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分析_第1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分析_第2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分析_第3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分析_第4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分析 小学阶段是儿童接受教育的最佳阶段,最容易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样,这阶 段的儿童也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许多成年人表现出来的心理 问题,大部分能够在其童年生活中找到线索,换句话说,儿童时代受到的不良影响,将成 为其成年生活中的种种心理问题的隐患。因此,我们每一位老师必须了解这一阶段儿童最 易产生的心理问题,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儿童的未来生活打下 良好基础。 4 月初,我们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就 50 份问卷中的一些问题做以 下分析。 1、 你上学是为了( ) 22 位学生选择了 A 没有知识不能生存,17 位学生选择了 D 读书后赚大钱,1 位学生 选择了 F 同学间好玩。 2、 课堂上老师提问( ) 6 位学生选择了 A 马上回答,31 位学生选择了 B 想一会儿再回答,2 位学生选择了 C 等别人答,1 位学生选择了 D 老师抽答才答,一般不回答。 3、 老师布置的作业( ) 35 位学生选择了 A 认真完成, 1 位学生选择了 B 完成一些,4 位学生选择了 D 边做 边玩。 4、 期末考试时( ) 9 位学生选择了 A 心情紧张,14 位学生选择了 B 有点紧张,2 位学生选择了 C 无所谓, 15 位学生选择了 D 有信心,不紧张。 以上 4 题是学生学习方面的心理调查。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问题出在少数一些学 生身上,而且,这些学生大多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分析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1、 自身缺乏学习目的的正确认识,不知道为什么而学;2、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教 师或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使其很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缺乏学习的信心;4、孩子在取 得成功与进步时,教师和家长没有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久而久之,使其失去学习的热情。 因此,教师和家长都应改变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正确对待学习,使孩子有健康的学习 心理。 8、见了认识的长辈( ) 29 位学生选择了 A 主动热情招呼,11 位学生选择了 B 不好意思。 9、家里来了陌生客人( ) 6 位学生选择了 A 喜欢,22 位学生选择了 B 主动招呼,5 位学生选择了 C 不理睬,7 位学生选择了 D 怯生。 10、与新朋友在一起( ) 35 位学生选择了 A 主动邀请一起玩,5 位学生选择了 B 不好意思接近。 以上 3 题是与人交往的心理调查。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交往与性格有极大的关系, 热情与否,只要在合适的范围内,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些孩子, 由于家长的过度关心甚至溺爱,缺少独立性,缺乏能力而在交往中产生过度的羞怯,这是 需要我们给予重视和关心的。另外,有些孩子在家庭中交往大方热情,在学校与教师、同 学的交往却胆小、害羞,可能是我们教师过于严厉而造成的。 20、你到学校的心情是( ) 27 位学生选择了 A 愉快,10 位学生选择了 B 一般,2 位学生选择了 C 有时烦,1 位 学生选择了 D 不愉快。 这一题的结果值得我们深思。学校是一个学习知识、锻炼身体、可以全面发展的地方, 一个有着无数的同龄人,可以游戏、欢乐的地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心情愉快的。然而 有 10 位学生感到一般,甚至感到厌烦,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些孩子,其实已经有些不 适应学校的生活了,也许是因为学习压力大,使他厌倦了学习;也许是我们教师给他的关 爱太少,使他失去了温暖;也许是他与同伴关系紧张,没有享受到集体的快乐。也许还有 其它内在合外在的原因。这样的孩子,值得我们关注。 “关爱每一个孩子,为了每一个孩子 的发展”是我们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好好反思。 辅 导 象孔 笑班级 六(3)性别 女 年龄 12 辅导时间 2009 年 11 月 问 题表 现 性格耿直,脾气倔强,有些以自我为中央。虽说是一个女孩子,可她的个性却一点不 像女孩子,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而且总在当面或背地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她 不像有些同学基础扎实,但也不像一些同学对学习不感爱好。她想学却不勤奋,有目标但 缺乏毅力。 原因分析 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天生的,或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 变的。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狭隘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是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 现象,而不是个例。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准确的理想,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不守纪,单 纯地从她身上看,有两种情况:不是完全的无理取闹,可能是在认真听课的前提下发生的, 起绰号也说明她乐于观察、思索,能较为正确地抓住人的特征,是个智慧的学生。对待学 生不能简朴,武断地下“好与坏“的结论。从情况分析她的所作所为只是爱出风头,卖弄小 聪明,迫切想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 对策及 过 程 (一)热情谈心。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她的思想变化情况,多鼓励,少打击;多表扬, 少批评;多关心,少冷淡。其目的是调整心理,坪和心态使她能正确地熟悉和看待自己及 四周的人、事。 首先,我找了几个坪时和她接触比较多、比较好的几位同学,鼓励同学要积极热情、 诚恳地接近她,帮助她。其次,与本人谈。通过面对面地坐下谈,了解她的全面情况和心 理承受能力。再次就是找家长谈。了解其在家表现及家长对她的要求和期望,告知老师的 帮教措施,并希望每隔一段时间就和家长沟通。有的放矢地通报其在校表现,同时告知在 家情况,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之奸蔽成一个封闭的帮教链。 (二)主动帮助。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自我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成绩的好坏,为 此我利用课余时间为她补课,教给她更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 心,从而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诚恳激励。学生的成长进步,我认为不遭哨批评多少,而要害遭哨激励多少。针 对她的特点,一是在她的聪明劲上做文章。我为她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 鼓励她赶上去,超过去。二是在她爱表现上想办法。我较多地给她布置工作任务,让她担 任班干部为她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 十三小学 丁洪 个案分析 一、家庭背景 孙阳,父母对孩子娇惯,钱随便花。时间长了没钱的时候就偷拿家里的钱花。父母已 管不了他了。 二、平时表现 上课从来不听讲,下课和同学打架。考试不答卷。平时一个字也不写。 三、具体事例 上学期开学不久就上网吧玩,下午上学都不来,学校和家长一同出去找,结果在网吧 把他找到。并说不清上网吧的钱从什么地方来的。后来又有多次的这种现象。 四、心理探因 孙阳不良的家庭教育使他慢慢养成了自卑、散漫的个性。进入学校后,又因为学习成 绩、行为习惯较差,常常受到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变得性格孤僻,行为偏激, 自暴自弃而甘居落后。 五、矫正措施 1、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经常性与其家长交谈,了解孩子最近在校内校外的表现情况,并希望家长改变教育的 方法,多加引导,逐渐使他走上正轨。 2、讲究辅导的方式 平时我对他多加关注,发现他的闪光点:侨爱劳动,与同学能友好相处等后及时表扬。 以平等、商讨式的方式与其交流,培养他在校有事常与老师、同学交流的好习惯。课堂上, 多加鼓励和启发,引导他慢慢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树立信心后他也不再恶意破坏纪律了。 3、帮助制定近期目标 我帮助他制定每个阶段的近期目标,如有进步,立刻鼓励,推动他养成爱学习、守纪 律的好习惯,并不断改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 六、辅导结果 通过一个阶段的耐心帮助,该生现在在学习上树立了自信心,能按时完成天天的学习 任务,作业的质量也有所提高。他感受到了老师、同学、家长平时对他的关爱,表示要做 个文明、守纪的好学生。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 十三小学王军 一、家庭背景 元哲,男,五年级学生。父母离异,均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其寄宿在姥姥家中。 姥姥对他的教育有心无力,交流很少,学习上对他的关心和督促更少。 二、平时表现 该生不适应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纪律较差,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都很少沟通,不 愿意交流。上课听讲极不用心,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以引起他人的注重。 三、详细事例 本学期开学后的某一天,元哲没有及时回家,一直到晚上 7 点多,我们到各处去寻找 他的踪影:学校里、同学家、网吧间才在一家网吧中找到了这位不愿意回家的学生。 四、心理探因 元哲不良的家庭教育使他慢慢养成了自卑、散漫的个性。进入学校后,又因为学习成 绩、行为习惯较差,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变得性格孤僻,行为偏激, 自暴自弃而甘居落后。 五、矫正措施 1、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经常性与其家长交谈,了解孩子最近在校内校外的表现情况,并希望家长改变教育的 方法,多加引导,逐渐使他走上正轨。 2、讲究辅导的方式 平时我对他多加关注,发现他的闪光点:侨爱劳动,与同学能友好相处等后及时表扬。 以平等、商讨式的方式与其交流,培养他在校有事常与老师、同学交流的好习惯。课堂上, 多加鼓励和启发,引导他慢慢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树立信心后他也不再恶意破坏纪律了。 3、帮助制定近期目标 我帮助他制定每个阶段的近期目标,如有进步,马上鼓励,推动他养成爱学习、守纪 律的好习惯,并不断改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 六、辅导结果 通过一个阶段的耐心帮助,该生现在在学习上树立了自信心,能按时完成每天的学习 任务,作业的质量也有所提高。他感受到了老师、同学、家长平时对他的关爱,表示要做 个文明、守纪的好学生。 东莞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研究 一、问题与目的 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而近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及 社会经济改革大潮的冲击,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 仅影响他们的品德形成、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而且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作为经济高速发展的东莞市,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探讨新形势下的 小学教育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学校的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的选择: 在东莞市选择具有层次代表性的小学四所,分别在每所取四、五、六年级各一个 班,合计十二个班。 (二)调查方法: 发出问卷,让被试按要求回答,整个测验约需要 40 至 50 分钟,回答 100 个问题。 收回有效问卷 529 份,其中男生 272 份,女生 257 份。 测试材料:测试问卷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编写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 。 该测验主要诊断学生的情绪困扰和适应不良。全量表由八个内容量表构成:A、学习焦虑; B、对人焦虑;C、孤独倾向;D、自责倾向;E、过敏倾向;F、身体症状;G、恐怖倾向; H、冲动倾向。每个内容量表的原始分根据常摸换算为标准分。凡标准分在 8 分以上时, 就必须制定相应的特别指导性计划。全量表的标准分在 65 分以上者,说明被试的总体焦虑 程度较高,需要制定特别的个人指导性计划。 三、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运用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和两个独立样本的方差齐性检验分 析调查结果。 (一)东莞市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状况 从四所小学所作的调查情况来看,全量表标准分在 65 分以上的共有三人,占 0.56%。在测验的 529 人中,至少有一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 193 人,占 36%。从表一的结 果看,东莞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的是: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 身体状况,过敏倾向五个方面,然后依次为冲动倾向,学习焦虑,孤独倾向。第一位的心 理健康问题是对人焦虑(B) ,占 14.18%。它是指在众人面前,在人际关系上表现出过分紧 张与不安心理,害怕生人,害怕与人交往,不敢讲话,教师与家长的责备一直放在心上想 不开,担心有人背后说自己的坏话等。对人焦虑倾向多数与交往经验不足、人际关系紧张 有关。第二位的心理健康问题是自责倾向(D) ,占 11.34%。它是自己责备自己的倾向。 正常的自我责备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但若过分自责,凡事都责怪自己不好,认为自己不行, 受忧郁和悲哀情绪所支配,甚至自罚倾向强烈,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第三位的心理健 康问题是恐怖倾向(G) ,占 9.64%。它是指客观上一点也不需要恐惧,却产生的一种恐惧 心理。受到娇惯与过度保护的孩子,容易胆小而产生恐惧心理;溺爱而家教过严的孩子, 也容易变得胆怯。第四位的心理健康问题是身体状况(F)和过敏倾向(E) ,分别占 8.32%。身体状况的问题表现是,学生敏感地感觉到自己的心跳、胸闷、头痛、疲劳、出 冷汗、失眠、食欲不振甚至小便失控,对声音和光线过敏等。身体症状往往是由强烈过度 的焦虑引起,与神经质性格和身体的迅速发育有关。体弱与体质过敏的学生容易出现身体 症状。过敏倾向问题表现为感受性特别强,对什么事都敏感,一点小事就放心不下,感到 担忧,小心眼。第五位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冲动倾向(H) ,占 6.43%。指情绪和行为具有冲 动性,经常生气、急躁、发怒,报复心强,有时无缘无故想大声哭、大声叫,常有想干危 险的事或愚蠢的事的念头。第六位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学习焦虑(A) ,占 6.05%。学习中的 学习焦虑是指过度的学习焦虑,担心考试失败,担心上课教师提问,甚至一听说考试心里 就紧张。考试时经常产生怯场心理,本来能解答的题也做不出来,紧张得脑子一片空白, 什么也想不起来。多次学习上的失败与痛苦体验之后,学习的焦虑会随之增强。第七位的 心理健康问题是孤独倾向(C) ,占 1.32%。表现为喜欢一个人独处,不喜欢和家人、同学 一起生活。孤独倾向可由自卑感和冷漠感而引起。 (二)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从小学四、五、六年级总体来看,女生和男生在孤独倾向(C) 、自责倾向(D) 、 恐怖倾向(G) 、冲动倾向(H)等项目的平均分差异显著,其中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冲 动倾向的平均分的差异非常显著。在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性别差异,女生的 心理健康方面应注意自责倾向和恐怖倾向的正确引导,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学生的 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的正确引导。 (三)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从学习焦虑(A)来分析,四、五年级的平均分差异非常显著,四、六年级的平 均分差异非常显著。说明四年级到五年级的过度期间,应加强学习焦虑的正确引导。从对 人的焦虑(B)来分析,四、五年级的平均分差异非常显著,五、六年级的平均分差异不 显著,但是方差的差异显著,四、六年级的平均分差异非常显著。说明四、五年级应加强 对人焦虑的正确引导,五、六年级仍需继续正确引导。从孤独倾向(C)来分析,四、五 年级的平均分差异不显著,五、六年级的平均分差异不显著,但方差的差异显著,四、六 年级的平均分差异非常显著。从自责倾向(D)来分析,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平均分之间、 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平均分之间、四年级和六年级的平均分之间,差异非常显著。从过敏倾 向(E)分析,五年级的平均分高于四年级,差异显著;五年级的平均分高于六年级,差 异显著。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五年级学生过敏倾向的正确引导。从身体状况(F)分析, 四年级的平均分和五年级的平均分差异显著,四年级和六年级的平均分差异显著。心理健 康教育应注意五年级学生身体状况的正确引导。从恐怖倾向(G)分析,各个年级的平均 分没有显著差异,五年级和六年级的方差不齐性,差异非常丰富显著。从冲动倾向(H) 分析,五年级平均分和六年级平均分差异非常显著,四年级和六年级的平均分差异非常显 著。五年级学生冲动倾向发展比较关键,应注意引导。从量表总分分析,四年级平均分和 六年级平均分差异显著。 (四)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在孤独倾向(C)项,四年级男生和女生的方差不齐性,差异显著;在自责倾向 (D)项,四年级女生平均分高于男生,差异显著;在恐怖倾向(G)项,四年级女生平均 分高于男生,差异显著。 在自责倾向(D)项,五年级女生的平均分高于男生,差异非常显著;在身体状 况(F)项,五年级男生和女生的方差不齐性,差异显著;在恐怖倾向(G)项,女生的平 均分高于男生,差异显著;在冲动倾向(H)项,男生的平均分高于女生,差异显著。 在恐怖倾向(G)项,六年级女生的平均分高于男生,差异非常显著。 (五)不同学校的比较 不同学校小学生具体心理健康状况有所不同。 总体来看,某些普通小学(如 A 小学)学生的一些心理健康项目的平均分高于其 他学校,差异显著;量表总分的平均分高于其他学校,差异显著。其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令人担忧。而某些小学的一些心理健康项目的平均分低于其他学校,差异显著;量表总分 的平均分低于其他学校,差异显著。分析原因,后者的教师注意吸收新的教育思想和接受 科学的教育方法,如某镇中心小学,在校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广播台、黑板报、 心理热线及心理辅导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部分小学应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 四、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东莞市小学身心理健康状况有以下三个特点: 1、从小学四、五、六年级总体来看,女生和男生在孤独倾向(C) 、自责倾向 (D) 、恐怖倾向(G) 、冲动倾向(H)等项目的平均分差异显著。 2、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不均衡的,有年级差异。对小 学四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应根据年级发展特 点、性别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更好地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促进小学生心理 健康的发展。 3、不同学校小学生心理健康具体状况有所不同,应该具体分析;部分学校应积 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让学生徜徉在习作的天地中让学生徜徉在习作的天地中 农村小学生习作情况调查报告 一、前 言 1、调查目的。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当中,我发现农村小学学生的写作暴露出许多问题,这 些问题严重制约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听其他教师的习作指导 课、评讲课,翻阅学生平时的习作,每学期的期末考试评卷时,我发现农村小学习作存在 以下的问题:当我们翻开农村小学生的习作本或者翻阅试卷上的习作,就会发现许多习作 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题材陈旧没有新意,结构安排不够合理,内容空洞无味,语言匮乏 生硬这一切给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打上了一个问号。要想培养学生想写、敢写、能 写、会写,必须对学生的习作心理有全面深入地了解,然后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细致地分析, 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和年龄特征,采用切适 的方法改变作文教学高效低能的现状,克服学生的习作障碍心理,有效提高习作教学效益, 使每个农村小学生都能达到叶老提出的“要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 是一种享受。 ”的理想境界。 2、调查设计 2007 年 5 月,我对尊桥乡中心小学三、四、五年级其中的 4 个班共 166 名小学生进行 了习作心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具体情况及问卷回收统计情况见下表。 表 1 调查对象及问卷回收情况一览表 班 级三(1)四(2)五(1)五(2)总 数 人 数 424140 43166 均年龄(周 岁) 891010 发放张数4241 4043 166 回收率100%100%100%100%100% 有效卷 3838 40 40 156 3、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习作障碍心理普遍存在。许多学生觉得习作高不可攀,望而生畏。孩 子们讨厌习作课,害怕作文。即使被认为写得“好”的同学也有同感,学生的习作缺乏个 性,因袭陈说,对生活缺乏敏锐的洞察力、感悟能力不强,应付式的习作居多。造成这一 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习作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习作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文能力的综合体 现,又是一个涉及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绪等多种心理活动的复杂心理过程。 对小学生而言,习作的确是一项艰苦的脑力活动。习作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只有 18 位同学 表示喜欢作文,占 9.64%;有 7 位同学觉得作文并不难,占 4.22%。绝大多数同学认为作 文难且繁,很不愿意写。 二、情况分析 仔细分析,小学生习作心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畏难。89.2%的同学存在这种心理,他们认为“作文太难了,一看到写作文就头痛” 。 畏难心理的主要成因有:平时积累少,写作素材、语言文字匮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人为拔高习作要求, “拔苗助长” ;习作要求脱离学生实际,无法引起心理共鸣,难以“无 病呻吟” ;作文能力薄弱,感觉无法入手, “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作文成绩不理想, “屡战屡败”,失败的体验定格。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习作题材的严重短缺。多数学生总觉得没什么内容可写,他们看到 作文题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记忆仓库里搜索习作材料,紧皱眉头,苦思冥想,可结果总 是令人失望。一位学生在调查中说:“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不命题作文,我都觉得没什么 可写。如果老师确定了题目,我会觉得这些题目都写过了,只有一些曾经写过的题材可以 选择,毫无新意;如果没有规定题目就更不行了,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根本无从下笔。 ” 2、紧张。约有 72.3%的同学一开始习作就紧张, “提起笔写就觉得心绷得紧紧的,不 知道怎样才能将作文写好写出来后又怕不符合要求,万一被谁看见面子就丢尽了” 。这 种消极不安的情绪体验状态在平时习作和考试作文中都普遍存在。平时习作时,担心不符 合习作要求,担心同学翻看自己的习作,让自己出洋相,担心写得不好被老师批评,甚至 重写;卷面作文则怕审题、选材不正确,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担心来不及完成习作, 害怕因为习作得分低而影响整张试卷的成绩。 3、惰性。33.73%的学生认为,习作步骤繁多,过程复杂,从弄清题意、选好题材, 到写草稿、修改,最后誊写, “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会影响一天的学习” 。此外,习 作时神经高度紧张,令人很不舒服。因此有些同学一想到作文就“头大” ,逐渐失去了习作 的内驱力,形成了懒惰的心理状态。 4、依赖。有 66.3%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多指导一些,或者可以仿写” 。这种心理的成因 也有着它的必然性。小学生开始习作时总有例文作参考,老师也往往会在学生动笔之前出 示下水文,使学生逐渐形成了对习作例文的依赖心理,总是盼着老师多读几篇例文,然后 “依葫芦画瓢” 。另外,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习作“关怀备至” ,从审题选材到遣词造句,一 一细细指导,造成了孩子很强的依赖心理,不愿自己动脑筋,就等着老师、父母“嚼碎了 喂” 。 5、自卑。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开始产生羞愧、不安等心理现象。由于某些原因, 部分学生的习作水平不能很快提高,这时的心理便有可能转化为自卑,走入心理的误区。 在调查中, 有 18.07%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写作文的料” , “总是没有作文题材,即使有题材 也不会写”,写出来的作文“像流水帐,既罗嗦又不通顺”,根本没有情趣,因而自甘落后, 自我消沉,不能正确认识自我。 6、逆反。12.04%的学生存在着逆反心理。原因主要有两种:其一是有些家长怕孩子 习作水平不高,一有时间就逼着孩子看各种各样的优秀作文,就像一位同学所说的 “每天 一做完作业,妈妈就让我看作文书,根本不让我看会儿电视或休息一会儿” 。家长这种粗暴 的做法使孩子对习作越来越反感;其二是有些学生的习作长期得不到肯定,即“我反复修 改,但是在老师的眼里还是一点进步都没有” ,由于长期处于被冷落的状态,逐渐产生逆反 心理,索性“破罐子破摔” ,或乱写一气,或干脆不写。 三、教育对策 面对上述学生出现的问题,笔者以为运用新课程理念来组织习作教学,为学生提供广 阔的习作空间,减少对习作的束缚,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自信心,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 好办法。 1、要创设和谐宽松的习作氛围 习作氛围包括课堂氛围、环境氛围、阅读氛围等,使这种良好的习作氛围产生潜移默 化的影响,如同那“润物细无声”的绵绵春雨一般悄悄潜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滋润着学生 的心田,帮助学生减少畏惧心理,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加强学生对写作目的正确认识的教育,提高写作兴趣。 要注重习作兴趣的培养,帮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 。教师要强调写作的意义,使学 生体会到写作不光能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更是一种精神生活上的愉快享 受。写作目的的正确认识往往会导致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浓厚的兴趣往往来自对写作意义 的清楚认识。采用灵活巧妙的办法精心设计作前体验环节,为学生创设能够“身临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