 按照区域分区的主导用途与发展趋向,全区可划分七个用途区:农业 用地区、林业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自然人文景 观区、水域区。 第三十一条 农业用地区:指为发展农业生产需要划定的土地规划用途用地区, 包括规划区确定的全部现有耕地,农业生产现有耕地、农业生产设施用地。 全区农业用地区总面积 18819.16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 13.63%,占总面积 13.63%。 在农业用地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 15276.54 公顷,占农业用地区 86.21%,其中一 级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8061.17 公顷,二级基本农田面积 7215.37 公顷。 主要分布在浑江低山谷林耕区,红土崖河低山缓谷耕林区。 第三十二条 林业用地区:指发展林业和改善生态环境划定的用地区,包括现有 林地已列入生态建设规划的造林地,规划的退耕还林和规划确定为宜林后备的资源。 全区规划林区面积 110687.33 公顷,占总面积 80.16%,主要分布在老岭龙岗中山林 地区。 第三十三条 城镇建设用地区指城市、建制镇全区域镇建设用地区 1935.07 公顷, 占总面积 1.40%。其中城市用地区 1734.48 平方公里。 第三十四条 村镇建设用地区:指乡村居民点全区村镇建设用地区面积 1752.85 公顷,占总面积 1.27%。 第三十五条 独立工矿用地区 626.76 公顷,占总面积 0.45%。主要分布在六道江镇 和板石镇。 第三十六条 自然人文景观区 806.73 公顷,占总面积 0.58%。主要分布在市郊乡青 山湖、三道沟镇龙山湖、六道江镇长白山迷宫溶洞、春风水电站、大镜沟乡曲家营水库风 景区。 第三十七条 水域区 3471.07 公顷,占总面积 2.51%。主要分布是浑江流域(河口 乡、市郊乡、六道江镇) 。 第三十八条 农业用地区管制规则 1、农业用地区的土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不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使用。 2、鼓励农业用地区内的其他用地转为农业生产及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用地,按 规划可保留现状用途,不得擅自扩大用地面积。 3、控制农业用地区内的农田转变用途。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国防等重点建 设项目无法避开农业用地区内基本农田,应按法定程序修改规划,并按基本农田保护条 例的规定严格审批用地。 4、禁止占用农业用地区内的基本农田,进行城镇非农业建设用地。 第三十九条 林地区管制规则 1、林业用地区的土地主要供林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及服务设施使用,不得擅自转 变用途。 2、鼓励林业用地区内影响林业生产的其他用地,调整到适宜的用地区。 3、控制林业用地区内耕地改变用途,除改善生态环境,法律规定确需退耕还林外, 其他耕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4、严禁各类建设占用水土保护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及其他各种防护林 田地。 第四十条 城镇建设用地区管制规则 1、城镇建设用地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城镇建设,严格执行城镇总体规划。 2、城镇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空闲地,确需扩大,应当首先利用非耕地 或劣质耕地。 3、城镇建设用地区内的土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以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废弃撂 荒土地,能耕种的必须及时恢复耕种。 4、保护和改善城镇生态环境,禁止建设占用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绿地、菜地和基 本农田。 第四十一条 村镇建设用地区管制规则 1、村镇建设用地区主要用于村镇居民住宅、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 施和公益事业等建设,严格执行村镇规划。 2、鼓励通过土地整理,将其他区内零散分布的村庄和乡(镇)村企业,向村镇建 设用地区集中,严禁在村镇建设用地区以外的新增田地用于村镇建设。 3、控制村镇建设用地区各项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用地标准,安排 各项建设用地。 4、村镇建设应当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空闲地,确需扩大的,应当首先利用非 耕地或劣质耕地。 5、保护和改善村镇环境,防止水土污染。 第四十二条 独立工矿用地区管制规则 1、独立工矿用地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工矿生产建设及直接为工矿生产服务使用。 2、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应当即时复垦,宜农地 应当优先复垦为耕地,鼓励其他零散分布的工矿企业向独立工矿用地区集中。 第四十三条 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管制规则 1、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内的土地必须服从保护需要,严格执行保护区内总体规 划和有关法律法规。 2、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内影响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的其他用地,应按要求调整 到适宜的用地区。 3、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内除与保护需要直接相关的建筑外,禁止其他各类建设, 禁止开山炸石、取土、制砖、修墓、乱砍滥伐、倾倒废物、污水等破坏景观资源行为。 第四十四条 水域区管制规则 1、水域区要求严格按照水土、环保等的有关法规管理,利用水域的资源必须经有 关部门同意。 2、不准破坏水域资源,禁止进行对水域有污染的行为。 第七章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 第四十五条 本次规划非农建设重点项目用地是交通、水利、能源、原材料主要 几项工程用地项目。 (一)板石沟铁矿的尾矿开采在 20012010 年可用地面积 73.33 公顷,其中耕地 3.33 公顷。 (二)交通用地:长春白山改建公路在 19972000 年可用地 63.93 公顷,其中耕地 18.67 公顷。八道江三道沟改建公路可在 19972000 年,可占用土地 134.67 公顷,其中耕 地 40.4 公顷。八道江至太安乡公路改建在 20012010 年,可占用土地 4.73 公顷,其中耕地 1.88 公顷。 (三)水利建设曲家营水库扩建在 19972010 年,可用地 217.86 公顷,其中耕地 104.29 公顷。 (四)浑江发电厂改建天沟灰场新建在 19982000 年,用地面积 26.67 公顷,其中耕 地 0.67 公顷。 第八章 土地保护、整理和开发复垦 第四十六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和人口增长对主要农副产品的基本需求以及对 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区。 第四十七条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 15276.54 公顷,占农业用地 86.21%;其中一级 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 8061.17 公顷,二级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 7215.37 公顷。 第四十八条 全区基本农田建设主要通过改善农田基本建设,增强基本农田抗御 自然灾害的能力,达到基本农田持续高产稳产。 第四十九条 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主要是指对村屯、农田和其他零星土地采取综合治理的调整措施,增加 有效耕地面积和其它可利用土地面积。 第五十条 村屯合并 按照村镇发展规划,对零星的村屯进行合并向中心村发展,可充分利用土地,提 高土地利用率,并对迁移旧区进行综合治理开垦耕地。 第五十一条 后备资源的开发 全区现有后备资源 2844.53 公顷,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