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防控知识11.10.19_第1页
脊髓灰质炎防控知识11.10.19_第2页
脊髓灰质炎防控知识11.10.19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健康教育讲座健康教育讲座 一、什么是脊髓灰质炎一、什么是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为小儿麻痹)是由脊灰病 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 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90%以上感染者没有症状,但 他们排泄的粪便带有病毒,因此传染给他人,少数感染者出 现发热、疲乏、头痛、呕吐、颈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症状, 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袭神经系统导致不可逆转的瘫 痪。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二、脊髓灰质炎有什么临床症状二、脊髓灰质炎有什么临床症状 感染脊灰病毒后有以下几种表现: 1. 无症状性感染:表现有轻度疲倦或无任何症状,这占 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的大多数。 2. 顿挫型:病人只有轻度发热、疲倦、嗜睡或伴有头痛、 恶心、呕吐、便秘、咽痛等一般症状。 3. 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型):开始的症状与顿挫型相 似,时而出现背痛、颈部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部分病例在 临床症状好转数日后,还可能出现脑膜炎症状。 4. 瘫痪型脊髓灰质炎:感染后仅1%或更少的感染者发展 为瘫痪型脊髓灰质炎,主要是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害而出 现肌肉松弛性瘫痪,表现有单侧或双侧,下肢或上肢肌肉无 力,瘫痪、肢体温度低于正常,肌肉瘫痪在开始几天内发展 很快,继之停留在这一水平,恢复较慢,需要6个月或更长时 间、相当多数的病人会留下跛行的后遗症。 三、脊髓灰质炎的传染源有哪些三、脊髓灰质炎的传染源有哪些 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宿主,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 者都可成为传染源。特别是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和不出现麻 痹症状的患者难于发现,是更为危险的传染源。 在患者出现症状之前3-5日就可从咽部与粪便中分离出 病毒。粪便排出的病毒量最多,时间也长,发病一周内粪便 中病毒检出率最高,一周后排毒量逐渐减少,直至发病 6周 后消失,少数患者粪便排毒可持续3-4个月之久。 四、脊髓灰质炎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四、脊髓灰质炎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经粪-口传播是小儿麻痹症的主要传播途径。患者感染 初期至症状出现之后 6周内,排出的粪便含有大量病毒,可 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源、食物、玩具、衣物、被褥等,这些都 可做为传播媒介,将病毒带给密切接触者导致感染或发病。 由于感染早期咽部带有大量病毒,此期亦可通过飞沫传播。 五、哪些人群易感染脊髓灰质炎五、哪些人群易感染脊髓灰质炎 未曾服过小儿麻痹糖丸疫苗的5岁以内儿童普遍易患。随 着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普遍应用,大年龄组儿童直至成 人病例相对增多,病情较婴幼儿严重,瘫痪发生率与病死率 较高。 六、脊髓灰质炎潜伏期为多长时间六、脊髓灰质炎潜伏期为多长时间 潜伏期一般为7一14天,最短3天,最长可达35天。 七、脊髓灰质炎如何预防七、脊髓灰质炎如何预防 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现在我国 使用 I、II、III 型混合糖丸疫苗,出生2个月后开始服用, 连服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28天,1岁以内服完,4岁再服1次。 在疾病流行期间,儿童要多休息,防止受凉感冒;避免与患 儿接触。 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混 用生活用品,减少在人群聚集场所活动等,做到“勤洗手、 喝开水,吃熟食”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发现病例或疑似病例后要严密隔离,隔离期一般为40天。 患者排泄物加半量漂白粉或石灰水或5%来苏液搅拌后放置2小 时后再倒掉,患者食具及衣物应煮沸30分钟或日光暴晒2小时, 室内用漂白粉澄清液喷洒。或用过氧乙酸消毒排泄物、浸泡 用具或洗手。 八、世界各国阻断野生脊灰病毒传播的主要策略是什么八、世界各国阻断野生脊灰病毒传播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目前主要有四项策略:一是儿童常规接种四剂次口服脊 灰减毒活疫苗(OPV) ,达到高免疫覆盖率;二是在强化免疫 活动期间给特定年龄组儿童服用 OPV;三是通过报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