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资料_第1页
第十一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资料_第2页
第十一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资料_第3页
第十一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资料_第4页
第十一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十十一一届届张张仲仲景景医医药药文文化化节节 资资料料: 第第十十一一届届张张仲仲景景医医药药文文化化节节 10月22日, 以“大中医、大健康、大民生、大产业“为主题的十一 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在医圣故里、美丽南阳隆重开幕。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出席并讲话。 出席开幕式的有领导和嘉宾有来自全国各地和港澳台等地区中医药 企业界、学术界,全国17大中药材市场负责人以及南阳市四大班子领导, 高校负责人,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社会知名人士,河南中医学院学 子等600余人共同见证这一盛况。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广智宣布开幕。会议由南阳市人民政府市 长程志明主持。 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在致辞中,南阳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药材资 源丰富多样, “医圣”张仲景品牌驰名全国。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已成功举 办了10届,传承、创新、丰富仲景医药的文化内涵,逐步形成了医疗、 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六位一体”的中医药发展格局,南阳 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博大精深的张仲景中医药文化在南阳大地焕发出 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开幕式上,来自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研究所所长 杨士莪向大会捐赠杨鹤汀伤寒论浅歌的手稿,张仲景医史文献馆将 作为收藏纪念。 期间,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庆国和南阳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建 豫还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揭牌。 据了解,节会期间还将举行南阳第十一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开幕式 及仲景国际论坛,中医药产业招商、推介活动,经贸洽谈签约活动等主 体活动。 南阳第十一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开幕。本届医药文化节注重务实节俭, 弘扬仲景文化,突出健康主题,促进产业发展,为推动中医药项目的落实, 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做大做强中医药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据了解,本届医药文化节围绕建设“医圣故里、美丽南阳、健康之 都”的目标,以“大中医、大健康、大民生、大产业”为主题,按照“政 府指导、学术主导、社团主办、企业运作”的原则,以学术研讨、项目招 商、普惠群众等为重点,进一步传承弘扬张仲景学术思想,着力提高医药 节的学术性、大众性和效益性。本届医药文化节期间,首届医圣张仲景南 阳论坛系列活动、中医药产业项目招商推介活动、中医药惠民系列活动, 将成为着力唱响的台“大戏” ,同时,还将举办张仲景基金会募捐、百 名经方学子寻根、名医名家义诊、健康养生大讲堂等多项惠及民生的活动。 自2002年起,医药文化节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届,较之以往,本 届医药文化节更加注重务实节俭,举办时间由过去的一周压缩为两天,在 活动设置上, 对内容类似的仪式、论坛、研讨会进行了科学整合,策划 推出医圣仲景南阳论坛,同时将医药文化节开幕式与医圣仲景南阳论坛开 坛仪式合并举办,取消了华而不实的程序,从而有效地节约了资源。此外, 在展览展示上,一改往届通过图片集中展示中医药事业发展成就和展览中 药标本的形式,通过扩大名老中医义诊规模,新增中医特色疗法、医疗器 械等体验活动,增强活动的互动性,让更多人通过体验,感受中医药,了 解中医药。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士莪向医圣祠捐赠其祖父、民国时期 南阳首任知府杨鹤汀亲自编撰并手书的伤寒论浅歌手稿。这是继上世 纪80年代陕西中医名家米伯让先生向南阳赠送伤寒论刻版之后,张仲 景医史文献研究收藏上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同时,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 学说分会揭牌。 开幕式后,国家级综合性学术论坛“医圣仲景南阳论坛”举行 了开坛仪式,著名作家二月河、国医大师张学文、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 等一批名师大家,都分别在论坛上作了主题报告,纵论张仲景医药文化品 牌建设,为中国中医药事业服务于百姓健康各抒高见。 据了解,河南南阳作为医圣故里,通过医药节平台,联姻科研院所, 联办生产、加工企业,实行订单种植,加速了中药材产业的种植、开发与 研究,使南阳中医药产业逐步构建起了中医药诊疗、保健、教学、种植、 加工、营销、科研、文化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 南阳全市已确定天然中药材达2436种,道地名优中药材50多种,中药 材总储量2.5亿多公斤,且为无污染的有机药材。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初 具规模,种植品种达150多种,面积190万亩,年产值达50亿元,现已建立 了以南召辛夷、西峡山茱萸及天麻、桐柏桔梗、方城裕丹参和木瓜、镇平 杜仲、唐河栀子、邓州麦冬、社旗板蓝根为主体的十大中药材科技示范基 地。 著名作家二月河在医圣仲景南阳论坛上做主题报告 南阳签订中医药合作项目 35.5亿元助推产业崛起 中医药项目签约现场 中医药项目双方签约 南阳第十一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中医药项目信息发布暨项目签约举 行,当场签订“现代中药产业园区”等6个项目,总投资额达35.5亿元。 南阳新区管委会现场签下两个大单,和海王集团签订的“现代中药产 业园区项目”签约资金23亿元,和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签订 “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大商业大健康大南药生态产业园 建设项目” ,签约资金10亿元。南阳市卧龙区政府和国药控股南阳有限公 司签订的“医药物流中心项目”签约资金2.5亿元。 据了解,南阳市结合全市“十二五”规划,立足中医药资源和产业优 势,精心准备了44个产业基础好、成长性强、关联度高、发展前景广阔的 重点招商项目,包括三大类:中药和保健食品种植加工、销售类32项,中 医药科技研发类9项,产业集聚区合作开发类3项。 此外,还有三个合作协议当场签订。南阳市中医院分别与台湾顺天堂 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台湾荘松荣制药有限公司签订了“海峡两岸中药产 业合作发展协议” ,南阳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与台湾中华 中草药生技发展协会签订了“两岸合作发展中药产业框架协议” 。 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南阳市领导李建豫、金星等共同见证了 项目签订。 两岸中医药合作项目签约两岸中医药合作项目签约 月日,第十一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中医药项目签约仪式在 南阳举行。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南阳市领导李建豫、金星、吴 冬焕,南阳张仲景基金会理事长解朝来等出席。 在签约仪式上,台湾顺天堂制药公司和南阳市中医院签订了海峡两 岸中药产业合作发展协议,合作开发仲景经方制剂项目;台湾中华中草药 生技发展协会与南阳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签订了两岸合作 发展中药产业框架协议,从而开启了宛台医药文化交流合作新篇章。 南阳市中医药事业南阳市中医药事业“十二五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展规划 南阳市政府日前印发了南阳市中医药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 规划的出台,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南阳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推进南阳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展规划提出了坚持继承、弘扬与发展、创新相结合,坚持中 医药的特色优势,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实施、上下协同、社会参与” 的推进方式,坚持“仲景健康和宜生南阳”两大重点,坚持 “医疗、保 健、教育、产业、科研、文化”六位一体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中医药事 业全面发展,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南阳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 发展规划指出,在内容和发展空间上,发扬南阳独有的医圣张 仲景医药文化遗产综合优势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坚持文化先导(开发 张仲景文化遗产以及传承成果),医药并重(中医医疗、中医保健与中药 产业链的开发并重,相互促进),生态先行(建中药材和保健食品种植、 养生度假基地,景点建设与种植产业并行),旅游拉动(融中医药养生、 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打造“体验医圣、传播文化、养生度假、身心两 修”的健康养生地和中医药传播、学术交流的中心地。在措施和方法上, 突出机制创新和工作重点,集中打造“仲景健康” 、 “ 宜生南阳”品牌, 深入实施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规划纲要 ,推动“医、保、教、产、研、 文”六位一体协调发展。 按照建设“仲景健康,宜生南阳”的战略目标,到2015年,南阳市 努力建成中医药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的地级市和较强影响力的健康养生地。 中医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科学合理,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更完善,中 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初步构建,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中医药人才素质明 显改善,结构更趋合理;继承创新体系基本建立,传承研究成效显著; 中药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现代中药工业体系建设和产业创新能力 得到加强;中医药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健康养生和文化旅游资源得到 有效开发利用,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中医药优势地位得到巩固 和加强,基本实现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旅游全 面协调发展, “仲景健康”品牌在全国形成较强影响力。建成全国中医药 先进单位。 发展规划指出了到2015年完成的主要指标。在中医事业上,一 是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确保各级政府对中医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 中医事业投入所占医疗卫生事业投入比例提高到10%以上。二是市级形成 三个三级中医医院,其中张仲景国医院为三级甲等中医院;县级公立中 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水平;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 卫生院设中医堂、中药房;7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0%的村卫生室 可提供中医药服务。三是建成一个独立的本科大学张仲景医药学院,培 养510名国家、省级名中医,中医药人员占全市卫生人员的比重达到15%,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占基层全科医师比重达到20%。四是各类医院的中医年 总诊疗人次达到900余万人次,各类医院的中医出院总人数达到45余万人。 五是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蓬勃发展。 在中药产业上,一是调整结构,发挥地道药材优势,将中药材种植 面积扩展至240万亩,总产量26万吨以上。二是累计完成中药产业投资 100亿元,中药材年加工能力达到近百亿元,建成中药产业园区,培养产 值超30亿元的企业24个,产品超亿元的1015个。三是中药流通销售, 培养23个销售在30亿元左右的营销商业企业。力争使医、药、养生旅 游、养生保健、保健食品、中医药文化传媒等在内的“仲景健康”总产 值达260亿元,年增长25%左右,占当年 GDP 的7.9%左右,成为南阳的支 柱产业。 在中医药科研上,建成以张仲景研究院为主体的“四个一”(张仲景 研究院、张仲景经方研究会、张仲景经方药物研发实验基地、张仲景经 方国际论坛)的品牌研发平台;打造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争取新增 35家企业建设成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形成研发体系。 在中医药文化发展上,建设3个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规 划建设“张仲景中医祖庭文化核心园区(张仲景医药文化产业集聚区)” , 使之成为向国内外展示南阳中医药文化的窗口;完成张仲景养生博览园 规划,一期建设基本完成;启动张仲景文化申遗工作。 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二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七大主要任务。 (一)强化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以市级中医院 为龙头,县、区二级公立中医医院为骨干,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 务机构中医堂和中医诊所(门诊部)为基础,以非公立中医医院为补充, 覆盖全市城乡、中医特色突出、服务功能完善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全 市建成三级中医院3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增加至12所。建成5个综合医 院示范中医科,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示范中医堂。建成国 家级重点专科3个,省级重点专科5个,特色专科30个。 (二)大力推动中医药健康促进工程。丰富发展中医“治未病”理论 和预防保健实践,在市三级中医医院建立中医“治未病”中心,在13个 县市区建立“治未病”服务平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级卫生院建 立中医药“治未病”健康指导室,构建覆盖南阳城乡的中医“治未病” 服务体系,实现“治未病”的服务全覆盖。传播中医健康防病知识,建 立中医健康档案,制定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标准和规范,研发和推广中医 预防保健服务产品,建立养生机构,搭建养生平台,建设健康养生一条 街。 (三)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建设本科层次的张仲景医药学院, 引进开发高层次人才,重视中医药师承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基层中医 药人员整体素质,完善中医药人才考核评价制度,建立政府表彰和社会 褒奖相结合的中医药人才激励机制。 (四)建立完善的中医药研发体系。建立张仲景研究院,成立中国张 仲景经方研究会,办好中国张仲景经方药物研发实验基地,成立张仲景 经方国际论坛。建立医院、企业中医药科研体系。推进中药科技进步与 创新。 (五)提升中药和保健食品产业发展水平。完善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和 政策。加快中药材基地建设。重点打响山茱萸、辛夷、裕丹参、桐桔梗、 菊花道地“五大宛药”品牌;着力建设山茱萸、辛夷、裕丹参、桔梗、 栀子、柴胡、杜仲、天麻、木瓜、金银花“十大中药材基地” ;建立 2030个中药材种植产业园区。重视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加 强中药制剂企业的升级改造。打造如宛西浓缩丸系列、福森双黄连系列、 裕丹参系列、玉兰油系列、痛经宝颗粒等更多的优势品种,形成“宛药” 产品集群。建设中药和保健食品市场和物流园。大力推进生产名药、建 设名店、建设名厂和保证中药材、中药饮片与炮制、中药产品与制剂的 “三名三保”工程。培育中药和保健企业集团。 (六)传承弘扬张仲景医药文化。规划建设张仲景中医祖庭核心文 化园区(张仲景医药文化产业集聚区)。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工作,研究启动张仲景文化申遗程序。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 设。积极创作张仲景医药文化艺术精品,建设仲景文化纪念传播中心。 进一步办好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组织编纂南阳中医药志 。充分发 挥张仲景基金会的作用。做好对南阳中医药资源、张仲景文化和“宜生 南阳”的宣传推介。 (七)开发中医药养生旅游。进一步论证、研究、确立南阳盆地宜生 原点地位。打造养生健康南阳标准体系。规划建设中医药养生博览园。 建立“仲景健康”原生态(地)养生度假旅游示范园区。实施千村万户农 居健康养生度假工程。推广宛西制药集团的工业旅游经验。开辟建设张 仲景医药文化旅游线路。 发展规划同时提出了市直中医院建设,县(市、区)中医院建设, 215个乡镇卫生院、36个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中医堂,张仲景中医祖庭核 心文化园区建设,中医药养生博览园,仲景养生“十百千”示范工程, 南阳新区中药及保健品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医药研发平台建设,张仲景 医药学院,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中药和保健食品产加销信息服务平台 建设,重点扶持企业及南阳盆地宜生环境原点地位的研究,重要药用植 物的野生变家种研究等重点项目。 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 伤寒杂病论的贡献,首先在于发展并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 本法则。张仲景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根据病邪 入侵经络、脏腑的深浅程度,患者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以及病势 的进退缓急和有无宿疾(其它旧病)等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寻找发病的 规律,以便确定不同情况下的治疗原则。他创造性地把外感热性病的所 有症状,归纳为六个症候群(即六个层次)和八个辨证纲领,以六经(太阳、 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来分析归纳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和 转归,以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辨别疾病的属性、病位、邪 正消长和病态表现。由于确立了分析病情、认识症候及临床治疗的法度, 因此辨证论治不仅为诊疗一切外感热病提出了纲领性的法则,同时也给 中医临床各科找出了诊疗的规律,成为指导后世医家临床实践的基本准 绳。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张仲景在中医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且随着时 间的推移,这部专著的科学价值越来越显露出来,成为后世从医者人人 必读的重要医籍张仲景也因对医学的杰出贡献被后人称为“医圣”。 医圣研究 自 20 世纪 50 年代起,我国中医事业迅速发展,仲景学说研究进入 鼎盛繁荣时期。各地中医医院、中医院校相继成立, 伤寒论成为中医 师和中医院校的基础课和必修科目。对伤寒论的文献学、版本学、 校勘学、训诂学、辞书学等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对伤寒杂病论的理论研究,包括六经辨证理论、论断治疗理论、 药法方剂理论等,不仅应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理论,而且应用现代多学 科理论或学说来阐明仲景学说的科学性、先进性;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 的伤寒学科科学实验基础研究,药理、脉象等的研究取得可喜成果;开 展仲景经方的临床研究,充实、扩大、提高了经方治疗学应用范围,并 逐步取得项目突破和科研成果;成立了“全国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和各 种“仲景学说研究会”,多次召开国际性、全国性以及各学术团体的“张仲 景学说研讨会”,促进了仲景学说研究水平的提高,造就了大批“伤寒学” 学者,仲景学说在当代中医学发展中的影响日渐深远。 南阳作为医圣张仲景的故里,近 20 年来一直为仲景学说的发扬光大 作出不懈的努力。特别是跨入 21 世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传统医药 产业经济的发展优势突显,知识产权保护、无化学公害污染、绿色生态 环保为中医药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而南阳市业已启动的张仲景医药 创新工程、张仲景医药文化节正是发展传统中医药支柱龙头产业的重要 举措,也是弘扬仲景学说、光大医圣精神、打造医药品牌、造福南阳乃 至全人类的重要内容。 “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是我市在 2002 年提出的。这一工程的发展目 标是:全市力争在 5 至 10 年间,构建完善中医药诊疗、人才培养、研究 开发、药材种植、中药制药、中药营销六大体系,把南阳建成在国内外 有较大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现代“中医药都”。 2007 年,修订后的创新工程将着力建设五大体系:人才培养体系; 研究开发体系;产业化建设体系;中医诊疗体系;中医药文化体系。同 时,明确发展目标,强力推进南阳中医药工业发展,巩固扩大十大中药 材种植基地建设,企业规模、基地面积和总产值大幅度提高;着力创建 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南阳张仲景国医院,使之成为豫鄂陕地区 中医医疗、康复、保健中心;恢复南阳张仲景国医大学,使之成为传承 创新中医药文化、培养中医药实用型人才的摇篮;建设全国中医药宣传 教育基地张仲景博物馆;高标准建设张仲景研究院,发扬张仲景医 学思想。 南阳市注重科研体系构建,先后成立了南阳中医药研究所、张仲景 医学文献馆等机构,张仲景医药科学研究正步步深入。成立于 1981 年的 南阳中医药研究所与河南省中医研究院合作,承担了“张仲景经典医学研 究”、 “张仲景药用本草研究”、 “南阳当代名医学术思想诊疗经验总结”等项 目,对伤寒杂病论中 200 多味药物品名、科属、形态、性能、成分 等进行研究,对全市 71 位老中医的临床诊疗经验进行抢救性总结整理。 张仲景医学文献馆搜集整理了近 80 年的国内外有关张仲景研究文献,正 在进行张仲景医学文献索引编撰工作。实施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以 来,南阳市按照“科技兴医”的战略部署,明确规定从医院业务收入中提 取 1.5%的资金用于科研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奖励临床科研的制度和措 施,调动了中医药人员从事临床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此外,在继承名老 中医经验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另据统计,近年来,南阳市先后有 50 多个项目获省市科技进步奖,研制出仲景方药制剂 12 个,出版专著 38 部。 中医药研究与应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南阳市中医药学校的 中药标本馆面积有 1000 多平方米,拥有各类中药标本 2630 种,被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领导赞誉为全国一流的中药标本馆。河南省中药现代化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也落户南阳,宛西制药公司还建起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此外,国家中医管理局还确定南阳市为“全国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 示范区”和“全国中医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单位”。 2002 年起,南阳每年举行一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今年将举行第七 届。借助节会造势,进一步弘扬了博大精深的张仲景医药文化,打响了 张仲景医药和“医圣”故里的品牌,推动了中医药产业发展,为光大张仲 景的人文精神创造了新的机遇。 节会还吸引了国内外中医药界学术团体纷纷来南阳祭拜“医圣”和进 行学术交流活动,张仲景已成为全世界共同敬仰的精神象征。在南阳, 已初步形成了“医不朝圣不名,药不朝圣不灵”的浓厚中医药文化氛围。 张仲景医药文化的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 “医、教、研、产、文”五位一体 的全面发展模式正成为主流理念。 医圣影响 张仲景的著作在国外特别是日本,产生了很大影响。明万历二十七 年(1599 年),江苏常熟著名藏书家赵开美偶然得到北宋刻本伤寒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