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书.doc

4层框架结构幼儿园设计(含计算书及CAD图)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85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23202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28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7-05-29 上传人:机****料 IP属地:河南
20
积分
关 键 词:
框架结构 幼儿园 设计 计算 cad
资源描述:

 

内容简介:
西南科技大学 毕业设计 第 1页 共 85页 目 录 摘 要 . 2 . 3 1、设计资料 . 4 2、梁、柱截面尺寸的几计算 . 4 3、荷载计算 . 9 4、框架柱抗侧刚度 D 计算 . 16 5、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 18 6、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 20 7、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 27 8、恒载作用下 的内力分析 . 31 9、活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 34 10、内力组合 . 38 11、框架梁、柱的配筋计算 . 48 12、连梁的配筋计算 . 59 13、屋面板、楼面板的配筋计算 . 61 14、楼梯设计 . 68 15、基础设计 . 73 参考文献: . 84 致 谢 . 85 西南科技大学 毕业设计 第 2页 共 85页 摘 要 随着教育观念的发展,教学建筑的功能也随之产生变化 ,即在大小不同的功能空间中,有机地穿插实验室、机房和语音教室等。许多新型的高校教学建筑虽仍以教室为核心,但配备有储藏室、办公室等。本次设计的是 宁波北仓郭巨幼儿园结构设计 ,根据建筑物所在的地理位置、周边的环境、地质条件以及学校建筑群的整体效果,同时还考虑到教学楼的主要组成结构和教学楼的功能要求,教学楼采用 “ 一 ” 字型的框架结构。 “ 一 ” 字型的教学楼给人简洁明了的感觉,立面形成高大明快的的感觉、形成成排的窗户。同时,框架结构适合教室大空间的要求。 关键词 : 发展趋势;设计思路;功能分区;体型设计;结构造型;人流量; 设计亮点。 西南科技大学 毕业设计 第 3页 共 85页 of of in of in as a of 一 一 a to a 业设计 第 4页 共 85页 1、 设计资料 工程名称:宁波北仓郭巨幼儿园结构设计 地点:宁波市 工程概况:建筑高度为 四层局部三层,室内设计标高 体见平面布置图及剖面图。 材料选用: 混凝土: 钢 筋:纵向受力钢筋采用热轧钢筋 余采用热轧钢筋 体:外墙、分户墙均 采用加气混凝土砌体,其尺寸为 600400200 重度 m ; 门: 木门, m ; 窗:钢塑窗, m ; 玻璃门, m 。 楼面作法:楼板顶面为水磨石地面,楼板底面为 15白灰砂浆天花抹 面,外加 屋面作法:现浇楼板上依次铺 20水泥砂浆找平层、 300水泥 珍珠制品隔热找平层、 20面依次为 15白灰砂浆天花抹面和 基本风压: o=面粗糙度属 。基本雪压: 抗震设防烈度:七度( 二组,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活荷载:上人屋面活荷载 公室楼面及走廊活荷载 2、 梁、柱截面尺寸的几计算 本建筑采用大开间 , 为了使结构的整体刚度较好,屋面、楼面、楼梯等采用现浇结构,基础为柱下 独立 基础。 结合本建筑的平面、立面和剖面情况,本 幼儿园 的平面结 构布置图如图 本建筑的柱距为 根据结构平面布置,本建筑除个别板为单向板外,其余均为双向板。双向板的厚度 80,本建筑的楼面板和屋面板的厚度均取 100 西南科技大学 毕业设计 第 5页 共 85页 架横梁截面尺寸 框架横梁截面高度 12181 ,截面宽度 3121 ,本结构中取/ 1 2 4 0 0 0 / 1 0 4 0 0 。纵向框架梁和横向 0 0 m m 4 0 0 m 。 架柱截面尺寸 1 . 2 5 1 8 1 4 4 1 2 6 0N K N 本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 g n取 = n =4 214KN/m 218 1 . 2 5 1 8 1 4 4 1 2 6 0N K N 公式中: A 柱横截面面积,取方形时,边长为 a ; n 验算截面以上楼层层数; F 验算柱的负荷面积;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32 6 0 1 0 979020 . 9 1 4 . 3 2 初步确定柱的尺寸为 4 0 0 m m 4 0 0 m 。 框架梁、柱编号和截面尺寸如图 了简化施工,各柱截面从底层到顶层不改变。 西南科技大学 毕业设计 第 6页 共 85页 图 构平面布置图 定框架计算简图 图 示的框架结构体系纵向和横向均为框架结构,是一个空间结构体系理应按空间结构进行计算,但是,本计算只作横向平面框架计算。纵向平面框架的计算方法与横向相同,故在此从略。 本建筑中,横向框架的间距均为 4m ,荷载基本相同,可选用一榀框架进行计算与配筋,其余框架可参照此榀框架进行配筋。现以 框架的计算单元如图 架柱嵌固于基础顶面 ,框架梁与柱刚接。对于各层柱的截面尺寸不变 ,故梁跨等于柱截面型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底层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至二层 楼面 ,室内外高差为 础顶面至室外地坪取 基础顶标高至 +距离定为 层楼面标高为 底层柱高为 余各层柱高从楼面算至上一层楼面 (即层高 ),故 二三层 为 层为 架梁柱的线刚度计算 由于楼面板与框架梁的混凝土一起现浇 ,对于中框架梁取 I=2左梁跨 : 3741/ 3 . 0 1 0 2 0 . 2 0 . 4 / 4 1 . 6 1 0 K N I l 中跨梁 : 31/ 3 . 0 1 0 2 0 . 2 0 . 4 / 2 3 . 2 1 0 K N I l 中 跨 梁 右跨梁 : 3741/ 3 . 0 1 0 2 0 . 2 0 . 4 / 4 1 . 6 1 0 K N I l 右 跨 梁 底层柱 : 4741/ 3 . 0 1 0 0 . 4 / 4 . 7 1 . 3 6 1 0 K N I h 底 柱 中间 层柱 : 4741/ 3 . 0 1 0 0 . 4 / 3 . 6 1 . 7 7 1 0 K N I h 中 柱 顶 层柱 : 4741/ 3 . 0 1 0 0 . 4 / 4 . 5 1 . 4 2 1 0 K N I h 余 柱 令 中 柱,则其余各杆件的相对线刚度为 : 左 跨 中 跨 右 跨 底 层 底 层 柱 图 架梁柱的计算简图 框架梁柱的相对线刚度如图 作为计算各节点杆端弯矩分配系数的依 据。 3、 荷载计算 为了使今后的内力组合便于计算 ,荷载计算宜按标准值计算 恒载标准值计算 屋面 屋面 :刚性防水屋面 结构层 :100 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5= 抹灰层 :10厚混合砂浆 合计 层走廊楼面 楼面 :水磨石楼面 N/ 结构层 :100 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5= 抹灰层 : 10 厚混合砂浆 合计 N/ 标准层楼面 楼面 :水磨石楼面 N/ 结构层 :100 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5= 抹灰 层 : 10 厚混合砂浆 合计 N/ 梁自重 2 0 0 m m 4 0 0 m 自重 250. 4 N/m 抹灰层 : 10 厚混合砂浆 (20. 14=m 合计 N/m 柱自重 4 0 0 m m 4 0 0 m 自重 250. 40. 4=4 KN/m 抹灰层 :10厚水泥砂浆 . 44 17=N/m 合计 N/m 外纵 横 墙自重 顶 层 : 纵墙 N/m 钢塑窗 N/m 水刷石外墙面 (0. 5=m 水泥砂浆内墙面 (0. 36=N/m 合计 m 标准层 : 纵墙 N/m 钢塑窗 N/m 水刷石外墙面 (N/m 水泥砂浆内墙面 (0 N/m 合计 N/m 底层 : 纵墙 (0. 5 m 钢塑窗 N/m 水刷石外墙面 (0 N/m 水泥砂浆内墙面 (0. 36=N/m 合计 m 内纵 横 墙自重 标准层 : 纵墙 (N/m 水泥砂浆内墙面 (0. 362= N/m 合计 N/m 顶 层 : 纵墙 (N/m 水泥砂浆内墙面 (0. 362= N/m 合计 N/m 荷载标准值计算 屋 面和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由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查得 上人屋面 N/ 楼面 : 教室 N/ 走廊 N/ 雪荷载标准值 2k 1 . 0 0 . 4 5 0 . 4 5 K N / 向荷载计算 确定板传递梁的荷载时 ,要一个板区格一个板区格地考虑 本建筑楼面荷载地传递示意图如图 图 传荷载示意图 9) ( 10) 轴间框架梁 屋面板传给梁的荷载 恒 载 : 235 . 0 1 1 . 5 ( 1 - 2 0 . 2 5 0 . 2 5 ) 2 1 3 . 3 9 K N / m 活载 : 232 . 0 1 . 5 ( 1 - 2 0 . 2 5 0 . 2 5 ) 2 5 . 3 4 K N / m 楼面板传给梁的荷载 恒载 : 233 . 3 2 1 . 5 ( 1 - 2 0 . 2 5 0 . 2 5 ) 2 8 . 8 7 K N / m 活载 : 232 . 0 1 . 5 ( 1 - 2 0 . 2 5 0 . 2 5 ) 2 5 . 3 4 K N / m 梁自重标准值 : N/m ( 9) -( 10) 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 : 屋面梁 恒载 =梁自重 +板传荷载 =1 . 6 7 1 3 . 3 9 1 5 . 0 6 K N / m 活载 =板传荷载 =N/m 楼面梁 恒载 =梁自重 +板传荷载 =1 . 6 7 8 . 8 7 1 0 . 5 4 K N / m 活载 =板传荷载 =N/m 10) -( 11) 轴间框架梁 屋面板传给梁的荷载 恒载 : 55 . 0 1 1 . 5 4 . 6 9 K N / 活载 : 52 . 0 1 . 5 1 . 8 8 K N / 楼面板传给梁的荷载 恒载 : 53 . 3 2 1 . 5 3 . 1 1 K N / 活载 : 52 . 0 1 . 5 1 . 8 8 K N / 梁自重标 准值 : N/m 屋面梁 恒载 =梁自重 +板传荷载 =1 . 6 7 4 . 6 9 6 . 3 6 K N / m 活载 =板传荷载 =N/m 楼面梁 恒载 =梁自重 +板传荷载 =1 . 6 7 3 . 1 1 4 . 7 8 K N / m 活载 =板传荷载 =N/m 11) ( 12) 轴间框架梁 由于对称关系 ,( 11) ( 12) 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与 ( 9) ( 10) 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相同 ,所以 : ( 11) ( 12) 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 : 屋面梁 恒载 =梁自重 +板传荷载 =1 . 6 7 1 3 . 3 9 1 5 . 0 6 K N / m 活载 =板传荷载 =N/m 楼面梁 恒载 =梁自重 +板传荷载 =1 . 6 7 8 . 8 7 1 0 . 5 4 K N / m 活载 =板传荷载 =N/m 9) 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 顶层柱恒载 =女儿墙自重 +梁自重 +板传荷载 =( 555 . 0 1 1 . 5 3 0 . 5 5 . 0 1 1 . 5 3 . 088 =层柱活载 =板传荷载 = 55 . 3 4 2 . 0 1 . 5 3 1 . 58 =N 三 层柱恒载 =梁自重 +墙自重 +板传荷载 = 58 3+58 3 =N 三 层柱活载 =板传荷载 = 55 . 3 4 2 . 0 1 . 5 3 1 . 58 =N 标准 层柱恒载 =梁自重 +墙自重 +板传荷载 = 准 层柱活载 =板传荷载 = 55 . 3 4 2 . 0 1 . 5 3 1 . 58 =N 基础顶面恒载 =底层内纵墙自重 =( ( 10) 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 顶层柱 女儿墙自重 (做法 :墙高 1100100凝土压顶 ) 0 . 2 1 . 1 5 . 5 2 5 0 . 1 0 . 2 5 ( 1 . 2 2 0 . 2 5 ) 0 . 5 3 . 4 6 K N / m 顶 层柱恒载 = 梁自重 +板传荷载 551 . 6 7 4 . 5 5 . 0 1 1 . 5 3 5 . 0 1 3 0 . 5 5 . 0 1 1 . 5 3 . 088 230 . 5 5 . 0 1 (1 0 . 2 5 2 0 . 2 5 ) 3 =N 顶层柱活载 =板传荷载 23555 . 3 4 2 . 0 1 . 5 3 . 0 2 . 0 3 0 . 5 2 . 0 1 . 5 3 . 0880 . 5 2 1 . 0 (1 0 . 2 5 0 . 2 5 ) 3 =N 三 层柱恒载 =墙自重 +梁自重 +板传荷载 5( 1 . 6 7 7 . 1 ) 4 . 5 1 3 . 3 9 5 . 0 1 1 . 5 3 5 . 0 1 3 0 . 5 5 . 0 18 2351 . 5 3 . 0 0 . 5 5 . 0 1 ( 1 0 . 2 5 2 0 . 2 5 ) 38 =N 三 层柱活载 =板传活载 =N 标准 层柱恒载 =墙自重 +梁自重 +板传荷载 = 5( 1 . 6 + 5 . 4 6 ) 4 . 5 8 . 8 7 4 / 4 3 . 3 2 1 . 5 3 1 . 0 3 . 3 2 38 235+ 0 . 5 3 . 3 2 1 . 5 3 . 0 0 . 5 3 . 3 2 1 ( 1 0 . 2 5 2 0 . 2 5 ) 38 N 标准层柱活载 =板传活载 =N 基础顶面恒载 =梁自重 +底层外纵墙自重 =( N 11) 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 根据结构的对称关系得出 ( 11) 轴柱纵向集中荷载与 ( 10) 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相同。所以 : ( 11) 轴柱纵向集中荷载为 : 顶层柱恒载 =层柱活载 =三 层柱恒载 = 层柱活载 =准层柱恒载 =准层柱活载 =础顶面恒载 = ( 12) 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 ( 12) 轴柱纵向集中荷载与 ( 9) 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相同。所 以 : ( 13) 轴柱的纵向集中荷载为 : 顶层柱恒载 =层柱活载 = 层柱恒载 = 层柱活载 =准 层柱恒载 =准 层柱活载 =础顶面恒载 =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荷总图如图 示 (图中数值均为标准值 )。由于 ( 9)( 10)轴线 梁的外边线都与柱的外边线齐平 ,故轴上的竖向集中荷载与柱轴线偏心 ,偏心距为 100 图 向受荷总图 4、 框架柱抗侧刚度 D 计算 向 D 值的计算 过程和结果见表 横向 顶 层 表 件名称 2c KN/ 数量 KN/)轴柱 2 0 52 0 029 6 18174 (10) 轴柱 2 0 . 9 1 . 8 3 . 3 7 52 0 . 8 090 5 25450 (11) 轴柱 2 0 . 9 1 . 8 3 . 3 7 52 0 . 8 090 5 25450 (12) 轴柱 2 0 52 0 029 6 18174 D= 87248KN/m 横向 二三 层 表 件名称 2c KN/ 数量 KN/)轴柱 2 080 6 30480 (10) 轴柱 2 0 . 9 1 . 8 2 . 72 340 5 46700 (11) 轴柱 2 0 . 9 1 . 8 2 . 72 340 5 46700 (12) 轴柱 2 080 6 30480 D= 154360KN/m 横向 底 层 表 件名称 2c KN/ 数量 KN/)轴柱 7 718 6 16308 (10) 轴柱 0 7 7 697 5 23485 (11) 轴柱 0 7 7 697 5 23485 (12) 轴柱 7 718 6 16308 D= 79586KN/m 5、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屋面处重力荷载代表值 =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 +雪荷载标准值 楼面处重力荷载标准值 =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其中结构和构配件自重取楼面上、下各半层高范围内 (屋面处取顶层的一半 )的结构和构配件自重。 面处的重力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女儿墙的重力荷载标准值 3 . 4 6 2 1 1 0 2 2 1 4 . 5 2 K NG g l 女 儿 墙 女 儿 墙 屋面板结构层及构造自重标准值 5 . 0 1 ( 2 1 1 0 ) 1 0 5 2 . 1 K 屋 面 板 2 5 0 . 2 ( 0 . 4 - 0 . 1 ) 2 1 1 0 2 4 1 0 + 3 4 G 梁 ( ) 171 2 3 2 5 0 . 4 0 . 4 ( 2 . 2 5 - 0 . 1 ) 3 6 1 9 7 . 8 K 柱 顶层 上半层 的墙重 : 0 . 5 6 2 6 . 4 0 . 5 4 6 4 6 4 6 7 . 1G 墙 ( ) 墙 柱梁 屋面板顶层 女儿 墙 2 1 4 . 5 2 1 0 5 2 . 1 1 7 1 4 0 4 . 3 1 9 7 . 8 2 0 3 9 . 7 2 K N 层楼面处重力荷载标准值计算 7 2 7 G K N墙 3 . 3 2 ( 2 1 1 0 ) 6 7 9 . 2 K 楼 板 171K 梁 1 9 7 . 8 ( 3 . 6 + 4 . 5 ) / 2 = 3 5 6 . 0 4 K 5 / 2G 柱柱 梁楼板 墙标准层 7 2 7 . 7 4 1 7 1 3 5 6 . 0 4 6 9 7 . 2 1 9 5 1 . 9 8 K N 三 层楼面处重力荷载标准值计算 4 0 4 . 3 3 . 6 6 4 6 . 8 84 . 5 / 2G K N 墙6 9 7 楼 板 171K 梁 1 9 7 . 8 3 . 6 = 3 1 6 . 4 8 K 5 / 2G 柱柱 梁楼板 墙标准层 6 4 6 . 8 8 1 7 1 3 1 6 . 4 8 6 9 7 . 2 1 8 3 1 . 8 8 K N 层楼面处重力荷载标准值计算 6 9 7 楼 板 171K 梁 1 9 7 . 8 ( 3 . 6 4 . 7 ) / 2 3 6 4 . 8 K 5 / 2G 柱4 0 4 . 3 ( 3 . 6 4 . 7 ) / 2 7 4 5 . 74 . 5 / 2G K N 墙柱 梁楼板 墙底层 7 4 5 . 7 6 9 7 . 2 1 7 1 3 5 6 . 0 4 1 9 7 8 . 7 K N 层 雪荷载标准值计算 0 . 4 ( 2 1 1 0 ) 8 4 K NQ q S 雪 雪 面活荷载标准值计算 走廊走廊教室教室楼面 2 . 0 ( 2 1 1 0 ) 4 2 0 K N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屋面处 : 面处结构和构配件自重 +雪荷载标准值 2 0 3 9 . 7 2 0 . 5 8 4 2 0 7 9 . 7 2 K N 四层 楼面处 : 楼面处结构和构配件自重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1 9 5 1 . 9 8 0 . 5 4 2 0 2 1 6 1 . 9 8 K N 二三层 楼面处 : 楼面处结构和构配件自重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1 8 3 1 . 8 8 0 . 5 4 2 0 2 0 4 1 . 8 8 K N 底层楼面处 : 楼面处结构和构配件自重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1 9 7 8 . 7 0 . 5 4 2 0 2 1 8 8 . 7 K N 6、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本建筑物的高度为 1 =2 6 . 0 81 . 1 5 0 . 0 1 1 . 1 5 0 . 0 1 0 . 9 90 . 4 2201201 1 6 . 0 81 ( ) 1 ( ) 1 . 0 0 . 9 9 1 . 1 83281 4 0 0 / 0 . 41400365h h 4001 . 1 8 3 2 8 3 5 5 5 222i he e a m m 315 8 4 . 9 3 1 0 2041 4 . 3 2 0 0m 2 70s 为使配筋最经济,使(小,令b 1c0f b (1 0 . 5 )( h )e x 30 . 8 5 8 4 . 9 3 1 0 5 5 2 1 . 0 1 4 . 3 2 0 0 2 0 4 ( 3 6 5 1 0 2 )3 6 0 ( 3 6 5 3 0 ) 2882 最小总配筋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故, 2 2, m i n , m i n 0 . 7 % 4 0 0 / 2 5 6 0 m m 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同济大学出版社)附表 16,横向每侧实配 3 20( 21018 m m),另两侧配构造筋 3 18。 底层中柱: b 1 c 0 b 1 . 0 1 4 . 3 4 0 0 3 6 5 0 . 3 5 7 3 0 . 7 K NN f b h N 大 偏压 ,选用 M 大 N 小 的组合 ,最不利组合为 2 0 1 K N 1 K N在弯矩中由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75%的计算长度取 下列二式中的较小值 0 1 0 . 1 5 ( ) 0 m i n( 2 0 . 2 )式中 0 . 9 1 . 8 1 . 5 21 0 . 7 7u 0l 0 ( 1 0 . 1 5 1 . 5 2 ) 4 . 7 5 . 7 1 0 ( 2 0 . 2 0 ) 4 . 7 9 . 4 所以0 2 0 1 . 6 3 4 7 8 m 1 . 6 2 m mm a x 2 0 m 0 / 3 0 = 1 6 . 6 7 m 0 4 7 8 2 0 4 9 8 m e e 1 30 . 5 0 . 5 1 4 . 3 4 0 0 4 0 0 3 . 30 . 8 4 2 1 . 6 2 1 0 1 =2 5 . 7 11 . 1 5 0 . 0 1 1 . 1 5 0 . 0 1 1 . 0 0 60 . 4 2 2201201 1 5 . 7 11 ( ) 1 ( ) 1 . 0 1 . 0 1 . 1 0 34981 4 0 0 / 0 . 41400365h h 4001 . 1 0 3 4 9 8 3 5 7 1 422i he e a m m 314 2 1 . 6 2 1 0 1471 4 . 3 2 0 0m 2 70s 为使配筋最经济,使(小,令b 1c0f b (1 0 . 5 )( h )e x 30 . 8 5 8 4 . 9 3 1 0 7 1 4 1 . 0 1 4 . 3 2 0 0 1 4 7 ( 3 6 5 0 . 5 1 4 7 )3 6 0 ( 3 6 5 3 0 ) 2995 最小总配筋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故, 2 2, m i n , m i n 0 . 7 % 4 0 0 / 2 5 6 0 m m 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同济大学出版社)附表 16,横向每侧实配 4 18( 21018 m m),另两侧配构造筋 4 16。 注: 1、当 2、在弯矩中由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75%的计算长度0 0 1 0 . 1 5 0 m i 式中 u,l下端接点处交汇的各柱线刚度之和与交汇处的各梁线刚度之和的比值; l的较小值; 3、当10.5 1 = 0 =3 20 . 3 0 . 3 1 4 . 3 4 0 0 6 8 6 . 4 K N N 框架 柱斜 截面 配筋计算 表 置 底层边柱 底层中间柱 V ( 20 N ( 3 3 0.3 ( 686 686 00 /c ( 521 521 01 1 . 7 5( 0 . 0 7 )1f b h N ( 165 165 ()构造配筋 柱箍筋 选用: 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 8d,100) ,所以加密区取 4 8100。柱上 端加密区的长度取 h,500) ,取 750根取 1000加密区取 4 8200。 架柱裂缝宽度验算 对于0e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可不必进行裂缝宽度验算 m a x ( 1 . 9 0 . 0 8 )t 其中: 522 . 0 1 0 / m m35c 2 224 1 8 4 1 6 174 1 8 4 1 6i i v d 1018 0 . 0 1 2 70 . 5 4 0 0 4 0 0 ()sN e 5 8 4 N 20 0 0 . 8 7 . 1 2 ( 1 ) ( ) f 0() 0b 00 . 8 7 0 . 8 7 3 6 5 3 1 7 . 5 5z h m m 25 8 4 . 9 3 ( 5 5 2 3 1 7 . 5 5 ) 1 0 0 0 2 1 2 /1 0 1 8 3 1 7 . 5 5 m m m a x 52122 . 1 0 . 0 0 2 22 . 0 1 0w m m 满足要求 架梁截面设计 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梁 ( 9) -( 10) ( 200400 一层: 跨中截面, M=m , 0 . 7 5 3 1 . 9 9 2 3 . 9 9 K N m 梁的跨中截面计算。 0h 4 0 0 3 5 3 6 5 m m 2 1 1 2 0 . 0 6 2 0 . 0 4 3 0 . 5 5 21 c 0s f b h 1. 0 1 4 . 3 2 0 0 3 6 5 0 . 0 6 2A 1 8 5 m m i n t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4层框架结构幼儿园设计(含计算书及CAD图)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1232026.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