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疾病家庭基础护理.ppt_第1页
儿童常见疾病家庭基础护理.ppt_第2页
儿童常见疾病家庭基础护理.ppt_第3页
儿童常见疾病家庭基础护理.ppt_第4页
儿童常见疾病家庭基础护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常见疾病家庭 基础护理 宁国市社会儿童福利院 2012.5 一.发 热 儿童正常体温范围: 小儿的正常体温存在个体差异,易受 环境因素影响.小儿正常体温在36 37之间,早晨36点稍低,下午57 点稍高。体温在37 38 之间为低 热,39 40 为高热,40 以上为 超高热。 (1)一般护理: 1.环境:清洁、安静,每天至少通风1次(将患儿转移 到其他房间),以减少病菌在空气中的浓度。衣被适 宜,同时也有利于患儿的休息。 2.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保证足够的 水分供给。 3.皮肤护理:3-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保持皮肤清洁, 使患儿感到舒服。退热处理后1小时重复测温。用退 热药后如果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软弱无力等虚 脱现象,应及时喂糖水,并与医生联系。 4.衣服:发热的患儿衣服不易过厚,特别是婴幼儿不可 裹得太紧,否则会影响散热,使体温降不下来。 (2)降温护理: 小儿降温处理以物理降温比较安全。 1.设法降低环境温度,但避免直接吹风。 2.头额部冷湿敷或头枕冰袋,前者常用。 3.温水浴:将门窗关好,不可有对流风或直吹风,室温 在24-26 之间,水量以没至躯干为宜。 用35- 37温水全身或局部擦浴,促进蒸发散热。 4. 3050酒精擦浴,能起到降低体表温度的作用,但 肛温可能仍高。小婴儿慎用。胸、腹部禁用酒精擦浴 。 (3)及时前往医院就医,在医生指导 下使用药物治疗。 二. 癫 痫 (1).癫痫的分类 n1、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 突然意识丧失,继之先强直后阵挛性痉挛。常伴尖叫、面色 青紫、尿失禁、舌咬伤、口吐白沫或血沫、瞳孔散大。持续数十 秒或数分钟后痉挛发作自然停止,进入昏睡状态。醒后有短时间 的头昏、烦躁、疲乏,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若发作持续不断, 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者称大发作持续状态,常危及生命。 n2、失神发作(小发作) 突发性精神活动中断、意识丧失、可伴肌阵挛或自动症。一 次发作数秒至十余秒。 n3、单纯部分性发作 某一局部或一侧肢体的强直、阵挛性发作,或感觉异常发作 ,历时短暂,意识清楚。 n4、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 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明显的思维、知觉、情感和精神 运动障碍。有时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可发生伤人、自伤等暴力 行为。 (2).癫痫的护理 1.置病儿于安静、光线稍暗的房间,夏季凉爽通风。 2.发作时要松解衣襟 ,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 预防咽喉部分分泌物或呕吐物引起窒息。 3.患儿卧室最好与父母卧室相邻,床有床栏,床旁家俱应 移开,避免在床上放置太多物品。 4.使用床栏防止坠床和意外的发生,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5.癫痫发作期停止喂食、喂药。 6.注意观察患儿发作时症状、持续时间,及时就医。 7.癫痫患儿家长保证患儿定时、定量服用抗癫痫药物,定 期医院复诊。 8.平日安排好患儿生活,适当活动和休息,避免情绪激动 紧张、受凉或中暑、感染等诱发因素。 三. 多发传染性疾病 (1)甲型H1N1流感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3天。通 常表现为普通感冒症状,包括发热、咽痛 、流涕、鼻塞、咳嗽、咯痰、头痛、全身 酸痛、乏力,有时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 肌肉痛、眼睛发红等。少数出现突然高热 、肺炎,病情进展迅速的患儿,可出现呼 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死亡 。 传播途径: 主要为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 触感染的猪或其粪便、周围污染的环 境或气溶胶等途径传播。某些毒株也 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其传染途径与 流感类似,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 打喷嚏等。 保护易感人群: 家长养成个人良好卫生习惯同时, 勤给儿童洗手,尤其是大人接触过公 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眼睛、鼻子 和嘴巴.打喷嚏和咳嗽时应用纸巾捂住 口鼻注意室内要保持通风减少和动物 的接触 ,避免传染给儿童.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 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散发,亦 可引起局部流行,症状可引起手、足、 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重症患儿如果 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现卫生部已将 其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 (2)手 足 口 病 病发部位图片 传播途径: 患者、隐性感染者为该病流行 的主要传播源。人群密切接触是 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 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 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 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也可 通过空气传染。 临床症状: n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 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 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n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 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 ,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n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 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 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 绕以红晕。 n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 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 n5、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只要护理得当,不会 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防控措施: 1.加强疫情监测 ,家长发现患儿早隔离、 早治疗、做好消毒隔离。 2.应每日对玩具、用具、餐具等进行清洗消 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 3.居室等场所保持良好通风,搞好卫生消毒 工作。 4.开展饭前便后洗手 ,不喝生水,不吃生 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 染机会。 6.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就诊,及时隔 离。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 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率很高。主 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 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 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 (3)水 痘 病发部位图片 传播途径: 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 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 有传染性。主要通过接触或空气 飞沫传染,常呈流行性发病。任 何年龄均可发病,婴幼儿和学龄 前儿童发病率较高。 临床症状: 潜伏期1021日,一般为14日左右。 1.前驱期:大龄可先有发热、头痛、咽痛、四肢酸痛、恶心 、呕吐、腹痛等前驱症状,小儿则无前驱期症状,皮疹和 全身症状多同时出现。 2.出疹期: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 四肢。开始为粉红色帽针头大的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 ,再经数小时变为疱疹,疱疹稍呈椭圆形 ,基部有一圈 红晕,当疱疹开始干结时红晕亦消退,皮疹往往很痒。水 痘初呈清澈水珠状,以后稍混浊,疱疹壁较薄易破。水痘 皮损表浅,按之无坚实感,数日后从疱疹中心开始干结, 最后成痂,经12周脱落。皮疹呈向心性分布 ,以躯干 为多,面部及四肢较少。 3.水痘为自限性疾病,10天左右可自愈,但要注意皮肤继发 感染。 治疗防控: 1.一般治疗: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患儿严格 隔离,且应隔离至全部疱疹干燥结痂为止, 一般不少于病后2周,加强护理,保持皮肤清 洁,防止继发感染。皮肤瘙痒显著的,可用 炉甘石洗剂外擦,疱疹破裂者,涂以1%甲 紫,有继发感染者可局部应用消炎药膏外涂 。 2.抗病毒药物治疗:24小时内应用最佳, 阿昔洛韦 、a-干扰素 3.并发症治疗:水痘继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 适当的抗生素。 禁止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预防措施: 1. 严格管理传染源:呼吸道隔离从出疹开 始到全部疱疹结痂为止,一切用物及呼吸道 分泌物均应消毒处理,防止家中其他人员接 触病人。 2. 保护易感人群:接种水痘减毒活性疫苗 也有预防作用。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 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 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发病多 。除腮腺肿痛外,还可引起脑膜脑炎、 睾丸炎等症状。 (4)流行性腮腺炎 病 发 图 片 传播途径: 早期传播途径主要是患者喷 嚏、咳嗽飞沫携带的病毒,通过 呼吸道传播。被带病毒的唾沫污 染的食物、餐具、衣物亦可成为 传染源。 临床症状: 1.初期可有发热、乏力、肌肉痰痛、食欲不 振、头痛、呕吐、咽痛等症状,但多数患 儿症状不重或不明显。 2.起病1-2 天腮腺肿胀,一般先见于一侧,1 -2天后对侧肿胀。腮腺肿胀以耳垂为中心 向周围蔓延,边缘不清楚,局部皮肤不 红,表面灼热,有弹性感及触痛,同时伴 中等度发热,少数高热,腮腺肿胀大多于1 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 回复正常,整个病程约2周。 治疗防控: 1.一般治疗:隔离患儿至肿胀完全消退,饮食 清淡的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 2.对症治疗:高热采用物理降温,腮腺肿痛局 部可做冷敷或温敷,症状中疑有并发症,医 院就诊或住院治疗。 3.中药:口服板蓝根冲剂,腮腺肿胀处可用青 黛粉家醋研调后外敷。 4.隔离患儿,应用减毒活性疫苗接种效果较好 。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志贺菌 )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 急慢性痢疾及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通 过消化道传播。 (5)细 菌 性 痢 疾 病 发 图 片 临床症状: 潜伏期数小时至7日,平均12日。 1.患儿发热 、腹痛、腹泻、稀水便或黏液脓血便, 量少次数多;中毒型 痢疾以高热、嗜睡、惊厥、 迅速发生休克及昏迷为特征,多见于35岁儿童 ,病死率高。 2.分型: 休克型:面色苍白、皮肤花斑、四肢肢端厥冷及紫 绀 ,尿少、血压下降致休克; 脑 型:烦躁不安、嗜睡、昏迷及抽搐,惊厥、呼 吸停止; 混合型:具有以上两型的表现,为最凶险类型,病 死率很高 。 治疗防控: 1.患儿出现不适及时就医,就医时把患儿的大便带上( 挑有脓血部位的大便),以便及时化验、今早确诊、 早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