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水沸腾的秘密水沸腾的秘密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实践,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沸腾,沸腾跟什么有关。 教学重点难点: 沸腾跟大气压力的关系 教学用具: 大号烧杯 1 只,盐水瓶 1 只,酒精灯 1 盏,三角架 1 个,石棉网 1 个,温度计 1 支,带针头的注射器 1 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平时烧水,当水温上升到 100时,水沸腾起来,我们称为 水烧开了。 2、水烧开以后水温还能上升吗? 3、水一定要加热到 100才能沸腾吗?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新授: 1、动手做 (1)在烧杯里装半杯水,用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2)用温度计测量烧杯内水的温度变化。 (3)当水没有沸腾时,水温是多少? 当水沸腾时,水温是多少? (4)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一会儿,再测一测,水温升高了吗? 2 (5)停止加热待水温下降到 90左右时,小心地将烧杯中的水 倒入盐水瓶中,用橡皮塞塞紧瓶口。用注射器针头刺穿橡皮塞,用 力把注射器的活塞向上拉。此 时,瓶内的水有什么现象产生? (哇!奇迹产生了。刚才还平静的水一下叉沸腾起来了。) 松开手让活塞返回,水还沸腾吗?再用力拉活塞,水又会怎样? 2、知道吗?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水的沸点。 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大气压力大,沸点高; 大气压力小,沸点低。在通常情况下(地面上的大气压力为 1 个标准 大气压)水的沸点是 100。因此,当水加热到 100时,水就沸腾 了。用普通的容器烧水(如前面用烧杯加热水),水温达到沸点后 (100),无论你怎么加热,水温只能停留在 100,再也不会上升。 但是,在实验中,当你用注射器向外拉活塞时,瓶内的空气被 抽掉一部分,使得瓶内的大气压力减小了,导致瓶内的水的沸点也 降低了,所以,尽管水温低于 100,水仍然能沸腾起来。 三、想一想: 登山运动员除了要携带各种登山器材外,还要带上高压锅等炊 具。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3 哪一个滚得远哪一个滚得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探索斜面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时物体滚得最远的 实验活动,进行收集整理数据、求平均数、角的测量等数学知识和 方法的综合应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让学生感受做实验是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进一步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与斜面角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进行综合应用收集整理数据、求平均数、角的测量等数学知识 和方法 教学准备 平滑的木板,圆柱形物体,卷尺,三角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教科书第 28 页的情境图, 谈话:第一副图是用油桶运输汽油时,利用木板斜坡,让油桐 滚到地面,不用人搬,这样省力。 第二副图是木材库如何装卸木材的,利用山的斜坡,木材滚到 地面,不用车子运,这样既省力又省钱。 2、谁能举一些像上面的例子吗? 4 3、谈话:同学们说得不错,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经常看 到有些物体在斜坡上会很快向下滚动。斜坡上有个斜面,斜面是最 简单的机械之一,人们常常利用斜面来达到省力的目的。你知道斜 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远一些吗? 让学生说一说这两幅图的意思。 举一些像上面的例子 板书课题:怎样滚得远 怎样才能弄清这个问题吗?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解决。 二、师生合作,示范实验方法 1、谈话:请两名同学与老师合作实验,并演示给同学看。 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搭一搭。 (2)滚一滚 (3)量一量 (让学生实验)用 30-50 厘米的木板在地面上搭一个斜坡,使 斜坡与地面的角度为 30 度(利用三角尺获得这个度数),在用一个 圆柱形物体(如胶带圈)轻轻放在斜坡顶上,让它自动地往下滚, 从木板底部开始量出物体在地面上滚动的长度。 2、让学生记录每次量得的长度。 木板与地面的角度为 30 度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数物体滚动的长度 那么把哪个数据作为在这个斜面上滚动的长度比较合适? 5 同学们互相讨论得到:要求出几次长度的平均数。这样可以避免数 据的偶然性,使获得的结论更可靠。 二、分组实验,探索交流 反复做几个这样的实验 让学生用木板和地面成 45 度和 60 度的斜面依次做实验,分别 得出数据,填如实验报告单上的表格中。然后让学生比较每次求得 的平均数。 木板与地面的角度为 45 度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数 物体滚动的长度 木板与地面的角度为 60 度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数 物体滚动的长度 每 8 人一组,按刚才师生合作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边实 验边填实验报告单上的表格。组内互相讨论。 小组内讨论,形成实验方案。让小组代表发表意见。 谈话:同学们的意见是再做两次实验,一次让斜面与地面的觉 角介于 30 度-45 度之间,另一次让斜面与地面的焦角介于 45 度-60 度之间。你们就利用下面的表格(如果不够用,自己再画几张)继 续做实验吧。 木板与地面的角度为( )度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数 物体滚动的长度 让各小组汇报本组的发现。学生的发现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找到了 6 另一个滚得更远些的斜面与地面夹角,另一种是 45 度仍是滚得最远 的斜面与地面夹角。针对这两种情况提问:现在能不能断定斜面与 地面夹角是 xx 度(或 45 度)、物体滚得最远呢?还应该怎样继续 实验。 完成实验后,分组讨论: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比较每次求得的平 均数,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三、阅读“你知道吗?” 1、谈话:斜面在生活中引用很广泛,有的斜面很明显,例如我 们开始上课时看到的从汽车上向下滚动油桶的木板。有的斜面不够 明显,例如楼梯。请同学们阅读“你知道吗”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2、学生阅读课本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楼梯斜面夹角与占地面积。 3、提问: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说一说阅读后知道了什么? 三、全课总结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参加了一次科学实验活动,就是探讨 斜面与地面成多少度夹角时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滚得最远,虽然我 们没有得出最终的结论,但是我们感受了科学实验的方法,了解了 数学在实验工作中的作用。其实在生产和生活中,常常会碰到许许 多多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大胆地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去研究,就会 获得正确的结论。希望同学们今后要努力做一个爱实验、爱思考、 爱科学的好学生。 7 板书设计 怎样滚得远 斜面与地面夹角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物体滚得长度 3 3 池水是上升还是下降池水是上升还是下降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物体排开水的多少与物体的浮力有关 教学重点难点: 物体排开水的多少与物体的浮力有关 教学用具: 水槽 1 个,碗 1 个,小石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前,有一位秀才进京赶考,途中迷了路,路过一村庄时,见 一老伯坐在池塘边小憩,便上前问路。老伯见来人是一秀才模样, 笑道:“我出一题,若答对了,便为你指路。”秀才笑答:“请老 伯出题。”老伯指着池塘中一满载污泥的船 道:“若把这船污泥全部泄到池中,池水是上升还是下降?”秀才随 口道:“肯定是上升口罗!”老伯叹道:“你还是找别人问路去吧! ” 老伯为什么不给秀才指路?你猜猜看,池水究竞是上升还是下降? 我们还是用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8 二、动手做 往水槽里添大半糟水代表池塘,把碗浮在水槽里代表池塘中的 船。往碗里装小石子,尽量装满,表示载满船的污泥。用一小纸条 蘸一点水贴在水槽的内壁上,使纸条的下端刚好接触水面作为水位 标记。 然后,把碗里的小石子全部抛入水槽里。观察槽里的水位是上 升了还是下降了?与你的猜测相符吗? 如果继续把碗也沉下去,水位又怎样? 三、知道吗 实验的结果是:把小石子抛入水里后,水位下降了。再把碗沉 入水底,结果也一样,水位继续下降。 小石子和碗都浸没到水中,水位为什么不升反降呢? 原来,在装满小石子的碗浮在水上时,要排开一部分水。排开 的水的重量正好等于碗和小石子的重量,也就是碗和小石子受到的 浮力的大小。当碗和小石子沉入水底时,也会排开一部分水,可此 时排开的水量要比它们浮在水上时排开的水量少,于是水槽中的水 位便下降了。 现在你明白了老伯为什么不给秀才指路了吗? , 四、试一试 找到几种不同的材料,如泡沫块、木块、塑料块、铁块等。想 办法分别得到与这些材料同体积的水,并分别将这些水与它同体积 的材料比较重量。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写在下面。 9 4 4 敲不倒的积木塔敲不倒的积木塔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物体具有惯性。 教学重点难点: 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会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 教学用具: 方形积木若干块,木尺一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是否看过杂技演员表演“鸡蛋入杯”的节目?表演者把鸡蛋和 酒杯叠成如图形状,一只手举着鸡蛋和酒杯,另一只手拿一根棍子 突然用力横着敲击垫鸡蛋的垫板,垫板飞出去了。上面的鸡蛋却稳 稳当当地落在下面的酒杯里。 鸡蛋为什么没有跟着垫板飞出去呢?我们通过做下面的实验,就 会明白这个道理。 二、动手做 把积木叠成积木塔。手持木尺横着对准最下面一块,用力快速 击去。结果被敲击的这块积木飞出去了,上面的积木却安然无恙, 10 仍然稳稳地立在桌面上。(注意,积木飞出去的方向不要站人,以免 被积木打伤。) 然后,再依次用力敲击最下面一块积木,看能不能依次把最下 面一块积木敲出来而上面的积木不倒? 三、知道吗 敲击下面的积木,积木飞出去了,上面的积木为什么不倒呢? 原来,物体具有惯性,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会 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积木塔原来是静止立在桌面上,当你用木尺 横着敲击最下面一块积木时,这块积木受到水平冲力飞出去,而其 他积木因为惯性仍然保持原来静止状态不变。 杂技演员表演敲鸡蛋节目,也是运用了惯性原理。 四、比试比试 1把积木编上号,再堆成积木塔。几个同学一组,每人按指定 的号码把 积木敲出来,看谁按要求敲出的积木最多? (一定要注意安全) 2在杯子上放一块薄塑料板,塑料板上放一枚硬币,然后用手 指对准塑料板快速弹击,使硬币正好落在杯子里。 3在桌上放一张纸,找一个塑料杯装一杯水压在纸上。不能移 开杯子,看谁能把纸从杯底取出来且纸不被水打湿? 五、想一想 站在公共汽车里,汽车在启动和突然加速时,人会向后仰;汽 车急刹车时,人会向前倾。这是为什么? 11 5 5 自动吸水管自动吸水管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什么是虹吸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虹吸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用具: 小水桶 1 个、水盆 1 个、橡胶管或软塑管 l 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见过压水泵吗?只要反复用力压压水泵的手柄,就能不断地把 地下水抽上。 压水泵为什么能把地下水抽上来呢?下面的实验能够帮助我们理 解这个问题。 二、动手做 往小水桶里装一些水,把小水桶放在凳子上。把水盆放在凳子 旁的地上。把橡胶管的一端伸入小水桶的水里,手拿橡胶管的另一 端,用口含住管口,并用力吸一口气,然后迅速用大拇指堵住管口。 将橡胶管移向水盆,松开手,你会立即看到,小水桶中的水会通过 橡胶管爬过桶口,哗哗地流进水盆里,直至把桶中的水流干。 三、试一试 12 如果不用口吸气,你能用别的方法也能使小水桶中的水流进水 盆吗? 你还可以调整小水桶或水盆的高度,用上面的方法,看是否也 能把水从小水桶中抽出来? 四、知道吗 水为什么会爬过桶口流出来呢? 当你用口吸橡胶管时,橡胶管里吸满了水。再当你堵住管口将 橡胶管移近水盆时,管口的水面低于小水桶的水面,松开手,管口 部分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流了出来。此时,管内会形成一小段空间且 没有空气,桶外强大的空气压力把水压进管里来填补这一小段空间。 管口叉能流出水,又使管内形成一小段空间,空气压力又把水压进 来填补空问如此反复不断,于是小水桶中的水就源源不断地爬 过桶口流到了水盆里。 以上的这种现象叫做虹吸现象。 摇水泵就是利用虹吸现象原理来工作的。 13 6 6 简易弹射简易弹射“火箭火箭” 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制作简易的弹射火箭 教学重点难点: 怎样使火箭飞得更高 教学用具: 铁夹 1 个、20 厘米长的细钢丝 1 根、20 厘米25 厘米03 厘 米的小木片 1 块、30 厘米30 厘米05 厘米的木板 l 块、薄铁 片、卡纸、小螺杆螺帽 1 套、螺丝钉、起子、小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的“神舟号”飞船一次又一次成功地飞入了太空,你们知 道是由谁将它们运送到太空中去的吗?它就是火箭。让我们来制作一 个火箭进行发射吧! 二、动手做 1、制作火箭 1按图 1 尺寸剪一块卡纸,把它卷在一个直径为 3 厘米左右 的圆柱形物体上,让卡纸呈圆柱形。然后将卡纸的两个宽边粘好, 形成一个圆筒,作为火箭的箭身。 14 2按图 2 的尺寸剪下一块扇形的卡纸,卷成一个圆锥体,作 为火箭的头部。 3按图 3 尺寸剪下 4 块卡纸做成 4 个尾翼。 4把箭体和头部及尾翼粘成一个完整的火箭(如图 4)。 2、制作发射架 1把铁夹的夹口一边用薄铁片固定在木板的一头,作为发射 台。 2用起子在小木片的一头钻一个小孔,穿入螺杆,然后用小 螺帽把它固 定在铁夹手柄上。 3拿小刀在小木片的另一头挖一个长方形的孔,再在长方形 孔对应的木板底座上装上一根钢丝作为火箭发射支架。同时把一根 弯成“n”形的钢丝插入木板,作为发射开关。 把做好的火箭套在支架上,抽掉“n”形孔中的长铁丝,火箭借 助铁夹的弹力,飞向空中。你还能想办法让它飞得更高吗? 15 7 7 小顽童走钢丝小顽童走钢丝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怎样让物体平衡 教学用具: 乐百氏奶瓶 1 只、塑料笔套 2 个、矿泉水瓶盖 2 个、铁垫圈 6 个、 筷子 l 双、空圆珠笔心、细钢丝(或细绳)、胡萝 l、金属叉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走钢丝是一种非常惊险的体育活动,只有特殊的运动员才可以 尝试。小顽童爬上了一根细细的钢丝,摇摇晃晃地走起来了,并没 有掉下来,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来探个究竟。 二、动手做 (一)平衡小实验 1切一截胡萝卜将它放在一个手指上(如图 1),你能让它保持 平衡多久而不掉下来? 2在胡萝 1、的两边各插一把金属叉子,再放到手指上(如图 2), 你认为 16 胡萝卜还会往下掉吗? 我认为胡萝卜不掉下来的原因可能是: (二)制作小顽童 1小顽童 把奶瓶底剪去做小顽童身体,照图 3 所示的位置在身体两旁分 别钻上 3 个小 孔。用笔套作手,在靠近笔套口的一端打个小孔,然后,用细绳穿 过手和身体,在绳的两端打结,使手和身体连结起来。这样便做成 了一个走钢丝的主角小顽童。 2转轴和重锤 取一段空圆珠笔心作转轴,如图 4 所示,将铁丝穿过圆珠笔心安 装在小顽童的身体中,使轴能灵活转动。然后在两个矿泉水瓶盖中 间各钻一个小孔,把铁垫圈放入瓶盖内作重锤,让铁丝从侧面穿过 瓶盖及垫圈,把它固定在身体下方作为小顽童的脚。 三、试一试 把钢丝(或细线)的两端拴在 2 根筷子上。表演时,手握筷子, 拉紧钢丝,把小玩童放在钢丝上,改变钢丝两头的高低,就能改变 小顽童走钢丝的方向和速度。 四、想一想 小顽童能在钢丝上不倒下来,是什么原因? 走钢丝的人,一般手中都拿有一根棍子,这根棍子有什么作用? 17 8 8 磁悬浮风车磁悬浮风车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磁石的同极排斥原理 教学用具: 环形磁铁 2 块、易拉罐薄铝皮、厚纸板、胶水、细铁丝、剪刀、条 形磁铁 2 块、圆规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可能听说过: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列车是磁悬浮列车,它 为什么能够跑这么快呢?原来,它利用了磁铁同极相斥的道理,减少 了行驶中的阻力,使火车 跑得更快。利用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制作一个磁悬浮风车。 二、动手做 1取薄铝皮一块,按图 l 所示用圆规画 3 个同心圆,再将圆分 成 1 6 等份 (如图 1)。 18 2将铝片沿等分线剪开,再沿虚线部分向下折成如图 2 的风轮。 3按图 3 尺寸裁 2 块厚纸板,将纸板沿虚线向内折、沿点划线 向外折成“几”形,然后用胶水将它们叠起来粘牢在底板上。再在 支架中间钻孔,做成如图 4 的风车支架。 4取一根细铁丝,先弯成一个直角,粘上一块圆纸片,然后 将圆纸片粘在磁铁上(注意铁丝要在圆中心),做成风车轴。 5将粘有磁铁的风车轴,从支架下面的孔向上穿出,然后再 弯一个直角,用胶带将它粘牢在风轮上(图 5)。 将另一块环形磁铁粘在底板上,使它与另一块磁铁磁极方向相 同,使风车悬浮在上面。 三、试一试 把风车放到有风的地方,试试风车能转吗? 19 9 9 可折叠的昆虫笼可折叠的昆虫笼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孩子们知道怎样给面板上的小门装“锁” 教学重点难点: 面板上的小门,没有“锁”怎么办?你能给它装把“锁”吗? 教学用具: 瓦楞纸、背带 l 根、纱布 l 块、牛皮纸、胶水、订书机、剪刀、美 工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到大自然中去捕捉小昆虫来进行研究,是同学们喜欢的活动, 可是用什么容器来盛装这些小动物呢?既要携带方便,又要保护好它 们。我们不妨动手来做 一个这样的昆虫笼。 二、动手做 1做面板和底板 取 2 块边长为 20 厘米的正方形瓦楞纸,给它们裱上一层牛皮纸, 分别作为昆虫笼的面板和底板(如图 1)。 20 在面板正中间挖出 6 厘米见方的一小块,用牛皮纸将小块瓦楞 纸的一边粘在原位置上,使它成为一个活页,作为昆虫进出的“门” (如图 2)。 2装纱网 栽一块长 82 厘米、宽 2 5 厘米的纱布,把它的两个长边分别绕 在面板与底板的四周,用订书针固定。 用针线将 2 个宽边缝合,形成一个笼子(如图 3)。 3美化 用牛皮纸条将面板和底板的四周裱糊一下,把订书针脚掩盖掉, 显得整洁美观。然后加上一个背带,便于在野外采集时背在身上用 (如图 4)。 三、试一试 平时面板和底板是合在一起的,抓到虫子时,拉开面板与底板, 打开面板上的门,把虫子放进去(如图 5)。 四、想一想 面板上的小门,没有“锁”怎么办?你能给它装把“锁”吗? 21 1010 复合材料复合材料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有什么样的优点,复合材 料是怎么产生的。 教学重点难点: 复合材料的优点与合成材料的对比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些人识别材料的能力很强,一把木制的椅子,他只要看一看 就知道是松木做的,还是其他的某种木材做的;在选购铁木砧板时, 他只要掂量掂量就知道是不是真材实料。这种本领你心艮容易就能 够练成,找一块杉木观察观察,看看它的纹路、颜色、木质记 住你发现的杉木的特点,你就可以找出杉木做的物体了。 在识别材料的同时,你也许会遇到困难,比如说,复合地板就 和天然木 22 材相差很远;在认识金属材料时,你能肯定一颗钉子就只是“铁” 做的吗? 二、新课 任何材料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人们可以将几种材料复合在 一起,互相取长补短,得到拥有每种材料优点的新材料,这就是复 合材料。其实,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以前就知道使用复合材料了, 比如说在制造建筑房屋的土砖时,在黄土中加入草茎,防止土砖产 生裂缝。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复合材料的 种类越来越多。 1钢筋混凝土 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可以将混凝土的凝聚力与钢筋的强度相 结合。钢筋混凝土适合应用于高楼、公路、桥梁等建筑物。 2金属陶瓷 用金属与陶瓷做成的复合材料就是金属陶瓷,这种复合材料保 持了金属和陶瓷的优秀性状,既像钢铁那样坚硬,又像陶瓷那样耐 高温、耐腐蚀。 航天飞机离开地面时,会与空气摩擦,产生几千摄氏度的高温, 一般的金属是经受不了这样的温度的,如果是耐高温的金属陶瓷, 情况就不一样了。 3玻璃钢 23 玻璃钢既不是玻璃,也不是钢,但它既具有玻璃的透明性,又 具有钢铁般的强度,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它的科学名称是“玻璃 纤维增强塑料”。 玻璃钢的用途很广,除了可以做家具之外,还可以用在许多特 殊行业,比如说造船、做飞机零件,火箭的外衣也可以用玻璃钢。 许多建筑的屋顶是由玻璃钢做成的,它不仅轻巧、强度大,还能透 过阳光。 三、延伸看一看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类不断地开发出新材料,这些 新材料又能促进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在新材料中除了复合材料外, 还有光电子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等。 随着纳米技术的应用,还将产生一系列的新材料。纳米是表示 长度的单位,l 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家 能够在用纳米作单位的材料上进行加工。有些纳米材料比人体的细 胞还小,如果把它做成医疗装置,可以把它注入到人体内检查病变。 随着材料的发展,我们还可能研制出超出人的想像的产品,比 如说可以自己愈合的金属、能够自动调温的衣服 24 1111 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合金 教学目标: 向学生介绍形状记忆合金。 教学重点难点: 形状记忆合金的奇特功能 教学用具: 电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请你把一根金属丝插进一根管口比它粗的软管里,你肯定不 会觉得很为难。而如果请你把一根与管口粗细一样甚至比管口还粗 的弹簧插进软管,你可能会说有点困难、甚至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如果我告诉你,可以把那根金属丝插入软管,当达到合适的温度时, 25 金属丝在软管内就能变成弹簧,你相信吗?别急着说我吹牛,这种技 术早就有了,开发利用的时间也有 20 来年了。当然,这种金属是一 种特殊的金属,是将特定的几种金属合在一起形成的,人们把这种 合金叫做形状记忆合金。 二、介绍特性 形状记忆合金在加热时,能像弹簧一样被拉长和扭曲,冷却后 保持这个形状不变;当再次加热时,它们又恢复到拉长或扭曲前的 形状了。所以只要用这种合金做成弹簧,拉直成丝,在较冷的温度 下保持丝状,插入软管后温度升高时它就又变成弹簧的形状了。 三、应用 形状记忆合金在医院治疗病人时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治疗骨折 时,用形状记忆合金做成夹板可以使患者更快康复。在使用时,先 把合金夹板拉长一些,然后固定在骨折处,依靠人的体温加热夹板。 夹板受热后恢复原来的形状时会产生收缩力,将两段断骨固定住, 使断面能很快愈合。 此外,人造骨骼、矫正牙齿、各类腔内支架、栓塞器、心脏修 补器、血栓过滤器、手术缝合线等医疗领域都可以用上形状记忆合 金,形状记忆合金在现代医疗中正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形状记 忆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内的应用也有很多成功的范例。 如果能够把形状记忆合金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来,还可以解决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某些困难,比如说:钢笔尖也用形状记忆合金 26 做的话,即使不小心掉到地上变弯了,也只要把变弯的钢笔尖放到 热水里泡一会儿就可以变成原来的形状了。 现在用普通材料做汽车,如果不小心碰撞后使车身变形了,维 修起来很麻烦,如果车身是用形状记忆合金做的,你只要用电吹风 加加温就可以修好了,既省力又省钱。 在炎热的夏季,当你热得汗流浃背时,如果你的衣服能够自动 卷起来,那多酷啊!意大利一家公司就用形状记忆合金纤维造出了一 件这样的衬衫。这种衬衣在周围温度升高时,它的袖子会立即自动 卷起。这件衬衣还不怕起皱,即使揉成乱糟糟的一团,用电吹风吹 一下,马上就能复原,甚至人的体温也可以自动把它“熨平”。此 外,它还可水洗、不易引起皮肤过敏。但由于含有合金纤维,衣服 呈现出金属特有的灰色。并且这件衬衣样品的制作成本高达 2500 英 镑,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太昂贵了。 四、想一想 如果你拥有了形状记忆合金,你想利用它做些什么,使我们的 生活更加方便、更加有趣呢? 27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 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 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 的志向;尊重科学尊重知识 “两弹一星”研制的主要成果;航天航空技术的新成果;“神 舟”5 号载人航天工程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探究科技的发展 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袁隆平和南优 2 号;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杂交 稻对人类的贡献 28 重点 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难点 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深入浅出、准确 简炼的讲述本节课文所涉及的科学知识。 一、教学过程 案例一 在介绍“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时,用计算机、 幻灯片、投影等形式介绍两组共四幅图片。第一组:图片 1原子 弹爆炸实验;图片 2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时的景象。第二组:图 片 3大亚湾核电站;图片 4秦山核电站。 引导学生认识核科学的发展对人类历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引 导学生探讨应该怎样正确的看待核科学的发展;强调中国对核科学 发展所坚持的一贯立场和态度。 案例二 向学生介绍钱学森、邓稼先、吴文俊、袁隆平等几位 著名科学家。以此做为切入点,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学生可通过采访、上网查询、查阅历史资料和报刊等搜集相关 材料,了解四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了解四位科学家的主要科技成 就,了解其影响、作用和地位等。在此基础上,让同学谈谈在了解 了几位科学家的故事以后的感想和启示。 通过这一活动,加强学生对科学的认识与理解。同时,用优秀 科学家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为报效祖国 而奋发学习的志向。 29 案例三 在“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一目学习中,可以设计由人 口和粮食问题引入。通过计算机、幻灯片、投影等形式向学生介绍 两幅照片。 二、本课测评 1.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有哪些? 解题关键:新中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 思路引领:科技发展总体状况;具体科学技术成就 答案提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在原子能 技术、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 诸多领域,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具体科技成果主要有:1.“两弹一星”的开发研制取得巨大成 功。2.在“两弹一星”以后,向更高的科学高峰攀登,取得进一步 的发展。3.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神舟”5 号飞船载人航 天飞行成功。4.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 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人类有什么贡献? 解题关键: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大成就,被 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思路引领:杂交水稻的优势;杂交水稻对中国的意义;杂交水 稻对世界农业的意义。 答案提示:杂交水稻增产明显,南优 2 号单产一般比常规稻增 产 20%以上;杂交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杂交稻在世界范围 推广,被许多国家引种,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30 三、学习延伸 1.思考题:结合历史背景,比较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和以后中 国发展高科技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解题关键:中国发展高科技的战略的变化 思路引领:战略决策的制定基于特定的历史环境;针对不同的 历史背景,党和政府制定了不同的科技发展决策 答案提示: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 民政权;60 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 世界局势紧张。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为了冲破美苏两大 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 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80 年代以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 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国际环境也有了重大变化。这一时期,我国进行了科技体制改革, 积极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以“科技是第 一生产力”为指导,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2.阅读以上这段材料,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政服务连锁协议书
- 固定利润转让协议书
- 合股投资养殖协议书
- 岗位薪资调整协议书
- 婚后收入支配协议书
- 夫妻事业分配协议书
- 坟墓搬迁赔偿协议书
- 委托朋友经营协议书
- 外伤之后赔偿协议书
- 子女安置补偿协议书
- 教育革新:2024版《认识交通标志》课件
- (高清版)DB4202∕T 39-2024 城市桥梁与隧道运行监测技术规范
- 2024年社区警务工作规范考试题库
- 2020-2024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标点符号使用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
- 数据分析师历年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
- 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物质的量说课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 企业网络设备资产清查合同
- 2024年北京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 C语言程序设计 课件 第5章-数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