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跨区域合作_第1页
苏州工业园跨区域合作_第2页
苏州工业园跨区域合作_第3页
苏州工业园跨区域合作_第4页
苏州工业园跨区域合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州工业园概况苏州工业园概况 苏州工业园区于 1994 年 2 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 5 月实施 启动,行政区划面积 288 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 80 平方公里, 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 37.2 万,常住人口 69.9 万。 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园区开发建设 一直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为顺利推进园 区开发建设,中新双方建立了三个层面的领导和工作机构:第一层 面是中新两国政府联合协调理事会,由两国副总理分别担任理事会 中新双方主席,我国商务部、财政部、外交部等部门和新加坡内阁 有关部门及江苏省、苏州市政府的相关负责人为理事会成员,协调 园区开发建设和借鉴新加坡经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第二层面是中 新双边工作委员会,由苏州市长和新加坡裕廊镇管理局主席共同主 持,苏州市政府、园区管委会和新加坡有关部门、机构负责人组成, 协商园区开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并向理事会双方主席报告工作。 园区管委会作为苏州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在行政辖区范围内全面行使 主权和行政管理职能。第三层面是联络机构,由新加坡贸工部软件 项目办公室和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组成,负责日常 联络工作。此外,中新双方财团合资组建了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 有限公司(简称 CSSD)负责开发建设,主要是基础设施开发、招 商引资、物业管理、项目管理、咨询服务、产业开发等业务;2009 年 6 月公司更名为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2.苏州工业园区与深圳携手合作苏州工业园区与深圳携手合作 2008-09-25 18:57: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中新网深圳 9 月 25 日电 (记者郑小红陈文)苏州(苏州工业园区) 深圳科技与人才互动推介会 25 日在深圳举行。见证了中国改革开 放历程的深圳经济特区和苏州工业园区,也在改革开放 30 周年之际 一起携手“互惠互利,共谋发展”。 苏州市副市长王鸿声在推介会的致辞中表示,此次苏州带来了 一批科技项目和技术岗位,希望在深圳寻求合作的机会和伙伴,与 当地科研院所、高校和科技企业增进交流和协作。 推介会上,苏州工业园区与深圳签订了科研力量、科技人才、 科技企业等方面的合作协议,以达到双方的优势互补。 互惠互利,园区与深圳“强强联合” 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自 1994 年 启动开发以来,在中新合作双方共同努力下,园区一直保持着持续 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 30%,累计上交各 类税收超 1027 亿元(含海关收入),引进合同外资 341 亿美元、实际 利用外资 147 亿美元、注册内资 1306 亿元,创造就业岗位 51 万个。 去年 7 月,第九次中新协调理事会为苏州工业园区提出了新的 发展要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示范区,研发中心和高 新技术产业集群效应突出的科技示范区,以虚拟口岸为依托的现代 商贸物流运营中心示范区,以承接跨国公司离岸外包业务为主的中 国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四个示范区”成为了园区发展的新目标。 即使是面对今年以来的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园区“四个示范区” 建设也没有停下脚步。1-8 月,全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 2050 亿元,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68.2 亿元,分别增长 22%和 28.2%,全年 GDP 和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有望分别达到千亿元和百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 442.2 亿美元,其中出口 216.1 亿美元,分别增长 23.9%和 19.8%, 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超 600 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 15.28 亿美元, 预计全年超 19 亿美元。 此次推介会,苏州工业园区与深圳有多个项目共同合作。来自 苏州工业园去中科园纳米与仿生研究所、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长三角基金等 12 家重点研究室和企业分别与深圳中科院先进技术研 究院、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鼎识科技等 12 家重点研究室和企业签 署了合作和投资协议,其中苏州中科 IC 与深圳 IC 产业化基地举行 合作签约,共同推进 IC 产业在两地的发展;苏州纳微科技、苏大维 格分别将与北大、清华深圳研究院进行合作签约。 转型孕育的大商机 经过了十四年开发建设的苏州工业园区,正处在工业化转型、 城市化加速、国际化提升的重要时期。尤其是自 2007 年中新联合协 调理事会第九次会议召开以来,园区围绕“四个示范区”的建设目 标,坚持“转型、优化、提升、创新”的发展方针,更加注重科技 进步创新以及把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不断优化投资 环境,区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人才高地 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园区十几年的开发经验证明,科技创新是引领园区新一轮发展 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园区近年来先后启动实施了“科技跨越计 划”,制定出台了“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和“风险投资跟进补 贴办法”等一系列促进政策和扶持措施,不断加快从“投资驱动” 向“创新驱动”、从“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从“园区制造” 向“园区创造”转型。 9 月 6 日,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正式进驻独墅湖高教区。目前,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聚集了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 西安交大等 10 所全国知名大学的研究院,每年光是培养本科以上人 才就达 20000 名。在商务部对 2007 年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 综合评价中,经商务部认定的园区培训机构就达 31 家,数量已跃居 全国各开发区首位。2007 年,园区引进的硕士以上人才在原有高平 台基础上增长了 57%,大专以上人才总量名列全国所有开发区首位。 园区已经确立将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作为凸显自主创新亮点的主 阵地,将目光瞄准了世界前沿领域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跨区联姻 开启合作双赢新模式 3.3.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跨区联姻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跨区联姻 开启合作双赢新模式开启合作双赢新模式 来源:苏州日报 2012 年 01 月 17 日 苏州北部,漕湖之畔,一个新兴产业集群正在迅速崛起。 2012 年 1 月 11 日,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合作经济开发区挂牌, 吹响了苏州市“一核四城”城市建设的新号角,也拉开了区域合作 发展的新序幕。 相城,苏州最年轻的新城区,苏州“一核四城”的重要板块, 从此将激情开启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新时代。 联动开发挥写全新蓝图 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合作经济开发区区域概念图 这几年,苏州的“三区三城”建设不断深入,市第十一次党代 会更是开拓性地提出了“一核四城”的城市发展战略, “大苏州”格 局优势凸现,前景明亮。2011 年 11 月 1 日,苏州市委、市政府作 出重要决策,由苏州工业园区和相城区合作共建经济开发区。 园区相城合作经济开发区以漕湖产业园为轴心,东至苏虞张公 路、南至太东路、西至西塘河、北至冶长泾,总面积为 47.8 平方公 里,将着力打造一个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 以居住和商业设施相配套,人流、物流、商流活跃的现代化、国际 化、信息化经济开发区,成为苏州“一核四城”重要板块和北部新 兴产业集群。 这是创新两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新模式的一次积极探索。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开 创了中外经济互利合作的新模式。经过 10 多年的建设,综合发展指 数连续多年被国家商务部评为全国同类开发区前列,被海内外公认 为亚洲顶级开发区之一,被中新两国领导人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 重要窗口和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 。在规划、招商、人才、体制、政 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园区经验” ,打造了为世人瞩目的“园区 品牌” 。 相城区作为苏州市建区时间最短的城区,通过十年艰苦创业, 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载体优势更加明显, 发展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如今,合作区范围内已完成 3000 多 亩土地平整,投产 4 只项目,去年完成工业销售收入 6 亿元;在建 项目 10 只,累计总投资 18.6 亿元,总建筑面积 30.4 万平方米,预 计今年全面开业投产。 园区相城“跨区合作、联动开发、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苏州 中心城市两大板块互动发展、均衡发展,重彩浓墨挥写着全新发展 蓝图。 把握机遇快速后发崛起 园区相城合作经济开发区确定了高起点规划、高水平推进的主 基调,科学合理布局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居住、商业,拓 展发展空间,实现资源要素配置的最优化。 苏州工业园区进一步放大品牌溢出效应,加快推进园区“走出 去”战略,破解土地资源瓶颈,助推转型升级。工业园区加大了对 合作区的项目推介,信息资源第一时间发布共享,优先推荐,先后 引荐 20 余客商、30 余家企业前来合作区参观考察。 相城区为合作区提供了基本完善的载体功能。 “九通一平”基本 到位,累计建成道路 65 公里,铺设雨水管 75.93 公里、污水管网 15.98 公里、自来水管线 55.8 公里、天然气管线 13.88 公里、通讯管 线 588 公里、广电网络管线 96.7 公里,11 万伏倪汇变投入运行。10.5 万平方米的朝阳工业坊标准厂房、3.6 万平方米的科技创业园一期、 5 万平方米的漕湖大厦等载体建成投用,7.5 万平方米的漕湖青年公 寓 A 区、日处理污水能力 1.5 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漕湖 1 号会所、 度假酒店、集贸中心、公交换乘中心等配套设施投入使用。 合作区内拔地而起的漕湖大厦 相城区为合作区全面拉开了发展空间。按现行规划,合作区 47.8 平方公里区域,符合两个规划的可利用土地 14674 亩。合作共 建后,科学合理布局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居住、商业各功 能区,预计能增加可利用土地 9330 亩,其中工业用地 5430 亩,经 营性用地 3900 亩,实现资源要素配置的最优化。 相城区紧紧抓住合作开发机遇,着力提高发展水平,做大经济 总量、提升发展能级,增创后发优势,实现快速崛起。相城经济开 发区成立了欧美招商、日韩招商、东南亚招商、服务外包及科技招 商 4 个对接组,重新编制投资指南,基本摸清园区、相城区、开发 区在产业发展政策方面的差异,并主动与园区招商局、CSSD 招商 部对接。 项目落地推进产业集群 2012 年 1 月 11 日,在园区和相城区的共同努力下,16 只项目 落户合作区。 这 16 只项目包括美国 PolyOne、美国 Evans、韩国东和光电、 台湾多尼光电、苏州创投、物流中心、重建置业、园区邻里中心、 台湾奇昇净化、太得隆机械、梁华齿轮、科捷环保、豪致达精密机 械等,累计总投资 77 亿元,其中外资项目 8 只,总投资 5.2 亿美元, 内资项目 8 只,总投资 44 亿元。项目涉及精密机械、电子设备零部 件等先进制造业以及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投资方的技术 和市场占有率都是所在行业的领先企业。 就在这一天,合作区 7 只先进制造业项目、1 只五星级酒店项 目同时开工,总投资 24.5 亿元,主要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 件、医疗器械、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其中,力源液压项目总投 资 10 亿元,由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基础件特定振兴企业世界 500 强中航工业集团下属子公司中航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园区一批国资项目也为合作区发展增添亮色。苏州创业投资集 团有限公司投资 20 亿元建设 50 万平方米的科技创业园,加快高层 次人才向合作区集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带动合作区转型升级。 邻里中心发展有限公司投资 3 亿元打造城市商业综合体,完善合作 区的城市综合功能,提升合作区城市建设、环境面貌的品质和品位, 加速合作区的城市化进程。 这批项目的落户落地,为合作区注入了超过 100 亿元的投资, 将进一步推动合作区的产业发展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在苏州 中心城市北部快速形成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集聚发 展态势。 引入“园区经验” ,借势“园区品牌” ,园区相城合作经济开发 区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合理布局,正在强势推进苏州北部的产业集 群。 4.苏州宿迁挂钩合作暨苏宿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座谈会在苏州召苏州宿迁挂钩合作暨苏宿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座谈会在苏州召 开开 发布时间:2008-01-25 2008 年 1 月 23 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缪瑞林,市委常委、 常务副市长徐惠民,副市长、苏宿工业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沈小鹰,市政府办、市发改委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等赴苏州,参加 了苏州宿迁挂钩合作暨苏宿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座谈会。苏州市市委 副书记、市长阎立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苏州市政协主席、苏州工 业园党工委书记王金华同志及苏州工业园、苏州市发改委等部门负 责人出席了座谈会。 座谈会由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马明龙同志主持,宿迁市副 市长、苏州宿迁工业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沈小鹰同志介绍了 苏宿工业园一年来的工作情况,阎立市长和缪瑞林市长分别讲话, 交流了一年来两市挂钩合作工作开展情况,并就今年进一步推进合 作的几方面重点工作进行了磋商。 双方充分肯定一年来两市挂钩合作以及推进苏宿工业园区建设 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2007 年,两市挂钩合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产业转移显著加快,全年苏州转移到宿迁 500 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 个数增加了 2 倍,投资总额增加了 8 倍,到位资金增加了 4 倍,恒 力、波司登服饰、梦兰纺织、林通化工科技、震纶纺织等一批投资 额在 10 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龙头项目开工建设。苏州宿迁工业园及 三县两区与苏州对口市区共建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工作积极推进, 成效初显。对口援助方面,苏州市教育局、卫生局、劳动局、发改 委等部门对宿迁的农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市场建设、 村企挂钩等方面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收到了良好效果。进一步推 动深化干部交流,苏州市委为宿迁三县两区配备了专职挂职副书记, 主抓共建工业园区建设、南北挂钩合作和策应扶持等工作,对相关 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双方明确,下一步要积极借鉴中新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的合作 理念和经验加快推进苏州宿迁工业园建设。经过一年的开发建设, 苏宿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加快建设奠定了坚实 基础。下一步将积极参照中新合作的理念,把一些好的经验利用到 苏宿工业园区建设上来,坚持土地集约利用、产业层次优先、节能 环保优先、形象形态优先的原则,进一步强力推进开发建设,全力 加大招商引资,高度重视资金财政运作,同步推进园区建设发展的 各项工作。同时,进一步推动苏州相关市区与宿迁三县两区共建工 业园区工作取得新的进展;进一步深入推进两市挂钩合作的各项重 点工作,加强引导和鼓励苏州相关产业向宿迁转移,继续深化干部 交流及干部培训工作。 据统计,截至目前,苏州已向宿迁转移 500 万元以上项目 310 个,总投资 182 亿元,实际到账 63 亿元,带动当地就业人数 17 万。 特别是在去年,产业转移速度明显加快,苏州全年向宿迁转移 500 万元以上项目达 80 个,总投资 112 亿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经 过一年的努力,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顺利推进,招商工作 也同步进行,引进的 12 个企业中,外资企业 4 个,总投资 2.5 亿美 元和 1.5 亿港币。 5.苏州宿迁工业园区概述园区概述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是省委、省政府实施“区域共同发展”、 “加快苏北工业化”、“实现宿迁更大突破”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 策的重要举措,是苏州宿迁两市紧密合作共建的新型工业园区,是 两市政府间最重要的合作项目。园区规划总面积 13.6 平方公里,东 到为民河,西到九支渠,北到皂河灌溉总渠,南到华罗庚路和徐淮 公路一线。其中,以通湖大道为界,以东为现代新城示范区,以西 为工业区,规划人口 9 万人。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充分发挥苏州、 宿迁两地优势,推进产业梯度转移,通过实施先进制造业、服务业 等城市功能的综合开发,把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产业转移的 集聚区、外向带动的先导区、机制创新的试验区、现代新城的示范 区,积极创新开发机制,拓展南北合作领域,努力为南北合作、实 现区域共同发展探索经验、作出示范。 一、背景及重要意义一、背景及重要意义 江苏南北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省委、省政府一贯高度重视苏北 振兴。1994 年,省第九次党代会正式提出“区域共同发展”战略, 2001 年又提出“提升苏南发展水平,促进苏中快速崛起,发挥苏北 后发优势”的新方针,采取了挂钩合作、干部交流、对口帮扶等一 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积极进展。进入新世纪,苏北地区资源优势、 发展潜力日益凸显,苏南地区制约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越来越突 出,南北合作和产业升级到了十分关键的时期。2006 年,省第十一 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全省达小康,关键在苏北,重点在宿迁”。时 任省委书记李源潮指出,苏州和宿迁代表江苏的两个极,要重点帮 助宿迁实现更大突破。时任省长梁保华要求,宿迁要扩大与苏州南 北合作共建开发区的对接,加大推进对接的力度,为更有力地推进 南北挂钩合作,实现区域共同发展,苏州宿迁两市决定紧密合作, 共建苏州宿迁工业园区,这一构想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和大力支持。 2006 年 11 月 1 日,两市正式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11 月 21 日 签订商务总协议,12 月 11 日苏宿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正式启动。 二、规划概念二、规划概念 借鉴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中的成功经验,结合宿迁当地实际, 加以创新,突出了规划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融集约、紧凑、效益和 环境为一体。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功能区域分明,生产生活互不干扰; 充分考虑工业物流和城市交通通畅的要求,合理布局区内道路 网络; 生产区域集中布置员工集宿区,方便员工生活; 生活区域分等级设置商业布局,建设一个商业中心和四个邻里 中心。商业中心为区域和全市服务,邻里中心为社区服务; 居住小区采取组团式布局,以邻里中心为圆心展开,小区之间 既相对独立,又有机组合,既注重公共环境的设计,又尽量做到节 约用地,努力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开发管理模式三、开发管理模式 根据两市协议,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的运作以苏州方为主,主要 依托苏州工业园组织实施开发、建设、管理。组建相对独立、具有 开发区功能与权益的管理机构和具备市场运作主体功能、能进行独 立投融资的开发主体,实施滚动开发。 (一)组织机构(一)组织机构 联合协调理事会:由苏州和宿迁两市主要领导共同主持,是苏 州宿迁工业园区的最高决策协调机构,负责协调解决开发建设有关 方向、目标和政策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双边工作委员会:由苏州、宿迁市政府分管领导和苏州工业园 区管委会主要领导牵头,两市与开发建设有关的部门作为成员单位, 负责协调处理开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双边工作委员会对联合协调 理事会负责。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党工委和管理委员会:是宿迁市委、市政府 的派出机构,代表宿迁市委、市政府行使工业园区内党的领导、经 济管理及其他相应的行政管理权,实行充分授权、封闭运作的管理 模式。 (二)开发机构(二)开发机构 开发主体是“江苏省苏宿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 6 亿元人民币),由省、苏州市、宿迁市、苏州工业园区按 1:0.5:0.5:4 共同出资组建。公司按公司法等有关法律组建, 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开发公司受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管委会委托 进行土地综合开发。苏州、宿迁两市支持开发公司的开发建设,并 采取必要措施帮助其实现收支平衡、良性发展。 (三)职能权限(三)职能权限 宿迁市委、市政府授权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在规 划建设、土地管理、经济管理、环境保护、招商、财政、外事、组 织人事等方面,代表宿迁市委、市政府行使省辖市管理职能和管理 权限。党工委、管委会内设机构享有与宿迁市对应职能部门同等管 理权限。 四、当前进展四、当前进展 开发建设启动以来,苏宿工业园区始终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两 市市委市政府始终不变的倾力支持,得到了苏州工业园区不遗余力 的真诚帮助。五年多来,园区紧紧围绕“建设苏北一流工业园区” 的总目标,以借鉴、吸收、运用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为工作主线, 坚持“先做环境,后做制造业”,埋头苦干、只争朝夕,从一片原 生态的苏北农村中,拉开了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基本完善的现代工 业园区框架,在全省共建工业园区考核中始终位居第一,主要经济 指标名列前茅。截至目前,累计投入各类开发性资金近 19.65 亿元, 完成近 10 平方公里“八通一平”的投资环境,区内已建和在建各类 项目的总建筑面积 110 万平方米,其中,工业厂房建筑面积 60 万平 方米,初步形成了设施、功能比较完善配套的发展形态和空间。 1、各项规划完成。先后完成园区总体规划、商住区城市设计、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污水、供电、市政综合管网、环境卫生、公 共交通、防洪排涝等 8 个专业规划,基本形成了“集约精致、以人 为本、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规划理念和比较先进完备的规划体 系,并在规划执行过程中做到 “无规划不开发、违规划必追究”, 体现规划的严肃性。 2、形态初具规模。按“八通一平”的标准建成贯通工商业地块 的 9 纵 3 横 22 千米路网,各类管线均一次性埋设到位。区内首座 110 千伏变电站建成并实现 2 万伏中压供电,污水处理厂、标准厂 房、工人集宿区、明日星城示范小区、明日邻里中心、加油站等配 套设施均已建成投用。 3、环境保护严格。建区之初,开工建设最终处理能力 8 万吨、 尾水排放达到一级 A 类最高标准的污水处理厂。区内实行雨污分流、 污水全部截流,并对周边厂矿企业的污染排放进行实时核查和监控。 继在宿迁率先通过区域性 ISO14001 审核后,在全省共建园区中率先 启动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从源头上把好项目进入关,五年 多来否决近 10 个效益好但污染大的项目,确保了区内生态环境优良 化。 4、产业层次较高。与周边开发区错位竞争,坚持“科技含量高、 投资强度高、土地消耗低、污染排放低”的招商标准,以电子电器、 精密机械、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注册项目总 投资超过 120 亿人民币,外资投资比例高达 49%,工业项目平均投 资强度达 301 万元/亩,在宿迁乃至苏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成功引 进来自台湾、马来西亚、日本和我省的多家上市公司,其中,台湾 可成集团的 3C 机构件镁铝合金项目总投资 6 亿美元,是宿迁目前外 资规模最大的项目;日本尼吉康株式会社的电容器项目总投资 2 亿 美元,是宿迁首个规模以上电子类日资项目;省内长电科技的半导 体封装项目总投资 15 亿元,占地 126 亩,是亩均投资强度苏北最高 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引进,对促进宿迁 IT 电子产业发展,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 中新开发公司、中新市政、创投集团、邻里中心、创元期货、苏州 园区工程研究院、苏州市政设计院等总投资超过 20 亿元的一批商业 和生产性服务项目在园区相继生根开花,对推升全市产业配套服务 能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5、传承亲商理念。目前,苏宿园区管委会内设 5 个局办,7 个 直属单位,工作人员全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因人员精简,普遍实 行 AB 角、定期轮岗、相互兼职等工作形式,全面提高工作人员业务 素质,提高办事效率。经苏州工业园区与新加坡方面协调,苏宿园 区的干部享受中新合作培训的各项待遇,培训覆盖面 100%。 五年多来,园区积极借鉴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为南北合作、 区域协调发展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