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怎样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怎样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沈沈 阳阳 市市 育育 源源 中中 学学 宋宋 长长 珍珍 怎样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 的感情” ,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爱国主义是我们祖国的优良传统 美德。一国的国民对本国历史的了解愈深,愈是能激发他的爱国心。 ”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 发展起来的。只有对祖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有深刻的了解,才能产生 对祖国优秀文化的崇敬之情,进而产生对创造祖国灿烂而悠久的文 明和现代经济政治生活文明的人民热爱尊敬之情。中华民族的历史 上下五千年,人才辈出,群星璀灿,在创造物质财富对人类文明做 出卓越贡献的同时,还创造了不朽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不仅包 括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而且蕴 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不仅孕育了无数杰出 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而且还涌现了无数 的爱国人物。所以我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的实践,为了加强对中学生 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教育学生。 一、 在国家危难时要勇于献身。 忠心报国,勇赴国难。这一美德的行为表现是把民族和国家利 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深刻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中华民族性格的 一个重要特征。如戚继光组织“戚家军”英勇抗倭,并赋诗明志: “封候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甲午战中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林永 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反对外来侵略浴血奋战;张自 忠“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在 战斗中,他身负重伤,仍高呼“杀敌报国”;共产党员吉鸿昌就义 前高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两弹”之勋邓稼先怀看满腔爱国热情,冲破帝国主义重重阻挠于 1950 年四国,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议,在身患晚期癌症的情况下,仍 然坚持祖国核弹的研制工作,为祖国国防事业立下了卓越不朽的功 勋的业迹。他们所展示的就是这样一种美德。 教师从讲述古今英雄报效祖国,甚至捐躯的壮烈历史故事入手, 使学生产生同感共鸣。这既可使学生从身心上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 教育,又能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即如列宁所说:“爱国主义就是 千万年来固定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再从理论 上分析其含义,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到爱国感情表 现为对祖国壮丽山河、灿烂文化、悠久历史和一切物质财富、精神 财富的热爱,对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关心。“知之深、爱之切”, 从而能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还可组织学生召开“寻伟 人足迹,学爱国精神”的主题班会和“爱国、立志、成才”演讲比 赛会等,讲英雄故事,找自身差距,以“知”导“行”,达到明白 做人道理的教育目的。 二、利用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在学习抗日救亡运动这节内容时,我先播放歌曲松花江 上,这首歌是抗日战争时期救亡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反映了东北 人民在“九一八事变”后悲惨的命运和渴望回到家乡抗击日本帝国 主义的强烈愿望。那如诉如泣壮怀激烈的情韵和时而低回时而昂扬 的旋律,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随着歌声充盈在教室的各 个角落,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思维逐渐融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去了。 使学生看到了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以及他们那种不愿做亡国奴的 强烈愿望。在歌声中教师提问:东北人民为什么流落他乡而又渴望 回到自己的家乡?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此时我及时 导入新课,指出“九一八事变”使东北开始沦为日本殖民地,从此 东北人民开始了长达年的亡国奴生涯。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歌 词的理解,把学生带回到了七十多年前的东北大地,为新课的顺利 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历史歌曲,不仅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爱国主义是我国的优良传统。 在历史长河中,面对异族的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 和奋争,涌现出岳飞、文天样、郑成功等无数可敬可爱的民族英雄, 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业绩。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屈辱 的历史,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每一次战争都使中国一 步步陷入半殖民地的历史深渊。同时,每一次战争也使中国人产生 震惊和民族危机感,爱国主义的精神日益增强,“救亡图存”之声 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近代中国出现的一切问题无不与这一主题息息 相关。无论是郑观应等提倡的“实业救国”、蔡元培等倡导的“教 育救国”、“科学救国”,还是邹容等追随的“革命救国”,都是 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 之”,到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敢把乾坤力挽回”,皆是爱国 主义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中日近代史 昭示我们,要改变贫弱受欺、落后挨打的历史命运,就必须奋起抗 争,奋发图强,从列强侵略中国的那一天起,中国人民就举起了团 结御侮、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旗帜。从太平天国起义到义和团运动, 从戊戌变法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无数中华儿女和爱国志士, 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略,前仆后继,历尽艰辛。”谱写了一曲爱 国主义的凯歌。正是爱国主义产生的高度凝聚力和民族尊严感,才 有了新中国的建立。 四、爱国主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当今社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是爱国主义的核心。为了说明爱 国和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办法来引发出要讲述 的道理。如通过讲述中国历史上屈原的忧国忧民、岳飞的精忠报国、 文天祥的宁死不屈、林则徐的不畏强暴、方志敏的赤胆忠心等爱国 事迹,来说明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体 内容也是不一样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爱国就是要反帝 反封建,集中表现为“拯救中国”。当遇到外敌入侵威胁民族生存 的时候,爱国就表现为拿起武器同侵略者作斗争,维护民族的独立 和尊严。当今的爱国主义就是对社会主义祖国有深厚的感情,热爱 和忠诚社会主义祖国,这是今天爱国主义的核心。通过以上分析讲 解,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有机地统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学生不仅懂得了爱祖国本身包含着热爱社 会主义,而且明确了只有将对中华民族的一片深厚的道德情感全部 倾注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之中,才是真正的 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道理。 教育学生要从思想上、知识上充分装备自己,为祖国的繁荣稳定贡 献力量。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对 WTO 的认可与加入,全球化已是大 势所趋,中国已成为世界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员。在这个舞台上, 如何成功地履行自己的角色,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 力。我们必须先从思想的高度上认识我们面临的局势:我们虽有辉 煌的文明,但仍处于落后的状态;我们虽已取得了成就,并得到世 界的认可,但仍有部分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制度十分仇视,我们应 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维护已取得的革命成果与建设成就,维护祖 国的稳定统一。目前,世界已进入以智力和知识作为资源和生产力 要素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这一机遇与挑战。我们应树立终身学习 的理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完善自身 的知识结构,更新学习知识的方法与理念。 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 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内容,向人民提出新的要求。但毫无疑问的是, 它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 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总之,在中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不能单纯地罗列具体 事例,也不能进行空洞的理论说教,而必须将二者有机结合,使学 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正确的全面的爱国主义认识, 在这个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克山县联考2025届数学七下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发展趋势研究重点基础知识点
- 美术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计划
- 深度解析的VB考试试题及答案
- 企业风险评估的总结与对策计划
- 生产计划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策略
- 2024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下属事业单位真题
- 经验分享提升软件设计师考试成功率的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洛阳市中小学教师招聘笔试真题
- 学习习惯养成指导计划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联合引导项目JJSBYB
- 英国食物介绍british-food(课堂)课件
- 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课件
- DB32 4181-2021 行政执法案卷制作及评查规范
- 涉密文件借阅登记表
- 脊髓损伤康复讲义
- 布草洗涤服务方案完整版
- 气体安全知识培训(72张)课件
- 电子类产品结构设计标准-
- 音乐神童莫扎特详细介绍和作品欣赏课件
- 共线向量与共面向量全面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