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卷(十三)苏教版必修4_第1页
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卷(十三)苏教版必修4_第2页
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卷(十三)苏教版必修4_第3页
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卷(十三)苏教版必修4_第4页
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卷(十三)苏教版必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中同步测试卷高中同步测试卷( (十三十三) ) 专题五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时间:100 分钟;分数:10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25 分) 在黑暗中大雪纷飞 路 明 木心,本名孙璞,号牧心,出生于乌镇东栅财神湾。1937 年年末,乌镇沦陷。当时木 心 10 岁, “小孩子们唯一能做出的抵抗行动是,不上日本宪兵队控制的学校。家里聘了两 位教师,凡亲戚世交的学龄子弟都来上课” 。 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少年木心口出狂言, “写诗么,至少要像杜甫那样才好说写诗” , 惹得长辈们哄堂大笑。有的只当是童言无忌,有的说他是“四金刚腾云,悬空八只脚” 。 木心和茅盾是远亲,孙家花园和茅盾故居在一条街道的两端。茅盾到上海做事,在乌 镇留下一屋子欧美文学经典。年少的木心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地阅读, “得了文学胃炎 症 ” 。 书读多了,他便尝试着创作。起初是模仿古人的风格,家人看了他的诗,商讨:“弟 弟年纪这样轻,写得这样素净,不知好不好?”木心写道:“我知道他们的忧虑。大抵富 家子弟行文素净是不祥之兆,会出家做和尚的。 ” 19 岁时,他借口养病,独自上莫干山,雇人挑了两大箱书,其中有他钟爱的福楼拜和 尼采。一个人住在家族废弃的大房子里,专心读书、写文章。白昼一窗天光,入夜燃矿烛 一支。从夏初一直写到第二年的雪化时,交出三大篇论文哈姆莱特泛论等,不为 发表,不求成名。 锦衣玉食的生活并不能让这个少年满足,尤其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安逸仿佛是原罪。 “人家出洋留学,我只见过平静的湖;人家打过仗,我长到十多岁尚无上街买东西的经验。 ” 1947 年,一腔热血的木心参加了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他走上街头,演讲,发传 单,大卡车上跳上跳下。 1948 年,木心短暂投奔新四军,绘制马恩列毛的巨幅画像。后因此事被开除学籍,又 被国民党通缉。木心避走台湾,直到 1949 年才返回大陆。不久他在解放军部队中做宣传工 作,因自小患肺结核,一边咯血,一边扭秧歌、打腰鼓。 “文革”时,他先是在本单位监督劳动,扫地、扫厕所。他的家被抄查三次,挖地三 尺,数箱画作、藏书、20 辑手抄精装本全部被抄走,后来被囚禁 18 个月,折断三根手指。 某夜他乘看守不备,从木栅栏里钻出,逃出后茫然四顾,发现竟没有可以去的地方,只得 又从刚钻出的木栅栏里钻回。 他在烟纸背后写,在写交代材料的纸上写,夜里没有灯,就盲写。他前后写下 65 万字, 层层叠叠的蝇头小楷几乎无法辨认,他藏在破棉絮里带出来。这 65 万字里,没有声嘶力竭, 没有血泪控诉,有的只是他对美学和哲学的思考,以及断续写下的诗。是艺术让他熬过最 艰难的岁月。木心说,平时只知艺术使人柔情如水;浩劫临头,才知道艺术也使人有金刚 不坏之心。 1982 年,木心旅居美国。在纽约牙买加区的一幢小公寓里,他以绝笔的心情日日写作, 写出了大量的论文、随笔、小说和诗歌。 上世纪 80 年代末,他为一群旅美的中国艺术家讲“世界文学史” ,从而开始了一场长 达五年的“文学远征” 。后来,陈丹青整理了那五年的五册听课笔记,共 85 讲,逾 40 万字。 这不是一本纯粹的文学史,而是木心的个人文学记忆,是木心之所以为木心的渊源。这是 2 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也是文学的福音书。 2006 年,孙家花园的废墟上新建起一座二层小楼,周围香樟、榆树丛生,名曰“晚晴 小筑” ,那是木心晚年隐居之所。此时他在乌镇已无一个亲人,他是这个古老大家族的末代 苗裔。 2011 年 12 月 21 日 3 时,乌镇。那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归去了。 用木心自己的话来总结他的一生,是合适的:难得有一位渺小的伟人,在肮脏的世界 上,干净地活了几十年。 (选自读者2016 年第 2 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木心爱陶潜,认为自己与陶潜相似, “文笔、格调,都有风的特征” ,轻拂而过,不 着痕迹,水面却起了涟漪。 谦谦君子木心 木心是一位被人遗忘后又重新认识的文学大师,一位具有特殊文字悟性,用现代汉 语让人欣赏到经典精美的奇才。在海外,木心的名气要比在国内大得多,被视为深解中国 传统文化的传奇人物。 游走于东西方文化间的木心 人有两套传统,一套精神,一套肉体。我的祖先在绍兴,我能讲一口绍兴话;我的 精神传统在古希腊,在意大利,在达芬奇。所以我说我是绍兴希腊人。 (木心)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木心先生特立独行,受到体制的排挤,因此一直到晚年他的作品才被引入大陆。 B木心在 19 岁时就表现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他以养病为名一个人在莫干山专心读 书、写文章,将近一年时间中写了三大篇论文,但不是为了发表和扬名。 C锦衣玉食的生活不是木心的追求,他认为一个人在动荡的年代太过安逸是一种原罪, 是需要改正的,于是他积极加入反抗国民党统治的行列。 D “晚晴小筑”是木心最后的归宿,作为这个古老大家族的最后一个人,他就如自己 喜爱的陶潜一样隐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直至孤独无助地去世。 E木心有关精神传统和肉体传统的言论表明他肉体上流淌着绍兴的血,但对西方的文 学、文化一往情深,在精神上,一直是古希腊、意大利文明等西方文明引领他前行。 2木心在文学创作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想法和做法?请结合文本概括。(6 分) 答: _ _ _ 3请简要分析文章倒数第二段中“那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归去了”这句话的作 用。(6 分) 答: _ _ _ 4为什么说“难得有一位渺小的伟人,在肮脏的世界上,干净地活了几十年”是对木 心合适的总结?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探究。(8 分) 答: _ 3 _ _ 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25 分) 杨 绛 杨绛先生 102 岁了。 一百多年过去了,岁月的风尘难掩她的风华,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 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现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 “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 1911 年,杨绛生于无锡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原名杨季康,小时候,在父亲的引 导下,她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来啃,读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爱好。一次父 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 ” “一星期不让你看呢? ”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说完父女会心对笑。 1935 年钱钟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杨绛毫不犹豫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 英法游学。满腹经纶的大才子在生活上却出奇地笨手笨脚,学习之余,杨绛几乎揽下生活 里的一切杂事。钱的母亲感慨这位儿媳, “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 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 ” 1937 年,上海沦陷,第二年,两人携女回国。钱钟书从昆明回上海后想写围城 , 杨绛甘做“灶下婢” ,辅佐夫君全力搞创作。杨绛在清华没能拿到硕士学位,后陪钱钟书西 方游学,也未攻读任何学位,但她一路旁听,一路自修,坐拥书城,遍读乔叟以降的英国 文学,还不时和丈夫展开读书竞赛。闲时,尝试写了部四幕剧称心如意 ,不料一鸣惊人, 她所署的笔名“杨绛”也就此叫开。此后,杨绛又接连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 游戏人间 和悲剧风絮 ,讽刺幽默,流畅俏皮,颇有英式戏剧的风格。1945 年,夏衍看了杨绛的 剧作,顿觉耳目一新,说:“你们都捧钱钟书,我却要捧杨绛!” 1958 年,47 岁的杨绛,利用大会小会间隙,开始自学西班牙语,决心从原文翻译堂 吉诃德 。译稿历经“九死一生” ,终得出版。1978 年 10 月,邓小平将其翻译的堂吉诃 德作为国礼赠送给西班牙国王和王后。1986 年 10 月,西班牙国王专门奖给 75 岁的杨绛 一枚“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 ,以表彰她的杰出贡献。 1966 年,钱钟书和杨绛都成了“牛鬼神蛇” ,被整得苦不堪言,杨绛还被人剃了“阴 阳头” 。她连夜赶做了个假发套,第二天照常出门买菜。群众分给她的任务是清洗厕所,污 垢重重的女厕所被她擦得焕然一新,毫无秽气,进来的女同志都大吃一惊。杨绛特意把便 池帽擦得一尘不染,闲时就坐在上面掏出书看,倒也无人打扰。 1969 年,他们被下放至干校,安排杨绛种菜,这年她已年近六十了。杨绛白天看管菜 园,她就利用这个时间,坐在小马扎上,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而与杨绛一同 下放的同伴回忆, “你看不出她忧郁或悲愤,总是笑嘻嘻的” 。在此期间,钱钟书仍写出了 宏大精深的管锥篇 ,而杨绛也完成了译著巅峰之作八卷本的堂吉诃德 。从干校 回来八年后,杨绛动笔写了干校六记 ,名字仿自沈复的浮生六记 。这本书自 1981 年 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胡乔木很喜欢,曾对它下了十六字考语:“怨而不怒, 哀而不伤,缠绵悱恻,句句真话。 ”赞赏杨绛文字朴实简白,笔调冷峻,无一句呼天抢地的 控诉,无一句阴郁深重的怨恨,就这么淡淡地道来一个年代的荒谬与残酷。女儿钱瑗一语 道破:“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浓 烈、刺激,喝完就完了。 ” 写于 1980 年的洗澡 ,是杨绛迄今为止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这部 18 万字的小说被施 蛰存誉为“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 ” 。 4 从 1994 年开始,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1997 年,被 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 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 “钟书逃走了,我 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 责任。 ” 2003 年, 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 动了无数中国人。而时隔四年,96 岁高龄的杨绛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 边上 ,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 儿的纯真和美丽。 ”走到人生的边上,她愈战愈勇,唯愿“死者如生,生者无愧”钱钟 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 7 万余页,也被杨绛接手过来,陆续整 理得井井有条:2003 年出版了 3 卷容安馆札记 ,178 册外文笔记,20 卷的钱钟书手 稿集中文笔记也将面世。这位百岁老人的意志和精力,让所有人惊叹!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 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杨绛与钱钟书一样,出了名的不喜过生日,九 十岁寿辰时,她就为逃避打扰,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避寿” 。她早就借翻译 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 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杨绛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小喜欢读书,性格沉稳而刚强,在小说、戏剧、散文、翻 译几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创造了一个美丽的文学神话。 B 干校六记写了一个时代的荒谬与残酷,胡乔木的评价和钱瑗“芳香沁人”的说 法截然相反,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C因为惧怕造反派的迫害,杨绛把社科院污垢重重的女厕所擦得焕然一新,毫无秽气, 因此争取到了造反派的同情。 D杨绛翻译堂吉诃德长达 20 多年,期间历尽劫难最终收获成功,证明了逆境成 才,苦难是人生的财富。 E本文撷取杨绛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宠辱不惊、淡泊豁达、坚强从容的个性和潜 心学问、与世无争、关爱亲人的事迹。在展现人性美好的同时也暗含对丑恶与野蛮的批判。 6在人品方面,杨绛一生有哪些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请分条陈述。(6 分) 答: _ _ _ _ 7杨绛一生“好读书”体现在哪里?(6 分) 答: _ _ _ _ _ 8作者说,100 多岁的杨绛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 “活 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 分) 5 答: _ _ _ _ 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2 题。(25 分) 2010 年,95 岁的漫画家华君武去世,家人按照他的遗愿将 245 幅漫画作品捐给上海美 术馆。 1930 年,华君武在浙江省立一中上学,他的漫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在校刊 上发表,他平生第一次得到一块大洋的稿酬。这件事给了他很大鼓励,从此,他锲而不舍 地创作漫画和投稿。1931 年,16 岁的华君武来到大上海,在一家银行做小职员,用业余时 间画漫画。当时丰子恺、叶浅予等漫画前辈齐聚上海办杂志。华君武自知资历太浅,就想 了一个办法:画当时没人画的人物众多的漫画大画。这方法使他一举成名,后来上海 漫画界都知道,有一个“画大场面的华君武” 。这个时期的华君武主要画市井俗态,叶浅予 看到报纸上一幅华君武讽刺黄包车夫的漫画,就主动找到他说,你以后不要画这样的画了。 华君武很快明白,身处随处是丑恶与欺压的上海,自己不该对普通劳动者如此不宽容。 1936 年,华君武读了西行漫记 ,他非常向往书中的那个世界。两年后,他瞒着母 亲,怀揣友人赞助的路费,只身艰难跋涉了三个月到达陕北。 “那个时期大家都很年轻,有 人吃不了那个苦就走了,但我一点都没有动摇过。我觉得延安虽然很艰苦,但很好,没有 什么应酬,连名片都没有。 ”华君武说, “人应该在那样的环境中生长。 ” 延安的漫画家们办墙报做宣传工作,有年画、连环画、木刻、版画等等,可老百姓一 看到华君武的画,掉头就走了。华君武受了些刺激,开始把笔触对准延安的人和事。1942 年,华君武与另外两人一起举办了漫画展,延安文人纷纷来参观,因为人多拥挤,把门都 挤坏了。画展中最受关注的是 60 幅讽刺漫画,如准时到会的人中,一个抽着烟的干部 蹲在广场上等候开会,周围只有乌鸦在觅食,漫画讽刺了开会的人经常迟到。 抗日宣传画是华君武抗战时期的重要作品,其中有批判意大利法西斯践踏他国领土的 一只魔怪的脚 、讽刺汪伪政权谄媚日寇的肉骨头引狗等。1947 年,解放战争时期, 华君武调任东北日报主编,他最著名的“蒋介石肖像” 磨好刀再杀惹怒了国民党当 局,他因此被哈尔滨国民党特务组织以“侮蔑领袖”的罪名列入暗杀名单。 1953 年,华君武找到了今后创作的方向内部讽刺画,并在光明日报开辟的社 会生活漫画专栏里每周发表一幅讽刺漫画。反右斗争开始后,他创作内部讽刺画的压力越 来越大,有人说:“现在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你就不能画点歌颂的?”但华君武认为, 歌颂漫画比讽刺漫画更难画,那种皮笑肉不笑的歌颂称不上是真正的讴歌, “我没那个本事” ,他只好暂停了漫画专栏的创作。没多久, 光明日报社长穆欣找到他,希望他继续画。 华君武说,你要敢登我就敢画;穆欣回道,你要敢画我就敢登。就这样,专栏没有停掉。 1961 年,北京师范大学批判杜甫的兵车行不分正义和非正义。华君武画了杜甫检讨 ,批评学术界不顾历史事实、上纲上线的现象。画中的杜甫愁眉苦脸写检讨,面前的纸上 写着“兵车行乃和平主义思想” 。 “文革”开始后,华君武首当其冲成为批判对象, “文革” 十年,他没创作一幅漫画。 上世纪九十年代,华君武开始在全国举办漫画展。他给自己刻了一方字样“大愚若智” 的图章,还在每次画展的前言中都写:“在政治运动中,我也画了一些同志的漫画,在此 我谨向他们致歉。 ”他晚年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时有一张名片,名片居中是他手写竖 排的“华君武”三个字,左下角是电话号码,无头衔,无装饰。 6 相关链接 漫画主要是批评的艺术,不懂就没有发言权。 (华君武漫画展前言) 我都是针砭时弊的,我没有画那个休闲漫画,我不画。 (华君武自传漫画一生) 但凡他听见大到国际社会、小至街头巷尾发生什么事,他的讽刺漫画就会很快见诸 报端,并且有着持久的生命力,70 多年来一直如此;他从不“见异思迁” ,也不怕自己挫 败,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爱漫画,爱这个国家,爱这个国家的人民。 9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华君武上中学时就凭借自己的漫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得到了稿酬,这与 他为漫画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有关。 B上海时期的华君武曾用漫画讽刺黄包车夫,但叶浅予主动和严正的提醒,使他明白 了“只有懂得漫画是批评的艺术,才有发言权”的道理。 C 西行漫记中描绘的延安生活,让年轻的华君武非常向往,他克服了重重困难, 终于投身于“那样的环境中”了。 D当华君武把漫画创作的笔触对准了延安的人和事后,他在三人画展中的 60 幅讽刺 画备受延安文人关注。 E 光明日报社会生活漫画专栏得以延续,是华君武和穆欣共同坚持真理的结果, 表明当时的华君武并没有放弃针砭时弊的创作方向。 10传记以华君武的遗愿开篇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分析。(6 分) 答: _ _ _ _ 11作为漫画家,华君武在不同时期的创作各有着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 分) 答: _ _ _ _ 12为什么华君武的讽刺漫画“有着持久的生命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 分) 答: _ _ 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6 题。(25 分) 中国的爱因斯坦束星北 上世纪 80 年代的一个春天,海滨某军港,一派严肃、紧张的气氛。原来这里正在进行 航天事业的一项重要试验:卫星回收工程。按照测算,卫星将于 2 分钟后落入眼前的水域。 人们一个个屏住呼吸,两眼直瞪着蔚蓝的天空。2 分钟后, “飞物”突然从天而降,落入大 海,水柱冲天。快艇迅速劈波斩浪,去迎接这“天外来客” 。顿时,岸上、船上的官兵和群 7 众情不自禁地又跳又叫,欢声雷动。 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人们不会忘记为了测算卫星落点而熬过许多不眠之夜的首功之 臣束星北教授。 束星北出生于江苏邗江。其父束日璐曾是南通张謇实业集团的知名人士。束星北自幼 聪明好学,才智过人,童年入私塾,深得秀才老夫子魏楚翘钟爱。1924 年束星北以优良成 绩考取三江大学。两年后又远渡重洋,入美国拜克大学读书。身在异邦,束星北克勤克俭, 矢志苦读。当时,他父亲是实业巨子,生母家是江都望族,可他却谢绝长辈们的经济资助, 搬住在美国三藩市同乡会馆内,与工人们一道参加体力劳动,挣得收入以支付学费。 束星北畅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1929 年,他对爱因斯坦相对论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几近一年,他屏绝人事,埋首书斋。智慧之树骤然开放出奇葩研究“相对论”的两篇 论文脱稿了。探索神秘未知世界的热望,化开了层层坚冰, “四维时空”的科学课题又如一 盏神灯在远方闪烁,导引他走向新的境界,去寻找当代物理大师爱因斯坦。 此时的爱因斯坦已是如日中天,蜚声全球。他身材矮小,仪容和蔼。对于这个来自东 亚的门徒,他一见如故。他们通宵达旦畅谈,大师赞誉了束星北的两篇论文。不久,大师 从柏林大学替束星北争得经费,物理界的巨星和新星合作了。作为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助 手,束星北工作一年,进步更快,造诣更深,硕果累累,从多方面发展了“相对论” 。更大 的收益是,束星北继承了大师“自由平等讨论的波尔学风” 。由于希特勒排犹之风日盛,爱 因斯坦被迫离德,束星北经大师安排,于 1929 年 10 月转到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继续研 究,在天体物理方面颇有创见,获博士学位。1930 年登上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大学的讲台, 开始了他漫长的物理学教学生涯。 身为海外学人的束星北,一直萦怀祖国。1931 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他毅然辞聘 而归,准备投笔从戎,抗日救国。回国后,束星北被浙江大学慕名求聘,请他与王淦昌教 授共同研究“衰变”这一尖端课题。 在浙大,束星北誉满校园。他开的课,学生爱听,教师也争相入座,他不照课本宣讲, 而是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乍听似乎无章,细加揣摩却句句有着。他认为,物理学是一门 很美的科学,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都是研究的对象,寻求其中规律,这是十分有趣 的。天性率真的束星北有时跳上讲台,有时坐在椅背上,大发宏论,侃侃而谈,一条腿还 下意识地晃动着。课堂上,一旦哪位学生指出他的疏漏之处,他便肃然静坐,恭听学生发 言。每当学生讲出新的见解,束星北就会情不自禁地捶他一拳,连呼:“妙!”就是这种 “波尔”学风,造就了一批物理人才。其中最负盛誉的便是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 教授。当年,束星北特别器重这位学生。李政道一度想辍学参军,是束星北切意挽留;李 政道因车祸伤腿,束星北又特意把他接到重庆,精心安排治疗调养。难怪,数十年后,李 政道仍念念不忘乃师之恩,曾致书问候:“我物理的基础成就归源,都是受先生之益。 ”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的时候,束星北教授心潮澎湃。他夜以继日,勤奋科研。 1952 年到山东大学任物理系教授,除了正常教学研究外,还兼研气象学,曾在中国气象 学报上发表多篇具有灼见的文章,成了竺可桢、赵如章的好朋友,被聘到中国气象学会 青岛研究所负责科研。1980 年,他又为航天工业的卫星回收试验立下了赫赫功劳。直到他 生命最后一息,还在指导他的学生做“海洋内波研究” 。 一代大物理学家束星北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英名却永载史册。诚如其学生李政道的唁 函所说:束老师是中国物理学界的老前辈,国际闻名,桃李满天下 13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束星北家境优越,自幼才智过人,凭着自身的聪明好学、父母的严格要求及耳濡目 染,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三江大学,后来又进入了美国拜克大学读书。 8 B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束星北怀抱一腔热情,毅然回归祖国,准备投笔从 戎,回国后被浙江大学慕名聘请,从此开始了自己的物理教学与研究生涯。 C束星北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除了物理教学与研究之外,他还兼研气象学,并参与 了航天工业的卫星回收试验,准确测算出了卫星的落点,立下赫赫功劳。 D束星北器重、爱惜人才,他曾鼓励学生李政道走求学之路,并在其车祸后给予帮助; 李政道对这份恩情念念不忘,并将自己的卓越成就归功于束星北。 E本文详细记述了中国物理大师束星北热情求学、享誉校园、成就非凡等几方面的事 迹及其科学研究中的真知灼见,展示了一位德才兼备的科学家的感人形象。 14作者为什么将束星北比作“中国的爱因斯坦”?请作简要分析。(6 分) 答: _ _ _ 15在浙大讲学期间,束星北深受师生欢迎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_ _ _ _ 16这篇传记中,束星北先后以学生和老师的角色,与爱因斯坦和李政道有过深厚的 师生情谊。你认为师生之间应建立怎样的关系?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答: _ _ _ _ 参考答案与解析参考答案与解析 1导学号 21340080 解析:选 BE。A 项,强加因果,他“特立独行,受到体制的 排挤”文中无依据。C 项, “反抗国民党统治”错,是反对内战。D 项, “过着与世隔绝的生 活,直到孤独无助地去世”错误。木心晚年由文中可以看出是过着隐居的生活。 2想法:小时候认为写诗要像杜甫那样。 做法:上山“闭关”创作,不为发表,不求成名。“文革”中用艺术熬过最艰难 的岁月。在困境中,他笔耕不辍,前后写下 65 万字。在美国时用绝笔的心情每天写作, 写了大量的论文、随笔、小说和诗歌。(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表现木心的生活态度。即便是在困境中,依然不放弃对艺术的追求。点明木心 去世的季节,木心去世是在冬天。照应文章题目。 4导学号 21340081 木心一生经历坎坷、传奇。少年时生活在动乱年代,青年 时期参加革命,壮年在“文革”中饱经磨难,老年漂泊美国,最终回到故乡。木心的文 学成就很高。木心被称为文学大师,在国外被看作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奇人物。木心 专心治学,为人淡然。木心不管是少年治学还是后来写作都很专心。木心爱陶潜,文笔和 为人都素净而淡然。无论什么时候都能保持高尚的情操。乌镇沦陷后,不上日本宪兵队 控制的学校;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学生运动;“文革”中坚持写作,在文化中修炼自己; 漂泊海外时,有一颗追求艺术、热爱家乡的赤子之心。 5解析:选 AE。B.“胡乔木的评价和钱瑗芳香沁人的说法截然相反”错,两人 9 说法异曲同工。C.“惧怕造反派的迫害” “因此争取到了造反派的同情”错。D.“证明了逆 境成才”错,蒙难之前已经是人才。 6导学号 21340082 解析:这是一道文章的整体概括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 找到文中的主要事件,注意关注文中的段首句和段尾句,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 作答。主要从对待家人、自己的成就和后期的贡献几方面作答。 答案:作为妻子,在工作、生活上全力支持丈夫,甘做“灶下婢” ,辅佐钱钟书完成 杰作,尽到了贤妻的责任。在重大的磨难面前,乐观豁达,坚强自尊,以柔弱之躯展示 了人性的高贵与美好。晚年,面对女儿和丈夫的离世,内心罕见的沉稳和强大,以百岁 高龄,勤耕不辍,仍然有重要著作问世。在如今喧嚣躁动的时代淡泊宁静、不慕名利, 将大笔的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 7解析:这是一道专题性的信息筛选题目,在文中找到相关的事件作答即可。 答案:小时候,她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来啃,读书迅速成为她最大 的爱好。陪钱钟书游学西方,她坐拥书城,遍读乔叟以降的英国文学,还不时和丈夫展 开读书竞赛。利用大会小会间隙,开始自学西班牙语。“文革”期间,社科院女厕所 被她擦得焕然一新,毫无秽气,还特意把便池帽擦得一尘不染,闲时就坐在上面掏出书看。 在干校时期,杨绛白天看管菜园,她就利用这个时间,坐在小马扎上,用膝盖当写字台, 看书或写东西。 8解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请结合全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题时首先明 确自己的观点,然后注意在列举原文事件的基础上,适当的总结、概括“希望”在哪? “好”又体现在哪? 答案:这句话是对杨绛一生的崇高评价。杨绛的一生,不论是作为女儿、妻子、母 亲还是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每一个角色都堪称完美,足以垂范后世。当 今时代喧嚣躁动,人很容易失去平衡、失去自我,而杨先生百年如一日淡泊宁静、坚守心 灵一方净土,不受各种诱惑,在贫瘠的土壤上开出丰硕的花朵,令人肃然起敬,高山仰止。 杨绛在她的生命的各个阶段都活出了精彩,尤其是在蒙受灾难时,也没有失去内心的追 求,乐观豁达的气质,坚定从容的风范,一如既往的快乐,人性的高贵、力量、美好在她 身上一览无余。在期颐之年,仍然大有作为,让人不禁为生命的无限潜能而惊叹,从而 对自己的生命充满期许,所以产生“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的憧憬。 9解析:选 CE。A.在原文中没有依据;B.明白的是要宽容普通劳动者,而非只懂得 漫画是批评的艺术才有发言权的道理;D.原文未说 60 幅讽刺漫画都是他的。 10解析: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解答此题。内容上表现华君武的贡献和作者对他的 赞美;结构上,放在文章开头采取倒叙方式。 答案:表现出华君武对漫画事业的关心、热爱和无私奉献。蕴含作者对华君武艺 术成就以及崇高人格的敬佩与赞美。以倒叙的方式引出下文对传主生平经历的追述。 11导学号 21340083 解析:从文本中可以看出,华君武创作分四个时期:在上 海时;到延安后;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归纳四个时期的特点即可。 答案:在上海时,画人物众多的大画;到延安后,画针对延安人和事的讽刺漫画; 抗战时期,画批判、讽刺法西斯和卖国贼的抗日宣传画;新中国成立后,画针砭时弊 的内部讽刺画。 12解析:本题从华君武的讽刺漫画的特点角度回答。 答案:始终立足社会现实,讽刺漫画针砭时弊,及时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始终勇 敢的坚持漫画是批评的艺术,讽刺漫画传达出作者本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既善于自我 反思,又能及时接受前辈教导,讽刺漫画传达出他对艺术创作规律的思考与探索;从根 本上讲,他的讽刺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