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卷(六)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卷(六)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卷(六)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卷(六)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卷(六)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中同步测试卷高中同步测试卷( (六六) ) 文明的对话文明的对话(B(B 卷卷) )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卷(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职掌卜筮,是先秦史官与周易关系之最突出的纽带。在先秦,尤其是在春秋战国 时期,史官们对这一职责的履行可谓不遗余力。阅读先秦文献,人们有时会为史官们据 易占筮的准确而感到惊讶。例如,周史运用周易为陈国占筮,得出了两个结论: 一是陈侯的后代将在齐国昌盛并执掌大权,二是陈国将在那时衰败。后来历史的发展果如 其言。如何来解释史官们的这一类“神奇的”预测呢?其关键,是先秦史官对周易变 化观精髓的理解和运用。 周易是一部谈事物变化的书。前人称“易”有三义,即变易、简易、不易。不 少先哲认为:“易”之精义实为“变易” 。 说文解字引秘书:“易”原为象形字, 上日下月,日为阳,月为阴,阴阳交合变化成宇宙间万事万物,阴阳者,变化也。 周易 之基本要素“爻”的意蕴、 “卦”的构成方式、八卦及六十四卦之间的关系以及“十翼”对 周易义理的阐述等,无不突出地表现出一种变化观。 从表面上看,周史所得出的两个结论是占筮的结果,其实,周史在为陈国占筮之前, 已对陈、齐等国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定的了解,即“先人事而后说卦” ,在此基础上,再依 据周易的变化观去分析、推测其前景,就得出了这些结论。知道了这个例子所蕴含的 道理,就明白了先秦史官的易筮有时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历史发展变化结局的奥秘。 先秦史官以易占筮,又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首先,以易占筮,凭蓍草这类 植物去推断活生生的、千变万化的人事,从根本来说是难以成功的。尽管有时占筮者在推 断中也会结合对历史和现实的了解,但这类占筮法总体上笼罩在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气 氛之中,并非科学的方法。其次,先秦史官的以易占筮,在具体操作上具有很大的主 观随意性。根据左传 国语的记载,春秋时期人们讲周易要讲八项。然而,在每 次占筮时,并不会八项内容都讲,因为甲项与乙项的结论很可能不一致,甚至是对立的。 选择哪项或哪几项来讲,先秦史官往往依据自己的意图来定。占筮的结果,也可以依据多 2 个方面来解释,只需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来作论断。主观随意性表现得非常突出,牵强 附会的特点也很显著。 先秦史官所掌职责非常丰富,堪称是当时的“通才” ,而周易是一部既简明又涉猎 宇宙万物、社会人生的著作,可谓“通学” ;作为“通才”的先秦史官与作为“通学”著作 的周易 ,有着一种内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出于职责要求,先秦史官堪称是周易 的解读者、运用者、守护者及传承者。他们偶尔表现出的运用周易对于具体人和事的 发展进行准确预测的“奇迹” ,主要得益于对于周易变化观的活用,以及对于拟预测人 和事的历史、现状的观察和了解。而其这方面的败笔与尴尬,正好说明周易唯心、神 秘思想本身的致命缺陷。深入探讨先秦史官与周易的关系,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它 对于周易以及中国古代史学史的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选自林晓平先秦史官与周易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易是古代一部谈事物变化的书, “易”有“变易、简易、不易”之义,很多先 哲认为“变易”是其中最核心的意义。 B 周易主要讲变化, “易”最初为象形字,上为“日” ,下为“月” ,代表阳和阴, 表示阴阳交合变化成宇宙间万事万物。 C 周易中的“爻”的意蕴、 “卦”的构成方式、八卦及六十四卦之间的关系以及 “十翼”等,无不表现出一种变化观。 D 周易既简明又涉猎广泛,包括宇宙万物、社会人生,可谓“通学” ,古人常用它 来占卜、预测吉凶和事物的发展变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先秦时期,史官堪称当时的“通才” ,所掌职责非常丰富,其中一个重要的职责 就是用周易来占卜。 B先秦史官与周易有着一种内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是周易的解读者、 运用者、守护者及传承者。 C如果史官能理解和运用周易变化观的精髓,重视对历史和现状的了解,就能科 学地预测历史的发展变化。 D从先秦史官与周易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探讨,对于研究周易以及中国 古代史学史有重大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周易被古人用于占筮,有时准确得令人惊讶,周代史官用它对陈国后代的兴衰 所作的两点预测,后被历史的发展证实。 B 周易内容丰富,春秋时学者讲周易要讲八项,但各项内容很可能不一致, 甚至还会出现两项之间矛盾对立的现象。 C用周易占筮,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同一结论,也可以依据多个方面来解释, 在具体操作上牵强附会,具有主观随意性。 D 易用以占筮,凭蓍草去推断活生生的、千变万化的人和事,是唯心主义、神秘 主义思想的体现,从根本上来说是难以成功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陶回,丹杨人也。祖基,吴交州刺史。父抗,太子中庶子。回辟司空府中军、主簿, 并不就。大将军王敦命为参军,转州别驾。敦死,司徒王导引为从事中郎,迁司马。 苏峻之役,回与孔坦言于导,请早出兵守江口,语在孔坦传 。峻将至回复谓亮曰峻 知石头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小丹杨南道步来宜伏兵要之可一战而擒亮不从。峻果由小丹杨 经秣陵,迷失道,逢郡人,执以为乡导。时峻夜行,甚无部分。亮闻之,深悔不从回等之 言。寻王师败绩,回还本县,收合义军,得千余人,并为步军,与陶侃、温峤等并力攻峻, 又别破韩晃,以功封康乐伯。 时大贼新平,纲维弛废,司徒王导以回有器干,擢补北军中候,俄转中护军。久之, 迁征虏将军、吴兴太守。时人饥谷贵,三吴尤甚。诏欲听相鬻卖,以拯一时之急。回上疏 曰:“当今天下不普荒俭,唯独东土谷价偏贵,便相鬻卖,声必远流,北贼闻之,将窥疆 场。如愚臣意,不如开仓廪以振之。 ”乃不待报,辄便开仓,及割府郡军资数万斛米以救乏 绝,由是一境获全。既而下诏,并敕会稽、吴郡依回振恤,二郡赖之。在郡四年,征拜领 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征虏将军如故。 回性雅正,不惮强御。丹杨尹桓景佞事王导,甚为导所昵。回常慷慨谓景非正人,不 宜亲狎。会荧惑守南斗经旬,导语回曰:“南斗,扬州分,而荧惑守之,吾当逊位以厌此 谪。 ”回答曰:“公以明德作相,辅弼圣主,当亲忠贞,远邪佞,而与桓景造膝,荧惑何由 退舍!”导深愧之。 咸和二年,以疾辞职,帝不许。徙护军将军,常侍、领军如故,未拜,卒,年五十一。 谥曰威。 4 (选自晋书陶回传 ,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峻将至/回复谓亮曰/峻知石头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小丹杨/南道步来宜伏兵/要之 可一战而擒亮/不从 B峻将至/回复谓亮曰/峻知石头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小丹杨/南道步来/宜伏兵要之 可一战而擒/亮不从 C峻将至/回复谓亮曰/峻知石头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小丹杨南道步来/宜伏兵要之/ 可一战而擒/亮不从 D峻将至/回复谓亮曰/峻知石头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小丹杨南道步来/宜伏兵要之/ 可一战而擒亮/不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主簿,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属于文官,汉代中央及郡县官署多置之,其职责为主管 文书,办理事务。 B仓廪,中国古代储藏米谷之所。其中储藏谷物的叫廪,储藏米的叫仓。 C斛,中国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D造膝,即促膝,古人交谈时对坐,常膝头相近,形容亲切交谈或密谈。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苏峻之战时,陶回和孔坦向王导进言,请求早出兵防守长江渡口,但是王导没有采 纳,最后错失良机,后悔不已。 B陶回任吴兴太守时,曾遇到饥荒导致粮贵,三吴地区特别严重。诏令想听任百姓卖 儿卖女,以救一时之急。 C陶回禀性高尚正直,不畏强权。他对丹杨尹桓景的行为非常反感,认为他不是正人 君子,曾劝告王导远离桓景。 D陶回上书朝廷建议开仓廪救济百姓,未等批复,就自行开仓,还拿出府郡的军粮几 万斛米来救济穷困的百姓,境内百姓因此得以保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峻果由小丹杨经秣陵,迷失道,逢郡人,执以为乡导。 译文: _ _ 5 (2)当今天下不普荒俭,唯独东土谷价偏贵,便相鬻卖,声必远流。 译文: _ 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行香子 苏 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注,石中 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 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 庄子知北游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古人将 日影喻为白驹,意为人生像日影移过墙壁缝隙一样短暂。 8本词上片前三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 答: _ 9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来看,词人真的想归隐吗?请结合 全词简要分析。(6 分) 答: _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韩愈认为存在“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种情况的原因 是“_,_” 。 (2)劝学中论述空想不如实践的句子是 “_,_” 。 (3)杜甫在望岳中用“_,_”来抒发自己不怕困 难、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苦 梅 马 卫 苦梅又叫乌梅,个小,肉少,汁酸。如果不是没有吃的,孩子们是不会去吃苦梅的。 一个姑娘却偏偏取了这么个名儿,不过也难怪,山区农村生活苦嘛。苦梅一出生就和饥饿 结伴,要不是后来包产到户,苦梅一家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苦梅二十岁的时候,成了新媳妇儿。 “新媳妇儿,憨憨人儿,不说话儿,给糖走人儿。 ”儿歌嘛,小孩子嘴甜,诳糖吃。到 了夜深人静,客人们离开,苦梅才发现,进新房的怎么不是先前相亲的那个男人呢? 男人很木讷,呆呆地站着,半天才说出来,以前相亲的是他表哥,自己丑,所以找表 哥代替。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何况男人家拿了钱,给家里砌了砖房,让哥娶上了嫂子。 拿妈的话说就是长得帅,能吃么? 男人没有啥手艺,除了干地里的活,干不了其他。可是粮食价格低,除去农药、化肥、 种子,赚不到啥钱。就这样过了七八年,孩子也读小学了,家里仍然一贫如洗。 苦梅对老公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一辈子也致不了富。 ” 男人却安于现状,不缺吃不缺穿,还要求啥呢?可是经不住苦梅天天纠缠,最后男人 让步了,苦梅和她的表姐进了城,一个人去给人帮厨,一个当超市营业员。 苦梅在超市极认真。别人忙里偷闲玩手机,她没有。别人喜欢小喇叭广播,讲奇闻怪 事,苦梅不知道。苦梅就像个机器人,陀螺似的转,给人介绍商品特别热心,还帮老人购 物。 苦梅的勤奋和本分,换来了一个领班的岗位。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当上了领班, 工资竟然是营业员的数倍,而且轻松多了。所以,苦梅工作更加认真。 苦梅出事,是在一个周末。 那天,她在商场巡视,检查工作,发现有一个叫巧芋的营业员偷吃话梅。如果偷吃几 个,谁也不会发现,商品有一定的损耗率。但是规定是死的,营业员绝不能吃和拿商场的 商品。一旦发现,轻则扣工资,补损失;重则开除,或送派出所。 苦梅没有当场揭露巧芋,女人家谁不爱面子呢? 苦梅把巧芋叫到办公室,给她倒上水,才说了自己看到的事。没想到,巧芋一百二十 个不承认。她说:“捉奸捉双,拿贼拿赃。你既然看到了我偷吃话梅,为啥不当场拿住? 7 现在,你是污蔑我!我和你没完。 ” 苦梅没想到好心没有好报,气得粗气红脸:“这次就算了,如果我再拿住了你,你走 人!” 苦梅只能这样说了。她知道,这些营业员,差不多全是乡下来的,拿着低薪,还要养 家糊口,难呢。只要巧芋改了,这事就算了。 苦梅和表姐合住在出租屋,表姐回来一般要一点左右。那晚,苦梅值晚班,回家时快 十一点了,还在夜摊上吃了碗米粉。就在苦梅开门的时候,突然蹿出一个蒙面男人,把她 踹倒在地,给她几拳、几脚,嘴上说:“臭婆娘,懂事点,不要管得太宽。这次放过你, 要是你再多嘴,把你脸划了!”苦梅虽然来自农村,有一把力气,可是相对于男人,那是 蚍蜉撼树。 蒙面人走了,苦梅半天才起来,回到屋内,见腿上身上的瘀痕,忍不住哭了起来。不 用想,这事肯定是巧芋干的,听说,她一人在城里,常和些不三不四的男人鬼混。所以, 巧芋特别好打扮,身上也不差钱,上班极不认真。 表姐回来的时候,见苦梅这副样子,问了半天,苦梅才说出来。 苦梅并不怕巧芋,是怕巧芋勾搭上的野男人。为了安全,苦梅辞职了,经理挽留她, 她坚决回家。孩子见她回来,高兴地溜到她怀里,就不离开。老公见她回来,嘿嘿直乐。 伤不重,养了一周,就复原了。 苦梅是个闲不住的人,经过三年的打工生活,她明白一个道理:要得富,开店铺。 苦梅开了村里第一家超市,当然不能和城里的比,不过两间屋大,主卖副食和生活必 需品。不用请人,自己和老公亲自干。货自己去进,晚上做账。 乡下人虽然计较价钱,但绝不会偷东西。一个月下来,挣的比她在城里打工还多一倍。 苦梅家渐渐富了,有了彩电,有了冰箱,还给老公买了摩托,进货也方便。至于田和 地,只种谷子、蔬菜,剩下的种树。 她家没有种其他树,只种苦梅。人们不太理解,苦梅也不解释。乡下人都知道,苦梅 味酸、涩、平,敛肺、润肠、生津、解酒,良药呢。村里人常来讨用,苦梅一概白送,尤 其那些爱喝酒的男人们,他们嘴上还要占便宜:“苦梅,吃你呢!” 苦梅的脸上,全是笑。嘴上说:“吃我?酸死人!”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8 A “长得帅,能吃么?”是苦梅的母亲在苦梅婚前对她的告诫,这说明她母亲早就知 道苦梅的丈夫长得丑,但她为了儿子,只能委屈女儿。 B男人只会干地里的活,没有其他手艺,又安于现状,这一形象与妻子苦梅形成了鲜 明对比,突出了苦梅的勇于开拓。 C巧芋不守本分,在城里经常和不三不四的男人鬼混。她在超市里偷吃话梅被苦梅提 醒后,指使人去殴打苦梅,警告苦梅少管闲事并将她赶回家乡。 D本文用第三人称展开文章的叙述,故事娓娓道来,对情节的描述客观真实,好像读 者就是故事发生发展的见证人,更易引起共鸣。 E文章结尾,苦梅说:“吃我?酸死人!”这使用夸张的手法,意在强调自己种的苦 梅未到成熟季节,果实的酸度比较高,又酸又涩,非常难吃。 (2)作为领班的苦梅,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6 分) 答: _ _ (3)小说中写“她家没有种其他树,只种苦梅” 。她家只种苦梅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 全文分析。(6 分) 答: _ _ (4)小说题目是“苦梅” ,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它的妙处。(8 分) 答: _ 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名士的背影汪曾祺其人其文 汪曾祺出生在江苏高邮一个有着浓厚传统文化氛围的士大夫家庭。他的祖父是清末拔 贡,写得一手好文章,同时还兼具一点儿诗人气质。而他的父亲汪菊生更是一位多才多艺、 带有名士色彩的人。这位兴趣广泛、才华横溢的父亲还很随和,从不像古板的八股先生那 样教育孩子,而是将他当朋友看待,喝酒时给儿子也倒上一杯,抽烟时给儿子也分上一支, 9 而且先给儿子点上火。汪曾祺初恋时写情书,他竟然在一边出谋划策。这种宽松和谐而又 充满浓厚文化气息的成长环境,深刻地影响了汪曾祺的个性。可以说,汪曾祺身上那种富 有才情、天真散漫的气质,早在童年时期便已打下深深的烙印了。 在西南联大,汪曾祺最为景仰的三位老师中,闻一多是最可称名士的。他走进教室, 便点燃烟斗,有时抽卷烟,就问学生:“你们谁抽?”于是讲台上下老师和学生一起喷云 吐雾,汪曾祺自然也在其中。另外一位老师沈从文,汪曾祺曾评价他说:“沈先生是一个 感情丰富的人,非常容易动情,非常容易受感动。他对生活,对人,对祖国的山河草木都 充满感情,对什么都爱着,用一颗蔼然仁者之心爱着。 ”闻一多对汪曾祺名士气质的影响, 更多地表现为外在;沈从文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内在,他后来的为人、为文,都能看到乃 师沈从文淡泊、从容、温情的影子。 有的名士是锋芒毕露的,刚硬而决绝,像一支剑、一团火,比如嵇康。而有的名士则 是刚柔并济的,温润而坚毅,像一杯酒、一块玉,比如陶渊明。汪曾祺的名士范儿,离后 者更近点儿。说“近点儿” ,是因为他和陶渊明还略有不同。陶渊明是徘徊在出世入世之间 的,而汪曾祺则完完全全是入世的。入世和名士放在一块,好像有点儿不和谐,但汪曾祺 恰恰就是一个入世的名士。他入世,但不佞世。汪曾祺自己说:“我追求的是和谐” 。此和 谐不是政治术语,而是一种生活情调,一种人生境界。 汪曾祺追求和谐的这种“另类名士”气质,同他儒家为主、道家为辅的人格构成有很 大关系。他坦言:“我是从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我认为儒家是讲人情的,是一种富于 人情味的思想。 ”何为儒家的人情?当然就是浓厚的现世关怀情结。但儒家的现世关怀和与 自然的和谐是分不开的,二者融合在一起,便是一种“诗性人格” 。汪曾祺又极为讲原则, 儒家思想中士的坚守、自重,在他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他从不肯利用朋友为自己谋取方 便。作为一名作家,他的这种坚守更体现在对文学标准始终不渝的独立见解上。 仅仅是儒家,还不足以成就他的人生境界,也不足以成就他小说、散文创作的田园风 格。再诗性的人格,只要“爱人” “入世” ,便不得不有所追求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 的,而有所追求,便容易为得失挂怀,陷入烦恼困顿中。汪曾祺一生淡泊名利、潇洒从容, 尤其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始终以从容、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煎熬和折磨,这与道家的影响有 很大关系。不论何种境地,汪曾祺都能保持一颗平静、旷达的心,并积极去创造诗意、优 美的文学与人生。 可叹的是,汪曾祺这位名士,大半生都活在一个“去名士化”的土壤里。他的可贵在 此,他的落寞也在此。读汪曾祺的文章,经常会感到时代背景的淡化,或者向已经消逝的 10 过往的偏向。汪曾祺自己也承认:“我的小说多写故人往事,所反映的是一个已经消逝的 或正在消逝的时代。 ”这恐怕不能简单地以怀旧情结来解释。汪曾祺的散文里,有好大一部 分是写饮食的,时代背景的淡化也好,消逝的过往也好,就散文来说,没有比写饮食更适 合的题材了。 更难得的是,汪曾祺的饮食散文里往往又蕴含着丰富的风俗人文、历史考据,名士的 情趣与文人的素养二美得兼,一时并见。若问,名士和美食家有必然联系吗?如果一概而 论,并非如此;可是要说汪曾祺,那二者的联系确确实实是必然的。如果没有美食家的这 层角色,汪曾祺的名士气质就失色不少;如果没有这种名士范儿呢,那汪曾祺也就只不过 是个过得去的美食家而已。 屈指一算,汪曾祺离我们而去已经 16 个年头了。读者并没有忘记这个“老头儿” ,他 的书一印再印,尤其以饮食散文最受欢迎。相信很多人像笔者一样,把汪曾祺视为自己最 喜爱的当代作家。其实仔细想一想,如果不是因为他这个人,我们还会如此喜爱他的文吗? 当我们推崇什么的时候,往往也就是我们缺乏什么的时候。当今并不缺乏作家,甚至也不 缺乏美食家,可是汪曾祺走后,我们放眼四望,却难得再觅一位如此率真、潇洒、从容而 又有才情的名士了。 (有删改) 相关链接: 汪曾祺一生经历的大事可谓多矣,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其作品具 有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特点,使读者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中国作家网) 汪曾祺的文字才真是有韵味,比他的老师沈从文更直白、更现代、更畅达。他的白 话之白,是有着真正文字的贵气。汪先生文字的贵气渊源有白,因他是传统文化的薪火传 人,在文脉上是没有断过气的。(何立伟评汪曾祺) 汪曾祺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 平静旷达的心态,并且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贾平凹评汪曾祺)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闻一多对汪曾祺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外在的;而沈从文对生活,对人,对祖国的山 河草木都充满感情,这份蔼然仁者之心则在内在上使汪曾祺的文风表现出淡泊、从容、温 情的特点。 B嵇康是锋芒毕露、刚毅而决绝的名士,如一支剑、一团火;陶渊明则是温润如一块 玉、一杯酒,刚柔并济。而汪曾祺则是处于二者的中间状态,是一种另类的名士。 11 C汪曾祺写饮食的散文中,都没有时代背景的出现,都是在偏向已经消逝的过往。这 仅仅是为了表达一种怀旧情绪。如端午的鸡蛋就表达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故乡 的热爱之情。 D汪曾祺一生经历了诸多大事,但仍能保持一颗平静、旷达的心,这得益于他深受道 家影响,能积极去创造诗意优美的文学,使作品仍能保持一种文雅气。 E当我们推崇什么的时候,往往也就是我们缺乏什么的时候,所以,今天我们在怀念 汪曾祺,其实就是因为我们今天已经没有了这样率真从容的名士了。 (2)汪曾祺身上“儒家为主,道家为辅”的人格表现在哪些地方?(6 分) 答: _ _ (3)汪曾祺名士范儿的养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 分) 答: _ _ (4)汪曾祺的作品有着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 法。 (8 分) 答: _ _ 第卷(表达题,共 80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就在人们为陕西镇坪县有无野生华南虎而争论时,湖北竹溪县也传出发现野生华南 虎的消息。对这些流言飞语,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很不以为然。 根据预测,这一带最近可能发生地震,他害怕得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简直是杞人忧 天。 丢弃了孤芳自赏的梦呓和我行我素的执拗,国产大片开始在与人的心灵对视中,回 归到“讲故事”的传统做法上来。 这次考试的失败,对我来讲,不过是歧路亡羊,只要接受教训,成绩会上去的。 12 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们忍俊不禁,孩子们更是笑得 前合后仰。 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表扬或批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显得 不够重视,孩子也没听进去,效果自然会差一些。 AB CD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A节假日调休关系到亿万公众的切身利益,要更科学、更方便地让公众行使这样一项 权利,需要最大限度地吸收民众的智慧,听取民众意见。 B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的理念,可以确保政策调整前后平稳过 渡,也不会对当期的就业状况造成太大影响。 C欧美国家的许多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富有怀疑和创新精 神,这确实值得我们的教育界学习借鉴。 D为了不让孩子们的“花季”遭到“黄色空间”和“黑色空间” ,厦门坚决关闭了一 扇扇引诱青少年误入歧途的罪恶之门和隐患之门。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在一定条件下,科学知识之所以正确,是因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_条 件变化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会被人们用新的实践去检验,_会被修改或发展 成新的科学知识。但人们_要不断学习,_是因为原有知识统 统“过期或变质” ,_是因为新条件下产生的新知识能使人们的知识、思维和 智慧更上一层楼。 A 一旦而且 / 并非而 B 如果从而之所以并非而 C 只要进而 / 不仅而且 D 虽然但是之所以不仅而且 16.下面是一些学校拟写的高考励志标语,请就这些标语的形式和内容进行点评,要求 观点明确,语言鲜明、生动。100 个字左右。(5 分) 标语一:提高一分,干掉千人! 13 标语二:熬一个春夏秋冬,享一生荣华富贵! 标语三:不要像角马一样落后,要像野狗一样战斗! 答: _ _ 17请用说明性的语言描述下面这幅漫画,并指出其寓意。(6 分) (1)描述: _ _ (2)寓意: _ _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传统工艺中打造一面铜锣,往往需要经过千锤锻打,才能使其规格合适,厚薄均匀, 形状美观。最后一道关键工序是定音,多由经验丰富的老匠人掌锤,在锣面上不停地轻敲 碎打,耳听目察,寻找定音的部位,找准之后,只需一两锤,就使一面新锣臻于完美了。 正如俗话所说:“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与解析参考答案与解析 1解析:选 C。理解错误。原文是“十翼对周易义理的阐述”而不是“十翼” 表现出一种变化观。 2解析:选 C。说法绝对。 “就能科学地预测历史的发展变化”错误,原文第三段有 “先秦史官的易筮有时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历史发展变化结局” ;同时,原文第四段说用易 经占筮也“并非科学的方法” 。 14 3解析:选 B。理解错误。 “各项内容很可能不一致”错误,原文第四段有“在每次 占筮时,并不会八项内容都讲,因为甲项与乙项的结论很可能不一致,甚至是对立的” ,意 思是不一致、相互对立的不是“各项内容” ,是“各项的结论” 。 4导学号 37350034 解析:选 C。此题材料为陶回给庾亮的建议和庾亮的态度,断 句时可依据“曰”以及人名,并结合前后文来判断;另可观察选项,比较不同之处,采用 排除法逐个排除错误选项。比如联系前后文。句末的“亮”指的是庾亮,这里是陶回给出 建议,而庾亮没有听从,所以“亮不从”中间不可断开。 5解析:选 B。根据古代储藏知识,储藏谷物的叫仓,储藏米的叫廪。 6导学号 37350035 解析:选 A。 “王导没有采纳”错,原文说的是“亮不从” ,是 说庾亮没有听从陶回等人的意见,并非王导。 7(1)苏峻果然从小丹杨经由秣陵,迷失道路,碰见当地人,抓住他让他当向导。 (2)当今天下不是普遍饥荒歉收,只有东方谷价偏贵,就让百姓卖儿卖女,消息势必远 远传开。 参考译文: 陶回,是丹杨人。祖父陶基,是吴国交州刺史。父亲陶抗,是太子中庶子。陶回被征 召为司空府中军、主簿,都不就任。大将军王敦任命他为参军,转任州别驾。王敦死后, 司徒王导引荐他为从事中郎,迁任司马。 苏峻之战时,陶回和孔坦向王导进言,请求早出兵防守长江渡口,事情记载在孔坦 传中。苏峻将要到时,陶回又对庾亮说:“苏峻知道石头有重兵守卫,不敢直下,必定 朝小丹杨南路步行而来,应当埋伏兵士截击他,可以一战而擒拿他。 ”庾亮不听他的。苏峻 果然从小丹杨经由秣陵,迷失道路,碰见当地人,抓住他让他当向导。当时苏峻在夜里行 军,队形很不整齐。庾亮听说后,很后悔没有听从陶回等人的计策。不久朝廷的军队大败, 陶回回到本县,聚集义军,得到千余人,都是步兵,与陶侃、温峤等人合力攻击苏峻,又 另击败韩晃,因为功劳被封为康乐伯。 当时刚刚平定了大贼,法纪松弛,司徒王导因陶回有才干,提拔为他补北军中候,不 久转任中护军。过了很久,升任征虏将军、吴兴太守。当时饥荒导致粮贵,三吴地区特别 严重。诏令想听任百姓卖儿卖女,以救一时之急。陶回上书说:“当今天下不是普遍饥荒 歉收,只有东方谷价偏贵,就让百姓卖儿卖女,消息势必远远传开,北贼听说后,将会窥 伺边境。依愚臣之见,不如打开仓廪救济百姓。 ”于是不等批复,自己便开仓,还拿出府郡 的军粮几万斛米来救济穷困的百姓,境内百姓因此得以保全。不久朝廷下诏令,并命令会 15 稽、吴郡都依照陶回的办法赈济,二郡百姓也靠此得以保全。在郡中四年,被征召授予领 军将军的官职,加封散骑常侍,征虏将军如旧。 陶回禀性高尚正直,不畏强权。丹杨尹桓景谄媚讨好王导,很受王导喜爱。陶回经常 慷慨激愤地说桓景不是正人君子,不宜亲近。正碰上荧惑星迫近南斗星十天,王导对陶回 说:“南斗,是扬州的分野,而荧惑星迫近它,我应当退位避除灾祸。 ”陶回回答说:“您 凭着明德做宰相,辅佐圣主,应当亲近忠诚坚贞的人,疏远邪恶奸佞的人,可是您与桓景 这么亲近,荧惑星怎么会退去呢!”王导很惭愧。 咸和二年,(陶回)因病请求辞职,皇帝不同意。调任护军将军,常侍、领军如旧,没 有就任,去世,时年五十一岁。谥号威。 8以景起兴,引起下文的抒情和议论,引发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深沉思索,为下片抒 发“归去”之意做铺垫。对比反衬。幽静的夜晚,如银的月色,满杯的美酒,以眼前的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与下文人生中为名利劳神费力做对比,反衬追名逐利的无趣。 9导学号 37350036 (示例 1)词句的意思是:我虽然身负旷世才华,但无人赏识理 解。从词的这两句来看,词人并非真的想要归隐。上片的饮酒赏月,看淡名利,不过是词 人的自我解脱而已;下片的“归去,作个闲人”不过是他怀才不遇、无法施展抱负后的牢 骚之语。 (示例 2)词句的意思是:我虽然身负旷世才华,但无人赏识理解。从词的这两句来看, 词人真的是想要归隐。上片写放着良辰美景不去享受,却要劳神费力,追名逐利,太不值 得了。人生苦短,稍纵即逝,不及时行乐就来不及了;下片写怀才不遇,才华又有何用? 还不如归隐以保全天真,顺应性情。 10(1)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11导学号 37350037 (1)解析:选 BD。A 项, “母亲早就知道苦梅的丈夫长得丑, 但她为了儿子,只能委屈女儿”于文无据。C 项, “并将她赶回家乡”错。E 项,苦梅的话, 其实只是她对醉酒男人调笑之语的巧妙堵截。 (2)解析:回答问题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题干的具体要求,二是文中相关的内容。题 目要求概括作为超市领班的苦梅的特点,这个要求确定了信息的具体区域。文中对苦梅担 任领班的描写,主要的情节是苦梅在巡视时发现巧芋偷吃话梅,这说明苦梅对工作的认真 负责;发现后,苦梅没有当面揭穿巧芋,体现了苦梅处理问题的理性;巧芋不认账,苦梅 16 也没有深究,说明苦梅有同情心、十分善良等。 答案:工作细心负责任:在巡视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巧芋偷吃话梅。处理问题讲策 略:没有当面揭穿巧芋,而是把她叫到办公室处理。心地善良、有同情心:面对巧芋的 不认账,苦梅想,只要巧芋改了,这事就算了,没有追究。 (3)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要注重把握这句话出现的位置和相关的情节以及体现的人物 的思想特征等。这句话出现在苦梅开超市后。从小说的人物的角度分析,女主人公“苦梅” 种苦梅,是一种心灵的亲近;从苦梅的功用分析,苦梅有诸多好处,是一味良药,女主人 公把它送给有需要的人,给人帮助;从苦梅树的角度分析,更多体现出苦梅这个人对人生 的深入思考等。 答案:她的名字叫苦梅,从心理上对苦梅有一种亲近感。苦梅是一味良药,送给 需要的人,给人帮助。苦梅树寄寓着主人公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4)解析:把握题目的妙处,可以从三个方面切入:一是题目使用的手法;二是题目的 含义;三是题目在人物刻画、情节结构、主题表达等方面的作用。从手法的角度分析, “苦 梅”是一种树,也是小说主人公的名字,这是“双关”的修辞手法;从题目的意思的角度 分析, “苦梅”表层的意思就是指主人公,深层意思是主人公身上体现出的品质;从情节的 角度分析, “苦梅”是小说的线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深思。 答案:题目一语双关,既指苦梅,又指文中名叫“苦梅”的姑娘,两者相得益彰。 隐喻人物个性。苦梅味酸、涩、平,可隐喻主人公人生的不幸,而其敛肺、润肠、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