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比结果以对比结果以红色红色为准为准 第一章第一章 导论导论 一、填空题一、填空题 *1、统计是对客观事物的 总体数量方面进行核算和分析的活动。 *2、反映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叫标志,它又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 两种。 *3、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它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即指标名称和指标 数值。 *4、统计指标所反映的是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标志所反映的是总体单位 的数量特征。 *5标志是说明_总体单位 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_总体_ 。 *6统计总体有_无限_ 总体和_有限_ 总体之分。 7可变标志在总体各个单位具体表现上的差别就是_变异_。 8变量就是可变的_数量标志_,变量的数值表现就是_标志值_。 二、选择题二、选择题 *1、统计一词的涵义是( B )D(题目问题,都对) A、统计调查 统计整理 统计分析 B、统计工作 统计资料 统计学 C、统计理论 统计方法 统计实践 D、统计科学、统计工作、统计资 料 2、社会经济统计研究的对象的主要特点是(ABC ) A、数量性 B、总体性 C、社会性 *3、以全国的每所高等院校为总体单位,各高校的“学生人数”是( AC) (单 选是A)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变量 D、品质标志 4、要调查了解100名工人的月工资收入,每个工人的“月工资”是(A) A、连续型变量 B、离散型变量 C、随机变 量 5、以某地区商业企业的全体职工为总体,下列统计数据中,属指标的是(AC) A、男职工所占比重63% B、某职工的月工资300元 C、职工月平均工资400元 6、指标与标志的区别在于( AC) A、说明的对象不同 B、表现的形式完全不同 C、表现形式不完全相同 *7、下列度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B) A、企业的增加值 B、农副产品收购额 C、某县拥有的中学数 *8、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C ) A、2000名学生 B、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C、每一名学生 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9、就一次统计活动来讲,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的阶段有(D ) 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决策 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预测 C、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审核、统计分析 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10、变量是( D ) A、可变的质量指标 B、可变的数量指标和标志 C、可变的品质标志 D、可变的数量标志 1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B ) A、调查单位 B、总体单位 C、调查对象 D、填报单位 *12、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B ) (单选是B,多选是BC)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工资等级 D、工人体重 13、标志是说明( A ) A、总体单位的特征的名称 B、总体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 C、总体质的特征的名称 D、总体量的特征的名称 三、判断。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总体单位的数量和数量表现。 ( ) 2、总体与总体单位是相对的,没有总体单位,总体也就不存在。 ( ) 3、任何统计指标都应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 ( ) 4、汽车轮胎的使用寿命是品质标志。 ( ) 5、 随着统计研究目的的改变,同一事物在不同情况下,可以是总体,也可以 转化为总体单位。 ( ) 6、标志和指标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两者没有任何联系。 ( ) 7、 品质标志一般用文字来回答,有时也可以用数量来回答,如某厂有男职工 1000人,女职工900人,就是用数量来回答品质标志。 ( ) 第二章第二章 统计调查统计调查 一、填空题一、填空题 *1、按调查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可分为_全面调查_和_非全面调查_。 2、制订统计调查方案,首要的问题是确定_调查目的和任务_。 3、为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当总体各单位差异不大时,可采用_抽样/典型_法。 二、选择题二、选择题 1.统计调查中的专门调查有( CD ) A、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 B、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C、全面和非全面调查 D、普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2.某些产品在检验和测量时常有破坏性,一般宜采用(D)D A、全面调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3.统计调查按对象包括的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D ) A、定期调查和不定期调查 B、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D、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4.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A ) A、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 B、具体确定调查单位 C、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 D、为了统一调查时间,一齐行 动 5.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A ) A、调查单位 B、调查对象 C、填报单位 D、调查表 6、在下面的调查方式中,属于一次性调查的有(BC )C A、统计报表调查 B、抽样调查 C、普查 7、统计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有(AB)B A、统计报表 B、问卷法 C、调查单位 8、为了解武汉集贸市场的成交量和成交额的情况,对17个大型集贸市场进行调 查,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B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9、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每台设备是(B ) A、调查单位 B、总体单位 C、调查对象 10.工业企业财产普查中,每个工业企业是( ) 调查对象 报告单位 调查单位 三、判断并改错。 1.一次性调查就是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的调查 ( ) 2.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这些单位的被研究的标志总量占总体单位总量的 绝大比重。 ( ) 3、重点调查一般属于经常性调查。 ( ) 4、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都属于非全面性调查。 ( ) 5、人口调查的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是一致的。 ( ) 6、调查时间指统计调查资料的登记时间。 ( ) 7、调查单位的确定,取决于统计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 ) 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整理统计整理 一、填空题一、填空题 *1、保证实行统计分组目的的关键是_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组限_。 2、统计分组是将总体按照_分组标志_区分为若干部分。 3、对连续变量进行分组,相邻组的组限必须_同一个标志值_(相连)_对离散 型变量进行分组,相邻组的组限必须_不同的标志值 (不相重叠)_。 *4、组距数列中,各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称为_组中值_ ,它反映了 该组总体单位变量值的_一般水平_。 *5、某个组距为50的等距数列,末组为开口组,其下限为100,则末组组中值为 _125_。 6、统计表从内容上可分为_主词_和_宾词_两部分。 *7、变量数列中,次数的相对数形式叫_频率_。 8、编制变量数列时,最小值的下限要低于或等于最小的变量值,最大组的上限 要_大于或等于_最大变量值。 二、选择题二、选择题 *1、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C) 。 A、组距 B、组数 C、分组标志和分组界限 *2、按数量标志分组的关键是( C ) A、变量值的大小 B、组数 C、各组界限 *3、某村农民人均收入最高为426元,最低为270元,据此分为6个组,形成闭口 式等距数列,则组距应为(A) A、26 B、156 C、348 *4、复合分组与平行分组的根本区别在于(A )C A、分组方法不同 B、分组对象不同 C、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5、统计分组的对象是(A ) A、总体 B、总体单位 C、指标 6、将某公司所属三个企业的利润额,人数资料依次排列并求出总和数的统计表 是(C) 。B A、简单表 B、简单分组表 C、一览表 *7、把一个地区的1000家企业分为全民企业、集体企业、个体企业和外资企业, 这是(B)C A、按数量标志分组 B、按品质标志分组 C、进行简单分组 8、次数密度是(C) 。A A、平均每组组内分布的次数 B、各组单位距离内分布的次数 C、平均每组组内分布的频率 D、单位次数的组距长度 9、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B) 。 A、小于1 B、等于1 C、大于1 D、不等于1 *10、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 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C ) 。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11、.分配数列有两个组成要素,它们是(B) 。 A、一个是单位数,另一个是指标数 B、一个是指标数,另一个是分配次数 C、一个是分组,另一个书次数 D、一个是总体总量,另一个是标志总量 三、计算题三、计算题 1991年第四季度某管理局下属40个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百分比资料如下(%) 9788123125110112131140120118 9099103107121141139131128119 9590131132121124111121103108 110901219095110140141143128 据此,试编制分布数列,并指出各组组距、组中值、频率。 解:.将各变量值排序,则全距最大值最小值 .若假设分为组,则组距全距组数 组距近似为 确定组限,由于最小值为,最大值为,可将最小组的下限定为,最大 组的上限定为. .分布数列 计划完成程度百 分比() 企业个数(个)频率()组距组中值 . . . . 合计 第四章第四章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一、填空题一、填空题 *1、总量指标按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总体单位总量 和 总体标志总量 ,按时间状况不同分为 时期指标 和 时点指标 。 *2、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为 有名数 和 无名数 。 *3、总体各部分结构相对数之和等于 100% 。 *4、 总量指标 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5、某企业计划劳动生产率报告期提高,而实际提高,则计划完 成程度为 10% 。 二、选择题二、选择题 *1、下列指标中,属时期指标的是 ( B)BC A、1990年末,世界人口总数52.9亿人 B、199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17686亿元 C、1990年,我国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731元 *2、统计研究目的是了解某市工业企业收入状况,则下列指标中属于标志总量 指标的是 ( B ) A、该市工业企业职工50万人 B、该市工业企业职工月工资总额15000万元 C、该市工业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300元 3、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其分子、分母可以是 (AC ) A、时期指标 B、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 C、时点指标 4、分子、分母都可以互换的相对指标有 (AC) A、比较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5、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BC ) A、工人劳动率 B、人均粮食产量 C、零售商业网点密 度 *6、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人数100万人,随着研究目的不同,该指标可能是 (AB) A、总体单位总量 B、标志总量 C、时期指标 *7、某企业计划产量报告期比基期提高5%,执行结果,该项计划超额5%完成, 则实际产量报告期比基期提高了 (C) A、5% B、25% C、10.25 8、某地区的人均粮食产量公斤,是另一地区的.倍,这是两个 (A) A、相对指标 B、平均指标 C、强度相对数 *9、能直接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绝对成果的指标是 ( B) A、相对指标 B、总量指标 C、动态相对指标 *10、某厂1987年完成产值100万元,1988年计划增长10%,而实际完成120万元, 则1988年超额完成计划 (A) A、9.09% B、12% C、20% *11、某校教职工(总体)1500人,平均年龄37岁,月平均工资400元。故总体 单位总量指标值为 (A) A、1500人 B、400元 C、37岁 12、下列指标中,属于实物指标的是 (ABC) A、年发电量6000万千瓦 B、公路长度350公里 C、月平均产品产量200件 13、将反映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求出的指标,可以是 (AB)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相对指标 14、某地新生男女婴儿的性别比为106:100,这一指标属于 (AB) A、比例相对指标 B、质量指标 C、数量指标 15、某地区有10万人口,共有80个医院。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 标是 ( B ) A、平均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发展水平指标 16、加权调和平均数有时可作为加权算术平均数的 ( B ) A、变形 B、倒数 C、平均数 D、开平方 *17、有甲、乙两个数列,若甲的全距比乙的全距大,那么 ( D ) A、甲的标准差一定大于乙的标准差 B、甲的标准差一定小于乙的标准差 C、甲的标准差一定等于乙的标准差 D、全距与标准差并不存在上述关系 *18、权数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决定于 ( A ) A、各组标志值的数值大小 B、权数的绝对数多少 C、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比重的影响 D、总体单位数的多少 19、标准差系数抽象为 ( D ) A、总体指标数值大小的影响 B、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 C、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比重的影响 D、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 *20、已知4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 应该采用 ( C )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三、多选三、多选 *1、写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AB ) A、工业总产值 B、商品销售额 C、职工人数 D、商品库存 E、生猪存栏数 *2、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 ABD ) A、企业个数 B、机器台数 C、电视机销售量 D、某地区某年人口数 E、产品产量 3、下列应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的有 (ABCE ) A、已知工资总额及工人数,求平均工资 B、已知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求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 C、已知计划完成百分比和计划产值,求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 D、已知某厂19931998年产值,求平均发展进度 E、已知各级工人月工资和相应的工人数,求工人平均工资 4.下列指标中属于平均指标的有 ( BC ) A、人均国民收入 B、人口平均年龄 C、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D、人口密度 E、人口自然增长率 *5.几何平均法的计算公式有 ( BCDE ) A、 (X1/2 +X2+X3+Xn-1+Xn/2) (n-1) B、X1X2X3 Xn-1Xn C、fXf D、X E、pq 四、计算题四、计算题 1、根据“七五”计划规定,某工厂甲产品1990年应达到900万吨,实际执行结 果如下表: 月份 年份 产量 12345678910 11 12 1989年 60 60 65 68 70 70 75 76 78 76 74 74 1990年 70 80 80 80 81 80 82 80 82 79 80 84 试计算该项长期的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及提前完成时间。 1.107.%4 107.4% 2.8个月07天 *2、某管理局所属三个企业产品产量资料如下(单位:万件): 1993年实际产量 1992年实 际产量 1993年计 划产量 绝对数各厂所占的 比重(%) 产量计 划完成 程度 (%) 1993年实际产 量是1992年的 百分比(%) 甲厂60697623 110 127 乙厂 120 132142 43 108 118 丙厂 8096110 34 115 126 合计 260 297 328 100 111 126 指标种类 总量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 动态相对指标 要求:计算表中所缺数字,并在指标种类那一行注明是何种相对指标。 3、某市“七五”计划规定,五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000万元,各年实际执行情 况如下: 86878889 90 季度 季度 季度 季度 固定资产投 资额(万元)800 850870900190194196200 要求:计算该项长期计划的完成情况相对数及提前完成时间。 1. 长期计划完成相对数() 105% 2. 提前 1 个季度完成计划。 第五章第五章 平均指标与标志变异指标平均指标与标志变异指标 一、填空题一、填空题 *1、算术平均数可以反映总体单位分布的 集中趋势 。 *2、平均指标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标志值的 一般水平 。 *3、权数的形式可以是 绝对数 , 也可以是 相对数 。 *4、 几何平均数 适用于计算平均比率或平均发展速度。 *5、平均数的基本计算公式中,分子是 总体标志总量,分母是 总体单位总数 。 6、由组距数列计算平均指标时,通常是取 组中值 作为X参与运算。 *7、 平均指标 掩盖了标志值之间的差异程度。 8、各变量值与其 算术平均数 离差之和为零。 9、变量值倒数的 算术平均数 的倒数是调和平均数。 10、如果加权算术平均数中的各权数都相等,则其成为 简单算术平均数 。 11、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总体单位标志值之间 差异程度 的统计指标。 *12、全距的缺点是易受 端值 的影响。 *13、 离散系数 是测定标志变动度大小的相对指标。 14、平均差实质上是一个平均数,被平均的对象是 X1-X。 *15、测定变量数列的集中趋势要计算 平均指标 ,测定离中趋势要计算 变异 指标 。 16、加工某产品依次要经过4道工序,每道工序的合格率分别为 99%、98%、99%、96%,则各道工序的合格率为 98% 。 *17、已知X=10 X2=125 则离散系数为 50% 。 18、对500件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发现合格品为480件,则平均合格率为 96%, 废品率的方差为 5% 。. 19、10名工人的月工资分别为 250、240、260、320、325、320、380、380、380、325元,工资额的众数为 380 。 20、某学生组8名学生的年龄分别为19、21、18、18、17、17、16、19岁,则年 龄中位数为 17.5。18 *21、是非标志的表现形式有两个,通常用 0,1 表示。 22、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别为120 118 120 135 132 118 124 126 ,则日产 量的平均差为 5.125 5.156。 *23、如果一群变量值中有一个变量为值为,则不能计算其 调和算术平均数 或几何算术平均数。 *24、平均数为250,离散系数为20%,则方差为 2500 。 二、选择题二、选择题 1、平均指标的基本功能是反映(A ) A、总体单位的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B、总体单位的分布特征 C、总体的规模 *2、影响平均数大小的因素有(A、B) A、X B、f/f C、f *3、某公司所属三个企业报告期实际完成的销售额分别为100万元、120万元 140万元,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分别为90%,100%和105,则三个企业平均计划完 成相对数的计算方式为(C) A、 90%*100%*105% B、(90%+100%+105%)/3 C、(100+120+140)/(100/0.9+120/1.0+140/1.05) *4、算术平均数具有的数学性质有(AB) A、(X-U)2 =最小 B、(X-U)=0 C、 ( XU)2=0(U-平均数) *5、甲乙两个车间职工的平均工资分别为300元、280元,工资标准差分别为 甲60元,乙30元,这表明(B) A、甲代表性大 B、乙代表性大 C、两者代表性相 等 *6、交替标志的标准差实质是两个比重p 、(1-p)的(C)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三、多选三、多选 1、某工业企业1989年产值为2000万元,1997年产值为1989年的150%,则年平均 增长速度及年平均增长量为( )AD (1)年平均增长速度=6.25% (2)年平均增长速度=5.2% (3)年平均增长速度=4.6% (4)年平均增长量=125万元 (5)年平均增长量=111.11万元 2、简单算术平均数适合于计算(AC) 。 A、间隔相等时期数列 B、间隔不等连续时点数列 C、间隔相等连续时点数列 D、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 E、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 3、应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一条理想的趋势线(或方程)要求满足的条件是 () 。 (1)(y-yc)2=0 (2)(y-yc)2= 最小值 (3)(y-yc)2 0 (4)(y-yc)=最小值 (5)(y-yc)=0 三、判断。三、判断。 1、标志变异指标越大,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也越大。 ( ) 2、众数就是变量值最大的数。 ( ) 3、由组距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有近似值的性质。 ( ) 4、全距是最大变量与最小变量之差。 ( ) 5、所有的平均数都是用有名数表示的 ( ) 6、计算算术平均数时,分子分母资料必须是同一总体的两个总量指标。 ( ) 7、影响简单算术平均数大小的因素是变量值和次数。 ( ) 8、根据同一资料计算出来的平均差和标准差一定相等。 ( ) 9、变量值相同的两个变量数列,它们的平均数也相同。 ( ) 10、如果两个数列的平均差相等,则它们的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 ) 四、计算题四、计算题 *1、某公司所属甲乙两个企业职工的月工资水平如下: 甲企业乙企业工资(元) 工人数(人)工人结构比(%) 150200 505 200250 8012 250300 10020 300350 12020 350400 20035 400以上 808 合计 630100 要求:计算甲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 计算乙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 判断企业平均工资代表性强弱 . X甲=xf/f =202250/630=321; 2.X乙=xf/f =293.5 3.AD甲=75 AD乙=75 4.甲= 75/321乙=75/293,所以甲乙企业平均工资代表性较强。 2、农贸公司四个收购点收购某种土产品的资料如下: 收购点收购单价(元/公斤)收购金额(元) 甲 1.250000 乙 1.0054000 丙 1.0060000 丁 1.1548000 要求:计算该种土产品的平均收购价格。 答案:1.07(元/公斤) 3、对某地居民进行家庭调查,得3000个农户的年收入资料如下: 年收入(元)农户数(户)年收入(元)农户数(户) 1000以上 100 30003500 540 10001500 150 35004000 200 15002000 300 40004500 280 20002500 500 45005000 180 25003000 650 5000以上 100 要求:计算中位数Me 计算众数Mo .中位数位次 f 根据下限公式计算,第五组累计次数为,含,故该组为中位 数所在组 MeMe( Me)*dMe f =2500+(1500-1050)/650*500=2846.15 2.根据下限公式计算,众数组为第五组, (2500,3000) 众数M0=LMo+1/(1+2)*dMo =2500+(650-500)/(150+110)*500=2788.46 4、某年级学生数学考试成绩资料如下: 成绩(分)人数(人) 5060 5 6070 25 7080 30 8090 40 90100 20 合计 120 要求:计算学生考试成绩的极差R 平均差A、D 标准差 1. 极差R=100-50=50 2.平均数X=78.75 平均差A.D=9.58 3.标准差=11.1 *5、甲、乙两个品种的水稻在6六块地上试种,有关资料如下: 甲品种乙品种 田块编号 田块面积(亩)总产量(公斤) 亩产(公斤/亩)总产量(公 斤) 11.2420360720 22.0760380570 31.0400400840 40.8380350740 51.0360386772 62.0800405810 要求:试比较两个品种水稻产量的稳定性。 解:X甲=3120/8=390;X乙=4452/11.714=380 Q2X 甲=9100/8, QX 甲=33.73;Q2X 乙= 4864.857/11.714 ;QX 乙=20.38 V甲=33.73/390=0.086 ;V乙=0.054 V甲=0.086 V乙=0.054 答:水稻产量乙品种的稳定性较高 第六章第六章 时间数列时间数列 一、填空题一、填空题 1、一个时间数列通常由两部分构成,即 分组 和 次数 。 2、时间数列按照构成时间数列的 指标 不同,可以分为绝对数时间数列,相 对时间数列和 平均数 *3、 时点 数列的各期指标数值不能相接相加。 *4、在时点数列中,各指标数值的大小与 时间间隔 的长短无直接关系。 5、动态比较分析中,从绝对量上进行比较分析的指标是 发展速度 。水平指 标 *6、某地人口数1991年较1989年增长15万人,1993年教1989年增长的10万人, 1993年又教1992年增长12万人,则1992年教1991年增长 -7 万人。 7、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用来说明现象发展变化 的 相对数(倍数)与 发展程度(百分比) 。 *8、增长速度等于 发展速度 减1。 *9、某企业1990年的利润额比1986年增长25%,1989年比1986年增长20%,则 1990年比1989年增长 1.25/1.2-1 。 10、某地1993年国民生产总值对1990年的发展速度为115%,每增长1%的绝对值 为10亿元,则该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 1000亿 ,1993年国民生产总值 为1150 亿 。 二、选择题二、选择题 *1、某厂产值最初期水平为50万元,以后各期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2%与3%, 则最末期产值为(B) A、50+50(1%+2%+3%)/3 B、50(1+1%) (2%+1) (3%+1) C、 50+50(1%+2%+3%) 2、测定长期趋势的主要方法有(AC) A、移动平均法 B、算术平均法 C、最小平方法 *3、1989年甲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为100元,乙企业为110元,1990年两企业的 职工人数不变,但月平均工资甲增加10元,乙增加了11元,则1990年两企业职 工月总平均工资比1989年(B ) A、增加了10.5元 B、提高了10% C、增加了21元 4、对于趋势方程y=ab ,将两边取常用对数得y=A+Bt ,若已知 t=0,Yt=36.9,n=5,Y=8.4,则( A ) A、a=1.68 B、b=40.04 C、c=5.37 5、定基增长速度等于(BC) A、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B、累计增长量/最初量水平 C、 (yi yo) /yo 6、用来反映相对变化所对应的绝对效果的统计指标是(c c ) A、每增长百分之一的连乘积 B、增长速度 C、增长量 7、若有一50年数据的时间数列,现采用19项移动平均法对原数列进行修匀,则 修匀后的时间数列为( C) A、30项 B、26项 C、32项 8、设有项数n=5的时间数列y=75,Y0=5,且将原点置最初期水平,按最小 平均方法配合的直线趋势方程有Sy =0,则直线趋势方程为(A ) A.Yc=10+5t B、Yc=5+5t C、Yc=5+10t 三、计算题三、计算题 1、某棉库年末棉花库存资料如下: 年份 198519861987198819891990 年末棉花库存时(万担)900 950990104010851120 要求:计算棉花库存量的年平均增长量。 答案:44=(1120-900)/(6-1) 2.某工厂某年库存钢材登记资料如下表所示: 日期(月/日)1/1 3/17/110/112/31 钢材库存量 (吨) 13961418159616721800 求:该厂这一年各月钢材平均库存量。 解:(时点 间隔不相等 不连续) 该厂这一年各月钢材平均库存量= ffii/2/*1 =1579.3(吨) 234213 %108%106%105%101%99%98)()()()()()( 3.某地区1989-2006年的17年中,财政收入的环比发展速度(以上年为100)分 别为95%有2年,98%有3年,99%有1年,101%有2年,105%有4年,106%有3年, 108%有2年。试计算该地区1989-2006年间财政收入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解:年平均发展速度= 17 2342132 %108%106%105%101%99%98%95()()()()()()() 4 某商场1993年上半年各月大宗商品库存额及库存总资料如下: 时间1月1日4月1日5月1日6月30日 库存总额(万元) 20303334 大宗商品在库存 总额中比重(%) 40.0053.3354.5535.92 计算大宗商品库存额占库存总额中的平均比重 = (8+16)*3/2+(16+18)*1/2+(18+12.2)*2/2/(20+30)*3/2. = 48% 5、某厂1992年上半年各月的产品产量及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月份 123456 产量(万件)q 121619212326 单位成本c65.064.855.124.434.27 计算该厂1992年上半年各月平均单位成本。 C=qc/q=(12*6+16*5.06+.)/(12+16+26)=4.83(元/件) 6.某企业2009年计划产值和产值计划完成程度的资料如表所示: 某企业2009年计划产值和产值计划完成程度 时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 计划产值b(万元)860 887875898 计划完成c(%) 130135138125 求: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解: 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_ c= a/ b= _ bc/ b= nbc/ / nb/ =bc/b =(860*130%+.+898*125%)/(860+.+898)=132% 7、某市税收收入资料如下: 年份 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 税收额(亿元) 2.02.63.43.23.03.63.53.8 试据此资料配合直线趋势方程。 (分别用一般法与简捷法) 解:设税收的年份为 X,t=X-1986,税收额为 Y 由公式可得:Error!=(n/(n) )YttY 2)(2tt =8*(-4*2.0+(-3*2.6)+(-2*3.4)+(-1*3.2)+(0*3.0)+(1*3.6)+(2*3.5) +(3*3.8) -(-4)*(2.0+2.6+3.4+3.2+3.0+3.6+3.5+3.8)/8*(16+9+4+1+1+4+9)-(- 4)2 =70/336=0.21 则Error!=/n-Error!*/n Yt =(2.0+2.6+3.4+3.2+3.0+3.6+3.5+3.8)/8-0.21*(-4/8) =3.2425 则所求直线趋势方程为 Error!t=Error!+Error!t=3.2425+0.21t 8、某县2000年粮食产量为500万吨,若2004年要求达到1000万吨,则每年必须 以百分之几的速度递增?若该县粮食产量一直以该速度递增,到2010年该县粮 食总产量将达到多少? 解:增长速度 V= 4 500/1000 -1= 4 2-1=18.9% 2010 县粮食产量将达到=1000* 6 4 21 =2828.43(万吨) 第七章第七章 统计指数统计指数 一、填空题一、填空题 *1、从包括的范围划分,统计指数分为两类,即 个体指数 和 总指数 。 *2、总指数的计算公式中,不发生变动而起媒介作用的因素叫 同度量因素 。 *3、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10%的商品,价格指数为 111% 。 *4、总指数有两种计算形式: 综合指数 和 平均指数 。 5、可变组成指数体系中,反映变量值Xi的变动对平均数变动影响情况的指数叫 固定结构指数 。 *6、职工人数增加5%,劳动生产率提高8%,则利润额增加 105%*108%-1 。 *7、(Tof1/f1)/ (Tof0/f0)该式叫 结构影响指数 。 8、指数体系中,各因素指数的乘积 应等于总变动指数。 *9、若p1q1 =120、p0q0=80、p0q1=100、p1q0=110则价格指数为 120% ,销售指数为 125% 。 10、指数数列按对比的基期不同可分为 环比指数 和 定基指数 二、选择题 1、进行因素分析,则需要用到(A ) A、指数体系 B、指数数列 C、总指数 *2、编制总指数的关键问题之一是(C ) A、确定基期 B、确定被比对象 C、确定同度量因素及其时期 3、分析平均指标的动态变动中所受两因素的影响情况,则需要用到(C) A、个体指数体系 B、综合指数体系 C、可变组成指数体系 *4、某造纸厂1993年的产量比1992年的产量增长10%,生产费用增长5%,则单位 成本指数为(C) A、5% B、10% C、95.45% 5、研究现象在一段时期内的变动趋势或规律,通常要编制( B ) A、个体指数 B、指数数列 C、指数体系 *6、指数p1q1/ p1q1/Kp 是(A ) A、价格指数 B、物量指数 C、总指数 7、由三个指数所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的时期通常 (C) A、都固定在基期 B、都固定在报告期 C、分别固定在基期和报告期 *8、职工平均工资指数为130%,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90%,则工资固定构成 指数为( A) A、144.44% B、44.44% C、100% 9、某种产品原材料费用报告期比基期节约5%,而产量却增加了2%,已知原材料 价格上涨10%,则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指数为(C ) A、110% B、15.33% C、84.67% *10、以q表示产量,p表示价格 k表示个体价格指数,则价格总指数的公式可为 (CB) A、kp1q0/ p1q0 B、kp0q1/p0q1 C、p1q1/ p1q1/Kp *11、某企业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成本报告期为12万元,比基期多支出2万元, 单位产品的成本报告期比基期降低2%,故(A ) A、产品的总成本指数为120% B、单位产品成本的总指数为2% 12、能分解为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的平均指数,它的分子、分母通常 是( D ) A、简单调和平均数 B、简单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加权算术平均数 *13、编制综合指数数量指标指数(数量指标指数化)时,其同度量因素最好固 定在( B ) A、报告期 B、基期 C、计划期 D、任意时期 14、平均价格可变构成指数的公式是( C ) A、p1q1 p0q1 B、p0q1 p0q0 q1 q1 q1 q0 C、p1q1 p0q0 D、p0q1 p1q0 q1 q0 q1 q0 15、平均指标指数可以分解为两个指数,所以( D ) A、任何平均指标都能分解 B、加权算术平均指标和加权调和平均指标才能分解 C、只有加权算术平均指标才能分解 D、按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指标,并有变量数值和权数资料时才能进行分解 *16、某企业报告期产量比基期增长了10%,生产费用增长了8%,则其产品单位 成本降低了(A) A、1.8% B、2% C、20% D、18% 17、在由3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是(C C ) A、都固定在基础 B、都固定在报告期 C、一个固定在基期一个固定在报告期 D、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数 18、如果生活费用指数上涨了20%,则现在1元钱( B ) A、只值原来的0.8元 B、只值原来的0.83元 C、与原来1元钱等值 D、无法与原来比较 三、多项选择题 1、将综合指数p1q1 变为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时,必须掌握的资料是( AB ) p0q1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的分子 C、综合指数的分母 D、p1q0 E、p0q0 2. 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q1p0/q0p0,q1p1/q0p1 变形的平均数指数形式 是( DE ) A、kpq1p0 / q1p0 B、kpq0p0 /q0p0 C、kpq1p1 /q1p1 D、q1p0 /(1/kq)q1p0 E、 q1p1 /(1/kq)q1p1 3、某农户的小麦播种面积报告期为基期的 120%,这个指数是(ACE ) A、个体指数 B、总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 D、质量指标指数 E、动态指数 4、已知某企业报告期生产费用(p1q1为 2850 万元,比基期增长 14%,又知报告期假定 生产费用(p0q1为 3000 万元,则(ABCDE ) A、成本降低 5% B、产量增加 20% C、报告期生产费用比基期增加 350 万元 D、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生产费用 150 万元 E、由于产量增加而多支出的生产费用为 500 万元 四、判断题四、判断题 1、根据同一资料计算出来的环比指数数列连乘积一定等于定基指数数列( ) 2、可变组成指数体系是用来进行总量指标因素分析的。 ( ) 3、个 体 指 数 的 总 体 等于总指数。 ( ) 4、职工工资增加了,则平均工资指数一定大于100%。 ( ) 5、价格上升10%,销售额下降10%,则销售量指数等于100%。 ( ) 6、编制综合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的时期不同,所得的计算结果也不相同。 ( ) 7、若干个有联系的总指数可以构成指数体系,而个体指数则不能构成指数体系。 ( ) 8、销售额未变,则可以断定价格指数和销售量指数均为100%。 ( ) 五、计算题五、计算题 1、某企业三种产品的生产成本资料如下: 产量总成本(元)产品 第三季第四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危害太空安全教案大班
- 电商平台营销策略实战试卷
- 环保技术转让及技术咨询服务合同
- 行政管理中公共形象塑造的抗风险策略试题及答案
- 掌握2025年经济法考试新方法试题及答案
- 2025市政工程热点新闻试题及答案
- 水利水电工程的工程质量管理的试题及答案
- 福泉物理面试题及答案
- 苗木利润分配协议
- 秘密竞争协议
- GB/T 15768-1995电容式湿敏元件与湿度传感器总规范
- 2023年河北省对口升学计算机专业理论试题(附答案)2
- SH3503-2017石化交工资料石化封皮(电气安装工程交工资料)
- 建筑电气自动化论文(整理13篇)
- 印刷产品检验报告
- 雷霆传奇亲测-h5修改汇总
- 2023年版-肿瘤内科临床路径
- (完整版)水电工安全技术交底
-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学》课件第五章 传统文化与心理治疗(修)
- 幼儿园各类档案借阅登记表
- 蒸汽疏水阀性能监测斯派莎克工程中国有限公司-Armstrong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