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书原来是这样印出来的课件》小学信息技术闽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_第1页
《第3课书原来是这样印出来的课件》小学信息技术闽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_第2页
《第3课书原来是这样印出来的课件》小学信息技术闽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课书原来是这样印出来的课件》小学信息技术闽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_第4页
《第3课书原来是这样印出来的课件》小学信息技术闽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印刷术的起源 前提 : 文字的产生 印刷发展史 语言 象形字 结绳记事 刻木记事 中国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 金文 楷书 印刷发展史 篆文 隶书 印刷术的起源 象形文字难刻难认,易混易 错,而且本源于形,表意有 限,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在 象形文字的基础上,经历了 简化、统一的演进过程,又 加入了大量的以依从声音、 附会含义为造字准则的形声 字和会意字,才逐渐形成了 我们今天流行的汉字。 印刷发展史 造纸术 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中国人是把汉字 写在什么地方? 龟甲、兽骨 青铜器 竹片、长木条 帛 (甲骨文) (金文) (竹简) 甲 骨 文 字 印刷发展史 印刷术的起源 流传到今的最古老的字体是甲骨文, 那是用尖石在龟甲、兽骨上刻划下来的 象形文字,时代约在殷商。 稍后,到了周代至春秋战国时代,则 出现了熔铸于青铜器上的类似文字,叫 金文或钟鼎文。 秦朝,天下一统,文字也较前有更大 的改进:废止异体文字,确认小篆为标 准字体 。秦末又由小篆演变为隶书 印刷发展史 印刷发展史 钟 鼎 文 字 印刷术的起源 印刷发展史 n物质基础:笔、墨、纸 战国笔、蔡伦纸、烟炱墨 印刷术的起源 印刷发展史 n技术条件: 盖印与拓石 盖印与拓石给印刷术提供了直接的经验引得启示,用纸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 接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 印刷发展史 盖 印 春秋战国时的印章 印刷发展史 盖 印 秦 汉 时 期 的 印 印 鉴 印刷发展史 拓 石 汉熹平石经残石 1、拓印 用纸、笔在物体上擦、印。 拓印硬币 拓印树叶 印刷发展史 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雕版印刷 以木刻版形式出现于唐朝初期. 宋代的雕版印刷已遍及全国. 唐初贞观十年,梓行女则十 篇,为雕版印刷之始。 雕版印刷 木刻金刚经首页 印刷发展史 木刻印刷版 印刷发展史 古代雕版印刷作坊 印刷发展史 古 代 用 于 印 纸 币 的 雕 版 印刷发展史 印刷发展史 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活字印刷 宋代(公元10411048年)毕昇发 明了胶泥活字印刷,它是世界上 最早的活字印刷术。 毕升的活子是有胶泥制成,极容易 破碎 雕版印刷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但也有不便之处:印一种书就得雕一回木板, 费时费力,无法迅速地、大量地印刷书籍,一旦这部书不再重印,那雕得好好的 木板就完全没用了。 到了十一世纪中叶(宋仁宗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一种更进步的印刷方法 活字印刷术,把我国的印刷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 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升用胶泥制字,把胶泥做成四方长柱幻 灯片 3体,一面刻上单字,再用火烧硬,使之成为陶质,一个字为一个印。排版 时先预备一块铁板,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 框,在铁框内摆满要印的字印,摆满就是一版。然后用火烘烤,将混合物熔化, 与活字块结为一体,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进行印刷。 用这种方法,印二、三本谈不上什么效率,如果印数多了,几十本以至上千本, 效率就很高了。为了提高效率常用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排字。印完一块, 另一块又排好了,这样交替使用,效率很高。常用的字如“之”、“也”等字,每字 制成20多个印,以备一版内有重复时使用。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则临时刻出,用 草木火马上烧成。从印板上拆下来的字,都放入同一字的小木格内,外面贴上按 韵分类的标签,以备检索。毕升起初用木料作活字,实验发现木纹疏密不一,遇 水后易膨涨变形,与粘药固结后不易去下,才改用胶泥。 这就是最早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这种胶泥活字,称为泥活字,毕升发明的印 书方法和今天的比起来,虽然很原始,但是活字印刷术的三个主要步骤一制造活 字、排版和印刷,都已经具备。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所著的梦溪笔 谈里,专门记载了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但是,他的发明并未受到当时统治者 和社会的重视,他死后,活字印刷术仍然没有得到推广。他创造的胶泥活字也没 有保留下来,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却流传下去了。 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内发现的刊本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鉴定为北宋 元符至崇宁(11001103)年活字本。这是毕升活字印刷技术的最早历史见证 。 活字的发明-毕昇 魏晋时期的碑石摹拓,可视为雕版印刷的先驱. 拓碑和雕版印刷的不同,在於碑上的字是凹刻,摹拓时把墨汁涂在纸 上,而雕版上的字是凸刻,印刷时将墨涂在雕版上. 如果将所需文字及图形,利用雕工技术刻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板上刻 出阳文反字,然后在於版面上刷上油墨,并在其上覆上纸张,用乾净的刷 子轻轻地刷过,使印版上的文字及图型清晰地转印到纸张上,就成为雕 版印刷. 雕板印刷所需要技术为文字雕刻,造纸和制墨,正是因为有了这三大技 术的出现,才有了雕版印刷的出现. 雕版印刷的发展 雕版印刷的步骤 1. 写版 请书法很好的人写版,将所刻的内容写於纸上,后将写好的纸张反贴於欲刻之木板面,使 力向下压,使文字或图像呈反向印於木板面上. 2. 雕版 雕刻成反向凸起的文字或图像,并校对是否有误.如无误,则一版面便制作完成. 3. 上油墨 刷油墨.将以雕好之版面,固定於一个台面上,将刷子沾上油墨均匀地涂布在预印之版面, 完成刷墨之步骤. 4. 印刷 面版刷好油墨之后,版面表面覆盖上一张纸张并用的刷子轻拍打纸面,取下纸张之后便 完成了印刷. 活字印刷在高丽和日本 13世纪末,高丽用金属活字印清凉答顺 宗心要法门,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金属 活字本。 1376年,朝鲜出现木活字通鉴纲目。 1436年朝鲜用铅活字刊印通鉴纲目 。 16世纪末,日本用活字刊行古 文孝经、劝学文。 欧洲活字印刷的发明与传播 1440年左右,约翰内斯古腾堡将当时欧洲已有的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发明了铅字的活字印刷,很快 在欧洲传播开来,实质上推进了印刷形成工业化。 1584年西班牙历史学家传教士冈萨雷斯 德门多萨在所著中华大帝国史中提出,古腾堡受到中国印 刷技术影响;中国的印刷术,通过两条途径传入德国,一条途径是经俄罗斯传入德国,一条途径是通过阿拉 伯商人携带书籍传入德国,古腾堡以这些中国书籍,作为他的印刷的蓝本5。门多萨的书很快被翻译成法 文、英文、意大利文,在欧洲产生很大影响。法国历史学家路易勒罗伊,文学家米歇尔德蒙田等,都同 意门多萨的论点。汉学家安田朴曾以“欧洲中心论欺骗行为的代表作:所谓古登堡可能是印刷术的发明人”为 题,论证欧洲的活字印刷术来源于中国。 意大利人则将活字印刷传入欧洲的功劳,归功于伦巴地出生的意大利印书家帕菲洛卡斯塔尔迪,他见 到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回来的活字版书籍,采用活字法印书。意大利人为此特地在他的出生地树立他的雕像作 为纪念。 法国汉学家儒莲,曾将沈括梦溪笔谈中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一段史料,翻译成法文,他是最早将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史实,介绍到欧洲的人。 古腾堡所发明的铅字,实际上同时含有铅、锡与锑。因为活字合金含有铅等对人体有害的金属、使用麻 烦以及工艺上的不足,在电脑排版流行以后,逐渐销声匿迹。 印刷发展史 毕 昇 胶泥印刷版 印刷发展史 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公元(12971298年)王祯发明了 木活字印刷。 印刷发展史 元代王祯发明的轮转排字架 印刷发展史 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现代印刷术的演进 古代印刷术由我国流传到世界各国, 现代印刷术(以谷登堡发明的铅活字 为代表)则由西方传入我国。 古登堡现代印刷术 现代印刷过程有四大要素,即活字、排版、印刷机本身 的所需的油墨,以及一刷材料,如纸张。再续多年以前 ,中国已经发明了造纸,而在谷登堡之前,造纸术已在 欧洲广泛传播,这位谷登堡的发明奠定了基础。所让有 些工作在谷登堡之前已经完成,但是他发明进行了重大 的改进。例如:他发明了铸字盒铸造活字的合金、冲压 字模,以及油脂型印刷油墨。 他是一位,伟大的印刷 师。 15世纪中叶,他开始致力于活字印刷的发明研究 。鉴于制小号的木活字有困难,遂选用金属材料,主要 是含锑的铅锡合金。铅、锡、锑合金可以提高活字的硬 度。并确定了三种金属含量的配比。他还发明了铸字盒 、冲压字模、铸造活字的铅合金、木制印刷机、印刷油 墨和一整套印刷工艺 。 他生前排印的最为著名的作品 是1454年前后在美因茨印制的四十二行圣经,后人 称之为谷登堡圣经。 木制印刷机木制印刷机 谷登堡圣经谷登堡圣经 谷登堡谷登堡 印刷发展史 印刷业与中国印刷业的发展 近代印刷术的产生与演进 公元14401448年,谷登堡创建铅活字印刷术(铅合金活 字、脂肪性油墨、印刷机) 1845年,德国生产了第一台快速印刷机,开始印刷技术机 械化过程 20世纪50年代,进入现代化的发展阶段(采用电子技术、 激光技术、高分子化学、信息科学等) 70年代,感光树脂凸版、PS版普及 80年代,电分机和整页拼版系统以及汉字信息处理及激光 照排工艺 90年代,彩色桌面出版系统 90年代后期,计算机直接制版 印刷业与中国印刷业的发展 我国印刷业的现状 (1)印刷业经济规模 各类印刷企业152000多家 从业人员300多万人 总产值2000亿元以上 印刷业与中国印刷业的发展 (2)印刷业市场 竞争激烈 (3)印刷业结构 低档单色生产能力过剩,高档多色生产能力不 足 现代经营观念淡薄,管理不规范,劳动生产率 低下 (4)非纸媒体的竞争 (5)印刷技术和装备领域将出现一场新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