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_第1页
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_第2页
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_第3页
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_第4页
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学年论文(设计)本科学年论文(设计) 大学生信息素养问题研究大学生信息素养问题研究 系 别 信息管理 专 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届 别班 级 学生姓名xx学 号xxxx 指导教师职 称 二 O 一四年六月 学年论文评分标准及评审表 系 别专业班 级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 老师 论文题目大学生信息素养问题研究 评分内容分值评分标准得分 中文摘要5% 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叙述流畅,符合规定格式要求。 英文摘要5%翻译准确,文字流畅,符合规定格式。 关键词5%提炼准确,书写规范。 目录5%根据文章内容自动生成,字体符合规定格式要求。 选题5% 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综合训练基本要求,难度 适中,能基于个人能力独立完成。 调研论证20% 能够根据选题要求提出调研实施方案或论点的论证 体系,具有独立深入社会调查研究,阅读文献、收 集信息、并分析整理各类信息,从中获取新知识的 能力。 综合分析30% 能够综合运用有关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对选题进行分 析,论文观点鲜明、正确,合理使用各种信息,论 据充分,逻辑性强。有自己的一定见解或较强的现 实意义,观点有一定新意。 论文结构10% 整体结构合理,有逻辑性,文章中心突出,文题相 符,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详略得当。 论文表达10% 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述准确简洁,文 笔流畅,图表清楚。 论文格式5%格式规范,达到规定篇幅要求, 评分 指导教师评语(需在论文的份量、内容、表达和书写是否符合要求,论文选 题的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学生应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学生的工 作能力及工作态度等方面给予评价): II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摘 要 21 世纪的最重要特征就是信息化和知识化,要适应这一需要,就必须 提高全民族的信息素养,有效实现信息和知识效用的最大化。时至今日,世 界各国都已经充分认识到信息素养对跟人和国家的重要意义,具有信息素养 的人,能有效的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和评价信息,真正做到充分利用好信息。 而对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培养,可以带动全体国民的信息素养水平提高, 这是当今高等的重要任务,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 基础上总结介绍了信息素养的发展和内涵,通过对大学生信息素养问题进行 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产生的可能原因并指出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存在问 题,最后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教育 I Abstract 21st century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To accommodate this need,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and knowledge. Today,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have been ful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ffective access information,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evaluation of information, truly make the most of information. While the training and strengthen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information literacy level must be one of the urgent affairs for recent higher education, it can also drive the enhancement for national information literacy level. Then we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to it.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bout the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problem, this thesis analyses possible causes of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points out problem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I 目 录 前言前言1 1 信息素养信息素养1 1.1 信息素养概念的发展.1 1.2 信息素养的内涵.2 2 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分析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分析2 2.1 关于信息意识和搜索能力方面调查分析.3 2.2 关于处理信息能力方面的现状.5 2.3 关于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道德意识方面的现状.7 3 大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分析大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分析.9 3.1 高校缺少对大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训9 3.2 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低.9 3.3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10 3.4 大学生自身原因.10 4 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具体措施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具体措施.10 4.1 开展丰富多彩的信息实践活动.10 4.2 加强学校信息环境建设.10 4.3 建设科学的教学课程体系.11 4.4 重视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11 5 结束语结束语12 参考文献.13 附 录.14 0 前言前言 进入 21 世纪以来,信息时代的来临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变革,对人才的 信息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他们的信 息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一方面具有良好的信息 素养可以满足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使大学生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获取 信息的能力,能够从瞬息万变的事物中取得有效信息;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 信息素养更可以满足大学生创新发展的要求,使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分辨 和协调能力,具有接受相关信息的启发能力,能够进行创新思维与活动。加 强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已经成为国内教育界讨论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信息素养为研究背景,通过在网上对在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进行调 查问卷,具体从信息意识和搜索能力、处理信息能力、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 道德意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探索解决问题 的方法,从而为高校大学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提升提供借鉴作用。 1 信息素养信息素养 1.1 信息素养概念的发展信息素养概念的发展 信息素养概念的酝酿始于美国图书检索技能的演变。1974 年,美国信 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率先提出了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一全新概念,并将其解释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 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 。信息素养概念一经提出,便得到广泛传播和使 用。世界各国的研究机构纷纷围绕如何提高信息素养展开了广泛的探索和深 入的研究,对信息素养概念的界定、内涵和评价标准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 解。 1987 年信息学家帕特丽夏布雷威克将信息素养概括为一种“了解提 供信息的系统并能鉴别信息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 储信息的基本技能” 。 1989 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下设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在其年度 报告中对信息素养的含义进行了重新概括:“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 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已具备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设计) 1 能力。 1992 年,Doyle 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将信息素养定义 为: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的和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 决策的基础,确定对信息的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 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从包括基于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源获取信息、评 价信息、组织信息于实际的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 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发展至今,信息素养已经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 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并创造 信息的能力。大学生信息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在当前信息社会,开发信息、设 计信息、选择信息、利用信息,维护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 信息时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1.2 信息素养的内涵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是人类原有文化素养在新时代下的延伸,它 可以包含以下内容:(1)信息观念。个体对信息的态度,包含如何认识信息 对社会正面价值和负面影响,是否有自觉获取信息,对各类信息的理解能力、 洞察力和观察力。(2)信息知识。信息知识是人们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拓 展信息传播途径、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中所积累的有关信息本质、特性、信息 运动的规律、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其原则、信息技术和信息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它构成信息素养的基础。(3)信息能力。信息素养的核心,它是指个体能否 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获取、综合、分析、评价信息,以及对信息加工、在既有 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独立的观点,生成新的信息。(4)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信息素养的灵魂,没有信息道德,信息活动非但不能为社会带来 财富反而会制造灾难。 2 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分析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分析 本研究主要调查和分析全国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 信息道德,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在信息素养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提 出提高信息素养的措施。 2 根据信息素养的概念、评价标准、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等制定信息素养制 定调查问卷(见附录大学生信息素养调查问卷)并把它放到问卷之星网上, 在腾讯 QQ 群或 QQ 空间、百度贴吧、新浪微博、天涯论坛等社交网络上发 链接号召同学认真填写。参与调查的在校大学生共有 285 人,涵盖“985” 、 “211”重点本科、普通一本、普通二本、民办高校及高职专科的在校大学 生。 2.1 关于信息意识和搜索能力方面调查分析关于信息意识和搜索能力方面调查分析 68.29% 29.76% 1.95% 0.00% 0.00% 非常重要 比较重要 一般重要 不大重要 非常不重要 图 2-1 大学生心中信息地位调查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大学生有 68.29%认为信息非常重要, 29.76%认为信息比较重要,仅有 1.95%的认为信息一般重要。互联网高速发 展、迅速普及,让信息无处不在,信息大环境下多数学生还是能正确认识信 息的重要性。 82.93% 9.76% 7.31% 积极乐观 无所谓 造成困扰 图 2-2 大学生对当今社会信息大爆炸的态度调查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设计) 3 82.93%认为当下信息大爆炸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并表示可以正视这 种现象愿意积极利用信息同时端正心态处理好信息过载的问题。从大学生对 当今社会信息大爆炸的态度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对信息充斥的时代持乐观积 极态度。 2.16% 38.38% 59.46% 不会 会基本操作 运用自如 图 2-3 大学生对学校数字图书馆的应用调查 在调查大学生对学校数字图书馆的应用时,仅有 2.16%的大学生表示能 运用自如,只有 38.38%的大学生表示会基本操作,还有 59.46%的大学生表 示自己不会用学校数字图书馆。经过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一、学 校数字图书馆不健全;二、学校信息检索课程有待完善,有些学校甚至没有 开设相关课程;三、大学生的惰性,不愿意去学。 60.54% 38.92% 0.54% 当然能 有时能 不能 图 2-4 能否用搜索引擎表达自己的意思调查 当问及能否用搜索引擎表达自己意思,表示当然能的有 60.54%,有时 能的占 38.92%,不能表达的有 0.54%,这说明我国高校从 20 世纪 90 年代 开始,普遍认识到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逐步在教学计划中 4 增加相关课程与内容并在培养的过程中进行改革与探索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 61.08% 37.84% 1.08% 不会操作 简单操作 熟练操作 图 2-5 大学生对英文网站操作情况调查 当问及对英文网站操作情况时,仅有 1.08%的大学生表示会熟练操作, 有 37.84%的大学生只会简单操作,还有 61.08%的大学生不会操作。经过分 析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大学生接触英文网站的次数少和英文水平不高。 根据统计结果分析,认为信息非常重要,对信息非常关心并且对当今信 息爆炸性增长持乐观态度的学生在对学校数字图书馆的应用及对英文网站操 作和用搜索引擎表达自己意思明显优于那些认为信息比较重要、一般重要对 信息关心度不高、对当今信息爆炸性增长态度不那么乐观的同学。 2.2 关于处理信息能力方面的现状关于处理信息能力方面的现状 54.05% 42.70% 3.25% 简单操作 一般性操作 熟练操作 图 2-6 大学生对 office 工具操作情况调查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设计) 5 在调查对 office 工具的操作情况时,54.05%的大学生表示只会简单操作, 42.7%的大学生表示能进行一般性操作如 word 表格、版面设置、excel 函数 使用等,仅 3.25%的大学生表示自己能熟练使用并已经将其作为自己必不可 少的帮手。 73.51% 25.41% 1.08% 不会操作 简单操作 熟练操作 图 2-7 大学生对图形编辑工具操作情况调查 在调查对图形编辑工具操作情况时,73.51%的大学表示生不会操作, 25.41%的大学生表示能简单操作,仅有 1.08%的大学生表示能熟练操作。 19.46% 56.22% 24.32% 不能(没试过) 偶尔(解决过一两次 ) 能(经常这样) 图 2-8 大学生综合不同情况搜集多种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情况调查 当问及能否综合不同情况搜集多种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情况时,56.22% 的大学生表示偶尔(解决过一两次) ,对比以往数据,我国高校对大学生信 息素养培养取得一定成效,但只有 24.32%的大学生表示能(经常这样) ,还 有 19.46%的大学生表示不能(没试过) ,高校对大学生综合信息解决实际问 题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6 2.3 关于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道德意识方面的现状关于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道德意识方面的现状 52.20% 38.54% 8.78% 0.48% 设置可见权限 一般不涉及 不太关注 其他 图 2-9 大学生社交网络涉及个人信息情况的调查数据 在调查大学生社交网络涉及个人信息情况时,52.2%的大学生表示对涉 及个人隐私的信息采取好友可见、分组可见等设置,38.54%的大学生表示 自己的社交网络一般不发布涉及隐私的信息,还有 8.78%的大学生表示不太 关注个人隐私问题,0.48%的大学生情况为其它。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多 数大学生有保护隐私的意识。 2.93% 6.34% 14.63% 39.02% 37.08% 非常了解 比较了解 一般了解 不大了解 非常不了解 图 2-10 大学生对知识产权的了解情况的调查数据 在调查大学生对知识产权了解情况时,非常了解的占 2.93%,非常不了 解的占 6.34%,比较了解的占 14.63%,不大了解的占 39.02%,一般了解的 占 37.08%。大学生对知识产权的了解程度不容乐观。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设计) 7 20.54% 42.70% 30.81% 5.95% 总是 仅写论文 偶尔 从不 图 2-11 大学生在引用他人著作是否标明出处情况的调查数据 在调查大学生转载或引用他人著作是否会标明出处情况时,20.54%的 大学生表示无论是论文还是网上发布均标明出处;表示仅在写论文的标明有 42.7%;表示想起就标明想不起就算了的占 30.81%;还有 5.95%表示从不标 明。经过分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是高校对知识产权的宣传力度不够。 0.00% 50.27% 11.89% 37.84% 转发 不予理睬 好言相劝 向有关部门举报 图 2-12 大学生面对恶意散布不良信息的行为的调查数据 当问及对恶意散布不良信息行为的态度时,50.27%的大学生表示不予 理睬,表示会好言相劝的有 11.89%,表示会向有关部门举报的占 37.84%, 表示转发的为 0%。 8 8.11% 13.51% 78.38% 不知道 知道,但不当回事 知道且规范行为 图 2-13 大学生对网络言行依然受法律监督了解程度 当问及对网络言行同样受法律监督了解程度时,78.38%的大学生表示 知道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违反公共道德,8.11%的大学生表示知道但不当回 事,换个马甲就没人认识,还有 13.51%的大学生表示不知道。多数大学生 的法律意识较强,表示知道自己对在网络上的言行负法律责任,说明我国近 些年来在普及法律方面有一定作为。 3 大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分析大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高校缺少对大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训高校缺少对大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训 高校对大学生培养方案基本都停留在基础信息素养教育和通用信息素养 层次上: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和文件检索课;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计算机网络教学;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搜索、分析、评价与教学有关的 信息,利用信息技术快捷地获取所需信息,而没有将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提 高到专业信息素养层面上,没能指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并建设性共享网络资源 素质和修养。从调查结果来看,多数大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有待加强。 3.2 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低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低 高校图书馆不仅是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肩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任, 也是大学生获取情报信息的基地,是全面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的“第二课堂” 。目前,一些高校图书馆存在书籍陈旧,种类贫乏,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教 学、学校需要,电子数据库有待完善等问题,导致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低。从 本次调查问卷来看,有大部分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设计) 9 获取信息,甚至都不知道图书馆有电子资源数据库。 3.3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 多数高校以市场为导向,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和学术氛围,过分关注大 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和就业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人文素质教育,基础知识 教育。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里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现象比较突出,这点在调 查问卷里表现为多数大学生英文水平有待提高,对知识产权了解有待改善, 社会责任感有待加强。 3.4 大学生自身原因大学生自身原因 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性因素,它决定了事 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正是由自身方面决定的。大 学生自身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自学能力差,从对 office 软件 和图形处理软件的操作情况看,发现对高校开设相关课程的 office 软件的操 作能力明显优于没有开设课程的图形处理软件。二、厌学、懒惰心理,这种 心理在信息素养主要表现在即使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学生对 office 操作能 力还是不强;即使对知识产权有所了解,在引用和转载他人著作时也不去标 注。 4 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具体措施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具体措施 4.1 开展丰富多彩的信息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信息实践活动 大学生参加适量的信息实践活动,学以致用才能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高校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信息实践活动如在校园内举办信息知识竞赛、信息 交流周、科研活动等。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学习新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 及时补充从而在娱乐休闲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综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加强学校信息环境建设加强学校信息环境建设 学校信息环境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硬件建设包括图 书馆藏储与管理建设,信息检索电子阅览室建设;软件建设包括相应图书馆 10 藏信息的数字化建设,数据检索数据库的引进建设。高校应加大了对图书馆 信息资源管藏量,购买电子图书,如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清华同 方期刊数据库等,给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效资源。图书馆在技术 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多的对一些利用价值高的网络信息进行数字存储,以便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更多的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要做好宣传工作,利 用各种途径(如新生入馆教育、网上公告等)让大学生了解图书馆网络数据 库的内容、种类等,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对网络数据库利用率。 通过学校信息环境的建设能为学生提供信息查询的可行条件。 4.3 建设建设科学的教学课程体系科学的教学课程体系 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构建过程,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 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进行加工 处理,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建立一套具有合理的课程设置,丰富的教学策 略,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强调反思、教学与研究结合,引导学生构建知识而 不是灌输信息的科学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是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有 效途径。一方面,把文献信息检索、信息技术概论、计算机基础、课题查新、 信息资源管理等课程有机整合,另一方面,把信息素养教育与各个学科的专 业课程进行整合,使信息素养教育与各学科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在这 样的一套体系,为了面对网络化所带来的冲击以及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对任 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任课老师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水平,一方 面,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另一方面,高校之间应多举办研 讨会、专家讲座等,给教师提供相互学习、交流经验的机会,促进信息素质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发展。 4.4 重视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重视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大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首先必须在信息活动中树立开发和利 用信息的观念和自觉完善自我的能力。一、培养自学能力,通过提高自学能 力、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对信息能够有特殊的、敏锐的 捕捉力,能够从大量的社会事务和社会现象中发现有用的信息,并实现这些 信息的价值;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明确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懒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设计) 11 惰使人落后;三、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学校和老师应该在此 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5 结束语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 具影响力的因素之一。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中的信息素养教育也逐渐成为国 家的重要课题,在大力号召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形式下,高校更应该加大对当 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的培育,真正将这一课题落实。 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所 以,提高本科生信息素养能力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本文以如何提 高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这一宗旨,借助问卷之星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 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为高校大 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提升提供借鉴作用。 由于笔者学识、能力和精力,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本文在研究过程中 还存在很多不足,研究对象覆盖面广缺乏针对性,调查问卷题目设计不够完 善,没有考虑性别对信息素养的影响。但笔者进行调查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并 试图解决问题,可以说还是有一定利用价值的。 12 参考文献 1顾玉林,2006:在信息化社会视野下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 , 教育信息 化 ,第 2 期:P2425。 2胡洪彬,2013:19952011 年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综述 , 图书馆论坛 ,第 1 期:P168172。 3黄发友,2013: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机制的构建 ,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第 1 期: P2733。 4黄秋萍,2004:试论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 现代情报 ,第 4 期: P172174。 5刘静,2013:省属师范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调查分析与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学 位论文。 6王超,2012本科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研究以西南 A 大学为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