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字体直接设置为字体直接设置为 7 号字即可使用号字即可使用 10019 -新闻道德与法规教程新闻道德与法规教程新新 闻伦理与法规闻伦理与法规 笔记依据教材笔记依据教材 新闻道德与法规教程 陈绚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 社 笔记依据目录笔记依据目录 第一章新闻道德概述 一、新闻道德的涵义 二、新闻道德的社会作用 三、优良道德制定方法“应 该”的概念体系 四、对应该的认识 第二章新闻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一、人类早期信息传播活动道德 规范 二、近代新闻道德规范发展 三、西方自由主义的新闻道德观 四、新中国新闻道德规范 第三章新闻传播应遵循的道德原 则与规则 一、道德总原则善恶六原则 二、公正:社会治理的最重要道 德原则 三、采访报道中的人道主义空间 四、传播信息道德规则诚实 五、新闻采访中的中庸之道 第四章新闻道德评价 一、新闻工作者良心 二、新闻工作者名誉 三、良心与名誉的评价依据 四、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 第五章新闻道德内容及实现 一、新闻工作者品德的结构 二、影响新闻工作者品德的外部 因素 三、新闻工作者品德培养 第六章新闻道德的失衡与错位 一、媒介因逐利而堕落 二、社会公器变成私人表达空间 三、新闻传媒报道中的歧视现象 突出 四、同情心的普遍缺失 五、新闻传媒内部腐败现象 第七章新闻传播法律制度 一、新闻传播法制及调整对象 二、宪法言论、出版自由的基本 精神 三、西方当代新闻自由与新闻法 制 第八章中国新闻法制历史 一、清末的新闻法 二、民国时期的新闻法 三、新中国的新闻法制 第九章新闻传播与刑事违法 第十章新闻传播与民事侵权 第十一章广告传播法规 第十二章政府对新闻媒介的管理 及其规定 第一章第一章 新闻道德概述新闻道德概述 第一节第一节 新闻道德的涵义新闻道德的涵义 1、新闻道德概念、新闻道德概念 新闻道德就是指从事新闻信息传 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 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 规范。新闻道德内化于新闻传播 主体的品格、习性和意向之中, 又通过其言行表现出来,是在新 闻传播活动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的 规范性调节体系。作为职业道德 的一种,新闻道德与其他职业道 德形态上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对 新闻报道行为特殊的规范意义。 2、新闻传播活动中不道德行为、新闻传播活动中不道德行为 与非道德行为的区别与非道德行为的区别 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分析,只要 行为进入社会领域,与他人和社 会发生了联系,那么这些行为就 必然要受到社会的一定行为准则 和行为规范的制约,有的具有道 德意义,可以对其进行善恶的评 价,我们称之为道德行为;有的 不具有道德意义,不能对其进行 善恶的评价,我们称之为非道德 行为。具体来说,所谓道德行为, 就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 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和 社会的行为,亦即主要是出于一 定的道德动机并能产生一定的道 德效果的行为。 新闻传播活动是一项具有广泛社 会性的行为,报道者在采写、编 辑、刊播新闻的过程中,所体现 出的道德意义是极为鲜明的。新 闻传播行为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 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及社会的性质, 能够对其进行道德善恶的评价, 因此既是新闻工作行为新闻 传播行为,又是道德行为。 3、新闻传播行为道德意义发生、新闻传播行为道德意义发生 及作用机制的条件及作用机制的条件 首先,报道者是在一定的道德意 识支配下主动采取的行为。也就 是说,无论其报道行为道德与否, 皆必须以报道者(行为发出者)对 这种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和要 求、是否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及社 会的认识为前提。其次,报道者 是根据自己的意志自愿抉择而采 取的行为。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被 外力比如行政命令、环境所 逼、强力迫使等强迫做出或 在失去自主力的情况下做出的行 为,或者是在没有内在道德动机 时,偶然的、非主观的、属工作 失误性质的行为,这些报道行为 大都是不具有道德意义的。 新闻道德这种内化的规范,从本 质上看,只有在新闻工作者真心 诚意地接受并转化为个人的情感、 意志和信念时,才有可能发生作 用。 4、每个社会成员都应有道德,、每个社会成员都应有道德, 为什么新闻从业人员在道德方面为什么新闻从业人员在道德方面 尤其受到关注和重视。尤其受到关注和重视。 如需完整版如需完整版 样本,如需完整版 请 QQ:970142415 手机:138 3721 3916 联系 淘宝店: / 首先,这是由新闻工作者诉诸舆 论而参与国家治理的特殊身份和 地位所决定的。 其次,这是由新闻工作者所承担 的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神圣 使命所决定的。 第三,这是由新闻工作者所具有 的公众道德的示范和表率作用所 决定的。 第四,这是由新闻媒介在社会中 巨大的影响力决定的。 第二节第二节 新闻道德的社会作用新闻道德的社会作用 1、新闻道德社会作用有哪些、新闻道德社会作用有哪些 第一,新闻道德对社会道德有重 大的影响作用。第二,新闻道德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起调节作用。 第三,新闻道德对新闻工作者的 新闻工作行为起指向作用。 第四,新闻道德对新闻工作者具 有自我调节作用。 2、新闻道德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道德在新闻传播活动中 起调节作用的具体含义起调节作用的具体含义 新闻道德是调节新闻工作者新闻 工作行为准则的总和。这种调节 职能,通过评价、教育、示范、 激励、沟通等方式和途径,来指 导和纠正人们在新闻活动中的新 闻工作行为,协调各方面之间的 社会关系。如各种媒介之间的竞 争问题,文化娱乐与宣传教育的 问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问 题等。所有这些出现在新闻传播 活动中的矛盾关系,除了按照国 家颁布的有关法规和事业内部制 定的新闻纪律来约束处理外,相 当一部分还必须依靠社会道德尤 其是新闻工作道德来加以调节和 解决。与新闻法规和新闻纪律是 通过“必须怎样”的带有强制性 质的调节手段不同,新闻道德是 以新闻报道行为“应当怎样”为 尺度,通过衡量和评价新闻报道 行为的现状,力图使“现状”符 合于“应当” 。从调节方式上看, 新闻道德的调节作用是通过诉诸 舆论褒贬、沟通疏导、教育感化 等方式实现的,尤为注重唤起新 闻从业人员的知耻心、敬业精神、 历史主动性和社会责任感,从而 促使他们的新闻工作行为从“现 有”到“应有”的转化。 3、新闻道德对新闻工作者具有、新闻道德对新闻工作者具有 自我调节作用的具体含义自我调节作用的具体含义 所谓自我调节,是指新闻道德不 仅能够对社会和他人产生作用, 而且能够反过来影响新闻工作者 自己,以此提高新闻工作者进行 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和水平。在 新闻工作中,新闻工作者常常会 遇到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 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 与长远利益等各方面的矛盾冲突 的困扰,也经常会面临工作上的 难与易、环境上的顺与逆、生活 上的苦与乐、待遇上的高与低等 现实问题。每当此时,一些人就 往往容易产生心理错位,造成心 态上的种种不平衡,甚至会陷入 思想上的苦闷、彷徨和空虚,难 以排遣内心的矛盾,感受不到新 闻工作的甘甜和乐趣。在这种情 况下,任何强制性的措施都不可 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只有通过进 行新闻工作道德的教育和反省, 才能帮助自己冷静地、客观地分 析眼前的各种利益关系,正确认 识和处理各种现实矛盾和问题, 确立崇高的道德责任感,纠正与 新闻工作道德相悖的各种思想和 行为。 如需完整版 请 QQ:970142415 手机:138 3721 3916 联系 淘宝店: / 第三节第三节 优良道德制定方法优良道德制定方法 “应该应该”的概念体系的概念体系 1、 “应该应该”的含义的含义 “应该”是行为的能够实现其目 的的属性。 “应该”分为“道德 应该”与“非道德应该” 。前者 是行为的符合道德目的的属性; 后者则是行为的符合个人目的的 属性。道德目的是普遍的、任何 社会都一样的,都是为了保障社 会存在发展、增进每个人利益、 实现每个人幸福的,而个人目的 却是千差万别的。这样,道德应 该便具有可普遍化性,成为每个 人的应该。与此相反,非道德应 该则不具有可普遍化性,它往往 只是 A 的应该,而不是 B 的应 该。 从本质上看,新闻伦理或新闻道 德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新闻传播主 体“应该”怎样或“应当”如何 去做的问题。如各国新闻工作者 行为准则中都会列举:新闻工作 者应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 公正性;新闻工作者应遵守法纪, 尊重公民的权利;新闻媒介及其 从业者不应进行“有偿新闻”交 易等等。所以说“应该”概念是 新闻道德研究中的一个最基本和 最重要的概念。 2、什么是、什么是“内在善内在善”和和“手段手段 善善” “内在善”是其自身而非其结果 就是人们追求的目的的善。例如, 言论自由能产生很多善的结果, 能够发现真理,明辩明非实现人 的权利等等。反之,所谓“手段 善”也可以称之为“外在善,乃 是其结果是可欲的、是能够满足 需要的、是人们追求的目的的善, 是能够产生某种自身善的结果的 善,是其结果而非自身成为人们 追求的目的的善,是其自身作为 人们追求的手段、而其结果才是 人们所追求的目的的善。例如信 息公开的结果是满足公众的知情 权,所以信息公开是可欲的,是 一种善,是人们所追求的目的, 信息公开则是达到这种善的手段, 因而也是一种善。 3、如何正确理解舆论监督中要、如何正确理解舆论监督中要 “与人为善与人为善” 与人为善,是我们党的媒体开展 舆论监督时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 原则。舆论监督应当与人为善, 这也是新闻职业道德的要求。因 为新闻工作者掌握着媒介权力, 左右了社会舆论的形成,在进行 报道时应该特别慎重,尤其是批 评报道,必须是出于公心,以督 促人端正思想、纠正言行、改进 工作为目的,帮助问题向积极的 方面转化,切忌利用舆论监督来 制造矛盾、发泄私愤。可见,对 “舆论监督应该与人为善”原则 的正确理解是:这里的“善”指 的是手段善。亦即是要以批评的 方式教育人,以改正错误、解决 问题、做好工作为目的批评报道, 而不是去追求“内在善” 。如果 在理解上产生偏差,就会出现怕 得罪人、态度暧昧、文过饰非、 推卸责任的现象,这样非但谈不 上与人为善,简直就是帮人做恶, 为虎作伥了。 4、 “必要恶必要恶”概念概念 自身与结果都是恶的东西。可以 名之为“纯粹恶” 。自身是善而 结果是恶的东西,一般说来,其 善小而其恶大,其净余额是恶, 因而也属于“纯粹恶”范畴。反 之,自身是恶的东西,其结果既 可能是恶,也可能是善。前者属 于纯粹恶范畴;后者可以称之为 “必要恶” 。必要恶既极为重要, 又十分复杂。我们可以把它定义 为“自身为恶而结果为善,并且 结果与自身的善恶相减的净余额 是善的东西” 。这种东西就其自 身来说,完全是对需要和欲望的 压抑、阻碍,因而是一种恶。但 是,这种恶却能够防止更大的恶 或求得更大的善,因而其结果的 净余额是善,是必要的恶。 5、举例分析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举例分析新闻传播活动中的 “必要恶必要恶”行为行为 必要恶与纯粹恶虽然有所不同, 但就其为恶而言却完全一样,都 是指某种阻碍满足需要、实现欲 望、达成目的的效用性。必要的 恶是通过压抑价值较小的欲望而 实现价值较大的欲望,纯粹的恶 是纯粹压抑欲望或为实现价值较 小的欲望而丧失价值较大的欲望。 6、善与恶的定义、善与恶的定义 肯定的价值的承担者,就是善。 如果涉及的是否定的价值,那我 们就称之为恶。任何欲望的满足 都是善,任何欲望的压抑和损害 都是恶。某些欲望及其满足是恶, 不能否定善是欲望的满足之定义; 而某些欲望的压抑、损害,如自 我牺牲是善,也不能否定恶是欲 望的压抑、损害之定义。 7、正当及道德善、正当及道德善 善恶属于价值范畴,是价值的分 类,是正价值与负价值的同义语。 正当(Right)与不正当 (Wrong)则属于道德价值范畴, 是道德价值的分类,是正道德价 值与负道德价值的同义语。正当 不正当或道德善恶,从属于善恶。 第四节第四节 对应该的认识对应该的认识 1、应该、应该效用性概念效用性概念 行为的能够实现其目的的属性。 行为的这种善或善性,便是所谓 的“应该” 。反之,恶行为的恶 或恶性,则是行为所具有的不能 够达到目的、满足需要的效用性, 也就是行为的不能够实现其目的 的属性。行为的这种恶性,便是 所谓的“不应陔” 。 但应该和不应该并不一定具有道 德含义,它们只是行为对于目的 的效用性。 2、新闻传播中、新闻传播中“应该应该”是行为是行为 对目的的效用性对目的的效用性 应该是否仅仅是行为的善?回答 是肯定的。因为善存在的领域可 以分为两类:意识、目的领域的 善与无意识、无目的领域的善。 无意识、无目的领域的善,仅仅 是善而无所谓应该。 因此,只有行为的善才是所谓应 该。应该是并且仅仅是行为的善, 是行为对于目的的效用性,是行 为的能够实现其目的的效用性, 是行为所具有的能够达到目的、 满足需要、实现欲望的效用性。 3、应该的类型、应该的类型-道德应该与非道德应该与非 道德应该道德应该 所谓道德应该与道德不应该,也 就是正当与不正当,也即是道德 善恶,是行为对于社会创造道德 的需要、欲望、目的的效用性, 也就是行为对于道德目的的效用 性:相符者即为道德应该,即为 正当,即为道德善;相违者即为 道德不应该,即为不正当,即为 道德恶。 非道德应该也是行为的效用性, 它与道德应该的区别仅仅在于, 后者是行为对于道德目的的效用 性,前者是行为对于非道德目的 如个人目的的效用性。 道德应该具有“可普遍化性” , 非道德应该则不具有“可普遍化 性” 。 4、新闻记者的、新闻记者的“道德应该道德应该”与与 “非道德应该非道德应该”行为行为 “应该”是道德的最重要属性, 却不是其特有属性,因为许多应 该如何的行为规范并非道德。 道德是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应该 如何的规范,是社会制定或认可 的关于人们的对于社会具有利害 效用的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 那么具有利害社会效用的行为, 具体说来,是否仅为利害社会的 行为,而不包括利害他人和利害 自己的行为?回答是否定的。因 为所谓社会也就是人群、集体、 两个人以上的共同体,也就是自 己和他人的共同体。因此,自己 和他人便是构成社会的两个部分, 因而有利或有害自己和他人,也 就间接地有利或有害社会。所以, 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实际上可分 为三种:一是利害社会的行为, 二是利害他人的行为,三是利害 自己的行为,只不过前一种具有 直接利害社会之效用,后二种则 具有间接利害社会之效用。 第二章第二章 新闻道德的起源与发展新闻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人类早期信息传播活动人类早期信息传播活动 道德规范道德规范 1、人类早期有关信息传播活动、人类早期有关信息传播活动 的道德规范的道德规范 他们从生活的体验出发,确信失 真的信息必然会给自己和他人带 来严重的后果,因而误传和虚报 就是“坏的”和“有害的” ,而 在原始人的意识里, “坏的”和 “有害的”也就意味着是邪恶的、 不应当的。因此,在人类社会的 早期信息传播活动中,实际上形 成了一种特殊的行为要求和人们 共同恪守的行为准则,即在信息 传播活动中,人们根据共同利益 和实际的经验对信息传播行为自 觉或不自觉地加以选择和评价, 而这种选择与评价通常都是以是 否对社会群体的“有利”和“有 害”为基本标准。 2、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提倡、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提倡 在宣传活动中应该贯彻的原则是在宣传活动中应该贯彻的原则是 什么?什么? 先秦诸子特别重视并极为提倡在 宣传活动中应该贯彻“诚” 、 “信” 、 “实” 、 “公”的思想作风与道 德品质。所谓“诚” ,就是要求 宣传者要诚实,不能说假话; “信” ,即在宣传中要给人提供 使人笃信的观念,做到以“信” 为本,使“信诚相通” ,所谓 “民无信不立” 、 “诚之信也” 、 “信之诚也” ,都是这个意思; “实” ,就是注重事实,说话要 有根据,坚决杜绝空话、大话, 所谓“举实” ,就是要用事实说 话,不能人云亦云、信口开河; “公”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强调的 “客观” 、 “公正” 。 如需完整版 请 QQ:970142415 手机:138 3721 3916 联系 淘宝店: / 第二节第二节 近代新闻道德规范发展近代新闻道德规范发展 1、中国近代报人对新闻道德的、中国近代报人对新闻道德的 认识认识 记者的“品性”最为重要;报道 务求客观、真实、公正、全面; 报纸文风要“直抒胸臆” 、通俗 易懂。 2、中国近代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中国近代著名的新闻工作者 对记者的对记者的“品性品性”重要性的认重要性的认 识识 中国近代著名的报刊政论家王韬 在论日报渐行于中土一文中 对记者品性的论述极为详尽: “顾秉笔之人,不可不慎加遴选。 其间或非通才,未免识小而遗大, 然犹其细焉者也;至其挟私讦人, 自快其忿,则品其计下矣,士君 子当摈之而不齿。 ” 郑观应在其 所著盛世危言中,对报人的 职业行为提出了明确的道德要求: “执笔者尤须毫无私曲,暗托者 则婉谢之,纳贿者则峻拒之,胸 中不染一尘,惟澄观天下之得失 是非,自抒伟论。倘有徇私受贿, 颠倒是非,逞坚白异同之辩,乱 斯民之视听者,则援例告官惩治。 ” 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在其 资政新篇中,较为系统地论 述了有关办报的设想与主张。他 建议开办报馆, “兴各省新闻官” , 而任用新闻官的基本条件就必须 是“性品诚实不阿者” 。梁启超 在论述记者的品格时提到,记者 要诚心报国,不计私利。 3、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新、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新 闻道德思想。闻道德思想。 马克思以其办报实践为基础,发 表了许多关于新闻工作的言论, 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新闻职业道德 的内容。马克思认为,敢于宣传 真理、坚持真理,无论在什么情 况下都毫不动摇、绝不屈服,这 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最 起码的职业品质。马克思对那些 在政治上见风使舵、在宣传上左 右逢源的报刊厌恶透顶,他认为 这样的报刊“既没有自己的理性, 又没有自己的观点,也没有自己 的良心”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 来,办报为广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力备用资源优化配置补充合同
- 家庭保险受益人变更及保险责任调整合同
- 《智慧养老的康复之路》课件
- 魔法肥皂实验室:亲子科学手工皂DIY活动
- 萧宗六学校管理理论体系与实践创新
- 医学个人年度总结
- 《癌症整合治疗》课件
- 《急性敌敌畏中毒》课件
- 男性睾丸医学科普
- 《T知识讲解教程》课件
- 2025年河北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财信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2年河北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据结构与算法》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 2025届中考英语二轮复习常考题型专练:完形填空(含解析)
- 【MOOC】跨文化交际通识通论-扬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地理试卷(附答案)
- 大脑健康课件
- 上海市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含答案)
- 浙江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7章
- 光伏发电工程总承包合同
- 国开(陕西)2024年秋《社会调查》形考作业1-4
- 立式水轮发电机检修技术规程宣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