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2008版_第1页
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2008版_第2页
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2008版_第3页
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2008版_第4页
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2008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 9222009年 10月 目录 标准适用范围: 额定压力 固定式 水管蒸汽锅炉 水管热水锅炉 满足以上条件的受压元件强度计算 目前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 13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 087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310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3274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 8163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6734锅炉角焊缝强度计算方法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劳部发 1996 276号 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劳部发(1997)74号 总则 按本标准计算的锅炉受压元件,应符合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及有关锅炉制造技术条件及标准。 对于调峰负荷机组等参数波动较大的锅炉,还应进行疲劳强度校核 (锅筒疲 劳强度校核按附录 。 材料: 材料应符合 13,087, 274,310, 8163和锅炉行业有关材料采购规范的规定。 使用本标准中表 1,表 2未列人的材料应符合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或 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的有关规定 用于制造锅炉受压元件的板材应具有良好的塑性,其伸长率 5应不小于 18% 许用应力: 计算公式: = j 其中: 许用应力 j基本许用应力 修正系数 基本许用应力: j j b/ n b 、 j t s / n s 、 j t D / n D 其中: b 常温抗拉强度 t s 计算壁温下屈服强度 t D 计算壁温下持久强度 t t 安全系数 n b = n s =n D = 各国许用应力比较 nb ns 变变形 ) 备注 均值 ) 锅炉 均值 ) 小值 ) 压力容器 4 4 均值 ) 均值 ) 美国 均值 ) 小值 ) 国际标准化组织 105 德国 日本基本参照美国 关于基本许用应力的几点说明: 、表 2、表 本许用应力按公式计算,并取最小值。 3. 计算时 b、 t t 可用钢材抽样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乘以 5. 低碳钢、低碳锰钢及低碳锰钒钢使用温度在 350 以下,其他低合金热强钢使用温度在 400 以下,其基本许用应力一般只需按式 j b/ n b 和式 j t s / n 必考虑式 j t D / n D。 需舍弃小数点后的数字。 算数内插法: 算术内插法基本公式: i是 121121 112121 常用钢材的最高使用温度 序号 钢 号 用于蒸汽管道 用于受热面管道 备 注 1 20、 20g 425 450 2 151600 530 3 12510 540 4 1070 580 1200 102钢 6 60 610(过 )、 650(再 ) 110 188 00 625 (过 )、 650 (再 ) 10正系数: 根据受压元件工作特点选取: 。 对于电站锅炉, 一般取 1。 额定压力 计算壁温: 定义: 算壁温,用于确定钢材基本许用应力的受压元件金属壁温。 质额定平均温度。 应于计算压力下的介质饱和温度。 t:温度偏差。 X:介质混合程度系数。 关于计算壁温的几点说明 50 时,取 250 。 可按公式计算。 t,在 任 何情况下不应小于 10 。 ,对于集箱,一般可取 0 当 介质从集箱端部进人时,允许取为 0。 6. 对于不受热的过热蒸汽集箱,即使完全混合,也应取 X t=10 。 筒体理论计算厚度计算公式: 其中: p计算压力 n 筒体内径 最小孔桥减弱系数 锅筒筒体理论计算厚度 mm p i 公式适用范围: L L按锅筒筒体理论计 算 厚 度 算出的外径与内径的比值。 当 L 论计算公式适用。 21 筒体成品最小需要厚度: L +体设计计算厚度: s =L +C 筒体取用厚度: s 筒体有效厚度: y = C (筒体有效厚度也可取筒体实际 最小厚度减去腐蚀减薄值 附加厚度: C 筒体附加厚度 C=2+ 虑腐蚀减薄的附加厚度 虑钢板工艺减薄的附加厚度 虑钢板厚度负偏差的附加厚度 单位: 值规定:规程 算压力: p P=R =中: 工作压力 计附加压力 e锅炉额定压力 介质流动阻力附加压力 算元件所受液柱静压力 算中的取值规定: 以下规定计算: 2. 之间的压力降。 3. 当锅筒筒体所受液柱静压力不大于( 的 3时, 0 减弱系数: 纵向焊缝减弱系数 纵向孔桥减弱系数 两倍横向孔桥减弱系数 斜向孔桥当量减弱系数 最小减弱系数 取以上 4个减弱系数中的最小值。 各减弱系数取值见规程 h2d校核计算: 校核计算时,锅筒筒体最高允许计算压力: 其中: p 校核计算最高允许计算压力 J 校核部位的减弱系数 y 锅筒筒体有效厚度 取值规定见规程 集箱筒体理论计算厚度计算公式: 其中: p计算压力 w集箱筒体外径 最小减弱系数 集箱筒体理论计算厚度 p 2i 公式适用范围: L L按集箱筒体理论计 算 厚 度 算出的外径与内径的比值。 L 当 论计算公式适用: 对于汽水混合物或饱和蒸汽集箱: L 对于过热蒸汽集箱筒体: L 集箱筒体成品最小需要厚度: L +箱筒体设计计算厚度: s =L +C 集箱筒体取用厚度应满足: s 计算压力: p 集箱的压力计算与锅筒的计算方法相同。 P=R =中: 工作压力 计附加压力 e锅炉额定压力 介质流动阻力附加压力 算元件所受液柱静压力 热蒸汽集箱筒体计算压力 减弱系数: 集箱筒体的减弱系数 与锅筒的减弱系数计算方法相同。 加厚度: C C 集箱筒体附加厚度 C=2+ 虑腐蚀减薄的附加厚度 虑钢板工艺减薄的附加厚度 虑钢板厚度负偏差的附加厚度 单位: 值规定:规程 核计算: 校核计算时,集箱筒体最高允许计算压力: 其中: p 校核计算最高允许计算压力 J 校核部位的减弱系数 y 集箱筒体有效厚度 取值规定见规程 集箱筒体理论计算厚度计算公式: 其中: p计算压力 w管道外径 焊缝减弱系数 L 直管道理论计算厚度 p 2 h公式适用范围: L L按管子或管道理论计 算 厚 度 算出的外径与内径的比值。 当 L 论计算公式适用。 L 直管道: 直管成品最小需要厚度: L +管设计计算厚度: s =L +C 直管取用厚度应满足: s 弯管: 由钢管弯成的弯管: 弯管外弧侧理论计算厚度: K弯管形状系数 R弯管中心线的半径 mm 由钢管弯成的弯管: 弯管成品外弧侧最小需要厚度: 管设计计算厚度: C 直管取用厚度应满足: 接弯管和铸造弯管: 由钢板压制的焊接弯管( R/铸造弯管的厚度按直管计算。 但是: 焊接弯管的附加厚度 C=2+ 铸造弯管的附加厚度 C= 数 2)/(41计算压力: p 管子的压力计算与锅筒的计算方法相同。 P=R =中: 工作压力 计附加压力 e锅炉额定压力 介质流动阻力附加压力 算元件所受液柱静压力 热蒸汽管子计算压力 焊缝减弱系数: 对于无缝钢管 对于由钢板压制的焊接弯管,焊缝减弱系数与锅筒取值相同。 7。 h1h附加厚度: C =3 =2+ = 虑腐蚀减薄的附加厚度 虑钢板工艺减薄的附加厚度 虑钢板厚度负偏差的附加厚度 单位: 值规定:规程 核计算: 校核计算时,直管最高允许计算压力: 其中: p 直管校核计算最高允许计算压力 h 焊缝减弱系数 y 直管有效厚度 管子外径 取值规定见规程 管校核计算: 校核计算时,弯管最高允许计算压力: 其中: pw 弯管校核计算最高允许计算压力 h 焊缝减弱系数 弯管外弧侧的有效厚度 K 弯管形状系数 取值规定见规程 d/103 按 130 103 d 200 取 d 200 即:未加强孔的最大允许直径按图表 查取,但最大 200 当锅炉额定压力 许使用以下方式补强: 当锅炉额定压力 以下方式补强: 开孔直径大于未加强孔的最大允许直径时必须进行开孔补强。 必进行补强。 1/ 取 h=h= 者较小值。 1/ ,取 b=2 其中: 子内径 1管接头厚度 锅筒、集箱取用厚度 11 )( A 且补强所需面积的 2/3应分布在离孔边 1/4 孔径的范围内。 A纵截面上补强所需的面积; 纵截面内起补强作用的焊缝面积; 纵截面内起补强作用的管接头面积; 纵截面内起补强作用的垫板面积; 纵截面内起补强作用的筒体面积。 当补强元件钢材的许用应力大于被补强元件材料的许用应力时,则按被补强元件材料的许用应力计算。即选用许用应力小的偏于安全。 ( A/dd) y 对于纵向孔桥: dd (1 )s; 对于横向孔桥: dd (1 /2 )s; 对于斜向孔桥: dd (1 /K)s; 7. 材料代用原则 选择代用材料时,要有充分的技术依据,原则上应该选用化学成分、性能相近或略优者。 应进行强度校核计算,应保证在使用条件下,各项性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