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考发展经济学考点十一人口增加与粮食供需_第1页
大自考发展经济学考点十一人口增加与粮食供需_第2页
大自考发展经济学考点十一人口增加与粮食供需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自考发展经济学考点十一人口增加与粮食供需 人口增加与粮食供需 (一)人口与粮食问题的古典理论模式 1、马尔萨斯人口论 虽然有很多的假设成分,但最关键的两个前提假设:(1)对于一个国家来 说,土地的增长只是成为基数增长或者说是有限的。而人口却成几何级数增加。 (2)土地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遵循这样一个规律。在这两个前提的共同作用 之下,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最关键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以及营 养等方面的提高,也刺激了人口的增加,从而也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 为满足不断增加的食物需求,就得开垦新的耕地来投入粮食生产,然而一 国的可开垦的耕地是有限的,最终是适合耕作的土地供给完全停止。另一种扩 大粮食生产的方式是在同一土地上投入更多的劳动,实行集约耕作。由于收益 递减规律的作用,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必然会下降。 一国的土地肥沃程度是有差别的,按照人们一般的选择规律,必然是将最 肥沃的土地首先投入使用。其后随着人口压力的增加,越来越转向肥力差的土 地。这种肥力递减的土地投入使用,它所带来的生产率也会处于递减状况,其 结果必然是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下降。 由于农业劳动力的边际报酬递减是不可避免的,粮食的增长速度将总是慢 于人口增长速度。由此人们的生活水平将不断低下,最终会退到最低生存的水 平。随着生活水平的下降,人口也将趋于减产,最终回到维持最低生活的水平 上。 2、反马尔萨斯的观点 (1)埃斯特博斯拉普的观点 著名丹麦女经济学家埃斯特博斯拉普认为:食物供给是随着人口增加而相 应增长的。在她的分析中,人口密度是决定特定时间内土地利用制度、耕作方 式和生产工具变化的重要因素。具体说来,随着人口压力的增加和收益递减的 作用,食物会变得相对稀少,人们为了满足食物的需要,将会相应的提高土地 利用集约程度。土地集约使用体现在休耕时期的不断缩短,由长期休耕转为短 期休耕,最终过渡到最集约方式的轮作制度。 (2)技术进步的作用 在马尔萨斯理论当中忽视了技术进步这一观点,技术进步对缓解收益递减 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差异。现代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 科技的日新月异。在农业新品种的培育、化学肥料的发明、农业机械化的提高 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传统社会无法比拟的。它们所发挥的增产作用是巨大的。 “绿色革命”就是其中一例。 3、评价 马尔萨斯观点有各种缺陷,但对某些发展中国家仍然适用。 (二)发展中国家粮食供需现状持续增加的人口与粮食需求压力 1、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着饥饿的威胁。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统计 推算,1985 年全世界处在饥饿线上的营养不良人口有 3、48 亿,其中主要分布 在 89 个发展中国家。 参照书中 P274 页表 12-1 饥饿与营养不足的人口统计。 2、人口爆发性发展。造成了饥饿与营养不良。 由于卫生状况、医疗条件的改善,也由于粮食供给增加而促成的人口抚养 能力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在下降,而出生率仍在增长。发展中国家 自 50 年代以来就一直保持很高的人口增长比率,表 12-2 所列的世界人口增长 状况也说明了这一情况。 参照书中 P275 页表 12-2 世界人口预测 3、人均粮食需求量 按照恩格尔定律,在收入低下的贫穷阶段上,人们将增加的收入多用于购 买食物,随着收入水平增加,用于食物支出的比例将逐渐减少。对于大多数发 展中国家来说,收入水平低下,满足生存的食物需求仍然是消费的主要内容, 即所谓的恩格尔系数很高,因此粮食需求的收入弹性也就很大,收入增加会导 致相对多的食物需求。而发达国家正好与此相反,食物消费已经接近饱和,收 入增加对食物需要量增减已经没有什么影响。 而且,收入水平增加也将改变食物的消费结构,人们将更多地消费以畜产 品为主的高蛋白质食品。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消费更多的肉类产品意味着生 活水平的提高,而在发达国家动物蛋白和油脂品的消费已接近饱和,即使收入 增加,也不可再更多地增加这类消费。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从动物性食品所摄取热量是很低的,随着经 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预想发展中国家将会消费更多的动物性食品,为了满 足动物性食品增加的需求,就必须将更多的谷物转化为饲料,用于生产以畜产 品为主的动物性食品。这种食物构成的变化也会引起对粮食需求的更进一步增 加。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粮食供给能力低下与农业生产停滞 更多大自考信息请访问:/zikao/ 猎学网-为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能否满足发展中国家不断增大的粮食需求,主要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状 况,从目前的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能力来看,情况不容乐观。书中 P278 页表 12-4 反映了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变化情况。 从 1975 年到 1985 年期间,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产量年增长率为 3、31%,超 过了同时期的人口增长率,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绿色革命”所带来的单 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但是从 1985 年到 1992 年期间,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产量增 长水平趋于缓慢,赶不上同期人口的增加,人均粮食生产量也是同样的趋势。 1975 年到 1985 年期间,尽管人口增加,人均粮食生产量还是每年增加了 1、16%, 但是到了 1985 年至 1992 年期间,人均粮食产量变成了负的增长。 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产量的减少,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种植面积的变化, 二是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减程度。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产量下降所致。这对于发 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危机的信号。在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种植面积不可能 有大幅度的增加,提高粮食产量只有依靠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如果单位面积 产量不能提高,则意味着今后将出现严重的粮食不足。 从发展中: 从发展中国家的内部来看,粮食生产供给状况恶化主要集中在非洲地区。 非洲出现的粮食生产大幅度衰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是 80 年代连年的旱 灾严重影响了非洲地区的粮食歉收;其次是非洲地区掠夺性耕种方式减少了土 地生产能力。传统的刀耕火种方式的农业耕作方式,过度开采森林和过度放牧, 为出口的单一品种种植方式,都影响了土壤的质量,促使土壤侵食和沙漠化的 扩大。再有,非洲地区农业政策失败也是引起粮食生产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 (四)结论:不能低估目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口增长与粮食需求的压力 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可开垦利用的耕地已经很稀少。即使是目前正在耕作的土地, 因为传统的掠夺式的农耕方式,它的生产能力也已经开始退化。森林面积减少, 酸性雨、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